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内在耦合关系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内在耦合关系

2018-06-28 9页 doc 24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内在耦合关系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内在耦合关系 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是人们致力追寻的重要政治价值和目标追求。对此,人们的主要关切点是如何做到在推动政治发展的同时保持政治稳定。经验表明,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并不存在天然的线性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为此,首先有必要对其基本内涵作出简要阐释。 二战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于维护自身世界霸权地位的现实考虑,竭尽全力的向新兴民族国家兜售自己的政治发展模式。在他们看来,这些新兴国家只有参照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才会实现自身的政治发展。然而,...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内在耦合关系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内在耦合关系 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是人们致力追寻的重要政治价值和目标追求。对此,人们的主要关切点是如何做到在推动政治发展的同时保持政治稳定。经验表明,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并不存在天然的线性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为此,首先有必要对其基本内涵作出简要阐释。 二战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于维护自身世界霸权地位的现实考虑,竭尽全力的向新兴民族国家兜售自己的政治发展模式。在他们看来,这些新兴国家只有参照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才会实现自身的政治发展。然而,当这些新兴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后发现,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但是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民生恶化等问也接踵而至。换言之,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并没有给这些新兴国家带来希望和憧憬,相反带来了停滞乃至衰败。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发展研究开始兴起并不断拓展。 在政治发展研究的浪潮中,有两大核心人物无以忽视。首先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他创立了政治学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他认为“当政治体系现存的结构和文化非经过进一 1步分化和世俗化就不能对付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时,发展就来临了”。这种发展表现为一系列变化,即“社会经济现代化较为广泛的环境中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政治 2体系、过程和政策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文化的世俗化、结构分化和角色的自主化。相比较阿尔蒙德相对稳健的探讨政治发展,比较历史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亨廷顿则以“善变”的思维来研究政治发展。总体上看,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先后经历了从早期强调政治稳定,到后期强调政治民主的嬗变过程。在亨氏看来,政治发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权力的理性化,即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各样的、宗教的、家族的或种族的政治权威;政治功能的分化以及发展各种具有专门职能的机构;社会性政治 3参与。 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发展的讨论大大激发了中国政治学者的兴趣。于此,上世纪80年代,政治发展理论研究在中国悄然兴起。经过30多年的认真研究,中国学者逐渐认识到,政治发展实质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或集团推动的政治 4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当然,这种调整过程主要是一种上升和进步的趋势。具体而言,是“政治体系综合能力的发展,其中包括:政治合理性基础的扩大,政治制度化水平的的提 5高,政治参与机会的增加,民主程度的提高,公民自由权利的保障和实施等”。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政治发展可以看作是政治体系及其运作型态不断走向进步和提升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和合法化。进一步而言,“当代中国政治 发展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改革实现政治系统运行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这种政治发展的模式 6不是西方化,而是逐步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法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虽然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并不存在直线性的逻辑关联,但是政治发展对政治稳定的基础性影响仍不可忽视。为此,自上世纪60年代,政治稳定开始受到热切关注。然而,政治稳定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学者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在西方学者中,亨廷顿的观 7点颇具代表性。围绕“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这一判断,亨氏认为,政治稳定就是在一种社会状态下,一定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势力在一定政治体系中的相对平衡,使社会的政治生活可以有秩序地进行,因而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秩序。经验表明,政治稳定包含两个基本要素:秩序性和继承性。“秩序性是指没有发生暴力、压抑或体系的解体。继承性则是指没有发生政治体系关键要素的改变、政治演进的中断、主要社会力的消失, 8以及导致政治体系根本变动的政治运动”。 中国政治学者对政治稳定的界定也颇为繁多。或者认为政治稳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 9秩序性,或认为就是政权机制运行的常态性、政治发展的有序性和政治的认同性”, 10或认为政治稳定是“统治集团内部以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无冲突状态”,或者认为“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存在的有序性和连续性, 表现为政局稳定、 政府运转民主高 11效、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种种观点不一而足。综合已有研究可以看出,政治稳定主要是指政权合法性巩固、政治生活和谐有序、政治体系功能齐备、政治制度健全完善、民主法治有序运行等等。 从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首先,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现实需要看,政治发展的所有议题几乎都同政治稳定有关。很难想象,一个动荡起伏的国家如何能实现政治发展。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在一个处于动乱和无序的国家中,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政治稳定不仅是政治共同体存在与运作的需要,也是实现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缺乏基本的有序、稳定的环境,政治发展无从谈起,政治发展的一些重要目标,如民主、平等、有效性便失去了实现的保障”12。所以,亨廷顿一再强调,“出于对政治稳定的关注,于那些正经历着社会经济变革而灾象丛生的国家来说,我力图找出一些条件,使这些国家借以能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这个目标”13。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 什 14么都搞不成, 已经得到的成功也会失掉。”由此可以看到,政治稳定的重要性即在于它是政治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政治稳定的环境中才可实现政治发展,才可以实现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和谐互动。其次,政治发展是政治稳定的重要目标。作为现代政治生活的重要价值目标,政治稳定不是片面追求封闭的刚性稳定,而是试图在发展过程中追寻富有弹性的柔性稳定。只有在这种稳定的环境中,才能保持政治运行过程的稳定、政治权威合法性基础的稳固和政治运行效能的稳健,而这些正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政治发展构成了政治稳定的重要目标:政治稳定的最终目标在于寻求民主法 治、廉政公平的政治生活环境,继而推动政治发展。虽然政治稳定的目标指向在于政治发展,但是这种目标指向并不是自然生成的,对于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来说,唯有辩证、理性的看待政治稳定,科学、有效的开发运用政治稳定的环境,才可以获致政治发展。如果片面的追求所谓的刚性稳定,不仅不能带来政治发展,相反还会制约政治发展,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表明,二者共同构成了现代政治生活的双重内核。如果梳理其重要内容,还可以看出二者在很多层面存在较强的耦合之处。具体而言,集中体现在六大方面: 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增强。政治何以可能,政治何以持久,现代政治生活皆无法回避这两个基本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人们的回答是政治权力,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则是政治合法性(1egitimacy)。目前,学者一般都认为合法性不是指法学意义的合法律规范或原则,而是政治权力范畴上的权力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随着合法性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日渐认可“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 15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也就是说,政治合法性乃是大多数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所普遍达成的自觉认同和自愿接受。无数经验表明,只有建立在政治合法性基础上的政治环境才是真正稳定的,立基于此的政治发展也才是可持续和健康的。因而,是否存在稳固的政治合法性基础构成了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共同关切点。 政治制度化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讲,政治发展也可以看作是在不断降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前提下,实现政治政治观念更新、政治结构合理和政治行为进步。相比较而言,政治稳定更加注重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努力促使政治共同体成员能看到更多并且遵循相应的确定性要素,继而实现政治因素的合理均衡。很显然,对于二者来说,其共同的关键词乃是不确定性。那么如何才能减少这些不确定性呢,对此,归根之处在于“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的个人行为。制度提供了人类 16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对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而言,政治制度化水平的提高是其重要之维。制度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督促人们遵守相应的规则、规范和惯例,而且还可以改善个人、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继而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各种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有更大提高。可见,制度化运作并保持相应的水平在政治共同体的运行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政治参与机会的存在。政治发展的理想图景是政治结构和政治生活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有序演进,并保持前后相继和内在勾连。而要达致这种状态,有序的政治参与不可或缺。作为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政治参与可以简约的看作是公民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的活动及过程。由于政治参与不仅是公民获取和满足自身合法权益的常规路径,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尺,所以一般意义而言,它基本上是一种体 制内的非暴力行为,体制外的爆炸性参与并不构成人们所期待的政治参与模式。正如此,政治参与的主要目标不在于挑战现行政权,而在于通过自身的影响来促动政府决策。由此可见,存在合适的政治参与机会是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共同诉求。为了形象说明政治参与同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亨廷顿用一个予以了简述,即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颓废;社会颓废,流动机会,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 也就是说,在政治发展累加推进的过程中,政治制度化水平如果没有适时跟进,那么将会使人们的参与意愿和参与需求难以得到有效表达、满足,进而造成政治不稳定。 政治信任能力的提升。如前所述,政治之所以能够持久,根本上源于成员认为其所在的政治共同体具有足够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说到底是一种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信任对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起着基础性作用,并构成政治共同体的合法性根基。“对于国家权力而言,信任赋予它以合法性基础,只有获得普遍的信任才能顺畅运行,这意味着它只要试图打破公平正义原则,不能努力实现利益平衡,合法性基础也就自然消失,所以不信任 17又是国家权力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结果。”正如此,亨廷顿一直坚持认为,政治系统要维持其权威性,其基础就在于通过良好的政治信任获得公众对其合法性的认可。肖唐镖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信任作为政治资本的核心要素,不仅能够促进政治主体获得更多的权威影响和权力机会,同时也是政党执政基础和政权稳定的重要保障。信任过低意味着政治体系或政府行为丧失了民众的支持,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时候将会遇到更多的反对 18和阻力,并付出更大的社会成本”。对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而言,一定存量的政治信任不仅是必需品也是保持可持续性的本质要求。公众对政权保持足够的信任能力,说明二者之间存在良性的互动,公众坚信现行政权能维护其合法权益,继而坚定拥护既定政治发展格局的信心,从深层次维护政治稳定。 民主发展程度的提高。“民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不懈追求,也是人们极力达致的政治 19发展目标”。现代政治社会,只有立基于民主政治基础之上,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对于政治发展而言,民主是其最重要的目标趋向,这种目标趋向不是随机而遇,而是具有永恒性,它不因时代改变而改变,不因环境变异而变迁。从目的看,民主是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从手段看,民主是政治资源合理分配的有效机制,有效构建政治权威合法性基础的重要之举,推动政治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对于政治稳定而言,由于民主是建立在合理利益诉求充分表达、参与渠道有效畅通、民主权利切实维护和参与空间极大拓展的基础上,因而,它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独立意识的激发和成长,而且还能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规制冲突的产生,并力所能及的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实现政治社会生活的和谐稳定。调研中,在回答“您认为,发展民主与社会稳定之间是什么关系”问题时,68.3,的受访者选择了“发展民主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前提”。这说明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重要维度。民主发展程度的提高既是检验政治发展水平的有效标尺,也可以为政治稳定提供减压阀和疏通渠道,因此,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在其政治生活中,都会关注其民主发展。 法治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实现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和谐共进之目标,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在传统社会视静态政治稳定为目标的情况下,人治是其主要途径和策略。然而,依靠人治而来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貌似效率高且稳固,但实际上不堪一击,非常脆弱。一旦政治体制的承受能力被打破,政治社会生活将遭遇严重冲击,政治动乱随之出现。显然这是现代政治生活所必须规避的。世界经验说明,现代政治稳定理应建立在政治系统与社会环境和谐互动的基础之上。那么何以实现这种状态呢,唯一的有效方式就是坚持法治。无论是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史还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客观现实,都无不清晰的表明,“法治偏爱”是建构和谐稳定的现代政治生活的不二选择。对此,十八大报告显明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表明执政党对构建法治化的政治发展格局、实现政治和谐稳定的极大关注。 基于上述讨论,可以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是现代政治国家无以回避且极力追寻的理想状态,所有国家都希望在稳定的环境中谋求政治发展,在政治发展中保持稳定。试图摆脱稳定的政治环境来谋求政治发展,都是难以企及的。 处于转型社会、风险社会和网络社会合力并存的当代中国,保持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合理均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但是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并不具备天然的必然联系。不过,二者存在六个层面的耦合之处,通过这些共同指标可以检验政治发展的客观面貌和政治稳定的现实状态,并且可以洞察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生活来说,区域内基层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处于基础性地位,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因而,能否推动基层政治发展,维护基层政治稳定,将具备基础性作用。 虽然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检测系统比较复杂,但是可以通过分析其具有耦合之处,并借用经验研究来检视其客观面貌。客观、务实的区域经验研究将有助于窥见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现实面貌。 注释: 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 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P24 2,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 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P418 3,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M,.王冠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P32 4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P293 5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299 6 刁世存.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变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6) 7,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P38 8,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P139 9郑慧.政治稳定概念辨析,D,.社会主义研究,2002(1) 10应克复.政治稳定:概念与条件,D,.探索,1999(6) 11杨正喜. 论新时期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J,. 政治学研究,2006(2) 12孙关宏.政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P271 13,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P78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P284 15 [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张绍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P55 16[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4. P225 17黎珍(正义与和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社会资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 P143 18肖唐镖、王欣.中国农民信任的变迁—对五省份60个村的跟踪研究(1999-2008 ) [J].管理世界,2010(9) 19陈朋.国家与社会合力互动下的乡村协商民主实践:温岭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P1
/
本文档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内在耦合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