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散文诗》杂志的发展与湖湘文化精神

2017-10-10 9页 doc 23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散文诗》杂志的发展与湖湘文化精神《散文诗》杂志的发展与湖湘文化精神 金欢然 姚敏 (湖南城市学院 文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受商品经济意识和飞速发展的现代传媒的影响,纸质文学刊物的生存境况日益窘迫。1985年底创刊于湖南益阳的纯文学刊物《散文诗》创造出20年出刊180期发行80万册的骄人成绩。《散文诗》在异乎寻常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体现出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而坚韧不拔的探索与“蛮”劲更使得《散文诗》拥有了别具一格的品质。 ,关键词,《散文诗》;湖湘文化精神;纯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
《散文诗》杂志的发展与湖湘文化精神
《散文诗》杂志的发展与湖湘文化精神 金欢然 姚敏 (湖南城市学院 文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受商品经济意识和飞速发展的现代传媒的影响,纸质文学刊物的生存境况日益窘迫。1985年底创刊于湖南益阳的纯文学刊物《散文诗》创造出20年出刊180期发行80万册的骄人成绩。《散文诗》在异乎寻常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体现出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而坚韧不拔的探索与“蛮”劲更使得《散文诗》拥有了别具一格的品质。 ,关键词,《散文诗》;湖湘文化精神;纯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11-005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湘教通,2013,第36号)(项目编号336)。 ,作者简介,金欢然,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学生;姚敏,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学生。 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陆的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纵深,金钱意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向社会全方位渗透;互联网的诞生,使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两个因素的叠加,让一向养尊处优的纯文学刊物的创办和发行每况愈下,《诗刊》、《星星》、《报》等日渐“瘦身”,《读者》几年之间更是由巨无霸而变成“侏儒”。 1985年,《散文诗》在湖南省益阳市创刊了。在邹岳汉先生带领下,《散文诗》杂志从无编制、无经费、无场地的严峻情况下逐渐成长,20年间出刊180期,发行80万册,成为中国内地诗歌期刊业内的第一品牌。在文化日趋商业化的时代,它走纯文学之路,从未登商业广告,力求格调高雅,被称为“心灵的一方净土”。《散文诗》杂志之所以能在纯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是因为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以湖湘文化精神作为强大的动力。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蕴涵丰富。从广义来看,是指自古以来陆续生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之民风、民俗、社会意识、科学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等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则是指自古以来湖南的原住民、各个时代的移民及流寓者所共同创造、发展和积淀起来的文化精神。湖湘文化精神具体是指湖湘文化突出地表现出积极用世、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爱国抗暴、崇尚节气、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关心事实、讲究实际的处理问题的原则。这其中融合与吸收了中化中的许多优质精华;同时,湖湘精神文化又具有许多与中原文化不同的异处,那就是因地域因素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的民间文化因素。“敢为天下先”和“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湖湘文化精神的精髓,这种精神在《散文诗》发展过程中得到全面体现。《散文诗》编委对杂志定位准确,眼光独到,选择走纯文学道路,并且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坚持文学本位不变。不仅是办刊主体身上体现出了强烈的湖湘文化精神,也使《散文诗》由襁褓中的幼儿成长为茁壮青年,而且是在经济条件落后的益阳促成了它在文学道路上的高歌猛进。下面就《散文诗》发展与湖湘文化精神的关系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阐述。 一、《散文诗》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纵观《散文诗》杂志的发展历程,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湖湘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内涵具有湖南人特色的文化精神,敢为人先就是湖湘文化和湖南精神的核心内容。”,1,当今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极大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以暴风骤雨之势冲击以纸质传播为唯一手段的报纸、杂志的发行阵地,一时间,报刊行业风声鹤唳,自负盈亏的刊物生存空间日益逼仄。不少刊物不断缩小规模甚至偃旗息鼓的同时,《散文诗》作为现代纸质报刊行业,并没有固守传统,而是 迎难而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新性地去探索办刊的新途径、新。如通过电子阅览版、网上订阅、 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现代高科技手段来推进《散文诗》的长远发展,探究传统纸质报刊行业的现代化、电子化、数字化以及精品化、大众化的发展道路。“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创新精神。”,2,76《散文诗》编委会真正把湖湘文化精神中的“敢为人先”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刊物的发展勇敢地闯出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散文诗》创新的具体途径如下:一是为拓展青年读者群而举办的“中国散文诗人,中国校园作家大奖赛征稿启事”,《散文诗》面向社会和青年校园作者的广泛征稿,该活动激起了广大民间作家和青年作家极大的创作热情,使得青年作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二是《散文诗》主办我国首次 “全国首届会龙杯散文诗大奖赛”,此次比赛充分地显示了该刊物的“敢为天下先”的独创精神,首届会龙杯大奖赛取得丰硕成果,全社会参与积极性很高,打开了益阳散文诗创作乃至全国散文诗创作的新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参赛者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计2400余人,评出获奖者267人。其中,赵亚东、扎西尼玛(藏族)、刘华、亚男、黄曙辉等,在全国已经成为名家。《散文诗》作者队伍从此迅速由本地铺向全国;三是第十四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暨河南省散文诗学会第五届年会在鹤壁市举办,笔会汇聚了大量优秀作者,笔会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深刻的意义。与此同时,《散文诗》为了扩展作品广度,挖掘作品深度,从而提高作品质量也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1996年散文诗杂志社主办,1996“中国?散文诗大奖赛”圆满结束;1998年散文诗杂志社主办,97“中国散文诗新人新作大奖赛”圆满结束;1999年散文诗杂志社主办“跨世纪散文诗大奖赛”圆满结束;2001年第12期散文诗杂志社主办“散文诗之友大奖赛”圆满结束;2003年中国诗歌学会、散文诗杂志社联合主办“2003全国散文诗大奖赛”圆满结束;2005年《散文诗?校园文学选刊》出版获奖作品专号,散文诗杂志社主办“全国首届校园文学大奖赛”圆满结束;此活动赢得了社会各校的好评如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文学创作兴趣,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增加了《散文诗》的读者群和社会关注力,为《散文诗》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000年以来,由《散文诗》发起在全国举行散文诗创作笔会近14届,推出了许多有影响的诗人。如“80后”诗人郑小琼已成为全国打工诗歌写作的中坚力量。藏族诗人扎西才让也成为全国知名诗人。2009年,益阳市在《散文诗》杂志的推动下,成为第一个地级市“中国诗歌之乡”。同年《散文诗?校园文学》出版获奖作品专号,散文诗杂志社主办“全国‘诗与茶’大奖赛”圆满结束,一方面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拓展了散文诗的表现领域,为散文诗的发展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活动都在社会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以极具创新性的精神提高了作品质量。 由此可见,《散文诗》的华丽转身,为现代报刊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也给同行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二、“经世致用”造就《散文诗》独特艺术魅力 “经世致用”又称通经致用,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经邦济世,这是中国儒家的一种优良学风,也是湖湘文化精神的突出特征。,2,48现代化经济建设固然需要资本,但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需要高尚的道德与文明的精神。高扬艺术的旗帜,坚守高雅文学的净土,《散文诗》在许多同类刊物纷纷选择商业化、庸俗化生存方式时,摒弃功利,力矫时弊,创造了一个纯文学的神话。 20世纪90年代,为了摆脱捉襟见肘的经费困境,不少纸质文学刊物开始刊登商业广告,有的甚至是整页的广告;为了拓展读者群,有的纯文学刊物放下高雅文学的身段,刊用低级庸俗的艳情、凶杀类主题作品,极力迎合某些人庸俗的欣赏趣味。《散文诗》却坚持走纯文学道路,尽管不时有商家上门主动联系刊登广告,编委会始终不松口;随着刊物的知名度日隆,投稿者队伍日益庞大,甚至不乏名家来搞。为了保证刊物的质量,编辑一贯坚持原则, 尽力筛选精品稿件,不唯名,力拒人情稿。无论是新颖独特的封面设计还是小巧玲珑的书信式刊物,《散文诗》杂志都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真正从经世致用的精神出发适应了读者的需要。因为真正的大众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那些迎合低级趣味的作品是不能真正为人民大众所接受的。在物欲横流、金钱意识甚嚣尘上的商业化时代大背景下,《散文诗》矢志用高洁的操守和高雅品味的作品净化文坛风气,抵制社会流俗,抚慰读者的心灵,这正是“经世致用”“经邦济世”的湖湘文化精神的体现。 创刊至今,《散文诗》是中国内地唯一获得公开刊号的散文诗期刊。1998、1999 年被评为 “湖南省社科类一级期刊”,1999 年获第二届全国社科类百佳期刊提名。2000 年获“湖南省首届十佳社科期刊”并被授予 “湖南省优秀期刊”奖,2001年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予以重点扶持的期刊方阵,2003年被授予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散文诗》成了湖南乃至全国纯文学刊物的一面鲜明旗帜。 三、自强不息、坚忍不磨是《散文诗》杂志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 钱基博先生曾说:“吾湘之人,厌声华而耐艰苦,数千年古风未改。惟其厌声华,故朴;惟其耐艰苦,故强。”,3,42钱先生所说的“朴”、“强”就是指湖湘文化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坚忍不磨的精神风气,这种精神为湖湘文化精神的“数千年之古风”。在《散文诗》杂志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数千年之古风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一方面,《散文诗》杂志的发展离不开其领导班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刊物创办之初,办公条件简陋,没有专门的场地和经费,加上在职人员少,所居之地又偏远狭隘,来稿稀少,稿源紧张,《散文诗》杂志的发展陷入了最低谷,举步维艰。在如此艰难的时期,杂志的创办人邹岳汉先生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迎难而上,带领着这个小团队不顾艰难险阻地用一辆小推车将《散文诗》杂志推向了全国,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期刊发展渠道,在文学发展史上竖立了一面鲜明独特的旗帜。自《散文诗》杂志创办以来,领导班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坚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再苦再难也绝不会为钱降低《散文诗》的品味。正因为如此,《散文诗》杂志得以在纯文学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也正因为在这样一批自强不息、坚忍不磨、永不放弃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带领下,《散文诗》的发展渐渐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由瘦小到丰腴,在期刊领域独树一帜。 另一方面,《散文诗》杂志本身的艰难发展生动鲜明地展示了自强不息、坚忍不磨的湖湘文化精神。在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潮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呈现功利化、恶俗化的趋势,信息化、数字化的网络作品日益占据主流市场,广告污染严重,拿来主义盛行,可谓是内忧外患,《散文诗》杂志的发展日益艰难。在文化日趋商业化的时代,《散文诗》杂志却仍坚持不懈地以纯文学的发展道路为宗旨,不改初衷,坚持文学本位不变,不断满足读者的新需求,培育和经营期刊品牌,以一种高贵的姿态低调的在期刊市场谋生,被称为“心灵的一方净土”。在纯文学的发展道路上历经磨难,坚持不懈,着力于自身的改进而不是媚俗求利,在稿件质量、装帧设计、印刷制作等方面追求完美。由于《散文诗》在自身方面不断地加强“内功”,逐渐呈现出了几大特色:文体功效别具一格,图文布局细致亲和,装帧设计淳朴细腻,栏目设计独到多样,标题制作精致。这些都是《散文诗》杂志的自身魅力,不需要特意迎合大众就能独树一帜。《散文诗》杂志的逐步发展与壮大正是其自身艰苦奋斗、坚韧不屈的结果,是湖湘文化精神的最好的印证。 四、“蛮”劲助力《散文诗》的发展 散文诗能在益阳这个小地方一路走下来,凭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小城里的一本县级文联内部交流的小册子,在没有财政拨款支持的情况下,从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中脱颖而出,成长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成为中国内地诗歌期刊业内的第一品牌,与湖南人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是离不开的。有人说,“湖 湘文化的特质,可以用一个‘蛮’字来概括”。,4,60“蛮”不仅仅是指强悍、不畏艰苦、不怕死等精神风气,更是指湖南人所具有的独立不羁、不肯调和、不肯轻易服人、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精神特征。,2,66而散文诗能在湖南发展下来,更是离不开湖南人的“蛮”。文学期刊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承载着传播文学艺术的历史使命,自然也是需要精神来支撑的。 在《散文诗》创办之初,1988年上半年,益阳市文联组织人员到河北等地考察学习,编委会成员就用一辆行李小拖车,拉着1000册当年第5期《散文诗》到石家庄邮局报刊零售公司联系代销,那个时候还没有自己正式的刊号,再加上当时市面上到处都流行那种武打言情的小说,该机构根本就不屑于销售纯文学刊物。编辑们好说歹说就是不愿帮忙。别无他法,只好提出自己站柜台在其报刊门市部摆放刊物试销。说来凑巧,刊物还没摆上柜台,河北大学一位女大学生路过,一见杂志就爱不释手。这不仅鼓舞了编辑们的信心,也证明了《散文诗》的魅力。于是他们试探着以大学与中学为突破口,以读者传读者为主要的宣传途径,这样刊物的市场慢慢打开,并逐渐走向全国。 散文诗开始是多么的不易:没有专门的场地、经费,运作极为困难;没有宣传渠道,没有销路,读者对它完全陌生。凭编辑们用一辆手推车把1000册刊物拉到石家庄,毛遂自荐拿自己的热脸去贴人家的冷面孔,对于一帮自尊而敏感的文人来说,没有一点蛮劲儿是做不到的。可见,纯文学杂志的发展离不开办刊人的热情与耐心。在文学市场化的今天,蛮劲更是产生品牌效应的有力推手。 其次,《散文诗》的发展体现了湖湘文化“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散文诗》创刊29年以来,尤其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大陆文学低峰期,《散文诗》面对期刊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出版业界的产业化转型,始终坚守纯文学道路的方向,不为经济利益而降低品位。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处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人们面对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网络电视、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出现,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纸质刊物的发行一落千丈。《散文诗》没有丝毫的动摇,而是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道路,或举行笔会来吸引全国各地作家,或通过评奖来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终于走出了一条纯文学期刊生存发展的成功之路。《散文诗》没有依傍的网络的力量,而是独自坚守着,不折不扣地体现了湖湘人“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孤傲的性格。 《散文诗》经历风雨,在湖湘文化精神强大支撑下茁壮成长。在全国9468种期刊中《散文诗》主办城市最小,在职人员最少,办公条件最简陋,到今天它逐步形成了作品求精短,形式求精美、印制求精良的“三精”独特风格,并进一步朝“精品化、大众化、礼品化、审美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我国新世纪以来发行量最大的诗歌刊物。2006年《散文诗》主编冯明德出席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品质?特色?发展——全国中小型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并在会上作为全国文学期刊的唯一代表介绍经验,这是对《散文诗》风格与发展道路的最权威的肯定。 文学期刊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承载着传播文学艺术的历史使命。作为沟通作家作品与大众阅读的桥梁,文学期刊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中介作用。在纯文学日益式微,文学期刊日益边缘化的过去和当下,《散文诗》以湖湘文化精神为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走纯文学道路,坚守阵营29年,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求新求变,不断创新发展,开创出一片来之不易的崭新局面。 【 参 考 文 献 】 ,1,孙敬睿.湖湘文化中的“敢为人先”精神及其时代价值,D,.南华大学,2013. ,2,聂荣华,万里.湖湘文化精神通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3,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M,.岳麓书社,1985. ,4,罗敏中.论湖湘文化之源及其“蛮”的特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5).
/
本文档为【《散文诗》杂志的发展与湖湘文化精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