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历史复习资料

历史复习资料

2011-06-30 6页 doc 54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2777

暂无简介

举报
历史复习资料、 综述 历史复习资料 、 综述 一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经济状况 1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与特征 1.起点: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2.特征:a.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控中国财政与经济命脉还逐步控制中国政治,日益成...
历史复习资料
、 综述 历史复习资料 、 综述 一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经济状况 1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与特征 1.起点: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2.特征:a.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控中国财政与经济命脉还逐步控制中国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力量。 c.中国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仍占主体地位,成为中国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d.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中起一定作用,但它受双重压迫,发展缓慢。 e.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后来帝国主义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是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f.在双重压迫下,人民生活日益困苦 三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两队主要矛盾和特征 1.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特征: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化起决定性作用。这两对矛盾交织在一起,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四 .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和关系 1.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关系: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一章 一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州。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中国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二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手段 1.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2.经济侵略: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3.文化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三 .中国反帝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四 .表示清政府放弃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事件:《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二章 一 .太平天国运动纲领和历史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已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二 .洋务运动的内容、作用、失败原因 1.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作用:a.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掌握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顺带发展民用企业 b.主要是为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是要是中国朝独立资本主义发展方向 c.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d.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e.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3.失败原因: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以不改变社会本质的变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b.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工洋匠不把真正的技术、核心技术教给中国中国不可能达到自强。 c.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大小官员不懂技术不懂经营。 三 .近代中国的三次论战和实质 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要不要变法。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阶级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辩论: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界限,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但是也暴露了在思想 理论方面的弱点。 第三章 一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和破产 1.根本目的:国内呼吁变革的声音日益高涨,为摆脱困境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破产:没有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1911年在迫于形势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中满族9人,皇族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使矛盾尖锐而分崩离析 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内容:1.在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2.国民一律平等,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3.增设国务院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助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员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 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没有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 四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主要原因: 1.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2.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3.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从内部施压;4.革命党人有的也主张袁世凯当大总统。 第四章 一 .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和主要内容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后改为《新青年》)开始 2.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后期马克思主义。 二 .五四运动的意义:1.表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2.是一次正真的群众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的结合 ;4.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5.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对工人开张马克思教育的刊物 《新青年》杂志、《共产党》月刊以及《民国日报》等(党员) 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 四 .理解中共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时社会改良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理解:1.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一切反动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慌。 五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内容 1.基础:“新三民主义”的政纲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 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第五章 一 .工农武装割据是想内容 以农村为工作重心,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形成的标志性代表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岗山的斗争》 三 .土地革命中“左”倾取得统治的原因与危害 1.原因:a.除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这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b.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涉和瞎指挥; c.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质不高,实践经验也缺乏; d.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 e.不善于吧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的结合起来。 2.危害:是中国革命严重挫折 四 .遵义会议的意义 意义:1.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2.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六章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特征 1.形成:a.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抗日; b.12月中共中央在陕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1936年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将抗日”。9月1 日,明确提出“逼蒋抗日”。 e.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战线奠定基础; f.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等五项要求; g.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 日,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特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的形成中表现积极; 主体更为广泛、更全面。 二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侵华战争战略方针的改变表现 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一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把进攻中心放在敌后战场的扫荡 三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民主建设的主要表现 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四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五 .为说中国共产当时抗战的中流砥柱 1.共产党人吧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2.中国共产党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展现的形成; 3.中国共产党人支撑起了权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争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第七章 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支持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 二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最主要原因 1.以此敷衍国内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最备; 2.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 3.如和谈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个中共。 三 .重庆谈判结果: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四 .《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1.废除封建性质即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地的制度; 2.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会接受,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 五 .全面内战爆发后必须打败蒋介石的原因 1.不敢坚决的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会 断送; 2.蒋的军事力量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蒋发动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向背是决定因素; 3.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是正义的,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六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两个务必:1.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2.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七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党的 自身建设。 八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事中国发展史的新纪元 1.中华民族一洗百年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成为了新社会、国家的主人,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3.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生活,人民集中建设时期到 4.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创造了政治前提;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什么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 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 道路。 十 .反将第二条战线形成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 战争的地二条战线。 第八章 一 .1952年三反运动和意义 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意义:对于在执政条件下的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 起到重要作用。 二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 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经社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 3.主要的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而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 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和广泛的社会变革 1.社会主义改造实在生产关系上又私有制转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他对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2.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第九章 一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心任务 性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任务: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二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针 一定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 .马克思于中国的第二次结合 四 .1961年中央决定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第十章 一 .两个凡是的影响:是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当合国 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二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意义:是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的一场马克思主义是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1.全面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3.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4.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5.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四 .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实在那次大会上: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五 .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六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那些重要思想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 4.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5.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在初级阶段。 七 .1998年八月中央开展“三讲”教育内容: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八 .关于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成立100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本文档为【历史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