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句容各地地名大观

2019-09-05 38页 doc 69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句容各地地名大观句容各地地名大观 前言 你如果是句容人,你住在或曾经住过句容某个地方,你知道那个地方地名的由来吗,能说出那个地方的传闻故事吗?也许不能。 经多年采访、收集,我将尽可能多的地名来历、传闻趣事汇集成册,形成大观,公开发布。 我不是中央情报局,也不是地方统计局,我只是一个句容传统文化的草根,编辑这本《句容各地地名大观》,意在存入《民间句容市志》,让其得以长期保留。 句容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境内岗冲宕坡、河流村庄错落有致,和谐有序。百姓靠山而居、择水而栖,因而在山水地名上也呈“五彩缤纷”之势。 句容自然村庄上千,...
句容各地地名大观
句容各地地名大观 前言 你如果是句容人,你住在或曾经住过句容某个地方,你知道那个地方地名的由来吗,能说出那个地方的传闻故事吗?也许不能。 经多年采访、收集,我将尽可能多的地名来历、传闻趣事汇集成册,形成大观,公开发布。 我不是中央情报局,也不是地方统计局,我只是一个句容传统文化的草根,编辑这本《句容各地地名大观》,意在存入《民间句容市志》,让其得以长期保留。 句容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境内岗冲宕坡、河流村庄错落有致,和谐有序。百姓靠山而居、择水而栖,因而在山水地名上也呈“五彩缤纷”之势。 句容自然村庄上千,而上千年的村庄有70多个,名称来历大致有这几种方式: 一是以姓氏加“家”、“边”、“头”、“巷”“庄”“岗”等字命名,构成“某某家”,“某某边”,“某某头”等。 二是以名人姓氏、故事人物取名。 三是以山水地物、以村庄位置景观命名。 四是南乡一带中原移民村庄,常以宗姓和“棚子”构成“某某棚子”。 五是以寓意取名 六是以寺庙取名 “山水若画,地名如书”,地名较准确反映了句容的实际,也是句容两千多年以来历史文化的一种积淀,也是句容文明史的缩影,每个名称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当然,由于阅历、精力、水平有限,遗漏、错误在所难免,希望纠错、补齐。 各地地名按原城镇、华阳、石狮、黄梅、大卓、下蜀、宝华、亭子、东昌、陈武、白兔、行香、春城、茅山、茅西、后白、郭庄、葛村、二圣、三岔、天王、袁巷、磨盘等乡镇分类。 句容城镇有关地名 城镇公元239年筑土城,1554年筑砖城,民国,以东西大街为界,大街以南为华阳镇,大街以北为崇明镇,故名城镇。 北阳门唐代句容城修筑东、西、南、北、白羊(今北阳门)、上羊六城门,白羊(今北阳门)句容六门之一。 马槽巷原名昇仙街。元代,至大2年,公元1309年,句容郡王王府设在柴巷、轿巷、马槽巷一带。马槽巷,王府养马的地方。传说每年十二月二日茅君驾白鹤于此会众仙,元至大二年(1309年)武宗封绰和尔为句 容郡王,为郡王养马处,明改为马槽巷,沿用至今。 柴巷为柴草贸易市场,又说是郡王堆放柴草处,明朝起名柴巷,沿用至今。 轿巷原名废巷,元为郡王放轿处,清朝改为轿巷至今。王府存放轿子的巷子。 鲜鱼巷口传说因张邋遢卖鲜鱼而得名。 四牌楼原名四桂坊,明,天顺六年(1462年),举人戴仁、胡汉、曹澜、李澄四人共建四桂坊,弘治 元年(1488年)改为四面牌坊。东为正本清源,南为承流宣化,西为奉法循里,北为节用爱人。清代置匾额。位于十字路口而得名。 马疲岗弘治县志载,此岗较高,坡陡,马上岗吃力疲倦故名。 樊家巷公元1275年,樊渊任广东宣慰司,母死,孝母辞官,元皇庆二年(1313年)封孝廉,告老住此而得名。 寺街此街通崇明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因崇明寺而得名。 寺巷寺街西边的一条小巷,故名。宋元佑八年(1093年)建大圣塔在巷北,现东起寺街,西至华阳路,沿用至今。 土巷宋元祐8年,公元1093年,建大圣塔取土的地方。传说,大圣塔建成,将一部分土堆此而得名。 井巷公元516年,梁武帝时在巷内凿井而得名。南起西大街,北通凌家圆。 十八弯巷内左右弯曲多而得名。 庙巷(今文化巷)此巷有孔庙、城隍庙而得名。后因文化馆、电影院等设在此巷,1978年改文化巷。 凌家园过去巷内有凌家花园而得名。建于明代,毁于清咸丰年间,园前原为扇子巷、白露巷。 小宝塔此地原有小宝塔一座而得名。明代为白塔巷,民国时期称小宝塔街,因有大圣塔,故称小宝塔(塔已毁).。 葛仙庵原为葛玄墓处,曾建有庵。葛玄曾从左慈学道,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 东大街明弘治时县城已有4大街(大街,寺街,义台街,观街)17巷。东大街原名动大街,是城东西通衢。宋淳佑七年(1247年)铺石路,后来发展成为大市,民居栉比,交易纷纭,为句容最早的市街。 南大街原名义台街,为旌表孝子张常洧而得名。 南堂巷清代张家设浸会堂而得名。 华阳有关地名 华阳镇陶弘景辞官隐居茅山,字号"华阳隐居"。民国18年(1929年)县城为东西大街为界,街南门为华阳镇,街北名崇明镇,1949年华阳、崇明合并。1958年建社时,因公社驻地在县城东门外,故名城东公社,1980 年,因与金坛城东重名,故以社境环绕县城更名为环城公社。后改名华阳镇。 陶家原先,县城西部一带,陶姓居多,这里民间有“先有陶家坟,后有句容城”之说,说明陶姓宗族庞大,人多势众。陶家村子就以陶姓为名, 甲城原名仁威垒。梁元帝承圣2年,公元553年,仁威将军周弘俍为国子祭酒,筑城以居。南宋达奚将军屯兵弃甲于此,故名甲城。 三台阁位于城西郊鸣鹤山(瓜子沟村西)。公元1639年,明督学金兰建阁,乾隆《句容县志》载:“魁下六星曰三台”,故名三台阁。 三里井离县城三里,村头有口井,故名。 西王格方言“格”即“家”,意思西边王家村。 上阳唐代句容城修筑东、西、南、北、白羊(今北阳门)、上羊(上阳)六城门,此村位于句容六门之一的上阳门东侧,故名。 井沟里村前有口井位于山沟,故名。 西庙公元1025年,在城西门外建祠山庙,叫西庙。 西关古句容城设六关,此村位于城西的西关,故名。 卫岗头村在县城西南,似卫城的岗头,故名。 瓜子沟村前有一沟,形如瓜子,故得村名。 陈家埠过去是秦淮支河上一个码头,陈姓较多,故名。 金路村原有金竹巷、路东两村,1978年开句容河拆迁,合并,故名金路村。 北阳门唐代句容城修筑东、西、南、北、白羊(今北阳门)、上羊六城门,白羊(今北阳门)句容六门之一。 上路位于赴溧水的一条大路上边,故名。 下路位于赴溧水的一条大路下边,与上路村对称,故名。 钤塘传说黄巢造反之初,杀人无数,在南门外一口大塘边上猛然醒悟,解下宝剑扔进了大塘。以后群众把扔剑的大塘称为剑塘。叫来叫去叫成了现在的钤塘。 双庙原村东西两头各有一座土地庙,故名。 新坊公元1489年立登科坊,后重建新牌坊,故名。 徐茂山原为荒山,有徐姓墓,后将“墓”误写为“茂”。故村名为徐茂山。藏岗里此村隐藏在大小东岗和方竹岗之间,人口少,故名。 南亭位于县城东南,路边有一凉亭,原名亭子村,后改为南亭。 排头建村较早,后建附近村,故名排头。 三里村村居分散,东西约三里,故名。 吉里原有急流庙,俗称吉利,误写为吉里。 王婆店相传有一王老太在此开酒店,得名。 营里相传过去有兵营驻扎在此,故称营里。 刘亭岗相传有一刘姓在村西山岗上建造亭子一座,故名。 庙岗山岗上有一庙,故名。 庄上原名香炉庄,1967年破四旧,改名庄上。 寺巷原有寺庙,庙前有巷故名。 下甸位于城郊外岗坡之下,故名。“甸”,郊外的意思。 官庄元朝王德甫,博学多才,任真州(今仪征、六合等地)判官公正有为,保升本州知州后归隐所居之处。后来乡人称其所居之所,曰:官庄。就是现在华阳镇贾巷村官庄。 里巷口原名李巷口,误称里巷口。 曹包蔡曹家、包家、蔡家,三村合称。 肖杆村旁有一小涧,后小涧转音为肖杆。 石狮有关地名 石狮以境内有南朝梁代的古迹石刻—石狮而得名。 寨里元朝时,凡千户为“寨”,故名寨里。 城上是为南城上。东晋咸和3年,公元328年,江州刺史温峤在此筑垒,抗拒苏峻叛乱东进而得名。 王墓岗过去此岗王姓居住,森林茂盛,后“茂”误写为墓。 前莘相传村西王墓岗有一种药草名细莘,后被中医采用,故得村名,并分前、后莘两个村。 河头王据传清朝有一王爷来过此地河边,故名河头王,以后分成大河头王、小河头王两个村。 三子里此村原有三户人家,居住三处成三角形而得名。 对过巷此村系一条长巷,面对大岗头村,故称对过巷。 石牙嘴以村西有一怪石,形似人突出的大牙,而得名。 油榨村原有油坊,故名。 黄泥坝宋时,公元1200年,黄提举监造石堰,称黄堰,后改为黄泥坝,以此坝定村名。 窑耳头村在小山头上,后有土窑而得名。 南侯传说古时有一诸侯住过此村得名。 黄梅有关地名 黄梅境内有一泄洪河,常年干枯,每年黄梅季节,洪水由九华山南下,夹着大量黄色泥沙,故名黄梅河,村叫黄梅桥,村地以黄梅河得名。赤岗此岗是红土,村在岗上,故名。 瑯琊界东晋太兴三年,公元320年,建立怀德乡,南朝宋改南瑯琊郡,是侨置山东瑯琊县移民的,而此村又恰巧处于江宁与句容的分界线上,位于郡界,故称瑯琊界。 花岸村取村边黄梅河中菱藕香飘溢岸之意而名。 贾母巷此村有贾家一女招婿在此落户,村中有巷,故名。 旧皂明弘治前原名旧泽,泽亦通“醳”,醇酒。《礼记》于旧泽之酒也。后误写为旧皂。 排岗因此岗距县城十里,并竖立一牌子,后改名排岗。 百家山该村是由各地迁来,住户杂姓多,位在小山东侧,故名。 张幕村靠近张姓祖墓,墓误写为幕。 莲塘头相传此村坐落在莲花宝地,村前有个大塘,叫莲塘,故名。 方便庵过去有一庵,来往行人喝水方便,叫方便庵,以庵定村名。 南杆底此村地势像船,村中有一棵树似桅杆,故名栏杆地,后误写为南杆底。 同道桥在莲塘、南杆底二村同行道路上造的桥,名同道桥,以桥定村名。 佃边此村是外地迁来的,多佃户,故名佃边。 巫墅巫姓在此建造一别墅,故名。 庙凹山过去在山凹处有一庙,后来建村,故名。 花墓明代此村有一家墓前建花门楼,故得村名。 汪江此村位于小山冲,洪水下注,汪洋一片,故名。 固江口古代过江,此村是必经的要道,原名过江口,叫白了为固江口。下凤边相传一姓邰的从江北迁来,在一块凤凰地下边建村,故名。 东储岗过去有一姓储的,有两个儿子分居东西两个岗上,定名东储岗,西储岗。 横塘村边有一长形水塘,横在冲子里,称横塘,以塘定村名。 水庄村坐落在小河及塘之间,四面环水,故名。 大卓有关地名 大卓该地南、北原有大、小两座庙,南面大庙庙宇高大超然,雄伟卓立,故称大卓庙,地以庙取名。 城上东晋咸和3年,公元328年,由荆州刺史陶侃,在此筑垒驻守,抗拒苏峻叛乱东进而得名。 王店窑在王姓山地烧窑,依此得村名,原名王地窑,“地”误写为“店”。 上荫东晋陶侃安营扎寨此处为“上营”,后建村定名上营,“营”误写为“荫”。 下荫东晋陶侃安营扎寨此处为“下营”,后建村定名下营,“营”误写为“荫”。 双塘头坐落在前后两个塘之间,故称。 湾头村在句容河湾子上下面,故名。有上湾头,下湾头。 道人桥传说张邋遢背兄,背到此处掉了下来,故名掉人桥,“掉”误写为“道”。 浦塘头明刑部侍郎张文昱,曾住此,以所居之地有蒲塘,自号蒲塘。故得名。后人将蒲误写为浦,称之浦塘头。 船塘头有一大塘,像船形,村在塘头边,故名。 衔水冲村旁有个水冲像嘴衔水之状,故名。 光里庙50年代前,句容有一座很有名的大庙--“光里庙”,光里庙在句容城东北六公里处,“光里庙”所在的村以庙取名,就叫光里庙。现已拆。 北相相传此村有一家猪生一头白象,依此得村名,后人叫白了称北相。 木瓜园弘治县志载,木瓜园是过去种植木瓜的园地,故名。 练城古时该村有石城墙,练兵场,故名。 老合古时村西有一座百家山,老鹤常来做窝,故名老鹤窝,“鹤”误写为“合”。 佃子过去佃户居住,故名。 匡家边清朝名孔皇村,位于山边,当时因人患瘟疫,更名匡家边以避邪,辞海云:“匡乏困,救灾患”。 云塘以塘得名。塘面大,约50亩,水面看到天空云彩,甚美,故名。 榨柯头过去村头开过榨油坊,故名。 石龙洞村北山腰有一石洞形似巨龙,故名。 大伏村四周是山,村伏在山凹里,故名。 高基头古时此处有座高姓房基叫基头,建村后故名。 下蜀有关地名 下蜀北临长江,镇西北部的黄泥岗,称为蜀岗,在蜀岗北河口镇,唐时设盐港,俗称官港,河口镇倒塌,居民迁至岗下,故名下蜀,宋置下蜀镇。 桥头道光年间建桥时,渔船不能过桥,只好在桥头卖鱼。桥西有几户小摊贩,以卖茶水、小吃为主,俗称桥头。 篆沟村四周小沟纵横弯曲,故名。 祝里原以竹里山得名。竹里山,根据王维《竹里馆》诗命名。南朝齐永明2年,公元484年,崔惠景叛乱,骁骑将军张佛等,在竹里筑城拒之,名曰竹里城。后城毁,建竹里庙,逐渐发展成村。1958年,将“竹”字改为“祝”字。 石邋遢此处一片烂石,形象邋遢,故名。 当家村在两山岗当中。 高庄村在高岗处。 六里甸村在下蜀镇南六里处。甸,郊外。 中家巷村中有三条巷,以中间的巷而得名。 浮桥村旁有一座石桥,桥面常浮在水上,形同浮桥。村以桥名。 油榨村里开过油坊,故名。 官粮过去是交公粮的站点,建村后定名。 窑业此处烧沙缸窑,生产陶器,取名窑业。 桑庄以前一片桑树,后建村名。 雷巷北宋,胡瑗,官至太常博士,号称“安定先生”,其后代来句容定居,分居于雷巷、下份、桑庄、梅干、新村五村。承祖志兴办安定小学,名声若雷,村中有巷,故名雷巷。 下份原雷巷胡姓分居,将村北边一份土地给一房,建村后定名。 梅干原山岗一片梅园,建村定名。 四段过去根据地段排列,得村名。 裕课安徽移民来此,为想富裕起课定州,而名。 红毛过去荒僻,遍地长满红毛草,建村后定名。 咸兴以吉兆之意定名。“咸”,指“都”,咸兴即都兴旺。 马渡过去一姓马的在此摆渡。 黑桥村南有一座黑色油漆的木桥,故名。 太平村北大道河上行人来往摆渡危险,后建桥名太平桥,以桥定村名。 口上此处便民河南堤,发大水,冲倒一个口子,后修复建村,定名口上。 河北村因地处便民河以北取名河北。 挂圩村在圩内,形似褂子,故称。 东河于1956年春在村东与下蜀祝里交界处开挖一条东山河,以东山河定名为东河 便民村以便民河得名 山头原来几户人家住在一个小山头上面,经营瓦罐,后来越聚越多,人们将这个队叫山头。 宝华有关地名 宝华宝华有座山原名花山,因盛夏时黄花满山而得名,因古时“花”和“华”通用,亦称华山。后因南朝梁高僧宝志和尚来此山结庵,设坛讲经传教,致使此山名大振,宝志圆寂后,为纪念这位开山祖师,改称华山为宝华山。此地以山而名宝华。 凤坛相传青龙山上有凤凰栖息,后庙僧筑坛祈念,故名。 武圣庵清朝为纪念周武王,在龙潭镇南青龙、黄龙过峡之中建武圣庵。建华明金太守死后,其女建房守墓,终身不嫁,后人纪念定名金姑庵,1946年改建建华中学,后建村定名建华。 仓头村北的镇山,原在长江江中,后逐渐淤塞和陆地相连,镇山像头伸入长江,故名沧头。明弘治县志记载,已将“沧”改为仓,名仓头市。 镇山位于仓头镇后边小山,故称。 排湾村在老河湾处,湾来湾去像一排湾子,故名。 漕坊曾有酿酒糟坊,以此得名,“糟”误写“漕”。 六角庙传说宋军在黄天荡大败金兵,金兀术掉了帽子,帽子六角,后人为纪念这次胜利,造一座六角庙,以庙得村名。 烟庄该村低洼,经常受淹,故称淹庄,“淹”误写为“烟”。 先锋合作化时期,是第一个互助组和初级社,故名。 石榴园过去多石榴树,故名。 八字桥桥上游来水成八字形,故名八字桥,村以桥得名。 稻草房清朝迁移户,用稻草盖房,故名。 红门楼此处一官建座红漆门楼,得名。 汾水岗山岗为分水岭,以岗定名,分误写为汾。 杨柳泉此处杨柳树下有一泉,名杨柳泉。以上、下分,有大、小杨柳泉两个村。 茅塘塘周围茅草茂盛,名茅塘,以塘得名。 官塘头张姓分家,留下一大塘作为官用(公用),村在塘头,故名。牡丹村南宋,枢密院事巫伋,被秦桧诬告,削职回家种花,将仙鹿衔来牡丹栽上。至清光绪年间,花犹繁盛,远近闻名。村名因而为牡丹。鲍亭原有姓鲍的在此居住,并建有邮亭,故名。按地处鲍亭上下端,分为上、下鲍亭。 新坝因村南面有新坝水库而得名 山后村庄南面有座山,以山而得名 鸿堰头地形像燕子窝,原名鸿燕头,后改为鸿堰头。 后留玕此处河底高且陡,不能蓄水,流过即干。村在北,名后流玕,在南,名前留玕。 传说南宋时,金兀术被岳飞、韩世忠逼入黄天荡,后金兀术买通土人献计,掘通老鹳河,才得以逃脱。那时有一小部分金兵未走留在了当地,他们为避是非,将“金”字去掉下一横成“余”字。 亭子有关地名 亭子句容通往下蜀必经之路,建一凉亭便于行人休息。得名亭子。 十三塘村旁水沟,打了十三道坝,称十三塘,以此得村名。 西岔位于岔冲之西,故名。 道墅古代有个姓“道”(音)僧人住此,房子高大像别墅,故名。 田喜庄原名天喜庄,58年以不靠天之意,改名田喜庄。 空青村背依空青山而得名。空青山,山青,底下有空洞,故名。 东道明县志载,此处原是东陶村,以姓氏得名。后因谐音,误称东道。 良庄原名梁庄,以姓氏得名。58年以优良之意,改为良庄。 竹丝笼此处在山垅上,竹子多,名竹丝垅,“垅”误写为“笼”。 石墨村山石黑色,似墨,煤矿资源丰富,煤窑较多,以前煤为墨,取名为石墨。 胄王村南胄王山,传说妲姬娘娘庙在此,村取名胄王。 钉耙有四个山凹,形似钉耙,故名。 百家凹村在凹子里,杂姓多,故名。 湾山因地形复杂,山坡多,道路曲折,村庄较零散,故称弯山,,后建立北山水库,改称湾山 武岐村此地一山顶有雾气而取名雾气山,山下形成许多山村,根据山名,说白了而取名武岐村 黄土干以土质黄土及村西有涧得名,涧误写为干。 螺丝宕地形似螺丝,村在山宕里,故名。 叶庵隆昌寺见翁和尚为老僧建庵作休息之所,名叶庵,建村以庵定村名。 芙蓉以芙蓉山得名。 东昌有关地名 东昌街宋绍兴间,巫极捐奉造昭圣寺,为民茂德丰功,使东方昌盛,群称东昌庙,有庙会,逐渐成街,故名东昌街。 衣庄以裔姓得名。裔简写为衣。有小衣庄,下衣庄,上衣庄三个村。高家边宋进士光禄大夫高实,公元1188年,随父南渡句容驹丽山,今高丽山西北定居,故名高家边。 上沟村建在山沟上面。 姊妹桥相传姊妹两人背石头造一座桥,名姊妹桥,以桥得名。 勿得村当时该村不卫生,龌龊的意思,后叫白了为勿得。 石坑相传古时西北山上有条金牛下山,群众挖坑拦之,后建两个村,定名前、后石坑。 上大门村在石坑入口处,为大门,位于高处故名上大门,上大门下面村,为下大门。 三培原有姜、徐、马三姓分居三村,后并一村,得名。 背甸村以村在山背后得名。 秀花村过去村里有姑娘绣花手艺高,故名。;绣误写为秀。 乌培墩村在土墩上,土墩像乌龟背,名乌龟墩,龟误写为培。 青山以青山得名。 仑山位于东昌北部,因山如昆仑山一样高大,故名仑山。 仑山湖原名仑山水库,以背靠仑山得名。建有边城国际度假村。 高丽山位于东昌北部,原名驹丽山,后因山南有高庆寺,俗称高丽山。陈武有关地名 陈武庄此村是姓武的一个女儿招来一个姓陈的女婿,故得名。 戴村西晋司空张华为奸人所害,其孙张舆避难江左,于永嘉元年渡江,咸康四年卜筑戴亭,以亭得名戴村。 石泉村村东一条涧边岩石,常年冒泉水,故名。 芦塘原村周围、塘内都生长芦竹,故名芦塘。 老鸦岗山岗像老鸦,村在岗上,以岗得名。 佴池相传几百年前姓佴建造的别墅,后叫白了为佴池。 石宕冲村在大山冲的下边,石头多,故名。 黄岗村在黄土山岗上,故名。 庄户头庄在山岗南头,是入黄岗村的必经之路,故名庄户头。 黄岗寺相传原是一座大庙,有99间半房子,建在黄土岗上,俗称黄岗寺,建村后,以寺得名。 杨毛沟原名杨家村,住沟边,后有姓毛的迁来居住,改名杨毛沟。 荷藻村东塘内生长荷花,得名。 陈塘庙明朝有一陈丞相,治水有功,死于此地,人们为纪念他建一庙,庙南有塘,名陈塘庙。村以庙得名。 马相里古时在此放马,后建村,故名。 台照村以地势像高台,得名。 洛阳观过去村中有座庙,名洛阳观,以庙得名。 沈铁古代这里铁匠多,以有名的沈铁匠得村名。 土祥原来此村房屋土墙较多,故名。“墙”误写为“祥”。 柘上过去这里开过榨油坊,故名。“榨”误写为“柘”。 白兔有关地名 白兔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巡抚都御史王克复见句容至丹阳路途较远,中途无休息之所,令句容知县王僖建立“白埠”公馆,作为来往官员休息之地,后有庙会,逐渐发展为镇。原名白埠镇,白埠误写为白土,后念成谐音白兔。故称白兔。 严夏陆以村中严、夏、陆三姓定名。 荣庄原名莹庄,后误写为荣庄,有上、下荣庄两个村。 国生村上荣一个自然村,革命烈士肖国生埋葬在此,因而命名。 张果老庙以原有张果老庙得名。 黄郎一王姓在此落户,原名“王言下”,叫白了为“黄郎下”,又简称黄郎。 郑庠以姓氏和古代“乡学”名称“庠”而名。 解塘此村一塘,螃蟹多,称蟹塘,蟹误写为解。以塘得名。 茅庄后汉时,外地迁来户,在此村茅竹园建村,由此定名。 东荆塘村西小河,荆棘丛生,地势低洼,村在河东,故名。后东荆简写为东井,有了东井。 上纪原有纪家庙,后建两个村,庙上边名上纪,庙下边名下纪。妙干原有一庙,门前一对旗杆,得名庙杆,叫白了叫妙干。 柳埝小河筑有土埝,埝旁栽柳树,故名。 行香有关地名 行香古时此村卖香的多,香客前往茅山烧香,行到此处,都在这里住宿买香,故名行香。 朱古隍宋太学生朱南强,号东溪,宋被元灭无仕进意,隐居句曲联系百姓,准备复宋,修城隍为备御,后称朱古隍。另以周姓与朱古隍同时建村的,称周古隍,以樊姓与朱古隍同时建村的叫樊古隍。 后颜村据传此处是唐朝颜鲁公的原籍,后颜,就是颜的后代。其村曰:后颜村。其后裔发达,分居两村,村西的叫西颜村。 太平庄原名长巷村。传说康熙皇帝下江南,夜宿长巷村大户邹宗峤家,因见村子夜不闭户,又一夜鸡犬不鸣,御书“太平庄”,随名太平庄。柘培头村南墩子上生长柘树,故名。 中心抗战时,此地是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之一,以后定名。大支村1938此处成立一个党支部,故名。 亲家塘相传外地迁来二户认亲家,开挖一口塘,名亲家塘,以塘定名村。 锁三村明县志载有锁山村,叫白了称锁三村。 高庙从前此地有一个高治,在外做官,为民谋利,死后,为纪念他造了一座庙,定名高庙。 寺边村在尼姑庵东南边,故名。 幸福庄原名尼姑庄,1964年改名。 车相此村过去居住很多修车人,故名。 柘溪小溪边柘树多,建前、后柘溪两村。 马里地形像马,建前、中、后三村。 春城有关地名 春城 1780年,在此处建庙,庙门有对联:“春城回北斗,烟树发 南枝”。1934年建乡定名春城。 城壒以成姓定名,成误写为城。“壒”指丘陵地带。 东花沟过去有一荷花池,又名荷花沟,村在沟东,故名。村在沟西的叫西花沟。 东曹村在曹庄东边,故名。 洗马桥相传古时将军在此处桥下洗马,故名洗马桥,以桥定村名。芦杆以卢姓得名,卢误写为芦。 乌头以形状像乌龟头得名。 何庄三国骑士何遂住此村,何遂之女被孙权召入宫,给其子孙和为妻,生孙皓(吴末帝),故名何庄。 长城三国吴太守唐固筑梧竹园,在家讲学,常有数十人听讲,俗称常城。叫白了为长城。 百培山传说明初朱洪武造南京城,句容富户张斗南,分筑南京洪武门至通济门,建窑百座在此,故名百培山。 敬德元至元年间,此处建有一庙,名敬德庵,以庙定名。传说唐太宗手下大将尉迟敬德,骑马赴茅山,路过此处,住宿一晚。后人建庙“敬德庵”,以纪念尉迟公,并玩起了马灯。 前陵城壒村前有一批树林,名为前林,林误写为陵。 火龙地村周围有河,中间土墩像荷花,称荷花地,后误写为火龙地。墓东村西有郭真人墓,古时皇上派人守墓,建房于墓东侧,故名。仙塘华山北面有一泉眼通入一塘内,经常冒水,俗称仙塘,村以塘定名。 九龙塘村前九条山沟集水入塘,像九条龙,故名。 另培村在孤另的土墩东边,故名。 太子岗相传梁昭明太子在此岗休息过,故名。 东霞以原有东霞寺得名。 吕坊从前周围有人评理,都到此地,叫理坊,后误写为吕坊。 史村以曾住此村的一史姓宰相得名。 茅西有关地名 茅西 1973年,建立茅山特区,将茅山分为茅山与茅西,茅山特区归常州市管辖。因茅西位于茅山之西,故称茅西。 曹村明代吏部尚书曹义的家乡,故名曹村。 天乐以古庙天乐宫定名。 青龙村山岗上住户零星长约一公里,地形似龙,故名。 太子碑清太子少保刑部尚书王宏祚的墓在此处并立碑,故得村名。许浪头以姓氏和位于山洪的浪头上得名。 后沛头土墩后面,称后培头,培误写为沛。 甘塘村在丘陵,河塘缺水,经常干旱,故名干塘,干误写为甘。茅山有关地名 茅山原名句曲山,光绪县志记载:汉,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陕西咸阳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相继来此山采药行医,久之,群众治病皆称上茅山,故名。1973年划归常州市,1978年底又归还句容。 南镇街此镇因在南京和常州间,原名常宁镇,后与北镇街对称,改名南镇街。 北镇街村较大,客商往来多,位于常宁镇以北,故名。 红庙又名华阳观。唐宝历2年建鸿禧院,宣和初改为华阳观。因院墙为红色,俗称红庙。 东太阳明县志载有“太阳村”,以原有太阳宫得名。后发展为东、西太阳两个村。 五桂庄清光绪县志记载茅山有唐桂传说,村上有桂花树五棵,故名。南埝山村在南阳山,后为蓄水打一土埝,故名。 下泊宫公元前67年,茅盈自咸阳来句曲,在此下泊,并于此处立茅舍以候二弟。得名下泊宫。 火炼培相传此处是陶弘景炼丹的地方,故名。 石墩头此处有块大石墩,村在墩西头,故名。 周公塘周姓开挖的公用塘,故名。 千垅地传说常遇春在此开荒地一千垅,故名。 五墟原吴姓住此,称吴墟,后误写为五墟。公元1102年,宋南渡,翰林侍制陈九思曾弃官住此。 五家沟原来五户居住,位于小山沟旁,故名。 兔子窝原是荒山,野兔子多,故名。 陆家庄以陈、蔡、华、吕、卞、张,六姓到此建村而得名。 石马山明弘治县志载:梁陶弘景公元536年死后葬此山,墓前有石兽石马,后建村得名。 西园位于茅山积金峰之西,原有汤家庙、海泉眼,形似公园,故名西园。 玉晨南朝梁时陶弘景于此建朱阳馆,宋祥符元年改为玉晨观。村名以观而名。 白云茅山有一山,白云峰。宋绍兴间道士王景温退居结庐于此,所居为白云观。村以山观而名。 华兴 1938年华侨在此办林场,称华兴公司,建队时以此得名。后白有关地名 后白墅相传明朝王氏官府在天王寺以北建造前后两进别墅,后发展为前、后北墅两个村。在后名后北墅,后人把“北”字误写为“白”字,又 简称后白。 淮源秦淮中河上游的支河水源在此汇集,故名淮源。 西孔社以姓氏和方位得名,“社”,古代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另有东孔社。 高坪村在丘陵的平坦处得名。有包家高坪、周家高坪、赵家高坪等。 林梅后白镇有个“林梅”村。据说是因那里曾大量种植梅子而命名。 夏王清乾隆皇帝路过此村下马观看花门当,故定名下马场,叫白了为夏王场,夏王。 龙家边相传明代一进士在此建房,家败后,卖给龙姓发展成村,位在山岗边,得名。 田宅清朝王禹山,在大片田中建房,后发展为村,定名。 神扶相传有靠神仙扶助的神话,后按方位分为东、西、南三个神扶村。 东湾村东有条河,湾子多,故名。 甘林以甘、林姓氏命名。 延福以原庙延福寺取名。 葛代巷以葛、戴两姓氏和村中有巷得名,戴误写为代。 前湖村前低洼似小湖,故名。 古村明朝前此地为中心城镇,后城毁重建,名古村。 花岗村在小岗上,过去都是叫花子居住,故名花岗。 芦江河宽似江,两旁芦苇丛生,故名。河上桥名芦江桥,桥两头建村,所建村名芦江桥。 下庄圩原名下桩圩,意思是下了桩不破圩,以圩名得村名,桩写成了庄。 下禹庙传说夏禹治水路过此地,为纪念建造座夏禹庙,以庙得村名,夏写作了下。 大元头村子在圩心,远看像人头,故名。 郭庄有关地名 郭庄庙传说郭英在此建造庄园,整修园教寺,俗称郭庄庙,街道取名郭庄街。 谢桥清光绪县志记载,光绪25年,公元1899年,陈文涛等捐款造桥,后人为感谢他们,取名谢桥。 蔡郎头原名蔡庄头,叫白了称蔡郎头。 经达古时一官吏经达子落户住此,故名。 望湖岗村中高岗处可望赤山湖,故名。 黄立墅古时黄姓在此建房称墅,故名。另有小黄立墅村。 戚家湖原几户姓戚的住在百丈圩边,地形似小湖,故名。 南陌村在赤山以南,“陌”指田野,故名。 衙里过去这里有过衙门,故名。 荆巷有井,有巷,名井巷,井写作了荆。 魁府里相传宋时有一御弟在此建一官府,得名魁府。 叁拾石碑相传以前此村有三十个石碑,故名。 城下相传过去这里鬼神出没,原名神巷,叫白了称城下。 高阳桥此村一桥,位高,朝阳,故名高阳桥,以桥得村名。 阳巷相传此村原有十八条巷,见不到太阳,为见太阳,定名阳巷。观庄上地势高,能见别的村庄,故名。 曹拐上以姓氏和村在河的拐弯处得名。 陡门建一涵洞,又称陡门,得村名大、小陡门。 五埃头有五座大土墩,“埃”指土墩,得村名大、小五埃头。 望仙桥传说村北圩沟有座桥,见神仙经过,故名望仙桥,以桥得村名。 葛村有关地名 葛村东晋时,著名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的祖父葛玄曾在此炼丹,后人建葛仙庵,故名。 金山寺以村内庙金山寺得名。 东湖位于赤山湖东面,故名。 经村垾以姓氏和位于圩区的一块高处,故名。 神边村在一棵古柏树(称神树)的后边,故名。 埝里以村在圩埝里面得名。 方溪以村北一条长方形小溪得名。 珠庄以村边小土墩原名珠屯,后改名珠庄。 西地以村在一口古井的西边得名。 坛培有一坛形土墩,故名。 百里距南京城一百里,故名。 斗门以村在丁家对门,原名对门,叫白了为斗门。 屋柯里以村东屋柯塘得名。 上山地以上虬山必经之地得名。下虬山必经之地为下山地。 五渚坊过去四周皆水,中有陆地五处,名五渚坊,坊指村。 埝北以村在河埝的北面而得名。 下马岗岗陡,骑马经此处必须下马,故名。 芦亭赤山湖边原有一芦柴亭子,建村后定名。 神巷过去上赤山敬神经过此村一巷道,故称。 三阳地过去杀三羊祭祖,原名三羊地,羊误写为阳。 赤岸地处赤山湖西南岸,故名。 二圣有关地名 二圣桥原名义成桥,清光绪4年洪水暴涨,将桥冲毁。光绪12年,公元1886年,由县官张允清,富商陈鸿春等人捐款重建。后人感其德,称为二圣桥。地以桥名。 槐道王姓多,原以“三槐堂”定村名,后改为槐道。也有因全村槐树多而遮道而命名之说。 王埠以前是北河上一个码头,王姓建村后得名。 百培山以当地百多个土窑墩得名。 漩子圩北河的洪水漩涡形成淤滩圈圩得名。 义成桥清光绪年间,一县官捐建此桥,村以桥得名。 金古山相传明初此地一窑,窑底下有金子,后建村定名。 赵树岗枣树多,原名枣树岗,叫白了为赵树岗。 阴桥头以阴姓和位于桥头得名。 西城宋淳祐元年张正卿筑望远楼,楼高大美观,群众登楼观赏,称西城。 王塔一王姓在此搭棚居住,原名王搭,叫白了为王塔。 林梅以林、梅二姓得名。 张庙旧称张王庙或祠山行祠,相传夏禹治水时,一张公治水有功,后人建庙纪念,名为张庙,村以庙得名。有说是纪念西汉太守张渤的行祠。张渤曾因疏通太湖水道、被江浙皖一带百姓奉为水神,民间称之为张祠山或祠山大帝。 社塘村前大塘,原名善塘,善误写为社,村以塘名。 奇干村庙有旗杆,误写为奇干,明代即为奇干村。村子东面的村叫奇东。 西斛过去两户人家在东西各开一座碾坊,用斗(即斛)代秤,西面的村叫西斛,东面的村叫东斛。 狮子口此处是张庙、奇干、槐道、西斛四村的出村口,原名四村口,叫白了为狮子口。 三岔有关地名 三岔因处于赤山湖、句容河、秦淮河,三岔河口得名。 青城埠原名青城,逐步形成码头,俗称青城埠。 仓房原是赤山和尚堆粮食的仓房,故名。 花兰墩形似花篮,篮误写为兰,以墩得名。 马院村清朝,严百万家用一个院子栓牲口,后来该村就叫马院村。千棵村过去村南湖里栽有千棵柳树,原名千棵里,后改名千棵村。焦公圩过去焦姓逃荒来此,居住弯曲的圩埂上,得名。 朱马岗相传明代朱元璋的士兵在此山岗放马,故名。 管子里相传从前有官人打了败仗,躲于此地,得名官子里,官误写为管。 慈悲亭古时在村东建一亭,便于行人休息,人称慈悲亭,以亭定村名。 泗庄时姓迁来居住,原名时庄,误写为泗庄。 天王有关地名 天王据《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天王寺的匾额是从唐朝中和2年(公元882年)始寺。初,寺的名字叫礼乐,寺庙建在茅山的南面,后来迁移到浮山。伽蓝神大显神通,礼乐寺的名气传到了朝廷,认为伽蓝神就是昆沙门天王、于是朝廷就赐给寺庙“天王寺”的匾额。以寺而得名天王。 押泥杆驻地分散,用泥砌墙,得名烂泥杆。又因放鸭多,改名鸭泥杆,押是鸭的误写。 赵巷宋太祖七世孙赵伯珪,袭封为金陵郡王。公元1231年元兵南渡,伯珪得赐田200倾,其中20倾在句容,因地辟,选居此,后因姓氏与村中有巷,遂名赵巷。 白马杆白沙土岗,形状像马,得名。 庙岗岗上建有一座土地庙,因而取名庙岗。 三赵三户赵姓建村,故名。 浮山玄武岩构成,顶部平坦,似一艘浮于水上的船只而命名; 甸岗因村在城郊外浮山北面岗上而得名。“甸”即“郊外”的意思。四古凹地形有四条山沟凹子,以方位得前四古凹,后四古凹两个村村名。 寨花头原名菜花头,后认为不雅,改名寨花头。 大路口村在句容到溧水的大路旁,常溧路交叉口,故得名。 青菜地原名青草地,草误写为菜。 柏寺原有东岳庙,内有古柏树,后改柏寺,以寺取名,分建前、后柏寺两个村。 栗东栗西山区栗树多,以方位定名,建栗东、栗西两个村。 裴村原名大坝头,民国初有位裴姓富豪来此定居,后形成家族,故改称裴村。天下无二裴,裴姓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出过很多宰相、名士、显官。 鲁墓村据《乾隆句容县志》记载:三国吴时鲁子敬的墓在此村,故名鲁墓村。 徐家桥从前由安徽来一批徐家农户落户此村,家族壮大后建一座徐家祠堂,祠堂旁有一小桥,徐家桥由此得名。 潦塘潦塘过去叫辽塘,是指此地面积和资源辽阔,后习惯称为潦 塘。 柏岗因此地地处高岗,据传说一姓柏的大财主在此落户,并在门口栽一古柏树,后人称柏岗。 下余原名夏禹,传说大禹治水时开条河道,为解决来往行人行走方便,修了一座桥,取名下余桥,此村靠桥边而得名。 蒋家边据历史记载,河南来批农户落户此地,并开有油坊,主要以蒋氏家族为主,因而取名蒋家边。 红山此地有座山,山体以红沙石及红土构成,故取名红土山,村民在山下耕种,红山村因此得名. 许家塘原名塘头村,据说很久前,南京有一许姓大将军在此建造了大型许姓祠堂,此村以许姓大户,将塘头村改称许家塘。 郑吴村因此地有两大姓氏郑姓和吴姓组成,人们习惯称此村为郑吴村袁巷有关地名 袁巷以姓氏和村中有巷取名。 斗门徐氏家谱记载:徐褚在汉建安14年,公元209年,随父徐台到丹阳县,今江宁小丹阳,赴任县令。褚见斗溪山水之秀,就迁此定居,自号斗门。 南庄过去此村南面有座庙而得名南庄。 白沙此村位于群山之中,沙子较多,因而取名白沙。 上杆村在马山和瓦屋山之间,形状较长像马尾,杆状,故名。青杆村西有一沟较长,沟旁柳树,沟水映呈青色,原名青沟,沟误写为杆。有说此村东面有座瓦屋山,传说瓦屋山是只大船,船上有两个杆子,大手为上杆,小手为轻杆,因轻杆飘落该村而得名青杆。 庙岗此村原有一座土地庙,因而取名庙岗。 前徐该村徐家大姓,人口占全村半数以上,以其姓氏和位在斗门村方位取名,为前徐、后徐两个村。 一二三桥村北一小桥,桥面装六块石板,分三个桥孔,第一孔一块,二孔二块,三孔三块,故名一二三桥,村以桥得名。 小龙口村在小龙山口处,故名。 马埂在马山下游,曾打过一个坝埂,村在埂下,得名。 郑家牌以郑家祠堂门前的牌坊得名。 东湾据明县志载,董姓住在河湾,名为董湾,董写作了东。 磨盘有关地名 磨盘山此处东有座山,状如磨盘,故称磨盘山。地以山取名。 黄金滩相传秦汉采金后,金子采完了成了滩,后建村定名。 谷城相传公元前129年置句容县时,建城于此。公元239年,句容迁至今县城后,该处名为古城,因土地肥沃,五谷丰登,又名谷城。白阳宋绍兴翰林学士王寀,号白阳居士,官至江东安抚使,后归 于老家,居此处名白阳里。 李塔一李姓逃荒路过此地,肩担挑塌,就此落户。村名即为李塌,塌误写为塔。 六角村原名陆家村,误写为六角村。 蚂蚁岗蚂蚁多。建村按方位分东、西蚂蚁岗。 唐谷以姓氏和生产粮食多,定名。 花家棚以前讨饭人多,居住草棚,故名。 俞巷相传清初俞氏兄弟逃亡在此落户,子孙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村落布置错落有致,分主街次巷,由此命名俞巷。 唐陵唐代一妃子葬于此地,造一庙,名唐陵庵,以庵得村名。 王门通往常溧路有一高大砖门,王姓多,故名。 石巷因村中有石头铺的巷子而得名。 大五巷村较大,有五条巷,故名。另位于该村东、西边的村子叫小五东,小五西。 张巷此村最初只有张氏几兄弟居住,后发展扩大,村内街巷相连,有张氏祠堂,故名张巷村. 小陈巷陈姓几兄弟从北方来此居住,现在村上仍是姓陈的大户,隔壁还有大陈巷村。 孙岗河南讨荒者孙氏到此落户,因此地荒山高岗,人们以孙氏家族得名为孙岗村。 句容山水重要地名 葛仙湖 原名葛仙塘,以葛仙庵得名。后改为葛仙湖。 兆文山 位于城南,明朝在此建庵,匾上“兆文精舍”,得名。1979年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塔东设有巫恒通、徐明、肖国生、刘超等烈士的纪念碑。 句容水库 原以位于环城戴家边村,名戴家边水库,1963年因库址离句容城较近,改名句容水库。 九华山 位于黄梅北部,原名九子山,晋一禅师在山建九华寺,故改名九华山。 固江口水库 位于黄梅北部,以固江口村得名,1956年建。 北山水库 位于大卓、亭子境内,原名普渡桥水库,1958年建,因建库后,桥被淹没,库址在城北山区, 故于1963年更名为北山水库。 宝华山 宝华山原名花山,因盛夏时黄花满山而得名,因古时“花”和“华”通用,亦称华山。后因南朝梁代一代高僧宝志和尚(句容人)晚年登山结草为庵,设坛讲经传教,致使此山名大振,宝志圆寂后,为纪念这位开山祖师,改称华山为宝华山。 宝华山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饮誉古今,蜚声海外,山中隆昌寺距今1400多年,被佛教称为“律宗第一山”,不但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僧尼来此受戒,而且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僧人也前来朝佛受戒。清代顺治进士笪重光手书的“律宗第一山”仍嵌在寺前环翠楼上。 武岐山 位于亭子东北,因山中雾气大,原名雾气山,1950年,改为武岐山。空青山 位于亭子东北,因山峰较高,山下有洞,山上青绿,故名。 高丽山 位于东昌北部,原名驹丽山,后因山南有高庆寺,俗称高丽山。仑山 位于东昌北部,因山较高大,如昆仑山一样,故名仑山。 仑山湖 原名仑山水库,1959年建,以背靠仑山得名。建有边城国际度假村。小茅山 位于东昌西北,形状像茅山,范围较小,故名。 茅山 原名句曲山,光绪县志记载:汉,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陕西咸阳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相继来此山采药行医,久之,群众治病皆称上茅山,故名。1973年划归常州市,1978年底又归还句容。 茅山水库 位于茅山西面,原以库区的火炼培村定名火炼培水库,1963年改名茅山水库。 虬山水库 葛村南部,虬山东侧,以虬山得名。1958年建。 赤山 位于郭庄东北部,因此山土石大都是红色,故名。 赤山湖 在赤山东南部,以赤山得名。赤山湖在句容城西南三十里,处于南 京“十里秦淮”上游,是秦淮河流域中唯一的天然湖泊。主要用于蓄水灌溉的古人工塘泊。又名赤山塘、绛岩湖。 清光绪县志载:三国孙吴赤乌二年(公元240年)在这里筑堤,蓄山溪水成湖,下流通秦淮河。 赤山湖湖周长“唐有一百二十里,元初八十里,明代六十里,清末四十四里,民国时期三十三里”。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赤山湖被开发成养殖场,原先的湿地湖泊自然面貌被彻底改变。 赤山湖是秦淮河流域中部唯一的一座滞洪湖泊,承接全句容上游之水,素有“九河进水”之称,但由于过分地围滩造田,面积由“水柜”变成了“小勺”,水患频繁。圩区奶奶莫要夸,七月辰光淹稻花。旧社会,大水淹来精吊光,拖根棍子走四方。 2007年12月12日,句容市召开赤山湖管委会成立工作会议,赤山湖管委会正式启动运转,决定将赤山湖退渔还湖,恢复湿地本来风貌,力争把赤山湖风景区打造成江苏省苏南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 二圣水库 位于二圣东面,1958年建,以二圣桥得名。 浮山 玄武岩构成,顶部平坦,似一艘浮于水上的船只而命名 瓦屋山 地处原袁巷镇,形似瓦屋,故名。瓦屋山巅有一座寺庙名宝藏寺。现改名为九龙山。 磨盘山 此处东有座山,状如磨盘,故称磨盘山。地以山取名。 李塔水库 位于磨盘东南,以李塔村得名。 潘冲水库 位于磨盘东北部,以潘冲村得名。
/
本文档为【句容各地地名大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