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doc】“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迷

【doc】“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迷

2018-03-22 11页 doc 28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doc】“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迷【doc】“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迷 “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迷 2009年12月 第28卷第6期 洛阳师范学院 JournalofLuoyangNormalUniversity Dec.,2009 Vo1.28No.6 " 一 从二令三人木"之迷 陈哲仁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香港999077) 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970(2009)06—0015—04 收稿日期:2008—12—29 作者简介:陈哲仁(1933一),男,生于香港,后迁马来西亚.1951年归国...
【doc】“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迷
【doc】“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迷 “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迷 2009年12月 第28卷第6期 洛阳师范学院 JournalofLuoyangNormalUniversity Dec.,2009 Vo1.28No.6 " 一 从二令三人木"之迷 陈哲仁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香港999077) 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970(2009)06—0015—04 收稿日期:2008—12—29 作者简介:陈哲仁(1933一),男,生于香港,后迁马来西亚.1951年归国,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 1962年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定居香港,现为香港北京大学校友会会员. " 一 从二令三人木",雪芹这句话,不是文字游戏 猜灯谜,揭发出来,却是夫子自道庾词,出自《红楼 梦》第五回,当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十二钗芳 名批命图册时,看至一幅美人古庙读经图后,忽见下 页画上一只凤鸟,并非传统凤凰于飞铿锵和呜图,凤 画的背景是"一片冰山",并附题诗日: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 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对这首七言排律的第三句话,自有"红学"以来, 不知迷惑了多少红学家,从乾隆间起,迄至现今,不 断有人探索玩味其问,作出无数次想象发挥解说,但 解释牵强,于全诗中不能自圆其说,不能令人信服满 意,两个半世纪以来,始终找不到一个答案,变 成红学上一个难题.1742年德国人哥德巴赫提出:是 否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奇数之 和;同时是否任何不比9小的奇数,均可表为三个奇 数之和?由于这个命题叙述简明,论证艰深,被世人 誉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成为数学界着名的"哥德 巴赫猜想".我想曹雪芹写下这句玄妙庾词时,约在 1744年左右(《甲戌本》出现于1754年,减去10年增 删时间),这句题凤诗出现的时间,几乎与"哥德巴赫 猜想"同时,那么曹雪芹这句表述简明,底蕴奥秘的 诗词,是否也可称誉为"中国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乾嘉间高鹗续作《红楼梦》后四十回,后世很多学 者认为,他没有照顾到题凤诗最后两句话,所以得出 两个结论:?高鹗续篇违反了原作者的意旨,后四十 回是伪书.?因高鹗没有照顾诗中后两句,所以后四 十回书确是高鹗所作.如此说来,这首凤画题诗,却 成为判断高鹗续书真伪的准绳.后世几乎所有"红学" 名家,都曾参与相关讨论,足可见出这首吟凤诗的重 要性.可惜他们的讨论都离不开"拆字法"的巢穴.文 学虽然都离不开文字构造,但《红楼梦》里几乎甚少有 拆字法的描写,《金瓶梅》里倒有几处,如《金瓶梅词 话》第四回,西门庆与潘金莲在王婆房里脱衣解带, 共枕同欢后,王婆问道:"这雌儿风月如何?"西门庆 答道:"这色窒女子不可言.";"色宝女子"四个字, 便是拆字法"绝好"二字.类似拆字法的描写《红楼 梦》不常见.可是曹雪芹却是制灯谜的能手,在第二 十二回,他撰写了8条灯谜,在第五十回编了7个灯 谜,在第五十一回他一口气写了10首怀古诗灯谜,至 今尚不清楚谜底是甚么东西,在这些灯谜中,都难以 发现拆字法踪迹.李纨代绮儿出个"萤"字,叫人打一 个字,众人猜不着,叫李宫裁开谜,她说是个"花"字, 众人不服道:"萤与花何干?"林黛玉出来解围,笑道: "萤可不是草化的吗?"众人一笑,林黛玉引李纨老祖 宗李商隐诗"于今腐草无萤火"典故.第七十六回黛 玉起韵联句诗:"三五中秋月",似乎是拆字法"十五" 二字,只是用乘法得出,不是如积木游戏般拆拆叠叠 得出.曹雪芹不屑于"拆字法"文字游戏,并对此冷嘲 热讽,极尽奚落,如在第九十四回,宝玉失玉,使林之 孝问刘铁嘴测个"赏"字日:此字上头一个"小"字,底 下一个"口"字,说此东西放在嘴里.林之孝道:"可不 是吗?底下是'贝'字,拆开不成了个'见'字,可不是 不见了?"作者进一步说笑:"又因上头拆了个'当' 字,于是叫人快到当铺里去找,又'赏'字加一'人' 字,为'偿'字,只要找着当铺,有人,有了人,便赎了 来,可不是偿还了吗?"结果众人一想,家家当铺都有 玉,宝玉的玉还是找不着. 既然曹雪芹如此冷嘲热讽拆字法,为甚么250年 来又那么多红学家热衷于"一从二令三人木"的拆字 法游戏呢?这要从拆字法的来源说起.原来"拆字法" 这条最老批示,出现在资格最老的脂评本《甲戌本》 上,这个钞本,是胡适先生于1927年重金向刘铨福购 人,在《甲戌本》第五回题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右 ? 16?洛阳师范学院2009年第6期 侧,一好事者用朱笔小字批道:"折字法"三字,同回 于香菱题画诗"自从两地生孤木"右侧,同一好事者又 批了"折字法"三字.很明显,因为不是正文底下的脂 砚斋朱笔批注,而是行间夹批,这些单行夹批,有些 属于脂砚先生文字,有些则不是.孰先孰后,是真是 假,须辨别清楚,不是资格最老就奉为金科玉律.与 此好事者笔迹相同的,在另页(第十支]上文结束语 "结着长生菜"下方,《戚序本》的脂批是:"喝醒大众 是极."但《甲戌本》同一好事者的脂批却是:"末句问 句收句."这两条批文是截然不同的,拿来一比较,优 劣立判,可见好事者文化水平很低,他连"折字法"的 "拆"字都写错了,大家仍然相信他.抄正文的文抄公 也抄错字,此聘请或自聘的抄书匠,把原稿本来有的 "自从两地生菰米"(见《庚辰本》有"菰米"二字),误 笔为"孤木".如果不是今天有《庚辰本》存世作证,则 "孤木"二字必定被后世人一口咬实是曹雪芹的原文, 曹雪芹则死不瞑目矣.除《庚辰本》外,查遍《甲戌 本》,《己卯本》,《戚序本》,《程甲本》及近人《俞校 本》统统均作"孤木",这是以讹传讹例证.不是苏州 人,不知道有"菰米"这种东西,吴伟业《梅村诗集》卷 十二有首"留洞庭二十日归自水东小港"诗云:"烟汀 菰米生."另一首"送杜公瞍武埽浦口"云:"江南烟雨 长菰蒲",菰蒲即茭白,梅村诗笺注云:"案《苏州府 志》日,茭白即菰,惟吴县梅湾村一种四月生名吕公 茭,茭中生米,可作饭,即菰米饭也."曹寅在苏州做 了四年苏州织造,家中人对菰米不感陌生,春夏之交 去苏州,可吃到鲜口茭白,旧称菰蒲.嘉庆时红评家 陈其泰(1800—1864)日:"两地生孤木,合成'林'字. "其后光绪道家张新之,他把"两地生孤木"猜作"桂" 字,后来便有人据此判断香菱为金桂所害.红学拆字 家的文字游戏,附会牵强,可谓佳人卖假货,假上假, 戳穿了西洋镜,徒令人捧腹大笑. 是回书上,有一道脂砚先生的朱笔眉批,为他本 所无:"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想前人断不肯 煽惑愚迷,即有此说亦非常人供谈之物.此回悉借其 法为宽女子数运之机,无可以供茶酒之物,亦无干涉 政事".很明显,凤画题诗仿如推背图批算个人或家 国的运程与结局,在题凤诗下五页第十支【聪明累】, 就是为宛女子王熙凤批命判词,判词中有一句"好一 似荡悠悠三更梦".秦可卿临终时,灵魂出窍,不正是 三更时分,荡悠悠地报梦给凤姐吗?凤姐岂不是"机 关算尽太聪明"的人吗?精明的作家如雪芹,绝不可 能在同一回书上重复两次为同一人批命.故此曹雪芹 这首风画题诗,另有目的,上述朱笔眉批已泄露先机. 这首吟凤诗,既写朝政,又写自身家世.全诗可分上 下两阕来理解,上片二句是慨叹旧旗主,下片二句是 感喟自身家世.首句云:"凡鸟偏从末世来","凡鸟" 非泛泛之鸟,为凡间第一鸟,凤字,世间谁配称凤凰 呢?甚么叫"末世"?是指凤姐一出场就是一位癌症 末期病患者吗?否.其次,"雌凤"彷佛"爸爸是女人" 是个矛盾词,查字典知道,凤原来是雄性动物,凰才 是雌的.中国帝王图腾,除龙外,凤却是潜帝王的徽 号,如凤邸:帝王即位前的旧居;凤辇:太子的车.所 以凤可以代表太子.诗中"末世"宣喻康熙朝太子运蹇 处于衰世.《淮南内篇二》:"周室衰而王道废."王念 孙注日:"自伏羲氏以下,皆为衰世,则方其盛时亦谓 之衰,不待其衰而后为衰也."可见"末世"一词非指 一 民妇之命运,实乃指储君王道而言.曹雪芹祖父辈 是康熙胤父子的世袭包衣,王储太子是曹家主子, 但太子不获康熙好感,康熙像贾政对待宝玉的态度, 动辄挑剔训斥,使皇四子胤祯有机可乘,使出暗中挑 拨陷害太子,明处笼络讨好父皇,使太子处於下风末 世,结果太子两立又两废,登基失败,运蹇莫大於"王 帝不是我",不为座上王,便成阶下囚,不是末世是什 么?康熙死,四子胤祯登上宝座,为肃清太子党势力, 雍正五年借口抄革曹烦,乾隆四,五年间,废太子的 儿子弘皙发动流产政变,曹家又遭逢第二次抄家.总 结起来太子一生的运程是冻过水,第一凡鸟凤背靠的 不是金山宝座,而是"一片冰山".胤初是有才干憎爱 分明的人,康熙四十二年正月,康熙第四次南巡,命 胤扔,胤祯等随行,由江宁织造曹寅接驾,驻跸于江 宁织造曹府.据前几年北京专家考证(见《东方日报》 2003年11月29日评论员文章"雪芹瞑目"),《红楼 梦》第三回荣国府大堂九龙金字大匾"荣禧堂"为康熙 所赐御书,堂背乌木联匾一副银字楹联"座上珠玑昭 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是出自太子手笔.所以题凤 诗第二句"都知爱慕此身才"就是颂扬太子.太子与四 子明争暗斗的往事,《红楼梦》二十一回有首书题诗, 深具影射,诗云: 自孰金矛又孰戈, 自相戕戮自艰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 脂砚先生十艮自多. 是幻是真空历过, 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 情不情兮我奈何. 这首命名为《红楼梦书题》,诗意警骇,绝不是喻宝玉 和贾环打架,而是兴叹曾住在曹府贵宾房的"茜纱公 子"胤扔,以"他日之强,何如身微运蹇".诗中"脂 砚先生"或是作者自称,或是族中长辈.《红楼梦》诗 词中凡有"日,月"辞,具含有怀念太子之意,借以反 洛阳师范学院2009年第6期?17? 讽乾隆命百官奏题,皆以"十二"字或"二十"行呈奏, 自奉羯"王".(见吴振械《养吉斋丛录》).《红楼梦》 是宫廷政变涉及家庭巨变,产生於雍乾畴期的文字狱 时代,逼使作者处处隐晦,字字藏机.所写女子为"十 二金钗",所听仙曲"红楼十二支",金钗所题蔚叫 "菊花十二首".作者自问"孤标傲世偕谁隐?"又谓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说穿了莫非 "十二"直指王,所谈之事攸关王者.菊花喻隐者,莲 花喻君子,自古皆然.《红楼梦三十八回?咏菊》诗末 句云:"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一从" 之后主语为"陶令",第二句是主语句引发的情节.让 我们以《咏菊》诗柬理解题凤诗. 题凤诗下阕首句云:"一从二令三人木",主语 " 一 从"是指曹家一贯追从其旧旗主胤初(满俗太子承 袭老王包衣),"二令"因旗主运蹇,致使曹家先后两 次被在位者下令抄家."三人木",很明显,三人是指 大观园筹建者与维系者曹寅,曹颞,曹频这三人,标 志着曹家由盛至衰.棺材,客家人称为寿木或长生木, 人死了俗称"入木"或"就木","三人木"者,说这三 人于今都死了,进了棺材"入木"了.曹雪芹悼昔抚 今,"是幻是真空历过",抄家后作者生活穷困潦倒, 胡适是说他沦为文丐.写到吟凤诗当儿,作者不免暗 然掩卷神伤,面向金陵故地,饮泣哀痛不止,一字一 泪,一句一啼,"哭向金陵事更哀",是作者之哭,作 者之哀,与凤姐无关.小人物王熙凤本不是金陵 人,细读《红楼梦》第十六回当知,她的家族是光禄寺 出身,三品官,在广州,福建,浙江负责接待外宾,安 排食宿宴会.于是回凤姐道:"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 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 康,雍,乾三朝,外国人不能直接进京,也不可一步到 南京,先停留在南省港口安排进京事宜.《红楼梦》第 三回,贾母介绍凤姐道:"他是破落户儿南省的辣 子." 优秀小说都明里暗地写出当时史实和人物性格, 曹雪芹想借用推背图,可以隐去许多不能直笔的史实 政事.推背图虽深奥,还是有人可用词组来解释它们 的时候.曹雪芹不像《金瓶梅》作者,他不善于或绝少 使用拆字法来形容人物事件.以下列出古今大小红学 家企图以"拆字法"破迷,并附拙评,可供茶余酒后助 谈. (一)周春:生于雍正七年(1729),卒于嘉庆二 十年(1815),是最早第一位评注《红楼梦》的读者,在 其《阅红楼梦随笔》云: 案,诗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句,盖"二令",冷 也;"人木",休也;"一从",月(自)从也;"三"字, 借用成句而已. 评语:句中一,二,三,若"三"字可借用为助词, 则"一","二"也可借用;且"二令"构成"冷"字,"一 从"又是何字? (二)陈其泰:生于嘉庆五年(1800),卒于同治 三年(1864),其《桐花凤阁评红楼梦辑录》云: " 一 从二令三人木"凤姐.此句费解. (三)张新之:即《红楼梦》三家评中之"太平闲 人",他于道光三十一年(1850)在凤姐判词句下批道: 王熙凤终局,二令三人木,冷来也. 评语:"二令",拾周春余唾,"三人木",非来字, 来字只是二人木. (四)胡适:新红学创立人.他于1921年着《红楼 梦考证》云: " 一 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个谜竞 无人猜得出,许多批《红楼梦》的人也都不敢下注解, „„ 这个谜只好等上海灵学会把曹雪芹先生请来降坛 时再来解决了! 评语:红学大师老老实实,不懂就不懂,但他像 迷信村妪,每遇疑惑,则降坛请仙,失去科学求真精 神. (五)俞平伯:新红学亚圣.他多次谈论这个七字 诀,1922年于《红楼梦辨》云: 高本述凤姐底结局最劣,„„且和上句"一从二 令三人木"了无关照.想他也猜不破这哑谜„„. 1950年俞平伯对这句话又在《红楼梦研究》论道: 猜作"冷来"二字,或者是的.但冷来亦不可解. 后来他在《八十回后的红楼梦》再次说道: "人木"似乎是合成一个休字,但因全句从无解 析,姑且不论.我敢作"被休弃返金陵"这个假设的断 案,以此.但为甚么始终不敢断言呢?这是个"一从 二令三人木"句,无从解释;一切的证据总不能圆满 之故.这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只得存疑了. 评语:这个哑谜在红学亚圣心目中折腾几次, " 一 愁莫展",没有法子,只好存疑,宣布投降. (六)林语堂:在其1957年7月长文《平心论高 鹗》中有云: 第三句猜谜,至今无人猜出,是一微憾.但也不 是高鹗作伪之甚么大证据.(或日:二令为冷,人木为 休,寓冷休意,颇近,但又漏"一从",及"三"字.)这 条只算悬案. 评语:其幽默处在"冷休"二字,休妻有冷热之 分,冷休谅为冷漠休之,那热休怕是热烈拥抱而休之, 幽默大师何其幽默哉.但七个字,他只解决四个字, 遗三字答不出来.他为高鹗打抱不平,却有点道理. (七)吴恩裕:他于《考稗小记》第47条解释道: 风姐对贾琏最初是言听计"从",(案:"一从"解) ? 18?洛阳师范学院2009年第6期 继则对贾琏可以发号施"令",(案:"二令"解)最后 事败终不免于"休"之.(案:"三休"解) 评语:他是摒弃"拆字法"学者,不过凤姐一嫁入 荣国府,就被贾母喻为"凤辣子",风头之劲,盖过贾 琏,对贾琏未必言听计从,如第二十三回,贾琏本来 答应判家庙24个小和尚,小道士的生活费给贾芸承 包,一个横手给凤姐夺去转包给贾芹,贾琏宁可失信, 不敢吭声.致于说凤姐可以对贾琏发号施令,更是不 确,若是如此,贾琏就不敢偷娶尤二姐.说到凤姐最 后被"休",更是无中生有,休妻重要证据,就是不过 性生活,分房睡;书中写得明明白白,凤姐是死在贾 琏内寝,丈夫在睡床旁痛哭至天明,贾琏并没有换妻, 凤姐死的时候,平儿还没有扶正呢. (八)严明:1960年1月他在台湾"自由中国"发 表《凤姐的结局"一从二令三人木"》,彻底贯彻"拆字 法"精神,把这七字诀拆骨重组,其日: " 一 从"之"从"字,拆为"五个人"加一个"卜"字, 而"五个人"解作"众人"."卜"字加前面"一"字,便 构成"上"或"下"字.按"拆字法","二令"拆合为 "冷"字,"三人木"拆合成"夫休",像积木一样,合起 来,即:"上下众人冷,夫休!" 评语:按拆字法的游戏规则,文字偏旁重组后, 原来字数由多变少,如"二令"二字合成"冷",二变 一;"三人木"合成"夫休",三变二.严明先生拆来变 去,结果还是七个字,并且不节约,又多出二个标点. 拆,不如不拆. (九)吴世昌:他于2000年出版英文本《红楼梦探 源》,对这七字判词,理解为: 句中二字,并非"冷"字的偏旁,所谓"二令",是 指"二道令",第一道令将凤姐降为妾,第二道令便将 凤姐真正休弃.致于"三人木",拆合成"三休",是指 第六十八回凤姐因贾琏偷娶尤二姐,到宁府闹时说的 三个"休"字. 评语:本人细查过,《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只说 了两个"休"字,第一个休字,是凤姐请族人"休"她, 第二个休字,说有人"提名指明"要"休"她;在第六十 九回第六段,第三个"休"字,并不是说要休凤姐,反 而是凤姐恐吓尤二姐说,有人要休尤二姐. 封建时代,丈夫休妻,只须一纸休书即可,不须 三令五申,复妻后再休时,就不须再发"第二道令"; 于书中也查不出凤姐降妾事实.不过他说二令,"是 指二道令",倒有点根据. (十)周汝昌:2001年11月,在其探佚新着《红 楼小讲》里云: " 一 从者",谓初嫁时遵守"三从四德",从夫贾 琏,„„„她一切依琏意而行."二令者",是权威渐 重,深得倚重之后,便成为号令全局之人,连贾琏也 在她摆布之下了."三人木者",谓最后被休回金陵母 家. 除一嫁从夫为"一从"得解外,"二令","三人 木",皆不得要领.一,凤姐中途退位让贤,已非号令 全局之人,摆布不了贾琏;二,被夫休了,毫无事实根 据,后四十回也没有写凤姐最后回金陵娘家,只是临 终心愿"说到金陵归入册子去"不当真. (十一)周策纵:在其名着《红楼梦案》中说: " 一 从"隐括苦尤二娘被赚入大观园,"二令"弄 小巧用借剑杀人,觉大限吞生金自逝,"三人木"第六 十八回凤姐说谎官府"要体我",族人要来"给我休 书".我以为还有一个休字落在第六十九回上,"说妹 妹(尤二姐)在家做女乙就不干净,又和姐夫有些首 尾,没人要了,你拣了来.还不休了,再寻好的." 且不说"一从","二令"的解释,只说第69回的"休" 字,仔细看,不是要休凤姐,却是人家劝凤姐老公说 尤二娘不干净,还不把尤二姐休了. 中国红学学会副会长蔡义江先生来信称:„一从 二令三人木'问题,我自己不懂,不敢乱猜,比较相信 的只是'人木'为'休"'.这是做学问的老实态度.大 连红学家梁归智将整句话猜作"徕"字.由清代,民国 迄至共和国,对这七字诀的破释,几乎都不逾"拆字 法"的巢穴.前人设下的框框,不论对错,国人学者 总愿意在框框内游戏,仿佛婴儿睡惯摇篮,不愿离开 半步,又似乎最老资格的东西最可靠.在八十回的 《庚辰本》里,根本就没有"拆字法"的批示.被人误导 了100多年还不清醒.上举各名家的猜测,证明"拆 字法"行不通,已陷入穷途末路,就像"两地生孤木" 可拆为"桂"字,也可猜为"林"字,原来"孤木"是 "菰米"之误笔瞎猜半天,殊不知竟因百年前一个抄书 匠抄错了字,说来顶滑稽可笑.王安石想象力丰富, 说"波为水之皮."有一天苏东坡遇到他,诙谐问他: "那么'滑'字,一定是'水之骨'哕."王安石为之语 塞.即使你把"人"字与"木"字,重复三次组成"休" 字,无论如何你也得不出"凤姐三次被休"的结论. [责任编辑刘继保]
/
本文档为【【doc】“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