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管理学原理判断题 word

2009-03-01 8页 doc 64KB 1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3295

暂无简介

举报
管理学原理判断题 word管理概述与管理理论演进 判断题 1. 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 2. 管理不是独立存在的,但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 3. 相对于基层管理者而言,高层管理者的领导职能更为重要。() 4. 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由于性质不同,所以其适用的管理原则也不同。() 5. 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而言,只有人际技能是大家都需要的。() 6. 管理人员,顾名思义,应该是在所有工作时间内都从事管理工作。() 7. 管理既要追求效果,也要追求效率。前者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后者则是正确地去做事情。应当说,前者是第一位的,...
管理学原理判断题 word
管理概述与管理理论演进 判断 1. 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 2. 管理不是独立存在的,但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 3. 相对于基层管理者而言,高层管理者的领导职能更为重要。() 4. 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由于性质不同,所以其适用的管理原则也不同。() 5. 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而言,只有人际技能是大家都需要的。() 6. 管理人员,顾名思义,应该是在所有工作时间内都从事管理工作。() 7. 管理既要追求效果,也要追求效率。前者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后者则是正确地去做事情。应当说,前者是第一位的, 后者是第二位的。() 8. 效率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效果是使组织资源的利用成本到达到最小化,而效率则是使组织活动实现预定的目的和目标。() 9. 泰勒科学管理的根本谜底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10.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需要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六种职能。() 11. 技术职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的所在,得出解决的办法。() 12. 行政性组织中,领导的权威完全以其职位为基础。() 13. 职能制是由法约尔首先提出来的。() 14. 霍桑试验说明了“经济人”假设的正确性。() 15. 高士气总能带来高生产率。() 计划与目标管理 1. 在管理的五项职能中,几乎都会遇到决策问题,但决策只限于计划工作。() 2. 所谓决策的相互排斥性,就是说可行本身要尽量相互独立,不要互相包涵。() 3. 选择活动方案的原则是最优原则,因为在多数情形下,可以借助最新的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对所有的被选方案进行分析。() 4. 决策是一个过程,而非瞬间行动。因此,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决策—实施—再决策—再实施”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5. 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这句格言说明组织决策常常比个人决策更有效。() 6. 因为组织决策的效率总是低于个人决策,所以,在决定是否采用组织决策时,主要考虑的是效果的提高是否足以抵消效率的损失。() 7. 追踪决策所选的方案,虽然优于初始决策,但并不是能够改善初始决策实施效果的各种可行方案中最优的或最满意的。() 8.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战略决策通常包括 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9. 为了提高程序化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必须对赖以处理问题的政策、程序或规则进行详细地规定。() 10.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二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特定的条件下,二者还可以互相转化。() 11. 决策的动态性要求决策这必须根据对其决策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人的决策,灵活调整自己的决策方案。() 12. 高层决策者通常以管理决策、非程序性决策、最优化决策为主。(0 13. 决策目标应有确定的内涵,切忌含混笼统。() 14. 管理决策常常面临多目标并存的情况,尤其是战略决策所提出的问题经常需要考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此时应按照时间先后全部完成,以利于拟定备选方案和评价选择最优方案。() 15. 拟定的备选方案应具有整体详尽性和相互包容性。() 16. 在选择最佳方案时有用的规则是:使执行该方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数量减少到最小,而执行该方案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达到最大。() 17. 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决策者即使在充分听取各种意见的基础上,仍不能根据自己对组织任务的理解和对形式的判断,作出决断。() 18. 决策是一种技术,而且和所有的技术一样,它也是可以提高的。决策中可以通过实践以及反复的决策实践来提高决策水平。() 19. 一般来说,那些看上去越是可能获得高收益的方案,包含的风险因素也往往越大,因此,对于决策者来说,要敢于冒风险,敢于承担则染,敢于赌博。() 20. 在进行管理决策时,组织内部的新旧文化必须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这样才能为组织决策获得成功提供保证。为了迎合企业现有的组织文化,必须将组织新的决策修订成与现行组织文化标准相一致的决策。() 21. 在管理的五项职能中,几乎都会遇到决策问题,但决策只限于计划工作。() 22. 所谓决策的相互排斥性,就是说可行方案本身要尽量相互独立,不要互相包涵。() 23. 选择活动方案的原则是最优原则,因为在多数情形下,可以借助最新的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对所有的备选方案进行分析。() 24.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型决策,是在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依据通过预测得出的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经济效果(损益值)机器出现的概率作出决策。() 25. 决策树法的应用步骤是:1画决策树,决策树的画法是从右至左分阶段展开的;2推算各备选方案的期望值;3方案选择。() 26. 不确定型与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能进行期望值的计算。() 27. 采用乐观原则时,要注意该种决策方法带有较大的风险,不能盲目乐观。() 28. 古人所说的“运筹帷幄”,是对计划职能的最形象概括。() 29. 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因为只要组织还存在,这个过程就会一直进行下去。即使环境条件有变化,管理者也不应停止原有计划而进行更新和修改。() 30. 有了计划,资源将得到高效率、高效用地使用,最终带来节约。() 31. 计划是决策的前提,决策是计划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32. 计划的编制过程,既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订过程。() 33. 决策制定过程中不论是对内部能力优势或劣势的分析,还是在方案选择时关于各方案执行效果或要求的评价,实际上都已经开始孕育着决策的实施计划。() 34. 战略计划通常具有长远性、单值性和较大的弹性;战术计划一般是一种局部性的、阶段性的计划;而作业计划通常具有个体性、可重复性和较大的刚性。() 35. 在管理实践中,虽然长期计划不必对中、短期计划具有指导作用,但中、短期计划的实施要有助于长期计划的实现。() 36. 为了将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有机地衔接起来,可用滚动计划法来编制和调整长期计划以促进长、中、短期计划的衔接。() 37. 根据职能标准可以将计划分成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及人事计划。所以,它们温暖各自是独立为企业起作用的。() 38. 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层管理者的计划活动主要是制定作业计划,当管理者在组织中的等级上升时,他的计划角色就更具有战略导向性。() 39. 在组织生命的各个阶段上,计划的类型并非都具有相同的性质,计划的时间长度和明确性应当在不同阶段上相应的调整。() 40. 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大,计划越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限期也应越短。() 41. 管理良好的组织很少在非常详细的、定量化的计划上花费时间,而是开发面向未来的多种方案。所以说计划是不重要的。() 42. 通过计划工作进行科学地预测,可以把将来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43. 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它为有效控制提供了标准和尺度。没有计划,控制工作也就不存在。() 44. 计划是一个智慧的过程,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并根据目标和事实作出决策。“三思而后行”就是这个道理。() 45. 让参与计划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有关人员了解并接受组织的使命和宗旨,将十分有利于计划地快速实施。 46.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 47. 目标结构分析并不研究较低层次的目标对较高层次目标的保证能否落实。() 48. 计划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活动,未来是不确定的,不管计划多么周密,在实施过程中都可能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无法顺利开展,有的情况下甚至需要对预先制定的计划予以调整,所以说,僵化的计划有时比没有计划更糟。() 49. 经济、政治、技术、社会和伦理等条件属于企业的外部调教;企业的战略和政策,现有的主要计划,对市场的预测,组织机构及土地、劳动、材料、零部件和资本等要素等是内部的前提条件。() 50. 研究开发计划、进入新市场的时机、工厂的选址等是可控的前提条件,而人口增长、政治环境、未来的物价水平、经济周期、政府的税率和税收政策等是不可控的前提条件。() 51. 未来存在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管理人员应该考虑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偶然事件,事先准备好若干套前提条件,并依此拟定好相应的应变或权变计划。() 组织 判断题: 1. 提高下属人员的素质可以使有效的管理幅度增大。() 2. 组织结构受到组织战略的影响。() 3. 良好的计划有利于增大管理的幅度。() 4. 发展中的组织要求分权,较完善的组织趋向于集权。() 5. 一般来说,组织结构的有机式适合于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 6.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例行性较高的工作必然导致决策的集权化。() 7. 管理者设计矩阵组织来满足组织传送信息的要求,这是一种组织设计。() 8. 分工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工作如何分解以及工作如何组合()。 9. 在分权组织中授权是一种原则。() 10. 一旦授权给下属,管理者就不用过问下属的工作质量。() 11. “例外时管理”是一个授权原则,它要求管理者只在例外事件发生时才参与下属的决策() 12. 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工作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13. 设置部门时兼顾产品和顾客会更有效() 14. 按地区设计有助于培养熟悉顾客的管理者。() 15. 按产品设置的组织,适合于那些开发产品寻找市场的企业() 16. 按产品设计的组织,可以形成某种产品或一系列产品的利润中心。() 17. 在矩阵组织中,“命令唯一”(统一指挥)原则常被违反。() 18. 矩阵组织一般都鼓励授权。() 19. 高度集权组织结构比分权的组织有更高的正规化和标准化。() 20. 分权往往和授权、自我管理团队联系在一起。() 21. 当组织规模增大时,权力等级结构仍是保证组织协调最有效的手段。() 22. 层次少的组织的员工的特征是管理者对雇员的控制减少。() 23. 组织工作是动态的,在管理的各职能中居于主导地位。() 24. 需要对环境迅速作出反应的组织应当实行集权化管理。() 25. 简单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管理实行了专业化分工。() 26. 在管理幅度给定的条件下,组织的规模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多,在组织幅度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越窄则管理层次越多。() 27. 组织中的帮派是一种非正式组织。() 28. 强调权力下放,主要是为了减轻领导者的工作负担。() 29. 领导者的责任不能随着权力的下放而相应地全部转移给下级。() 30. 企业的规章一旦制定出来,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 31. 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越大就倾向于采取更为分权的组织形式。() 32. 劳动分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分工过细也同意降低组织整体的运作效率。() 33. 分权越彻底,管理越有效。() 34. 在一个组织中,授权者对于受权者的行为负有最终的责任。() 35. 分工合作关系是组织之所以存在的前提。有分工就必然要分权,所以某种程度的职权分散是所有组织的一个共同特征。() 36. 不充分授权情况的存在,一定表明该组织是高度集权的。() 37. 管理者自身精力有限,所以必须授权。同时由于管理者需要对下属的决策负有最终的责任,所以必须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 38. 正式组织的领导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职位权力的人。() 39. 组织中经常存在员工感到满意、快乐但实际工作绩效很差的群体,这种群体就是非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群体。() 40. 组织职位的设计应当因人而异,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潜能。() 41. 授权不同于参与,参与实行的是决策权力共享,而授权则是有下属自己做出决策。() 42. 衡量科学家或作家的工作成绩,要比衡量寿险推销员的工作容易得多。() 43. 指挥权赋予了直线主管人员直接命令和指挥其所有下属人员的权力。() 44. 组织层次的增加,为有效地实施计划和控制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45. 管理者通过授权给下属而进行的领导,是一种放任式领导。() 46. 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广泛应用,既有可能使得组织的管理更加集权化,也有可能使得组织的管理更加分权化。() 47. 组织的技术类型影响着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一般来说,随着组织的技术复杂性的提高,采用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将更为有效。() 48. 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企业的组织变得越来越瘦高,从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 领导 1. 在行政性组织中,领导的权威完全以其职位为基础。() 2. 权变理论认为,虽然两种情景不能完全一样,但有可能类似,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是相同的。() 3. 如果一个管理人员想向他的员工解释一项新的制度,他扮演的是一个传播者的角色。() 4. 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有关。() 5.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工作条件是保健因素。() 6. 凡已满足的需要,均不再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7. 基于需要的激励理论,着重研究动机形成过程和行为目标的选择。() 8. 一般情况下,成就需要高的人能做一个好经理。() 9.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员工同时被多个需要所激励。() 10. 自我实现是一种比生理或安全更重要的的需要。() 11. 安全需要与生理需要不是紧密相关的。() 12. 马斯洛认为,尊重的需要有两个组成要素(方面)。() 13. 激励物很容易被员工习以为常,所以这些因素很快就会失去它的激励作用。() 14. 激励因素对维持员工的激励水平是必要且充分的。() 15. 内容型激励理论侧重被激励行为中“怎么做” 和“为什么”的问题。() 16. 内容型激励理论回答的是“什么样的需要会引起激励”,而过程形激励理论则解释“极力怎样产生”的问题。() 17. 行为改造理论是一种认知型的内容型激励理论。() 18. 认知型激励理论认为,行为是内在需要与激励的函数;行为改造理论则认为外在的或环境的结果决定行为,它强调的是行为与起结果之间的关系。() 19. 即使惩罚没有被平等的应用于所有违纪员工,它仍然是有效的。() 20. 工资保密影响员工对组织加薪原因的认识。() 21. 根据Y理论,多数人都不愿主动的承担责任。() 22.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是由最高一级的需要所决定的。() 23. 企业员工的士气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必定越好。() 24. 根据公平理论,平均分配是最合理的。() 25. 管理者应该明白,每一职工都有一些基本的需要,但不同职工,其需要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 26. 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假设不同,从而会采用不同的领导方法和激励方法。() 27. 管理者在采用强化手段改造下属行为时,应奖惩结合,以奖为主。() 28. 按照需要层次理论,管理者要激励某个员工,就必须了解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此层次之上的需要。() 29. 领导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力只能建立在领导的管理能力的基础上。() 30. 领导者是管理者,同样管理者也是领导者。() 31. 领导工作最能体现管理的艺术性。() 32. 领导者之所以对部下有影响力,全靠手中的职权,拥有职权才能有影响力,职权越大影响力越大。() 33. 领导者的管理能力是指组织能力、用人能力和协调能力。() 34. 领导工作涉及为各个职务配备合适人选,并通过激励调动工作积极性。() 35. 当代的领导理论研究表明,理想的有效领导行为是对人和生产都高度关心。() 36. 任务导向型领导,力图通过关心下属来建立有效工作群体。() 37. 根据“目标——途径”理论,当下属拥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时,指导性受到欢迎。() 38. 费德勒模式把领导方式分为支持性方式、指导性方式和参与性方式。() 39. 领导的特质理论不强调领导表现的行为。() 40. 领导的情境理论,将领导的行为和特制与领导者面对的情境联系起来研究。() 41. 领导特质研究的问题在于它试图找到一套“核心特征”。() 42. 领导的行为研究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必须掌握如何运用协商性和自主性的领导方式。() 43. 费德勒的权变理论特别强调了培训人们如何变换以任务为中心或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领导行为的价值。() 44. 当下属能力很强或任务很明确时,领带者应采取命令型和支持型的领导行为。() 45. 下属的某些特点可能是对抗领导的因素,但不会是削弱因素。() 46. 领导工作是为各项职务配备合适的人选。() 47. 领导者不应采取独裁或自由放纵的领导方式。() 48. 领导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49. 管理中的领导职能包括领导工作、激励、处理群体关系和沟通等内容。() 50. 领导的本质就是使组织成员对领导者追随和服从。领导者拥有强制权、奖励权和法定权,可以使下属服从。但这些权利的使用无法使下属产生主动追随的愿望,所以必须同时拥有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 51. 领导者的权威完全是由其职务所赋予的。() 52. 一个从下层提拔上来的管理人员,应该注意将自己所喜欢做的和擅长做的工作委托给下级去做。() 53. 领导就是使人们朝着所确定的目标作出最大的努力。() 54. 领导者可以不运用正式权力来影响他人的活动。() 55. 领导者除了组织好信息网络外,还应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参与沟通过程。() 56. 沟通渠道能够保证信息传递者确知所传递的信息是否被接受者正确的理解了。() 57. 良好的信息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准确理解信息的含义,而不是彼此接受对方的观点。() 控制 1. 有人把计划工作与控制工作看成是一把剪刀的两刃,说明控制工作与计划工作密切相关。() 2. 控制工作只是组织高中层管理人员的一项主要管理职能。() 3. 控制就是根据拟定的计划对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确定或衡量的过程,它与计划、组织、指挥和人员配备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 4. 目标既是控制活动的起点和依据,又是控制过程循环发展的终点,目标贯串于整个管理控制过程的始终。() 5. 建立控制标准、衡量偏差信息、采取矫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6. 控制是联结管理过程循环的支点。没有这个支点,管理过程就不能实现循环。() 7. 控制工作仅限于纠正计划执行中出现的偏差,而不能导致确立新的目标、提出新计划、改变组织结构、改变人员配置以及在指导和领导方法上作出重大的改变等。() 8. 有效的管理控制不仅能够保证组织成员的行为在出现偏差时能够及时得以纠正,也能够修正、调整和更改计划。() 9. 在企业中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让员工遵守,进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等,都属于前馈控制。() 10. 前馈控制是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的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11. 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且容易在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上的对立,容易损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成语所说的“亡羊补牢”就是属于现场控制。() 13. 控制工作通过纠正偏差的行为,与其他三个职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 14. 计划与标准都是按组织目标的要求编制的,并以实现组织目标为目的,二者密切相关,所以可以完全用计划来代替标准进行控制。() 15. 关键点控制的原理是:关注那些关键因素,并以此对业绩进行控制。() 16. 在工业企业中,最常用的控制标准有四种:时间标准(如工时、交货期等)、数量标准(如产品数量、废品数量)、质量标准(如产品等级、合格率)和无形标准。() 17. 在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制定未来工作标准时,充分考虑到行业的平均水平,并研究竞争企业的经验似乎非常必要的。() 18. 常用的制定标准方法有三种: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在客观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工程(工作)标准。() 19. 如果某项控制标准适用于每个组织成员,那么就应该一视同仁,不允许个别人搞特殊化。 ( ) 20. 虽然建立的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控制的标准应是公平的,在特殊的情况时控制标准也不能例外处理。 ( ) 21. 衡量实际工作是一项贯穿于控制工作始终,持续进行的活动。 ( ) 22. 利用预先制定的标准去检查各部门、各阶段和每个人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的过程。( ) 23. 衡量过程中的检验就是要辨别并剔除那些不能为有效控制提供必须信息及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的不适宜标准,找出控制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控制标准。 ( ) 24. 有效的控制要求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所以,对控制对象或要素的衡量频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 25. 信息的可靠性除与信息的精确度有关外,还与信息的完整性有一种反比关系。 ( ) 26. 上层主管人员的重大决定都是以不完全的信息为基础的。贻误了时机,再可靠的信息也没有用。因此,在可靠性与及时性之间经常要作出折中,这也体现了管理的艺术。 ( ) 27. 为了获得控制信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可以采用亲自观察、分析报表资料、召开会议、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和抽样调查等方法去收集信息。( ) 28. 走动管理是亲自观察的典型形式。 ( ) 29. 为了保证在管理者需要的时候提供能满足控制所需的全部信息,工作人员不能对衡量工作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 ) 30. 管理者可以对实际工作进行评价,并依据偏差的程度和性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或维持现状,或矫正偏差,或修改标准。 ( ) 31. 实际上所有的偏差都会影响企业的最终结果,有些偏差可能是由于计划本身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造成的,而另一些偏差则可能是由于一些偶然的、暂时的、局部性因素造成的。( ) 32. 在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时,首先要判别偏差的严重程度,判断其是否对组织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产生影响;其次要探询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 33. 在纠偏过程中,需要纠正的仅仅是企业的实际活动,而不是指导这些活动的计划或事先确定的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 ( ) 34. 若组织的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使计划失去客观的依据,控制工作主要是启动备用计划或重新制定新的计划。( ) 35. 在现实中,管理者在控制工作中的主要作用是充当“救火员”的角色,对于那些迅速、直接地影响组织正常活动的迫切问题,采取补救措施。( ) 36. 纠偏方案的第二重优化是通过对各种纠偏方案的比较,找出其中追加投入最少、成本最小、解决偏差效果最好的方案来组织实施。( ) 37. 控制人员要充分考虑到组织成员对纠偏措施的不同态度,特别是要注意消除执行者的疑虑,争取更多的人理解、赞同和支持纠偏措施,以避免在纠偏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障碍。( ) 38. 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应当与计划和组织的特点相适应。( ) 39. 控制应该突出重点,但不能强调例外。( ) 40. 从经济性角度考虑,控制系统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控制力度也不是越大越好。( ) 41. 由于控制力度的加大,可能出现的不利偏差就会减少,损失也会减少。所以,控制工作力度越大越好。( ) 42. 无论是控制系统的设计,还是控制系统的运转,都要服从经济性的要求。 ( ) 43. 在所有用来实施控制的方法中,自我控制是实施控制的最好的方法。 ( ) 44. 自我控制有助于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经济性和创造性。 ( ) 45. 自我控制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但自我控制可能加重管理人员的负担,增加企业控制费用的支出。
/
本文档为【管理学原理判断题 word】,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