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组织行为学第四讲工作压力与管理(XXXX03)

2020-04-28 37页 ppt 605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书山有路勤为径

在汽修行业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汽车修理经验及电路图,对汽车机修、冷电方面比较有经验。

举报
组织行为学第四讲工作压力与管理(XXXX03)第4讲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 世界正在变成紧张的世界 心理压抑已成为21世纪人们健康最严重的挑战 你有压力吗?因为什么?有怎样的表现?第四讲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 工作压力模型 工作压力管理1.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 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 工作压力理论 工作倦怠1.1工作压力的内涵和性质:定义 压力是一个人面对要求、机会及限制时所体验到的逃避或抗争的一种状态。压力源的存在;压力源引发压力需要一定的必备条件;压力是个体的主观体验。1.1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性质 压力的不可避免性 压力的两重性:“豆芽菜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四讲工作压力与管理(XXXX03)
第4讲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 世界正在变成紧张的世界 心理压抑已成为21世纪人们健康最严重的挑战 你有压力吗?因为什么?有怎样的现?第四讲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 工作压力模型 工作压力管理1.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 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 工作压力理论 工作倦怠1.1工作压力的内涵和性质:定义 压力是一个人面对要求、机会及限制时所体验到的逃避或抗争的一种状态。压力源的存在;压力源引发压力需要一定的必备条件;压力是个体的主观体验。1.1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性质 压力的不可避免性 压力的两重性:“豆芽菜理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见下图) 压力的累积性1.1.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压力、任务类型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1.1工作压力的内涵及性质:发展阶段 谢尔耶(HansSelye)把压力现象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并提出关于“一般适应综合症”的三阶段模型1.2工作压力理论 内部平衡学说坎农是20世纪贡献最大的生理学家之一,最早提出压力概念,并提出生物体的“自稳态”理论。坎农认为,当外部环境中的需求破坏了或搅乱了有机体内部的稳态平衡时,有机体会试图维护体内的平衡,因此会提高体内的生理唤醒水平,也就是有机体在受到外在刺激时会“反弹”或“防止变形”,这时压力就会产生。因此,压力是个体面临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内部的一种生理和/或心理准备状态,使得个体能够维持内部的平衡。1.2工作压力理论 认知评价学说理查德·拉扎勒斯(RichardLazarus)是美国心理学家,是应激理论的现代代表人物之一。理查德·拉扎勒斯更关注和强调压力的心理学方面,而不再关注压力的生理学和医学方面。理查德·拉扎勒斯认为压力是一种交流状态,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压力的应对过程中,他提出了认知评价的重要性,认为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其他因素都是以认知评价为转移的。他认为在环境刺激与个体的情绪反应之间,还有认知评价的存在,一个人对环境刺激进行认知评价后,才会有进一步的反应。理查德·拉扎勒斯强调在相同刺激的作用之下,压力反应的个体差异性。1.2工作压力理论 个人-环境匹配学说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卡恩(RobertKahn)关注的是压力的社会心理学方面。他的学说强调在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中所存在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是如何给一个人带来的压力的。罗伯特·卡恩强调个人与环境的匹配。当一个人的技能和能力与一组定义清晰一致的角色期望相匹配时,就出现一个好的个人与环境的匹配,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压力。当存在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时,或者当一个人的技能和能力达不到社会角色的要求时,就会产生压力。1.2工作压力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哈里·莱文森(HarryLevinson)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给压力下了定义。他认为是人格中的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压力。这两个因素是自我理想和自我意象。自我理想是一个人的完美自我的化身,自我意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看法。自我理想中包括了令人赞美的父母的人格品质,一个人愿意成为的理想中或想像中的品质以及没有任何消极的或者令人讨厌的品质;自我意象中的对自己的看法包含着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压力就来源于自我理想和现实的自我意象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越大,一个人所体验到压力就越大。精神分析学说强调了人格因素对压力形成的作用。1.3工作倦怠:界定 是指个体在过重工作压力下出现的一种身心衰竭、厌弃工作的综合症,如同个体身心能量全被工作耗尽而枯竭一样。 突出特点情感枯竭;人格解体,丧失个性;个人成就感降低或丧失成就感。1.3工作倦怠:界定 主要辨识症状慢性疲劳;易发火;自我抱怨;愤世嫉俗、消极和烦躁;有受困感;极度敏感。 实验:狗鱼综合症1.3工作倦怠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进行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数据1.3工作倦怠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进行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数据1.3工作倦怠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进行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数据2.工作压力模型2.1压力源 环境因素政治的不确定性;经济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2.1压力源 组织因素2.1压力源 个人因素个人生活事件,包括家庭问、经济问题、工作与家庭的相互影响等。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T·H·霍姆斯(T·H·Holmes)和R·H·拉赫(R·H·Rahe)对个体的生活事件的压力水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为定量测量人们的一年生活变化情况提供了一种工具。他们所编制的量表中包含43项生活事件,见下表不同生活事件的压力数值表2.2个体差异 个人认知一个人对现实所形成的隐蔽的态度以及外在行为反应,是基于他对现实的认知所形成的观点、看法,而不是基于现实本身。因此,个人认知是调节压力源与压力体验与反应的一个最重要调节变量,压力感取决于个体对压力因素的理解而不取决于压力因素本身。2.2个体差异 工作经验工作经验与工作压力成反比关系。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与同事、上级、家人、朋友的融洽的关系,表现为信任支持即关于个体被信任和接受的信息、信息支持即有利于问题事件进行理解和应对的支持、社会成员身份的支持即能够与他人共度时光的支持、工具性支持即提供财物与服务的支持。2.2个体差异 人格特点 控制点 自我效能感 A型人格 自我吹毛求疵2.3工作压力后果 生理症状心律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出汗;呼吸困难;肌肉紧张;睡眠不好;头痛。各种疾病: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呼吸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咳嗽、过度换气综合症等;皮肤系统疾病,如多汗症、神经性皮炎等。2.3工作压力后果 心理症状2.3工作压力后果 行为症状绩效或工作效率降低;缺勤;离职;拖延或逃避工作;怠工;酗酒;饮食习惯的改变;言语速度加快;睡眠失调;冒险行为增加;不顾后果的驾车和赌博;侵犯他人或破坏公共财产;与朋友及家人的关系恶化;自杀或企图自杀等。3.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压力管理的内涵 个人压力管理 组织压力管理3.1压力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全球性压力问题美国:“蓝领阶层员工忧郁症”。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欧盟:因工作压力造成的代价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压力导致的疾病估计每年会使英国的经济损失是80000000个工作日,每年的代价要高达70亿英镑。压力和精神问题导致的旷工代价每年超过50亿英镑。日本:每隔5年就要做一次压力普查。据估计,日本每年的过劳死的人数超过10000人。3.1压力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职业人群的工作压力从各国的研究来看,工作压力或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或职业是:护士、公务员、教师、医生、记者、警察、律师、企业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市场营销人员、金融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3.2压力管理的内涵 压力管理就是运用积极的手段维持良性的压力因素、消除破坏性的压力因素或减少压力因素的影响的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管理方式。 压力管理的目的就是对压力进行控制,一般而言,压力控制的途径主要是:第一,维持一定的良性压力水平;第二,消除不良的压力源;第三,防止某些中性因素转化为压力源;第四,培养应付那些不得不面对的情境的能力;第五,寻求放松或转移要求。3.2压力管理的内涵 压力管理有三个主要内容:处理外部压力源,即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对压力的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第三是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即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3.2压力管理的内涵 科学地认识压力管理压力管理不是一种滞后的反应模式压力管理不是权宜之计压力管理不是一种“消极的东西”3.3个人的压力管理 倾诉 寻求专业帮助 增加社会支持 体育锻炼 放松训练 平衡饮食,注意休息5.精神发泄法 有效的时间管理 认知重建 授权 另做选择3.4组织的压力管理 改变或消除压力源的策略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工作再 限制不必要的出差和调动 组织结构变革 强化组织内部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 开展各种训练活动3.4组织的压力管理策略 减轻压力的不良后果的策略 团队建设 加强职业生涯的管理 严格执行休假 健身*
/
本文档为【组织行为学第四讲工作压力与管理(XXXX0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