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走近陶行知

2017-12-09 4页 doc 15KB 18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走近陶行知走近陶行知 走近陶行知,走进人生,走进教育,走进生活 ——《陶行知名篇精选》读后所想 前言:一段人生一座丰碑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生和国家、民族、教育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他以他的生命书写着他的“生活教育”的追求,他以他的生命书写着他对国家、民族的挚爱,并以他的全部热血浇铸他的人生理想——教育救国,教育强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我捧起这本不算厚重的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同时也捧起了一段人生,瞻仰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我用我的崇敬解读着那些略显陈旧的文字和那...
走近陶行知
走近陶行知 走近陶行知,走进人生,走进教育,走进生活 ——《陶行知名篇精选》读后所想 前言:一段人生一座丰碑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生和国家、民族、教育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他以他的生命书写着他的“生活教育”的追求,他以他的生命书写着他对国家、民族的挚爱,并以他的全部热血浇铸他的人生理想——教育救国,教育强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我捧起这本不算厚重的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同时也捧起了一段人生,瞻仰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我用我的崇敬解读着那些略显陈旧的文字和那些依然闪光并灿烂着的思想,记下零碎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方式达对陶行知先生的永久怀念~ 教育——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合一”,这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最精炼的概括。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在教育的世界里,教和学是具体的东西,必须就着事本身才能展开,才显出教和学的意义,也才能真正的学明白和教透彻。 比如我们教学生学习生字的书写,必得结合具体的生字,和学生一步一步的走到生字书写的具体笔划、书写的过程中,在这过程里做具体的指导,才能得出正确的,才能写出正确、美观的字来。我们要走进文章营造的奇妙的精神世界,我们也必得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文字、句段中做深入、细致的感知、解读,走进文字的深处,融入文字营造的浓浓情境中去,感动的同时也才能获得心灵的重生。 但,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又怎样做到了“教学做合一”呢,我们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大讲特讲我们如何爱惜环境、热爱集体、做事认真、努力思考等,做着壁上观的事情。而我们是否找到了能结合的具体的例子来,和学生进入到具体的“做”当中去呢,即使在今天我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课堂的教学仍然有那么多的脱离了具体的“做”的抽象的教和学,那样的结果如何呢,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生活——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在许多的文字和演讲中说到这样的话: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民间流传已久的谚语,却也道出了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播的是瓜的种,收获的自然是瓜;种的是豆的苗,长出的也总逃不了是豆。环境对人的塑造也是一样的,而和人最最密切相关的生活的环境,对人的性格、习惯、认识的塑造更离不了“近朱赤,近墨黑。”的法则。教师要使学生尊重身边的同学,首先得创设一个相互尊重的班集体;教师想使学生个个热爱学习,必得创设一个爱学习的氛围;家长盼望自己的孩子积极上进,首先得让孩子感觉到“家”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家。 我想,这里的“生活”二字不妨理解为“环境”,这环境是学生生在其间、长在其间的环境,而这环境中的一切美好、丑陋、卑鄙、高尚都是生长其中的孩子们成长的养料,师法的榜样。因此,塑造一个怎样的孩子,就去创设一个怎样 的环境吧。让那无声的“细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产生出和细雨的颜色一样的心灵来~ 读书——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 陶行知先生还专门为“用书”写了一首小诗:用书如用刀,不快就要磨。呆磨不切菜,怎能见婆婆。他认为,书好比是一件工具,对人有用处的才值得去读。 这首诗浅显地道出了“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我们大多数的人总以为所有的书本对人都是有益处的,于是囫囵吞枣、不辨是非、不加选择地读呀读,直到读成了书呆子,读走了时间,读掉了青春。回过头来一看,自己的所得和所付出的几乎成了反比。却忘记了一点:书籍留存下来的意义是为了指导人生更好地生活、生存。那么那些脱离了个人的生活实际的书籍,虽然对于其他的人有着神谕一样的妙用,倘若对于你来说害多于利、或者几近无用的话,你是否还有必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理解,到头来却一无所用。而对你真正有用处的书的阅读时间却被挤占了,以至于你根本没有机会把他们拿起来翻一翻。 这里虽然说的是“书”,我们也不妨将思维拓展开来,我们在学习、教育中的那些各种知识、能力、思想哪些是对个体切近相关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根本就是“屠龙之技”呢,我们是否也该有个学习次序上的排列,让那些切近相关的,早日进入学习的视线、、行动中,而将那些无关的先放一放再说。 好比我们这些现在做的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自然我们也可以依着我们的兴趣来读些和专业无关的书,但我们必须衡量一下:我是否读了对自己来说必须的书,我们的所读能为我们所用么,我的时间允许我怎样更好地读,更有效率地读, 尾声:让教育走进生活,让教育走进人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教育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生活,更好地生活。这真是道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不论是给予学生的教育,还是我们对自己的有意识的自我生活状态的调整,都离不了“生活”这个生存的世界和检验的尺度。我们作为教师创设给学生的教学的状态和自己自我状态的调整,也都必须是以是否合乎现行生活,是否适应现在世界为检验的的。同时,亦不能忘记了教育的前瞻性,然而即使是这前瞻性也是以现在做比较观察才得出的。 让我们沉下自己的心来,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将教育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奉献我们不再年轻的青春吧~在教育的路上以人生检验教育,以生活调整教育,以教育改善生活,以教育改造人生。不断思索,不断探究,不断理想,不断实践,这些不断的过程,正是教育向前的过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我们永远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创造出更灿烂的生活~
/
本文档为【走近陶行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