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二)湘教版必修1

2019-01-14 9页 doc 2MB 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Sky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二)湘教版必修1 章末检测(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的四处景观中,与河谷早期发育相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的成因是(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 B.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共同作用而成 C.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 1.A 2....
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二)湘教版必修1
章末检测(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每小题2.5分,共50分)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的四处景观中,与河谷早期发育相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的成因是(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 B.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共同作用而成 C.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1.A 2.C 解析 第1题,在河谷发育初期,水流对河谷的侵蚀主要以下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往往呈“V”型。甲图中河谷下切深,呈“V”型,乙图是山地地形,丙、丁图是后期的河谷地形。第2题,甲图中山地隆起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河谷地貌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V”型谷是流水侵蚀的结果,所以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科罗拉多大峡谷岩壁的岩石从成因来看多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4.对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起作用最大的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从题干中所给信息“化石”可以判断其岩石属于沉积岩,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根据其相互转化的关系可以判断甲为岩浆,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第4题,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河的流水侵蚀作用有关。 近年,中国地质工作者在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5~6题。 5.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上升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6.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 A.① B.⑤ C.③ D.④ 答案 5.B 6.B 解析 第5题,材料中已说明是敦煌附近地区,内陆干旱环境,多风力作用,且雅丹地貌就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第6题,必须明确雅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沉积岩。分析图可知:①是岩浆,②是侵入岩,③是喷出岩,④是沉积物,⑤是沉积岩,⑥是变质岩。 7.下图中曲线表示某时刻近地面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时刻为正午,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 B.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 C.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由于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 答案 C 解析 此刻近地面同一高度上裸地气压高于林地,近地面处水库附近的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该处的气压值低于附近的裸地和林地,由此可知图示时刻为夜晚。而同一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故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8~9题。 8.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 9.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答案 8.D 9.C 解析 第8题,结合图示信息知,①为太阳短波辐射,②为地面长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中射向宇宙的部分,近地面大气的热源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第9题,四川盆地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丰富,白天温度较高;四川盆地阴雨天多,云量大,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夜间温度太低,气温日较差较小。 下图是某地区某一时刻气压分布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出现降水的区域位于甲处和丙处 B.甲地的气温一定高于丁处 C.甲处一定比丙处气压低 D.丙处的风力大于丁处 11.如果图示天气系统向正东方向移动,48小时后北京市的气压变为1 020百帕,则这段时间内北京市天气特征变化最可能是(  ) A.风向由西北变为东北 B.风速由快变慢 C.天气由阴变晴 D.气压先变低再变高 答案 10.D 11.A 解析 第10题,等压线越稠密说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强,图中丙处等压线明显较丁处稠密。第11题,可把图中北京向西移至1 020等压线与40°N相交点位置,则风向由现在的西北风转变为东北风。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梅雨》诗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关于梅雨发生的时间和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 A.6月初至8月初的江南地区 B.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的江淮地区 C.4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江南地区 D.6月初至7月初的江淮地区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梅雨是一种锋面雨 B.由于海陆差异比较显著,所以典型的暖锋在我国活动比较频繁 C.冷锋活动时,降水的区域多位于锋后 D.暖锋过境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 答案 12.B 13.B 解析 第12题,梅雨发生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上旬,江淮地区的梅雨最为典型。第13题,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 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据表回答14~15题。 1月1日 1月2日 1月3日 平均气温(℃) 12 0 -2 气压(百帕) 1 002.5 1 005.0 1 007.5 天气现象 晴,1~2级 偏北风 中雪,6~8 级偏北风 阴转晴, 2~3级偏北风 14.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 15.这次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寒潮 答案 14.A 15.D 解析 根据表中资料可以看出该地1日到3日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经历了一次冷锋天气过程,1日时,气象站在冷锋过境之前。由表中1日到3日气温下降了14℃,而且经历了降雪过程可知可能带来的灾害是寒潮。 16.当广州东部洋面上形成一比较稳定的气旋时,广州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多雨 C.吹西北风,湿热多雨 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 答案 C 解析 解答该类题的关键是要学会画图分析问题,由图可知,广州吹西北风。再根据锋面的基本常识及广州处于低纬沿海地区,可知该处湿热,且此时冷暖气团在此相遇,易形成锋面造成降水。 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 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18.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 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 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7.D 18.D 解析 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涌泉的水源来自南部山区,如果南部山区受到污染,则涌泉的水质会变坏。第18题,涌泉断流,说明其补给量减少。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必须减少对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同时采取雨季时回灌以及绿化南部山区等补给水源的措施。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 B.b C.c D.d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答案 19.A 20.C 解析 第19题,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第20题,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在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多。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图甲中e表示陆地上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在图乙中适当位置用箭头标出洋流的流向,并写出洋流C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洋流A和D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洋流B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何影响? (4)E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为什么? 答案  (1)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 西澳大利亚寒流 东南信风 西风 (3)增温增湿 (4)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将大量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饵料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渔业资源丰富。 解析 第(1)题,水循环示意图中,a表示蒸发,b、d表示降水, e表示陆地上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第(2)题,受东南信风和西风的影响,南印度洋的洋流终年按逆时针方向运动;C位于澳大利亚西部,为西澳大利亚寒流。第(3)题,洋流B为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第(4)题,该处为本格拉寒流,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可借助秘鲁渔场的成因归纳。 22.冻雨是高空中的冰晶、雪花下降到2~3千米的时候,因为周围温度升高融化成低于零度的冷却水滴,当它接触到低于零度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冰壳。这种冰壳在气象上又称为“雨凇”或“冰挂”。我国冻雨主要出现在1~2月。下图是“冻雨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冻雨天气主要分布在图中①②哪个区域?图中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贵州省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冻雨天气。导致冻雨形成的天气系统是什么?①②气团源地各在哪里? (3)其中贵州省受冻雨天气危害最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答案 (1)①。 气温上、下层低,中层高(或中层出现逆温现象)。 (2)冷锋或冷锋与云贵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 ①气团(冷气团或西北气流)来自蒙古、西伯利亚;②气团(暖气团或西南气流)来自印度洋。 (3)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云贵高原海拔高,地面气温低;西南气流带来大量暖湿水汽;位于云贵准静止锋冷气团一侧。 23.读世界略图,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比较图中②④两地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 ②地 ④地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规律 (2)②地常年盛行________风,该地的盛行风是______(填字母)。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副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3)④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1) ②地 ④地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 分布规律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2)西南(偏西) D (3)④地位于亚欧大陆东侧;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 解析 第(1)题,②位于西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位于30°N附近的大陆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②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第(3)题,④地受季风影响成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注意要回答出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其影响才完整。 24.红地球葡萄穗大、粒大、色泽艳红、果肉脆硬、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来渭北黄土高原区形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产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从内外力作用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发展耕作业的不利条件。 (2)简析渭北高原地区红地球葡萄种植的有利地形和气候条件。 (3)渭北高原地形破碎,起伏大,分析过度扩大葡萄种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形成过程:岩层断裂下陷 (地堑);河流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不利条件:年降水量少;冬季气温低;旱涝灾害频繁。 (2)高原地形,多向阳坡地;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葡萄生长期长)光照丰富,热量充足,降水较多。 (3)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加剧旱涝灾害。 解析 第(1)题,渭河平原主要是由于岩层发生断裂,一侧岩体向下凹陷而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由于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少再加上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冬季气温低且旱涝灾害频繁,这些都不利于耕作业的发展。第(2)题,渭北高原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且多向阳坡地,该地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光照丰富,热量充足,降水较多这些条件都有利于红地球葡萄的种植。第(3)题,由于葡萄种植需水量大,如果过度扩大葡萄种植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加剧旱涝灾害等。 PAGE 2
/
本文档为【高中地理 章末检测(二)湘教版必修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