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013-10-25 8页 doc 69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42361

暂无简介

举报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示例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示例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第一课时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   [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数    量 无  数  条   [巩固练习]   (方案二)   [教师演示]  动画演示“从天圆地方→麦哲伦航海认识的形状→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提示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能否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学生思考)   [提问]  地球真正的形状如何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   [教师板图]  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你们可以找自己的观察、想象画图(学生笔记本上画图,鼓励不同,如果有教师要展示并予以鼓励)      [讲解]  地球的正确形状是“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   [应用强化]  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学生讨论回答)   [承转]  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么,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么办?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每个同学有一个地球仪,观察它的转动情况、形状、球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   [学生演示动画]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   [教师引导归纳] 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讲解]  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  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  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   [提问]  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圆弧状况     长    度     指示方向       [教师演示动画、讲解]  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比较法。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设计思路】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设计了几个主要的教学方式,每一种方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有所不同。   第一种方式采用经常使用的谈话法和观察法。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活动。   对地球形状的准确认识,在学生读书、看图和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采用学生动手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归纳,这里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通过教师提出小步子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样有的放矢,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够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经纬线的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表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种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通过看图、用图、画图等使学生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有所认识。   在讲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时,先通过动画,使学生对人类认识的过程有个认识,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画图表示出人类认识的过程,同时表明教师的观点:“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使学生在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同时,不再只是崇拜教师的权威,培养创新的意识。   观察地球仪时,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然后着重讲解地轴的位置作用,如对地轴作用的认识设计了篮球与地球仪运动的比较,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地球绕地轴运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理解地轴在地球仪中的位置,设计动画演示,使学生既有实践的应用,又有直观地观察;为了将实际的方向与地球仪表示的方向一致,特让学生摆放地球仪,将地轴指向北(冲北极星)方,并且互相评判。这一部分主要是将地球的空间方位纳入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另外地轴的指向在将来学习地球公转是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打好基础。   对经纬线的特征的学习,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最后完成表格,使学生认识到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便于了解相近事物的特征所得出的结论。既要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将知识内容融于其中。   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课时   重难点:经度、纬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半球划分   教学手段:使用地球仪模型、动画演示、两半球挂图   教育过程:   [提问导入] 地球仪上的线分别是什么?可以有多少条?如何识别它们?观察地球仪,看看他们是如何区分的?(学生回答:经纬线可以有无数条,分别标注度数加以识别)   [板书]  经度和纬度   [提问]  地球上最长的线是      ?因为它具有唯一性,所以定为纬度的起点。   (方案一)小组活动为主   [提出要求]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讨论纬度是如何划分的?一会儿请各小组的同学用合适的方法(语言、图示等)描述。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归纳填表]  (学生按文字叙述纪录也可以)   [板书或投影片]   [提出问题]  纬度的划分比较简单。经度的划分比较难,请同学们讨论完成经度划分、东西半球划分的内容。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观察更细、总结归纳的更准确、更利于同学理解和掌握。讨论结果可以按项目填入表中   [知识竞赛]  为了检查同学们对知识是否理解和掌握,我们进行一个知识竞赛(内容和方法见探究活动部分)   (方案二)多媒体演示法为主   [提问]  什么叫纬度?度数有何变化规律?南北半球如何划分?   [动画演示]  用立体图展示纬度的概念、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观察,总结规律   [读图分析]  读课本图1.6,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位于___       半球,南极洲大部分位于       ___半球,赤道穿过__       、       __、__       、___        大洲。   读课本图1.8,回答问题:高中低纬的范围,北京(39º54'N)所在半球和纬度带   [总结填表]   [提问]  经度是如何划分的?因为所有的经线都等长,以谁为起点线呢?惊险又是如何划分半球的呢?   [动画演示]  用立体图展示经度的概念和划分,展示本初子午线与1800线的位置与特征(东西经1800线是一条线,1800与00经线两侧东西经度不同),同时展示将东西半球划分   [读图分析]  读课本图1.11,回答: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大部分在东半球的有          洲、           洲、            洲,大部分在西半球的有           洲、           洲,北京(1160E)位于         半球。   [总结填表]  完成表格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代   号     半球划分       [过渡]  经纬网的应用   [板书]  经纬网   [提出问题] 一艘船只在海上遇难,如何其遇难的位置?(用红点表示船只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引导理解] 引导思考,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进一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联系,如在班级中自己的座位确定等   [寻求解决方法] 即如何在地球仪上找到确定位置的“行”和“列”?学生会发现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两条线有一个交点,就可以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引出经纬网与经纬线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   [问题解决] 遇难的船只只要报告他所处的经纬度,别人就可以知道船只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进而得到救援。   [巩固练习]  学生在图上找北京(1160E、40ºN)、伦敦(00、51ºN)、纽约(41ºN、740W)及课本“想一想”内容   [板书设计]   四、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代   号     半球划分       五、经纬网   [设计思路]   由于教材内容较为抽象,涉及高中立体几何的知识,学生难于理解;同时注意学生年龄特征,所以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观察基础上得出结论,结合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有许多使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所以主要以观察、在球面上记忆为主。教师为利于学生观察,提供挂图、地球仪,协助学生进行球面到立体之间的转化和建立联系。在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经纬度的划分后,自己归纳概括出知识网络,呈现给大家,给学生以展示的同时培养小组合作能力、语言或文字或图像的表达能力。及时的采用比赛的方法巩固提高,利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第二种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将难于理解的内容做成动画演示,教师应及时提问总结,和及时的练习巩固   经纬网的教学应侧重于应用。采用问题解决法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用法,将理论应用与实践。多做练习十分有利。
/
本文档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