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90后_脆弱心理的背后

_90后_脆弱心理的背后

2013-05-19 5页 pdf 30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7825

暂无简介

举报
_90后_脆弱心理的背后 第 1页 共 5页 大庆日报/2010年/5月/13日/第 B01版 特别关注 ●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市有六名“90后”轻生 ●这群孩子的心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90后”的种种表现又折射出怎样的深层问题 “90后”脆弱心理的背后 本报记者 杜伟静 他们敏感、自尊、叛逆而渴望独立,他们受亲子关系、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问题的困扰,他 们是“90后”。 目前,我市“90 后”约有 25 万,市第三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有异常心 理问题倾向的约占 12...
_90后_脆弱心理的背后
第 1页 共 5页 大庆日报/2010年/5月/13日/第 B01版 特别关注 ●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市有六名“90后”轻生 ●这群孩子的心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90后”的种种表现又折射出怎样的深层问题 “90后”脆弱心理的背后 本报记者 杜伟静 他们敏感、自尊、叛逆而渴望独立,他们受亲子关系、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问题的困扰,他 们是“90后”。 目前,我市“90 后”约有 25 万,市第三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有异常心 理问题倾向的约占 12.5%;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约占 2.5%;患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的约有 0.86%人。3月 29日至 4月 29日,我市有 6名“90后”轻生,而患上心理疾病是头号原 因。 我们不禁要问:“90 后”怎么了?他们究竟想些什么?此时,我们不得不审视孩子们轻生背 后的隐忧⋯⋯ 5月 5日 9时许,红岗晨曦小区李先生家的饰品台上放了个小祭祀鼎,里面插的半根香没烧 完竟灭了。“要是活着,这时候孩子正在上课⋯⋯”说着,李先生拿起打火机重新燃起香,此时 他已是泪流满面。原来,他 16岁的女儿十天前自杀身亡。 其实,李家不幸的遭遇,只是每年百余例青少年轻生事件的缩影。在对此感慨万千的同时, 让我们通过事件剖析“90后”轻生原因,追溯根源所在、寻求破解良方。 A【扼腕之痛】 数名“90后”轻言放弃生命 5 月 4 日上午,记者从哈医大附属五院、油田总医院、龙南医院、第四医院及红岗区人民医 院了解到,从 3月 29日至 4月 29日,五家医院共接到因自杀急救患者 21名,其中 6名为“90 后”青少年。 悲剧的发生,体现着孩子们对生活的不满和绝望,尽管在周围人看来他们是在蜜罐中泡大的; 他们偏激地用生命向社会、家庭反抗,却不知道这一切将给他们的亲人带来怎样的伤害。5 日上 午,记者对“90后”刘小齐、小刚、李玫轻生的经过进行了采访,了解了他们轻生背后的隐情。 轻生档案一: 姓名:刘小齐 性别:男 年龄:13岁 学业情况:初一,成绩较差 家庭成员:父亲、哥哥 刘小齐家住中林街,父母 4年前离异后,他一直和父亲、哥哥一起生活,就读于我市某中学, 初一,成绩较差。“这孩子性格孤僻、独来独往,不知道他有没有朋友,跟同学也没什么来往, 就连跟家人也很少沟通。”这是刘小齐的姑姑刘女士对刘小齐的评价。 说到刘小齐的自杀,刘女士说,事情发生在 3月 29日晚。“我家和我哥家住对门儿,那天晚 上我们在一起吃饭,小齐好像就有点不开心,吃完就回屋写作业了。大约七点半,我哥到孩子那 屋取水杯,发现他口吐白沫躺在地上,桌子上放着一个装药的空瓶子。” 第 2页 共 5页 当晚 8时许,刘小齐被送到了医院,但因服用过量药物抢救无效身亡。 “我天天忙着给他挣钱,要什么买什么,啥也不缺,多幸福,这孩子咋还能有这想法?”对 于刘小齐的离去,整日忙于生意的父亲既心痛又疑惑。 刘小齐平时与哥哥接触最多,在刘小齐轻生的前两天,哥哥听刘小齐提起和同学发生矛盾的 事儿,刘家人怀疑祸根在此。不过心理专家说,刘小齐轻生的祸根,绝对不是仅此而已。 轻生档案二: 姓名:朱迅 性别:男 年龄:17岁 学业情况:高一,成绩优秀 家庭成员:母亲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肇源县陈女士,陪同儿子朱迅来到我市求学。朱迅进入了 我市一高中就读,娘儿俩租住在东风新村巨鹰国际一号楼某室。 在朱迅 6岁时,陈女士和丈夫离婚,从那时起,朱迅便是她生活的全部,因此对朱迅期盼高、 要求十分严格。而朱迅,并没有让母亲失望,无论是在肇源县还是在如今就读的学校,成绩都是 名列前茅。朱迅在同学老师眼里,是个聪明乖巧的男生。 3月末,学校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朱迅的成绩有些后退。“寒假期间,他去了父亲那边,当 时我有些不同意,怕耽误他学习。通过这次考试,我觉得我当初的判断是对的,所以成绩单下来 后就说了他几句。” 成绩不理想,又受到母亲的责备,接下来的几天朱迅总是闷闷不乐。4月 2日 11时许,朱迅 将自己反锁在室内,打开燃气管道欲结束生命,幸好母亲及时发现,请来消防官兵将其救出。 轻生档案三: 姓名:李玫 性别:女 年龄:17岁 学业情况:高一,成绩中等 家庭成员:父亲、母亲 4月 25日 15时许,红岗区人民医院急诊接到一位病人——一个 17岁的女孩儿服药自杀。经 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女孩没能醒过来,永远地离开了。 女孩儿名叫李玫,是某校高一年级的学生,是因服用过量的氯氮平(抗精神分裂类药物)身 亡。 李玫的父母均是某单位干部,在严格的家教下,李玫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说起孩子的离去, 李家夫妇既难相信又非常十分自责。 原来,李玫在 16 岁时,和同班男生谈起了恋爱,李家夫妇发现后,极力反对。在父母的阻 挠下,李玫奋力抗争,期间曾有多次轻生念头,均被阻止。打这以后,李家夫妇对李玫生活呵护 备至的同时也对她严加看管。李玫的心情,一度陷入低谷,在挣扎中,她与男友分手。4月 25日 11时许,在父母外出后,她再次选择了放弃她如花的生命。 在李玫离开之后,李家夫妇非常自责,虽然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对,但也没想到孩子的心 理会如此脆弱,选择了最不该选择的一条路。问题是,就算时光倒流,他们说,仍然不知道该如 何面对、处理孩子的早恋。 B【形势严峻】 “90后”心理健康堪忧 2008年的 8月,我市第三医院成立了我省首家儿童心理卫生中心。5日上午,当记者把 6名 “90后”轻生的相关资料拿给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任凯主任时,他说这 6个孩子都患上了严重的抑 第 3页 共 5页 郁症或是心理情绪障碍。 “现在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很多,尤其是‘90 后’人群。”任凯主任说,他们门诊每月约有 130 位患者,“90 后”占 30%。第三医院门诊处也有记录,他们每月接诊 17 至 21 岁患有心理疾 病的“90后”患者约 150位。 任凯主任还介绍说,目前我市“90 后”约有 25 万左右,据他们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90 后”人群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约占 12.5%,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约占 2.5%,有 0.86%左右 患有不同程度抑郁症。在 2007年前,他们还针对两万名青少年进行过一次心理调查,13%的青少 年有过轻生念头,曾有过自杀、自残行为的约有 0.16%。 “有轻生念头或是有了自残行为的青少年,其实已是进入了严重的心理患病期。”任凯主任 说,在进入严重心理患病期以前,其实在孩子身上已经潜伏着某种心理疾病,如多动症、情绪障 碍、躁郁症、抑郁症等,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后果会非常严重,有些青少年发病后会发展到自杀 的程度,有的则会带病成年,影响一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监狱曾有一项调查表明,30%的 服刑人员有过多动症等心理疾病。”任凯主任说。 采访中,任凯主任就“90后”多发的心理疾病进行了讲解介绍。首先是情绪障碍,包括分离 性焦虑、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症和强迫症,我市约有一万余名“90后”患有情绪障碍;其次是 神经厌食症,患病后孩子会对事物缺乏兴趣,饮食减少,体重下降,对自己消瘦的身体仍旧认为 肥胖,此病如不及时治疗,5%会死于躯体合并症,或是自杀,多发于女孩儿身上;还有双相障碍 (躁郁症),发病率为 1%,我市约有 1600名儿童、青少年患者,“90后”占 80%;再就是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分别为 5%和 0.1%,我市约有 1000 名“90 后”患者,患病后出现幻觉、妄 想、自责和行为异常,是自杀率最高的心理疾患。 C【深层剖析】 性格缺陷是致病要因 其实,有些患病孩子的家长,并非没有注意到孩子内心的变化,当他们看到孩子有异常举动 时,心中也会打出问号,却不知道“解”在哪里。就像刘小齐的姑姑、李玫的父母,直到现在, 他们也不知道孩子生前的心里究竟想些什么?为什么会选择结束自己的命生?今天,让心理咨询 师王澄宇和牟宗梅一同带您走进那些轻生的“90后”孩子的内心。 孩子性格有缺陷想法会偏激 “一个人的行为由思想决定,而思想方向又取决于其自身的性格。”心理咨询师王澄宇说, 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现在的一些“90后”受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性格上有缺 陷,如孤僻、敏感、多疑、固执、暴躁等,不仅给学习、恋爱、社交等带来很多障碍,也是心理 健康的潜在威胁,许多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发生都与性格的缺陷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性格缺陷的人,倘若再遇到刺激,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王澄宇举例说,如一些单亲 家庭的孩子,易有性格缺陷,一般表现为两个倾向,一种是自卑、嫉妒心强,另外一种倾向是“破 罐子破摔”。这样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有的甚至表现得很残忍。还有些孩子具有双重人格,在 家一挨训就唯唯诺诺,在外遇到弱小者就把在家受到的教育方式使用到别人身上,行为凶狠暴躁。 在成长期,要是遇到了困难,心理会发生变化,想法也很偏激,其行为也会失去理智,很容易走 上犯罪的道路,或是以死来摆脱难题的困扰。 缺乏精神意志易有轻生念头 “现在的一些孩子,往往遇到个小小的坎儿,都难以面对,因困扰寻死觅活,这是典型的缺 乏精神意志的表现。”牟宗梅告诉记者,缺乏精神意志的孩子很容易患上心理情绪障碍或是抑郁 症。 牟宗梅曾有一位 15 岁的小患者,平时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没独立面对过任何问 题。到高中开始住校,问题来了,他不会叠被子、不会到食堂打饭。为此他深感烦恼,觉得这两 件事儿是他求学路上的绊脚石、生活中的鸿沟,无法逾越,为了解脱,他最终选择了结束生命。 第 4页 共 5页 王澄宇还介绍说,有些孩子平时会埋怨父母或亲人在物质、情感上给予的不够,经常会说“活 得没意思”、“死了得了”等对生活表示不满的话。有些家长往往把这些当成儿戏,觉得孩子只不 过是说说罢了,其实,如果孩子一旦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又没有坚强的意志去面对,那些口头禅 就会成为一个念头,有的孩子甚至会付诸行动。虽然周围人觉得选择轻生十分愚蠢,责怪孩子们 的想法糊涂,但是轻生者本人以为这是最好的选择。他进行过一项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 的自杀行为就是缺乏精神意志的结果。 D【追溯根源】 孩子患病 60%与家庭教育有关 看到上面的案例,和一连串统计数字,人们禁不住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90后”患上心 理疾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采访中任凯主任及王澄宇、牟宗梅的观点表明,以下三大原因 导致一些青少年患上心理疾病。 头号原因: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6 日上午,记者从第三医院及一家心理咨询中心抽取了 30 例患有抑郁症的“90 后”患者, 调查表明,其中 17例病患家庭不和谐,多为单亲家庭。 心理咨询师王澄宇说,他们曾进行过调查,在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中,60%的病因与家庭 环境有关。尤其是自杀者,常见于缺损家庭。 王澄宇说,缺损家庭包括父母离异,或有一方死亡,或者重组的家庭。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往 往缺少应有的温暖,甚至得不到爱,没有安全感。而单亲家庭的父母往往教育方法不当,或放纵 或专横,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即便是一些夫妻关系和谐的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也存在问题, 如有的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孩子变得娇纵、任性;有的对孩子的管教又过于严格,事事都管,使 孩子失去自由,丧失了自行处理事情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孩子患心理疾病通常与父母的言行有关。比如,虽然有些父母为了孩子没有离婚,但 是彼此没有了感情,冷漠相对,甚至恶语相加、拳打脚踢,这些会让孩子失去幸福感、安全感, 改变其人生观和情感观。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遇到烦恼、挫折,马上会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 绝望,进而产生轻生念头。 二号原因:学业压力过大 心理咨询师牟宗梅说,因学业压力过大致青少年患心理疾病的占 18%,学习跟不上、成绩不 理想、考试不成功等,都是患病诱因。 考试成绩,一直是评判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牟宗梅说,因此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有 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一旦成绩不理想,随之而来的是父母、老师的种种责难,同时也伴有自责, 使孩子难以承受而患病。牟宗梅有位患者小丽,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被父母责备,她便找同学聊 天,说做人没意思,不如死了干净,同学也有同感,两人便开始谋划自杀,幸亏家长及时发现, 未造成严重后果。 三号原因:遗传及社会因素 任凯主任说,儿童、青少年患心理疾病者,当中也有遗传因素,约占 7%。表现为患者家族 史中,有精神病患者或是因心理疾病自杀事件。 除以上原因外,任主任认为,儿童、青少年患心理疾病有 15%是各种社会因素导致的,如早 恋、模仿电视、电影中的自杀情节等。这类人群,多是想法单纯、性格幼稚的青少年,当他们受 挫折后无法忍受,一念之差会选择轻生;有的不愿意上学,早早进入社会自谋职业时,感到前途 渺茫会想到自杀;有的孩子对电视、电影中有关自杀的情节产生了共鸣,并在其影响下有了模仿 的倾向,由此萌发自杀念头。总的来说,社会环境的轻生诱因是来自多方面的。 E【解决之道】 建立预警干预机制 说到该如何避免“90后”的轻生行为、减少心理病患,社会学专家李恩广认为,除了要加强 第 5页 共 5页 心理辅导外,还应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预警干预机制,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行动起 来。 家庭要强化“挫折教育” 李恩广说,家长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若以成人的想法去看待他们、要求他们,容易违背青 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要设身处地从他们角度去思考,当孩子有烦恼时,家长应抱着理解之 心,伸出援助之手,与子女协商解决办法。家长经常发火、老是训斥是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的。 特别是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在情绪激动时不能用带“死”的言语去刺激孩子,比如说“你这么不 争气,不如死了算了”等,实质上是对孩子进行死诱惑。 还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榜样。父母不要当着孩子吵架, 时刻要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馨,从小就让孩子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发现子女心情抑郁、心事重 重时,父母应及时与学校联系,共同找出原因,帮助孩子解除障碍。 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当中,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儿,让孩子遭点儿罪受点儿苦,体验受 到挫折的感觉。“现在好多孩子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没经受过什么苦难,就算遇到一个很小的 困难,在他们心里都会是一件天大的事,难以应对。”李恩广建议,生活中孩子能自己处理的事 情,要让他自己处理;平时要多让孩子与弱势群体交流,培养他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意志。有了这 些基础,就算在生活中孩子遇到了难处,他首先会很坚强,还会主动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应有发现孩子异常的敏感性 李恩广认为,做为老师,应具备发现学生行为异常的敏感性。例如,应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 人际关系、家庭情况、有什么不良兴趣和爱好、最近是否碰到了重大挫折等等。而老师平时也应 该重视自身的心理教育学习,能简单处理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 对有危险性的青少年,老师应该进行早期帮助。如经常说活着没意思、想要长眠不醒、忘掉 一切的学生,感情压抑、陷入痛苦或行为反常的学生,不愿与他人交往、远离集体的学生等,老 师都应该对其进行早期帮助,反复进行教育谈话、劝说,设法消灭学生的偏激念头。对自杀未遂 的学生,老师应该弄清其自杀原因和动机,和家长一起努力恢复学生的身心健康。 倡导爱心建立自杀预防中心 社会对青少年自杀是有责任的。李恩广认为,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保护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减少和遏制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消极因素,这是社会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基本措 施。 所以,他建议,卫生部门应建立“青少年自杀预防中心”,处理潜在的自杀事件。预防中心 为公益事业,有热线电话服务,使寻求援助的人随时能找到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双方建立信任态 度,直至打消青少年的自杀念头。同时,社会应倡导爱心,因为一些自杀事件表明,青少年在缺 乏爱的情况下易发生自杀行为。社会的关爱,对预防和挽救青少年自杀行为至关重要。 (文中涉及未成年者均为化名)
/
本文档为【_90后_脆弱心理的背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