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行业资料猪弓形体病与附红细胞体病

2017-12-07 13页 doc 30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行业资料猪弓形体病与附红细胞体病行业资料猪弓形体病与附红细胞体病 猪弓形体病 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弓形虫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表现为高热、喘气、皮肤发红等,易被误诊为猪瘟、链球菌病、感冒,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对于弓形体病,只有磺胺类药物有特效,其他抗生素无效。在病的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猪弓形体病、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斑。 病原体 弓形体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的刚第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弓形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分5种类型,即滋猪弓形体病发病猪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
行业资料猪弓形体病与附红细胞体病
行业资料猪弓形体病与附红细胞体病 猪弓形体病 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弓形虫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现为高热、喘气、皮肤发红等,易被误诊为猪瘟、链球菌病、感冒,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对于弓形体病,只有磺胺类药物有特效,其他抗生素无效。在病的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猪弓形体病、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斑。 病原体 弓形体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的刚第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弓形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分5种类型,即滋猪弓形体病发病猪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犬、猫等)体内形成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形成的。在病的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斑。弓形虫是一种多宿主原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已知有200多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以及人类等都可作为中间宿主。本病多发于3,4月龄猪;虽无明显季节性,也不受气候限制,但一些地方6,9月份的夏秋炎热季节多发。病畜和带虫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血液,特别是随猫粪排出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成为主要的传染源。猪只主要是吃了被卵囊或带虫动物的肉、内脏、分泌物等污染的饲料而感染发病。 根据流行形式可分为暴发型、急性型、零星散发和隐性感染。本病暴发型是在一个短时间内,可使整个猪场的大部分生猪发病,死亡率可达60%以上。急性型则多以同一个圈的若干头几乎同时发病较多见。零星散发多表现为一个圈或几个圈的2,3周陆续发病,这个过程持续30多天,慢慢平息。 该病的病原是一种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它具有五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是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具有感染能力的是滋养体,包囊和卵囊。 生活史 发育过程需要2个宿主。猫属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弓形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许多动物可以作为中间宿主,已知动物就有200多种,包括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包括人)猪弓形体病,猫也可作为中间宿主。在猫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重复几次裂殖生殖后,形成大量的裂殖子,末代裂殖子重新进入上皮细胞,经过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经过孢子化发育为感染性卵囊。动物吃了猫粪中的感染性卵囊或吞食了含有弓形虫速殖子或包囊的中间宿主的肉、内脏、渗出物和乳汁而被感染。速殖子还可通过皮肤和鼻、眼、呼吸道黏膜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各种昆虫也可传播本病。在中间宿主各脏器的有核细胞中进行无性繁殖,形成滋养体和包囊。在宿主细胞内有大量的裂殖子,见于慢性病例的脑、眼和肌肉。 流行病学 弓形虫是一种多宿主原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可感染多种动物并引起发病,猪发病多见于3-4月龄,死亡率较高。 病畜和带虫动物的脏器和分泌物、粪、尿、乳汁、血液及渗出液,尤其是随猫粪排出的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都成为主要的传染源。猪主要是吃了被卵囊或带虫动物的肉、内脏、分泌物等污染的饮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猫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因为养猫防鼠而暴发猪弓形体病。速殖子也可能通过口、鼻、咽、呼吸道黏膜及受损的皮肤而进入猪体内。母猪还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种现象很普遍。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有些地方以6-9月份的夏秋炎热季节多发。 从终末宿主排出的卵囊在外界可存活100天至1年半,一般消毒药无作用。速殖子的抵抗力弱,在生理盐水中几小时就丧失感染力,各种消毒药均能将其迅速杀死。 临床症状 一般猪急性感染后,经3-7天的潜伏期,呈现和猪瘟极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至40.5-42?,稽留7-10天,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至废绝,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呼吸困难,常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呼吸。后肢无力,行走摇晃,喜卧。鼻镜干燥,被毛粗乱,结膜潮红。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病后期严重呼吸困难,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病程10-15天。 耐过急性的病猪一般于2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及后躯麻痹、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 怀孕母猪若发生急性弓形虫病,表现为高热、不吃、精神委顿和昏睡,此种症状持续数天后可产出死胎或流产,即使产出活仔也会发生急性死亡或发育不全,不会吃奶或畸形怪胎。 母猪弓形体病 猪常在分娩后迅速自愈。 弓形虫病的病原为球虫目、弓形虫科、弓形虫属的袭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弓形虫为双宿主生活周期的寄生性原虫,猫是其终末宿主,虫体寄生在猫的肠道上皮细胞内,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牧草、饮水和饲料,被人或猪等40多种动物吃下后而发病。被吞食的卵囊进入中间宿主的肠道后,卵囊中的子孢子逸出,进入中间宿主血液而分布到全身各处,再进到细胞内繁殖,引起人、畜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温高、湿度大多见。弓形虫的全部生活史分为5个期:滋养期(trophozoite),包囊期(cyst),裂值期(schizont),配子体(gamete)和乱囊期(oosyst)。前两期为无性生殖期,出现于中间宿主和终宿主体内;后三期为有性生殖期,只出现终宿主体内。 游离于宿主细胞外的滋养体通常呈弓形或月牙形,寄生于细胞内的滋养体呈梭形。滋养体的一端锐尖,一段钝圆,核位于虫体的中央或略偏于钝圆端(图3,10,1)。滋养体主要发现于急性病例,在腹水中,常可见到正在繁殖的虫体,其形态不一,有柠檬状、圆形、乱圆形,还有正在出芽的不规则形状等;有时在宿主细胞的包浆内许多滋养体聚集在一个囊内(图3,10,2),称此为假囊,囊内含有数个、数十个或数百个速殖体。在满性病例,由于宿主的免疫力增强,大部分滋养体核假囊被消灭,仅在脑、骨骼核眼内存有部分虫体。这些虫体分泌一些物质,形成包囊,其中含有圆形或椭圆形的虫体(图3-10-3),称此囊内的虫体为慢殖体。包囊能在宿主体内长时间寄生,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以至终生寄生于宿主体内。 老母猪呈隐性感染,虽本身不显症状,但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或产下弱仔;若未发生胎盘感染,产下的健康仔猪吃母乳后,亦会感染发病。5日龄乳猪即可发病。育肥猪及后备种公、母猪多在3~6月龄感染发病,其中以3月龄多发。 病症病因 症状猪食欲减退,体温40.2?~42.3?之间,多在40?~41.5?,稽留不退。部分猪呼吸困难,驱赶时有5%出现咳嗽。部分猪身体下部及耳部有瘀血斑,触诊可感少数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诊断取肝、脾、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以肺、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触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发现典型的呈月牙形、弓形的弓形虫滋养体。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度,呈稽留热(常发热7,10天,精神沉郁,) (l)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乳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 (2)耳尖、阴户、包皮尖端、腹底的皮肤上出现 电子显微镜下猪弓形体病虫 出血性紫斑。乳猪明显,往往有从耳尖向耳根推进或减退的情况,作为疾病轻重的标志。育肥猪偶尔有此现象。 (3)体温41?~42?以上,呈稽留热型。 (4)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5)伏卧难起,迫起后步态不稳,个别关节肿大。 (6)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 (7)少吃或不食,精神沉郁。 (8)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大便可呈煤焦油状血痢或呈无血的腹泻。 (9)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弱仔,弱仔产下数天内死亡,母猪流产后很快自愈,一般不留后遗症。 病理变化 在病的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斑。内脏最特征的病变是肺、淋巴结和肝,其次是脾、肾、肠。肺呈大叶性肺炎,暗红色,间质增宽,含多量浆液而膨胀成为无气肺,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浆液。全身淋巴结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点,尤以鼠蹊部和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肝肿胀并有散在针尖至黄豆大的灰白或灰黄色的坏死灶。脾脏在病的早期显著肿胀,有少量出血点,后期萎缩。肾脏的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出血点。肠黏膜肥厚、糜烂,从空肠至结肠有出血斑点。心包、胸腔和腹腔有积水。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脏局灶性坏死、淤血,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非化脓性脑炎,肺水肿和间质性肺炎等,在肝脏的坏死灶周围的肝细胞浆内、肺泡上皮细胞内和单核细胞内、淋巴窦内皮细胞内,常见有单个和成双的或3、5个数量不等的弓形虫,形状为圆形、卵圆形、弓形或新月形等不同形状。 诊断方法 直接观察 根据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特点,做出初步诊断的依据,确诊必须在实验室中查出病原体或特异性抗体。直接观察 将可疑病畜或死亡动物的组织或体液,做涂片、压片或切片,甲醇固定后,姬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如果为该病,可以发现有弓形虫的存在 淋巴结穿刺涂片 姬姆萨染色,显微镜检查可以检出病原体 集虫法检查 猪弓形体病虫体 取肺、淋巴结磨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过滤,以500转/分钟离心3分钟,沉渣涂片,干燥,甲醇固定,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检查虫体 动物接种取肝、脾、淋巴结制成1:10匀浆,小白鼠腹腔注射0.5-1毫升,或脑内注射0.03毫升,1个月内小鼠死亡,查腹水可见多量虫体。?血清学诊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其中国内应用比较多的是间接血凝抑制试验。猪血清凝集价达1:64以上可判为阳性,1:256表示新近感染,1:1024表示活动性感染。 与其他猪病比较 猪弓形虫病与许多其他猪病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如果不进行病原学检查,很容易误诊。 1、猪弓形虫病与猪丹毒。两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等临床症状。但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病猪表现皮肤外观发红,不发绀。病猪粪便不呈暗红色或煤焦油样,无呼吸困难 症状。猪丹毒亚急性病例,主要表现皮肤出现方形、菱形疹块,突起于皮肤表面。剖检可见脾脏呈樱桃红色或暗红色。慢性病例可见心瓣膜有菜花样血栓赘生物。 2、猪弓形虫病与猪瘟。两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发绀等临床症状。但猪瘟虽然可见全身性皮肤发绀,但不见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剖检可见肾脏、膀胱点状出血,脾脏有出血性梗死,慢性病例可见回盲瓣处纽扣状溃疡。肝脏无灰白色坏死灶,肺脏不见间质增宽,无胶冻样物质。 3、猪弓形虫病与猪肺疫。两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发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猪肺疫胸部听诊可以听到罗音和摩擦音,叩诊肋部疼痛,咳嗽加剧。 细胞内的弓形体虫 剖检可见肺被膜粗糙,有纤维素性薄膜,肺切面呈暗红色和淡黄色如大理石样花纹。 4、猪弓形虫病与猪链球菌病(败血型)。两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猪链球菌病的不同病型表现出多种症状,如关节型表现出跛行,神经型表现共济失调、磨牙、昏睡症状。剖检可见脾脏肿大1-2倍,暗红色或蓝紫色。肾肿大,出血、充血,少数肿大1-2倍。 5、猪弓形虫病与猪附红细胞体病。两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猪附红细胞体病表现为咳嗽、气喘,叫声嘶哑。可视黏膜先充血后苍白,轻度黄染,血液稀薄。剖检时血液凝固不良,肝脏表面有黄色条纹坏死区。 、猪弓形虫病与猪焦虫病。两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等临床症状。但猪焦6 虫病表现呕吐,眼结膜初充血后苍白或黄白。剖检可见全身肌肉出血,特别是肩、腰、背部较为严重,呈红色糜烂状。血液涂片用甲醛固定,姬姆萨-瑞氏混合染色镜检,红细胞内有圆形、环形、椭圆形、单梨形或双梨形虫体存在。 治疗 治疗本病有效的药物是磺胺类药,抗生素类药物无效。 对急性病例,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70毫克,或甲氧胺嘧啶钠每千克体重14毫克,每天2次口服,连用3-4天,由于磺胺嘧啶溶解度较低,较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内服时应配合等量碳酸氢钠,并增加饮水。磺胺-6-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每天1-2次,肌肉注射或口服,病初使用效果更佳。磺胺嘧啶(60毫克)和乙胺嘧啶(1毫克)合剂,分4-6次口服。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70毫克)+二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14毫克),每天2次,连用2-3天。长效磺胺,每千克体重60毫克,配成10%溶液肌肉注射,连用7天。治疗要及时,急性弓形体病在发病3天内治疗非常有效;发病5天后,治愈率会很低,即使症状消失,虫体也会进入组织形成包囊,使病畜成为带虫者。 对于弓形体病,只有磺胺类药物有特效,其他抗生素无效,且使用时必须坚持严格的用药原则:第一,剂量要足,首次剂量要加倍;第二,根据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维持时间,严格按时用药;第三,不能过早停药,治疗本病的一个疗程需要5~7天,通常到第5天时,猪体温下降,出现食欲,但此时不可停药,必须继续用药1~2天,否则易复发,且复发后治疗极其困难 预防 猪舍要定期消毒,一般消毒药加1%来苏水、3%烧碱、5%草木灰都有效。家庭养猫要定期进行检查驱虫、猫食添加肉时,应预先煮熟,严禁喂生肉、生鱼、生虾。防止猪捕食啮齿类动物,防止猫粪污染猪食和饮水。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卫生。消灭鼠类,控制猪猫同养,防止猪与野生动物接触。家庭养猫要注意个人防护,猫要经常洗澡,同时,尽量减少和猫的 直接接触,尤其是妇女妊娠期间,更要注意。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即采用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3毫升(10毫升内含磺胺嘧啶钠1克、甲氧苄啶 0.2克)肌肉注射,首次剂量加倍,每日3次。连用2天后体温陆续下降,5~7天后体温、食欲恢复正常。 尚未表现症状的猪,按0.1%预防剂量在所有猪饲料中拌入磺胺-5-甲氧嘧啶进行预防。 通过以上措施,200头猪除治疗前死亡两头外,全部痊愈,无一死亡。 结论猪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猪场不可饲喂家猫,严格阻断猫类及其排泄物对畜舍、饲料、饮水的污染。 (1) 磺胺间甲氧密啶钠 与青蒿散混合拌料使用 (2)多西环素或土霉素拌料。 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单细胞原虫的一种,属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立克次氏体目,乏浆体科,属附红细胞体属,真菌类。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一般以寄生宿主命名,但病原的种类与宿主之间的关系不甚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形态呈环状、哑铃状、S形、卵圆形、逗点形或杆状。大小介于0.1,2.6um之间。无细胞壁,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器,无鞭毛,属原核生物,2800倍显微镜下,可见分布不均的类核糖体。外有一层胞膜,下有微管(透视镜下 增殖方式有二分裂法,出芽和裂殖法。一般认为增殖发生在骨髓部位,但尚存在争议。常单独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可游离于血浆中。附红细胞体发育过程中,形状和大小常发生变化,可能也与动物种类、动物抵抗力等因素有关。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在5度时可保存15天,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可存活31天,在加15,甘油的血液中于-79度条件下可保存80天,冻干保存可活765天。一般常用消毒剂均能杀死病原,如0.5,的石碳酸于37度3个小时就可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附红细胞体病的出现在我国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近年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有趋于严重的态势,很多猪场因此损失惨重。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较高。 有人做过调查,各种阶段猪的感染率达80-90%;人的感染阳性率可达 86%;而鸡的阳性率更高,可达 90%。但除了猪之外的其它动物发病率不高。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猪通过摄食血液或带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等可以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在注射治疗或免疫接种时,同窝的猪往往用一只针头注射,有可能造成附红细胞体人为传播。附红细胞体可经交配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径中,吸血昆虫的传播是最重要的。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仅仅通过感染一般不会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饲养的健康猪发生急性症状,应激是导致本病爆发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只发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猪,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及其它疾病感染时,猪群亦可能爆发此病。 一般认为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高温高湿天气。冬季相对较少。最早见于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后来逐渐蔓延至河南、山东、河北、甚至新疆和东北地区。 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因畜种和个体体况的不同,临床症状差别很大。主要引起: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母猪生产性能下降等。 哺乳仔猪:5日内发病症状明显,新生仔猪出现身体皮肤潮红,精神沉郁,哺乳减少或废绝,急性死亡,一般7,10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大部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会变成僵猪。 育肥猪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型病例较少见,病程1天-3天。亚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39.5度~42度。病初精神萎顿,食欲减退,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有的病猪两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部分病畜可见耳廓、尾、四肢末端坏死。有的病猪流涎,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3天-7天,或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过。慢性型患猪体温在39(5?左右,主要表现贫血和黄疸。患猪尿呈黄色,大便干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的血液。生长缓慢,出栏延迟。 母猪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42度),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慢性感染猪呈现衰弱,粘膜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有其它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及黄疸。皮肤及粘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水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色熟肉样,质地脆弱。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膨胀,内部充满浓稠明胶样胆汁。脾脏肿大变软,呈暗黑色,有的脾脏有针头大至米粒大灰白(黄)色坏死结节。肾脏肿大,有微细出血点或黄色斑点,有时淋巴结水肿。 可能是附红细胞体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使红细胞变形,表面内陷溶血,使其携氧功能丧失而引起猪抵抗力下降,易并发感染其它疾病。也有人认为变形的红细胞经过脾脏时溶血,也可能导致全身免疫性溶血,使血凝系统发生改变。 诊断 1、血液镜检 附红细胞体感染后7天-8天,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溶血性贫血,这时血液内有大量附红细胞体,血液检查很容易发现。取高热期的病猪血一滴涂片,生理盐水10倍稀释,混匀,加盖玻片,放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有游动的各种形态的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的虫体大部分围成一个圆,呈链状排列。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2、血片染色 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放在油镜暗视野下检查发现多数红细胞边缘整齐,变形,表面及血浆中有多种形态的染成粉红色或紫红色的折光度强的虫体。但要注意染料沉着而产生的假阳性。镜检应当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联系才能对该病进行正确诊断。 3、血清学检查 诊断方法包括IHA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FT)或ELISA方法,但抗体的产生与病原数量的增多(而不是与感染发生的时间)有暂时的相关性。这意味着抗体的产生呈波浪形,即使数次急性发作后,抗体滴度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之后便会下降到阈值以下,这表明假阴性是常见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只适用于群体检查。 4、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1)猪瘟流行无明显季节性,猪瘟弱毒苗预防注射完全控制流行; (2)猪瘟无贫血和黄疸病症; (3)猪瘟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在皮肤、浆膜、粘膜、淋巴结、肾、膀胱、喉炎、 扁桃体、胆囊等组织器官都有出血,淋巴结周边出血是猪瘟的特征病变; (4)在发生猪瘟时,约有25%-85%的病猪脾脏边缘具有特征性的出血梗死病灶。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特别是回盲口有许多轮层状溃疡(扣状溃疡); 5、与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的鉴别诊断: (1)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无贫血和黄疸症状。 (2)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呼吸困难明显,剖检肺部有明显的病变。 (3)猪附红细胞体病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本病流行季节给予预防用药,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剂,或中药消红五加一800g/t或每公斤饲料添加90毫克阿散酸或45毫克洛沙砷,连续使用30天。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特效的不多,每种药物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效果都不好。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常伴有其他继发感染,因此对其治疗必须附以其他对症治疗才有较好的疗效。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药物: 1. 青蒿散 每公斤体重用1mg-3mg,1天1次,连用2天-3天。 3. 多西环素环,土霉素(每公斤体重10mg和新霉素(每公斤体重15mg口服或肌注或静注,连用7天-14天。
/
本文档为【行业资料猪弓形体病与附红细胞体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