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2017-12-29 13页 doc 34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doc】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doc】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年34卷第2期 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410011)李华综述张洪文审校 ? 105? 摘要生殖支原体(Mg)1981年首次从人体分离,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该病原很多特性都有 别于其他已知的支原体,其黏附作用可能与MgPa岛有关,分离培养极为困难,对其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主要手段 是分子生物学方法,尤其是套式PCR技术.Mg是人类泌尿生殖道的重要...
【doc】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doc】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年34卷第2期 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410011)李华综述张洪文审校 ? 105? 摘要生殖支原体(Mg)1981年首次从人体分离,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该病原很多特性都有 别于其他已知的支原体,其黏附作用可能与MgPa岛有关,分离培养极为困难,对其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主要手段 是分子生物学方法,尤其是套式PCR技术.Mg是人类泌尿生殖道的重要病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盆腔 炎性疾病和输卵管性不孕,早产等生殖异常密切相关,致病机制不甚清楚.治疗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最敏感.提示 Mg的临床检测方法,诊治及预防,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有待深入大量的研究. 关键词生殖支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不孕 1981年,Tully首次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non—gonococcaluretritis,NGU)患者的尿道中分离出 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genitalium,Mg),是第l2种自 人体分离的支原体.Mg在形态上非常类似肺炎支原 体,在免疫学上与肺炎支原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 应.但Mg的很多特性都有别于其他已知支原体,体 外分离培养和细胞分离培养极困难…,这些都阻碍 了Mg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随着PCR等分子生物学 技术的应用,Mg研究取得很大进展.Mg是人类泌尿 生殖道的重要病原体,已有较多证据表明Mg与 NGU,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PID)_21]和输卵管性 不孕等有较密切关系.综述Mg与泌尿生殖系统疾 病的关系. M9的实验室研究 一 ,生物学特性 Mg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 缺少细胞壁,能独立复制.寄生于人和其他灵长类 动物的泌尿生殖道和呼吸道黏膜中,依靠高度特异 的寄生机制包括独特的顶端细胞器移植并侵入到 人类细胞_4],在人的泌尿生殖道黏膜仅次于解脲支 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其黏附特性可能与MgPa岛有 关.在SP-4培养基中能形成独特的"煎鸡蛋"样菌 落.有3层膜样结构包裹,有细胞骨架样的结构,在 形态上非常类似肺炎支原体,可呈一定形状如鸭梨 形,烧瓶状或有尖端的棒锤状;在免疫学上与肺炎 支原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应.1995年完成Mg基因 序列测定,发现Mg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能自我复制 的最小微生物.其代谢特点有:无细胞色素,无三羧 酸循环;能固定二氧化碳;耗能ATP来磷酸化6一磷 酸果糖;能转换嘌呤和嘧啶;合成胸腺嘧啶有限;生 长需要一些小分子,如磷酸吡哆醛等;能代谢葡萄 收稿日期:2006—03—23修回日期:2006—10—27 糖,不能代谢精氨酸和尿素;难培养与超氧化阴离子 和羟基的产生有关. 二,分离培养 Mg体外分离培养极为困难.因缺乏生物合成所 必需的相关基因,Mg的生长完全依赖于外源氨基 ,维生素,胆固醇等物质的供给,在普通培 酸,核苷酸 养基中很难生长.Mg在sP-4培养基中的初生时间 一 般都超过30d,这给Mg的检测和研究带来诸多不 便.1996年Jensen等首次用Vero细胞培养Mg获得 成功,初代生长时间缩短至20d左右.根据Mg培养 基颜色变化,菌落形态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可 鉴定分离株,也可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后者多以 MgPa和16SrRNA基因序列为目的基因进行PCR 扩增,亦可进行核酸序列测定与. 三,分子生物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方法,尤其是PCR法仍是研究Mg 的最常用手段[5].引物设计主要参照MgPa的DNA 编码区和Mgl6SrRNA保守区.Jensen分别对两对 16SrRNA引物和两对MgPa引物的敏性和特异性 进行了比较,4l例16SrRNA引物扩增阳性的标本, 用其中一种MgPa引物扩增出40例阳性标本,而另 一 种MgPa引物仅扩增出2l例.用扩增片段长度多 态性(AFLPf)方法进行支原体种的全基因组指纹分 析,发现MgPa片段序列在Mg各株间有明显的异质 性,主要表现在碱基插入,突变即某些限制性酶切位 点的缺如,而不同来源的Mgl6SrRNA区域PCR产 物序列分析,其同源性为100%.故16SrRNA引物 用于研究人群中Mg的感染情况可能更合适,而 MgPa引物可用于传染源追踪研究.尽管商品化的 与诊断试剂还未问世,但已有学者进行Mg Mg研究 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Yoshida等用PCR一微孔板杂 交法对几种有致病可能的支原体及脲原体进行快速 ? l06? 检测,应用5'端生物素标记的通用引物进行PCR 扩增,构建了用于阳性对照和内参照的质粒,同时 设计出种特异性捕获探针包被于96微孔板上,PCR 扩增产物经杂交,显色后于450nm处测OD值,该 实验可检出l0拷贝的DNA模板,与其他自人体分 离的支原体及性病病原体间未见交叉反应.该研究 方法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生殖道支原体和脲原体 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近年套式PCR检测法广泛应 用.由于采用二对引物,通过二次扩增,敏感性和特 异性均大大提高,适用于临床检测Mg和对Mg感染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Mg对泌尿系统的致病作用. Mg可以是一种致病原,也可以是一种共生菌, 与感染的血清型别有关.许多资料表明:在特定环 境下可诱发泌尿系统感染,是值得重视的引起NGU 的病原体之一],尤其在持久不愈的NGU病例更 为常见.据有关统计表明,1996年西非NGU发病已 超过淋病而居性传播疾病(STD)之首.NGU患者感 染的致病性支原体为特定血清型的支原体.研究者 给黑猩猩接种Mg,结果出现尿道炎和显着增强的 抗体反应.在无症状及泌尿科门诊者中,Mg的感染 率为0,8%,STD门诊尿道炎患者的检出率达15% , 29%,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阴 性NGU中的感染率高达20%,45%.Anagrius等_9J 对瑞典445例女性(平均年龄25岁)和501例男性 (平均年龄26岁)STD患者,取尿道和子宫内膜拭子 样品用PCR方法检测Mg和CT.在男性患者中,30 例Mg阳性(6.0%,30/501)者93%有尿道炎,其中 61%有症状;25例CT阳性者中96%有尿道炎,其中 60%有症状.而在女性患者中,28例Mg阳性(6.3%, 28/445)者64%有尿道炎;17例CT阳性者中35% 有尿道炎.Taylor—Robinson对近8年来l9项关于急 性NGU的研究进行汇萃分析发现,从1225例急性 NGU就诊者中检出Mg243例(19.8%),而非尿道炎 就诊者中Mg检出率为8%(98/1225)(P<0.001, OR=2.84,95%可信区间:2.24~3.16);在非衣原体性 NGU中,Mg的阳性率为23.5%(181/769),无尿道 炎者阳性率为6%(3/50)(P<0.001,OR=5.14,95%可 信区间:3.38-7.87).也就是说,Mg感染似乎独立于 CT之外,且出现频率与CT相近[8,10,11],在尿道炎中 起重要作用.有报道NGU患者中Mg阳性率为 13.4%(35/267).急性尿道炎时可测得对Mg的血清 抗体反应].此外,有报道针对症状彻底治疗后,用 实时PCR测得Mg亦消失.即使经过有效的抗菌药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年34卷第2期 物治疗,仍有20%-60%的急性NGU患者出现持续 性或复发性尿道炎,一些研究对Mg与持续性或复 发性尿道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Maeda等对72例急 性NGU患者(其中Mg阳性l4例)用左旋氧氟沙星 治疗14d,有45例得到随访(包括Mg阳性l2例), 8例Mg阳性者在随访期间尿道炎持续存在. Deguchi等["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复发性NGU患 者首段尿中Mg菌量的变化,发现NGU复发者首段 尿中Mg再次增殖,为研究持续和复发性NGU提供 了一种较好的方法.但目前关于Mg与持续性或复 发性尿道炎相关的资料很有限,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Keriger等对135例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 经会阴前列腺活检,用PCR方法发现l0例(8%)携 带性病病原体,其中Mg占4%,提示Mg感染可能 与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有关.由于这方面的资料非 常有限,尚无充分证据说明Mg是前列腺炎的重要 病原体,需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黏液脓性宫颈炎(MPC)由Brunham等于1984年 首次提出.除已知的引起MPC的病原体如淋球菌, CT,单纯疱疹病毒(HSV)和阴道毛滴虫外,50%的 MPC病原学不明.1997年,日本的一项病例对照研 究发现,64例宫颈炎患者Mg的检出率(PCR技术) 为8%,53例附件炎患者的检出率为6%,而80例 无症状对照组的检出率是0,提示Mg可能是MPC 的病因之一.Falk等[12对461例STD门诊患者首段 尿和子宫内膜标本进行研究,Mg的检出率为6% (26/461),Mg感染与年龄,近期多性伴,流产史,吸 烟,月经周期及阴道冲洗等因素相关,与细菌性阴 道病不相关;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年龄,月经周期, 宫颈炎的其他病原体进行调整后,MPC与Mg感染的 相关性较无Mg感染者高3.3倍(95%CI:1.7-6.4)_l3], 均提示Mg可能是MPC的病因.Pepin等[1]研究发 现,西非从事性服务的女性中Mg与宫颈炎的相关 性不强,但其携带率高达26.3%(217/826).有研究 发现在阴道炎患者中Mg的检出率达40.7%,提示 Mg合并感染的存在率较高,Mg可能是阴道感染的 病因之一. PID是女性最常见的严重妇科疾病,可导致不 孕,慢性腹痛和宫外孕等后遗症[1,但70%PID病 因不明.最早动物实验发现,Mg可引起子宫内膜炎 和输卵管炎.Moller等将Mg经腹腔接种于猴输卵 管腔内,于2周后出现明显炎症.Cohen等[15]对因盆 腔痛就诊于STD门诊,病期在2周内的115例患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年34卷第2期 者取子宫内膜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用PCR方法 检测Mg,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经组织病理学确诊 的58例子宫内膜炎患者中,9例(16%)Mg阳性;57 例无子宫内膜炎者仅1例阳性(2%),两者间有显着 性差异(P=O.02),提示Mg与急性子宫内膜炎密切 相关.尽管现有资料证实Mg与宫颈炎,子宫内膜 炎和PID有关联[1,2,16,17],同时Mg抗体与输卵管炎 之间的血清学联系也受到重视】,但Mg上行并感 染输卵管的能力仍不明确.Cohen等】对肯尼亚国 立医院2000年4月一2003年1月期间123例腹腔 镜诊断为急性输卵管炎患者检测(PCR技术)Mg,示 阳性率为7%(9/123),且Mg阳性者中有78%(7/9) 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Mg阴性者中有37% (42/114)感染HIV,提示Mg可能与HIV感染相关, 并且能上行至输卵管,但与输卵管的病理学关系还 要进一步研究明确. 与生殖异常的关系 在一项关于女性不孕与Mg的血清学研究中, 56.8%(75/132)的输卵管性不孕(TFI)妇女CT抗体 阳性,22.0%,(29/132)的TFI妇女MgPa抗体阳性, 其中只有MgPa抗体阳性而沙眼衣原体抗体阴性者 占27.6%(8/29),输卵管正常者MgPa抗体阳性率 为6.3%,提示Mg可能独立于沙眼衣原体之外引起 输卵管炎症,输卵管瘢痕形成,导致不孕.许多资料 也证实Mg与输卵管感染引起的后遗症如TFI和宫 外孕存在相关性[1,].至于Mg在妊娠中的作用,目 前研究极有限.Labbe等对1014例相对年轻妊娠妇 女(66%年龄<25岁)研究发现,Mg阳性率仅6.2%. Pippa等[塘]在1216例妊娠l0周内的妇女中检出 Mg阳性率为0.7%(6/915,95%CI:0.1,1.2),且6例 中仅有1例流产,均无早产.以上结果都提示Mg可 能不是引起正常女性异常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 子.但近年亦有研究显示,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产 妇的Mg检出率(利用套式PCR技术)明显高于正 常妊娠者,相对危险性为2.78(P<0.05o表明胎膜早 破和胎儿窘迫与妊娠期的Mg感染相关联.Edwards 等_l9从134例妊娠23,32周,有早产症状和体征而 胎膜未破妇女(早产率为28%,37/134)的阴道分泌 物中检测Mg,发现Mg是自然早产的独立危险因子 (OR3.48,95%CI:1.41,8.57).近有日本人运用套式 PCR研究不良孕产史妊娠妇女的脐血,羊水,胎盘 及胎儿各种组织(脑,肝,肾,脾,肺)中Mg感染的情 况,测得胎盘中的阳性率为33.33%,肝脏为 22.22%,肺为17.78%,脑为15.56%,脾为11.1l%, ? 1ar7? 肾为6.07%,脐血为11.1l%,与对照组(正常妊娠分 娩者)有显着性差异(P=0.002),表明生殖支原体的 感染与早产,死胎,死产,分娩畸形儿等不良孕产史 的发生有关,是围产期致病微生物之一. 此外,大量调查表明,导致女性Mg携带率上升 的因素有多种,如性活跃,不使用避孕套,妊娠,激素 水平,阴道环境(如阴道pH>4.5者明显高于pH? 4.5者,P=0.03)等.且有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支 原体复发率差异有显着性(X~_46121,P<0.001),合并 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差异有显着性(=38145,P< 0.001),超过半数以上的患者有复发性支原体感染, 且年龄在18,30岁性活跃期妇女复发率最高,合并 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亦高,两者有着密切联系, 提示在临床中发现Mg反复发作者要考虑合并假丝 酵母菌感染. 以上简要综述了与泌尿生殖系疾病的关系,但 其确切机制不甚清楚.同时目前Mg的检测方法相 当有限,有时甚至出现假阳性,因而严重影响了临床 医生的及时诊断和治疗.临床上抗Mg感染的药物 包括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其他一些抗 生素,对大环内酯类最敏感,据报道阿奇霉素的疗效 最好[】引,喹诺酮类可使NGU的症状快速消除[.治 疗中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某些基因突变有关.与其 他STD一样,生殖道支原体的预防至今还没找到一 条很好的途径.不正当性行为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应 该大力宣传,提倡洁身自好.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 理,控制传染源也十分重要. 总之,随着研究的深入,Mg将越来越受重视.其 临床检测方法,致病性,耐药性及治疗和预防仍需 进一步作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CohenCR,MugoNR,AsteteSG,eta1.DetectionofMycoplasma genitaliuminwomenwithlaparoscopicallydiagnosedacute salpingitis[J].SexTransmInfect,2005,81(6):463-466. [2]SimmsLEastickKMallinsonH'eta1.AssociationsbeMyeoplasma genitalium,Chlamydiatrachomatisand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 [J].JClinPathol,2003,56(8):616—618. [3]KorteJE,BasemanJB,caeMP,eta1.Cervicitisandgenitourinary symptomsinwomenculturepositiveforMycoplasmagenitalium[J]. AmJReprodImmunol,2006,55(4):265—275. [42JoelBB,MariannaC,JeffreyEK,eta1.DiagnosticAssessmentof MycoplasmagenitaliuminCulture—PositiveWomen[J].JClin Microbiol,2004,42(1):203—211. [5]HardickJ,GilesJ,HardickA,eta1.Performanceofthegen—probe transmission—mediatedamplificationresearchassaycomparedto thatofamultitargetreal—timePCRforMycoplasmagenitalium detection[J].JClinMicrobiol,2006,44(4):1236—1240. [62DupinNG,BijaouiM,SchwarzingerP'eta1.Detectionandquantifi— cationofMycoplasmagenitaliuminmalepatientswithurethritis [J].JInfectDis,2003,37(14):602—605. [7]HomerP,ThomasB,GilroyCB,eta1.RoleofMycoplasmagenitaliam ? l08? andUreaplasmaurealyticuminacuteandchronicnongonococcal urethritis[J].ClinInfectDis,2003,32(2):995-1003. [8]Jen~nJS.Mycoplasmagenitalium:theaetiologicalagentofurethrifis andother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J].JEurAcadDermatol Venereol,2004,18(1):1-11. [9]AnagriusC,LoreB,JensenJS.Mycoplasmagenitalium:prevalence, clinicalsignificance,andtransmission[J].SexTransmInfect,2005, 81(6):458—462. [10]FalkL.FredlundH,JensenJS.Symptomaticurethritisismore prevalentinmeninfectedwithmycoplasmagenitaliumthanwith chlamydiatrachonlatis[J].SexTransmInfect,2004,80(4):289— 293. 11]DeguchiT,YoshidaLYokoiS,eta1.Longitudinalquantitative detectionbyreal--TimePCRofMycoplasmagenitaliuminfirst-pass Llrineofmellwi山rt~m'rentnongonoeoc~I】h豳[J].JClinMicrobiol, 2002,40(10):3854—3856. [12]FalkL,FredlundH,JensenJS.Signsandsymptomsofurethritisand eervicitisamongwomenwithorwithoutMycoplasmagenitaliunor Chlamydiatrachomatisinfection[J].SexTransmInfect,2005,81 (1):73—78. [13]ManhartLE,CritchlowCW,HolmesKK,eta1.Mucopurulent cervicitisandMycoplasmagenitalium[J].JInfectDis,2003,187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年34卷第2期 (4):65O-657. [14]PepinJ,LabbeAC,KhondeN,eta1.Mycoplasmagenitalium:an organismcommonlyassociatedwithcervicitisamongwestAfrican sexworkers[J].SexTransmInfect,2005,81(1):67-72. [15]CohenCR,ManhartLE,BukusiEA,eta1.Associationbetween Mycoplasmagenitaliumandacuteendometritis[J].Lancet,2002, 359(9308):765—766. [16]TaylorSN.Mycoplasmagenitalium[J].CurrInfectDisRep,2005,7 (6):453-457. [17]RossJD.IsMycoplasmagenitaliumacauseofpelvicinflammatory disease?[J].InfectDisClinNorthAm,2005,19(2):407—413. [18]PippaO,PhillipH,DavidTR,eta1.PrevalenceofMycoplasma genitaliuminearlypregnancyandrelationshipbetweenits presenceandpregnancyoutcome[J].BJOG,2004,111(12):1464— 1467. [19]EdwardsRK,FergnsonRJ,ReyesL,eta1.Assessingtherelationship betweenpretermdeliveryandvariousmicroorganismsrecovered fromthelowergenital~act[J].JMaternFetalNeonatalMed,2006, 19(6):357—363. [20]EmergCS,JensenJS,TabriziSN,eta1.Azithromycinfailurein Mycoplasmagenitaliumurethritis[J].EmergInfectDis,2006,12 (7):1149—115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免疫作用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410011)郑录清综述张洪文审校 摘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年来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病宿主防御机制的研究呈渐增趋势,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新近提出的先天免疫.虽然目前尚停留在动物实 验阶段,且对此机制了解甚少,但颇具前景,将对此病免疫治疗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免疫作用宿主防御机制免疫制病机理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妇科常见病, 多发病.其致病原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是一种 共栖双相型真菌微生物体,寄居于阴道和胃肠道. 资料显示[1,有75%的妇女在一生中患过VVC,另 有5%-10%的妇女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RVVC).VVC和RVVC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只有 几种可知的易感因素:抗生素和高雌激素的口服避 孕药的应用,激素替代疗法,妊娠,无法控制的糖尿 病.近几十年,对VVC的宿主防御机制研究较多,包 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新近提出的先天免疫, 其中细胞免疫被认为是主要的宿主防御机制,现将 其如下. 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产生于机体感染假丝酵母菌早期.已 经认为细胞免疫是对抗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主要的 宿主防御机制.T辅助细胞1型(Th1)与抵抗感染有 关,T辅助细胞2型(Th2)与感染易感性有关[l2_. 由ThlCD4叩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是抗黏膜假 收稿13期:2005—02—27修回13期:2006—12—20 丝酵母菌感染的主要的宿主防御机制.用小鼠VVC 模型(小鼠每隔ld皮下注射含有0.1mg的苯甲酸 雌二醇油剂0.05mL,直至观察期末,距第1次皮下 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油剂的6d后,阴道内接种含有 白色假丝酵母菌孢子量l0'的20LPBS液)研究发 现,VVC可激活系统性Thl型细胞免疫,对阴道感 染产生应答的T细胞在组成和数量上并无改变,尽 管有细胞因子的含量增加,也没有系统的T细胞在 阴道内浸润.表明VVC激活的系统性Thl型细胞 免疫对阴道感染并无保护作用,这是由于阴道黏膜 组织缺少淋巴样组织存在的特殊区域,因此限制了 抗原存在的区域.因此局部免疫应答必须依靠分散 在整个阴道内固有的T细胞对致病原产生应答的 范围,也必须依靠系统的有效细胞运输到阴道黏膜. T细胞迁移和再循环到受感染的组织需要有序和持 续的与T细胞归巢受体(选择蛋白和整合素)的黏 附,这些归巢受体主要表达在组织内皮细胞层抗原 沉积的部位.第1次感染假丝酵母菌被治愈的小鼠 模型,接受第2次感染时可受到部分的保护,这是因
/
本文档为【【doc】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