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被爱比爱更幸福__辩论资料

2017-09-20 31页 doc 58KB 49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被爱比爱更幸福__辩论资料被爱比爱更幸福__辩论资料 总是听人说,“被人爱着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我却以为,爱比被爱要幸福的多。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你爱一个人时,你是全身心地投入,你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思维、每一句话都会因为爱而更富于情感,你的心中充满了爱,而觉得世间万物都变得美丽起来。至于对方是否也同样爱着你,那又另当别论了,重要的是在爱的过程中,你真诚而热烈地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情感,不是有诗人这样说过吗,“只要能深深地爱一次,生命就是美丽的”。 是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轰轰烈烈地爱过一次,即使不能说是人生中一件悲哀的事情,至少也可以说你的人生...
被爱比爱更幸福__辩论资料
被爱比爱更幸福__辩论资料 总是听人说,“被人爱着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我却以为,爱比被爱要幸福的多。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你爱一个人时,你是全身心地投入,你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思维、每一句话都会因为爱而更富于情感,你的心中充满了爱,而觉得世间万物都变得美丽起来。至于对方是否也同样爱着你,那又另当别论了,重要的是在爱的过程中,你真诚而热烈地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情感,不是有诗人这样说过吗,“只要能深深地爱一次,生命就是美丽的”。 是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轰轰烈烈地爱过一次,即使不能说是人生中一件悲哀的事情,至少也可以说你的人生是残缺的。 至于被爱,是处于被动地位,是不以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纵然你不喜欢,也无法改变这个局面。正因为你心中没有爱,而难于产生共鸣,难于理解对方的心,可能导致无缘由的苦恼,甚至下意识的便会对爱情而生出一种恐惧感,当异性一想接近你时,便下意识地想逃避,唯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被爱也是无奈且痛苦的。 现在常常听人这样说,“找一个你爱的人做情人,找一个爱你的人做老公(老婆)”,虽然听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真的付诸于实际行动,我想,却也未必就真的一定得到了幸福。或许这也只是现代人的一种自我安慰罢了,因为单方面的爱或者被爱,如果长期得不到回应,是很难维系下去的,这和你内心中对一个人的单恋还不同,这似乎又转化成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世界上最幸福的,莫过于你爱的那个人也在深深地爱着你,让你在享受甜蜜的爱的同时,也体验着被爱的快乐和幸福。 辩题:爱与被爱谁更幸福, 正方天问: 柏拉图说,两颗心灵很孤独,彼此需要慰藉,就叫做爱情.这个说法很实在,正在于它很肤浅,从现象到现象,并不溯其本源.费洛伊德说,因为原始的性本能、性冲动,人们必须反反复复地重演亚当和夏娃的“原罪”,这样就有了爱情,这个说话也有理,却难于为将自己装扮得向往崇高的人类心灵接受.也许对于爱情,最模糊的解释才是合理的.其实,性本能是一个层次,心灵慰藉又是一个层次,将前二者加起来赋予文化的含义,崇高化和神圣化,又是一个层次.于是作为人的爱情就复杂化了.动物的爱情只有第一个层次,,没有后两个层次.人的爱情,是这三个层次的总和,又由于每个个体的人对三个层次的着眼程度,偏重程度不同,才有了人人心中的爱情标准,一团乱麻无以理出头绪而又非常想理出头绪的时,它给你的感觉就是神秘,但是不论三种层次的动因怎么偏重,,集中表现为古希腊神话似的寻找.这个寻找产生的那一瞬间,爱情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也是一个完美的真理。当找对象,谈恋爱,结婚过日子这些实实在在的过程来临的时候,却反倒成了这幅完美图画的残缺的投影。当爱从一个人内心自然而然地滋生出的时候,他(她)无疑是幸福的。 爱如甘露,可以滋润干枯的心田。 爱如微风,可以吹散萦绕心头的阴霾。 爱如圣火,可以燃烧生命的活力,引领着心灵向美好的深处一路升华„„ 爱是无私的,无论对方有无应答都会义无返顾的付出。 内心常会充盈着无尽的温存与圣洁纯美的感觉。 爱如惊涛,被爱如岸。 无论惊涛拍岸是否能卷起千堆雪,惊涛依然一如既往的汹涌、奔腾„„ 我爱故我在。 爱,应比被爱更幸福。 反方上树的猫: 我们反方的观点:被爱比爱更幸福~ 有一首歌相信大家就算不会唱,小时候也都听过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投进了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同名电影的主题曲。催人泪下的片子太煽情了,所有的人走出影院无不唏嘘。心里只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幸福~ 对比小主人翁的颠沛悲惨的命运,无不为自己有个好妈妈,为被妈妈疼爱着而深深的感觉到幸福。 当然,爱人是幸福的,但是被爱是更幸福的。 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爱是期待回报的,当我爱上一个男孩子的时候,我会期待他有朝一日也能爱上我,甚至从此白头。一旦爱了,就有期待,一旦对之抱有希望,便会在希望落空的时候失望、痛苦,甚至绝望„„,而如果运气不错,希望没有落空, 在相处相爱的阶段,爱会让人紧张,让人关心,而有句古话叫“关心则乱”,那种诚惶诚恐的滋味相信每个恋爱过的追求者们都很有感触。 除了期待回报的爱以外,当然还有很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但是这些人付出他们伟大的爱的时候,是宁愿用自己的幸福去换取别人的幸福。譬如每逢春节晚会,我们都会看到报道那些为了我们全国人民能过上好年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解放军战士以及各行各业的人士,他们是用他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我们合家团聚的幸福。再譬如现在有很多的年轻的父母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宁愿放弃原先在家乡优越的工作环境,到异国他乡打工、端盘子。目的是为了让小孩能更早地接触西方文化,在外国念。 父母之爱是伟大的~无私奉献亦是伟大的~我们体会这种伟大并感激这种伟大。但是,伟大不等于幸福。 当然,有人会说,被不爱的人爱着也幸福吗,被不爱的人爱着,我们也许不会接受这份爱,但我们的心里,一样也会有着因为被人欣赏、关心而感到深深的满足,有人将这种情况单独提出来,简言之:被爱也是一种幸福。 这种情况的另一面是:爱上一个不爱你的人,这时候的痛苦迷茫,甚至情急之下干了傻事的报纸上登了很多。幸福于他们的内心而言,遥不可及。 综上所述,无论是期待回报的爱,还是不求回报的爱,无论是一厢情愿的爱,还是两情相悦的爱,都是被爱更幸福。 当然,我们都希望这世界充满爱,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沐浴在爱与被爱的幸福里。 正方 Lc.Ll : 爱比被爱更能产生也更能维系幸福,爱的幸福是主动付出爱之后带来的满足,这种幸福是主动形成的;而被爱带来的幸福是被动激发的,如果刻意追求被爱,则容易导致虚荣和失落,与幸福定义不是南辕北辙了吗, 反方海深 : 被爱是一种享受过程,爱是付出过程;付出是痛苦的,哪怕有些幸福也是一种自我感觉而已;被爱的人本身享受就是一种无上的幸福,另一个付出者也会得到相应的快乐(所以我觉得被爱更加幸福~ 正方残月 : 爱是一种创造行为,被爱则是一种被迫接受的形式。在生活当中,得到幸福的人往往就是主动去创造生活的,而大都被动式去生活的人却偏偏得不到他们所需要的幸福。爱与被爱都有幸福,但爱能令幸福更长久,而被爱的幸福则可能随时会消失,所以说,爱比被爱更幸福~ 反方海深 : 我们暂且不谈爱与被爱的长久性,我只想强调哪一个更加幸福(爱是主动付出,但是被爱未必是被动接受(我曾经问过很多人,几乎,,,的人都认为被爱是一种很幸福的过程 正方玻璃地: 各位好~ 引子已说明,在此我们要讨论的是男女相处时,爱与被爱谁更幸福,请反方辩手注意讨论的范围,不要把父母之爱掺和进来。 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内心已悄悄涌起了淡淡的幸福感。因为,我想起了那些爱过的岁月,想起我爱过的人,虽然此时天各一方,但因为爱过,所以那种幸福感长存。我支持正方,因为我认为,如果不去爱,只是被人爱的话,快乐会有,幸福却未必。 幸福的感觉源于我们的内心。试想两个人相处,他很爱你,你却不爱他,他愿意为你的快乐奋斗一切,招之即来,挥之则去,你可随心所欲地支配他却不必为他付出什么,表面看来,你可以很满足,可是,你能感受到幸福吗,与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相处,你不累, 反过来,能和自己所爱的人相处,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我方一辩天问说的好:爱是无私的,无论对方有无应答都会义无返顾的付出。内心常会充盈着无尽的温存与圣洁纯美的感觉。 由此我方一致支持:爱比被爱更幸福~ 反方海深 : 我想请问“正方玻璃地”,你是怎么定义幸福的含义呢, 正方玻璃地: 爱比被爱更幸福。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辞典解释有二:1、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2、(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这两个解释都明确地表示,幸福是一种心情,这种满足的心情由境遇和生活决定。 爱别人,内心充满了爱意,那么无论为对方做任何事,或因对方受任何挫折,都不会觉得苦,皆因心中有爱。倘若付出的爱 有回报,那更是意外之喜,幸上加幸,幸福感更胜一畴。这样的幸福感,在被爱的过程中是体味不到的,因为内心不曾付出。比如亲情。父母疼爱儿女是本能,不管子女是否会感激、会回报,父母之爱不会消失。父母养育子女,爱意融于一点一滴的生活里,将儿女养育成人,父母再苦再累都会觉得幸福。就算儿女不成器,可因为爱充溢着父母的内心,儿女的小小成绩,哪怕是买5毛钱的冰棒孝敬父母,父母都会有莫大的幸福。 反过来则不然。若儿女不爱自己的父母,别说孝敬,就是父母成天围着照顾自己的都觉得烦。 展开来说,一个没有爱的人,就算被全世界的人都爱着,呵护着,他也绝不可能感受到深深的幸福。因为他不爱别人,所以也不会重视别人给予他的爱,别人的爱对他来说无所谓,是平淡的。 反方杜子腾: 我方辩友“上树的猫”一番引人动情的深情述说,演绎出世间一切情感中"爱"的的伟大,描画出每个人在亲情、友情、爱情中感受对方给予自己爱的呵护、爱的温情、爱的缠绵,就如同沐浴在爱的阳光里,那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甜蜜与幸福~~ 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别人给予的爱,心灵又是何等的孤独寂寞,就象“卖火柴的小姑娘”,失去了母爱,更失去了“她的老祖母——惟一待她好的人”,在除夕寒冷的夜里,孤独的在街头一根一根划着火柴,寻找着曾经“幸福地跟着她的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中的那份美好,直到冻僵在冰冷的雪地里~ 果真是“没妈的孩子象根草”,能够“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我们在哀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时,不由感叹爱的伟大~是的,我们坦承爱的伟大,但是被爱、得到爱的人更幸福~ 相反对方辩友“天问”将话题只禁锢于“爱情”之爱,更滑稽的将爱情分为三个层次,如此理性的去剖解爱情,怎能去领会这感性的幸福, 对方辩友认为“爱情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也是一个完美的真理”,但是这于幸福有关吗,认为“当爱从一个人内心自然而然地滋生出的时候,他(她)无疑是幸福的”,不知这种牵强的说法如何引申得出来, 不错~“爱如甘露、爱如微风、爱如圣火”,但是如果这样的爱只是自己一相情愿的付出,只是在自己心头反反复复地纠缠萦绕而没有回报,那会是美好幸福的感受吗,只怕是“如暴风骤雨如烈火浓烟”般的痛苦煎熬吧,内心还常会充盈着无尽的温存与圣洁纯美的感觉吗,随之而来的也只是无尽的惊涛般“汹涌、奔腾”的烦恼、郁闷和伤痛~ 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得到爱的呵护关怀,得到爱的滋润,被浓浓的爱意包围,得到对方“无论有无应答都会义无返顾的付出”,那才是真正充盈着无尽的温存,真正感受着对方的爱给自己带来的绵绵幸福感~ 我爱故我在~但是被爱更幸福~ 感谢对方辩友“玻璃地”引用出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幸福的解释: 1、使人心情的境遇和生活; 2、(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那么请问爱只有付出没有回报会心情舒畅吗,这种生活境遇能叫称心如意吗, 反方上树的猫: 对方的辩手“玻璃地”主观心理很重,“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内心已悄悄涌起了淡淡的幸福感。因为,我想起了那些爱过的岁月,想起我爱过的人,虽然此时天各一方,但因为爱过,所以那种幸福感长存。我支持正方,因为我认为,如果不去爱,只是被人爱的话,快乐会有,幸福却未必。”——这样的感受显然不能全然代表除她之外的别人的观点。 对方辩友“玻璃地”说的——比如亲情。父母疼爱儿女是本能,不管子女是否会感激、会回报,父母之爱不会消失。父母养育子女,爱意融于一点一滴的生活里,将儿女养育成人,父母再苦再累都会觉得幸福。就算儿女不成器,可因为爱充溢着父母的内心,儿女的小小成绩,哪怕是买5毛钱的冰棒孝敬父母,父母都会有莫大的幸福。 幸福是个很简单的事情。 我们在野外口渴的时候终于找到水源了,喝上一口水就觉得很幸福了,我们在挤火车的时候站了一宿看到终于有人下车了,找到了个座位坐下我们也会觉得很幸福„„幸福它就是那么平常的事。它不需要崇高,也无须伟大。 爱确实比被爱要崇高,它非常了不起,它非常崇高,但是,崇高不叫幸福。因为崇高的东西往往是有一些悲剧美,有一些悲剧的意义。 所以会有很多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何说“可怜”,就是因为这爱里面有太多牺牲、太多容忍。且常不为子女所理解。 对方辩友说得极对——哪怕是买5毛钱的冰棒孝敬父母,父母都会有莫大的幸福。孝敬是什么,孝敬就是一种爱的表现。父母虽然伟大,但是父母也是凡人,他们也是希望得到子女的爱的,所以,哪怕是买5毛钱的冰棒孝敬父母,父母都会有莫大的 幸福。这不正说明:被爱是幸福的吗, 反过来则不然。若儿女不爱自己的父母,别说孝敬,就是父母成天围着照顾自己的都觉得烦。 这不叫不幸福叫生在福中不知福~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孝子孙幡然悔悟的例子就说明这一点。 正方残月: 反方对于我在前面的阐述竟然提出暂不讨论,是不是反方对此无法辩驳, 幸福生活代表的是一种可持续,如果被爱只是瞬间,幸福也只是人一瞬间的感觉,而不是可持续的,你能说这是我们常说的幸福生活吗, 反方举出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投进了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我都不知道反方要证明什么,这只能证明有妈妈的孩子比没妈妈的孩子幸福,得到妈妈爱的比没有妈妈爱的幸福(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对我们在这辩论的爱与被爱谁更幸福这个辩题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提醒反方请回到我们辩论的方向来。 提到母亲与孩子爱与被爱的关系。请问反方,您认为是:有妈妈的孩子都是幸福的~还是有孩子的妈妈都是幸福的~哪一句正确, 反方??另类之花: 大家好/(我方认为:被爱应比爱更幸福) 老一代认为恋爱,目地就是为了生活。而现代认为,生活的目的则是为了享受到爱情。人应该活得有乐趣,因为生活与爱情原本是一体的,我们应该以一种享受的姿态去对待生活和爱情。 爱一个人是一件美好而单纯的事情,是一种自发的感情和行为。爱本身是一种付出,在付出的感情中寻求到快乐,此时心里有种美滋滋的\很甜蜜\幸福的感觉,而事实上,你要为这种付出要承受多大的代价。因为你太在乎对方了,所以得处处宠着你、顺着你、不让你受到半点的伤害。因为你爱他,所以心甘情愿的付出你的一切。这就是为爱需要付出的代价。让你往左,你就往左,让你往右,你绝不能往左,爱就是要付出,爱就是要承受。在这其中只有爱才能体会得到这种滋味。 甚至有些爱则是盲目的,(正如正方所说:爱是无私的,无论对方有无应答都会义无返顾的付出。内心常会充盈着无尽的温存与圣洁纯美的感觉。)如果你单方面不停的付出,甚至已作出更大的牺牲,而另一方只知索取,不知回报,那么刻意的去追求爱,就太不值得了,只会令你彻底迷失在一种欲罢不能的痛苦之中,因为这里面没有快乐,只有付出,只有在浪费时间、在折磨自己和自己较劲,你所追求的这种所谓的爱,是盲目的,这样的爱不会有美好的结果,更不会有什么幸福可言啦。 所谓动情容易,守情难,人总是有感情寄托的,当你所寄托的人突然和你争论是非曲直,攻击你。除了失望之外,可能要比任何伤害都要更深。无疑那是一种难言的痛,所以人们才会出一句老话:“爱得越深伤得越重”。 相反,被爱则是一种享受过程。可以享受到爱人给予你的疼爱,不必去担心受怕被风吹雨打,会有人时时刻刻都在为你着想,让你时刻感受到爱人给予你的幸福。所以被爱应比爱更幸福~ 正方玻璃地: 反方辩友,爱是一种对人或事物很深的感情。世上只有无私的爱,没听过有偿的爱。 因为爱他,所以对方的平安幸福就能够使己欣慰,与对方爱己与否无关。当然,被自己所爱的人爱会更幸福,可是,这个更幸福的前提是自己去爱。 请问反方辩友“上树的猫” 难道你不是以个人的感受来选择辩论的方向么,这是一个情感色彩极浓的辩题,如果自己对这个辩题都无感受,又如何来辩呢,主持人最初的引子里把范围写得很清楚,是男女相处时,所以我情不自禁联想到个人。 5毛钱的冰棒何其微,但在有爱的父母那里,它可以引起深深的幸福感;如果是儿子得到父母买给的5毛钱冰棒,他也会幸福,可是他感到的幸福不会比父母来得深。这是一个度的比较。 对于辩友关于此观点“老一代认为恋爱,目地就是为了生活。而现代认为,生活的目的则是为了享受到爱情。人应该活得有乐趣,因为生活与爱情原本是一体的,我们应该以一种享受的姿态去对待生活和爱情。”不敢苟同,难道说一个受众人爱慕的美女,她谁也不爱,今天享受这个人的爱,明天享受另一个人的爱,她能幸福,我看只是寂寞无聊罢~ “爱一个人是一件美好而单纯的事情,是一种自发的感情和行为。爱本身是一种付出,在付出的感情中寻求到快乐,此时心里有种美滋滋的\很甜蜜\幸福的感觉,而事实上,你要为这种付出要承受多大的代价。因为你太在乎对方了,所以得处处宠着你、顺着你、不让你受到半点的伤害。因为你爱他,所以心甘情愿的付出你的一切。这就是为爱需要付出的代价。让你往左,你就往左,让你往右,你绝不能往左,爱就是要付出,爱就是要承受。在这其中只有爱才能体会得到这种滋味。”爱不期待回报,可万一对方有小小的表示,都可以得到满足感,哪怕是一句:谢谢你的爱~这样的幸福感在被爱的一方是绝感受不到的。 “甚至有些爱则是盲目的,(正如正方所说:爱是无私的,无论对方有无应答都会义无返顾的付出。内心常会充盈着无尽的温存与圣洁纯美的感觉。)如果你单方面不停的付出,甚至已作出更大的牺牲,而另一方只知索取,不知回报,那么刻意的去追求爱,就太不值得了,只会令你彻底迷失在一种欲罢不能的痛苦之中,因为这里面没有快乐,只有付出,只有在浪费时间、在折磨自己和自己较劲,你所追求的这种所谓的爱,是盲目的,这样的爱不会有美好的结果,更不会有什么幸福可言啦。”听过放弃也是一种幸福吗,如果没爱过,何来这样的体会, “所谓动情容易,守情难,人总是有感情寄托的,当你所寄托的人突然和你争论是非曲直,攻击你。除了失望之外,可能要比任何伤害都要更深。无疑那是一种难言的痛,所以人们才会总结出一句老话:‘爱得越深伤得越重’”有一句: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这是古人的感叹,今人又何尝不渴望。如果连爱都没有,生命只剩遗憾,幸福能有多少~ “相反,被爱则是一种享受过程。可以享受到爱人给予你的疼爱,不必去担心受怕被风吹雨打,会有人时时刻刻都在为你着想,让你时刻感受到爱人给予你的幸福。”这个幸福,来得太容易,便不觉得珍贵,只能算淡淡的幸福。 反方海深: 正方辩友解释:幸福1、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2、(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我自己谈过两次恋爱,都是主动去爱别人,很努力很努力的去爱别人,但是我从未感受到过什么幸福,反而觉得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一样, 你觉得这是幸福吗, 而被爱的那个人在其他人面前总说她很幸福,老被爱被宠着的,别人看到的,她自己也感受到的~ 很多朋友也是这样的感受,爱一个人是什么都参杂的复杂心理行为,根本无法体会到幸福的那种要点~ 被爱是一种被关注被人重视过程,至少在心里上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被爱远远比爱更幸福的~ 反方上树的猫: 请问对方辩友“残月”你说的“我都不知道反方要证明什么,这只能证明有妈妈的孩子比没妈妈的孩子幸福,得到妈妈爱的比没有妈妈爱的幸福(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对我们在这辩论的爱与被爱谁更幸福这个辩题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提醒反方请回到我们辩论的方向来。”对方辩友:我很吃惊地问一句,难道你认为享受母爱不叫被爱吗,~何以说这对我们在这辩论的爱与被爱谁更幸福这个辩题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不解中„„ 然后您接着的问话更是叫我莫名——请问反方,您认为是:有妈妈的孩子都是幸福的~还是有孩子的妈妈都是幸福的~哪一句正确, 您听不出来歌中唱的“有妈的孩子象个宝”是对母爱的高度赞扬和一种沉浸在母爱当中溢于言表的满足吗, 我们已经一再地说明:母爱是伟大的,而享受母爱之中的子女是幸福的。 请问对方辩友“玻璃地”的“难道你不是以个人的感受来选择辩论的方向么,这是一个情感色彩极浓的辩题,如果自己对这个辩题都无感受,又如何来辩呢, 如果辩论只需要个人的感觉来代替抽丝剥茧般的理性逻辑,代替旁征博引的论证方法,那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么费劲,大家比着喊“爱人比被爱幸福”或“被爱比爱人幸福”,哪一边大声算那边获胜得了~ 世上只有无私的爱,没听过有偿的爱。 对方辩友说的:爱的划分并不是分无私和有偿的。所谓“有偿”,怎么听起来象在说服务行业,„„你想说的是没听说过索求回报的爱吧,请问你爱上一个人的同时,是否希望对方爱上你,不要太唯心告诉我你不希望哦„„ 5毛钱的冰棒何其微,但在有爱的父母那里,它可以引起深深的幸福感;如果是儿子得到父母买给的5毛钱冰棒,他也会幸福,可是他感到的幸福不会比父母来得深。这是一个度的比较。 ——对方辩友:你这两个比较都是拿被爱来做的比较:父母的“被爱”和儿子的“被爱”。不管父母心里有多崇高的父爱和母爱,但他们此刻的感动仍来自于子女的爱戴,无论这爱戴有多微不足道父母仍是为之深深感动了。 在有爱的父母那里,这5毛钱的冰棒可以引起深深的幸福感,可是如果没有这爱的表现——5毛钱的冰棒,父母的幸福感可以只从他们自己的“爱”里盟生出来吗,这是父母的被爱。 正方残月: 您的阐述只能证明有妈妈爱的孩子比没有妈妈爱的孩子幸福,并不能证明爱与被爱的幸福关系。 为打消您的疑虑,请原谅我用您举例问一个问题: 在您身上,您母亲是爱的一方,您是被爱的一方,但您如何证明您比您的母亲更幸福, 有妈妈的孩子都是幸福的~——这句话正确吗, 让我们来看看一个例子—— 深圳某调查公司对一中学的300名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其有几项结果如下: 7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有代沟// 28%的学生认为自己父母不理解和尊重自己// 34%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自己现有的生活// …… 这些调查表明一个事实,有父母爱的孩子未必生活都幸福~ 反方我爱崇左: 自古以来,爱和被爱是人生的两大精神支柱,没有了爱,也就无所谓的被爱。爱是幸福的,被爱也是幸福的。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就两者的感受程度来说,哪种爱会更令人快乐呢,毫无疑问,“被爱比爱更幸福~”相信和我持相同观点的人为数不少~ 爱要付出,是一种经过,相信会比较辛苦~被爱则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享受,至少来说不会是痛苦的。把爱说成是比被爱幸福,这个我不敢认同。各位且听我慢慢道来~ 仔细看了一下正方辩友的辩言及观点,不难发现,正方辩友之所以认为爱是比较幸福的,那是因为,他(她)爱别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爱。说爱是幸福的,那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父母为自己的儿女付出了一切的爱,但他们仍然感到是幸福的,他们不是因为爱自己的孩子而幸福,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也得到了孩子的爱,虽然,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爱,但平时的生活之中,一声甜蜜叫声~一个劲的在父母的怀里撒娇,这何尝又不是子女对表示出对父母的爱呢,~不可否认,孩子得到了父母的爱(被爱),所以非常的幸福;同样,父母也是因为得到了孩子的爱,所以感到非常地开心!所以,我们应该说是被爱比爱幸福~进一步说,因为爱要付出,是一个经过,我们之所以感到是幸福的,不是因为它的经过是幸福的,而是因为它的结果,,,被爱,是幸福的~ 同样,军人也不例外,他们为全国人民付出了爱,他们是幸福的,那也是因为他们都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们的爱(被爱)~如果军人为人民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父母为自己的孩子贡献了自己的光阴,但却得不到人民的尊敬,孩子的敬爱,那种生活又有任何幸福可言呢,所以被爱是比较幸福的是不容否认的~ 我们估且不讨论爱与被爱的关系,没有谁就没有谁的问题,如果单单从这一辩题来看待问题,我们不难看出:被爱其实比爱幸福多了。 正方残月: 说爱是幸福的,那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父母为自己的儿女付出了一切的爱,但他们仍然感到是幸福的,他们不是因为爱自己的孩子而幸福,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也得到了孩子的爱.„„ 这是什么逻辑,请问反方,你难道要告诉大家,一位母亲的幸福是因为肚子里面还未成形的胎儿所给予的爱吗,真是天方夜谈~ 同样,军人也不例外,他们为全国人民付出了爱,他们是幸福的,那也是因为他们都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们的爱(被爱)~如果军人为人民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父母为自己的孩子贡献了自己的光阴,但却得不到人民的尊敬,孩子的敬爱,那种生活又有任何幸福可言呢,所以被爱是比较幸福的是不容否认的~ 你知道有很多个立过军功的军人现在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吗,甚至有的人还以捡垃圾换钱以维持自己的生存,这就是你所说的他们的幸福生活吗,这样的被爱是幸福的吗,不,绝不是~~~ 反方上树的猫: 在您身上,您母亲是爱的一方,您是被爱的一方,但您如何证明您比您的母亲更幸福, 对于作为受爱者的孩子,你能说你不比父母幸福吗,首先起码在物质上他不须作无偿的付出,不能否认的是,仅以物质状况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是片面的~而且在精神上,即使在和父母的沟通上有着代沟等等问题,但于父母一方,面对这一状况岂有不比孩子更心焦的, 为什么社会上提倡孝顺父母而不是宣扬要疼爱小孩,孩子比父母幸福是多么显而易见的事情。 “有父母爱的孩子未必生活都幸福”——辩论的主题是谁更幸福,而不是到底幸不幸福~ 要注意的是,我们辩论的是施爱和受爱谁更幸福,而不是施爱或受爱到底幸不幸福的问题。这中间有一个比较的关系,也就是爱和被爱哪个幸福,而不是被爱幸不幸福。 你难道要告诉大家,一位母亲的幸福是因为肚子里面还未成形的胎儿所给予的爱吗,真是天方夜谈~ 对方辩友,幸福的原因不单只爱与被爱两种。怀孕的女人是准妈妈而不是妈妈。说到母亲,你怎么只想到了准妈妈呢,前面说了,爱与被爱都是幸福的,但幸福并不只是爱与被爱这两种原因,不可逆推。准妈妈的幸福当来不来自未成形的胎儿,而是来自丈夫的爱家人的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但是,母亲关于子女的幸福当然来自于子女,这就好比子女在这母子关系中体验到的幸福感也是来自于母亲。 这有疑问吗, 请注意我们现在讨论到的是爱与被爱关系中的幸福问题。 你知道有很多个立过军功的军人现在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吗,甚至有的人还以捡垃圾换钱以维持自己的生存,这就是你所说的他们的幸福生活吗,这样的被爱是幸福的吗,不,绝不是~~~ 这个特例正好说明,如果没有回报,单向付出的爱何谈幸福, 就普遍而言,军人是伟大的,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是幸福的~ 正方残月: 请问对方辩友“上树的猫”:被爱也要讲究爱的方式,上面所说的调查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爱不讲究方式,那被爱的那一方就不会得到幸福的感觉。如果爱的一方用棍子,鞭子去体现爱,那被爱的小孩就很幸福了吗, 相反的是,爱是一种主动创造行为,爱的一方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爱,去做任何的事,能让他幸福的事他就可以去做,自然在去爱的过程中,他会享受着自己创造的幸福,而被爱的人却不一定会感到幸福,因为被爱是被迫的,如过爱的一方所使用的方式不合适被爱的一方,那被爱的人就不会感到幸福。 所以说,爱比被爱幸福~ 主持人:辩论结束,请双方及时作出小结 正方总结陈词: 正方残月: 谢谢主持人~我方认为: 爱别人,内心充满了爱意,那么无论为对方做任何事,或因对方受任何挫折,都不会觉得苦,皆因心中有爱。倘若付出的爱有回报,那更是意外之喜,幸上加幸,幸福感更胜一畴。这样的幸福感,在被爱的过程中是体味不到的,因为内心不曾付出。 爱是一种主动创造行为,爱的一方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爱,去做任何的事,能让他幸福的事他就可以去做,自然在去爱的过程中,他会享受着自己创造的幸福,而被爱的人却不一定会感到幸福,因为被爱是被迫的,如果爱的一方所使用的方式令被爱的一方难以接受,那被爱的人一定不会感到幸福。 所以说,爱比被爱更幸福~ 正方天问: 首先谢谢主持人和双方辩友的精彩论述。 由于主持人中途将引子一段删去,使得原先探讨的主题略有变化,也就是由狭义上的爱向广义上的爱过渡 从而使辩论的空间无限的扩大范围无限的扩展,让原本就已清晰透彻的问题更加曲折迷离,就算如此,我方仍坚定观点:爱比被爱更幸福。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之所以不同于草木是因为人有情感有灵性,能感知这世界的变幻与无常,不只是徒有躯壳,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爱,能让人的内心充满华彩乐章,世界也因此而绚丽多姿。爱是主观能动的,对于人生而言,爱本身就具有存在的价值。“我一蜉蝣天地间,不叹世上一千年~”皆因有爱,不枉世上走一回。个中感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岂是被爱所能及的,被爱只能被动的去感应去体会去接受对方 或许根本不会感应到体会到对方的爱又或许根本就不接受对方。的爱,又何来更幸福之说,即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得上幸福,也不过是在咀嚼对方的奉献而已,谈不上更加幸福。 爱与被爱是两道轨迹,或相交,或平行。幸福取决于爱与被爱的和谐。有爱才有被爱,爱比被爱更幸福。 反方总结陈词: 反方上树的猫: 关于爱与被爱。 我们或许应该说:感谢所有爱过和正在爱着我们的人。 5月就要到了,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大家不要忘了回家孝敬孝敬父母。 父母操劳了一辈子,大半辈子是为了我们,为了我们能吃好一点,住好一点,上好一些的学校,找到好一些的工作„„直到哪天,我们也有了孩子,他们还是要为我们操心„„ 父母是伟大的。父爱母爱是伟大的~ 或许等到我们也成了父母的那一天,我们也会不知不觉的伟大。 但是现在,孝敬我们的父母吧~ 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都来感谢母爱~感谢那么多年的辛苦培育~感谢她们给了我们那么温暖的怀抱,那么幸福的生活。 我们如何能不说:爱是伟大的~被爱是幸福的~ 为了生活更美好,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幸福~ 最后,谢谢主持人和双方辩友的精彩论述。 嘉宾主持点评小李菜刀 : 公都子问孟子为什么喜好辩论,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究其一生,似乎确是在为推行 “王道”,为治国平天下而奋斗着。喜好辩论建立在这样高大全的基础上,几乎把辩论的功能提高到了一个可怕的位置。但孟子奔走游说了一生,也不见“王道”开始遍布天下,那段历史里,记录得更多的还是军阀割踞,刀光剑影。 有一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里辩题是“真理是不是越辩越明”,也是把辩论的功能拔高到了很可怕的位置,嘉宾主持金庸老先生最后抬出了中共中央在文革之后为拨乱反正而祭出的大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只是在点评辩论双方在辩论中没有捉住这个法宝来辩论,但无意中几乎把个辩题打进“无聊”的范畴里。 但辩论就一无用处了吗,当然不。唯物主义者也宣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更能接近真理的本相;古代的雄辩家韩非和孟子留下的数卷雄文一直被很多后人作为思想上的指导手册。通过辩论这种手段进行思想上的争辩和交流,得到理论上的思想上的认知,辩论自有其不可抹灭的积极意义。 孟子为治国平天下而“不得已而好辩”,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树立起这么高大的理想——何况,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得到一个积极的看法,又何尝不是让“天下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如我们进行的这些辩论活动。 这一期的辩题选了一个比较趋于感性的类型。之所以让我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幸福是一个比较难以界定的概念。虽然正方辩手玻璃地在辩论中抬出了汉语辞典的解释,说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生活、境遇)称心如意。”可心情舒畅又该怎么界定,中国有句老话叫“人心隔肚皮”,冷暖疼痛,还是自己知道得比较清楚;《诗经》里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度是度了,准确与否就未必。还有如何来评定一个人生活际遇是否称心如意,是事业有成爱情如意,我在报上看过一个报道说是一个哈佛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选择和同学或校友们一样的道路到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等去开始事业,而选择了隐居。独身、平淡,一直到死,可就是这样的生活,报纸在作调查时居然大部分人认为他是幸福的。这样的幸福概念显然不是事业有成爱情如意所能涵盖的。 但不管怎样,辩手们还是很投入地辩了起来了。 正方一辩天问用很美妙的语言开始了爱比被爱更幸福的论证之路,他首先用著名精神恋爱者、先哲柏拉图和著名心理医生弗洛伊德的给爱下了定义,语言颇有深度。但个人认为天问的辩词过于诗化,对于辩论更为关键的逻辑推理有所欠缺。这样以来显得有些浪漫有余,力量不足。 反方二辩上树的猫越庖代俎,在一辩未到位的情况下开始阐述自己认为被爱比爱更幸福的论点。也正是由这里开始,引发了这次辩论的第一次争议,也就是辩题中“爱”的范围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争议并不是很重要,其实无论辩题中“爱”是单指“爱情”还是包含亲情甚至更广的含义,剥开辩题的本质,无非是要抓住“付出”是否比“(被动)享受”孰更“心情舒畅”(根据玻璃地找到的汉语辞典解释)罢了。无论“爱”的范围扯到哪,其辩论要点不会脱离这个范畴。 上树的猫把被爱的范畴从小我拔高到社会化的范畴,这使立论更有余地,这样的论证有其积极之处。 ,,。,,的论证有一定的逻辑,但过于简单没有实证,显得有些空泛了。 残月的第一段辩词也有些简单,但其定下的“在生活当中,得到幸福的人往往就是主动去创造生活的”路子显示了好辩之人的潜质。但这个路子也不是无懈可击,因为在后面上树的猫提出了这次辩论中辩的是“爱”和“被爱”谁更幸福,其中有个比较的问题,而不是得到不得到幸福的问题。这一点上残月落了后手。 正方辩手玻璃地在辩论后半段的辩论中表现很出色,但第一段辩词出现了一个辩论中的大忌,也就是把自己的感受作为论证的一部分表达出来。这一点也让正方失分不少。但其在,,楼的表述则进入了正方应该突出心灵享受的正途,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正方选手残月在,,楼一句“我都不知道反方要证明什么,这只能证明有妈妈的孩子比没妈妈的孩子幸福”很厉害,很有斥量。但后面没有继续抓住这一点攻击对方,而继续迷失遍题中爱和被爱之间幸福的比较问题,这有点遗憾。之后诸如“这些调查表明一个事实,有父母爱的孩子未必生活都幸福”则在这个问题上越陷越深,没有继续强悍的攻击对方的漏洞,有点失策。但,,楼的一句“这是什么逻辑,请问反方,你难道要告诉大家,一位母亲的幸福是因为肚子里面还未成形的胎儿所给予的爱吗,真是天方夜谈”很有力量,使正方得分不少。直到十八楼,残月才使己方的论点走入了正轨,可惜这时为时已晚,“爱是一种主动创造行为,爱的一方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爱,去做任何的事,能让他幸福的事他就可以去做,自然在去爱的过程中,他会享受着自己创造的幸福,而被爱的人却不一定会感到幸福,因为被爱是被迫的,如过爱的一方所使用的方式不合适被爱的一方,那被爱的人就不会感到幸福。”这样有积极意义的辩词在正方的辩论过程中出现得太少,使得正方在大部分时间里处入被围攻的被动状态。不过这最后一段辩词,于正方而言很有拨乱反正的味道,值得赞许。 PS:作为这一期的嘉宾主持,我显然当不起“称职”这样的称谓。因为这样那样的琐屑繁劳没能很密切的关注这次辩论,本应在13日辩论结束后作出的小结一直到今天才能在小我的琐屑中拖着病躯罗噪几句,实在让人汗颜。头昏脑涨之中,言辞条理错漏难免只能望大家海涵了。 不管怎样,此期辩论终于是结束了。辩论赛的目的输赢固然重要,但从辩论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消化他人的思想,从而得到一定的认知应该比输赢更重要~ 希望以后的辩论大家仍然能积极的投入,碰撞出更热烈的思想火花,奉献更精彩的辩论。 [结束语] 主持人媚眼如丝: [结束语]“爱你是我的习惯,不管你的未来怎么办,不能偿还,不用交换,你喜欢不如我喜欢,你的不满成全我的美满,左等右等你爱我不如我爱你„„”这首歌唱的就是对爱和被爱的认识,每次听了都会感触良多。 记得影片《卧虎藏龙》中有一段精彩的对白:握紧手,手心里什么也没有,张开你的手心,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爱情亦是如此。 在这样一个变得越来越浮躁的社会里,请朋友们继续相信爱,纵使在爱的路上难免会受到伤害,请相信能抚平以往伤害的要靠现在所遇到的爱,现在如果因为爱而留下伤口了,请继续往前走多看看多感受多抉择,在明天你一定会遇到另外一份爱,当然也别忘了你如果有机会自己最好也要付出爱,因为相亲相爱的人才能一起走过更漫长的路, 爱与被爱谁更幸福 正方:中山 反方:新国立 首先从立论说起 正方的立论基点在于:爱与被爱相比较,谁的幸福更容易产生,更能维系。正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从产生幸福的角度正方提出了“主动”与“被动”的比较,“爱与被爱想比较谁的对象和方式更丰富”的比较。从幸福的维系来看,爱与被爱产生的幸福感“更深层,更本质”。 如果说正方的立论更偏重于理性,那么反方的立论便更偏重于感性。反方从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入题:“父亲为我盖被子”来论证被爱比爱更幸福。相对而言,反方的立论偏于简单,基点落在一处:“爱需要回报”。 从立论环节来看,双方的立论都显得有些论证乏力,而且没有提出一些很出彩的说法。 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这个题目要是被打成了事实判断便会有些空洞,便会出现说大话的嫌疑。比如说某某人不如某某人幸福,如果当事人自己不开口的话,一切论证都是乏力的。给大家说个真实的人先。我认识一个老农民,他有一头牛,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午牵牛 出去劳作,下午回来在村头打上一碗黄酒,买上一叠花生,黄酒就花生闲等灯火黄昏。那,如果现在有人要说他不如谁谁谁幸福,打死我都不信,不是当事人自己不了解当事人自己的心态说什么都没有说服力。所以,事实判断在这里是没有说服力的,幸福的感觉本就是一种很很很很很主观的东西,除了当事人自己说出口,谁敢保证他理解,清楚当事人自己在想些什么,那可能有些朋友又会问了,既然幸福的感觉是一种如此主观的东西,那这个题目是不是就不能打了呢,也不是,还有价值趋向的倡导问题。我还是继续刚才的那个例子,那个老农民的例子。有一天,那个老农的牛被人偷了,老农的生活一下子就乱了,上午不知道该做什么下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就这样不久他离开了人世。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我门无法判断他在有牛的时候是否幸福,是否没有其他人幸福,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幸福如此的经不住风雨,人世的一点点小小的风雨就葬送了他的幸福。我们无法或者说是不好去判断那种幸福更为幸福,但是我们却可以倡导一种幸福比其他幸福更为幸福。就像这个老农,我们无法从事实上来判断他是否没有其他人幸福,但是如果我们倡导每个人都追求一种被自己牢牢把握的幸福,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比这老农更为持久,更为经得住风雨的幸福呢,价值趋向的倡导不就有了意义吗,所以谈爱与被爱谁更幸福也是一样,这题目在事实判断上没有意义,在价值趋向上才能很好的打出意义。 从双方的立论来看,中山有谈价值趋向的味道,但是这种味道没有通过语言的组织让观众很好的体会到。而且我想他们自己也可能没有很清楚的意识到这点,因为在后来的比赛中,他们也在跟着对方在事实判断上纠缠。如果他们真的很清楚的意识到这点,很清楚的说到这点,那观众就会体会到反方新国立的很多攻击便会显得毫无意义,进而会有更大的赢面。 盘问阶段: 在反方对正方的盘问中,马微微的回答很是精彩(说句题外的,马微微当时的声音压得很低,而且略带沙哑,配上她那动人的语言,感染力超强~hoho让我大有娶妻如此一生何求的感觉hoho不过在后来的比赛中,她犀利的风格还是回归了hohohoho)反方可能是想以一个设置陷阱来让正方钻进去,但是他的问题表达得很不清楚。现在我也很难清楚的回想他的问题,只能大概的揣摩一下吧。他的问题从这里出发:“你是否希望你爱的人过得幸福,”,然后归到:“如果你希望对方过的幸福,你为什么要选择让对方离开,选择让对方被你爱而不是让对方爱你,找爱比更爱的观点,你应该选择的是让对方来爱你才对啊。你选择的让对方更幸福的路恰恰是让对放被爱。”(应该是这个意思吧,没有看录象之前,我只能这样的揣摩反方的意思了)由于这个问题兜的圈子过大,想用场上很短的时间来表达清楚在我看来真的是一种失策。马微微很好的抓住“爱他才让他离开”的观点,以情动人,达到了很好的现场效果。(旁白:娶这个时候的马微微真的是一生不在何求hohohohohohoho) 正方的盘问从盘问对方“比较的标准”入手,后来落到“盖被子”的故事,问题。在这轮比赛中双方都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我不再细说。 驳论阶段: 反二一来便抓住正方的“主动被动”问题做文章,询问对方:为什么主动的就一定比被动的更幸福,坦白说,反方的攻击点找得还是可以,但是语言的组织还有些欠缺,没有让观众和评判很好的意识到正方这里面的逻辑缺环。我为什么要说这个攻击点还可以呢,因为在我看来,主动的确实不一定正被动的更幸福,被动的不一定不如主动的更幸福。举个例子:如果有很多美女爱我,我就是会觉得日子过得滋润啊,我就是睡着了都会笑醒啊,那如果我爱上了美女,而这美女连踩都不睬我,那我就是会觉得郁闷啊,那我就是会觉得生不如死啊,如果现在有人说我被美女甩掉还不如被美女爱幸福的话,那我只能说他心理变态。当然这也只是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说的,如果要从倡导价值趋向的角度来说,主动也被动就很有说法了。总的来说,反方的驳论现场看来效果不是很好。 正方的驳论显得要出彩很多。他明确的做了几个精彩的界定:1,是“盖被子”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先前反方在上面的陈述是:父亲为我盖上了被子,我会感到我比父亲更幸福。中大在这里的反驳是:“我会觉得更幸福的这个结果”并不是通过爱与被爱的比较得来的,而是通过爱与不爱的比较得来的,是父亲爱我时比父亲不爱我时我更幸福。2,中大针对新国立“爱需要回报”的攻击,首先肯定“爱需要回报”,然后对回报做重定义:爱的回报不一定是要用被爱来做回报,比如一个老师对学生付出很多的爱,他所需要的回报就是“桃李满天下。”这个重定义让观众耳目一新,有很好的效果。3,中大提出了“不劳而获”这个概念。正二说啊,反方很多时候说的被爱的幸福啊,原来不是因为被爱而幸福,而是因为不劳而获而感到幸福。这也有很强的现场效果。 总的说来,正方的驳论非常不错,不过我怀疑他没有把话说完。 对辩阶段: 这场的对辩阶段也是异常的精彩。双方的对辩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盖被子”问题和“阿q爱吴妈问题”。双方在这两个问题上体现出了很强的应变能力。由于是现场手记,我不可能将双方精彩的对答全给朋友们罗列出来,希望朋友们能谅解。不过他们 真的很不错哦。 佳宾提问环节: 1,(问的是正方)在你们的定义里,幸福需要产生社会效应,如果有这么一种爱它没有结果,没有一种社会效应,那这爱还如何来更幸福,(这个问题,可能由于朋友们不在现场,对这个问题不是很理解) 2,(反)人的自我实现欲是最深层最本质的,而爱就是这么一种自我实现,相对而言,被爱比爱如何更幸福, 3,(正)“我爱我的妻子,是基于一个被爱更幸福的观点”(大概是这样的,记不清了) 4,兰丁格尔的生存状态和饥民的生存状态谁更幸福 爱与被爱谁更幸福(中山VS新国立现场手记) “我们无法或者说是不好去判断那种幸福更为幸福,但是我们却可以倡导一种幸福比其他幸福更为幸福。就像这个老农,我们无法从事实上来判断他是否没有其他人幸福,但是如果我们倡导每个人都追求一种被自己牢牢把握的幸福,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比这老农更为持久,更为经得住风雨的幸福呢,价值趋向的倡导不就有了意义吗,所以谈爱与被爱谁更幸福也是一样,这题目在事实判断上没有意义,在价值趋向上才能很好的打出意义。” ——绝妙~这段话说得深得我心~~雁在云说得真好~~~ 感谢辩论网给我的资讯。。我也作出一些贡献。。 这是双方的立论。。 我也不说谁好谁不好。。自有公论。。 价值导向最有意义, 就好像在证明如果爱比被爱更幸福就最好了,但到底何者更幸福, 马薇薇的回答就是哗众取宠,套对方的问题就把自己背好的台词说出来。 我想现场的观众都可能觉得他说得好,就是不知道和盘问问题有什么直接关系。 反方的盘问不是很好。。 正方: 谢谢主席,大家好。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它包括缠绵悱恻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相知相惜的友爱、普世基督的博爱。幸福是什么,幸福可以是生活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愉悦,也可以是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所带来的满足。但是比较而言,后者是更本质更深沉的幸福。我们说爱比被爱更幸福,是因为爱比被爱更容易产生使人认为是幸福。首先从爱与被爱产生幸福来看 ,一方面爱是个人本身体会的领悟,爱的幸福是由于主动付出爱时所带来的满足,这种幸福是主动形成的。而被爱的幸福是由于受到他人或社会的关爱所带来的愉悦,它因爱而起,是被动激发的。如果我刻意追求被爱,还可能产生难言的失落,与幸福南辕北辙。另一方面,爱的自身感受更为丰富,被爱得到的幸福,被爱者自身就无法决定也无法把握的。而在爱中,我们可以自主地选择爱的对象和爱的方式。我们深爱生活伴侣、疼爱亲朋好友、关爱鳏寡孤独,热爱国家民族。全方位的爱,让我们感受到更广泛、更丰富的幸福。恰如古德姆所说,付出比获得带来更多的幸福。不是因为付出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付出表现了向善的人间。其次,从爱与被爱维系幸福来看,一方面持久的幸福只有在人去关爱中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一个社会强调被爱更幸福,人人都追求被爱,人人都想着自己的幸福,就容易引发社会的冲突和矛盾。但当如果我们看到爱的幸福,每个人都懂得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那么更有利于和谐的社会秩序建立和所有人得到长久的幸福。古人云:仁者爱人,今人也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另一方面,爱能让我们感受到最深层最本质的幸福,因为幸福的真谛就是人的价值实现带来的满足。而真正的爱是付出和奉献,不以获得和索取作为前提,而恰恰是这种无所求得价值取向让幸福感动人而升华,才能得到更高的幸福境界。崇高的母爱、相济的友爱,就是幸福的源头活水。像曼德拉、南丁格尔、德兰修女这样无私的爱的奉献,让幸福永不衰竭。各位朋友,当你生命中第一次因为被爱而感到快乐时,品尝到了幸福;但当你生命中第一次因为爱而感到满足时,你读懂了幸福。谢谢。 反方: 谢谢主席,大家好。当我第一次听到爱与被爱这个题目的时候,萦绕在我脑海里的一直是我的父亲。小时候冬天很冷,父亲总是帮我弄热被窝,自己却冻得直哆嗦。我睡着了还爱蹬被子,父亲就夜里爬起来好几遍帮我盖被子。这习惯甚至一直持续到我长到,一直到我出国念书,他还时常会从梦里惊醒,然后站在我那空空的床前发呆。其实我的父亲很普通,可是他那深沉的父爱却让我觉得自己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不同的爱包围着,那么为什么被爱的时候就更幸福呢,首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爱是期待回报的,当我爱上一个男孩子的时候,我会期待他有朝一日也能爱上我,会好好呵护我、关心 我。这样有期待的爱若能美梦成真,那自然就是最好不过。但,如果很不幸这期待没有得到回报,那么对于被爱的人来说,还是会因为被人欣赏、关心和支持,而感到很幸福。而付出这份爱的人却是希望破灭,又如何能从一份破灭的希望中寻求到更多的幸福呢,其次,除了期待回报的爱以外,我们当然还有不求回报的爱。就是这些人付出他们伟大的爱的时候,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换取别人的幸福。比如说德兰修女,当他无私地照顾那些孤儿和流浪者的时候,却放弃了自己原先平静安宁的生活,来到贫穷动荡的加尔哥达,以至自己长期积劳成疾,脚都变平了。再比如说,在新加坡还有一些陪读妈妈。他们为了照顾自己的孩子,毅然放弃原先在家乡优越的工作环境,来异乡打工端盘子。这些牺牲了自己幸福的人与那些得到幸福被爱的人相比较,谁更幸福呢,最后,我们今天的讨论还比较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被爱的特例,也就是被你不爱的人爱。这时候也许我们不会接受这份爱,但同样会因为被欣赏、关心而感到深深的满足。而另一种则是付出爱的时候,爱上一个不爱你的人,这时候的失落怅惘又怎会很幸福,一个人陷入苦恼了还很难自拔,即使被对方抛弃了还要无可救药地继续爱下去。这时候我们还能说爱比被爱更幸福吗,综上所述,不论是期待回报的爱,还是不求回报的爱,不论是一厢情愿的爱,还是两情相悦的爱,都是被爱更幸福。我真诚地希望有一天,这世界能充满爱,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被爱的幸福。谢谢。 1、“价值导向最有意义, 就好像在证明如果爱比被爱更幸福就最好了,但到底何者更幸福,” 这个实际上是对辩题的不同解读:是把辩题理解成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如果按价值导向来辩,辩题更好的表述可能是“我们应该提倡„„更幸福”. 我觉得正方一直都在论证“我们应该提倡爱”,解释就是爱是付出,能实现人生价值。而实现人生价值的实现是最深层最本质,最高层的幸福。(这还有的说的。)就是一直说被爱的幸福是低层次的幸福。先不说被爱是否是低层次的幸福,为什么低层次的幸福就不会比高层次的幸福更幸福呢, 反方后面没打得很好,正方也没狠抓这点攻击。反方只是强调爱人的艰辛,而为别人付出也可能包括付出自己的幸福。正方错过很多攻击机会。 正方表示反方只是比较爱与被爱的幸福。驳论时说,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自由辩时,反方的陈晓欢就很好的打回去了。正方在结辩时再说,就像背准备稿,自己往枪口撞。 我粗浅地理解,正方的立论就是说,爱是高层次的幸福及爱能主动掌握,所以爱比被爱更幸福;而反方是说,被爱会有被关怀,被肯定等的幸福,而爱是艰辛的,所以被爱比爱更幸福。 其他有看现场的朋友也发表一点意见吧~ 1、“先不说被爱是否是低层次的幸福,为什么低层次的幸福就不会比高层次的幸福更幸福呢, ” 按心理需求层次论,人生自我实现的幸福已经是最高层次的了,“被爱”至少直观上没觉得属于“‘自我’实现”的层次,所以说那是相对低层次的幸福也未尝不可。至于后一个问题,按马斯洛的理论,层次高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带来的幸福感高于层次低的幸福被满足时带来的幸福感。 2、“反方只是强调爱人的艰辛,而为别人付出也可能包括付出自己的幸福。” 这觉得中大应该会攻这一点,因为这个说法的确很有些问题。:p 其他的看了比赛再说了。呵呵~~ (1)心理需求层次论是谁说的,马斯洛理论不是真理吧~世上还有一大堆理论。爱人一定能达到最高层次的幸福,爱人一定能自我实现,若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人能达到,能论证爱比被爱更幸福,或许,是该倡导追求最高层次的幸福,爱不是唯一途径,也未必是个可行途径。 确实,要看过才好说。我是看到大家把中山捧上天了,忍不住说几句话。
/
本文档为【被爱比爱更幸福__辩论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