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谈五禽戏养生健体的生理机制

2017-09-27 10页 doc 26KB 6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五禽戏养生健体的生理机制浅谈五禽戏养生健体的生理机制 石建东 (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创编的一种导引术,据资料考证,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是直接取材于西汉刘安《淮南子》的六禽戏(熊径、鸟伸、尧浴 、猿理 、鸥顾、虎颈六个术式)加以发展的。华佗五禽戏是以医学理论为指导,取导引吐纳之所长 ,把练神、练形、练气揉合在一起的完整的导引套路 五禽戏离医理于动作之中 ,寓保健康复效益于生动形象的“戏”之中这是五禽戏区别于其它导引术的显著特征。本文就“五禽戏”发展由来、健身养生思想、健身养生机理对人体不同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浅谈五禽戏养生健体的生理机制
浅谈五禽戏养生健体的生理机制 石建东 (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创编的一种导引术,据资料考证,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是直接取材于西汉刘安《淮南子》的六禽戏(熊径、鸟伸、尧浴 、猿理 、鸥顾、虎颈六个术式)加以发展的。华佗五禽戏是以医学理论为指导,取导引吐纳之所长 ,把练神、练形、练气揉合在一起的完整的导引套路 五禽戏离医理于动作之中 ,寓保健康复效益于生动形象的“戏”之中这是五禽戏区别于其它导引术的显著特征。本文就“五禽戏”发展由来、健身养生思想、健身养生机理对人体不同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五禽戏 养生健体 生理机制 阴阳 肺腑 1.五禽戏的概述 一千多年前东汉医学家华佗(公元145-208年)创制的华佗五禽戏,是我国优秀民族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它最初的动作主要是由华佗根据虎、 鹿、熊、猿、鸟的生活习性、活动方式、神态通过模仿这五种禽兽中虎的雄壮威猛、鹿的轻捷舒展、熊的憨厚刚直、猿的灵活敏捷、鸟的轻盈潇洒组编而成的一套动作,同时又把呼吸吐纳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此法不仅能强壮四肢的筋骨,而且还能调息五脏六腑。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叫“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意思是说,活动是保持健康最有效的方法。经常通过肢体的运动活动,便可加快食物消化,使血流循环畅通无阻疏通了脉络。华佗五禽戏就其保健强身、祛病延年的功效而论,历来都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发展到今天,它以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不但可以强健人的体魄而且可以健全人的身心。 1.1.五禽戏的发展由来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熊经、鸟伸之术, 研究了虎、鹿、熊、猿、 鸟五禽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 创编的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仿生类导引术。对华佗编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记载: 吾有一术, 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 二曰鹿, 三曰熊,四曰猿, 五曰鸟。亦以除疾, 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健身气功.五禽戏在传统 “五禽戏”的基础上,仿效“五禽”的动作和神态,汲取精华,加以提炼、改进, 结合传统气功 “调身、调息、调心”的作用,融入现代科学健身理念和时代特征所编创的新型导引术。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 鸟之轻捷的特点, 通过引伸肢体, 动诸关节,外导内引,达到以形导气、 以意引气、 气贯周身、 呼吸顺达,使习练者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滑利关节的目的。 1.2.五禽戏的定义 禽,在古代泛指禽兽之类动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戏,即游戏、戏耍之意。所谓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以模仿禽兽动作来达到健身目的的方法,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庄子?刻意》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的记载,至汉初《淮南子?精神训》则有:“熊径、鸟伸、尧浴 、猿理 、鸥顾、虎颈,是养形之人也”的说法,而五禽戏之名相传出自华佗。《后汉书?方术传》载,华佗云:“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随着时间的推移,辗转传授,逐渐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的五禽戏,流传至今。五禽戏又被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养生功法,因其动作模仿虎、鹿、熊、猿、鹤 5 种动物而得名,具有强身和医疗的显著效果。 2.五禽戏 “形、神、意、气”的涵义 2.1.形, 即练功时的形体姿势。古人说: 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 意不宁则神散乱。这说明姿势在练功中的重要性。开始练功时, 头正体直,含胸垂肩,体态自然, 使身体个部位放松、舒适。习练每戏时, 要根据动作的名称含义,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动作外形, 动作到位, 合乎, 努力做到“演虎像虎”、“学熊像熊”。特别对动作的起落、高低、轻重、缓慢、虚实分辨清楚,不僵不滞,柔和自然。 2.2.神,即神态、神韵。养生之道在于“形神合一”。所谓“戏”,有玩耍、游戏之意,这也是与其他功法不同之处。只有掌握“五禽”的神态, 进入玩耍、 游戏意境, 神韵方能显现出来, 动作形象才能逼真。例如,虎戏要仿效虎的威猛气势, 虎视眈眈; 鹿戏要仿效鹿的轻捷舒展,自由奔放;熊戏要仿效熊的憨厚刚直,步履稳健;猿戏要仿效猿的灵活敏捷, 轻松活泼; 鸟戏要仿效鹤的昂首挺立,轻盈潇洒。 2.3. 意,即意念、意境。《黄帝内经》指出: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这里的“心”指的是大脑,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习练每戏时,要逐步领悟“五禽”的意境,练“虎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深山中的猛虎, 伸展肢体,抓捕食物; 练 鹿戏!时要意想自己是原野上的梅花鹿,众鹿戏抵, 伸足迈步; 练“熊戏”时要意想自己是山林中的黑熊, 转腰运腹, 自由漫行; 练猿戏!时要意想自己是置于花果山中的灵猴, 活泼灵巧,摘桃献果; 练“鸟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江边仙鹤, 抻筋拔骨, 展翅飞翔。 2.4.气,即指练功时对呼吸的锻炼,也称调息。就是习练者有意识地注意呼吸调整, 不断去体会、 掌握、运用与自己身体状况或动作变换相适应的呼吸方法。呼吸和动作的配合要遵照以下规律:起吸落呼, 开吸合呼, 先吸后呼, 蓄吸发呼。呼吸形式有自然呼吸、腹式呼吸、提肛呼吸等, 学习时可根据姿势变化或劲力要求而选用。 3.五禽戏的健身养生思想 “五禽戏”由汉代名医华佗所创, 他提倡导引养生, 并主张通过锻炼方式, 强健筋骨延年益寿。他创编的“五禽戏”就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和神志, 来舒展筋骨, 畅通经脉。 五禽戏分别为: 虎戏、 鹿戏、 熊戏、 猿戏、 鸟戏。常做“ 五禽戏” 可以使手足灵活, 血脉通畅, 还能防病祛病。 后创五禽戏有多种版本, 目前社会广为流行的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所编的《健身气功?五禽戏》和《五禽行》, 这些功法仍保持传统五禽戏风采, 以仿生学的运动观为基础, 以行、展、寻、转、拍等外向性为特征, 阐述出现代比较流行的《 五禽行》 健身要诀: 虎行—— —虎步寻风身体稳, 左抓右抓活腰间; 鹿行—— —鹿儿献草益延年, 左顾右盼坚腰腹; 熊行—— —熊行拍打心胸健, 振肩叩腹好自来; 猿行—— —信步猿行膝腿坚, 一步一蹲身心健; 鹤行—— —大鹤展翅腰背好, 昂首挺身气势轩。其内涵丰富, 戏理精奥, 是研究人的肢体运动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 强化意识对生命过程动态变化的控制, 自觉地使生命处于一种高度的有序状态, 求得身心健全, 内外和谐, 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健身养生思想。 4.五禽戏的养生机理 五禽戏属古代导引术之一,它要求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意守可以使精神宁静,神静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利关节。由于是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所以,意守的部位有所不同,动作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区别。虎戏即模仿虎的形象,取其神气、善用爪力和摇首摆尾、鼓荡周身的动作。要求意守命门,命门乃元阳之所居,精血之海,元气之根、水火之宅,意守此处,有益肾强腰,壮骨生髓的作用,可以通督脉、去风邪;鹿戏即模仿鹿的形象,取其长寿而性灵,善运尾闾,尾闾是任、督二脉通会之处,鹿戏意守尾闾,可以引气周营于身,通经络、行血脉、舒展筋骨;熊戏即模仿熊的形象,熊体笨力大,外静而内动。要求意守中宫(脐内),以调和气血。练熊戏时,着重于内动而外静。这样,可以使头脑虚静,意气相合,真气贯通,且有健脾益胃之功效;猿戏即模仿猿的形象,猿机警灵活,好动无定。 4.1.五禽戏养生机理的经络学说解析 五禽戏与任督二脉 任脉起于胞中, 下出会阴, 经阴阜, 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 督脉起于胞中, 下出会阴, 沿脊柱里面上行, 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而虎戏中的“ 虎扑” 要求屈膝下蹲, 收腹含胸, 挺膝送髋, 后仰, 使脊柱形成由折叠到展开的蠕动, 尤其是因腰前伸, 增加了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这样既牵动任督两脉起到调理阴阳、 疏通经络、 活跃气血的作用; 鹿戏的“ 鹿奔” “ 身体的后移, 左膝伸直,全脚掌着地, 右腿屈膝, 低头、 弓背、 收腹„„”。在具体动作中, 向前落步时, 其 充丹田, 身体重心后坐时,气运命门, 加强了人的先天与后天之气的交流, 并且整条脊柱后弯, 内夹尾闾, 后凸命门, 打开大椎, 意在疏通任督脉之经气, 具有振奋全身阴气的作用。 五禽戏与手三阴阳经 正经有十二, 其中有手三阴阳经, 它们有一定的循环经路, 并且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具体到五禽戏功法中, 则体现在手型的多变性上, 虎爪、鹿角、熊掌、猿钩、鸟翅握固等的运用能不同程度加强手三阴阳经的气血运行。以虎举为例, 它中手型的变化, 可细化为撑掌、 屈指、 拧拳 3 个过程, 两臂的举起和下落, 又可分为提、 举、拉、按 4 个阶段, 并将内劲贯注于动作的变化之中。眼神要随手而动, 带动头的仰俯变化。 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其实展现了手三阴阳经的合理变化, 在撑掌、 屈指过程中, 手阴阳大肠经、手太阴肺经的气血运行得到了加强, 同时也整体促进了远端血液循环; 在拧拳中,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获得了更大的“ 原动力”; 在提举中,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会使“原动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为主要的是手型的变化会给脏腑带来更好的循环动力, 以达到养生之目的。 4.2.五禽戏养生机理的元气学说解析 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元气的盛衰,元气充沛,则后天诸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 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因素损及元气时,诸气失助而衰败,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五禽戏的锻炼,非常重视培补人体元气, 如练功中意守丹田、命门之法 , 是由于先天之精藏于肾 ,肾位于腰部 , 因此通过意守和吸抵撮闭的呼吸锻炼 , 使肾中元精益固 ,“精化为气”, 元气自充。练功使元气充沛后 , 则可更好地激发与推动脏腑进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动 , 这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4.3.五禽戏养生机理的阴阳学说解析 阴阳的动态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 , 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就意味着疾病的发生。中医学认为 , 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转归等, 都是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 ,“阴盛则阳病 , 阳盛则阴病。”所以 ,五禽戏能养生治病的机理必然也寓于阴阳变化之中。如对阴盛阳虚的病人 , 就应选择练习动功 ,以求助阳胜阴; 而对阴虚阳亢的病人, 则应选择练习静功 , 以求养阴助阳。夏季练功以静功为主, 以防耗阳; 而冬季练功则以动功为主 , 以防阴盛。病势向上(如肝阳上亢) , 则意念向下; 而病势向下 (如气虚脱肛) , 则意念向上。所有这些, 皆为平衡阴阳。 4.4.五禽戏养生机理的气血学说解析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精微营养物质。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 , 血具有营养和滋润等作用。正常情况下,气血之间维持着一种“气为血之帅 , 血为气之母”的相辅相成的动态平衡状态 , 称谓“气血调和”; 而“气血不和 , 百病乃变化而生。”五禽戏中的“意守”, 就能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 4.5.五禽戏养生机理的肺腑学说解析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 我们已经知道五禽戏运动全面而周到,从四肢百骸到五官九窍, 一动百动, 从而也带动着脏腑进行活动, 涉及脏腑的活动也是全面而周到的,通过锻炼, 对疏通经络、输布气血、增强肌肉力量、活跃生理机能, 均起着良好的作用。根据中医的脏腑学说, 五禽配五脏, 虎戏主肝, 能疏肝理气, 舒筋活络; 鹿戏主肾, 能益气补肾, 壮腰健骨; 熊戏主脾, 能调理脾胃, 充实两肢; 猿戏主心 , 能养心补脑, 开窍益智; 鸟戏主肺 ,能补肺宽胸, 调畅气机。但是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五脏相辅相成, 所以, 五禽戏中任何一戏的演练, 主治一脏的疾患, 又兼顾其他各脏, 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5.“ 五禽戏” 对人体生理各系统的作用 5.1 “五禽戏”运动能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五禽戏” 要求清静用意, 精神内守,仿效五禽, 意动身随, 增强意念的控制能力。经常从事“五禽戏”运动,可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 不断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 提高大脑的分析、 综合能力, 使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习练“五禽戏”时, 要求仿效以意导动, 用联想和再现动物行走的方法在头脑中形成一整套技术动作。而“五禽戏”这种专一意念下的活动方式, 可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域的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所以, 人们在紧张的学习或繁忙的工作之余习练“五禽戏”, 既可身健体灵, 又可变换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 从而使大脑得到调节和休息。 在怡养心神的同时又延缓了大脑神经的衰老。 5.2 “五禽戏”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五禽戏”动作的路线是由各种直线、弧线、曲线为基础构成的, 每个动作都包含伸展开合、虚实起落等矛盾相互转化的过程, 而且在联系时必须做到转动自如, 肢体舒展。 这种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的运动过程, 对血管与淋巴管能起到良好的机械按摩作用, 使之保持应有的弹性, 同时, 它也有助于排除血液循环障碍及小血管痉挛, 迫使阻塞或狭小的动脉两侧的小血管分枝扩张, 促进静脉血回流。这如同用水冲洗过的衣服, 用手拧要比挤压更容易使水流出来的道理一样。 另外, 练时还要求全身的肌肉放松, 这样能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扩张, 使血压下降, 减轻心脏的负担。经常练习“五禽戏” 对于心脏病、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5.3.“五禽戏”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五禽戏”运动有开、合、虚、实与呼吸结合的要求。开—— —实为呼; 合—— —虚为吸。一开一合即一呼一吸。这种动态变化完全符合人体运动生理规律, 它有助于强健肺脏器官, 保持胸部正常的活动幅度和肺的弹性。在练习“五禽戏” 时要求保持胸宽、腹实的状态, 姿势动作要求气向下沉, 即“气沉丹田”。这样能有效地放松紧张的呼吸肌, 改善肺通气量。要求“ 以心行气, 以气运身”,运用腹式呼吸法, 将呼吸逐渐调节到深、长、细、缓、匀的良好运动状态, 这有助于纠正不合理的呼吸方式, 改善和发展肺脏的代谢功能, 增加肺活量。所以,“五禽戏”运动能增加肺活量, 提高“吸氧吐纳”的能力和肺脏的通气、换气功能, 延缓呼吸系统的衰老, 保障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放松紧张的呼吸肌, 改善肺通气量。 要求“ 以心行气, 以气运身”,运用腹式呼吸法, 将呼吸逐渐调节到深、长、细、缓、匀的良好运动状态, 这有助于纠正不合理的呼吸方式, 改善和发展肺脏的代谢功能, 增加肺活量。所以, “五禽戏”运动能增加肺活量, 提高“吸氧吐纳”的能力和肺脏的通气、换气功能, 延缓呼吸系统的衰老, 保障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5.4.“五禽戏”对运动器官的影响 “五禽戏”强调“用意念引发动作”, 这种动作是在意念引导下的骨骼、 关节和肌肉进行螺旋形运动中产生的, 它起源于腹部(丹田) , 通过腰部运动至四肢, 达于指尖、足尖。这种螺旋形的运动, 能够诱发起机体内部的自动按摩,,从而加快机体的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古人云“人老先从腿开始”。这话不无道理。因此,中老年人的腿力减弱, 足膝痿软, 行走乏力, 下肢运动的能力下降, 是人老化衰退表现出的显著特征。因此, 人进入中年以后, 若能坚持“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均匀的项目进行锻炼, 就能保持骨骼应有的弹性和韧性。尤其是多练“猿戏”中的半蹲走, 使下肢各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状态得到改善, 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弹性, 就不会出现弯腰驼背, 脊柱畸形, 行走不便的现象, 而且, 对于骨骼畸形, 关节变形, 肌肉萎缩及退行性变化等症状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5.5 “五禽戏”对消化吸收系统的影响练习 “五禽戏”要求呼吸自然深长, 增加肺肌和膈肌的活动幅度, 对胃、肠等器官起着一种按摩作用, 使胃、肠、肝、肾随之发生运动, 促进胃、 肠、肝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 提高胃、肠的张力、消化吸收的能力, 改进了体内的物质代谢, 增进食欲, 减少便秘现象。通过多次调查得知, 经常练“五禽戏”的人有85%以上的胃口好, 大便畅通。常练“五禽戏”对于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胃肠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胃肠炎等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另外, 练习“五禽戏”时要求口唇轻闭, 齿轻合, 舌头轻抵上颚, 这样有助于促进口腔唾液的分泌, 防止口腔干燥, 也有助于消化, 唾液中的溶菌酶还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 小结: 五禽戏它从产生之时起 , 到其后来以及今天的发展 , 都有着传统的延续、继承的优势。虽然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会经过种种变革 , 在扬弃或丰富 , 但它始终保留着传统的适合健身的主要特点, 这也 正是它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是人们长期积累、下来的人体健身的实践经验的结晶。因此 , 传统性决定了五禽戏所具有的生命力 , 更决定了其实用性 , 这正是实施终身体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 姜玉泽 “五禽戏”健身养生思想与心理健康理念[J] 搏击.武术科学 2008,5(4) [2] 潘 灵 传统功法“五禽戏”的健身作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5,77 [3] 矢 名 健身功法——五禽戏[J] 少林与太极 2010,7(243) [4] 李 勤 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中”形、神/意、气”整合的应用[J] 宿州学院学报 2010,25(8) [5] 何宜忠, 郑德梅 健身气功?五禽戏之“熊戏”健身养生作用[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30(3) [6] 何宜忠 肖 嵘 健身气功?五禽戏之鹿戏健身养生作用[J] 医学信息 2010,(4) [7] 何宜忠 周锦锋 健身气功? 五禽戏之猿戏健身养生作用[J] 医学信息 2010,(2) [8] 司红玉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养生之道[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10(47) [9] 罗亚琼 浅析五禽戏的养生原理以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J] 新课程 2010,7,28 [10] 芦翠莲 五禽戏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10,24 (2) [11] 李培立 五禽戏与健身[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1996,3 [12] 王玉川 中医养生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7,1第1版 [13] 高利 田元祥 韩红伟 编著 黄帝内经与现代养生保健[M]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 2006 (收稿时间2010-12-20)
/
本文档为【浅谈五禽戏养生健体的生理机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