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邵逸夫

2017-10-17 19页 doc 112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邵逸夫邵逸夫 邵逸夫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镇,祖籍浙江宁波。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生于大清浙江宁波镇海。 邵家八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来港后尊称“六叔”。邵逸夫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另外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惯称无线电视)亦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多年来占据本地的收视领先地位。1977年...
邵逸夫
邵逸夫 邵逸夫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镇,祖籍浙江宁波。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生于大清浙江宁波镇海。 邵家八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来港后尊称“六叔”。邵逸夫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另外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惯称无线电视)亦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多年来占据本地的收视领先地位。1977年,邵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成为香港娱乐业获“爵士”衔头的第一人。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镇,祖籍浙江宁波。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1980年后邵逸夫出任TVB执行董事,至2010年1月1日起,他便卸任香港无线电视台TVB行政主席职务,只出任董事局非执行主席,由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79岁的“六婶”方逸华正式执掌大旗,掌管这间市值164亿港元的电视王国。 :邵逸夫的慈善之路:总捐款额超过32亿港元 邵逸夫于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屡屡大额捐赠予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或其他福利事业,总捐款额已超过32亿港元。在2008年,邵逸夫就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以赞掦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迄今邵逸夫累积向内地捐赠款物达25亿港元。 邵氏基金会: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其宗旨是协助促进教育、医疗和艺术事业的发展。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近5,000个,遍布31个省、市及自治区,"逸夫楼"也遍布中国大地。 教育:在1980年代,邵逸夫就已经捐出1.1亿港元为香港中文大学兴建逸夫书院,现时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都 有邵逸夫资助的建筑。1985年依始,邵逸夫在中国大陆持续巨额捐献,尤其是资助办学。现时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近5,000个,包括50所大学。内地很多重点高校和中学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筑物。中国科学院在1990年,特地将他们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以示彰表。 而邵逸夫的捐献并不局限于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及星马一带,邵逸夫设立了奖学金计划,资助亚洲学生攻读欧美大学,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 科学:为了推动各地的科学研究,邵逸夫在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于2004年举行,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而这些领域是诺贝尔奖所未涵括的。 医疗:在1977年成为香港红十字会会长,赞助该会的工作,在1984年为该会成立首个输血服务中心。邵逸夫1998年卸任会长之后,仍然担任该会的副赞助人。 艺术:邵逸夫亦曾于1977年出资600万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更同时倡办香港艺术节,成为当时的大会主席。他亦曾于1985年出资1000万,协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画。 灾难救助:发生天灾的时候,邵逸夫也会捐助部份受影响的地区,例如在1999年捐出2500万港币,救助921大地震灾民;2005年,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2008年,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币,重建学校。2009年,台湾88台风水灾,捐款1亿新台币予灾区。2013年4月22日,邵逸夫爵士夫妇, 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港币。 关于邵逸夫,我们能想到的形容大多是“传奇”两个字。他打造了邵氏、无线两个电影、电视王国,他是电影企业家,也是香港富豪。但在内地,人们更愿意把他看作一位慈善家。 行善之初 1907年,邵逸夫出生在宁波镇海的一个商户家庭。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儿子,有两个姐姐,排行老六,才有了后来的“六叔”称谓。逸夫是他的号,他希望自己能够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安逸地度过一生。 出生在富商之家,邵逸夫从小受到家族熏陶,会做生意,也会做电影。1932年,邵逸夫出任制片和导演,执导了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把中国观众带入有声时代,之后成立邵氏兴地有限公司,出产邵氏电影,在香港影视业独当一面。1965年,邵逸夫成为香港无线广播公司的股东。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邵逸夫塑造了市值164亿港元的TVB电视王国,奠定了TVB在华人心中的绝对地位。 邵逸夫是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拍摄影片1000余部,为中国所有电影制片厂之冠,拥有最多的影院,最高时期达200多家,为中国私人拥有量之首;同时,他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被誉为东方私人拥有量之首。 早年的邵逸夫并不热衷慈善,相反,关于他“吝啬”的传闻倒不少。1970年,一家养老院的老人看见邵逸夫每天坐着劳斯莱斯豪华车经过养老院门口,于是冒昧给这位电影大亨写信,请他 行善施德。不久,养老院收到邵逸夫寄来的一张仅仅500港元的支票。养老院随即把这张支票退还给了邵逸夫,邵逸夫因此事也被嘲笑了很久。 有人说,邵逸夫之后的乐善好施起因于此,也有人说,这与他三哥邵山客之死有关。1983年,邵逸夫的三哥邵山客中风,陷入昏迷,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此时的邵逸夫睹物关情,感叹人生匆匆,钱财只是身外之物。邵逸夫也知道,邵山客在新加坡对员工吝啬,很少投身公益,在当地的口碑并不好,但留在身后的名声却不会随着棺材一齐离开人世。邵逸夫不想步三哥后尘。 1985年1月,也就是邵山客去世前两个月,邵逸夫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宣布捐出1.06亿港元,作慈善用途。其中730万港元用来资助香港的大学和医院。另外3300万港元则捐给香港以外的六所大学,包括台湾国际艺术学院和澳门的东亚大学等。 商人出身的邵逸夫有一套自给自足的经商模式,对于金钱的态度也十分保守。他手下很多导演成名之后,都希望能够获得票房分红的权利,但是在邵逸夫这里,就是痴人说梦。正是由于邵逸夫不肯让手下人尝到更多的甜头,导致邵氏公司人才不断流走,这也是当时的邵氏公司没落的一个原因。 邵逸夫说:“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 1973年,66岁的邵逸夫以校董的身份向香港“苏浙公学”捐赠50万港元,为其兴建一座藏书3万多册的新型图书馆。这也是他的第一笔郑重其事的捐赠。 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正在修建一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香港艺术中心”,邵逸夫捐赠600万港元。此举备受香港各界人士称赞,邵逸夫也因此荣任“香港艺术节大会”主席以及“香港艺术中心董事局”副主席。 邵逸夫对考古一向感兴趣,1985年,他捐赠1000万港元给中国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为当时的壁画安上了玻璃屏风。敦煌研究院为感谢邵逸夫这一善举,特意立碑予以纪念。 1986年,邵逸夫捐出了1.2亿港元,其中1亿港元给香港中文大学,1000万港元给香港浸会大学,1000万港元给仁济医院。捐助给香港中文大学的1亿港元,用来兴建第四书院,命名为“逸夫书院”。 对内地的捐助,邵逸夫更是不遗余力。1987年1月开始,邵逸夫集中向内地捐款。这一年他向内地捐出第一笔教育款项1亿港元,帮助内地10所大学兴建图书馆或科技馆。他连续19年为大陆大、中、教育项目做大笔捐款,累计捐赠33亿港元,项目4500多个,受惠学校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对于故乡,邵逸夫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1987年以后,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港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就资产而论,邵逸夫的财富始终在香港排九至十多名,但他在慈善公益上的贡献,只有李嘉诚、霍英东能与他相提并论。而李嘉诚、霍英东的财产又远在邵逸夫之上。 事实证明,拿出余钱资助慈善公益并不会影响资本的扩张。1985年,邵逸夫大举捐赠的第一年,《信报》估算邵逸夫的资产为33亿港元。《香港政经周刊》排出的1990年度香港亿万富豪榜中,邵逸夫以85亿港元的身价名列第八位。1994年1月,香港《资本》杂志公布1993年度香 港华人百亿富豪榜,邵逸夫以120亿港元的资产名列19位。2006年,邵逸夫有意出售所持“无线”(TVB)32.49%的股权,作价100亿港元。若加上邵逸夫的其他资产,估计邵逸夫的总资产逾200亿港元。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他笃信“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据统计,二十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邵逸夫奖”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足以媲美被视为国际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港元。该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于2004年举行。 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元。2009年水灾关爱行动,邵逸夫捐款1亿新台币。2013年4月22日,邵逸夫夫妇又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八千万元。 邵逸夫散财无数,同样也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1974年英国女王向邵逸夫颁发CBE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另外,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为邵逸夫颁发GBM勋衔。 邵逸夫被很多华人亲切地尊称为“六叔”。“六叔”叱咤华人娱乐圈大半个世纪,邵氏家族可以说是华人电影事业名符其实的拓荒英雄。此外多年来,邵逸夫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广受尊敬。2014年1月7日,107岁的邵逸夫辞世。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荣誉主席邵逸夫 2014年1月7日消息,香港著名电影制作人,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慈善家邵逸夫于早晨8点39分在家逝世,享年107岁。 邵逸夫被很多华人亲切地尊称为“六叔”。“六叔”叱咤华人娱乐圈大半个世纪,壮年时分打造了邵氏电影王国,花甲之年创办了香港无线电视台,也就是TVB,培育了数之不尽的演艺人才。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部精彩的剧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校园建筑、医院遍布中国各个城市。这位老人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 邵氏家族可以说是华人电影事业名符其实的拓荒英雄。华人对电影的所有记忆,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每一步变迁都有邵逸夫及其家族的身影。邵逸夫时代,生产了1000多部电影,每年出品500多集电视剧,华人所熟悉的影视红星几乎都出自邵逸夫之手。可以说,邵逸夫垄断了华人娱乐世界半个多世纪,经历了华语电影的时代变迁,目睹华语电影的兴衰,堪称华语电影史的见证人。 不愿继承家业的富二代 邵氏兄弟的父亲邵玉轩主要经营颜料生意,在20世纪初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0年邵玉轩病逝时,康有为、虞洽卿、卢永祥、谭延阁等晚清与民国风云人物纷纷为其辞致哀。但邵家的众多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邵逸夫在家中排行第六,故人们称他为“六叔”、“六老板”。 邵氏家族的电影事业起于1924年,这年大哥邵醉翁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老大邵醉翁是制片兼导演,老二邵邨人擅长编剧,老三邵仁枚精于发行,老六邵逸夫则擅长摄影。他们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公司犹如家庭式作坊。 1925年,邵氏四兄弟创立的天一电影公司制作了电影届公认的史上第一部武侠片《女侠李飞飞》。武功高手飞檐走壁的绝技第一次被搬上大荧幕。由于天一公司出品影片多切快,又首拍古装片、武侠片,剧本也多取材于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故拥有了不错的口碑。 天一公司的崛起,让当时上海滩电影业的霸主明星公司感到了威胁,于是联合其他五家电影公司,限制已经购买这六家公司影片的发行商购买天一等公司的影片,这一事件被称为“六合围剿”。邵氏兄弟决定避开锋芒,将电影事业从上海转到南洋。1926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到新加坡与三哥邵仁枚合力开拓南洋华人电影市场。邵氏兄弟逐渐组成庞大院线和发行网络。 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并决定发展有声电影。邵逸夫前住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他抱着一小块木舢板,漂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但艰苦惊险终有斩获。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获利颇丰,成本仅仅一万元的影片,仅在广州一地的票房收入就是拍摄成本的60倍。 1937年后,南洋沦陷,邵氏兄弟的影业发展进程被打乱,后来被迫关门。抗战胜利后,时年50岁的邵逸夫雄心不减当年,从新加坡转战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电影公司(Shaw Brothers),开始了香港电影的霸业。 “东方好莱坞” 邵氏出品称霸香港电影市场20年 邵逸夫以32万元买下当时还是一片贫瘠的清水湾地皮,修建了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采用片场制,流水线作业,由于拥有自己的发行机构和合作伙伴,邵氏兄弟公司从电影制作、发行到放映都非常流畅。每年产量高达40多部影片,历经数十年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有“东方的好莱坞”之称。 邵氏影城当时采用工厂式大量生产模式,全盛时期拥有15个厂棚,办公大厦、餐厅、宿舍、银行也一应俱全,不计合约导演和演员在内,员工共1700余人。邵氏拍片的速度也惊人,几乎每年有40多部电影,截至1987年退出电影市场,共拍了1000多部;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 “邵氏出品”称霸香港电影市场近20年。由默片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时装到古装,由大型古装到黄梅调,由黄梅调到武侠片,邵氏电影的每个尝试都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新的可能。 上世纪70年代后,香港电影产业一度式微,邵氏减产,租出或卖出院线。1987年,邵氏正式停产,而邵逸夫则转战电视圈。 入主TVB压倒亚视 无线训练班+香港小姐评选 1980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职,并增持股权,成为最大股东。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两家电视台,将“邵氏影城”的明星和香港演艺的精英都网罗到门下,提高了“无线”制作剧集的质量,收视率急剧上升,压倒其在香港的竞争对手“亚视”。 邵逸夫入主后,用其智慧带领TVB走入黄金时代,《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而TVB旗下的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等也都是华语影视圈和歌坛的“教父级”人物。如今TVB是全球第一大华语商营电视台,每年要生产520集的电视剧,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 1971年,邵逸夫主持开设了无线训练班,培养了诸多如今的巨星大腕。邵逸夫钦点的歌坛“四大天王”品牌,光环至今不衰。而“香港小姐”选举也是自TVB创立之后,每年赚足眼球。 私人资产估计超百亿 拥有两家上市公司 邵逸夫叱咤影视圈和商界八十载,除了拥有邵氏兄弟和TVB两家上市公司,在新加坡也持有大量物业,保守估计其私人资产值超过100亿港元。 邵逸夫所持有的电视广播(TVB)以及邵氏兄弟的股票在香港股市大跌的情况下却逆市大涨,昨天高开,最高涨幅达到7.5,,最后收市涨了6.2,,市值达192.50亿港元。邵氏兄弟也是裂口高开,涨幅达7.2,,最后升4.7,,市值也达到了63.74亿港元。两家公司加起来总市值达256.24亿港元。不过,市场再次憧憬邵逸夫会因身体原因把TVB和邵氏卖掉。 平均每年向内地捐款1亿多 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港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二十年间,邵逸夫支持捐赠内地项目超过三千个,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为教育项目。1990年,中科院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在中国,来自不同地域的年轻人常常可以找到共同点,那就是在他们曾就读的学校里都有一座“逸夫楼”。无论是逸夫楼、逸夫中学,还是逸夫体育馆、很多人知道邵逸夫其人,正是由于这些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影视的辉煌带给他无穷无尽的财富,然而他更大的名望并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因为他对慈善的专注以及对捐资助学的一掷千金。 治事之勤:70岁高龄仍每天工作16小时 在70年代,邵逸夫每年要看六七百部影片,最高纪录是一天看9部片子。甚至直到古稀之年,邵逸夫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导演张彻这样回忆上世纪60年代的邵逸夫:“邵逸夫当年治事之勤,是我生平罕见。” 邵逸夫“懂得捱、能吃苦”,他的“悭吝”一如他的慷慨慈善,早已传为佳话。创业时期的邵逸夫曾经连剧务去外面20元买100个生煎馒头的申请也拒不批准,理由是公司内部食堂所卖的馒头一个才1毛钱。 邵逸夫的影视帝国按理早应该有接班人,但他的子女都无意接手影视家业,两个儿子现居新加坡,主营地产生意,与电影无关。邵逸夫选择将手中的股权出售。2011年3月31日,由“壳王”陈国强牵头的财团从邵氏手上取得TVB26%的股权。同时,邵氏基金将公司2.59%股权馈赠给数家教育及慈善机构。馈赠完成后,邵氏基金的持股比率降至3.64%。 驾鹤西归:真正的“逸夫” 其实邵逸夫的隐退在2011年已经显出端倪。当年12月7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正式宣布,当时104岁的邵逸夫于2011年年底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一职,TVB长达30多年的“邵氏时代”正式结束。此后邵逸夫几乎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他像他的名字一样真正成为一个闲云野鹤的林下“逸夫”。 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如今,笃信佛教的邵逸夫一朝驾鹤西归。斯人远去,六叔难再。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邵逸夫由影业转向电视参与创办TVB 邵逸夫(资料图片) 邵逸夫与妻子方逸华 1967年邵逸夫与利孝和等人联手创建了TVB,当时利孝和是第一大股东,也是TVB的首任董事局主席,而邵逸夫的主力,还是放在邵氏影业。 期间邵逸夫对TVB做出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他的倡导下,于1971年开设了首期无线艺员训练班,其后这个训练班为整个香港演艺圈都输送了大量的中坚人才,现在仍然在圈内呼风唤雨的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顶尖巨星,乃至现在已晋升为国际级的大导演杜琪峰等等,都是出自该训练班的得意学生。 到70年代末,邵氏影业受到嘉禾影业的威胁,邵逸夫敏锐的商业眼光发现了电视业的无穷潜力,于是渐渐把主力转到电视,在这期间陆续购入大量无线电视台的股份,成为TVB的第一大股东。1980年无线首任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因心脏病逝世,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接任董事局主席,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收视率长期在港岛独占鳌头,影响更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创造了一代电视王国的辉煌史。 邵逸夫接任TVB后,即逢对手丽的电视(亚视)前身发动两台间的第一次电视战,《大地恩情》和《骤雨中的阳光》在黄金时段掀起收视热潮,面对丽的的步步紧逼,邵逸夫率领无线电视调兵遣将,从容应对,先腰斩与《大地恩情》对阵的《轮流转》,拉来镇台之宝汪明荃与红极一时的电影小生谢贤合作了一出经典剧集《千王之王》,汪明荃与谢贤在剧中纠来缠去的情感加上有点新鲜有点神秘的赌术力阻《大地恩情》的强大攻势,更为谢贤带来流传至今的“四哥”花名。 在与丽的的这段收视战期间,无线在邵逸夫带领下好戏连台,《上海滩》、《千王群英会》、《火凤凰》、《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等风摩大江南北的经典剧集纷纷亮相,在香江和整个华语电视圈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视高潮。 至1982年邱德根接手丽的,将“丽的”改名叫“亚洲电视”,也正式宣告TVB在首次电视战中赢得全胜。 其后几年无线一直在收视上占据绝对优势,男星在周润发之后捧出了“五虎将”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汤镇业;女星则在汪明荃、赵雅芝、郑裕玲之后捧出了陈玉莲、曾华倩、戚美珍、黎美娴、刘嘉玲等各具特色的花旦;电视剧则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红遍华语电视圈的经典武侠巨制。 1986年大获成功的《流氓大亨》则带动了家族剧的潮流,此后家族恩怨成为港剧的一个重要品牌。《义不容情》、《大时代》、《创世纪》都是此剧种中的翘楚。 1988年,邵逸夫将无线电视城由香港广播道搬至清水湾,89年则迎来了亚视林伯欣时代的电视战。林伯欣出大价先后从无线挖走了沈殿霞、曾志伟(听歌)、卢海鹏、林建明、李香琴、招振强、韦家辉、戚其义、黄日华、郑少秋、吴启华、任达华、曾华倩、陈玉莲、戚美珍、陈庭威等台前幕后的金装人才开拍剧集和电视节目。 面对亚视的新一轮攻势,邵逸夫率领无线展开“欢乐今宵救亡运动”与“剧集救亡运动”,制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节目和剧集,再次将亚视打回原形,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香港电视圈的霸权。 期间无线制作了“劲歌金曲”这一经典栏目,邵逸夫更点名力捧“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刘德华”为四大天王,结果四人在乐坛火速上位,也再次验证邵逸夫的独道眼光。 电视剧则包括《我本善良》、《人在边缘》、《今生无悔》、《灰网》、《边城浪子》、《壹号皇庭》、《火玫瑰》、《巨人》、《大时代》等经典剧集。《人在边缘》、《今生无悔》把黎明捧到大红大紫,当时不少师奶爱他胜过亲生仔;《灰网》应该是无冕影帝吴镇宇最为内地观众熟悉的电视剧;《火玫瑰》则让当年一直不温不火的温碧霞大红大紫了一把;《我本善良》对内地观众影响力尤大,男主角温兆伦(听歌)更被称作温SIR,迷倒内地万千少女,其当年在内地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是如今无线的一哥一姐们望尘莫及的;《大时代》则被誉为无线九十年代最杰出的电视剧和 无线最经典的家族剧,在前些年马亚西业与新加坡传媒选出的两个二十世纪华语电视剧百大榜中,《大时代》都是90年代香港剧集的第一名。 93年,邵逸夫再以独道眼光钦点引进台剧《包青天》,结果在香港掀起收视狂潮,备感压力的亚视不得不以重金请来剧中饰包青天的金超群火速跟风拍摄《包青天》,形成香港电视史上两台黄金时段前所未有的同内容电视剧对垒(《包青天》打《包青天》)的局面。 94年邵逸夫把亚视不少台前幕后人员挖到了无线,尤其是台前一众九位当家小生花旦全部网罗至旗下,亚视自制剧由此开始衰弱,频频靠外援诸如马景涛等艺人拍摄新剧,于是无线又进入一台独大的局面。 其中1996年无线迎来一部高收视的《西游记》,播出后轰动全港,张卫健凭这套剧成为一直红到今天的“电视红人”,这套剧在引进内地后却是褒贬不一,年龄成了明显的分界线,年轻一点尤其80后奉为经典,稍年长一点的却把这剧当作了胡编乱造的炮轰对象。 97年无线的高收视剧太多,《苗翠花》、《大闹广昌隆》、《全院满座》都接连创下收视佳绩,98年更是承接97年的势头,几乎稍好点的剧集平均收视都在30点以上,《天地毫情》、《陀枪师姐》、《妙手仁心》、《鉴证实录》都是到现在内地各大电视台还在频频重播的剧集。那一年的亚视,如果不是林伯欣退出封小平上台,还有一个香港男士选美,几乎就没有让人记住的大事。 平静之下暗流涌动,99年亚视以《纵横四海》、《还珠格格(听歌)》和《方世玉》向无线宣战,尤其《还珠格格》创下为亚视创下30点的最高剧集收视,更带动亚视在黄金时段的收视以六比四比例反超无线,逼得无线为减轻《还珠格格》的压力,不得不大力,指出以购片之道并非长远之际,也同时阻碍电视业的发展等等之类的特点,试图以讨战来转移人们对《还》剧的追看。 情急之下无线更在两星期内变阵三次,抽调四线剧集对抗亚视的攻势。最后为了抵抗“小燕子”的魔力,无线搬出屡创收视高峰的王牌游戏节目《惊天动地奖门人》对抗《还珠2》。 《还珠》下档后,无线又以拥有香港歌坛全部歌星约的优势,抢先与赵薇签下歌手合约,同时买下她的《表妹吉祥》和《康熙微服私访》以及尚未开拍的《情深深雨蒙蒙》等剧。更加紧制作推出了集合罗嘉良、陈锦鸿、古天乐、吴奇隆、蔡少芬、邵美琪和郭可盈、陈慧珊等100多位知名艺员参演的《创世纪》,彻底瓦解了亚视的攻势。 此一战中,邵逸夫自己也表示有看《还珠格格》。 2001年,亚视凭一个购自英国的游戏节目《百万富翁》大放异彩,收视一路攀过30点,为了消除亚视的新一轮威胁,邵逸夫花大价钱购回同类游戏节目《一笔out 消》的版权,并派出金牌主持郑裕玲,最初外界对郑裕玲“恶婆“似的主持风格接受不了,弹多赞少,及后郑裕玲重新调整风格,收视逐步上扬并点据优势。 此后,亚视再无反击之力,收视连年下滑,03年邵逸夫又把无线搬至将军澳电视城,更牢牢巩固了其香江电视帝国的绝对霸主地位,当前其股价市值已超过200亿港元。 年界百岁的邵逸夫逐渐淡出了日常管理,无线实际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方逸华操作,不过他还是无线绝对的精神领袖,只要有他出现的场合,无线台前幕后的人员便起身鼓掌不断,而历届港姐冠军,都已搀扶他出席过活动为荣。 2008年3月,邵逸夫病重入院,TVB军心大乱。传闻邵逸夫感到年事已高,将TVB的业务交给“六婶”方逸华打理,并部署由她接班。 2010年1月1日,邵逸夫宣布正式卸任TVB行政主席,由当时的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方逸华正式执掌大旗。 2011年3月31日,邵逸夫将所持股份转让予陈国强王雪红财团。 2011年4月,“壳王”陈国强、“台湾女首富”王雪红和私募基金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合组财团,收购邵逸夫所持的26%电视广播权益。 2011年台庆,邵逸夫破例没有出席,改由梁乃鹏主持亮灯。 2012年的第一天,香港无线电视台正式宣布集团第二任主席邵逸夫退休,主席之位由梁乃鹏接任,令人们对这个曾经一枝独秀的电视王国过往的荣光与未来的悬念都充满惦念。 2012年4月1日,方逸华正式辞任TVB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务。 从2011年初邵逸夫将手持TVB股份卖出,至年底辞任TVB董事局主席,再到2012年TVB宣布邵逸夫妻子方逸华将于4月1日正式辞任TVB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务,这一系列的变动意味着:TVB正式告别邵逸夫时代。 TVB邵逸夫时代历程: 1967年邵逸夫以参与合资的形式,创办了香港无线广播电视有限公司TVB,由影业转向电视。 1971年邵逸夫开办无线艺员训练班,1973年创办“香港小姐”竞选,成为无线艺员阵容的两个主要来源,而本身也已经成为扩大电视台影响力的品牌。 1980年邵逸夫接任TVB董事局主席一职,增持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上世纪80-90年代,TVB进入化时代并与亚视ATV对垒。邵逸夫重视取悦观众,TVB在电视剧以及音乐、综艺、儿童、慈善等各方面的制作节目都具有开创性。苦心经营使得TVB在收视上取得压倒性胜利。 1999年邵逸夫耗资22亿港元建立将军澳电视城,2003年正式全面投入使用。 2000年方逸华就任TVB董事局副主席。随着邵逸夫年事已高,六婶方逸华成为TVB实际掌权的最高决策者。 2011年3月31日,邵逸夫将所持股份转让予陈国强财团。 2012年1月1日,邵逸夫正式辞任TVB董事局主席,梁乃鹏接任。 2012年4月1日,方逸华正式辞任TVB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务,宣告TVB正式告别邵逸夫时代。
/
本文档为【邵逸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