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采石工2015、5

2019-05-14 2页 doc 62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飞哥

暂无简介

举报
采石工2015、5《采石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停顿。 2.感受采石工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硬汉形象和精神,体会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3.理解诗歌的意象,感悟诗歌宏阔的意境。 4.学习作品塑造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理解采石工的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 2.理解诗中“纪念碑”的含义。 授课学时:一学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诗歌,通过自己的语言描摩、丰富采石工的形象。 2.分析采石工的劳动环境、劳动场面,感悟诗歌的主旨,理解采石工的形象及塑造形象...
采石工2015、5
《采石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停顿。 2.感受采石工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硬汉形象和精神,体会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3.理解诗歌的意象,感悟诗歌宏阔的意境。 4.学习作品塑造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理解采石工的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 2.理解诗中“纪念碑”的含义。 授课学时:一学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诗歌,通过自己的语言描摩、丰富采石工的形象。 2.采石工的劳动环境、劳动场面,感悟诗歌的主旨,理解采石工的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 (二)尝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矿脉 ( ) 裸出( ) 搓手掌( ) 锤声( ) 凿子( ) 红褐色(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矿脉: 裸出: 固结: 纪念碑: 3.填空 (1)本文选自 ,作者 ,中国现代诗人。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品 、 、《帕斯捷尔纳克》、《回答》、《乌鸦》、《游动悬崖》、《纪念》等。 (2)而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他们 手掌/便在山的前面 下腰来/犹如做梦似的/他们开始 到/一个最 的现实。 (3)于是,锤声震响了/凿子在一寸一寸地 /山岩 成了红褐色/而未来的形体/正 地从固结中显现 二、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 1.把握结构:本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归纳层意。 2.阅读诗歌,分析诗歌塑造的采石工这一劳动群体形象。 ①采石工的劳动环境怎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②采石工的劳动场面又是怎样的? ③一“搓”一“弯”,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怎样的画面? ④用震响的“锤声”,“一寸一寸”推进的凿子,刻画出他们怎样的品质? ⑤“山岩痛成了红褐色”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作者对采石工持何种感情? 4.把握诗歌主旨: 理解诗中“纪念碑”的含义。 ①如何理解诗句“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来/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的“纪念碑”? ②体会一“弯”一“起”动作的意义。 (二)归纳 1.主旨 2.艺术特色 三、课后 (一) 这是矿脉的断裂处 当岁月 向大地裸出一层层岩石 他们便走来了 他们是一群采石工 是一群追踪着石头的人 , 是一个世纪 又一个世纪的期待 而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 他们搓了搓手掌 便在山的面前弯下腰来 犹如做梦似的 他们开始触摸到 一个最坚硬的现实 于是,锤声震响了 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 山岩痛成了红褐色 而未来的形体 正不情愿地从固结中显现 这就是采石工 这就是专门与石头苦斗的人 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去 我想起了 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 1.横线处应填入的诗句是( ) A.在他们面前,是山连山的黯然 B.在他们面前,是山和山的沉默 C.在他们面前,是山连山的沉默 D.在他们面前,是山对山的沉默 2.下列诗句中描写采石工的劳动环境是哪一句( ) A.那是“矿脉的断裂处”裸出的“一层层岩石” B.是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期待 C.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 D.他们搓了搓手掌 3.诗句中描写采石工的劳动环境是为了( ) A.表现自然环境的严酷 B.刻画采石工恶劣和寂寞的工作环境,反衬出采石工坚韧而伟大的形象 C.采石工的工作环境没有其他工作那么优越 D.更好地表现作者对采石工的赞美之情 4.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没有体现采石工的劳动艰辛( ) A.搓了搓手掌,便在山的面前弯下腰 B.他们开始触摸到,一个最坚硬的现实 C.于是,锤声震响了,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 D.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 5.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采石工工作艰辛的是哪一句( ) A.于是,锤声震响了 B.这就是专门与石头苦斗的人 C.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 D.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去 6.下列诗句中最能揭示诗歌主旨的是( ) A.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 B.这就是采石工,这就是专门与石头苦斗的人 C.而未来的形体,正不情愿地从固结中显现 D.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去 7.下列有关纪念碑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念碑”是双重含义。 B.指采石工开采的石头成了纪念碑。 C.象征意义,指采石工那坚韧不拔、与困难苦斗的形象和精神犹如耸立在群山之上的一座纪念碑。 D.以上的解释全不对。 8.下列有关“弯”“起”这两个动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弯”一“起”,两个相反的动作,对比强烈,造意奇特。 B.流畅地刻画了采石工工作的过程。 C.“弯”是“起”之因,“起”是“弯”之果。 D.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劳动群体精神和生命价值的崇敬和赞美。 9.下列有关本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采石的场面,他们“搓了搓手”便“弯下腰来”,形象地绘出了采石工熟能生巧的画面。 B.这首诗是通过劳动环境、劳动场面的描写,塑造了采石工的群体形象。 C.本诗充满了对采石工这一劳动群体的崇敬与赞美,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的伟大,蕴含着诗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D.这首诗通过采石工人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硬汉形象。 10.下列对本诗的简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篇通过“矿脉的断裂处”“一层层岩石”“山与山的沉默”等一系列词句,给读者展示出采石工宏阔、艰险、恶劣和寂寞的劳动环境。 B.诗人善于从生活捕捉鲜活、富有个性特征的景物形象,糅合诗人的情感与想像,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 C.这篇作品境界阔大,意象鲜明,用语奇特,读后令人感奋和沉思。 D.结尾部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纪念碑”蕴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简答题 1.诗歌是如何塑造采石工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采石工的群体形象。 2.诗句中“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中的“风暴”,可不可以换成“风景”,谈谈你的想法。不超过60字。 3.如何理解诗句“纪念碑”的含义? 【知识链接】王家新,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教授。1957年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任副教授。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为教授,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品《在山的那边》、《瓦雷金诺叙事曲》、《帕斯捷尔纳克》、《回答》、《乌鸦》、《游动悬崖》、《纪念》等。 《采石工》答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停顿。 2.感受采石工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硬汉形象和精神,体会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3.理解诗歌的意象,感悟诗歌宏阔的意境。 4.学习作品塑造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理解采石工的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 2.理解诗中“纪念碑”的含义。 授课学时:一学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诗歌,通过自己的语言描摩、丰富采石工的形象。 2.分析采石工的劳动环境、劳动场面,感悟诗歌的主旨,理解采石工的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矿脉 ( ) 裸出( ) 搓手掌( ) 锤声( ) 凿子( ) 红褐色(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矿脉: 裸出: 固结: 纪念碑: 3.填空 (1)本文选自 《星星》 ,作者 王家新 ,中国现代诗人。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品《在山的那边 、《瓦雷金诺叙事曲》、《帕斯捷尔纳克》、《回答》、《乌鸦》、《游动悬崖》、《纪念》等。 (2)而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他们 搓了搓 手掌/便在山的前面 弯 下腰来/犹如做梦似的/他们开始 触摸 到/一个最 坚硬 的现实。 (3)于是,锤声震响了/凿子在一寸一寸地 推进 /山岩 痛 成了红褐色/而未来的形体/正 不情愿 地从固结中显现 二、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 1.把握结构:本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归纳层意。 明确:一(1)采石环境 二(2-3)采石场面 三(4)采石精神 2.阅读诗歌,分析诗歌塑造的采石工这一劳动群体形象。 ①采石工的劳动环境怎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诗歌描写了采石工的劳动环境,那是“矿脉的断裂处”裸出的“一层层岩石”,是“山连山的沉默”,是“坚硬的”岩石,弘阔、艰险、恶劣和寂寞的环境,反衬出采石工坚韧而伟大的形象。 ②采石工的劳动场面又是怎样的? 明确:诗歌描写了采石工的场面,他们“搓了搓手掌”便“弯下腰来”。 ③一“搓”一“弯”,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搓”一“弯”,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不畏艰难的画面。 ④用震响的“锤声”,“一寸一寸”推进的凿子,刻画出他们怎样的品质? 明确:用震响的“锤声”,“一寸一寸”推进的凿子,形象地写出采石工的艰难,刻画出采石工的坚韧和顽强。 ⑤“山岩痛成了红褐色”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痛”拟人手法,折射出岩石的坚硬,突出了劳作的艰难。 3.作者对采石工持何种感情? 明确:对采石工充满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4.把握诗歌主旨: 理解诗中“纪念碑”的含义。 ①如何理解诗句“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来/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的“纪念碑”? 明确:句中的“纪念碑”具有双重含义。 表层含义:指采石工开采的石头成了纪念碑。 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指采石工那坚韧不拔、与困难苦斗的形象和精神犹如耸立在群山之上的一座纪念碑。 ②体会一“弯”一“起”动作的意义。 明确:一“弯”一“起”,两个相反的动作,对比强烈,造意奇特,“弯”是“起”之因,“起”是“弯”之果,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劳动群体精神和生命价值的崇敬和赞美。 (二)归纳总结 1.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采石工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硬汉精神,充满了对这一劳动群体的崇敬和赞美,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的伟大,蕴含着诗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2.艺术特色 境界阔大 意象鲜明 用语奇特 读后令人感奋和深思 三、课后检测 (一) 这是矿脉的断裂处 当岁月 向大地裸出一层层岩石 他们便走来了 他们是一群采石工 是一群追踪着石头的人 , 是一个世纪 又一个世纪的期待 而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 他们搓了搓手掌 便在山的面前弯下腰来 犹如做梦似的 他们开始触摸到 一个最坚硬的现实 于是,锤声震响了 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 山岩痛成了红褐色 而未来的形体 正不情愿地从固结中显现 这就是采石工 这就是专门与石头苦斗的人 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去 我想起了 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 1.横线处应填入的诗句是( C ) A.在他们面前,是山连山的黯然 B.在他们面前,是山和山的沉默 C.在他们面前,是山连山的沉默 D.在他们面前,是山对山的沉默 2.下列诗句中描写采石工的劳动环境是哪一句( A ) A.那是“矿脉的断裂处”裸出的“一层层岩石” B.是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期待 C.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 D.他们搓了搓手掌 3.诗句中描写采石工的劳动环境是为了( B ) A.表现自然环境的严酷 B.刻画采石工恶劣和寂寞的工作环境,反衬出采石工坚韧而伟大的形象 C.说明采石工的工作环境没有其他工作那么优越 D.更好地表现作者对采石工的赞美之情 4.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没有体现采石工的劳动艰辛( D ) A.搓了搓手掌,便在山的面前弯下腰 B.他们开始触摸到,一个最坚硬的现实 C.于是,锤声震响了,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 D.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 5.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采石工工作艰辛的是哪一句( C ) A.于是,锤声震响了 B.这就是专门与石头苦斗的人 C.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 D.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去 6.下列诗句中最能揭示诗歌主旨的是( A ) A.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 B.这就是采石工,这就是专门与石头苦斗的人 C.而未来的形体,正不情愿地从固结中显现 D.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去 7.下列有关纪念碑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纪念碑”是双重含义。 B.指采石工开采的石头成了纪念碑。 C.象征意义,指采石工那坚韧不拔、与困难苦斗的形象和精神犹如耸立在群山之上的一座纪念碑。 D.以上的解释全不对。 8.下列有关“弯”“起”这两个动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一“弯”一“起”,两个相反的动作,对比强烈,造意奇特。 B.流畅地刻画了采石工工作的过程。 C.“弯”是“起”之因,“起”是“弯”之果。 D.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劳动群体精神和生命价值的崇敬和赞美。 9.下列有关本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A.诗歌描写了采石的场面,他们“搓了搓手”便“弯下腰来”,形象地绘出了采石工熟能生巧的画面。 B.这首诗是通过劳动环境、劳动场面的描写,塑造了采石工的群体形象。 C.本诗充满了对采石工这一劳动群体的崇敬与赞美,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的伟大,蕴含着诗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D.这首诗通过采石工人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硬汉形象。 10.下列对本诗的简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开篇通过“矿脉的断裂处”“一层层岩石”“山与山的沉默”等一系列词句,给读者展示出采石工宏阔、艰险、恶劣和寂寞的劳动环境。 B.诗人善于从生活捕捉鲜活、富有个性特征的景物形象,糅合诗人的情感与想像,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 C.这篇作品境界阔大,意象鲜明,用语奇特,读后令人感奋和沉思。 D.结尾部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纪念碑”蕴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简答题 1.诗歌是如何塑造采石工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采石工的群体形象。 明确:采石工是与寂寞,与困难苦斗,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劳动群体形象。诗歌描写了采石工劳动的环境,那是“矿脉的断裂处”裸出的“一层层岩石”,是“山连山的沉默”,是“坚硬的”岩石,弘阔、艰险、恶劣和寂寞的环境,反衬了采石工形象的坚韧和伟大。诗歌描写了采石的场面,他们“搓了搓手掌”便“弯下腰来”,用形象的动作,绘出采石工不畏艰难的伟大形象。“震响的锤声”、“一寸一寸”推进的凿子,形象地写出采石的艰难,刻画出采石工的坚韧和顽强。“痛”拟人手法,折射出岩石的坚硬,突出了劳作的艰难。 采石工是一个与寂寞苦、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劳动群体形象。 2.诗句中“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中的“风暴”,可不可以换成“风景”,谈谈你的想法。不超过60字。 参考:“风暴”暗示采石环境的恶劣艰险、采石场面的艰难不易,从而能凸显采石工的硬汉形象,而“风景”没有此效果。 3.如何理解诗句“纪念碑”的含义? 明确:句中的“纪念碑”具有双重含义。 表层含义:指采石工开采的石头成了纪念碑。 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指采石工那坚韧不拔、与困难苦斗的形象和精神犹如耸立在群山之上的一座纪念碑。 【知识链接】王家新,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教授。1957年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任副教授。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为教授,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品《在山的那边》、《瓦雷金诺叙事曲》、《帕斯捷尔纳克》、《回答》、《乌鸦》、《游动悬崖》、《纪念》等。 PAGE 10
/
本文档为【采石工2015、5】,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