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2011-09-02 4页 pdf 188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159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周百鸣 ,朱世光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杭州师范学院附属三墩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0o30)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高中历 史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 、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涵义 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 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要 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 和尊严、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格健康成 长和人格的完善放在首要地位。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讲,以人为本就是要 “...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周百鸣 ,朱世光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杭州师范学院附属三墩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0o30)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高中历 史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 、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涵义 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 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要 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 和尊严、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格健康成 长和人格的完善放在首要地位。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讲,以人为本就是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了 他们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 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那么,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人文 精神呢?笔者认为就是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 准 (实验)》所阐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它可以概括为 “一观两情三感四态”。“一观”: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形成 深厚的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 人文主义价值观。 “两情”:通过历史课的学 习,培养高尚的爱国之情,关爱人类命运之 情。 “三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激发强 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态”: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百折不挠、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 科学态度;尊重、理解多元文明成果的海纳百 川的态度;天、地、人之间和谐发展、顺其规 · 70. 律的自然态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些中学生在人文 素养方面的成长并不尽如人意。如果学生知识 的增长是以情感失落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 的,那么,它就背离了我们教育的本意。这一 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2004年3月颁发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若 干意见》规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 任务是: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 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从 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 念; (3)从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 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 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通过 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 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 本的功能。”⋯历史教育目标回归到本应该有的 位置——历史教学是一门主要承载人文素质教 育功能的基础性教育科目。历史学科的人文性 质,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就应该在于, 弘扬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精神。 所以,历史教学要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标准 (实验)》为依据,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 际情况,全面落实历史课程目标,发挥历史课 程独到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 径与方法 (一)通过历史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 历史学科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做人道理,如 果离开了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来讲人文精神,那 就是空洞乏味的说教,没有任何意义。如具有 “仁爱”思想的孑L子,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的霍去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的文天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 平”的戚继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 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林则徐,立志 “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林觉 民,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以为人民服务为人 生最大快乐的雷锋等历史人物所表现的都是一 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这 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 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其思想,感受具体 的人文精神的熏陶,从中学会做人,并树立起 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览一 些历史人物的传记,让学生从历史及文学作品 中感悟生命的伟大、人性的美好以及人生的创 造之美、奋斗之美,以激发和推动他们追求比 生活本身更高远的东西。 (二)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发掘教材中蕴 含的人文精神 香港的中学历史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进 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他们不是进行纯粹的、空 洞的说教,而是在各个专题的教学内容中,针 对不同的专题,确定了配合公民教育和品德教 育的具体学习和事例 (如表1)。 表1 事例 教育目标 清室中衰 培养廉洁的揉守,拒绝贪污 鸦片战争 毋忘国耻.强国富民 太平天国内讧 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甲午战争的失败 培养 自强自信的民族意识 这样做使教育目标落实到了具体教学行为 之中,有助于体现 “以史为鉴” “学以致用” 的历史学习原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意 识。笔者在高中世界史教学中仿效这种做法 (如表2),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表2 事例 教育目标 法国的启蒙思想和《人权 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 宣言》 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 精神 “二战”后西亚的经济发 增强学生关爱自然、关爱地 展 球的人文意识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 培养全球视野和竞争合作意识 实践证明,通过对历史教材的发掘,拉近 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历史中蕴含的人文精 神对学生的情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 用。 (三)开设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解人文 精神 我们尝试开设了这样一些专题讲座: “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物变沧桑见 风流” “历史与国民素养”等。例如,在 “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专题讲座 中,探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之 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 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祖国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 统,了解中国现代化的艰苦历程,认识改革开 放以来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来之不易;同时,帮 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 成就——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刚柔相济—— 究本探源的辩证精神;究天人之际——天人关 系的艰苦探索精神;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 道德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 化会通精神;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 任精神;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在 当代的丰富与发展等。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讲道 德、讲文明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基石;为天下着 想的道德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命脉所在。 · 7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四)设计历史知识的综合问题,在能力 训练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 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的 过程,这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可以说无处不在。笔者在教学中注意设计相关 历史知识的综合问题,使学生在能力训练过程 中提升人文素养。如,就 “近代中国革命的探 索”等历史专题可设计以下的问题。 ·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 会悬挂在天安门广场上,这是永恒的纪念,更 是崇高的敬仰。 ·提问: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使中国 社会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从中华民国成立到 五四运动前,他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 斗争,请你举出其中的三件大事。20世纪20年代 初,他为中国民主革命又进行了哪些新的探索? 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哪些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我们无穷的力 量。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听到那振奋人心 的旋律,一种自豪感、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 提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名是 什么?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歌词中为什么说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5年,中国共 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主要做了哪些努力?你如 何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今天的作用。 这样的设计,使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能力训 练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和载体,在教 学中颇有成效。 (五)让学生在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中培 养人文精神 袁振国先生认为:“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 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 展现。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 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 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中学 历史教学内容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和强烈的感情 色彩,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情、神态、动作及 生动的语言,展示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传递 深刻精辟的哲理,使遥远陌生的历史知识,变 得鲜活而有灵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交 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陶冶高尚 的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 72. 近年来,为了让学生在对历史的感悟和体 验中培养人文精神,笔者进行了多种探索性教 学实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每一届学生进入我校学习 之初,我们都设计一系列与历史学习有关的问 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些问题主要有: (1)你是否曾用你学过的历史知识解决你学习 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请举例回答。学历史有 用吗?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学习历史的看法 (实话实说)。 (2)我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 候,往往会遇到某件史实的 “转折点”,在我 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时常会出现转折点,你 有转折点吗?在你的学习与生活中发生 “转 折”的时候,历史知识起了什么作用?请举例 回答。 (3)我们学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住它, 而是要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人物的活动、历 史事件的过程及其发展趋势中悟出做人的道 理。迄今为止,在你所学过的课内外历史知识 中,哪些 (件)史实或哪些 (个)历史人物的 业绩对你的学习或其他方面最有启发?你从中 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4)俗话说 “儿不嫌 母丑”,请你从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谈谈你 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把 “儿不嫌母丑”这句 话改为 “儿不让母丑”,这一字的改动赋予了 这句话新的意义,请你从爱国主义的角度出 发,谈谈这一字改动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2.角色扮演。历史学习中的角色扮演, 就是以历史人物的特定身份出现,再现当时的 历史场景,从而体验历史人物当时的情感,模 拟历史人物当时的表现,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 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给学生比较深的印象, 担任角色的学生会有更深切的体验。 3.课堂辩论。比如,为了让学生正确认 识历史学习的目的,我们拟定了 “科教兴国, 史学同样可以大有作为”等辩题,采用课堂辩 论这种教学方式,创设民主自由的氛围,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 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即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 中,史学同样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4.古迹导游。组织集体参观历史博物馆 或历史古迹,学生分工合作,运用所了解的历 史知识,充当讲解员或导游,让学生在历史氛 围中体验历史情感。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参 观了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市历史博物馆、茶叶 博物馆、龙井村、丝绸博物馆,实地考察了南 宋官窑遗址、灵隐寺、虎跑景区、岳飞墓、于 谦墓、张苍水祠、西湖园林景点、杭州碑林 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体验了真实的和 活生生的文化与历史,学会了沟通与交往,从 而对自己的家乡更加热爱。 (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修养 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就意味着对 历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除 了师德高尚,业务能力较强之外,还要具备良 好的人文素养,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因此, 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修养。 1.要建立注重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观。教 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 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 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是对生命的一 种终极关怀。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就不可能 再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 “应试” 为中心了。 2.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 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 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力求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建立融洽、和谐 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体验 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 容与关爱,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学生在这种 “体验”中了解历史,在 “体 验”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 3.要加强人文修养,主要是加强中国传统 文化的修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特 别是加强课堂教学艺术的修养。课堂教学艺 术,最主要的是教学语言艺术。历史教师应该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得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语 言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激昂时,可以如大江东 去, “铁板铜琶”,急风骤雨,震撼人心;深 沉时,可以如 “晓风残月”,春雨入夜,温文 尔雅。同时,加强课堂教学语言、姿态和表情 的修养,努力达到 “意美以感心” “言美以感 耳” “形美以感目”的要求,从而为学生创造 一 个 “知、能、情、理、美”多位一体、水乳 交融的教学境界。 (七)营造校园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将人 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 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师生的情 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许多名校之所以成 名,并不在于它占地面积的宽广和建筑物的高 大,而在于它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办学理 念,出类拔萃的教师群体,以及众多杰出的校 友,长期积累的优良校训、校风、学风,等 等。一亭一阁有诗意,一草一木总关情。让学 生一踏进校园,就能呼吸到浓郁的人文气息, 感受到悠久的历史传统、浓厚的学术氛围、宽 松的学习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整洁优美的 外部环境。在这方面,历史教师是有用武之地 的,如,编撰一册校史,剪辑一部有关学校人 文底蕴的录像片,开辟校史陈列室和 “历史长 廊”,以及利用校园文化开发校本历史课程, 开展 “读史征文”活动,组织历史演讲比赛、 辩论赛,出 “感悟历史”专刊等。 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决非一 朝一夕、一招一式之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 力。总之,倡导一种不与现实割裂、不与大众 割裂的 “活生生”的历史教学,紧密关切 “人” 的生存、生活、发展乃至创造,深刻认识人类 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体现历 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这是对历史教学中 人文精神的内容和培养所做的最完美的阐释。 参考文献: [1]余伟民: 《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钟启泉: 《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 (责任编辑:李 洁) · 7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