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牙周病学 小字

牙周病学 小字

2011-07-08 1页 doc 59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3052

暂无简介

举报
牙周病学 小字1 1.​ 结合上皮: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结合上皮附着于牙釉质,是人体唯一附着于无血管、无淋巴、表面不脱落的硬组织上的上皮组织 2.​ biological width牙龈生物学宽度:通常指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它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 3.​ dento-gingival junction龈牙结合部:是口腔黏膜上皮的连续性是防止异物、细菌及其他抗原物质侵袭机体的重要屏障之一.有活跃的防御系统 4.​ 上皮再附着:若将牙龈连同结合上皮一同切除,则口腔表面上皮可向牙面爬行生长,重新分化出结...
牙周病学 小字
1 1.​ 结合上皮: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结合上皮附着于牙釉质,是人体唯一附着于无血管、无淋巴、表面不脱落的硬组织上的上皮组织 2.​ biological width牙龈生物学宽度:通常指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它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 3.​ dento-gingival junction龈牙结合部:是口腔黏膜上皮的连续性是防止异物、细菌及其他抗原物质侵袭机体的重要屏障之一.有活跃的防御系统 4.​ 上皮再附着:若将牙龈连同结合上皮一同切除,则口腔表面上皮可向牙面爬行生长,重新分化出结合上皮,并分泌基底膜物质,重新形成上皮附着,其结构与原始结构一样,即上皮再附着,可出现于牙釉质、牙骨质或牙本质表面 5.​ 生理性近中移动:当牙主动萌出完成,处于功能性咬合位置时,牙的邻面接触区可因长期的磨耗而变扁平,牙的前后径变窄,牙在咬合力作用下趋向于近中移动 6.​ 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额细菌性群体 7.​ 位于龈缘以上的牙菌斑称龈上菌斑,主要分布在进牙龈的1/3牙冠处和牙其他不易清洁的窝沟、裂隙、邻接面、龋洞表面等部位.位于龈缘以下的牙菌斑称龈下菌斑,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分为附着性龈下菌斑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8.​ Dental Calculus:牙石是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上的以钙化的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矿物盐逐渐沉积而成.牙石中含70%-80%的无机盐、其余为有机成分和水 9.​ 骨开裂:若骨剥裸区延伸至牙槽嵴边缘,即出现V形的骨质缺损,易引起牙龈呈V形退缩;骨开窗:有时骨嵴顶尚完整,而根面牙槽骨缺损形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小裂孔 10.​ 牙合创伤:不正常的牙合接触关系或过大的牙合力,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应性变化称为牙合创伤.造成创伤的因素:咬合力异常/牙周支持力不足 11.​ AL附着丧失:结合上皮正常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在牙周组织炎症时,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与牙面分离,使附着水平降低,形成牙周袋 12.​ 骨上袋:是牙周支持组织发生破坏后所形成的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牙槽骨嵴的冠方,牙槽骨一般呈水平型吸收.骨下袋:此种真性牙周袋的袋底位于牙槽骨嵴顶的根方,袋壁软组织位于牙根面和牙槽骨之间,也就是说,牙槽骨构成了牙周袋壁的一部分 13.​ 凹坑状吸收: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与龈谷相应的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它的形成可能因邻面的龈谷区是菌斑易于堆积、组织防御力薄弱的部位,龈谷根方的牙槽骨易发生吸收 14.​ 根分叉病变:牙周炎的病变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在该处出现牙周袋、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牙周炎.下颌6好发,上颌前磨牙最低,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 15.​ 根面平整术:在做龈下刮治时,必须同时刮除牙根表面感染的病变牙骨质,并使部分嵌入牙骨质内的牙石也能得以清除,使刮治后的根面光滑而平整 16.​ flap surgery翻瓣术:是用手术方法切除部分牙周袋及袋内壁,并泛起牙龈的黏膜骨膜瓣,在直视下刮净龈下牙石和肉芽组织,必要时可修整牙槽骨,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达到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袋变浅的目的 17.​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在牙周手术中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在愈合过程中沿根面生长,阻挡牙龈结缔组织与根面的接触,并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从而在原已暴露于牙周袋内的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质,并有牙周膜纤维埋入,形成牙周组织的再生,即新附着 18.​ 牙冠延长术:通过手术方法降低龈缘位置、暴露健康的牙齿结构,使临床牙冠加长,从而利于牙齿的修复或解决美观问题 19.​ 切除性骨手术:是用手术方法修整病变区的牙槽骨,使之恢复正常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包括骨成形术和骨切除术.骨成形术和骨切除术的目的都是修整牙槽骨的边缘部分,使之恢复或接近其生理外形,骨成形术强调修整骨外形而不除去支持骨,而骨切除术则是切除一部分起支持作用的牙槽骨 1. 接触组织 优势菌 致病性 影响因素 龈上菌斑 釉质或龈缘处 G+需氧菌和兼性菌 龋/牙龈炎/龈上牙石 口腔卫生/食物嵌塞/唾液 附着性龈下 暴露在牙周袋 G+兼性菌和厌氧菌 根面龋/根吸收/牙周炎/龈下牙石 龈沟液/龈沟物理空间 非附着性龈下 龈沟上皮/结合上皮/袋内上皮 G-厌氧菌和能动菌 牙周炎/牙槽骨快速破坏 龈沟液/龈沟物理空间 2.为什么去除牙石? 牙石表面总是覆盖着菌斑,菌斑为牙周病的使动因子,牙石为进一步矿化提供理想表面,牙石对牙周组织危害主要来自其表面菌斑,由于牙石使菌斑与表面紧密接触,引起组织炎症,牙石多孔结构吸收大量的细菌毒素,妨碍口腔卫生措施的实施,是牙龈出血,牙周袋加深,牙槽骨吸收和牙周病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3.骨上袋与骨下袋的区别. 袋底位置:牙槽嵴顶的冠方/牙槽嵴顶的根方,骨与软组织壁相邻;骨破坏方式:水平式/垂直式-角形;邻面越隔纤维:水平排列在相邻两牙袋底根方的越牙槽骨嵴顶/斜行排列,从袋底的牙骨质沿着骨面斜行过嵴顶,附着到邻牙的牙骨质;颊舌面纤维:从袋底根方的压根面向着牙槽嵴顶走行/从袋底的牙骨质沿骨斜面走向冠方,越过顶与骨外膜汇合 4.引起牙松动原因? (1)牙槽骨吸收,是牙松动最主要原因,当骨吸收达到根长的1/2时,牙松动度逐渐增大,单根牙比多根牙易松动,牙根短小呈锥形比粗而长的牙易松动(2)牙合创伤:侧方牙合力引起垂直型吸收,单纯创伤不会引起牙周袋形成,力消除后,牙齿松动度恢复正常(3)牙周炎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消退后可恢复稳固(4)牙周翻瓣手术后,引起的使暂时性动度增加(5)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期、月经期及长期口服激素类要可有牙齿动度增加 5.牙齿松动度分度及影响因素? 前牙用镊子夹住切缘,作唇舌向移动,后牙闭合镊子,用镊子尖端抵住颌面窝,向颊舌或近远中方向摇动,可分为三度:I度-超过生理动度但幅度在1mm之内/II度-松动幅度在1-2mm/III度-幅度在2mm以上 6.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临床表现 以切、磨牙为重的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相对较多见.女性青春期前后/口腔卫生状况(早期菌斑、牙石量少,牙龈表面炎症轻微,却已有深牙周袋)/好发与6号牙和上下切牙,多为左右对称/X线示6号邻面垂直型骨吸收/病程进展快/早期出现牙齿松动和移位/家族聚集性 7.根分叉病变分度? 根分叉Hamp分度法:I度—探针能水平探入根分叉区,探入深度未超过牙齿宽度1/3;II度—根分叉区骨质的水平性破坏已超过牙宽度的1/3,但尚未与对侧贯通;III度—根分叉区骨质已有贯通性破坏,探针已能畅通 8.牙龈切除术的目的及手术方法? 目的: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或后牙某些部位的中等深度牙周袋,重建牙龈的生理外形及正常的龈沟.方法:(1)麻醉,多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减少术中出血,龈颊沟作浸润麻醉,腭侧行切牙孔或腭大孔阻滞麻醉(2)消毒,术前用0.12%氯己定含漱2min(3)标定手术切口位置,首先用牙周探针检查牙周袋标出袋底,确定切口位置,牙周探针与牙长轴平行进入牙周袋处,读出刻度,取出探针,至于牙龈表面,将牙周袋深度的刻度与龈缘平齐,探针与牙长轴垂直方向,形成出血点,作为标记.在每个牙的唇/舌侧近中远中处的标记点的连线作为切口的依据(4)切口,在牙周带根方1-2mm处,刀刃斜向冠方,与牙长轴呈45度角切入牙龈,直达袋底下方的根面(5)刮治,刮除残留的牙结石,感染的肉芽组织,并将感染的牙骨质刮尽,使牙面平整干净(6)修正牙龈,使牙龈形态与牙面呈45度角,恢复其生理外形(7)冲洗创面,压迫止血(8)24h内手术区不刷牙,每日用0.12%氯己定含漱2次 20.​ 临床健康的牙龈龈沟的组织学深度平均为1.8mm,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 21.​ 附着龈的表面有橘皮样点状凹陷称点彩,在牙龈表面干燥时较明显易见,点彩是功能强化或功能适应性改变的表现,是健康牙龈的特征 22.​ 附着龈的宽度是一重要临床指标,是指从膜龈联合至正常龈沟底的距离.正常附着龈的宽度因人、因牙位而异,范围为1-9mm.附着龈的宽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宽 23.​ 根据牙周膜主纤维束的位置和排列方向分为:牙槽嵴纤维/横纤维/斜纤维/根尖纤维/根间纤维.牙周膜的纤维在静止状态下略呈波纹状,使牙有微小的生理性动度.牙周膜的宽度(厚度)随年龄及功能状态而异,一般为0.15-0.38mm 24.​ 在牙颈部的牙骨质与牙釉质交界处即釉牙骨质界有三种形式:约60%-65%的牙为牙骨质覆盖牙釉质,约30%为二者端端相接,另5%-10%为二者不相连接,其间牙本质暴露 25.​ 牙槽嵴顶和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在青年人约0.75-1.49mm,平均1.08mm.在X线牙合翼片上,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为0.62-1.67mm,平均1.15mm.一般认为此距离<2mm均为正常.正常牙槽嵴顶处可呈不同形态 26.​ 牙槽骨的改建影响着牙槽骨的高度、外形和密度.主要表现在三个区域:与牙周膜邻接区,颊舌侧骨板的相应骨膜区以及骨髓腔的骨内膜表面 27.​ 牙龈的神经主要来自三叉神经感觉支,如上、下颌神经的上、下牙槽支 28.​ 大部分的严重牙周附着丧失只发生在少数人的少数牙位.提示牙周炎不是均匀地分布在人群中 29.​ 寄居在口腔表面或牙周等特殊部位的各种微生物,具有三种主要的相互关系:共生/竞争/拮抗 30.​ 重要的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和变黑普氏菌、黏放线菌、齿垢密螺旋体 31.​ 龈沟液系指通过龈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从牙龈结缔组织渗入到龈沟内的液体.龈沟液的液体成分主要来源于血清,其他成分则成分则分别来自血清、邻近的牙周组织(上皮、结缔组织)及细菌.龈沟液量增多时牙龈炎症早期的主要表现之一,常早于临床表征的改变.牙龈炎症明显时龈沟液量明显增多,龈沟液是炎性渗出液,含钙镁磷钠钾氟等离子 32.​ 牙石形成;获得性薄膜形成,菌斑成熟,菌斑矿化 33.​ 牙周炎发病中宿主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1)导致内源性感染(2)为外源性感染提供条件(3)致敏宿主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牙周炎的组织破坏(蛋白酶/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牙周炎的愈合过程(再生和修复) 34.​ 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获得性薄膜/细菌黏附和共聚/菌斑生物膜成熟 35.​ 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遗传因素/性激素/吸烟/有关的系统病(糖尿病/吞噬细胞数目的减少和功能的异常/艾滋病/骨质疏松症/精神压力) 36.​ 牙周病的其他致病因素:充填体悬突/修复体的设计/修复体材料/正畸治疗 37.​ 牙合创伤因素:咬合力异常(方向垂直,侧向,扭转,咬合力分布不均);牙周支持力不足 38.​ 食物嵌塞的方式:垂直性嵌塞和水平性嵌塞.垂直性嵌塞:两邻牙失去正常的接触关系,来自对颌牙的楔力或异常的牙合力,由于邻面和牙合面的磨损而使食物外溢道消失致使食物被挤入牙间隙.水平性嵌塞可引发牙龈和牙周的炎症:两牙间发胀或有深隐痛,牙龈发炎出血局部有异味,龈乳头退缩,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严重者可发生牙周脓肿),牙周膜可有轻度炎症导致牙齿咬合不适或叩诊不适,根面龋 39.​ 不良习惯:口呼吸/吐舌习惯/牙刷创伤/其他如咬唇习惯 40.​ 附着丧失: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在未经治疗的牙周炎患牙,附着丧失常与牙周袋并存,且探诊深度常大于附着丧失的程度 41.​ 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当患牙龈炎时,龈沟的加深是由于牙龈的肿胀或增生使龈缘位置向牙冠方向移动,而结合上皮的位置并未向根方迁移,此为假性牙周袋,或称龈袋.当患牙周炎时,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即真性牙周袋. 42.​ 牙周袋按其累及牙面的情况分为三种类型:单面袋/复合袋/复杂袋 43.​ 牙周炎发生有牙位的特异性和位点的特异性 44.​ 牙齿刚萌出时,牙龈缘在牙釉质上,老年时位于牙骨质面,病理情况下向冠方延伸 45.​ 牙周附着水平能较客观地反映出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即附着丧失程度 46.​ 牙松动分三度:1mm以内/1-2mm/2mm以上 47.​ 健康的牙龈在刷牙或轻探龈沟时均不引起出血.患龈炎时用钝头探针轻探龈沟即引起探诊后出血 48.​ 妊娠期龈炎的手术治疗时机尽量选择在妊娠期的4-6月内 49.​ 根据附着丧失和骨吸收波及的范围(患牙数)可将慢性牙周炎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全口牙中有附着丧失和骨吸收的位点数小于等于三成者为局限型,若大于三成的位点受累则为广泛型 50.​ 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6-8周时应复查疗效,若仍有5mm以上的牙周袋,且探诊仍有出血,或有些部位的牙石难以彻底清除,则可视情况决定再次刮治或需进行牙周手术 51.​ 牙周炎的伴发病变: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牙龈退缩,牙根敏感及根面龋 52.​ 牙周组织和牙髓组织通过根尖孔/根管侧支/牙本质小管/其他 53.​ 牙周脓肿: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多因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龈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较大的牙周致病菌,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从而造成牙周炎.急性牙周脓肿的治疗原则是止痛、防止感染扩散以及使脓液引流.在脓肿初期脓液尚未形成前,可清除大块牙石,冲洗牙周袋,将防腐抗菌药引入袋内,必要时全身给以抗生素或支持疗法 54.​ 牙龈退缩的原因:刷牙不当/不良修复体/解剖因素/正畸力与牙合力/牙周炎治疗后 55.​ 显示菌斑:涂布法—将蘸有菌斑显示液的棉球轻轻涂布于全口牙的颊舌面及邻间隙处,漱口后,牙面上的菌斑即可着色;另一种—将菌斑显示液滴在患者舌尖数滴,让其用舌尖添各个牙面,然后漱口,菌斑被显示.菌斑记录的百分率都会明显下降,若已达到小于两成,则已属基本被控制 56.​ 一般的刷牙方法只能清除菌斑的七成左右,在牙齿的邻面常余留菌斑,需要用以下方法辅助清除:压线/牙签/牙间隙刷龈上洁治术是指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适应证:牙龈炎、牙周炎/预防性治疗/口腔内其他治疗前的设备 57.​ 超声龈上洁治术的操作方法:执笔式,支点稳,工作头以15°轻触牙石,工作头来回移动勿停在一点 58.​ 手用器械龈上洁治法:改良握笔式,刀刃与牙面成80度角左右,使用腕部发力,向牙合面方向用力将牙石整块从牙面刮下避免层层刮削,洁治动作以垂直、水平或斜向等拉推进行,每刮一下应与前一动作有重叠,以免遗漏牙石 59.​ 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的操作要点:术前探明牙周袋形态和深度,龈下牙石的量和部位,选用锐利的龈下刮治器;改良握笔式,刮的动作幅度要小,每次动作有所重叠,以免遗漏牙石;术者体位8-10点方向;根据治疗牙位选择适当刮匙,与牙面成约80°角刮治;分区段按牙位逐个刮治;在刮除深牙周袋中的龈下牙石时不必可以去搔刮袋内壁,深袋刮治应在局麻下进行;刮治后冲洗袋,完毕后可轻压袋壁使之贴附牙根面,有利于止血和组织再恢复 60.​ 创伤性牙合的治疗用选磨法:用砂石轮等磨改牙齿外形以消除创伤性牙合的方法,又称牙冠成形术 61.​ 食物嵌塞的牙合治疗:选磨法/充填体或冠的修复/拔牙/正畸矫治/修复缺失牙 62.​ 暂时性夹板的适应证:牙周炎松动经治疗仍有咀嚼不适、因外伤而松动的牙 63.​ 0.12%-0.2%氯己定液每日含漱2次,每次10ml,含漱1分钟;另外还有3%过氧化氢,0.12%-2%洗必泰,聚维酮碘 64.​ 牙周病局部药:含漱药/涂布消炎收敛药/冲洗用药物/缓释及控制抗菌药 65.​ 缓释抗菌药优点:(1)牙周袋内药物浓度高(2)作用时间长(3)减少用药剂量,避免或减少毒副作用(4)减少给药频率减少复诊次数(5)由医师给药依从性好 66.​ 治疗结束后应进入维护阶段,即牙周支持治疗.牙周维护治疗是基于对患者个体以往的病情,各种牙周病危险因素,临床状况的评估,口腔卫生以及菌斑控制水平,因人而异地作出相应决定.目的:(1)通过定期检查对其进行诊断性检测,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恰当治疗,旨在预防和减少牙周再感染和牙周炎的复发(2)预防或减少牙齿和种植体的缺失,以维持其长期稳定(3)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中其他疾病和不良状况
/
本文档为【牙周病学 小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