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

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

2019-09-18 6页 doc 333KB 1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8372

暂无简介

举报
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PAGE\*MERGEFORMAT#实验2二氧化碳临界现象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加深课堂上所讲的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熟悉用实验测定真实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实验原理对纯流体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数P、V和T存在以下关系:F(P,V,T)=0或V=f(P,T)由相律,对纯流体,在单相区,其自由度为2,当温度一定时,体积随压力而变化;在二相区,其自由度为1,温度一定时,压力...
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
PAGE\*MERGEFORMAT#实验2二氧化碳临界现象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加深课堂上所讲的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熟悉用实验测定真实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实验原理对纯流体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P、V和T存在以下关系:F(P,V,T)=0或V=f(P,T)由相律,对纯流体,在单相区,其自由度为2,当温度一定时,体积随压力而变化;在二相区,其自由度为1,温度一定时,压力一定,仅体积发生变化。本实验就是利用定温的方法测定CO2的P和V之间的关系获得CO2的P-V-T数据。实验装置和流程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及防护罩组成。(参见图1)试验台本体如图2所示。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CO2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比容由CO2柱的高度和质面比常数计算出。实验步骤按图1装好试验设备。接通恒温浴电源,调节恒温水到所的实验温度(以恒温水套内精密温度计为准)。加压前的准备----抽油充油操作关闭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此时压力台上油筒中抽满了油。先关闭油杯的进油阀,然后开启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摇进活塞杆,使本体充油。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为止。如活塞杆已摇进到头,压力表上还无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未出现水银,则重复--(4)步骤。再次检查油杯的进油阀是否关闭,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是否开启。温度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如条件均已调定,则可进行实验测定。测定承压玻璃管(毛细管)内CO2的质面比常数K值由于承压玻璃管(毛细管)内的CO2质量不便测量,承压玻璃管(毛细管)内径(截面积)不易测准。本实验用间接方法确定CO2的比容。假定承压玻璃管(毛细管)内径均匀一致,CO2比容和高度成正比。具体方法如下:(1)由文献,纯CO2液体在25C,7.8MPa时,比容V=0.00124m3/kg;(2)实验测定本装置在25C,7.8MPa(表压大约为7.7MP@时,CO2液柱高度为△h。(=、°,h—25C,h-h0)。式中,h。--承压玻璃管(毛细管)内径顶端的刻度(酌情扣除尖部长度)7.8MPa下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注意玻璃水套上刻度的标记方法)图1CO2PVT关系实验装置(3)如m--CO2质量,A--承压玻璃管(毛细管)截面积,h—测量温度压力下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K--质面比常数,3则25C,7.8MPa下比谷V=△ho*A/m=0.00124m/kg,K=m/A=△ho/0.00124测量温度压力下比容V=(h-h。)/(m/A)=△h/K测定低于临界温度下的等温线(t=20C或25C)(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20C或25C,并保持恒定。(2)压力从4.0MPa左右(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面)开始,读取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一个数据点。(3),提高压力0.3MPa,达到平衡时,读取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二个数据点。注意加压时,应足够缓慢的摇进活塞杆,以保证定温条件,此时,水银柱高度应稳定在一定数值,不发生波动。(4)按压力间隔0.3MPa左右,逐次提高压力,测量第三、第四……数据点,直到出现第一小滴CO?液体为止。(5)注意此阶段,压力改变后CO2状态的变化,特别是测准出现第一小滴CO2液体时的压力和最后一个CO2小汽泡刚消失时的压力以及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此阶段压力改变应很小,要交替进行升压和降压操作,压力应按出现第一小滴CO2液体和最后一个CO2小汽泡刚消失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整。(6)当CO2全部液化后,继续按压力间隔0.3MPa左右升压,直到压力达到8.0MPa为止。ZJ图2试验台本体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油,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管,9-CO2,10-温度计测定临界等温线和临界参数,观察临界现象(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31.1C,按上述5的方法和步骤测出临界等温线,注意在曲线的拐点(P=7.376MPa)附近,应缓慢调整压力(调压间隔可为0.05MPa),以较准确的确定临界压力和临界比容。(2)观察临界现象临界乳光现象保持临界温度不变,摇进活塞杆使压力升至Pc附近处,然后突然摇退活塞杆(注意勿使试验台本体晃动)降压,在此瞬间玻璃管内将出现圆锥型的乳白色的闪光现象,这就是临界乳光现象。这是由于CO2分子受重力场作用沿高度分布不均和光的散射所造成的。可以反复几次观察这个现象。整体相变现象临界点附近时,汽化热接近于零,饱和蒸汽线与饱和液体线接近合于一点。此时汽液的相互转变不象临界温度以下时那样逐渐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表现为一个渐变过程;而是当压力稍有变化时,汽液是以突变的形式相互转化。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处于临界点附近的CO2具有共同的参数(P,V,T),不能区别此时CO2是汽态还是液态。如果说它是气体,那么,这气体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如果说它是液体,那么,这液体又是接近气态的液体。下面用实验证明这结论。因为此时是处于临界温度附近,如果按等温过程,使CO2压缩或膨胀,则管内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按绝热过程进行。先在压力处于7.4MPa(临界压力)附近,突然降压,CO2状态点不是沿等温线,而是沿绝热线降到二相区,管内CO2出现了明显的液面。这就是说,如果这是管内CO2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相区很近,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当膨胀之后,突然压缩CO2时,这液面又立即消失了。这就告诉我们,这时CO2液体离汽相区也很近,是接近气态的液体。这时CO2既接近气态,又接近液态,所以只能是处于临界点附近。临界状态流体是一种汽液不分的流体。这就是临界点附近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测定高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t=40C)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40C,按上述5相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数据1不同温度下CO2P—V数据测定结果室温C,大气压MPa,毛细管内径顶端的刻度homm,质面比常数KNt=25Ct=31.1Ct=40CP绝/MPa△h/mmV=△h/K现象P绝/MPa△h/mmV=△h/K现象P绝/MPa△h/mmV=△h/K现象123456789101112131415等温实验时间=min等温实验时间=min等温实验时间=min表2CO2的临界比容Vc(m3/kg)值实验值Vc=RTc/PcVc=3RTc/(8Pc)0.00216实验数据处理按25C,7.8MPa时CO2液柱高度△h°(=h'-而)(m),计算承压玻璃管(毛细管)内CO2的质面比常数K值。按表1△h数据计算不同压力P下CO2的体积v,计算结果填入表1。按表1三种温度下CO2PVT数据在PV坐标系中画出三条PV等温线。将实验得到的等温线与图3的等温线比较,二者的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原因。估算25C下CO2的饱和蒸汽压,并与Antoine方程计算结果比较。思考题质面比常数K值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分析本实验的误差来源,如何使误差尽量减少?为什么测量25C下等温线时,严格讲,出现第1个小液滴时的压力和最后一个小汽泡将消失时的压力相等?实验中注意事项实验压力不能超过8MPa,实验温度不高于40Co应缓慢摇进活塞螺杆,否则来不及平衡,难以保证恒温恒压条件。一般,按压力间隔0.3-0.5MPa左右升压。但在将要出现液相,存在汽液二相及汽相将完全消失以及接近临界点的情况下,升压间隔要很小,升压速度要缓慢。严格讲,温度一定时,在汽液二相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压力应保持不变。准确测出25C,7.8MPa时CO2液柱高度△h。。准确测出25C下出现第1个小液滴时的压力和体积(高度)及最后一个小汽泡将消失时的压力和体积(高度)。由压力表读得的数据是表压,数据处理时应按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参考文献RichardStephenson,HandbookoftheThermodynamicsofOrganicCompounds,1987南京化工大学编,化工热力学实验讲义,1998附CO2的物性数据Tc=304.25K,Pc=7.376MPa,Vc=0.0942m3/kmol,M=44.01Antoine方程:logPS=A-B/(T+C),式中PS—kPa,T---K,A=7.76331,B=1566.08,C=97.87(273~304K)0O-itDL0,01216O.OO40,006o.oOR0.01Co.Q比容Y【七KG图3CO2的PVT关系曲线
/
本文档为【二氧化碳PVT关系的测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