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补锅匠:每月难接一单生意-长江日报

2017-09-28 5页 doc 35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补锅匠:每月难接一单生意-长江日报补锅匠:每月难接一单生意-长江日报 --> 7月上旬的一个清晨,家住武昌茶港的崔健忠6点半就起床了,这位64岁的老人,7点多坐上724路公交车,经时近两小时,来到常青花园的公交枢纽站。 他拎着大布袋,里面装着一个大大的铝合金大锅,他是来给锅换底 的。 今春,崔健忠和《武汉晨报》记者取得联系,希望能找到一个补锅人,把家里的一件“老古董”换个底,记者帮他把补锅人找到了,老人却一直不得空闲,直到今夏。 记者郭佳 实习生周菁 摄影 石一 “蒸蒸日上”的老锅 舍不得丢 说起换锅底,现在的年轻人应该会感觉十分陌生,...
补锅匠:每月难接一单生意-长江日报
补锅匠:每月难接一单生意-长江日报 --> 7月上旬的一个清晨,家住武昌茶港的崔健忠6点半就起床了,这位64岁的老人,7点多坐上724路公交车,经时近两小时,来到常青花园的公交枢纽站。 他拎着大布袋,里面装着一个大大的铝合金大锅,他是来给锅换底 的。 今春,崔健忠和《武汉晨报》记者取得联系,希望能找到一个补锅人,把家里的一件“老古董”换个底,记者帮他把补锅人找到了,老人却一直不得空闲,直到今夏。 记者郭佳 实习生周菁 摄影 石一 “蒸蒸日上”的老锅 舍不得丢 说起换锅底,现在的年轻人应该会感觉十分陌生,但在物资相对缺乏的年代,换锅底这一行却相当吃香。 “钢,精,换,底,~~”这句在上世纪80年代响彻街头巷尾的吆喝声,估计很多人都不陌生吧。当年换一个锅底只收,毛钱的加工费,材料费则按铝皮的大小另外计算。换一个锅底根据锅的大小不同,花费的工夫也不一样。但是,那是物资相对缺乏的年代,补锅、换底还说得过去,现在居然还有人换底,这是为何呢, “这个大蒸锅对我及全家很重要呀,有纪念意义,我舍不得丢啊~”崔健忠说。 崔健忠是河南人,因工作原因,全家在1988年从郑州举家搬迁至武汉,随他们一起来的,还有这个铝合金蒸锅。“我们老家有个风俗,姑娘家生孩子,娘家人要送一口蒸锅,这口锅就是我爱人生女儿时,孩子的姥姥姥爷送的。”崔健忠告诉记者。 娘家人送的锅里还要装豆芽、发好的面团等,寓意着发家致富、蒸蒸日上。崔健忠的这口锅是1986年送的,用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 “我们北方人喜欢面食,这锅蒸了不少馒头。后来到武汉,学着做蒸菜,这锅就又添了新的用途。用到现在其他都没坏,只是锅底有点薄,我怕哪一天烧穿了,所以干脆换个底,接着用。” 崔健忠的女儿想给父亲换个材质更好的不锈钢的锅,但被拒绝了。“不是舍不得钱,而是真的是老东西用久了有感情。”崔健忠说,“这是孩子姥姥姥爷送的,我们也老了,孩子就„呼?地长大的,有时候,这口锅给我们家的感觉。” 正因有了感情,才舍不得用别的锅替换掉。 现在补锅的手艺人越来越少,给锅换换底的念头一直有,却愁于找不到补锅人了。 如今,在晨报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给锅换了底,崔健忠连声说谢谢。这次换锅底花了20元,都赶上当年一口锅的价钱了。 坐四小时的车 只为换锅底 换锅底的师傅名叫丁发武,今年68岁。他接过崔健忠的锅敲了敲:“嗯,蛮厚实,这在当年是个好锅。”说完,他熟练地剪掉旧的锅底,接着就是看手艺的地方了。 换锅底用的方法是咬口。丁师傅说:“我们用来换的锅底都是铝合金的,它只能跟铁锅、铝合金的锅来咬合,钢的材质不行。”他介绍说,换锅底就是靠手艺,不能用炉火和烙铁,因为铝板不能用焊接,只能做咬口。所谓咬口,就是换新锅底前将坏的锅底彻底剪掉,接着把一卷边修平,然后选择合适的锅底,经过锅底、锅身的翻边后,把要连接的地方,用敲打的方法做出“子母口”,将子母口相扣,压紧,使之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将新换的锅底和锅身咬合,最后再用铁锤把锅边一圈均匀地敲平敲实,锅底就换成了。 新换的锅底完好地咬合在旧锅上后,丁师傅把半桶水倒进锅里,让崔健忠检查是否漏了。崔健忠举起锅,四处检查一下,没见一滴水漏出来。丁师傅说:“干我们这一行的,最低的质量标准就是修好的东西,不能漏。” 见新锅底换成了,崔健忠特别高兴:“一直担心哪天底会烧穿,这 下安心了,又可以用好多年了。” 老人再次感谢丁师傅后,又坐上724返回,估计回到家,又要两个小时。 为了一口旧锅,来来回回,崔健忠光路途上,就要花费四个小时,这值得吗,但看着老人心满意足的笑,拎着锅晃悠去公交车站那自在的背影,你就会明白,在他的世界里,这一切真的值得。 老手艺慢慢变化 单一谋生很难 崔健忠离开后,丁师傅和记者继续聊。 据了解,以前修补铝合金锅的鼎盛时期,补锅和换底很有讲究,在换锅底时,咬口合好后,一般都是用木槌敲打,而不是铁锤。因为用木槌不会让锅面不光洁,也不会在铝合金锅壁上留下锤子击打的痕迹。 但现在,已没那么多讲究了,丁师傅用的就是铁锤,但由于手艺过硬,也没有在刚刚补的锅上留下铁锤敲打的痕迹。丁师傅的身旁是一个工具小推车,里面放了各种各样锤子、砧子之类的工具,以及一叠不同大小的铝合金锅底。 采访中,陆续来了想请丁师傅补鞋的、修自行车的顾客,以及来补车胎的人。其实,补锅不是丁师傅唯一的手艺。他介绍说,现在换锅底,一个月有个一两单生意就属于不错的了,更多的时候,还做点别的活计。 丁师傅的手由于常年用力的缘故,手臂上的脉络突出得很明显,手上因为刚刚补了锅粘了一手灰,指甲不长,却有一层厚厚的茧。“木工活、篾匠活、泥巴活、修公用电话什么的我都会,有的是跟着师傅学,有的是觉得别人做得过瘾,就偷偷看,偷偷学。”丁师傅说。 时过境迁,当年那些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换锅底的人多少还能糊个口。当时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买个铝锅可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普通老百姓绝不会因为铝锅底烧了个小洞就潇洒地扔了它,一般都是换个 锅底再用。换锅底的行当因此应运而生。据说,鼎盛时期,一条不到百米的小巷就挂了七八块换锅底的招牌。但是这些年来,补锅这个行当的市场需求微乎其微,如今在老城区走街串巷,边走边吆喝的补锅匠基本上看不到了。崔健忠正是因为在市中心找不到换锅底的人,才求助晨报的。 丁师傅前年进货时,买过两个大号的铝合金锅底待用,一直在他的手推车里呆了两年才给人家换出去。“现在补锅的人不多,越来越少了……”丁师傅摇摇头说。 丁发武老师傅正在仔细为崔健忠老人换锅底。<!--
/
本文档为【补锅匠:每月难接一单生意-长江日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