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

2019-05-14 4页 doc 15KB 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 兴化市第一中学徐芳 “作文作文作的头疼”,每次作文课,许多同学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不知所云,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原因之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真的没有东西可写吗? 一.积累写作素材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在议论文中“摆事实”是为“讲道理”服务的,要写出有理有据的文章来,我们就先学会摆出“事实”,因此,我们得积累写作素材,让“事实说话”。 (一)、写作素材的宝藏——教科书 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
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
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 兴化市第一中学徐芳 “作文作文作的头疼”,每次作文课,许多同学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不知所云,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原因之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真的没有东西可写吗? 一.积累写作素材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在议论文中“摆事实”是为“讲道理”服务的,要写出有理有据的文章来,我们就先学会摆出“事实”,因此,我们得积累写作素材,让“事实说话”。 (一)、写作素材的宝藏——教科书 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教材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那么我们为什么坐拥宝库而不去开发利用呢?学习写作时可用如下方法。 1.准确地引用诗句。引用古诗文说理且说理透彻是湖南考生《远近焦距》的一大亮点。开篇引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点题又增势并引发悬念;接着文章从大到小进行论述。一句“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对人的价值观进行解说,得出眼界开阔又由人看事物的距离决定,这是大;紧接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一富有哲理性的话语,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论述,并且很巧妙地与上面的禅语进行了呼应,这是中;然后用现实生活之例让文章贴近了生活,得出只有跳出来,才能明白生活之美好,这是小。引用的诗句达八句以上,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天津考生《留给明天(四)》引用李白﹑杜甫﹑柳永的诗句,引发对“我将要怎样的人生”的思考。 2.巧妙地化用材料。“化用”可以使材料成为行文的组成部分,自然而不着痕迹。使文章有文采,并显出作者的文学素养。如安徽考生《月亮的正面和反面》:“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想起了父亲临终之嘱;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难;左丘失明而有《国语》,又想起了百炼方钢;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你想起了花香从苦寒;韩非囚秦而作《说难》、《孤愤》,你想起了英志还未竟。”此段化用《报任安书》,贴切自然,评析司马迁,富有深度。福建考生《圆形与星形》:“在这里,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化用《赤壁赋》﹑《石钟山记》﹑《念奴娇·赤壁怀古》,浑然天成。 3.课外延伸教材。以教材为本,课外延伸。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我们可以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学习《指南录(后序)》的时候,我们可以关注文天祥的点滴信息,由课本的一个作者的一个作品延伸开来,我们又将积累很多素材,因为他们的经历精神思想同样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如全国乙卷《位置和价值》,文章选取了苏轼人生的两个点:1被贬黄州,2修筑苏堤。这两个事例恰恰发生在两个“位置”:黄州赤壁、杭州西湖,这两个事例恰好又是苏轼的两个重要人生阶段,苏轼在这两个阶段处于不同人生位置:低谷、中间。在这两个“位置”上苏轼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创造了不朽的价值:在黄州成就文学顶风,在杭州修筑千古苏堤。正因为能对苏轼的全方面的了解,才能将这些素材为我所用。 (二)写作素材的源泉――生活 信息化时代笼罩下的我们,自然会涉猎各种新闻,大到国事家事天下事,小到我们身边的琐事,做生活的有心人,你的作文素材就会很多。2008年虽然过去了,但很多事情都会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雪灾、地震、奥运让中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经受住了 1 考验,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骄傲的同时,也有一些让我们痛恨和反思的事,如“三鹿奶粉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009年,国庆60周年,让我们因中国强大而激动不已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审视“90后”的一代。长江大学大学生手拉手结人梯救人献身的事例又会重新引发我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扩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二.运用写作素材 积累储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确实有助于写出好文章,但有一缸米却不知倒到哪口锅里,素材积累再多也没用,这就要求会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 1. 品味、提炼主题 大多材料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需要反复玩味。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气息,怎能与孤独的海子同悲同喜?如果不同史铁生一起“生活”在《我的地坛》,又怎能把“出入人生”感悟得彻底?如果对《逍遥游》心存难以消弥的隔阂,又怎能与庄子一起逍遥在蝴蝶翩翩的文学世界中呢?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可以思考:这素材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操?这种思想、情操是否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典型性呢?我们需要的是有目的、有思考、有系统的内化或积累。我们占有材料,提炼主题,还要根据主题分门归类。有的一个材料可适用多个话题,如李密的《陈情表》可适用“双赢的智慧”(05年山东卷)、“一枝一叶世界”(05年浙江卷),《赤壁赋》可适用“乐观”“挫折”“包容”“和谐”“自然”等话题,司马迁的素材可适用“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转折”、“心灵的选择”、“自我认识与别人的期待”、“变通”、“挑战”等话题;有的多种素材同适用一个话题,如04年全国乙卷,《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作者用王勃、李白、司马迁的素材说明他们面对挫折,并没有放大痛苦的观点。 2. 联想、捕捉材料 占有大量素材,却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我们还要根据作文话题内容进行横向联想,搜索自己素材库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如重庆考生《在自然中生活》,作者联想到了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索罗在小木屋自由生活的情景,谢安徜徉湖光山色的情形,内容丰富,观点更有说服力。 3. 选择、组织材料 对联想到的材料鉴别后,选择与作文话题内容相关的素材,使之与根据作文话题内容而提炼的主旨相匹配,可集中笔力,深挖细掘写一两个素材,如辽宁考生《我能》文章紧扣项羽和苏东坡事例,深入分析,使文章具有厚重的意蕴。也可将多个材料按一定的顺序串联,如全国卷《滴水之恩,以何报?》选择了诸葛亮、李密、贝多芬的材料,按照中外的顺序排列,思路清晰。 总之,积累素材贵在坚持,同时还要认真思考,用心体会,随笔记录所感所想,长此以往,写好作文就能成为可望而可即的事。 2
/
本文档为【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