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匾额与民俗文化

2017-11-12 6页 doc 19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匾额与民俗文化【doc】匾额与民俗文化 匾额与民俗文化 晋阳学-TI2011年第2期?学术札记? 压额俗支亿 刘斌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太原030006) 中图分类号:K8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87(2011)O2一O138—02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汉文化所独 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学等多方面的 价值."以匾研史,可当佐证;以匾研诗,可得诗眼;以匾学书, 可行笔髓."…同时匾额和社会文化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如 装饰房屋,咏景抒情,旌表贺颂,登科人仕,店铺开张等都...
【doc】匾额与民俗文化
【doc】匾额与民俗文化 匾额与民俗文化 晋阳学-TI2011年第2期?学术札记? 压额俗支亿 刘斌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太原030006) 中图分类号:K8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87(2011)O2一O138—02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汉文化所独 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学等多方面的 价值."以匾研史,可当佐证;以匾研诗,可得诗眼;以匾学书, 可行笔髓."…同时匾额和社会文化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如 装饰房屋,咏景抒情,旌贺颂,登科人仕,店铺开张等都离 不开匾额. "匾"古代也做"扁",《说文解字》中说:"扁,署也,从户 册.署门户之文也."额,即悬于门屏上的牌匾,多统称匾额. 匾额起源于何时,现在尚无一个明确的结论.从史籍记载来 看.匾额首先出现在汉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记载汉高祖 六年(前200),萧何题写的"苍龙","白虎"两关之匾额.匾额 的旌表用途产生于汉代,《后汉书?百官志》载:"凡有孝子顺 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 兴善行."匾额的使用在宋代已经较为普遍,《程史?卷十?刘 蕴古》口芦0?记载了宋代民间赠送金匾的事例:"初吴lLl有伍员 祠,瞰阌阒,都人敬事之,有富民捐赀为匾额,金碧甚侈."另 外,从《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赵太丞家"字号的医药铺来 看,商铺匾额在宋代已经被广泛使用.现存最早木匾是北宋 大中祥符八年(1015)的"岳麓书院"匾.到了明清时期,匾额 的使用已经非常盛行,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李渔的《闲 情偶寄》还对匾额进行了专门的论述pl. 在匾额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其功能的多样化,其外在形 式也逐渐丰富起来.按其质地可分为木质,石质,砖质,纸绢, 灰塑等种类;按其样式可分为方形和异形两类,方形匾一般 有横,竖两种类型,异形匾则有手卷匾,册页匾,虚自匾,秋叶 匾,蠕式匾,扇面匾等. 从其功用上来讲,匾额大致可分为建筑园林,旌表贺颂, 字号招牌三类.建筑园林类的招牌一般有标识指引和咏景抒 情两种,前一种用于寺庙宗祠,府邸宅院等地,用以指明建筑 物的名称及用途;后一种用于园林胜景,斋堂雅号,或借景抒 怀或明志自励,表达一种清远高雅的境界.旌表贺颂类的匾 额是使用最广,保存最多的一类,用于恭颂,旌表,祝贺,祈福 等用途,这类匾同社会生活的关系也是最为密切的.字号招 收稿日期:2010-08一l5 ? 138? 牌类牌匾用作商铺的标识和宣传用途.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形式.其寓意高远,书法 精湛,文字凝练,制作考究,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匾额作 为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文化载体,多同民间的一些重要活动 有关系,也同题匾受匾之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有很大关 系,许多民俗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在匾额之中找到踪迹,为研究 古代社会的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匾额所体现出来的民俗文化可以分为社会关系和民风习 俗两个方面: 匾额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可以从匾额的上下款之中的称谓 和敬语体现出来,清代前期对称谓的区分是较为严格的,但到 后期,称谓已不如之前严谨,士民百姓对称呼的使用更加随 意.从这些称谓来看,使用最多的当属亲属关系,题匾人的社 会地位和名望相对较高,这些人为自己的宗族题匾可以提高 自己宗族在当地的地位.如"气量宏深"匾,上款书"恭颂例授 登仕郎口口黄老舅父大人懿行"是外甥为舅父题赠的141m.中 国是一个家族式的社会",匾额起到了一个纽带的作用. 这些社会关系除亲属之外,还有官民之间的题赠.需要 注意的是,这里官民之间的"民"并非普通百姓,其本人或有封 赠,或有功名而未仕,或致仕还家,这些人可统称为乡绅阶层, 当地官员为其题匾反映了乡绅阶层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重要 作用.如"奎壁腾辉"匾,就是由"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 御使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兼提督衔节制全省军务并驻防满营官 兵兼理河道的"杨魁为乾隆年问一位举人所提,又如"令闻令 望"匾【6硼,是由"文林郎知偃师县事"题赠. 在题匾者之中经常出现学政和儒学教官.这两者均是主 持考务和学务的官员.如"伟德显耀"匾[41a~,由"钦命国子监正 堂提督江西省学政"题赠,"德容宛在"匾唧,由"乙酉科举人 候选知县特授汝宁府儒学"题赠.通过邀请这些人来题匾,对 族人的登科人仕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 匾额这一形式将值得称颂和肯定的德行变为一种全社会 的表率和.统治阶层对匾额的这一功用尤为重视,"…… 各给匾额,……以荣其身.……此例一倡,必有心知其荣,守礼 刘斌:匾额与民俗文化 奉法,观感而继起者矣."晖n-统治者通过匾额这一成本很低 的方式,来对百姓进行教化,使其遵循由其认可的道德行为 规范.对于受匾者来说也是一种荣耀,必然会进一步去宣扬 这种规范.从匾额所反映的这些道德行为规范我们可以了解 到当时的许多民风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尊老 尊老的祝寿匾数量非常多,如"椿萱并荣"匾啪,"南极星 辉"匾,"大德长寿"匾H等等,这种现象首先要求有尊老 优老的制度,其次这同祝寿之风在清代的流行也有密切关 系.以清代为例,"寿民寿妇一凡耆寿至百岁,……寿民给舆 生平人瑞字样.寿妇给予贞寿之门字样.……一凡兄弟同臻 百岁者,给予钦定熙朝双瑞字样.夫妇同登百岁者,给予钦定 期颐偕老字样."[1o]22t一由官方为百岁寿民赐匾以作旌表.清 代祝寿之风盛行,朝廷有"赐寿"之制,即高级官员每逢六十 岁以上整十数生辰时,皇帝往往给予特殊的赏赐,名日"赐 寿".匾额就是对他们的赏赐之一,如光绪十年(1884)十月, 慈禧太后五十大寿时,就曾对大臣年老父母进行赏赐.安徽 寿春镇总兵郭宝昌之母曹氏匾额为"芝纶锡羡",浙江温州镇 总兵张其光之母阮氏匾额为"萱荫延芳",河南归德镇总兵牛 师韩之父牛斐然匾额为"寿延旗翼"等【lJ】u. 贞节 "贞"指夫在守节,"节"指夫死守寡.贞节观是封建社会 影响广泛而深刻的一种道德规范,是统治者极力倡导的.统 治者通过赐赠匾额这一手段,将其变为一种荣耀,从而使更 多的妇女去遵循这种道德规范.封建社会女性从小就被这种 传统礼教所束缚,所以即便很年轻就守寡,以致未婚而聘夫 早亡,也要去做节妇,贞女【l1.清代对于贞节的旌表是有定 制的,"……合年例者,给钦定'清标彤管'四字匾额嘉奖."…】 22l彤管为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此处借彤管比喻 历史.旧时女性要想保全名节是要付出很多艰辛的,特别是 要面对抚养公婆和子女的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故许多匾 文都会使用一些表示艰辛的字样,如"苦节甘成"匾16Pro,"节 苦名香"匾. 累世同居 累世同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家庭组织形式,将那 些"友于兄弟,同居三五世以上"的家庭称为"义门"?.这正 是儒家传统道德忠和孝的极佳表现场所,故累世同居也是 历代统治者提倡和鼓励的.清代旌表的累世同居多指五世 以上而不析产的家庭."凡屡世同居和睦无问者,……御赐 诗章,匾额……"【如"七世同居"匾Is,"五世同堂"匾, "五世联芳"匾.累世同居类型的匾额数量并不是很多.在 实际生活之中这种家庭类型也不多见,这是因为要维系这样 一 个庞大的家庭是需要强大的经济条件作为后盾的,而且管 理众多的人口也是十分费力的. 善行义举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善行义举,也是统治者所提倡的社 会道德标准.《钦定礼部则例?卷四十五?仪制清吏司》明确规 定,"实于地方有裨益者,……地方官给匾旌赏."【lI-除朝廷 的旌表之外,地方政府也会予以奖励,如"仗义疏财"匾mNo,"惠 我时雨"匾闻.这种匾额一来可以对这种善行义举进行旌表. 鼓励这种益于社会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提高受匾 者及其宗族在当地的声望和地位. 功名 登科人仕者不仅是自己的也是整个家族的荣誉.对科举 的重视使得功名匾受到重视,如"进士"匾,"文魁"匾{, "贡元"匾忡等.这类悬挂功名匾一方面可以炫耀自己宗族 成员的成就,提高宗族的声望;另一方面也是鼓励更多的宗族 子弟去刻苦读书,通过科举步人仕途. 除上述这些内容以外,匾额的款识用语,以及制作技术, 装饰使用的各种图案等等对于研究民俗文化也都是很有价值 的.随着近些年来对匾额的逐步重视和匾额研究的深人,匾 额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发掘匾额所承载的 各种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不但对于民俗文化研究,而且对于 整个社会史的研究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乔林晓】 参考文献: [1]林声.中国匾文化初探[J].社会科学辑刊.1995(6). [2]岳坷撰,吴敏霞.历代名家小品集?程史[H].西安:三秦出版 社.2004. [3]李渔.闲情偶寄[H].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王支援,朱世伟.洛阳匾额:第四卷[H].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9. [5]张士闪,耿波.中国艺术民俗学[卜1].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6]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洛阳市民俗博物馆.洛阳匾额:第二卷 [Z].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7]胡煦.请博举孝弟疏?皇朝经世文编:卷五十七[Z].北京:文 海出版社.1980. [8]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洛阳市民俗博物馆.洛阳匾额:第一卷 [Z].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9]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洛阳市民俗博物馆.洛阳匾额:第三卷 [Z].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1O]故宫博物院.故宫珍本丛刊?钦定礼部则例二种[Z].海口: 海南出版社.2000. [11]王彦章.清代奖赏制度研究[H].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7. [12]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0. [13]清史稿:卷497?孝义--[Z]. [14]清会典:卷三0[Z].北京:中华书局,1991. ? 139?
/
本文档为【【doc】匾额与民俗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