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2.1 对数及其运算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2019-05-31 10页 doc 1MB 1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沙漠骆驼

一线教师,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2.1 对数及其运算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2.1 对数及其运算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教学分析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从本节开始我们学习对数及其运算.使学生认识引进对数的必要性,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教材注重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引出对数概念,所举例子比较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2.1 对数及其运算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2.1 对数及其运算 新人教B版必修1 教学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从本节开始我们学习对数及其运算.使学生认识引进对数的必要性,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教材注重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引出对数概念,所举例子比较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这些材料的作用,并尽可能联系一些熟悉的事例,以丰富教学的情境创设.教师要尽量发挥电脑绘图的教学功能,教材安排了“阅读与欣赏”的内容,有利于加强数学文化的教育,应指导学生认真研读.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尽量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 三维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 2.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通过实例推导对数的运算性质. 3.准确地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掌握化简求值的技能,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4.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的定义与性质,让学生经历并推理出对数的运算性质,并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的知识. 5.学会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对数运算性质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及对数的性质,对数运算的性质与对数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运算性质的推导及应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对数概念 导入新课      思路1.(1)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①取4次,还有多长?②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2)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2倍? 抽象出:①( ②(1+8%)x=2x=?都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像上面的式子,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对数〔引出对数的概念,教师板书课题〕. 思路2.我们前面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同时也会利用性质解决问题,但仅仅有指数函数还不够,为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还要学习对数函数,为此我们先学习对数〔引出对数的概念,教师板书课题〕. 推进新课      活动:学生讨论并作图,教师适时提示、点拨. 对问题①,回忆计算机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抓住关键点. 对问题②,图象类似于人的照片,从照片上能看出人的特点,当然从函数图象上就能看出函数的某些点的坐标. 对问题③,定义一种新的运算. 对问题④,借助③,类比到一般的情形. 讨论结果:①如下图. ②在所作的图象上,取点P,测出点P的坐标,移动点P,使其纵坐标分别接近18、20、30,观察这时的横坐标,大约分别为32.72、43.29、84.04,这就是说,如果保持年增长率为1个百分点,那么大约经过33年、43年、84年,我国人口分别约为18亿、20亿、30亿. ③ ④一般性的结论就是对数的定义: 一般地,对于指数式ab=N,我们把“以a为底N的对数b”记作logaN,即 其中,数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读作“b等于以a为底N的对数”. 实质上,上述对数表达式,不过是指数式N=ab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由此得到对数和指数幂之间的关系: a N b 指数式ab=N 底数 幂 指数 对数式logaN=b 对数的底数 真数 对数 例如:42=162=log416;102=1002=log10100;=2 ①为什么在对数定义中规定a>0,且a≠1? ②根据对数定义求loga1和logaaa>0,且a≠1的值. ③负数与零有没有对数? ④alogaN=N与logaab=ba>0,且a≠1是否成立? ⑤什么是常用对数? 讨论结果:①这是因为若a<0,则N为某些值时,b不存在,如log(-2) 若a=0,N不为0时,b不存在,如log03,N为0时,b可为任意正数,是不唯一的,即log00有无数个值; 若a=1,N不为1时,b不存在,如log12,N为1时,b可为任意数,是不唯一的,即log11有无数个值.综之,就规定了:a>0,且a≠1. ②loga1=0,logaa=1. 因为对任意a>0,且a≠1,都有a0=1,所以loga1=0. 同样易知:logaa=1.即1的对数等于0,底的对数等于1. ③因为底数a>0,且a≠1,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知,对任意的b∈R,ab>0恒成立,即只有正数才有对数,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④因为ab=N,所以b=logaN,ab=alogaN=N,即alogaN=N. 因为ab=ab,所以logaab=b.故两个式子都成立.(alogaN=N叫对数恒等式) 常用对数: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为了简便,N的常用对数log10N简记作lgN. 例如:log105简记作lg5;log103.5简记作lg3.5. 例如:loge3简记作ln3;loge10简记作ln10. 思路1 例1求log22,log21,log216,log2 解:因为21=2,所以log22=1; 因为20=1,所以log21=0; 因为24=16,所以log216=4; 因为2-1= 点评:本题要注意方根的运算,同时也可借助对数恒等式来解. 变式训练  求下列各式的值: (1)log525;(2)log 活动: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同时展示学生的做题情况,要求学生说明解答的依据,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转化为指数式求解. 解:(1)因为52=25,所以log525=2. (2)因为( (3)设3log310=N,则log3N=log310,所以N=10,即3log310=10. (4)因为2.51=2.5,所以log2.52.5=1. 例2求lg10,lg100,lg0.01. 解:因为101=10,所以lg10=1; 因为102=100,所以lg100=2; 因为10-2=0.01,所以lg0.01=-2. 例3利用科学计算器求对数(精确到0.000 1):lg2 001;lg0.061 8;lg0.004 5;lg396.5. 解:用科学计算器计算: 按键 显示 3.301247089 -1.209011525 -2.346787486 2.598243192 所以lg2 001≈3.301 2,lg0.061 8≈-1.209 0, lg0.004 5≈-2.346 8,lg395.6≈2.598 2. 思路2 例1以下四个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  ) (1)若log5x=3,则x=15 (2)若log25x= A.(2)(3) B.(1)(3) C.(2)(4) D.(3)(4) 活动: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考虑对数的定义. 解析:对数式化为指数式,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算出结果. 对于(1),因为log5x=3,所以x=53=125,错误; 对于(2),因为log25x= 对于(3),因为logx 对于(4),因为log5x=-3,所以x=5-3= 总之(2)(4)正确. :C 点评:对数的定义是对数形式和指数形式互化的依据. 变式训练 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54=625;(2)3-3= 解:(1)log5625=4;(2)log3 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16=-4;(2)log3243=5;(3) 活动:学生阅读题目,独立解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把结果用多媒体显示在屏幕上. 解:根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得(1)( 例2计算: (1)log927;(2) 81;(3)log(2+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积极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利用对数的定义或对数恒等式来解.求式子的值,首先设成对数式,再转化成指数式或指数方程求解.另外利用对数恒等式可直接求解,所以有两种解法. 解法一:(1)设x=log927,则9x=27,32x=33,所以x= (2)设x=81,则( (3)令x=log(2+ 所以(2+ (4)令x=625,所以( 解法二:(1)log927=log933=log99 (2) 81=( (3)log(2+ (4) 625=( 点评:首先将其转化为指数式,进一步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算出结果,对数的定义是转化和对数恒等式的依据. 变式训练  本节练习A 5. 1.把下列各题的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42=16;(2)30=1;(3)4x=2;(4)2x=0.5;(5)54=625;(6)3-2= 解:(1)2=log416;(2)0=log31;(3)x=log42;(4)x=log20.5;(5)4=log5625;(6)-2=log3 2.把下列各题的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x=log527;(2)x=log87;(3)x=log43;(4)x=log7 (5)log216=4;(6) 27=-3;(7) x=6;(8)logx64=-6; (9)log2128=7;(10)log327=a. 解:(1)5x=27;(2)8x=7;(3)4x=3;(4)7x= 3.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1)log8x=- 解:(1)因为log8x=- (2)因为logx27= (3)因为log2(log5x)=1,所以log5x=2,x=52=25; (4)因为log3(lgx)=0,所以lgx=1,即x=101=10. 4.(1)求log84的值; (2)已知loga2=m,loga3=n,求a2m+n的值. 解:(1)设log84=x,根据对数的定义有8x=4,即23x=22,所以x= (2)因为loga2=m,loga3=n,根据对数的定义有am=2,an=3, 所以a2m+n=(am)2·an=(2)2·3=4×3=12. 点评:此题不仅是简单的指数与对数的互化,还涉及到常见的幂的运算法则的应用. 对于a>0,a≠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1)若M=N,则logaM=logaN (2)若logaM=logaN,则M=N (3)若logaM2=logaN2,则M=N (4)若M=N,则logaM2=logaN2 A.(1)(3) B.(2)(4) C.(2) D.(1)(2)(4) 活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回想对数的有关规定. 对(1)若M=N,当M为0或负数时logaM≠logaN,因此错误; 对(2)根据对数的定义,若logaM=logaN,则M=N,正确; 对(3)若logaM2=logaN2,则M=±N,因此错误; 对(4)若M=N=0时,则logaM2与logaN2都不存在,因此错误. 综上,(2)正确. 答案:C 点评:0和负数没有对数,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 (1)对数引入的必要性;(2)对数的定义;(3)几种特殊数的对数;(4)负数与零没有对数;(5)对数恒等式;(6)两种特殊的对数. 课本本节练习B 1、2. 本节课在前面研究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基础上,为了运算的方便,引进了对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对数的现实背景,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也是以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鉴于这种情况,安排教学时,无论是导入还是概念得出的过程,都比较详细,通俗易懂,要反复练习,要紧紧抓住它与指数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结合指数式理解对数式,强化对数是一种运算,并注意对数运算符号的理解和记忆,多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顺利完成本堂课的任务,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备选例题] 例1将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有x的求出x的值. (1)= (4)( 解:(1) = (2)x=4化为指数式是( (3)3x= 因为3x=( (4)( 因为( (5)lg0.000 1=x化为指数式是10x=0.000 1, 因为10x=0.000 1=10-4,所以x=-4. 例2计算3log3 解:设x=log3 所以3log3 例3计算alogab·logbc·logcN(a>0,b>0,c>0,N>0). 解:alogab·logbc·logcN=blogbc·logcN=clogcN=N. (者:路致芳) 第2课时 积、商、幂的对数 导入新课      思路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对数的定义.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ab=NlogaN=b. 3.重要公式: (1)负数与零没有对数;(2)loga1=0,logaa=1;(3)对数恒等式alogaN=N. 下面我们接着讲积、商、幂的对数〔教师板书课题〕. 思路2.我们在学习指数的时候,知道指数有相应的运算法则,即指数运算法则. am·an=am+n;am÷an=am-n;(am)n=amn; 从上节课我们还知道指数与对数都是一种运算,而且它们互为逆运算,对数是否也有和指数相类似的运算法则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点出课题. 推进新课      1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对数运算可看作指数运算的逆运算,你能从指数与对数的关系以及指数运算性质,得出相应的对数运算性质吗? 2如我们知道am=M,an=N,am·an=am+n,那m+n如何表示,能用对数式运算吗? 3在上述2的条件下,类比指数运算性质能得出其他对数运算性质吗? 4你能否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上述结论?如果能,请描述., 5上述运算性质中的字母的取值有什么限制吗? 6上述结论能否推广呢?,7学习这些性质能对我们进行对数运算带来哪些方便呢? 讨论结果:(1)通过问题(2)来说明. (2)如am·an=am+n,设M=am,N=an,于是MN=am+n,由对数的定义得到 M=amm=logaM,N=ann=logaN, MN=am+nm+n=logaMN, loga(MN)=logaM+logaN. 因此m+n可以用对数式表示. (3)令M=am,N=an,则 又由M=am,N=an,所以m=logaM,n=logaN.所以logaM-logaN=m-n=loga 即loga 设M=am,则Mn=(am)n=amn.由对数的定义, 所以logaM=m,logaMn=mn. 所以logaMn=mn=nlogaM,即logaMn=nlogaM. 这样我们得到对数的三个运算性质: 如果a>0,a≠1,M>0,N>0,则有 loga(MN)=logaM+logaN,① loga logaMn=nlogaM(n∈R).③ (4)以上三个性质可以归纳为: 性质①:两数积的对数,等于各数的对数的和; 性质②:两数商的对数,等于被除数的对数减去除数的对数; 性质③:幂的对数等于幂指数乘底数的对数. (5)利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运算,所以要求a>0,a≠1,M>0,N>0. (6)性质①可以推广到n个数的情形: 即loga(M1M2M3…Mn)=logaM1+logaM2+logaM3+…+logaMn(其中a>0,a≠1,M1、M2、M3、…、Mn均大于0). (7)纵观这三个性质我们知道, 性质①的等号左端是乘积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和,从左往右看是一个降级运算. 性质②的等号左端是商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差,从左往右是一个降级运算,从右往左是一个升级运算. 性质③从左往右仍然是降级运算. 利用对数的性质①②可以使两正数的积、商的对数转化为两正数的各自的对数的和、差运算,大大的方便了对数式的化简和求值. 思路1 例1用logax,logay,logaz表示下列各式: (1)loga 解:(1)loga (2)loga(x3y5)=logax3+logay5=3logax+5logay; (3)loga (4)loga 点评:对数的运算实质上是把积、商、幂的对数运算分别转化为对数的加、减的运算. 变式训练 1.用logax,logay,logaz表示下列各式: (1)loga(x2yz);(2)loga 活动:学生思考观察,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解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把整体分解成部分. 对(1)可先利用性质1,转化为两数对数的和,再利用性质3,把幂的对数转化为两数对数的积. 对(2)(3)可先利用性质2,转化为两数对数的差,再利用性质1,把积的对数转化为两数对数的和,最后利用性质3,转化为幂指数与底数的对数的积. 解:(1)loga(x2yz)=logax2+logay+logaz=2logax+logay+logaz. (2)loga (3)loga 例2计算:(1)lg 解:(1)lg (2)lg4+lg25=lg(4×25)=lg100=2; (3)(lg2)2+lg20×lg5=(lg2)2+(1+lg2)(1-lg2)=(lg2)2+1-(lg2)2=1. 点评:此例题体现对数运算性质的综合运用,应注意掌握变形技巧,如变形要化到最简形式,同时注意分子、分母的联系;要避免错用对数运算性质,特别是对数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运算性质的逆用常被学生所忽视. 变式训练  计算: (1)lg14-2lg 解:(1)解法一:lg14-2lg 解法二:lg14-2lg =lg (2) (3) = 思路2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log525;(2)log0.41;(3)log2(47×25). 解法一:(1)log525=log552=2; (2)log0.41=0; (3)log2(47×25)=log247+log225=log222×7+log225=2×7+5=19. 解法二:(1)设log525=x,则5x=25=52,所以x=2; (2)设log0.41=x,则0.4x=1=0.40,所以x=0; (3)log2(47×25)=log2(214×25)=log2219=19, 或log2(47×25)=log247+log225=7log222+log225=2×7+5=19. 点评:此题关键是要记住对数运算性质的形式. 变式训练  计算:(1)log3(92×35);(2)lg. 解:(1)log3(92×35)=log392+log335 =log334+5log33 =4+5=9. (2)lg= 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3) 活动:学生思考、交流,观察题目特点,教师可以提示引导:将真数中的积、商、幂化为对数的和、差、积;再就是逆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先利用对数的性质把积、商、幂化为对数的和、差、积进行计算.再就是逆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把对数的和、差、积转化为真数的积、商、幂再计算. (1)解法一: = = = 解法二: =lg =lg( (2)解法一:lg52+ =2lg5+2lg2+lg5(2lg2+lg5)+(lg2)2 =2lg10+(lg2+lg5)2 =2+(lg10)2=2+1=3. 解法二:lg52+ =2lg10+lg5[2(1-lg5)+lg5]+(1-lg5)2 =2+lg5(2-lg5)+(1-lg5)2 =2+2lg5-(lg5)2+1-2lg5+(lg5)2 =3. (3)解法一: = 解法二: = 点评:这类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一是将真数中的积、商、幂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化为对数的和、差、积,然后化简求值;二是将式中对数的和、差、积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化为真数的积、商、幂,然后化简求值;三是上述两种方法灵活运用,化简求值. 变式训练  计算:(1)2log510+log50.25;(2)2log525+3log264;(3)log2(log216). 解:(1)因为2log510=log5102=log5100,所以2log510+log50.25=log5100+log50.25=log5(100×0.25)=log552=2log55=2. (2)因为2log525=2log552=4log55=4,3log264=3log226=18log22=18, 所以2log525+3log264=22. (3)因为log216=log224=4,所以log2(log216)=log24=log222=2. 1.用logax,logay,logaz,loga(x+y),loga(x-y)表示下列各式: (1)loga (5)loga( 解:(1)loga = (2)loga(x· =logax- (3)loga(xy (4)loga =logax+logay-loga(x+y)-loga(x-y). (5)loga( (6)loga[ 2.已知f(x6)=log2x,则f(8)等于(  ) A. 解析:因为f(x6)=log2x,x>0,令x6=8,得x==,所以f(8)=log2= 另解:因为f(x6)=log2x= 所以f(8)= 答案:D 3.若a>0,a≠1,x>0,y>0,x>y,下列式子正确的个数为(  ) ①logax·logay=loga(x+y) ②logax-logay=loga(x-y) ③loga ④loga(xy)=logax·logay A.0 B.1 C.2 D.3 答案:A 4.若a>0,a≠1,x>y>0,n∈N+,下列式子正确的个数为(  ) ①(logax)n=nlogax ②(logax)n=logaxn ③logax=-loga A.3 B.4 C.5 D.6 答案:B 5.科学家以里氏震级来度量地震的强度.若设I为地震时所散发出来的相对能量程度,则里氏震级r可定义为r=0.6lgI,试比较6.9级和7.8级地震的相对能量程度. 解:设6.9级和7.8级地震的相对能量程度分别为I1和I2,由题意,得 因此0.6(lgI2-lgI1)=0.9,即lg 因此,7.8级地震的相对能量程度约为6.9级地震的相对能量程度的32倍. 已知x、y、z>0,且lgx+lgy+lgz=0,求x 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大胆设想,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由于所求的式子是三项积的形式,每一项都有指数,指数中又有对数,因此想到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能对所求式子取对数,那可能会好解决些,故想到用参数法,设所求式子的值为t. 解:令x lgt=( = = 1.对数的运算法则. 2.对数的运算法则的综合应用,特别是公式的逆向使用. 3.对数与指数形式比较: 式子 ab=N logaN=b 名称 a——幂的底数 b——幂的指数 N——幂值 a——对数的底数 b——以a为底的N的对数 N——真数 运算 性质 am·an=am+n; am÷an=am-n; (am)n=amn (a>0,a≠1,m、n∈R) loga(MN)=logaM+logaN; loga logaMn=nlogaM(n∈R) (a>0,a≠1,M>0,N>0) 课本本节练习B 1、2、3. 在前面研究了对数概念的基础上,为了运算的方便,本节课我们借助指数的运算法则,推出了对数的运算法则,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推导过程,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对运算性质的认识类比指数的运算法则来理解记忆,强化法则的使用条件,注意对数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取值范围,由于它是以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所以安排教学时,要反复练习,加大练习的量,多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顺利完成本堂课的任务. [备选例题] 例 已知a、b、c均为正数,3a=4b=6c,求证: 活动:学生思考观察,教师引导,及时评价学生的思考过程.从求证的结论看,解题的关键是设法把a、b、c从连等号式中分离出来,为便于找出a、b、c的关系,不妨设3a=4b=6c=k(k>0),则a、b、c就可用这一变量k表示出来,再结合对数的运算性质就可证得结论. 证法一:设3a=4b=6c=k,则k>0.由对数的定义得a=log3k,b=log4k,c=log6k, 则左边= 右边= 证法二:对3a=4b=6c同时两边取常用对数得lg3a=lg4b=lg6c,alg3=blg4=clg6. 所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对数的定义及其运算性质.灵活运用指数、对数的概念及性质解题,适时转化. (设计者:卢岩冰) 第3课时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导入新课      思路1.问题:你能根据对数的定义推导出下面的换底公式吗?a>0,且a≠1,c>0,且c≠1,b>0,logab= 思路2.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对数的定义及性质;2.对数恒等式;3.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应用.我们能就同底数的对数进行运算,那么不同底数的对数集中在一起,如何解决呢?这就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课题. 思路3.从对数的定义可以知道,任意不等于1的正数都可作为对数的底,数学史上,人们经过大量的努力,制作了常用对数表和自然对数表,只要通过查表就能求出任意正数的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这样,如果能将其他底的对数转换为以10为底或以e为底的对数就能方便地求出任意不等于1的正数为底的对数,那么,怎么转化呢?这就需要一个公式,即对数的换底公式,从而引出课题. 推进新课      活动: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回顾所学,力求转化,教师适时指导,必要时提示学生解题的思路,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①目前还没有学习对数的换底公式,它们又不是同底,因此可考虑对数的定义,转化成方程来解;对②参考①的思路和结果的形式,借助对数的定义可以表示;对③借助①②的思路,利用对数的定义来证明;对④根据证明的过程来说明;对⑤抓住问题的实质,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一般是按照从左到右的形式;对⑥换底公式的意义就在于对数的底数变了,与我们的要求接近了;⑦自然对数与常用对数是两种特殊的对数,它们对科学研究和了解自然起了巨大的作用. 讨论结果:①因为lg2=0.301 0,lg3=0.477 1,根据对数的定义,所以100.301 0=2,100.477 1=3. 不妨设log23=x,则2x=3,所以(100.301 0)x=100.477 1,100.301 0×x=100.477 1, 即0.301 0x=0.477 1,x= ②根据①我们看到,最后的结果是log23用lg2与lg3表示,是通过对数的定义转化的,这就给我们以启发,本来是以2为底的对数转换成了以10为底的对数, 不妨设log23=x,由对数定义知道,2x=3, 两边都取以a为底的对数,得loga2x=loga3,xloga2=loga3,x= 也就是log23= 这样log23就表示成了以a为底的3的对数与以a为底的2的对数的商. ③证明logab= 证明:设logab=x,由对数定义知道,ax=b; 两边取c为底的对数,得logcax=logcbxlogca=logcb; 所以x= 一般地,logab= ④由③的证明过程来看,换底公式的证明要紧扣对数的定义,证明的依据是:若M>0,N>0,M=N,则logaM=logaN. ⑤一个数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的真数的对数与底数的对数的商,这样就把一个对数变成了与原来对数的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的商. ⑥换底公式的意义就在于把对数式的底数改变,把不同底问题转化为同底问题,为使用运算法则创造条件,更方便化简求值. 说明:我们使用的计算器中,“log”通常是常用对数,因此要使用计算器计算对数,一定要先用换底公式转化为常用对数.如log23= 即计算log23的值的按键顺序为:“log”→“3”→“÷”→“log”→“2”→“=”. 再如:在前面要求我国人口达到18亿的年份,就是要计算x=log1.01 所以x=log1.01 可以看到运用对数换底公式,有时要方便得多. ⑦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 28…为底的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logeN通常记作lnN.根据对数的换底公式,可以得到自然对数与常用对数的关系:lnN= 用科学计算器可直接求自然对数.例如,求ln34(精确到0.000 1),可用科学计算器计算如下: 按键 显示 3.526360525 所以ln34≈3.526 4. 思路1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log89·log2732的值;(2)ln1. 解:(1)log89·log2732= (2)因为e0=1,所以ln1=0. 变式训练  计算:(1)log927;(2)lne5. 解:(1)log927= (2)因为lne5=5lne=5,所以lne5=5. 例2 (1)求证:logxylogyz=logxz. 证明:因为logxylogyz=logxy (2)求证:loganbn=logab. 证明:因为loganbn= 点评:本题的结论可作为公式直接应用. 变式训练  本节练习A 3、5. 思路2 例1 (1)已知log23=a,log37=b,用a、b表示log4256. (2)若log83=p,log35=q,求lg5. 活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要注意转化.利用对数运算性质法则和换底公式进行化简,然后再表示.对(1)据题目的特点,底数不同,所以考虑把底数统一起来,再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化简.对(2)利用换底公式把底数统一起来,再灵活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解决. 解:(1)因为log23=a,则 又因为log37=b, 所以log4256= (2)因为log83=p,即log233=p,所以log23=3p.所以log32= 又因为log35=q,所以lg5= 点评:本题是条件问题,要充分考虑到条件与结论的关系,更要灵活运用对数的换底公式和运算性质. 变式训练  已知log189=a,18b=5,用a、b表示log3645. 解:因为log189=a,所以log18 所以log182=1-a. 因为18b=5,所以log185=b. 所以log3645= 点评:在解题过程中,根据问题的需要,指数式转化为对数式,或对数式转化为指数式,这正是数学中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转化思想是中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要注意学习、体会,逐步达到灵活运用. 例2设x、y、z∈(0,+∞),且3x=4y=6z. (1)求证: 活动:学生观察,积极思考,尽量把所学知识与题目结合起来,教师及时提示引导.(1)利用对数的定义把x、y、z表示出来,根据对数的定义把3x=4y=6z转化为指数式,求出x、y、z,然后计算.(2)在(1)的基础上利用中间量,作差比较,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比较. (1)证明:设3x=4y=6z=k,因为x、y、z∈(0,+∞),所以k>1. 取对数,得x= 所以 即 (2)解:因为3x-4y=( 所以3x<4y. 又因为4y-6z=( 所以4y<6z.所以3x<4y<6z. 点评:如果题目中有指数式,常根据对数的定义转化为对数式,有对数式常根据对数的定义转化为指数式,比较大小常用作差,如果是几个数比较大小,有时采用中间量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3已知logax=logac+b,求x. 活动:学生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对解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把对数式转化为指数式求解,或把b转化为对数形式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来解.由于x作为真数,故可直接利用对数定义求解;另外,由于等式右端为两实数和的形式,b的存在使变形产生困难,故可考虑将logac移到等式左端,或者将b变为对数形式来解. 解法一:由对数定义,可知x=alogac+b=alogac·ab=c·ab. 解法二:由已知移项可得logax-logac=b,即loga 所以x=c·ab. 解法三:因为b=logaab,所以logax=logac+logaab=logac·ab. 所以x=c·ab. 点评:利用对数定义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对解题起到关键作用. (1)已知lg2=a,lg3=b,则 A. C. (2)已知2lg(x-2y)=lgx+lgy,则 A.1 B.4 C.1或4 D.4或-1 (3)若3a=2,则log38-2log36=__________. (4)lg12.5-lg 答案:(1)C (2)B (3)a-2 (4)1 探究换底公式的其他证明方法: 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大胆设想,运用对数的定义及运算性质和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证法一:设logaN=x,则ax=N,两边取以c(c>0且c≠1)为底的对数,得logcax=logcN, 所以xlogca=logcN,即x= 故logaN= 证法二:由对数恒等式,得N=alogaN,两边取以c(c>0且c≠1)为底的对数,得logcN=logaN·logca,所以logaN= 证法三:令logca=m,logaN=n,则a=cm,N=an,所以N=(cm)n=cmn. 两边取以c(c>0且c≠1)为底的对数,得mn=logcN, 所以n= 对数换底公式的应用:换底公式logaN= 例:化简: 解:原式=logNM+logNM+logNM+logNM=4logNM. 1.对数换底公式. 2.换底公式可用于对数式的化简、求值或证明.若对数式的底数和真数可转化成同底数的幂的形式,则该幂底数可被选作换底公式的底数,也可把对数式转化成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或以任意数a(a>0且a≠1)为底的对数式的形式,进行化简、求值或证明. 1.已知 解:因为 所以log37=3a. 又因为 所以log81175= 2.求证:(log23+log49+log827+…+log2n3n)log9 证明:左边=(log23+log49+log827+…+log2n3n)log9 =nlog23· 本堂课主要是学习对数的换底公式,它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由于对数的运算法则是在同底的基础上,因此利用对数换底公式把不同底数的对数转化为同底显得非常重要,有时也可以逆用对数的换底公式达到我们的目的,特别是实际问题的应用更为广泛,因此要反复训练,强化记忆,所以设计了大量的例题与练习,授课时要加快速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备选例题] 例1用科学计算器计算下列对数(精确到0.001): log248;log310;log8π;log550;log1.0822. 解:log248=5.585; log310=2.096; log8π≈0.550; log550=2.431; log1.0822=8.795. 例2 (1)证明 (2)已知loga1b1=loga2b2=…=loganbn=λ, 求证:loga1a2…an(b1b2…bn)=λ. 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当提示:(1)运用对数换底公式,统一成以a为底的对数,或利用对数的定义,分别把三个式子设出,再由定义转化成指数形式,利用指数幂的性质得解,利用换底公式可直接得解;(2)这是条件证明问题,应在现有条件下利用换底公式,转化成积的形式,从题目的结论来看,真数是积的形式,因此要创造对数的和的形式,这就想到先换底,再利用等比性质来解. (1)证法一:设logax=p,logabx=q,logab=r, 则x=ap,x=(ab)q=aqbq,b=ar. 所以ap=(ab)q=aq(1+r),从而p=q(1+r). 因为q≠0,所以 证法二:左边= (2)证明:因为loga1b1=loga2b2=…=loganbn=λ, 所以由换底公式得 由等比定理,所以 所以 点评:在解题过程中,根据题目的需要,把底数转化,换底公式可完成不同底数的对数式之间的转化,该公式既可正用,又可逆用,使用时的关键是选择底数,换底的目的是实现对数式的化简. 例3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估计约经过多少年,该物质的剩留量是原来的一半.(结果保留1个有效数字) 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强调实际问题的注意事项.根据题目给出的数学模型及其含义来解决.这是实际问题,但题目给出了数学模型即关系式,关系式是以常用对数的形式给出,因此要利用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同时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解:设最初的质量是1,经过x年,剩留量是y.则 经过1年,剩留量是y=0.84; 经过2年,剩留量是y=0.842; …… 经过x年,剩留量是y=0.84x. 方法一:根据函数关系式列下表.根据表内数据描点画出函数的图象. x 0 1 2 3 5 … y=0.84x 1 0.84 0.71 0.59 0.42 … 从下图中观察,y≈0.5时,对应有x=4, 即约经过4年,该物质的剩留量是原来的一半. 方法二:依题意得0.84x=0.5,用科学计算器计算得 x=log0.840.5= 即约经过4年,该物质的剩留量是原来的一半. 点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
本文档为【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2.1 对数及其运算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