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某地高标基本农田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8-09-18 50页 doc 5MB 4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举报
某地高标基本农田可行性研究报告 峄城区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古邵片、峨山片)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1综合说明 1 1.1项目概况 1 1.1.1 项目背景 1 1.1.2项目简介 1 1.1.3 建设区所在灌区概况 2 1.1.4 主要规划目标 2 1.1.5 各片区基本情况 3 1.2 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 4 1.3 实施组织与实施计划 1 1.3.1 实施组织形式 1 1.3.2 总体实施计划 1 1.3.3 年度建设任务与资金安排 1 1.4 综合结论 1 2 项目背景与编制依据 2 2...
某地高标基本农田可行性研究报告
峄城区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古邵片、峨山片)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1综合说明 1 1.1项目概况 1 1.1.1 项目背景 1 1.1.2项目简介 1 1.1.3 建设区所在灌区概况 2 1.1.4 主要规划目标 2 1.1.5 各片区基本情况 3 1.2 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 4 1.3 实施组织与实施计划 1 1.3.1 实施组织形式 1 1.3.2 总体实施计划 1 1.3.3 年度建设任务与资金安排 1 1.4 综合结论 1 2 项目背景与编制依据 2 2.1 区域简况 2 2.1.1 地理位置 2 2.1.2 自然条件及地貌类型 3 2.1.3 社会经济情况 3 2.2 项目提出缘由 4 2.3 前期工作情况 4 2.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5 3 建设区概况 8 3.1 自然和资源条件 8 3.1.1 地形地貌 8 3.1.2 气候 8 3.1.3 水文与水文地质 8 3.1.4 工程地质 9 3.1.5 土壤 9 3.1.6 植被 9 3.1.7 自然灾害 9 3.2 社会经济状况 9 3.2.1 古邵镇社会经济状况 9 3.2.2 峨山镇社会经济状况 10 3.3 土地利用现状 11 3.3.1 土地利用结构 11 3.3.2 耕地利用状况 12 3.4 基础设施条件 12 3.4.1 项目区内灌排设施状况 12 3.4.2 项目区内道路及桥涵状况 15 3.4.3 项目区内农田林网状况 17 3.4.4 电力设施状况 18 3.4.5 农村居民点发展现状 18 4 建设条件分析 19 4.1规划协调性分析 19 4.1.1法律法规 19 4.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9 4.1.3其它规划 19 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9 4.2.1土地利用主要自然限制因素 19 4.2.2社会经济限制因素 20 4.2.3主要对策 20 4.3 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20 4.4 水土资源分析 21 4.4.1 灌溉水源分析 21 4.4.2 灌溉方式分析 21 4.4.3 需水量计算 22 4.5.4 供水量估算 23 4.5.5 水资源平衡分析 26 4.6 生态环境影响 26 4.7 风险分析 26 4.7.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 26 4.7.2风险程度分析 27 4.8公众参与分析 27 4.8.1 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 27 4.8.2 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 28 5 项目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 29 5.1规划原则 29 5.2规划目标 29 5.3 规划方案 29 5.3.1 土地利用布局 29 5.3.2 工程布局 30 5.3.3建设标准 33 5.4 建设内容 34 5.4.1土地平整工程 34 5.4.2灌溉与排水工程 34 4.4.3田间道路工程 35 5.4.4农田林网工程 35 5.4.5其他工程 36 5.5工程量估算 36 5.5.1灌溉与排水工程 36 5.5.2 田间道路工程 36 5.5.3 农田林网工程 36 5.5.4 其他工程 36 6 土地权属调整 39 6.1土地权属现状 39 6.2 权属调整原则与程序 39 6.2.1 权属调整原则 39 6.2.2权属调整范围 39 6.2.3权属调整程序 40 7 投资估算 41 7.1 估算依据 41 7.2 编制方法 41 7.3投资估算 44 8 实施计划 47 8.1 总体计划 47 8.1.1建设工期 47 8.1.2实施进度计划 47 8.2 年度建设计划 47 8.3资金筹措方案 47 8.4 年度投资计划 47 9 实施管理 48 9.1组织机构 48 9.2 管理措施 48 9.2.1控制措施 48 9.2.2 保障措施 49 10 后期管护 51 10.1 管护原则 51 10.2 管护内容与管护主体 51 10.2.1 管护内容 51 10.2.2 管护主体 51 10.3 管护经费 51 11 效益评价 52 11.1社会效益评价 52 11.2生态效益分析 53 11.3经济效益评价 54 11.4 耕地质量等级变化分析 55 11.4.1 项目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对比 55 11.4.2 项目区整理后土地利用等提高分析 56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60 11附表、附图 61 11.1附表 61 11.2附图 61 i 1综合说明 1.1项目概况 1.1.1 项目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有关要求,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平台,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2014年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为依据,结合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在全面摸清已建成和通过不同整治措施能够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标准的各类基本农田面积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统筹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明确年度建设任务、实施建设区域和具体建设项目方案、以及资金落实方案和各项保障措施,为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展上图入库及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等工作提供依据。 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省市整治规划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土地开发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以粮食生产区域为重点,着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综合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为此,峄城区确定申请峄城区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古邵片、峨山片)。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整理,提高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从整体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后劲,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干群关系,稳定社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1.1.2项目简介 1)项目类型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2)项目性质 土地整理项目。 3)建设地点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东至后香屯村东界,北至二四四省道,南至台韩线公路,西至邱庄。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0′05″~117°42′14″,北纬34°36′27″~34°44′09″。共涉及峄城区古邵镇古邵东、古邵西、邱庄、古颜庄、兴集、洛庄、瓦屋、孝一、孝二、孝三、土楼及峨山镇李堡、前香屯、后香屯共14个行政村。 4)项目规模 项目区建设规模1713.05公顷,拟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1479.16公顷(22187.40亩)。 5)新增耕地面积 本项目不涉及新增耕地,无新增耕地面积。 6)估算投资 项目估算总投资1249.66万元,高标准亩均投资563.23元。其中,工程施工费1056.11万元,占总投资的84.51%;设备购置费4.14万元,占总投资的0.33%;其它费用共计153.01万元,占总投资的12.24%;不可预见费36.40万元,占总投资的2.91%。 7)项目工期 项目计划5个月完成,即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完成。 1.1.3 建设区所在灌区概况 枣庄市胜利渠灌区地处枣庄市南部,韩庄运河以北,西邻济宁市微山县,东与临沂市苍山县、江苏省邳州市以陶沟河为界,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总干渠以北是提水灌区,地面自然比降1/500至1/1500,灌区总干渠全长36.5km,跨枣庄市的峄城、台儿庄两区,灌溉古邵、阴平、吴林、底阁、峨山、马兰屯、泥沟、运河、邳庄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土地。设计灌溉面积32040公顷,有效控制面积26000公顷,实际灌溉面积21360公顷。古邵片项目区大部分位于胜利渠灌区之内,少部分地区在灌区有效控制面积之外,峨山片项目区在灌区有效控制面积之外。 1.1.4 主要规划目标 本项目拟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1479.16公顷(22187.40亩),改善灌溉和排涝面积1490.4公顷,新增粮食产能1609.63吨,耕地质量等别提高1等。 1.1.5 各片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分为两个片区:古邵片区和峨山片区。 古邵片项目区位于峄城区古邵镇,东至二零六国道,北至古邵镇北侧镇界,南至台韩线,西至邱庄。建设规模1277.48公顷,共涉及峄城区古邵镇古邵东、古邵西、邱庄、古颜庄、兴集、洛庄、瓦屋、孝一、孝二、孝三、土楼共计1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0′05″~117°32′54″,北纬34°36′27″~34°39′36″。 峨山片项目区位于峄城区峨山镇,东至后香屯村东界,北至二四四省道,南至王场新河,西至李堡村西界。建设规模435.57公顷,共涉及峄城区峨山镇李堡、前香屯、后香屯共计3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0′03″~117°42′14″,北纬34°42′47″~34°44′09″。 项目区主要拐点坐标详见表1-1。 表1-1 项目区主要拐点坐标 主要拐点坐标表(古邵片) 点号 拐点坐标 点号 拐点坐标 X Y X Y J1 3835859.16 39545964.07 J14 3832935.77 39549996.87 J2 3835959.45 39546029.19 J15 3832124.88 39550280.38 J3 3836161.03 39546743.24 J16 3831764.92 39550078.23 J4 3836512.92 39547076.10 J17 3831189.78 39548275.00 J5 3837004.88 39548013.17 J18 3831307.47 39547089.62 J6 3836928.60 39548455.58 J19 3832189.94 39547022.52 J7 3836863.69 39549152.99 J20 3832835.74 39547114.15 J8 3836572.80 39549578.64 J21 3833258.14 39546639.57 J9 3836087.62 39549845.08 J22 3834367.85 39546557.72 J10 3834995.17 39549505.93 J23 3834517.09 39546884.15 J11 3834541.69 39549024.17 J24 3835447.66 39546761.45 J12 3833532.52 39549248.85 J25 3835713.71 39545962.21 J13 3833399.07 39549877.21 主要拐点坐标表(峨山片) 点号 拐点坐标 界址点 拐点坐标 X Y X Y J1 3845559.00 39561171.36 J15 3843178.66 39563309.67 J2 3845489.64 39562011.31 J16 3843100.02 39563123.41 J3 3845141.82 39562033.80 J17 3843056.75 39562852.42 J4 3845088.31 39562674.01 J18 3843070.35 39562703.39 J5 3844528.64 39562576.91 J19 3843223.30 39562452.50 J6 3844466.89 39563511.63 J20 3843581.36 39562468.81 J7 3844824.95 39563518.79 J21 3843652.31 39562000.65 J8 3845078.81 39563768.61 J22 3843807.46 39561876.91 J9 3845405.92 39563343.16 J23 3844201.14 39561683.19 J10 3845355.05 39564099.42 J24 3844457.09 39561602.64 J11 3844383.85 39564474.56 J25 3844698.54 39561468.56 J12 3843685.23 39564390.08 J26 3844918.39 39561301.75 J13 3843402.50 39564092.96 J27 3845244.20 39561494.19 J14 3843218.10 39563842.82 J28 3845332.38 39561142.23 1.2 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 根据规划方案,并在充分利用现有农田设施的基础上,本项目需要投资建设的工程为: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和其他工程。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1249.66万元,基本农田亩均投资563.23元/亩。资金筹措方式为各级财政筹措资金。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1.3 实施组织与实施计划 1.3.1 实施组织形式 项目领导小组由峄城区国土、财政、农业、水利、交通、电力、和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县人民政府分管国土的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项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项目实施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统一领导、督促项目实施建设的顺利开展。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为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履行项目法人职责,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任务,并落实土地整理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决策。 1.3.2 总体实施计划 项目计划2014年8月开始进行施工准备,2014年12月底完成。整个施工过程应大致按下列程序进行: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其他工程,并可根据天气、季节等因素进行调整或交叉进行。 1.3.3 年度建设任务与资金安排 项目各期建设任务和资金安排详见附表3。 1.4 综合结论 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符合《峄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等有关规定,其调查掌握的数据资料详实、准确,规划的技术方案切实可行,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积极显著,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各级政府领导又非常重视和支持,地方各部门能积极配合,建议枣庄市国土、财政等部门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从而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工作。 2 项目背景与编制依据 2.1 区域简况 2.1.1 地理位置 峄城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º23'~117º49',北纬34º34'~34º48',东西最长处40公里,南北最宽处24.5公里。全区总面积636.08平方公里,辖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8万人。 峄城区处于北京、上海两城市的中间位置,紧邻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过渡带。峄城区水陆空交通便利,有“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在南部穿过,毗邻青岛、日照、岚山、连云港等沿海港口。西靠京沪铁路,东临京沪高速公路,京福高速、206国道、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南北,距济南、青岛、徐州三大机场分别需要2.5小时、3.5小时和不足40分钟的车程,交通航运网络四通八达。 图2-1 峄城区所处地理位置图 2.1.2 自然条件及地貌类型 峄城区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热同季。因受黄海气候的影响,东风较多,但大陆海洋性气候不够典型。全区年日照平均为2226.4小时,以4、5月份日照时数最多,月平均可达216.5小时。全区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季略长于秋季,具有冷热持续较长的特点。历年平均温度14.5℃,全区降水较为充沛,年平均降水量872.9毫米。其中,夏季占年降水量的64%,秋季占16.7%,冬季占4.1%,春季占14.5%。   全区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运河北岸支流以峄城大沙河为界,河西属南四湖湖东地区,河东属邳苍地区。地面径流方向总的是自北向南,各条河道多为季节性泄洪河道。 峄城区地处鲁中南山地丘陵与淮北平原的衔接带上,在地貌分类上既有丘陵,又有平原。在不同营造力的作用下,本区地貌在成因上形成三种类型:流水地貌、岩溶地貌、构造地貌。 2.1.3 社会经济情况 枣庄市峄城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作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47.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税收占GDP比重为7.0%,下降0.6个百分点。全区地方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实现7.69亿元,同比增长1.4%。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7.38亿元,增长15.6%,人均生产总值实现39792元,增长9.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7.72亿元、80.26亿元和49.59亿元,分别增长3.6%、12.0%和8.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56.8:32.5调整为12.0:54.4:33.6,服务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成绩显著。2013年全区新建外来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投资总额111.32亿元。 枣庄市峄城区是著名的“石榴之乡”、“中国芸豆之乡”。2013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实现总产值35.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7%。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之比为78.2:0.4:18.2:2.1:1.1。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0.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3万亩,粮经比例为69.1:30.9,全年粮食总产量30.52万吨,棉花总产838吨,油料总产1.7万吨,蔬菜总产72.94万吨,水果总产3.37万吨,瓜类总产2.3万吨。2013年,全区完成成片造林合格面积6.6万亩。年末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3.15万千瓦。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3.66万吨, 农药使用量72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0元。 2.2 项目提出缘由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有关要求,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省市整治规划的要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综合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项目共涉及峄城区古邵镇和峨山镇共计14个行政村。由于该区域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田间灌排设施残缺、老化,沟渠淤积堵塞比较严重,道路等别较低,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产量不够稳定,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该区域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治理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为此,峄城区确定申请峄城区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古邵片、峨山片)。 2.3 前期工作情况 工程设计人员在可研阶段广泛听取当地政府、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方面技术人员和项目区农民群众的意见,结合项目区实际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要求,本着尊重实际、尽可能满足群众意愿和方便施工的原则,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对有关各方意见建议的处理结果详见表2-1。 表2-1 公众建议与分析、采纳 专家、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意见 合理性分析 采纳方式 1 项目区部分沟渠和坑塘淤积严重,应进行清淤 意见合理 与设计人员分析结果一致,予以采纳 2 古邵片区在三支沟修建三座拦河坝 意见合理 与设计人员分析结果一致,予以采纳 3 峨山片区在扩建坑塘旁修建泵房和变电室,铺设PVC管道 意见合理 与设计人员分析结果一致,予以采纳 4 项目区内部分桥涵损坏,应重新修建 意见合理 与设计人员分析结果一致,予以采纳 5 项目区内田间道路多为土路,建议主要道路修水泥路,次要道路修页岩垫层加石屑路面 意见合理 与设计人员分析结果一致,予以采纳 6 防护林树种应采用女贞 意见合理 予以采纳 7 工程设计必须考虑有利于后期管护 意见合理 工程设施尽量布置在路边 2.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0)《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2)政策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2005]52号) (3)《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 (4)《关于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97号) (5)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08〕69号) (6)《国务院关于严格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 (7)《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 (8)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8号) (9)《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06—2020年)》 (10)《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 (1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05—2003) (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13)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3) 行业技术标准 (1)《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TD/T1037-2013 (2)《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D/T1038-2013 (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13 (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7)《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 (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 (9)《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10)《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 (11)《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 4-1999 (12)《机井技术规范》SL 256-2000 (13)《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14)《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17)《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 (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9)《钢筋混凝土管》JC/T 448-2011 (20)《机井技术手册》 4)相关规划与资料 (1)《枣庄市峄城区志》 (2)《枣庄市峄城区土壤志》 (3)《枣庄市峄城区统计年鉴》(2013) (4)《枣庄市峄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5)《枣庄市峄城区水利志》 (6)枣庄市峄城区农业气象资料 (7)《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报告》 5)项目区地籍及踏勘资料 6)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 3 建设区概况 3.1 自然和资源条件 3.1.1 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南部,属于山前平原区,微地貌类型多样,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3.1.2 气候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集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4.1℃,全年积温5136.2℃,无霜期208天。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275.1小时,光照率为54%,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17.5千卡,均处于全省低值区。全年平均降水量769.3毫米,年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差异明显,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又旱的现象,影响作物生长。 3.1.3 水文与水文地质 古邵片项目区所在地地表水系东侧主要有峄城大沙河。项目区南侧胜利渠连接微山湖水源,孝庄一级站、洛庄二级站系统干渠及魏家沟、三支沟、刘桥干渠分别在项目区通过,水源相对丰富。其中魏家沟属韩庄运河北岸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阴平镇上屯、罗庄之间山坡,经邱庄、孝庄到巨梁桥入韩庄运河,全长10公里,总流域面积16.3平方公里。三支沟属于自然冲刷的山洪河道,是运河北岸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金陵寺乡西北部山区,经卜了、新庄之间至乐庄再南经大荒到小新庄入韩庄运河,全长12公里,流域面积40.1平方公里。刘桥干渠和胜利渠横贯峄城区南部,是峄城区重要引湖灌溉工程。 峨山片项目区北邻大鲍庄水库,南邻城东截水沟和王场新河,项目区内有多条沟渠和数目较多的坑塘,水源相对丰富。 项目区地质多为变质岩区,由于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地层地貌、水文植被的影响,地下水含水层空间分布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地下水含水多为基岩风化带。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埋藏浅,变幅小,分布区和补给区一致。含水层一般在5-20米之间,平均埋深7m,变幅6m。综合分析虽然项目区有一定的地下水资源,但在变质岩区没有综合集中开发价值,本项目区只计划开采部分浅层地下水资源,不开采深层地下水,项目区以利用地表水为主,利用浅层地下水为辅,深层地下水留作人畜引用水源和今后发展的备用水源。 3.1.4 工程地质 项目区大地构造单元属鲁南台背斜与苏皖褶皱束的交接部位。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花岗岩类组成,盖层由新元古代土门群、寒武系、奥陶系及石炭系构成,地表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所覆盖。 项目区建筑物主要是渠系建筑物,均为小、微型工程。项目区内地质结构稳定,有较强的工程承载能力,可完全满足项目建筑物建设的需要。 3.1.5 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淋溶褐土,土壤质地较好,主要表现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养分含量中等,自然肥力较好,属宜农地,具备建设高产、稳产田的基础条件。项目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3.1.6 植被 由于受土壤条件的限制,区内自然植被主要是茅草等禾草科杂草。人工植被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等,沟渠路旁主要种植杨树、女贞等。树种主要有:枣树、石榴、苹果、梨、杏等。 3.1.7 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以干旱、水涝、干热风、低温、连阴雨、霜冻等为主,偶有冰雹、暴雨、大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是旱、涝。 3.2 社会经济状况 3.2.1 古邵镇社会经济状况 古邵镇位于峄城区南部,韩庄运河北畔,总面积139.1平方千米,辖66个行政村,人口7.1万人,耕地面积13万亩。其中本次项目区涉及11个行政村,户数3221户,人口12478人,耕地面积16587亩。2011年,全镇GDP达22.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226万元。 区域优越,交通便利。京沪高铁、206国道纵穿南北,韩台公路横穿东西,西距104国道、京沪铁路1公里,南距徐州观音机场45公里,不足40分钟车程。 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境内探明煤炭储量2亿吨,是新兴的枣南煤炭基地。另外古邵镇素有“鲁南粮仓”、“蔬菜之乡”之誉,境内有3万亩土豆基地,3000亩浅池藕基地以及中央粮库枣庄直属库。西郊微山湖、京杭大运河流经境内18.1公里,水资源总量1亿立方米,各类水产品、农副产品年产量30余万吨。 3.2.2 峨山镇社会经济状况 峨山镇位于枣庄市最东部,2001年3月由原峨山乡、左庄乡、萝藤乡合并为峨山乡,同年11月更名为峨山镇。全镇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总人口6万人,1.5万户,耕地面积7.8万亩。其中本次项目区涉及3个行政村,户数1020户,人口3596人,耕地面积5769亩。 交通便利,矿产丰腴。省道郯薛公路横穿全境,东临京沪高速公路,西临京福高速公路,南靠韩庄运河,北靠206国道。枣临高速、枣临铁路在境内通过。峨山矿产资源丰富,石灰石、石英石、白云石、铁矿石储量丰腴。 产业兴旺,优势突出。该镇“仙泉牌”蔬菜、“萝藤牌”西瓜和“山头牌”鸡蛋已形成了优势产业品牌效应,以早春芸豆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5万亩,西瓜种植面积5000多亩,蛋鸡存养量达60多万只,有机核桃生产基地1万亩。 项目区内涉及的片区的总人口、劳动力、耕地面积、人均年纯收入等情况详见表3-1。 表3-1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项目片区 总人口 劳动力 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年纯收入 人 人 公顷 亩 元 古邵片区 12478 7487 1105.8 1.33 10663 峨山片区 3596 2158 384.6 1.60 10512 合计 16074 9645 1490.4 1.39 10629 粮食作物在农作物种植中占主导地位。种植多为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中又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 3.3 土地利用现状 3.3.1 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建设总规模为1713.05公顷,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479.16公顷(22187.40亩)。 古邵片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277.48公顷(其中不包括村庄118.03公顷,河流水面12.56公顷,有林地28.63公顷,其他林地0.79公顷),占总规模的74.57%。现状地类包括耕地1105.80公顷,占总规模的64.55%;农村道路94.01公顷,占总规模的5.49%;坑塘水面8.43公顷,占总规模的0.49%;沟渠54.53公顷,占总规模的3.18%;水工建筑用地12.11公顷,占总规模的0.71%;设施农用地2.60公顷,占总规模的0.15%。古邵片项目区内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094.57公顷(16418.55亩)。 峨山片项目区建设规模为435.57公顷(其中不包括建设用地3.48公顷,林地0.16公顷),占总规模的25.43%。现状地类包括耕地384.60公顷,占总规模的22.45%;农村道路31.98公顷,占总规模的1.87%;坑塘水面3.65公顷,占总规模的0.21%;沟渠14.85公顷,占总规模的0.87%;设施农用地0.49公顷,占总规模的0.03%。峨山片项目区内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384.59公顷(5768.85亩)。 项目区界址清楚,四至明确,没有土地权属纠纷。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详见附表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 项目区基本农田面积及分布见下表。 表3-2 项目区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 行政区域 基本农田图斑地类 合计 耕地 其他地类 名称 小计 水田 水浇地 旱地 小计 林地 011 012 013 03 古邵镇 1094.57 1093.07 0.00 54.90 1038.17 1.50 1.50 古邵东 1.61 1.61 0.00 0.00 1.61 0.00 0.00 邱庄 151.22 151.22 0.00 26.31 124.91 0.00 0.00 古颜庄 135.56 135.56 0.00 13.13 122.43 0.00 0.00 兴集 119.26 117.76 0.00 4.67 113.09 1.50 1.50 洛庄 204.35 204.35 0.00 1.75 202.60 0.00 0.00 古邵西 123.59 123.59 0.00 1.38 122.21 0.00 0.00 瓦屋 72.84 72.84 0.00 1.53 71.31 0.00 0.00 孝一 1.89 1.89 0.00 0.00 1.89 0.00 0.00 孝二 133.19 133.19 0.00 3.38 129.81 0.00 0.00 孝三 115.60 115.60 0.00 0.98 114.62 0.00 0.00 土楼 35.46 35.46 0.00 1.77 33.69 0.00 0.00 峨山镇 384.59 384.59 0.00 2.39 382.20 0.00 0.00 后香屯 74.90 74.90 0.00 0.00 74.90 0.00 0.00 前香屯 226.85 226.85 0.00 0.00 226.85 0.00 0.00 李堡 82.84 82.84 0.00 2.39 80.45 0.00 0.00 合计 1479.16 1477.66 0.00 57.29 1420.37 1.50 1.50 3.3.2 耕地利用状况 项目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土地利用程度较高。项目区耕地总面积为1490.40公顷(其中古邵片1105.80公顷,峨山片384.60公顷)。小麦种植率90%,玉米种植率90%。 土地垦殖率=1490.40/1713.05=87.00% 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80 项目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通过对项目区农业生产情况的调查,典型种植结构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多年产量平均为小麦420公斤/亩,玉米450公斤/亩,有一定增产潜力。 3.4 基础设施条件 3.4.1 项目区内灌排设施状况 项目区位于山前平原区,农田骨干水利设施完善。古邵片项目区内有孝庄一级站和洛庄二级站。灌溉主要是通过胜利渠从微山湖引入水源,再通过孝庄一级站和洛庄二级站系统干渠灌溉系统进行灌溉,同时结合地面坑塘和少量机井进行灌溉,对地下水利用较少。 峨山片项目区内有节水闸一座和拦河坝一座。灌溉主要是通过前香屯沟渠及其他沟渠从大鲍庄水库和其他河流引入水源和使用当地的坑塘水面进行灌溉,对地下水利用较少。 项目区内大部分坑塘淤积使得坑塘蓄水量减少,需要进行清淤。由于干旱有些沟渠已被当地农民填平种植上庄稼,致使部分沟渠废弃不用,排水不畅,已对当地的灌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图3-1 项目区内孝庄一级站 图3-2 项目区内节制闸 图3-3 项目区需扩挖坑塘 图3-4 项目区内淤积坑塘 图3-5 现状淤积沟 3.4.2 项目区内道路及桥涵状况 项目区内骨干交通条件良好,内外交通较方便。 古邵片项目区外围有206国道和台韩线公路,项目区内“村村通”公路网可以通达大部分行政村。峨山片项目区北侧有244省道,项目区西侧和北侧有硬化路,现有公路条件可以满足项目施工时材料运输和机械进场的需要。 图3-6 项目区内现状硬化道路 项目区内虽有田间道、生产路多条,但宽度规格不一,路面高低不平,大部分路面与现状地面一致,道路为泥土路面,干旱季节尘土飞扬,雨季泥泞。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当地农民惜地的情节,大部分路已经不能满足项目区小型机动车的通行,农忙季节十分不便。给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图3-7 项目区内现状田间道路 同时项目区的部分桥涵和桥涵等建造年代久远,损坏严重,影响正常通行,已不能够适应机械化作业,亟需整修提高。 图3-8 项目区内破损桥护坡 图3-9 项目区内现状破损涵 图3-10 项目区内现状破损涵 3.4.3 项目区内农田林网状况 项目区在村村通道路两侧已种植行道树,部分田间道和生产路无种植,无法形成完整的防护林网。在农村居民点四周及沟渠、路两旁种有部分杨树,由于管理不善,零星存在,防护林树种多为速生杨,部分田间道和生产路种植女贞,根据项目投资和当地政府、群众意见,本次在主要的田间道路两侧和生产路单侧种植女贞。 3.4.4 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电力骨干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项目区有多条10千伏高压线穿过,低压线路纵横交错,电网较为完善。可以为项目建设及生产服务提供充足的电力。 3.4.5 农村居民点发展现状 项目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较集中,建筑密度、容积率较低,居民点用地主要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不在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内。结合《枣庄市峄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近几年项目区居民点发展不会占用项目区基本农田面积。 4 建设条件分析 4.1规划协调性分析 4.1.1法律法规 本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和规定。 项目规划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等前提下,始终围绕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土地利用分区用途管制的具体要求进行。 4.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项目符合《枣庄市峄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及土地管制原则的要求,本项目的实施,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耕地动态平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率,保障项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本项目从选址定点,到建设规模、投资规模、项目规划方案和总体布局,新增耕地数量、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都符合《枣庄市峄城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的要求,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4.1.3其它规划 本次项目在外业调查时已于峄城区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和交通局等各相关单位结合,就十二五期间项目区内相关规划对接,本次项目规划成果不与其相冲突,不存在资金重复投入的状况。 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4.2.1土地利用主要自然限制因素 项目区有比较丰富的地表水,但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使得部分田块得不到有效灌溉,使大量地表水在灌溉过程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流失。项目区内坑塘较多,也是重要的灌溉水源,但由于近年淤积严重,导致蓄水量减少,需要进行清淤。 项目区地质多为变质岩区,地下水含水层空间分布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埋藏浅,变幅小,没有综合集中开发价值,本项目只计划开采部分浅层地下水资源,不开采深层地下水。 4.2.2社会经济限制因素 项目区田间道路布局比较紊乱,主要道路路面宽度多在3~5m之间,生产路多2~3m,大部为土质路面,给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项目区内仅部分道路两侧防护林,农田防护能力一般。 项目区内水利设施较完善,但由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由于受当地水文地质条件限制,机井数量较少,部分坑塘需进行清淤。 项目区内田间排水设施主要为土质排水沟,部分淤积、堵塞比较严重,排水不畅,需要进行清淤和疏导。 4.2.3主要对策 通过完善灌溉与排水系统,保证灌溉需求,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合理规划田间道路工程等措施,为耕地创造有利的耕作条件,对其进行合理耕种,以提高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并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改造低产农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3 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项目区内土地垦殖率较高,达到87.00%,远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50%。因此本次规划不涉及新增耕地。 项目区自然生产条件、地力情况相对较好,但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特别是田间道路设施破损严重,大大制约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土地综合质量不高,区内主要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与可能达到的水平相比仍然偏低,平均约为小麦420公斤/亩、玉米450公斤/亩,且稳定性差,主要是因为项目区部分区域仍存在靠天吃饭,灌溉不能满足农作物需要的情况,而区内风调雨顺的年份产量已达到小麦450公斤/亩、玉米500公斤/亩的水平,因此,增产潜力仍较大。 4.4 水土资源分析 水量平衡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确定作物种植结构及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前提。项目区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资源相对充足,以小麦、玉米旱作农业为主。 4.4.1 灌溉水源分析 根据项目区水资源状况,确定采取“利用地表水为主,浅层地下水为辅”的灌溉水利用方案。在本项目内通过沟渠引水可以覆盖大部分项目区的田块。 4.4.2 灌溉方式分析 1)古邵片区 古邵片项目区南邻胜利渠,大部分地区位于胜利渠灌区内,可以通过渠道将微山湖水引入。一般情况下,项目区灌溉通过从胜利渠引入微山湖水,经过孝庄一级站将南侧沟渠水引入北侧干渠,再通过刘桥干渠将水引入各支渠和PVC管网进行灌溉,可满足孝一、孝二、孝三、古邵西农田的灌溉需求;从孝庄一级站向北至洛庄二级站,可满足洛庄、土楼农田灌溉;通过洛庄二级站向北干沟渠提水,可满足邱庄、古颜庄和兴集的农田灌溉。另外为了防止地表水流失造成浪费,根据当地需求在三支沟处建立三座拦河坝以提高沟渠蓄水能力,通过拦河坝可以拦截三支沟蓄水长度约3500m左右,可以为沿岸提供大量的地表水源。通过渠灌溉和管道灌溉,灌溉区域可以覆盖大部分项目区。对淤积比较严重的沟渠进行清淤,提高沟渠的灌排能力。通过地表水可以保证灌溉的面积约为1105.80公顷。 对于项目区内东南侧距离胜利渠灌区较远的地区,由于距离水源较远,灌溉成本较高,通过对当地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可以新建机井利用浅层地下水。机井灌溉面积约为60公顷。 2)峨山片区 峨山片项目区北邻大鲍庄水库,可通过前香屯水渠将水引入各分支沟渠提供灌溉。另外项目区内坑塘数量较多,可以通过清淤坑塘来提过蓄水量,在扩建坑塘旁修建泵站还可以通过PVC管网进行灌溉。通过渠灌溉和管道灌溉,灌溉区域可以覆盖大部分项目区。因此本次灌溉方式主要采用地表水灌溉。另外需要对淤积堵塞的沟渠进行清淤,提高沟渠的灌排能力。通过地表水可以保证灌溉的面积约为384.60公顷。 4.4.3 需水量计算 1)灌溉制度 项目区内需水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农村生活用水、牲畜用水和生态用水。由于浅层地下水不适合饮用,农村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需通过打深井取水,生态用水需水量较少,因此,项目区需水量主要为农业灌溉用水。 根据项目区气候、土壤、农田水利、及当地农业区划、作物布局等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规划,项目区农田规划后种植制度主要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两季连作,虽然项目区内种植一部分的蔬菜,但种植比例较低,因此以冬小麦—夏玉米两季连作作为典型计算灌溉需水量。 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灌溉实验成果和项目区多年实际灌水情况,在75%的灌溉保证率下,小麦全生育期灌水三次,玉米两次,具体见表4-1。 表4-1 项目区内农作物灌溉制度表 作物 灌水历次 灌水时期 灌水延时(天) 灌水定额(m3/亩) 灌溉定额(m3/亩) 小麦 1 9月底~10月上旬造墒用水 10 40 125 2 3月下旬~4月上旬拔节水 8 45 3 5月上旬~5月中旬灌浆水 8 40 玉米 1 7月上旬拔节水 9 40 80 2 8月底9月初灌浆水 9 40 合 计 205 2)需水量估算 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灌溉需水量(m3) -净灌溉定额(m3/亩) -灌区面积(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灌综合取0.80 规划后古邵片项目区耕地面积1105.80公顷,峨山片项目区耕地面积384.60公顷,复种指数按1.8计,在设计灌溉保证率P=75%的情况下,耕地按两熟小麦玉米的净灌溉定额205m³/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取0.80,项目区灌溉需水量为: 古邵片需水量:W古邵片=205×1105.80×15×0.90÷0.80=382.54(万m³) 峨山片需水量:W峨山片=205×384.60×15×0.90÷0.80=133.05(万m³) 总需水量:W总需=W古邵片+ W峨山片=515.59(万m³) 4.5.4 供水量估算 a)古邵片 1)渠灌地表水 根据枣庄市峄城区水务局提供的数据,峄城区可通过胜利渠从微山湖引水,利用当地坑塘和沟渠蓄水,本次规划项目区灌溉用水量取值370万立方米即可满足项目渠灌区利用渠灌提水灌溉需求。 2)井灌浅层地下水 地下水可开采量一般应以地下水补给量为前提。本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降雨入渗补给、灌溉回归补给和沟渠与河流渗漏补给。 (1)降雨入渗补给量 项目区P=75%年份降水量为769.3mm,本次设计采用“利用地表水为主,浅层地下水为辅”综合利用的方式,在项目区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实际需要布设机井,因此井灌区集雨面积应采取机井的控制灌溉面积为60公顷,根据项目区土壤状况,降水入渗系数取0.30,则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年降水补给量为: W1=0.7693×60×0.30=13.85(万m³) (2)井灌回归补给量 机井控制面积为60公顷(900亩),按每亩每年净灌溉定额205m³和复种指数1.8计算,田间灌溉水入渗补给系数取0.13,则规划后项目区田间灌溉水入渗补给量每年约为: W2= 205×60×15×0.90×0.13=2.16(万m³) (3)沟渠与河流渗漏补给量 三支沟为流经项目区机井灌溉控制区内主要沟渠,其三支沟在机井灌溉控制区的长度为1900m,单侧补给。 W3= K×L×A0×I×t 式中: W3—单侧河渠渗漏补给量,m³; K—渗透系数12m/d; I—垂直于河渠单侧剖面的水力坡度,取0.003; A0—单位长度河渠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剖面面积,㎡/m; L—沟河长度,km; t—渗漏时间,d,t=90d (全年过水时间取90天) 表4-2 河沟渗漏补给量表 河沟 L A0 I K t 补给方式 W3 m ㎡/m - m/d d - 万m³ 三支沟 1900 2 0.003 12 90 单侧补给 12.31 合计 - 12.31 由式计算可得:W3=12.31万m³。 (4)地下水可利用量 根据上述计算,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年可供给量为 W地下=W1+ W2+ W3 =13.85+2.16+12.31 =28.32万m³。 项目区可供总水量为370+28.32=398.32(万m³)。 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370万m³ 地下水可供水量:28.32万m³ b)峨山片 1)地表水 根据枣庄市峄城区水务局和当地提供的数据,项目区内坑塘和沟渠的蓄水量约为 16万立方米,大鲍庄水库库容约为150万立方米,通过前香屯水渠可从大鲍庄水库调水约60万立方。通过其他河流渠道可引入30万立方水源补给量。 地表水源供给量 = 16 + 60 + 30 =106 (万m³) 2)浅层地下水 地下水可开采量一般应以地下水补给量为前提。本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降雨入渗补给、灌溉回归补给和沟渠与河流渗漏补给。 (1)降雨入渗补给量 项目区P=75%年份降水量为769.3mm,集雨总面积384.60公顷,根据项目区土壤状况,降水入渗系数取0.20,则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年降水补给量为: W1=0.7693×384.60×0.20=59.17(万m³) (2)田间灌溉回归补给量 规划后项目区耕地面积为384.60公顷,按每亩每年净灌溉定额205m³和复种指数1.8计算,田间灌溉水入渗补给系数取0.13,则规划后项目区田间灌溉水入渗补给量每年约为: W2= 205×384.60×15×0.90×0.13=13.84(万m³) (3)沟渠与河流渗漏补给量 前香屯沟渠纵穿项目区南北,在项目区内的长度约为900m,双侧补给。 W3= K×L×A0×I×t 式中: W3—单侧河渠渗漏补给量,m³; K—渗透系数12m/d; I—垂直于河渠单侧剖面的水力坡度,取0.003; A0—单位长度河渠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剖面面积,㎡/m; L—沟河长度,km; t—渗漏时间,d,t=90d (全年过水时间取90天) 表4-3 河沟渗漏补给量表 河沟 L A0 I K t 补给方式 W3 M ㎡/m - m/d d - 万m³ 前香屯沟渠 900 6 0.003 12 90 双侧补给 34.99 合计 - 34.99 由式计算可得:W3=34.99万m³。 (4)地下水可利用量 根据上述计算,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年可供给量为 W地下=W1+ W2+ W3 =59.17+13.84+34.99 =108万m³。 由于项目区内特殊的水文地质构造,只能利用部分浅层地下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取30%的利用系数。所以项目区的浅层地下水可利用量约为108×30%=32.4万立方米。 峨山片项目区可供总水量为106+32.4=138.4(万m³)。 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106万m³ 地下水可供水量:32.4万m³ 项目区总供水量:W总供=W古邵片+ W峨山片=398.32+138.40=536.72(万m³) 4.5.5 水资源平衡分析 从以上水量供需分析计算,项目区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需求,详见表4-4。 表4-4   水量平衡表 单位:万m3 项目区 需水量 供水量 水量盈缺 地表水 浅层地下水 合计 盈 缺 古邵片 382.54 370 28.32 398.32 15.78 峨山片 133.05 106 32.4 138.4 5.35 总量 515.59 476 60.72 536.72 21.13 4.6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建成后,将会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但是在工程施工期间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和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等。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音。本项目中施工场地大部分不在居民区,但应尽量避开午休等敏感阶段,与村民积极沟通,达成谅解后再进行施工;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方开挖和现场堆放,项目应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进行施工,确保施工扬尘影响降至最低;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各种废弃的建筑垃圾,应按环保要求指定地点消纳。 4.7 风险分析 4.7.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 1)市场风险:在项目实施工程中,建材价格上涨导致工程建设实际花费超出项目估算,从而带来项目资金上的困难。本项目实施期限较短,此类风险较小。 2)自然风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如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台风等都会给项目施工带来困难,导致工期延长、工程量增加。本项目基本无此种风险。 3)资源风险:项目区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都比较丰富,正常年份均能满足项目区农业灌溉需求。 4)技术风险:因不可预见因素如总体规划修编等影响,使得规划设计发生重大变更。项目区距城镇较远,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不存在用地结构的变化。 5)工程风险:是指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带来的风险,可导致工程量增加、投资增加、工期延长,从而造成损失。项目区地质结构稳定,不存在此类风险。 4.7.2风险程度分析 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及县国土、财政、农业、水利、交通、电力和林业等部门的多名技术人员对整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评估论证,对该项目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出判断,将每位专家的意见归结起来综合分析,确定该项目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不会影响项目的可行性。 4.8公众参与分析 4.8.1 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 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过程中,充分征求各部门和当地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为了解项目区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产和市场情况以及农民对土地整理的态度,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领导会同济南金田土地服务有限公司与行政村书记集中开会研究,并与部分农户进行了随机走访和调查。调查显示,当地农民普遍支持本项目的实施,他们认为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项目的实施能提高耕地质量,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部分部门和农民建议,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要考虑当地农民的耕作习惯和现有工程布局,工程竣工后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工程管护措施。 4.8.2 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 1)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阶段公众参与方案 在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阶段,计划组成编制工作组,邀请镇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单位专家、技术人员和项目区群众代表参加,共同参与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以使规划和预算尽可能符合实际。 2)项目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方案 项目实施阶段,计划由定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各有关科室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的论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申报验收、资金使用、资金审计及项目组织协调等工作。同时项目区所在镇建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土地、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项目涉及的村委会领导组成,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并对土地整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负责协调解决。 项目实施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档案制和审计制(包括工程审计和资金审计)等,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全面质量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工程监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施工单位建立自检队伍,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 3)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公众参与方案 计划首先由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项目区村民代表,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系统检查验收,对不合格工程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验收合格后再报请上级部门验收。 4)项目建后运行管护过程中公众参与方案 责成项目区所在村村民组成项目管护小组,或分包给各受益户管理,制定管理制度,广泛推广以承包制为主的经营模式,确保设施长期完好。 5)项目建后评价阶段公众参与方案 项目建成后,由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制定完善措施,为以后类似项目的实施管理打好基础。 5 项目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 5.1规划原则 (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2)节水、节能、节材、环保; (3)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整理方案切实可行; (5)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6)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7)坚持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原则; (8)合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 5.2规划目标 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主要目标,通过田、水、路的统一规划和标准化建设,提高耕地综合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田成方、路通畅、沟配套、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耕作模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树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样板。 项目区总建设规模1713.05公顷,拟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1479.16公顷(22187.40亩)。其中古邵片建设规模1277.48公顷,拟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1094.57公顷(16418.55亩)。峨山片建设规模435.57公顷,拟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384.59公顷(5768.85亩)。 改善灌溉和排涝面积1490.4公顷,新增粮食产能1609.63吨,耕地质量等别提高1等,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5.3 规划方案 5.3.1 土地利用布局 1)布局原则 (1)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则; (2)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3)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原则; (4)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2)规划后土地利用结构 整理后项目区建设总规模为1713.05公顷。 古邵片项目区规模为1277.48公顷(其中不包括村庄118.03公顷,河流水面12.56公顷,有林地28.63公顷,其他林地0.79公顷),占总规模的74.57%。现状地类包括耕地1105.80公顷,占总规模的64.55%;农村道路94.01公顷,占总规模的5.49%;坑塘水面8.43公顷,占总规模的0.49%;沟渠54.53公顷,占总规模的3.18%;水工建筑用地12.11公顷,占总规模的0.71%;设施农用地2.60公顷,占总规模的0.15%。古邵片项目区内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094.57公顷(16418.55亩)。 峨山片项目区规模为435.57公顷(其中不包括建设用地3.48公顷,林地0.16公顷),占总规模的25.43%。现状地类包括耕地384.60公顷,占总规模的22.45%;农村道路31.98公顷,占总规模的1.87%;坑塘水面3.65公顷,占总规模的0.21%;沟渠14.85公顷,占总规模的0.87%;设施农用地0.49公顷,占总规模的0.03%。峨山片项目区内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384.59公顷(5768.85亩)。 根据土地适宜性和当地种植习惯,耕地种植结构以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 5.3.2 工程布局 1)土地平整工程 按照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平原区田块布局尽可能规则、统一。但由于承包经营体制下土地经营比较分散,耕作机具多为中、小型,田块大小、方向对生产影响不大,故对田块大小、方向不作硬性规定,而是本着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土地权属调整和方便工程实施的原则,按规划道路布局划分田块。 本次项目区位于山前平原区,田块平整度较高,本次规划不涉及土地平整工程。 2)灌溉与排水工程 a)水源工程布局 根据项目区水资源性质、水文以及地形条件特点,本项目设计贯彻”利用地表水为主,浅层地下水为辅”的综合利用原则,古邵片项目区通过在水文地质条件合适地区增设机井开发浅层地下水,并修建拦河坝和清淤沟渠引入地表水。峨山片项目区通过清淤坑塘来增加需水量,对主要的坑塘进行扩建并修建泵房和PVC管道输水,并清淤沟渠引入地表水。 (1)地表水源布局 古邵片项目区地表水源来自胜利渠引入的微山湖水,利用提水站和现状沟渠及输水管网将水输送到所辖每一个田块。项目区内部分沟渠淤积较严重,为了提高沟渠的灌溉能力,本次设计对部分沟渠进行清淤,同时为了减少水资源不必要的流失,提高项目区内水资源的利用率,在三支沟设置三座拦河坝。 峨山片项目区北邻大鲍庄水库,可通过前香屯水渠和其他水渠将水源引入各分支沟渠提供灌溉。项目区内坑塘数量较多,通过清淤扩建也可提高蓄水量。通过渠灌灌溉区域可以覆盖大部分项目区。项目区内部分沟渠淤积较严重,为了提高沟渠的灌溉能力,本次设计对部分沟渠进行清淤。 (2)机井布局 ①根据机井出水量、灌水定额确定单井控制面积,设计古邵片井灌区平均每100亩设一眼机井,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本次古邵片设计规划机井9眼。 ②机井尽可能布设在田间道路旁以便于后期的使用和管理。 ③井距尽量均匀,最大限度地减轻相互干扰。 ④根据项目资金状况确定机井输水采用农户自提灌溉方式。 ⑤机井在规划图上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微调。 (3)地下水源布局 峨山片项目区内有一座坑塘内部有泉眼,全年有水,通过清淤扩建也可提供大量浅层地下水源。在扩建坑塘旁修建泵站还可以通过PVC管网进行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输水工程布局 (1)鉴于峨山片项目区地势较平坦,根据节水要求和群众意见,管道采用PVC管,共铺设管道2288m。 (2)管道尽量沿道路布设以方便使用和减少对青苗的破坏,走向一般垂直于作物种植方向,布设在田块相对较高的一端。 (3)新建泵站采用潜水泵,配套电力设施,直接采用PVC管输水向周边农田辐射灌溉,或农户自行取水灌溉。 具体布局见规划图。 c)排水工程布局 (1)古邵片项目区排水通过魏家沟和三支沟最终汇入到韩庄运河;峨山片项目区排水最终汇聚到项目区南侧城东截水沟和王场新河。 (2)项目区现有骨干排水沟布局基本、合理,原则上不改变现有排水沟的布局。 (3)古邵片项目区共新挖口宽为3m的排水沟1条,长度为1609m,清淤沟34条,总长24448m;峨山片项目区共清淤沟17条,总长18295m,全部以在不增加原有沟宽的基础上进行清淤。 具体布局见规划图。 d)渠系建筑物布局 道路与排水沟交叉处设管涵、桥。古邵片项目区共需新建板桥11座,规划管涵48座,规划进地涵80座(每个村按项目区面积所占比例及实际需要进行分配),规划拦河坝3座。 峨山片项目区共需维修桥1座,新建板桥8座,规划管涵23座。 具体布局见规划图。 e)输配电工程布局 本次规划在峨山片项目区前香屯村南侧将10kv高压电力线路采用架空线路引入泵站变电室,经变压器降压后为泵站提供电力。架空线路长度为735m。 3)田间道路工程 为了便于项目区开发后农业生产和耕作需要,根据项目区现有交通情况及总体布局要求,以原有道路体系为基础,重新规划布置项目区的田间道路体系。道路规划考虑了项目区与周围现有道路的连接和进出村庄方便,尽量减少占地面积,采取路、现状排水沟结合配置,道路宽度和密度按实际需要而定。 原则上连接村庄与生产路的主要道路为田间道,连接田块与田间道、田块之间为生产路。 项目区规划后每个田块都有田间道或生产路通到,保证项目区内的道路通达度为100%。 古邵片项目区总计整修田间道33601m(其中整修田间道Ⅰ型4113m;整修田间道Ⅱ型29488m);整修生产路14138m。 峨山片项目区总计整修田间道4948m(其中整修田间道Ⅰ型866m;整修田间道Ⅱ型4082m);整修生产路14928m。 具体布局见规划图。 4)农田林网工程布局 (1)林带设计应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全面整治,以创造新的农业地理景观,建立结构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项目区规划栽植农田防护林8437株,其中古邵片区栽植6500株,峨山片区栽植1937株。 具体布局见规划图。 5)其他工程布局 为了更好的保护基本农田并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在项目区内布设两类标志牌,一类为项目标志牌共2个(古邵片和峨山片各1个),一类为基本农田保护牌共计20个(其中古邵片15个,峨山片5个)。标志牌的位置要显眼突出,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具体布局见规划图。 5.3.3建设标准 1) 项目区田块划分的标准 项目区地处山前平原,田块的划分尽可能规则化。田块的大小和形状从耕作机械工作效率考虑,要求田块长200~600m,宽150~400m。耕作田块的形状要求外形规整,长边与短边以直角或接近直角相交为宜,田块最适宜的形状是长方形。 具体布局中,考虑现状路、沟情况,为减少权属调整工作量,不片面追求田块的绝对整齐划一。 2)灌排标准 (1)灌溉标准 根据项目区水资源分布状况和取水成本,灌溉保证率原则上设计为75%,考虑到个别区域水源紧张或取水费用大,灌溉成本高,因此,并非所有田块都能达到75%,而水源条件好的田块,灌溉保证率则会超过75%。 项目区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属旱作农业区,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和平原区水资源供求状况,确定灌溉保证率为75%。 项目采用农户自提灌溉和渠道自流灌溉及田间PVC管道输水相结合的灌溉方式,设计农户自提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7,田间管道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0,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5。 (2)排涝标准 根据项目区排涝能力、规划种植农作物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等情况,农田除涝标准确定为10年一遇1~3日暴雨1~3日排除。 3) 道路建设标准 道路布置以原有道路为骨架,为了减少道路占地,本次设计不涉及新开路基,从方便农业生产与生活、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节省道路占地等方面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改善项目区交通和生产生活条件。根据《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本土地整理项目田间道路为田间道和生产路。 田间道路:连接村庄与生产路的主要道路,为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农产品的运输及为机器加油、加水等生产过程服务,结合当地情况,主要田间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和素土夯实路基,次要田间道采用页岩稳定层加石屑路面。 生产路:连接田块与田间道、田块之间,供小型农机行走和人员通行的道路,主要生产路采用页岩稳定层加石屑路面。 4) 农田林网建设标准 项目区内部分田间道两侧没有防护林,同时根据项目投资和当地政府、群众意见,本次规划在主要的田间道路两侧和生产路单侧种植防护林,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5)建筑物建设标准 项目区建筑物均为小、微型工程,工程建筑物级别确定为5级。 5.4 建设内容 5.4.1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位于山前平原区,田块平整度较高,所以本次项目不涉及土地平整工程。 5.4.2灌溉与排水工程 根据项目区水资源特点,本项目设计在项目区清淤坑塘及沟渠,扩建坑塘,新建泵站并配套PVC管道,新建配电室,架设高压线,进一步满足项目区灌溉需要。 4.4.3田间道路工程 (1)按照当地施工习惯及结合当地各部门意见,古邵片项目区整修田间道路Ⅰ型设计路面宽4m,结构为18cm厚C25混凝土路面,对原有的素土路基进行平整压实处理后作为路基使用,处理后的路基厚30cm。同时两侧各设计50cm宽素土夯实路肩。 整修田间道路Ⅱ型设计路面宽4m,结构为15cm厚页岩垫层加5cm厚石屑路面,对原有的素土路基进行平整压实处理后作为路基使用。同时两侧各设计50cm宽素土夯实路肩。 整修生产路设计路面宽3m,结构为15cm厚页岩垫层加5cm厚石屑路面,对原有的素土路基进行平整压实处理后作为路基使用。同时两侧各设计50cm宽素土夯实路肩。 (2)峨山片项目区整修田间道路Ⅰ型设计路面宽4m,结构为18cm厚C25混凝土路面,对原有的素土路基进行平整压实处理后作为路基使用。同时两侧各设计50cm宽素土夯实路肩。 整修田间道路Ⅱ型设计路面宽4m,结构为10cm厚页岩垫层加3cm厚石屑路面,对原有的素土路基进行平整压实处理后作为路基使用。同时两侧各设计50cm宽素土夯实路肩。 整修生产路设计路面宽3m,结构为10cm厚页岩垫层加3cm厚石屑路面,对原有的素土路基进行平整压实处理后作为路基使用。同时两侧各设计50cm宽素土夯实路肩。 5.4.4农田林网工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主要的田间道路两侧和生产路单侧种植女贞,以便保护道路、沟渠以及行人的安全,设计株距为3m,胸径3cm,单侧栽植时宜栽植在路、沟的南侧或西侧,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林带走向应与路的走向一致。经计算共需要栽种女贞8437棵,其中古邵片区栽植6500株,峨山片区栽植1937株。 5.4.5其他工程 在项目区设置项目区标志牌2个,基本农田保护牌20个。 5.5工程量估算 项目区工程量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和其他工程。 5.5.1灌溉与排水工程 古邵片项目区在三支沟设置3座拦河坝,规划机井9眼,新挖口宽为3m的排水沟1条,长度为1609m,清淤沟34条,总长24448m,新建板桥11座,规划过路管涵48座,规划进地涵80座(每个村按实际需要分配)。 峨山片项目区内清淤坑塘13座,扩建坑塘1座,新建变电室1座,建设高压线735座,PVC管道铺设2288m,清淤沟渠18295m,新修桥涵8座,维修桥1座,新修管涵23座。 5.5.2 田间道路工程 古邵片项目区整修田间道Ⅰ型4113m,整修田间道Ⅱ型29488m,整修生产路14138m。 峨山片项目区整修田间道路Ⅰ型长866m,整修田间道路Ⅱ型长4082m,整修生产路长14928m。 5.5.3 农田林网工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主要的田间道路两侧和生产路单侧种植女贞,以便保护道路、沟渠以及行人的安全,设计株距为3m,经计算共需要栽种绿化女贞经计算共需要栽种女贞8437棵,其中古邵片区栽植6500株,峨山片区栽植1937株。 5.5.4 其他工程 在项目区共设置项目区标示牌共2个,基本农田保护牌共计20个。其中在古邵片项目区设置项目标志牌1个,基本农田保护牌15个;在峨山片项目区设置项目标志牌1个,基本农田保护牌5个。 项目区的工程量汇总见下表: 表5-1 项目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工程量 单位 数量 一 古邵片区 1 灌溉与排水工程 (1) 水源工程 坑塘清淤 座 3 坑塘扩建 座 1 (2) 灌溉工程 拦河坝 座 3 规划机井 座 9 (3) 排水工程 .新挖排水沟(口宽3m) m 1609 清淤沟 m 24448 (4) 桥涵工程 过路管涵 座 48 进地管涵 座 80 新修板桥 座 11 2 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混凝土路面) m 4113 田间道(石屑路面) m 29488 生产路 m 14138 3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防护林(女贞) 株 6500 4 其它工程 项目区标志牌 座 1 基本农田保护牌 座 15 二 峨山片区 1 灌溉与排水工程 (1) 水源工程 坑塘清淤 座 13 坑塘扩建 座 1 (2) 灌溉工程 新建泵站 座 1 规划高压线 m 735 规划PVC管道 m 2288 (3) 排水工程 .清淤沟 m 18295 (4) 桥涵工程 过路管涵 座 23 维修桥 座 1 新修桥涵 座 8 2 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Ⅰ型 m 866 田间道路Ⅱ型 m 4082 整修生产路 m 14928 3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防护林(女贞) 株 1937 坑塘护坡 m 97 4 其他工程 项目区标志牌 座 1 基本农田保护牌 座 5 6 土地权属调整 6.1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内所有土地分别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农户承包经营。 项目区内所有土地权属明确,权界清楚。 项目区内所有土地权属清楚,没有土地权属纠纷。 项目区内农用地均有土地所有权证。 6.2 权属调整原则与程序 6.2.1 权属调整原则 (1)依法、公开、公正、公平、效率和自愿原则; (2)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原则; (3)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4)尽量保持村界完整性原则; (5)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原则。 6.2.2权属调整范围 1)界限的调整 为减轻工作难度,尽可能减少权属调整的面积,主要对原有权属界限不规整、互相楔入的地段结合新建道路、地块规划进行调整。可以对其采取转换或地块置换的方式,使所有权以规划路、沟为界,既起到了裁弯取直,有利于生产,又起到了明晰所有权关系的作用。 2)农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 村内农地按自愿等面积或等价原则重新分配土地,保证农户分到与原实有面积相等,质量相当,并尽可能集中土地。若原承包人放弃承包权,则可由村集体另行选择农户承包,也可集中承包给经营大户。 3)土地所有权调整 (1)插花地调整。相邻两村的插花地可在村界处按等面积或等价值原则调整土地所有权,非相邻两村的插花地可在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在几个村之间按等面积或等价原则进行调整。 (2)村与村之间少量不规则的村界之间涉及的土地所有权的调整。农地整理必须把农地按地块规则的要求进行,必然存在着村与村之间少量不规则的村界边的农地所有权的调整,此类土地权属可按土地等面积或等价值原则进行调整。 4)纠纷处理 对于规划后产生的纠纷,应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发挥群众及基层干部的作用,至下而上进行调解。本着实事求是,有利于生产和稳定的原则进行调解。 6.2.3权属调整程序 (1)成立权属管理协调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峄城区人民政府主管领导、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镇代表和村民代表组成,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工作小组的任务是提出权属调整方案,解决纠纷,接受群众信访,工作小组是临时性机构,完全是兼职和服务性的。 (2)调查分析现状、听取意见。通过对现状的调查,了解权属情况及群众的要求。对界线复杂、插花地、飞地多的村镇要做重点调查,听取村干部及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同时大力宣传土地开发整理的作用和目的。 (3)制定并公布权属调整方案。通过调查分析,提出权属调整初步方案,包括调整原则、方式、交换或补偿形式。并将初步方案提供给村委会讨论,修改初步方案后予以公告。 (4)依据所制定的方案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测量,评估土地质量、级别、指界、确权,并进行登记。由于土地整理涉及面广,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此在制定权属调整方案及调整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群众的民主参与,听取群众的意见,按群众的意愿办,只有这样才能使权属调整方案得以真正落实。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后,按照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权益,并及时确定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及时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变更登记,建立新的地籍档案,并妥善保管有关土地登记资料。 7 投资估算 7.1 估算依据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3)《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5)《山东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鲁财综[2005]90号) 6)《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使用指南(暂行)的通知》(财建[2007]861号) 7)《全国20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8)《枣庄市工程造价信息》 7.2 编制方法 本项目估算由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它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组成。 1)工程施工费 工程施工费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发生的支出,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 (1)直接费 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 直接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组成。 人工费中人工单价按全国20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中规定计取(最新人工单价调整),甲类工取51.04元/工日,乙类工取38.84元/工日。 在材料费定额的计算中,材料用量参照全国20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材料价格依据当地物价局核准的材料价格。 在施工机械使用费定额的计算中,台班和台班费分别依据全国20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编制。 ②措施费 措施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和施工辅助费,其费率依据全国20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临时设施费取费标准以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为基数,费率如表7-1。 表7-1  临时设施费费率表 序号 工程类别 计算基础 临时设施费费率(%) 1 土方工程 直接工程费 2 2 石方工程 直接工程费 2 3 砌体工程 直接工程费 2 4 混凝土工程 直接工程费 3 5 农用井工程 直接工程费 3 6 其他工程 直接工程费 2 7 安装工程 直接工程费 3 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取费标准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费率取1.0%。 施工辅助费取费标准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其中安装工程费率取1.0%,其它费率取0.7%。 (2)间接费 根据工程类别不同,其取费基数和费率见表7-2。 表7-2  不同工程类别间接费费率表 序号 工程类别 计算基础 间接费费率(%) 1 土方工程 直接费 5 2 石方工程 直接费 6 3 砌体工程 直接费 5 4 混凝土工程 直接费 6 5 农用井工程 直接费 8 6 安装工程 人工费 65 7 其他工程 直接费 5 (3)利润 费率取3.0%,计算基础为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 (4)税金 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3.22% 2)设备费 设备费指购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中设计的设备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设备原价、运杂费、运输保险费和采购及保管费。 3)其它费用 其它费用由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拆迁补偿费组成。 (1)前期工作费 前期工作费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土地清查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项目勘测费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费、项目招标代理费等。 其中土地清查费按工程施工费的0.5%、项目可行性研究费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分档定额计费方式计算,各区间按内插法确定、项目勘测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1.5%(项目地貌类型为丘陵/山区的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项目设计及预算编制费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分档定额计费方式计算(项目地貌类型为丘陵/山区的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各区间按内插法确定、项目招标代理费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 (2)工程监理费 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分档定额计费方式计算,各区间按内插法确定。 (3)拆迁补偿费 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拆迁的零星房屋、坟墓及需清除的零星林木、青苗(指渠、沟系、道路、水工建筑物建设时需清除的青苗)等所发生的适当补偿费用。拆迁补偿费采取适量一次补偿方式编制。 (4)竣工验收费 竣工验收费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完工后,因项目决算、成果的管理等发生的各项支出,取费基数为工程施工费和设备购置费之和,采用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包括项目工程复核费、工程验收费、决算编制与审计费、整理后土地的重估与登记费、标记设定费等费用。 (5)业主管理费 业主管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以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和竣工验收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 4)不可预见费 不可预见费指项目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设计变更、人工、材料、设备和工程量等发生变化而增加的费用。按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及其他费用合计的3%计取。 不可预见费=(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3%。 7.3投资估算 项目各项工程投资(工程施工费)和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不可预见费估算构成,详见表7-3。 表7-3 项目投资估算表 序号 内容 工程量 工程施工费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总投资(万元) 一 工程施工费 (一) 古邵片 765.70 1 灌溉与排水工程 (1) 水源工程 坑塘清淤 座 3 13000 3.90 坑塘扩建 座 1 7000 0.70 (2) 灌溉工程 拦河坝 座 3 16000 4.80 规划机井 座 9 13000 11.70 (3) 排水工程 .新挖排水沟(口宽3m) m 1609 8 1.29 清淤沟 m 24448 10 24.45 (4) 桥涵工程 过路管涵 座 48 8000 38.4 进地管涵 座 80 5000 40 新修板桥 座 11 24000 26.4 小计 151.64 2 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混凝土路面) m 4113 280 115.16 田间道(石屑路面) m 29488 120 353.86 生产路 m 14138 90 127.24 小计 596.26 3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防护林(女贞) 株 6500 17 11.05 小计 11.05 4 其它工程 标识牌-1 个 1 15000 1.50 标识牌-2 个 15 3500 5.25 小计 6.75 (二) 峨山片 290.41 1 灌溉与排水工程 (1) 水源工程 坑塘清淤 座 13 12000 15.60 坑塘扩建 座 1 200000 20.00 (2) 灌溉工程 新建泵站 座 1 40000 4.00 规划高压线 m 735 120 8.82 规划PVC管道 m 2288 45 10.30 (3) 排水工程 .清淤沟 m 18295 10 18.30 (4) 桥涵工程 过路管涵 座 23 8000 18.40 维修桥 座 1 7000 0.70 新修桥涵 座 8 24000 19.20 小计 115.31 2 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Ⅰ型 m 866 280 24.25 田间道路Ⅱ型 m 4082 90 36.74 整修生产路 m 14928 70 104.50 小计 165.48 3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防护林(女贞) 株 1937 17 3.29 坑塘护坡 m 97 317 3.07 小计 6.37 4 其他工程 标示牌-1 座 1 15000 1.5 标示牌-2 座 5 3500 1.75 小计 3.25 合计 1056.11 二 设备购置费 (一) 古邵片 - - - - (二) 峨山片 1 干式变压器 SC10-50/10 座 1 35000 3.50 2 井用潜水泵 175QJ40-72 台 1 3400 0.34 3 配电箱 台 1 3000 0.3 小计 4.14 合计 4.14 三 其它费用估算 1.前期工作费 60.73 2.工程监理费 23.02 3.拆迁补偿费 0.00 4.竣工验收费 37.90 4.业主管理费 31.36 小计 153.01 四 不可预见费 36.40 小计 36.40 合计 1249.66 8 实施计划 8.1 总体计划 8.1.1建设工期 项目计划5个月实施完成,即2014年8月~2014年12月。 8.1.2实施进度计划 计划2014年8月开始进行施工准备,2014年12月底完成。整个施工过程应大致按下列程序进行: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其他工程,并可根据天气、季节等因素进行调整或交叉进行。 8.2 年度建设计划 2014年8月上旬前完成项目的委托监理和招投标工作,落实施工队伍。 2014年8月中旬实现项目区的通电通路、施工队伍进场、搭建临时工棚,做好施工准备。 2014年10月底之前,完成灌溉与排水工程。 2014年11月底之前,完成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林工程。 2014年12月上旬之前,完成其他工程。 2014年12月底之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8.3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资金由各级财政筹措,资金来源为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8.4 年度投资计划 项目的建设工期为5个月,即2014年8月~2014年12月,各月的投资进度计划详见附表3—项目季度分月用款计划表。 9 实施管理 9.1组织机构 项目领导小组由峄城区国土、财政、农业、水利、交通、电力、和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县人民政府分管国土的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项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项目实施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统一领导、督促项目实施建设的顺利开展。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为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履行项目法人职责,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任务,并落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决策。 9.2 管理措施 9.2.1控制措施 1)进度控制 (1)建立项目实施进度报表制度:项目实施单位应定期送交实施进度报表及有关资料,每周所完成的工作量及资源配备情况,以供项目进度控制人员用来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及时对偏差进行分析、调整。作业状况表要反映项目实施中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集。 (2)派出常驻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 (3)定期召开现场会议。 2)项目资金控制措施 所有用于项目建设筹集的资金,设立专门帐户,专款专用,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开支。一切开支须经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并由分管的同志签字报销。加强对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的管理,对采购工作进行数量、价格双控制。建立资金审批程序,建立定期资金对照分析报告制度,控制行政人员开支,监督直接成本的完成情况,控制项目的变化,检查工程的时间完成情况等。 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布财务收支情况。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单独核算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支出范围和标准的开支,更不得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建立、健全项目会计核算和内部稽核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要严格项目资金竣工决算,规范项目的业绩考评和追踪问效。 3)质量控制 (1)对人的控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操作水平,防止违纪违章及错误行为发生。 (2)材料的控制:对材料的采购质量、运输质量及使用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场,避免材料不必要的浪费。 (3)对机械的控制:从机械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确定和操作三方面予以控制,特别要注意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使用操作及维护上的方便。 (4)对方法的控制: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先进的工艺流程、有效的组织措施、严格的检验手段。 (5)对环境的控制: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劳动组合等。 9.2.2 保障措施 实行工程建设”七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档案制和审计制(包括工程审计和资金审计)。同时还要吸收有关单位和项目区所在镇政府参加,共同协调、处理规划实施中的有关社会问题。 (1)实行项目法人制 项目实施将涉及到峄城区众多相关部门以及项目所在地人员的组织和协调问题,牵涉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因此,必须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国土资源局牵头,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具体运作项目。 (2)实行项目工程招投标制 为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工程质量,需对工程内容逐一分解,进行招标公告,然后根据《招标投标法》分标段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公开、公正、合理地选择施工单位,招投标的内容也包括主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竞投方按照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拟定工期、报价和质量标准等方案,最终由项目领导小组根据以下程序择优选定中标单位:招标公告—报名—初步资格审查—施工图纸会审—施工单位投标—公开标书评议—确定中标施工单位。 (3)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 项目法人择优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监理。监理单位应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办法》、《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代表建设方对工程实行监管,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协调有关各方的工作关系,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制定出具体工作细则,明确委托监理程序,监理单位资质要求等,对所有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理。 (4)实行项目合同制 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作组织,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施工监理合同,明确相互各方的责权利。合同由专人管理,设项目合同管理专用章,签发工程承建合同和设备购置合同必须由项目法人签章;合同纠纷调处按《合同法》规定程序进行。 (5)实行项目公告制 ① 将整个项目区的范围、面积、工程类型与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项目实施的各项管理制度等进行公告,以接受社会监督。 ②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全面质量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工程监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施工单位建立自检队伍,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 ③制定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制,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6)实行项目档案制 健全各类工作档案,使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所有环节都有案可查。 (7)实行项目审计制 主要包括工程审计和资金审计。 在拨款之前,必须开设银行帐户,财政直接把资金拨入该帐户,由项目法人对资金的专款专用负全部责任。由项目法人组建财务小组和审计小组,财务小组对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实行专账、专户、专管,严格财经制度,规范财务手续;审计小组按工程进度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对工程项目实行阶段与年终跟踪审计,规范资金使用的渠道和方式。财务小组必须注明每一笔款项的使用情况,工程竣工验收时,由上级项目主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实。若发现问题,由项目法人负全部责任。 10 后期管护 10.1 管护原则 (1)确保项目区基础设施的长效使用,维护项目区群众的利益; (2)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工程管护者的积极性; (3)坚持责、权、利相统一,明确工程管护各方的利益与责任; (4)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后期管护新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各地实际,扎实有效地做好工程后期管护工作。 10.2 管护内容与管护主体 10.2.1 管护内容 (1)对农田水利工程建筑物进行管护,确保排灌站、机井、沟渠、桥、涵、闸、配电设施的完好,能够正常使用。 (2)对田间道路、农田林网等进行管护,确保道路系统的完整,保障通行的畅通和农田林网、水土保持等系统的完好,满足项目区的生产生活需要。 10.2.2 管护主体 根据工程特点,参照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建议选择采取以下管护措施: (1)将设施(主要是灌溉和排水设施)交付受益农户管理,由各村与受益农户签定管护责任书,明确管护要求,确定惩罚措施,体现”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同时镇政府与各有关行政村签定管护目标责任书。 (2)推行工程管护承包制度,即将某些可收费工程设施(主要是灌溉设施)承包给部分农户,实行产业化经营,合理确定收费标准,这样可使工程管护责任更加明确,设施维护能有可靠的资金来源。 10.3 管护经费 (1)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解决其受益工程的管护; (2)项目所在地政府从有关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后期管护经费; (3)向当地受益群众农户筹集一定的管理资金,用于后期管护的开支; (4)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区内工程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取得的收入,优先用于后期管护。 11 效益评价 11.1社会效益评价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缓解耕地压力,稳定农业生产,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1)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有效的保护耕地面积不减少,协调城乡用地矛盾,改善生态生活环境,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2)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行田、水、路的综合治理,将项目区整治成高标准、高质量的路网方田,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并以项目为依托,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搞好科学种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改变以前靠天吃饭的局面,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3)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的农田道路、灌溉和排水工程将全部配套,可以全面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缓解当地人多地少矛盾。 (4)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土地用途分区,另一方面可巩固土地利用分区成果,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区要求进行其他分区建设,不仅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而且在实际地块上土地用途分区明显分开,从而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打下坚实基础。 (5)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为农业机械化、生物化、集约化生产等奠定基础,对于引进和采用农业新技术,转变传统观念,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发挥较强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推动土地开发整治事业的发展。 11.2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区规划的综合实施,将使区内生态环境大大改善。项目实施后,将使区内生态防护林有了显著提高,将大大增加区内生态系统的容量,使生态系统向更完善、更稳定的状态发展。按基本农田标准建设,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都是有重要意义。 (1)生态效益 ①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使整个项目区农田将变成田成方、沟渠相连、路相通、桥涵配套的高产稳产田。 通过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改善项目区供水条件,农作物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农田林网的建设,将使区内小环境得到调节,将输水节水、田间节水、农艺节水等节水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田园化生产格局,将大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业生态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②对区内农业发展的影响 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将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该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改善区内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步伐,有力推动区内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③对地下水的影响 项目区地下水的开采以地下水的补给为前提,达到多年地下水的采补平衡,不会导致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 (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但是在工程施工期间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和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等。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音。本项目中施工场地大部分不在居民区,但应尽量避开午休等敏感阶段,与村民积极沟通,达成谅解后再进行施工;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方开挖和现场堆放,项目应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进行施工,确保施工扬尘影响降至最低;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各种废弃的建筑垃圾,应按环保要求指定地点消纳。 11.3经济效益评价 (1)整治前后投入产出比较 根据调查,项目区目前主要农作物投入产出情况详见表11-1。 表11-1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投入产出情况 对比 作物 亩产量(公斤) 单价(元/公斤) 亩均总收益(元) 亩均成本(元) 亩均纯(元) 化肥 农药 农机 灌溉 种子 小计 整理前 小麦 420 2.1 882 110 12 70 26 25 243 639 玉米 450 2 900 50 8 20 14 30 122 778 小计 1417 整理后 小麦 450 2.1 945 110 12 70 38 25 255 690 玉米 500 2 1000 50 8 20 20 30 128 872 小计 1562 根据项目区整治后预计单产及面积变化情况,估算整治前后项目区农业纯收益变化情况详见表11-2。 表11-2 整治前后主要农作物投入产出比较 对比 作物 播种 面积 种植比例 平均 单产 总产量 总收益 总成本 总纯收益 公顷 公斤/公顷 公斤 万元 万元 万元 整理前 小麦 1490.4 0.9 6300 8450568 1774.62 488.92572 1285.69 玉米 1490.4 0.9 6750 9054180 1810.84 245.46888 1565.37 小计 - - - 17504748 3585.46 734.39 2851.06 整理后 小麦 1490.4 0.9 6750 9054180 1901.38 513.0702 1388.31 玉米 1490.4 0.9 7500 10060200 2012.04 257.54112 1754.50 小计 - - - 19114380 3913.42 770.61 3142.81 整治前后差值 - - - - 327.96 36.22 291.75 根据以上初步分析概算,整治后项目区纯收益总计可增加291.75万元。 (2)静态投资回收期 计算公式如下: T=K/(△P -C) 式中: T—静态投资回收期(年) K—项目总投资(万元) △P —总纯收益(万元) C—运营成本(万元) 基础设施运营成本包括基础设施自身的运行成本以及正常维护管理成本。年运营成本按总投资的1.0%计算1249.66×0.01=12.50万元;年维护管理成本按总投资的1.5%计算,1249.66×0.015=18.74万元。总运营成本为31.24万元。 该项目规划投资建设期为5个月,经计算静态回收期为5年(含建设期)。 (3)投资收益率 E=M/K×100% =(291.75-31.24)/1249.66 =20.85% 计算分析表明,本土地整治项目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好项目。投资回收快,投资无风险,因此本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改善项目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条件,将从整体上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1.4 耕地质量等级变化分析 11.4.1 项目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对比 峄城区生态自然环境较好,但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灌溉、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工程亟待建设,项目的实施很有必要。 项目区整治后耕作条件明显改善,生产力明显提高, 新增粮食产能=1490.40 × 0.9 × 1200 /1000 =1609.63 (吨) 各分项指标对照详见下表: 表11-3 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对照表 项目 整理前 整理后 增减量 1.耕地面积 384.60公顷 384.60公顷 0公顷 2.灌溉保证率 50% 75% 3.田间道路 土路面 混凝土路面、石屑路面 4.平均产量 13050公斤/公顷 14250公斤/公顷 1200公斤/公顷 11.4.2 项目区整理后土地利用等提高分析 1)确定相关参数: 农用地分等是建立在全国统一标准上,以各标准耕作制度下的指定作物下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为基础,通过对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水平的终合评价,划分土地等别。 根据《农用地分等农用地分等规程》,确定项目区农用地分等相关参数见下表: 表11-4 项目区农用地分等基本参数表 标准耕作制度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 基准作物 冬小麦 指定作物 小麦 夏玉米 气候生产潜力 531 1968 光温生产潜力 1153 2046 2)确定分等因素 农用地分等是建立在全国统一标准上,以各标准耕作制度下的指定作物下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为基础,通过对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水平的终合评价,划分土地等别。 (1)选取分等因素的原则:①稳定性原则;②生产性原则;③差异性原则; ④主导性原则;⑤可操作性原则;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2)项目区农用地分等因数分析:根据“指定作物-分等因数-质量分”关系表,农用地分等因数包括表层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灌溉保证率、土壤酸碱度(PH值)、阻碍层次、地形坡度9个因数,本项目区土层深厚、地形平坦、光照充足,项目区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的差异主要是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排水条件的差异,选取的主要评价指标见下表: 表11-5 项目区主要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质量分关系表 因素 指标 小麦 玉米 分值 分值 灌溉 保证率 充分满足(80%以上) 100 100 基本满足(80%-60%) 80 80 一般满足(60%-30%) 50 50 无灌溉条件(30%以下) 0 0 排水 条件 有健全的干、支、斗、农排水渠道,无洪涝灾害 100 100 排水体系基本健全,丰水年暴雨后有短期洪涝发生 80 90 排水体系一般,丰水年大雨后发生洪涝 40 50 无排水体系,一般年份大雨后发生洪涝 10 20 注:参考依据《农用地分等农用地分等规程》。 3)项目区整治前后耕地质量分析 (1)计算分等单元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单元指定作物质量分CLij。计算公式如下: CLij=(Σwk*fijk)/100 (i=1,2,…. p; j=1,2,… . n; k=1,2,….m) 式中: Σ—求和运算符; wk—分等因素的权重; CLij—分等单元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为无量纲数; i—分等单元编号; j—指定作物编号; k—分等因数编号; p—分等单元的数目; n—指定作物的数目; m—分等因素的数目; fijk —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数的质量分。 (2)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规定,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由下式定义:Rij=αij•CLijβj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由下式定义:Ri=ΣRij 式中: Rij—第i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Ri—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Σ—连加运算符; αij—第j种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 CLij—第i个分等单元内种植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βj—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3)计算样点的综合土地利用系数 KL=Y/Ymax 式中: KL—样点的综合土地利用系数 Y—样点的标准粮实际产量; Ymax—区域最大标准粮单产。 (4)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由下式定义: Yi= Ri *KL 式中: Yi—第i个分等单元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Ri—第i个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KL—单元所在等值区综合土地利用系数。 山东省等别与国家等转换公式如下: 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省级自然等指数×1.10873+1179.3 国家级利用等指数=省级利用等指数×0.6645+598.01 项目区现状耕地质量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平均为7等,利用等别平均为8等。 项目区耕地质量分析各指标计算结果,详见“整理后耕地质量提高分析表”。 表11-6 项目区整理后耕地质量提高分析表 指定 作物 灌溉保证率 排水条件 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 光温生产潜力 产量比系数 自然质量等指数 综合土地利用系数 利用等指数 土地利用等 提高 分值 权重 提高分值 权重 CLij αij βj Ri Ki Yi 提高 小麦 40 0.21 40 0.14 0.94 1153 1 2258 0.67 1514 1 玉米 40 0.21 40 0.14 0.93 2046 0.62 注:按照省统一标准,采用200分的分等间距划分耕地土地利用等。 整理后省级自然质量等指数平均2258,利用等指数为1514。 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2258×1.10873+1179.3=3682.81,等别为6等。 国家级利用等指数=1514×0.6645+598.01=1604.06,等别为7等。 可以看出项目区通过田、水、路、林综合规划治理,将使项目区耕地质量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提高到6等,利用等别平均提高到7等,平均提高1个利用等。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为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及预期目标的实现,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峄城分局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及市农业局、水利局、财政局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对整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评估论证,一致认为本项目选项合理、技术可靠、目标明确、效益显著、论证充分,只要加强管理认真实施,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1)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峄城区有关土地、水利、环境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符合枣庄市峄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具有充分的合法性。 (2)通过对项目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认为该项目具备开发所需要的资源条件,潜力较大,只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上完全可行。 (3)对本项目的建设,峄城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当地群众积极配合,愿望迫切。该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4)经过土地整理和对田、水、路、林等的统筹规划布置,项目区水土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充分的利用,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也加快了标准农田的建设,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促进峄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发展生产力为前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吸收了其他土地整理项目的成功经验,并有各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后盾,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是一项为民、富民的好工程。 鉴于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效益的显著性以及群众渴求致富的积极性,建议早日立项,并进行更详细的相关研究和技术设计。 11附表、附图 11.1附表 (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 (2)项目区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 (3)项目分月用款计划表 (4)村民意见表 (5)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11.2附图 (1)峄城区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图 (2)峄城区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
/
本文档为【某地高标基本农田可行性研究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