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发展经济学经典复习思考题附详细解答

2021-08-02 25页 doc 256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凤燕

人民教育工作者

举报
发展经济学经典复习思考题附详细解答Revisedasof23November2020发展经济学经典复习思考题附详细解答发展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章1、什么是发展中国家,有哪些特征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countries]欠发达国家[LDC].[lessdevelopedcountries](P19)发展中国家基本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活水平低下:住房,医疗,受教育程度低,精神状态差。(3)生产率水平低下。(4)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5)失业问题严重,劳动不得其用,平均在10%——15%。(6)农业部门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7...
发展经济学经典复习思考题附详细解答
Revisedasof23November2020发展经济学经典复习思考题附详细解答发展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章1、什么是发展中国家,有哪些特征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countries]欠发达国家[LDC].[lessdevelopedcountries](P19)发展中国家基本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活水平低下:住房,医疗,受教育程度低,精神状态差。(3)生产率水平低下。(4)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5)失业问题严重,劳动不得其用,平均在10%——15%。(6)农业部门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7)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8)二元经济结构显着。(9)在国际关系中处于脆弱地位。2、发展经济学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其中一些主要的观点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20世纪40---60年代).这个阶段是结构主义占统治地位.这个时期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是:(1)积累资本。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2)工业化。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出路。(3)计划化。政府必须干预经济,要强调国家计划的主导作用。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20世纪60---80年代初)这个时期的主要观点:(1)提出多元的经济目标----除了GNP的增长以外,强调消除贫困、增加就业、分配公平、乡村发展和保护环境。(2)重新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市场机制作用的理论被称为新古典主义。这一时期对市场机制的重新强调也可以说是新古典主义的复兴。他们认为,价格—市场具有三大优点:一是有助于有效配置资源并且提供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二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三是可以提供广泛的信息而花费不高。(3)提倡外向型发展战略。提出外向型发展战略,即出口鼓励的工业化战略。(4)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1)强调因素,应该重视基本制度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或阻碍作用。(2)新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内生化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溢出效应。(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重视。3、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1)经济增长理论;(2)收入分配理论;(3)资本积累理论;(4)人力资本理论;(5)工业化道路理论;(6)技术进步理论;(7)人口转移理论;(8)平衡与非平衡理论;(9)国际贸易理论;(10)宏观调节理论。4、收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比较。经济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区别。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有哪些经济增长定义(economicgrowth)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增加。它一般用或GNPorGDP表示。人均GDP,反映一国居民收入水平高低的综合指标。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2)产出结构的变化。(3)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4)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分配状况的改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或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产业结构没有什么变化,如果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平衡,如果产品大量积压,如果以坑害消费者为代价,如果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污染严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健康受损;如果收入和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均,这种经济增长不会带来真正的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人的能力的扩大是有限的。但是,有了经济增长,不等于就自动导致了人类发展。下面有几种有增长而无人类发展的情况:(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growth)。(2)无声的增长(voicelessgroth)。(3)无情的增长(ruthlessgrowth)。(4)无根的增长(rootlessgrowth)。(5)无未来的增长(futurelessgrowth)。如果出现了上述“无五”情况,增长就没有导致人类发展。人类发展所包括的内容要宽泛得多。它不仅包含物质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活环境的改善,而且还包括文化和政治生活的改善。发展是指人的全面发展,而经济发展是指人的物质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不仅增长能促进人类发展,而且人类发展也能促进增长。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进了人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2、GDP\GNP存在哪些缺陷经济发展的度量指标是如何构成的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通常是以GNP或GDP来表示的。但是,它们也有许多缺陷,特别是国际比较时,问题更为严重。这个指标有如下缺陷:(1)每个国家都有些产品和服务是不计入GDP的,不经过市场交换的,而这些产品和服务,也是国民总产品的一部分,但并没有包括在GNP中。因此,按照市场价值加总的GNP数字无疑低估了一国实际的国民总产品。(2)地下经济是不计入GDP的。在任何一个国家,地下经济(undergroundeconomy)都是存在的。从事地下经济的目的是为了逃税,如走私等。有些地下经济是为了逃避国家有关法律的制裁,如贩毒、生产盗版图书和音像制品等。由于地下经济是非法的,交易活动秘密进行,交易收入不报告,无法统计在GNP中。(3)GNP并没有扣除自然资源(如水、土壤、森林、空气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的耗竭和环境污染所引起的人类福利的损失和防止污染而投入的成本。如果要扣除的话,实际的GDP的规模比通常计算的GDP要小。(4)当把GNP进行国际比较时,必须把不同的货币转换成一个共同的货币,通常用美元来表示。但是,用这种方法来比较,是很不准确的。用GDPorGNP的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率的指标是有缺陷的。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更好的统计指标作为一国国民产品的综合指标。发展的度量指标是一个物质指标,用加权的办法进行加总,而给予的权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发展的度量指标是多种指标综合在一起的指标体系,而且没有公认的权威。如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这个指标的构成是,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每个指标分100个等级,1代表最坏,100代表最好,一般处在二者之间,一个国家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按照1到100来打分,把它们进行简单的平均便得到该国的综合指数。3、对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的分析。(1)假说的提出: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在1955年提出了一个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变化规律的假说: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贫穷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富裕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趋于下降。这就是着名的“库兹涅茨假说”。(2)支持这一学说的理由1)贫穷国家的二元经济显着。2)在经济发展初期,国家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少数人由于财产收入、本人才能受到良好教育以及其它原因而变得越来越富有,而大部分人相对来说变穷了。到经济发展后期,教育逐渐普及,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能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因而生产率和工资水平大大提高,收入差别也相应缩小。疗补贴),来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经济地位。3)在经济发展初期,国家的政权往往掌握在富裕阶级的手中,这样制定的方针必然不利于穷人阶级。结果,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不断恶化。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以后,一般民众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参政的意识增强了,并且能够组织起来形成抗衡集团,如工会组织,以争取自己的政治和经济权益,迫使政府采取一些有利于低收入阶层的政策,结果导致收入差别的缩小。第三章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模型复习思考题1、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一是“资本——产出比”概念。哈罗德认为,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不仅刺激总供给,而且刺激总需求。要实现充分就业,本期投资必须大于上期投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哈罗德提出了“资本-----产出比”概念,利用它来推算第二期达到充分就业所需的追加投资,以使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均衡增长相适应。二是提出了“比率分析法”,哈罗德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引入了时间因素,用“比率分析法”(增长率、储蓄率)代替了凯恩斯的“水平分析法”(国民收入、储蓄与投资的水平),从而将凯恩斯的理论长期化、动态化了。三是提出了三个增长率,哈罗德将经济增长率分为实际增长率(G)、有保证的增长率(Gw)和自然增长率(Gn)。有保证的增长率(GW)是“与人们想要进行的那个储蓄以及人们拥有为实现其目的而需要的资本货物额相适应的增长率”,它说明了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实际增长率(G)是单位时间内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它是由实际发生的储蓄率与实际发生的资本-----产出比决定的。自然增长率(Gn)是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允许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长期最大增长率,它反映了人口与劳动力的增长、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三种增长率相等就是经济达到了稳定的均衡增长。2、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是什么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是三种增长率之间的不平衡。第一,Gw>Gn(投资过多)时,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能允许的程度。这时,由于生产增长受到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将出现储蓄过度,引起经济长期停滞。第二,Gw经验
可供借鉴。(3)结构变化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一般都伴随者产业结构的转变,意味着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配置,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4)世界经济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第四章农业的转变复习思考题1、农业对经济发展有哪些贡献经济学家把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归结为4个方面: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2、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它通过口授和示范从一代传到下一代。”可见,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技术长期不变。第一,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第二,农民对技术缺乏知识和了解。第三,承担风险的能力很低。第四,投资资金缺乏。第五,现代投入品供给不足。第六,传统制度的障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技术停滞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农业基本上是静态的,农业生产的增长取决于传统要素供给的增加,如土地和劳动的增加。第二个阶段是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这个阶段是低资本技术动态农业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或叫做高资本技术动态农业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农业部门的相对重要性大大下降了。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生物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单位面积产量,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个阶段是农业现代化阶段。3、速—拉模型的内容及其意义。日本农业发展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和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弗农-拉坦合作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一个新的农业发展理论,名叫诱导技术创新理论。后来,在1985年的修订版中,他们又增加了一个诱导型制度创新概念,这样,他们的理论就被叫做诱导型创新理论。1)诱导型创新理论的内容第一,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现代农业发展依靠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进步表现为2种形式:一是以代替劳动为主的机械技术进步,还有一个是以代替土地为主的生物化学技术进步。速水和拉坦认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率和农业产出的迅速增长,要看各国的资源禀赋状况来决定。第二,农业技术和制度变革是各国资源禀赋状况和产品需求诱导的。.在经济发展动态过程中,相对要素的价格和产品需求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当粮食需求由于人口和人均收入增长而增加时,生产粮食所需的要素投入的需求也增加了。当要素需求的增加面临不同的要素供给弹性时,结果是相对要素价格的变化。农业技术的进步可以看作是,由相对要素稀缺性的变化引起的。第三,诱导供应商开发新产品。诱导型创新理论假定在农民、研究机构、供应商之间存在一种有效的相互影响。农民受相对价格变化引诱,寻找那些节约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农业技术。这会促使研究机构发展新技术,也促使供应商生产和供给那些替代较为稀缺要素的现代技术产品。第四,农业技术变化还反映了一般科学技术的进步。一般科学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技术和企业家创新的成本,对技术变化有影响。第五,诱导型创新是一个不均衡的动态过程。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矛盾,进行不断的创新。2)诱导型创新理论的意义第一,对农业发展理论的新突破,把农业技术进步看作是内生的,是由各国要素禀赋状况决定的。这个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以便宜的要素来代替昂贵的要素,从而实现一系列的要素替代。第二,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4、怎样理解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墨西哥、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泰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地区,大面积地推广和种植新型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使粮食产量比过去大幅度地提高了。这种种子改良为中心、大规模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活动被称为是“绿色革命”(greenrevolution).首先,高产良种具有高化肥反应性质。其次,种子----化肥技术是规模中性的。(3)绿色革命的影响第一,绿色革命使传统品种生长期要短的多,原来一年一熟,现在一年两熟、三熟。第二,绿色革命使大面积种植新型高产良种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了。第三,绿色革命使粮食供应增加和粮食价格较低。第四,绿色革命也导致了土壤肥力的下降和环境污染。第五.绿色革命使小农与大地主、大农场主的差距更加拉大,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更加恶化。第六,绿色革命的发生也导致了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的扩大。在土壤、气候、温度、地理位置适宜于种植高产良种的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比较高。在没有受到绿色革命影响的地区,如非洲地区,饥荒是最严重的。5、大农场有哪些优势第一,有些不可分的大型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太大,对大农场来说,机械能够充分利用,而且每个单位产出分摊成本很小。对小农场来说,大型机械利用不足,,分摊成本较大。第二,大农场资本雄厚,承担风险能力强,所以比小农场更迅速地采用新技术。第三,农业经营规模与管理技术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大农场能够实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小农场难以做到。第四,大农场可以并且能够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6、在传统农业中,小农场比大农场更有效率的理由是什么其一,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土地是稀缺的,劳动力是丰富的。小农村倾向于用较多的劳动在较少的土地上实行集约化经营。结果,劳动得到就业,土地生产率也很高。其二,在传统农业中,由于土地和劳动是主要投入,而资本投入很少,所以不存在一个最低限度的投资规模。在这样条件下,生产规模报酬是不变的。上面讲的绿色革命对农场规模没有偏向,即生物技术变革是中性的。这是对小农场无效率的驳斥。其三,大农场和小农场在目标函数上是不同的。大农场的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化,小农场的目标函数是产量最大化。小农场遵循生存原则,大农场遵循效率原则。按照利润极大化原则,一旦劳动边际生产率小于工资,利润就会减少,农场主就不会雇佣更多的劳动。按照产量极大化原则,只要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0,增加劳动投入就是合算的。小农场比大农场在更大程度上实现集约化经营,吸收更多劳动力就业。其四,小农场比大农场更能够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农场的成员懂得生产为自己进行的,无疑会提高耕种质量,增加土地的产出。7、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哪些农业政策(1)价格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压低农产品对工业品比价的政策。这不仅恶化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而且阻碍了工业化进程。有些学者对价格剪刀差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2)投资政策:20世纪60年代以前,农业成为投资遗忘的角落。70年代以后,粮食的短缺使人们认识到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农业投资主要是对农业基础实施的投资和农业生产工业的投资。(3)信贷政策:为了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农业的发展,国家还必须建立农村金融系统,向农民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鼓励农民对农业进行生产性投资。(4)教育政策:也就是研究、推广与教育。农业增长的关键在于新技术的采用,但新技术必须先发明出来,然后加以推广,最后由农民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把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的重要约束是农民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即使一项新技术很简单,农民也需要学习。舒尔茨把此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第五章工业的发展复习思考题1、什么叫工业化工业化的理论根据和发展阶段是什么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工业化的涵义: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部门持续扩张,特别是制造业增长迅速,使得农业部门净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而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比重持续上升,而服务业部门的比重大体上保持不变,结果,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渐占优势。当农业部门的规模变得很小(如小于10%),而服务业部门规模变得很大(如达到60%)时,一国经济就从工业化阶段进入发达经济阶段,也有人把它称为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的理论基础(1)实现工业化的一般理论依据是恩格尔消费规律。(2)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式。(3)贸易条件恶化论。为了摆脱落后,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4)联系效应论。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本有限,为了使有限的资本产生最优效果,这些国家必须把资本投入到联系效应最大的部门上。根据投入—产出关系,他认为,工业部门特别是资本品工业部门的联系效应比农业部门的联系效应大得多。工业化的作用:(1)促进农业发展。(2)提供多样化的产品。(3)具有较强的联系效应,工业部门的发展能起到最大的带动作用。(4)有利于资本形成,能把红利的大部分用于再投资。(5)提高总量生产率和加速经济增长。工业化发展三个阶段:工业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变过程,而且也是工业部门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一般认为,工业发展过程正常地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级消费品工业发展较快,比资本品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增长加速进行。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比消费品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并且渐占优势。2、什么叫全面工业化战略部门优先发展战略包括哪些内容所谓全面工业化战略是指在工业部门中的各个行业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求在短时期内启动停滞经济,迅速推进工业化。这种战略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在20世纪40和50年代提出来的,被称为“大推进”(thebigpush)战略。理论依据:这一战略思路是以社会基础资本和需求的不可分性(indivisibilities)为理论依据的。社会基础资本即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电力、城市公用事业如供水排污系统等,从更广的角度说,还包括医院、学校等所有的基础产业。这些基础产业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可分性,即:这些基础产业的投资必须达到一个最低限度的规模,小于这个规模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基础设施的门槛投资规模是相当大的。由于互补性的存在,基础设施也要求其它相关工业(如钢铁、建材等)的发展。市场的不可分性是指市场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如果一种产品的市场规模太小,厂商因为考虑到需求不足而不愿意投资和从事该产品的生产。但如果有很多消费品同时被生产出来,就会产生相互的需求,使市场规模变大,从而刺激投资。大推进战略的要旨是在发展中国家所有部门中全面进行大规模投资,这被认为是启动一个停滞经济的唯一途径。部门优先发展战略:(1)、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经济学家提出进口替代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即通过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严格限制制成品进口,,促进国内生产者创办企业和扩大规模,生产这些工业品来逐渐取代进口的工业品。(2)、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路体现在费尔德曼于1928年为苏联计划委员会的发展计划中,故称为“费尔德曼模式”。为了使经济迅速工业化,必须要优先发展资本品工业即重工业。(3)、优先发展主导部门:主导部门由于技术先进和其它方面优势而最先发展起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资本积累,扩大其它一系列部门的产品需求,从而带动其它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3、如何确定主导部门呢1)主导部门的产品必须有旺盛的需求;2)主导部门必须引入新的生产函数;3)主导部门必须有较大的资本投资,特别是有一个高的利润再投资率;4)主导部门的扩张和技术变革必须能引起其它部门扩大生产能力和引入新的生产函数。第六章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复习思考题1、分析刘易斯模型,拉-费模型,托达罗模型,包括其意义和缺陷。刘易斯模型: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扩张,而农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劳动力资源。(1)无限的劳动供给:它是指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一个固定的工资水平上能得到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这是因为:工业劳动生产率总是高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只要收入差别过大,流入城市的农业劳动力就会大大超过工业部门所能提供的机会。(2)工业扩张与劳动力转移过程刘易斯模型中关于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工业部门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投资,形成新的资本积累,使装备水平提高,从而使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于是,资本家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来扩大生产规模,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引起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当二元经济变成一元经济,发展中国家就进入了工业化。(3)刘易斯模型的意义和缺陷1)意义第一,这个模型把经济增长过程与工业化过程以及人口流动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开辟了一条结构主义思路。第二,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结合在一起。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三,把工业化、资本积累与人口流动结合在一起。2)缺陷:第一,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是始终不变的。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第二,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无限的劳动供给也是不符合事实的。第三,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第四,假定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中不存在失业与实际情况也是不符的。第五,刘易斯把城市工业部门不变的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实际上在城市存在大量失业的情况下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一直在上升。2、拉尼斯-费模型(1)模型的提出:美国经济学家拉尼斯和费景汉合作。模型的假定是,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是由制度决定的,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被假定不变。(2)模型的内容:他们把经济发展过程和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1)第一个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力为零。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不会引起农产品总量的减少和粮食的短缺。2)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农业劳动边际生产力大于零但小于农业劳动者平均收入水平。当这部分劳动力开始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时,农业总产出就会下降,农产品和粮食就会发生短缺。粮食短缺必然导致粮食价格上升,各种工资水平也必然相应提高。3)第三个阶段:剩余劳动力消失了,农业部门的工资再也不是由制度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即由劳动边际生产率决定。由于农业工资水平上升了,那么,只有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更高,否则,农业劳动力就不会转移到工业部门。拉尼斯和费景汉指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保证工业部门扩张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条件。(4)模型的评价:贡献之一:对刘易斯模型的重大发展。在刘模型中,农业对工业扩张的贡献是提供廉价劳动力,只要工业部门持续发展,农业劳动力就可以转移过去。但是在拉——费模型中,农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劳动力,而且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并且这种转移在第二阶段还会受阻。贡献之二:刘易斯模型没有考虑人口增长与工业扩张以及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而拉—费模型考察了人口增长对工业扩张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利影响,把人口增长包含在模型中更符合现实情况。缺陷之一:工业不存在失业;缺陷之二:假定农业收入不会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3、托达罗模型(1)模型的基本观点:托达罗认为,一个农业劳动者决定他是否迁入城市的决策不仅决定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而且决定于城市失业状况。当城市失业率很高时,即使城乡收入差异很大,一个农民不会简单做出迁移到城市去的决定,他还必须考虑城市就业状况。也就是说,这个劳动者必须在一定时期内遭受失业风险和获得高收入之间进行权衡。在这里,就业概率在迁移决策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托达罗模型具有的政策含义:第一,不能依靠工业扩张来解决就业问题。第二,通过城市扩张来解决失业问题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就业概率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就越多。第三,一切人为扩大城乡实际差异的必须消除。由政治因素决定的工资水平高于农业平均工资水平,是吸引农业人口进入城市的主要原因。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托达罗模型的缺陷:缺陷一,假定农村不存在剩余劳动是不可想象的。缺陷二,假定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必定在城市找得到工作。缺陷三,假定就业是在城市现代部门,没有对非正规部门进行分析,缺乏现实性。2、什么叫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有什么关系城市化是在一个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1)工业化与城市化二者互为依赖,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高。(2)工业化意味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农业向非农业转移。3、规模经济包括哪些内容城市规模与企业经济效益有什么关系规模经济包括:企业规模:企业扩大出现了规模递增效应。行业规模:它依赖同类企业与同类经济活动在同一地区的集聚。行业规模能够提高专业化协作,降低生产成本。城市规模;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便形成了城市。城市规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一大城市比小城市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需要巨大投资,城市规模小是没有能力筹集大资金的,而大城市筹资能力要大得多。二是大城市比小城市有更大的市场(商品、劳动力、资本市场)、更发达的信息传播网络,更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三是大城市能够建立多层次的、较为完善的教育系统和科技研究体制,从而使人口素质和劳动力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大大高于小城市。四是大城市行业多,企业多,人口多,市场潜力大,发展机会多,这就为劳动者和企业家施展自己的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愿意在那里发展自己和创业。五是大城市的各种服务业、文化娱乐设施比较完善,公共交通发达,学校的教育水平较高,居住条件较好,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城市化滞后带来了哪些消极后果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1)城市化滞后问题:它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严重地阻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1)城市化落后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城乡分割制度使农民身份永久化了。3)城市化发展缓慢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4)抑制城市的扩大也造成土地资源的惊人浪费。5)城市化滞后使得教育、科技和文化娱乐业发展缓慢。(2)过度城市化问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但是城市化水平却高于发达国家,这就是所谓的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一样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城市交通拥挤不堪,平民窟增多,城市生活环境十分恶劣。第七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复习思考题1、如何来理解资本的概念(1)资本概念:传统意义上,资本指的是物质资本,即由人类生产出来的一种非用于目前消费而用于扩大生产的耐用品。机器设备、厂房、运输设备、存货等即为它的表现形式。物质资本的技术属性具有如下特征:1)它是投资的结果,投资过程也叫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果即为资本形成;2)很大程度上代表本期和未来时期的生产能力;3)具有耐用性,一般使用一年以上,有的可以使用几十年甚至更长,因此有一个磨损和折旧问题。4)资本的宽化与深化:如果人口与劳动力是增长的,一定的资本被要求装备更多的劳动者这叫做资本宽化(capitalwidening)。如果要增加人均产出,增加的资本通常凝结着更先进的技术,这就是所谓的资本深化(capitaldeepening),资本深化意味着一个劳动者的装备水平越来越高,资本更新和资本宽化通常包含着资本深化。5)总资本形成与净资本形成:总资本形成减去更新的旧资本(折旧)就叫做净资本。按照联合国国民帐户体系,总资本形成可以分为两大类:总固定资本形成与存货增加。(2)新的资本概念:经济学家就把资本分成四种类型:一是资本品(capitalgoods),即传统上说的机器、厂房之类耐用品;二是人力资本(humancapital),它附着在单个人身体中,它的使用为个人控制,不管对这种资本的投资来自个人还是来自政府。三是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也叫集体资本(collectivecapital),如公共基础设施属于此类。它的特点是免费为单个人提供生产和消费的服务,其支出由税收弥补。四是智力资本(intellecturalcapital)或知识。现在通常把资本划分为两类: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而智力资本可以归到人力资本之中。2、发展经济学家对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理论(1)发展经济学理论强调物质资本的决定性作用。1)从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中得知,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与资本—产出比。经济增长唯一决定于储蓄率。2)着名的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创立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也强调资本积累在劳动力转移和工业扩张的重要作用。3)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提出了一个着名的“大推进”理论。要实现工业化,关键是增加资本积累。必须实行“大推进”战略,即在各个工业部门全面的,大规模的进行投资,使经济中各个部门都同时发展起来,才能摆脱停滞状态,进入工业化。(2)美国纳克斯提出了一个“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长期贫困,不是因为这些国家国内资源不足,而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和反作用并且使穷国维持贫困状态的“多种力量的循环集”。资本的供给和资本的需求形成陷入两个难解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要说明资本缺乏是产生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资本形成不足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纳克斯的观点是扩大投资,而且要同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使经济增长率迅速达到一个临界值,冲出这个恶性循环的泥潭,走上工业化的轨道。(3)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赫尔希曼提出了一个不平衡理论,与平衡增长论相对。这一理论强调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的联系效应。主张首先发展联系效应大的部门,这些部门发展起来以后,可以带动其他部门发展,最终使得整个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赫尔希曼在强调不平衡发展时把资本积累作为推进优先发展部门扩张的决定性因素。(4)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是人力资本论的倡导者。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他阐述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否定了物质资本的关键重要性。(5)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增长理论,更强调人力资本投资和科学研究与开发以及规模效应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意义。3、影响资本——产出比的因素是什么一是工业发展战略将会导致增量资本——产出比具有较大的差异。一个实行资本密集型的国家,其增量资本——产出比就要比实行劳动密集型发展战略的国家要高得多。二是资本利用能力、劳动生产率、资本的使用寿命、技术、组织和进步率、扩大再生产的形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带来资本——产出比的变化。三是政治、社会和制度条件(如运作良好的市场制度和刺激制度),劳动者素质、企业家数量以及文化传统。4、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来说,国内储蓄被认为是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国内储蓄可以分为政府储蓄或公共储蓄(非自愿储蓄)和私人储蓄(自愿储蓄)。1)政府储蓄:政府收入减去政府经常性消费支出的余额即为政府储蓄。政府储蓄主要用于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投资基本上属于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投资。政府通过税收,还可以通过向公众发行国债来筹集投资资金。2)私人储蓄储蓄可分为家庭储蓄和公司储蓄。家庭储蓄被认为是收入的函数。发展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储蓄行为主要是与长期收入,甚至终生收入有密切联系。家庭储蓄和个人储蓄的动机和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防动机: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储蓄一部分资源以应付未来不测事件的发生。二是养老动机三是遗赠动机:为子女留下遗产也是储蓄的动机之一。四是投资动机:投资是为了获得回报,它取决于储蓄与投资的收益率,即利息率。为了购买住房、汽车和其他耐用消费品,家庭必须实行一定数量的储蓄。在一些国家家庭为子女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需要准备一笔较大的资金,这也促进了储蓄。第八章人口增长复习思考题1、人口转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第一阶段: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因而人口增长率非常缓慢。第二阶段: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仍然保持在高水平上,因而人口增长迅速。第三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但出生率下降得更快,使得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第四阶段: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生率下降步伐明显趋缓,死亡率这时因趋于极限下降很少。西方经济学家把上述人口变动的四个阶段叫做人口转变(demographictransition)。2、什么是“子女”价格它对生育有什么影响所谓的“子女”价格是指父母养育子女所花费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减去子女为父母带来的预期收入之后的差额,即养育子女的净成本和净价格。机会成本是指父母在抚养和照料子女时所放弃的挣钱机会。子女“价格”即净成本的上升将会导致对子女需求的减少。发达国家的出生率是很低的,这是由于这些国家中养育孩子的成本很大。首先,发达国家的高度竞争的环境迫使父母为了让子女找到一个好工作而不惜对他们进行智力投资。其次,在发达国家中,妇女的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很高,这就增加了在家里抚养子女的净成本。在发展中国家,出生率很高的原因是养育子女的低廉成本。3、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1)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扩大妇女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2)提高各级正规学校教育的个人学习费用,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私人费用。(3)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险制度。(4)建立一套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5)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和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婴儿存活率。第九章人力资源复习思考题1、什么叫人力资源什么叫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如果这种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它就是潜在的生产力;如果发挥出来了,它就变成了现实的生产力。人的先天生产能力平均起来大致相等,人口质量和劳动生产技能的差别是后天造成的。后天的生产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这些渠道包括:(1)医疗保健和营养,它影响一个人的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和精力;(2)教育和训练,包括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训练,它提高一个人的生产技能。通过这些渠获得生产能力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包括直接的支出和因接受教育和训练而放弃的收入。因为这些成本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有关,所以被叫做人力投资。后天获得的生产能力通常也被叫做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基本上是同一个意思,因为实际上所有的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大都是后天获得的。但是,二者也不能完全相等。人力资源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而人力资本只强调人力资源的质量方面,因此可以说,人力资源包含了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2、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结构、失业的特点和形式分析。(1)劳动力市场的特点:1)劳动力供给增长迅速,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巨大增长是由他们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造成的。2)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十分严重,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大规模增加已经超过了经济所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从而引起了人力资源的大量闲置。第一,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第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和失业都在增加,但失业增加快于就业的增加。3)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大劳动力从农业------非农业转移和人口从乡村------城市迁移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一大特征。4)知识失业问题较为突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受教育越多,失业率越高。大学生期望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不愿接受非正规部门的工作,就更容易公开失业。5)自营职业更为普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很多劳动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劳动者,很难在正规部门中找到工作,因此,他们不得不在农村和城市非正规部门自谋职业。(2)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在发展中国家,城市部门也是二元的。城市劳动力市场通常被分割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1)城市正规部门也称为现代部门,它由支付较高工资并提供稳定工作的大厂商和政府部门组成。现代公共部门具有稳定的工作和各项津贴与福利,虽然工资收入低于大公司,但也是求职者向往的地方。正规部门的的劳动市场往往供不应求。2)城市非正规部门由一些无组织的、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以及打零工者组成。非正规部门的劳动者既不能享受现代的正规部门根据劳动保障所提供的劳动保护措施,也不能享受舒适的工作条件和老年退休金。非正规部门的劳动者大多数是从农村迁入的新移民,他们一般在正规部门无法找到固定的正式工作。非正规部门为农村的剩余劳动提供了一条摆脱农村贫困和就业不足的途径。3)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正规部门需要非正规部门提供廉价劳动力和生活必需品,以及各种服务便利,如保姆和修理服务。另一方面,非正规部门也依赖正规部门的发展,以便找到更多的临时性工作和扩大对各种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如正规部门的繁荣使得餐饮业、出租车服务更加兴旺。(3)失业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情况与发达国家很不相同,有它的特点:1)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局限于城市,但发展中国家不仅城市失业情况严重,而且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是公开性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既有公开的,也有非公开的,而且非公开失业比公开失业更为严重;3)发达国家的失业类型比较单一,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则呈现出多样性。把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加在一起统称为劳动不得其用。如果把公开的失业叫做狭义的失业,那么可以把劳动不得其用叫做广义的失业。按照广义失业,发展中国家的失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形式或种类。(4)失业的形式1)公开的失业(openunemployment)。这种失业主要是指非自愿失业,它通常被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里(如一个月)积极地寻找工作但却找不到工作的劳动者。2)就业不充分(underemployment)。这类失业者是指那些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们能够并愿意工作时间的劳动者。3)伪装的失业(disguisedunemployment)。这类失业完全被掩盖起来了,劳动者表面上在就业,实际上与失业无异。4)隐蔽的失业(hiddenunemployment)。这是指有些人因无工可做而选择非就业的活动。5)提前退休(prematurelyretired)。在不少国家,尽管寿命在延长,但退休年龄逐渐下降,这主要是为更多的年轻人创造就业和提升的机会。6)健康受损(theimpaired)————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本来可以做全日工作的劳动者,但营养不良和卫生保健差而四肢乏力,以至于不能做全日工作。7)无生产性(theunproductive)————本来是有生产性的劳动者,但因补充性的物质资源不充分,生产效率低,生产出来的成果甚至还不能补偿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如,一个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工人虽然天天上班,但生产率很低。3、人力资本对经济有什么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增长理论突出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他能提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进而实现规模收益递增。因此,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经验研究中,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还从各个侧面证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1)关于利用外资:一般的意见是,要促进经济更快地增长,仅仅增加物质资本是不行的,必须在增加物质资本投资的同时扩大人力资本的投资,使两种投资平衡地增长。(2)关于余值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的增长率,这二者的差额被叫做余值增长率。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规模报酬递增规律的作用,一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后一因素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发展经济学家丹尼森计算出,教育、医疗卫生、知识的增进等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在一起,可能占这个余值增长率的60%以上。(3)关于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收益率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只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在收入上要高得多,而中学毕业的劳动者的收入要比小学毕业的劳动者的收入要高得多。经济学家认为,收入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劳动生产率水平,这就间接地证明了对教育的投资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事实也说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必要的战略措施。4、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教育的成本、收益关系是怎样的(1)教育的功能教育像营养和保健一样,具有双重功能:它既可以作为消费品——它可以为教育者提供终身的文化上、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它又是一项投资——它可以提高劳动者或未来劳动者赚取收益的能力。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教育能够提高一国全体公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同时它也增进了全体劳动者
/
本文档为【发展经济学经典复习思考题附详细解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