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互联网企业核心资源及能力研究_龙海泉

2013-12-22 7页 pdf 1M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1527

暂无简介

举报
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互联网企业核心资源及能力研究_龙海泉 第 18 卷 � 第 1 期 2010 年 � � 2 月 � � � � � � � � � � � 中国管理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 � � � � � � � � � � Vol. 18, No . 1 Feb. , � 2010 文章编号: 1003- 207( 2010) 01- 0161- 08 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互联网企业核心资源及能力研究 龙海泉1, 2 ,吕本富1 ,彭 � 赓1 ,赵天博1 ( 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北京 �...
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互联网企业核心资源及能力研究_龙海泉
第 18 卷 � 第 1 期 2010 年 � � 2 月 � � � � � � � � � � � 中国管理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 � � � � � � � � � � Vol. 18, No . 1 Feb. , � 2010 文章编号: 1003- 207( 2010) 01- 0161- 08 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互联网企业核心资源及能力研究 龙海泉1, 2 ,吕本富1 ,彭 � 赓1 ,赵天博1 ( 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北京 � 100080; 2.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北京 � 100040) 摘 � 要:尽管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适用于网络经济特征的体系化的 竞争战略理论。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通过对网络经济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的整合,借鉴 AMIT& ZOTT 提出的 虚拟交易的四维价值空间理论框架,并将其推广应用到WEB2. 0 企业,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了网络企业的� 3+ 1�核心资源和能力的构成体系。理论研究表明 3 种核心资源 � � � 原创内容资源、匹配数据资源、关系网络资源和 1 种核心能力 � � � 汇聚资源能力,对企业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为了检验假设, 本文以 北京市海淀区的 248 家网络企业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 原创内容资源、匹 配数据资源和关系网络资源对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的产生具有显著作用;而汇聚资源能力对原创内容资源、匹配 数据资源和关系网络资源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实证数据部分支持了本文的原始假设。 关键词:竞争战略; 价值创造;核心资源; 核心能力;竞争优势; 网络经济 中图分类号: F270 � � � 文献标识码: A � � 收稿日期: 2008- 12- 22;修订日期: 2009- 04- 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0972104, 70772103, 70803051) 作者简介:龙海泉( 1981- ) ,男(汉族) ,吉林辽源人,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博士,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 究所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经济及服务业信息化� 1 � 引言 网络经济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在各国蓬勃兴 起,至今 10余年期间, 尚没有形成一套针对网络经 济特征的体系化的竞争战略理论[ 1- 3]。由于缺乏理 论的指导,网络经济的商业实践也呈现波浪式的发 展路程。以 2002 年互联网公司泡沫的破灭作为网 络经济发展的分界线, 我们可以将网络经济的发展 划分为两个阶段: �鼠标+ 水泥�阶段与WEB2. 0阶 段。在网络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无论是学术界还是 业界对于网络经济的本质、运营模式以及企业战略 都处在探索阶段,理论与实践都不成熟,人们更多的 还是把互联网看作协助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工 具[ 4] ,因此该阶段最为常见的商业模式是�鼠标+ 水 泥�的模式,网络经济实际上是从属于传统经济的, 搜索引擎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典型模式[ 5]。波特等人 研究的互联网战略, 实质就是将网络作为一个工具, 帮助传统产业实现竞争优势的战略理论 [ 6]。 自 2004年网络经济复苏至今,网络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与第一阶段完全不同的特征。YouTube、 Goog le、Facebook 等一系列新型互联网公司的出现 表明:一是网络经济不再与传统产业结合,网络经济 独立成为了新的产业; 二是网络公司完全脱离了实 体生产,流量成为网络公司最为核心的资源,其价值 再次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新的产业环境与公司运营要素使得现有的战略 竞争理论缺乏解释指导能力。首先, 网络经济产业 环境由于�注意力�要素的加入从而体现出与产业环 境较大的差异,这动摇了基于传统产业经济学的环 境学派战略理论的应用基础。按照波特的观点, Goog le和 Ebay 实行的是差异化经营, 它们不是竞 争对手,但实际上它们都在竞争同一个资源 � � � 注 意力,竞争规则的改变使商业模式不同的它们成为 竞争对手。同时由于网络公司大都实行免费经营计 划,以此来获得网民的�注意力�,波特的通用竞争战 略 � � � 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 � � � 也无法解释网络公司的经营现实。从互联网行业的 实际出发,这样的战略分析和网络公司面临的竞争 差距很大[ 7, 8]。 网络经济的产业环境与核心资源特征的变化是 现有战略理论难以应用的主要原因。Poster ( 2000) 与 T apsco tt ( 2001)等人关于互联网战略的理论,并 没有摆脱�鼠标+ 水泥�的局限, 认为互联网只是帮 助企业实现战略优势的工具,在 WEB2. 0阶段出现 的新一代互联网公司, 显然超出了波特等人所研究 的范畴[ 6, 9]。而传统的资源基础理论的不足也源于 流量出现了与物流、资金流、知识流等其它资源功能 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集中体现为开放性与共享性, 因此,基于封闭性资源价值的传统资源理论也难以 完全解释当前企业的竞争行为。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希望通过对网络经济理论 和战略管理理论的梳理, 基于开放性价值创造视角, 探索和挖掘网络企业核心资源及能力。 2 � 理论基础 本文试图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网络企业的核 心资源和能力, 为此本文以 Amit 和 Zot t ( 2001) [ 3] 提出的四维价值空间为理论基础, 如图 1 所示。四 维价值空间体系以熊彼特创新理论 [ 10]、交易成本理 论[ 11]、资源基础理论[ 12] 、战略网络理论 [ 13]和价值链 理论 [ 7]为基础, 得到五种战略理论的不同程度的支 持(具体支持程度参考图 2 的第一部分 � � � 理论基 础部分)。四维价值空间理论模型清晰描绘出了网 络企业产生价值的四个维度, 也可以称之为价值产 生的四种源泉 � � � 效率、创新、互补性和锁定。但 Amit和 Zot t提出的理论体系框架具有一定的局限 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分析角度的单一性。 分析是在交易行为视角下产生的价值, 而并非依照 企业角度、顾客角度或者其他相关交易者的角度。 相关研究表明: 交易行为创造的价值是由参与交易 行为的各部分产生的价值共同构成 [ 14] , 因此不可以 只考虑交易行为本身, 而忽视其他参与者。二是价 值产生的有限性。Amit和 Zot t提出的理论框架只 包含金钱和商品间交换行为产生的价值, 但对照网 络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言, 用户消耗注意力,获取信息 的行为虽然不构成交易行为, 但同样产生价值。为 了克服以上两方面的局限性, 本文扩展了原有的价 值空间理论。扩展后的四维空间理论, 不但可以解 释虚拟交易行为产生的价值,还可以识别包括 WEB 2. 0在内的其它网络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本文还 进一步讨论不同维度之间的价值创造的差异和联 系。本文提出的建立于战略管理和企业管理相关理 论基础上的价值创造模型, 对于识别网络企业的战 略性资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 行业的发展和企业间的竞争行为。 3 � 模型构建及假设陈述 在应用前面提及的四维价值空间理论构建模型 和提出假设之前,还需要对互联网企业的行业现状 图 1 � 四维价值空间理论模型[ 3] (来自�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有改动) 及构成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网络企业有多种多样的 生存方式, 最容易理解的就是网络企业构成的 3C 模式模型, 3C 模式分别代表了商务模式 ( Com� mence) ,内容模式( Content )和连接模式( Connect )。 互联网商务通常是指通过网络进行商业交易行为, 包含常见的 B2B, B2C, C2C等等。互联网内容是指 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内容的发布行为, 从新闻门户到 个人博客都包含在内。互联网连接不同于传统的互 联网提供商( ISP )的网络接入服务, 而是指通过网络 进行的现实人际关系的虚拟化, 促进人与人的虚拟 交流沟通。 根据前面提及的四维价值空间理论模型,结合 互联网行业构成的 3C 模式模型, 本文为每一类模 式下的网络企业引入一种核心资源概念, 三种核心 资源分别是原创内容资源、匹配数据资源、关系网络 资源。同时还引入了一种聚集资源的核心能力概 念 � � � 汇聚资源能力。本文正是应用三种资源一种 能力的� 3+ 1�企业价值构成体系来解释核心价值的 产生和竞争优势的形成。 图 2 的第二部分是逻辑建构部分, 详细的解释 了每一种核心资源或能力在理论上如何创造价值产 生竞争优势。 � � 图 2的第三部分是假设陈述部分, 根据前面的 理论基础,提出了待检验的四条基本假设陈述分别 是: 假设陈述一:原创内容资源对企业核心价值及 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陈述二:匹配数据资源对企业核心价值及 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陈述三:关系网络资源对企业核心价值及 �162� 中国管理科学 � � � � � � � � � � � � � � � � � � � � 2010 年 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陈述四: 汇聚资源能力对企业核心价值及 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图 2的第四部分是测量指标部分, 为了有效的 测量模型构建中提出的三种资源一种能力四个概 念,本文为每个潜变量(资源或能力)都选取了三个 及以上的指标进行测量,具体指标内容参考图 2第 四部分。 图 2 � 模型的构建及假设陈述 4 � 实证分析 4. 1 � 数据收集方法及数据预处理、样本特征 为了验证模型假设, 本文采用系统抽样法选取 北京市海淀区 80家信息技术及网络企业, 对其中 400名企业中层以上人员进行问卷调研。选取北京 市海淀区作为调研地点, 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绝大 部分网路企业位于首都北京, 而北京大部分的高新 技术企业位于海淀区,包括著名的谷歌、百度、新浪 和腾讯等等;另一方面,依托北京海淀区发展与改革 委员会,笔者有机会进行实际调研及深入访谈。 调研问卷依托海淀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电子 邮件的形式直接发送给企业相关负责人, 共发放问 卷 400份,回收问卷 331份,去除数据缺失及不可信 问卷 83份, 共有 248个样本进入最终的数据分析。 问卷中每个测量指标都用了 5等级的立刻特量表来 衡量被调研者的不同态度: 1代表完全不同意, 3 代 表不能确定, 5代表完全同意。 本文利用 SPSS15. 0 统 计软件, 结合 A� MOS16� 0,应用结构方程分析法对测量数据进行拟 合处理。结构方程分析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 领域的研究,例如:应用结构方程分析民航服务供应 量管理质量问题[ 15] ,研究岗位指标权重的客观 选择问题 [ 16] , 研究不同人群生活品质问题[ 17] ,预测 商科院校毕业生表现 [ 18]等等。结构方程分析法的 优势在于:一、可同时考虑并处理多个变量;二、容许 自变量和因变量包含测量误差; 三、可以获得整个模 型的拟合程度。因此结构方程分析法能够有效弥补 传统路径分析中, 单一路径分析的不足,为本文数据 分析提供真实可信的结果。 因为本研究在数据拟合过程中采用最大似然估 计法( M L) ,因此需要样本数据满足两个基本假设: ( 1)指标数据满足多元正态分布; ( 2)样本容量 N 足 够大。表 1是 16个测量指标的正态分布性评估结 果。从结果看来, 所有指标分布呈现的偏度都小于 0. 5且为负,大部分指标峰度小于 1或接近 1,可以 近似认为结果呈现多元正态分布(偏度为负及峰度 偏离正态分布的原因在于,尽管采用了匿名形式的 调查问卷,但是被调查者倾向于过高的评价自己所 在企业,导致呈现的结果与正态分布出现了一定程 �163�第 1 期 � � � � � � � � � � � 龙海泉等: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互联网企业核心资源及能力研究 度的偏离)。同时研究表明,即使变量不是多元正态 分布, ML 估计法仍是合适的,因为 ML 估计是稳健 收敛的( Robust )。在样本量并未达到数千时, ML 估计法获得的拟合值具有参考意义, M L 法优于其 它估计法。 表 1 � 观测指标数据正态分布性评估表 观测指标 偏度 临界值 峰度 临界值 YC_I_1 - 0. 116 - 0. 743 - 1. 165 - 3. 746 YC_I_2 - 0. 317 - 2. 039 - 1. 212 - 3. 896 YC_I_3 - 0. 131 - 0. 841 - 1. 214 - 3. 902 PP_I_1 - 0. 349 - 2. 247 - 1. 169 - 3. 759 PP_I_2 - 0. 362 - 2. 328 - 1. 029 - 3. 306 PP_I_3 - 0. 094 - 0. 603 - 1. 288 - 4. 141 GX_I_1 - 0. 307 - 1. 974 - 1. 169 - 3. 757 GX_I_2 - 0. 221 - 1. 424 - 1. 205 - 3. 875 GX_I_3 - 0. 313 - 2. 012 - 1. 079 - 3. 470 H J_I_1 - 0. 270 - 1. 736 - 1. 095 - 3. 521 H J_I_2 - 0. 303 - 1. 947 - 0. 530 - 1. 704 H J_I_3 - 0. 216 - 1. 390 - 1. 079 - 3. 469 CA_I_4 - 0. 254 - 1. 632 - 0. 944 - 3. 033 CA_I_3 - 0. 267 - 1. 719 - 1. 143 - 3. 676 CA_I_2 - 0. 316 - 2. 032 - 0. 981 - 3. 154 CA_I_1 - 0. 252 - 1. 620 - 1. 027 - 3. 301 � � 注:因为实际测量指标全部为测量语句 (具体参考图 2 第四部 分 � � � 测量指标部分) ,引用表述过程中为了方便,用 YC_I_1 表示 原创内容因子指标一,以此类推。 4. 2 � 模型信度、效度及可识别性检验 在进行结构方程分析之前,首先对结构方程模 型中的变量的测量部分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本文 采用内部一致性来检验潜变量的测量信度。利用 SPSS 15. 0统计程序来测量潜变量的 Cr onbach的 � 系数, 一般认为,�系数 0. 9以上是�最好的�, 0. 8以 上�比较好�, 0. 7以上�可以接受�, 0. 5以下一般�不 予接受�。表 2是信度检验结果,整体潜变量测量信 度在可以接受水平之上( 0. 7以上) , 可以进入下一 步分析。 表 2 � 潜变量测量模型的信度检验结果 测量模型中所 包含潜变量 进入信度分 析的指标数 C ron bach �系数 (�> 0. 7可以接受) 原创内容资源 3 0. 813 匹配数据资源 3 0. 833 关系网络资源 3 0. 830 汇聚资源能力 3 0. 763 核心价值 4 0. 836 � � 潜变量测量的效度问题主要通过内容效度和结 构效度分析来评价。内容效度是一个主观评价指 标,由于本文研究模型中的各个潜变量都采用了多 指标测量法来衡量( 3 到 4个测量指标) , 各个潜变 量的衡量指标是在:一、借鉴西方学者相关理论研究 成果;二、结合预调研的结果( 30 人次) ; 三、经过网 络经济专家多人多次反复讨论; 三方面基础上形成, 因此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是指调查问卷 测量由理论所产生的变量间关系的系列假设能力, 它主要通过模型系数评价结构效度。如果模型假设 的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潜变量与可测变量之间的 关系合理, 非化系数, 包括载荷系数和路径系 数,应当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特别是通过标准化 系数可以比较不同指标间的效度。从后面的表 5可 以看出,在 90%的置信水平下, 所有标准化系数具 有统计显著性,拟合模型所使用数据的整体结 构效度较好。 模型的可识别性分为测量部分识别性和结构部 分识别性两部分。本研究中,对于测量模型部分单 个指标只从属于一个因子,因子具有三个及三个以 上的测量指标,因此测量部分是可识别的[ 19] 。对于 结构模型部分,本研究的结构模型是递归的,且两个 因果关系潜变量间不存在其他相关关系, 因此结构 模型部分也是可以识别的[ 19] 。 4. 3 � 结构模型拟合及修正 在验证了潜变量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的之后,本 文对包含研究假设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数据拟 合。本文使用调查问卷获得的 16 个指标的 248条 样本数据对整体概念模型及路径系数估计值进行拟 合,得到的拟合结果为: � 2= 392. 95 ( df= 100, p= 0. 000) , GFI= 0. 821( GFI> 0. 9 合宜) , RM SEA = 0. 109 ( RM SEA < 0. 05合宜) , IF I= 0. 850 ( IFI> 0. 9合宜) , CFI = 0. 848( CFI> 0. 9 合宜) , NFI= 0. 809 ( NFI> 0. 9 合宜) , 详细指标参考表 3 第一 行。各项拟合指数均不理想,表明本文理论研究所 构建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并非最适合的模型,有必 要根据变量间的理论逻辑关系和模型修正指数矩阵 ( M I)对初始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修正。 通过观察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指数, 发现汇聚 资源能力因子与原创内容资源因子、关系网络资源 因子和匹配数据资源因子具有较高的修正指数, 分 别是 88. 284, 65. 541, 61. 464。表明如果放宽汇聚 资源能力因子与原创内容资源因子、关系网络资源 因子和匹配数据资源因子三者之间的约束,为其添 加路径, 将分别至少减少 � 2 值的数量为: 88. 284, 65. 541, 61. 464。考虑到新发现的三条路径在逻辑 上是合理的,在理论上具备合理解释的可能,所以下 面假设企业汇聚资源的能力对企业的原创内容资 �164� 中国管理科学 � � � � � � � � � � � � � � � � � � � � 2010 年 源、关系网络资源和匹配数据资源的形成具有显著 的影响作用。修改最初的结构方程模型添加三条新 的因果路径,并重新检验修正后的结构模型及假设。 结果发现修正后的模型的拟合指标的确优于初始模 型,如表 3中第二行拟合数据所示所示,修正后模型 的 � 2= 113. 68 ( df= 97, p= 0. 119) , GFI= 0. 946 ( GFI> 0. 9 合宜) , RM SEA = 0. 026 ( RMSEA < 0� 5合宜) , IF I = 0. 991 ( IFI > 0. 9 合宜) , CFI = 0� 991( CFI> 0. 9 合宜) , NFI = 0. 945 ( N FI> 0. 9 合宜) ,各项拟合指数基本合理( RMR除外)。检视 结构模型中各路径系数的显著性发现, 汇聚资源能 力因子和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因子间路径系数(参 数值估计为 0. 25,标准差为 0. 128)无法通过显著性 检验( CR= 0. 198, p= 0. 843) ,路径系数有极大的概 率为 0,因此认为数据拟合不支持汇聚资源能力对 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直接显著的作用。 深入分析变量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 M I表和 CR表, 认为模型无其它修改必要, 获得最终模型,如图 3所 示,图中系数为非标准化的拟合系数,各项路径拟合 指数参考表 4。根据 Bonett ( 1980)提出的模型修正 比较准则,比较初始模型和最终模型的 �2 变化和自 由度变化[ 20]。本研究中初始模型和最终模型的 �2 差为 279. 27( 392. 95- 113. 68) , 大于自由度差 3 ( 100- 97) , 由此可以认为最终模型对数据的拟合要 优于初始模型。 图 3� 修正后的结构模型标准化参数估计图(因子单位的设定采用固定负荷法) 表 3 � 初始模型与修正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比较 拟合指标 绝对拟合指数 相对拟合指数 � 2 DF Pvalu e FMIN RMSEA RMR ECVI GFI NFI CFI IFI 初始模型 392. 95 100 0. 000 1. 591 0. 109 0. 481 1. 882 0. 821 0. 809 0. 848 0. 850 修正模型 113. 68 97 0. 119 0. 460 0. 026 0. 065 0. 776 0. 946 0. 945 0. 991 0. 991 � � 注:其中 � 2 , Pvalu e和 FMIN 是基于拟合函数的拟合指数。�2 大于 0,越小模型拟合越好。Pvalue 处于 0到 1之间, Pvalue 越大越好, 一 般至少大于 0. 1或 0. 2。FMIN 越小模型越好。RESEA 和 RMR是近视误差指数。RESEA 和 RMR受样本容量影响小, 通常越小越好,小于 0. 05表示模型拟合可以接受。ECVI 是信息指数,通常越小表示模型拟合越好。GFI 为拟合优度指数, 大于 0. 9 表示模型拟合可以接受。 NFI, CFI 和 IFI 都是相对拟合指数中的增值指数,其中 IFI 经过模型复杂性校正。三者大于 0. 9表示模型拟合较好。 4. 4 � 结构模型分析结果 图 3是修正后的结构模型标准化参数估计图, 因子的单位采用固定负荷法。表 4是修正的结构模 型中各个变量间路径关系的系数拟合值、标准误差、 �165�第 1 期 � � � � � � � � � � � 龙海泉等: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互联网企业核心资源及能力研究 P 值和检验结果。本文在理论模型构建过程中所提 出的 4项原始假设, 有 3项得到数据拟合支持, 1项 (假设 4)没有通过检验被拒绝, 同时修正模型中新 增的 3项假设均通过了统计检验, 得到了数据和理 论的支持。 表 4� 假设检验结果表 结构模型假设 & 因果路径关系 影响方向 标准化 系数 非标准化 系数 标准 误差 临界值 P 值 检验 结果 H1:核心价值 & 竞争优势< � � � 关系网络资源 正 0. 231 0. 206 0. 062 3. 337 * * 支持 H2:核心价值 & 竞争优势< � � � 原创内容资源 正 0. 519 0. 462 0. 088 5. 228 * * 支持 H3:核心价值 & 竞争优势< � � � 匹配数据资源 正 0. 379 0. 301 0. 053 5. 677 * * 支持 H4:核心价值 & 竞争优势< � � � 汇聚资源能力 正 0. 025 0. 025 0. 128 0. 198 0. 843 不支持 H5:原创内容资源< � � � 汇聚资源能力 正 0. 772 0. 887 0. 098 9. 052 * * 支持 H6:匹配数据资源< � � � 汇聚资源能力 正 0. 613 0. 789 0. 103 7. 672 * * 支持 H7:关系网络资源< � � � 汇聚资源能力 正 0. 662 0. 759 0. 097 7. 804 * * 支持 � � 注: H 5, H 6和 H7是修正模型过程中新添加路径; * * 表示 p< 0. 01 � � 表 5是指标和因子间的标准化的拟合系数, 表 明因子对指标的解释能力。从表中可以发现, 所有 的标准化拟合系数都在 0. 7以上,表明问卷指标能 够很好的测量相应的潜变量,前面提及的测量模型 的整体结构效度较好, 模型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表 5� 测量模型拟合系数表 测量路径关系 标准化系数 标准 误差 临界值 P 值 测量路径关系 标准化 系数 标准 误差 临界值 P 值 YC_I_1 < �� � 原创资源 0. 817 GX_I_3 < � � � 关系资源 0. 771 0. 082 11. 659 * * YC_I_2 < �� � 原创资源 0. 753 0. 081 12. 165 * * H J_I_1 < � � � 汇聚能力 0. 758 0. 102 10. 393 * * YC_I_3 < �� � 原创资源 0. 741 0. 079 11. 945 * * H J_I_2 < � � � 汇聚能力 0. 713 0. 085 9. 873 * * PP_I_1 < � � � 匹配资源 0. 854 H J_I_3 < � � � 汇聚能力 0. 706 PP_I_2 < � � � 匹配资源 0. 788 0. 065 13. 090 * * CA_I_1 < � � � 核心价值 0. 747 PP_I_3 < � � � 匹配资源 0. 737 0. 070 12. 175 * * CA_I_2 < � � � 核心价值 0. 751 0. 085 11. 733 * * GX_I_1 < � � � 关系资源 0. 782 CA_I_3 < � � � 核心价值 0. 754 0. 090 11. 784 * * GX_I_2 < � � � 关系资源 0. 807 0. 085 12. 082 * * CA_I_4 < � � � 核心价值 0. 749 0. 083 11. 693 * * � � 注: * * 表示 p< 0. 01 5 � 结语 本文研究表明: 一、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 争优势受原创内容资源、匹配数据资源和关系网络 资源的正效应影响,三种类型的资源都在不同程度 上对互联网企业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具有发展及促 进作用;二、虽然本文实证研究并没有支持互联网企 业汇聚资源能力对企业核心价值具有显著为正的影 响力,但是研究表明互联网企业汇聚资源能力对上 述提及的三种类型企业资源的形成具有明显作用。 本文数据拟合结果表明, 互联网企业汇聚资源能力 可以解释 70%左右的企业内部原创内容、匹配数据 和关系网络三种资源的变异。因此,研究结果表明 企业汇聚资源能力正是凭借三种不同类型的资源间 接对企业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产生作用。 论文在 Amit ( 2001)的价值理论基础 [ 3] 上提出 了四维价值空间理论模型。一方面论文的概念模型 突破原有理论限制,适用于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包 含电子商务在内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等 多种商业模式) ,另一方面本文的概念模型受实证指 标测度限制, 对商业模式不健全, 缺乏有效盈利模 式,流量不稳定三类互联网企业实证效果不佳, 后续 研究需要持续改进。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实证数据源于北 京市海淀区,得出的研究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地域 局限性,后续深入研究需要逐步扩大调研的地域范 围;另一方面本研究中采用的调查者主观评价的方 法测量了企业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这一变量,如果 能够通过客观评价方法获得数据, 结论将更具有客 观普遍性,此项工作的改进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 参考文献: [ 1] 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R] . 2008. [ 2] 王聪儿. 基于 EVA 估价模型的我国互联网企业价值评 �166� 中国管理科学 � � � � � � � � � � � � � � � � � � � � 2010 年 估研究[ D]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 [ 3] Amit, R. , Zott, C. . Value creat ion in e- business [ J] . Strat eg 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 22) : 493- 520 [ 4] McGrath, R . , M acM illan, I. C. . The Entr epr eneurial M indset [ M ] . H arv ard Business School Pr ess, Bo ston, MA , 2000. [ 5] 姜晖,王浣尘, 关树永. 付费搜索拍卖建模与两类排名机 制比较研究[ J] .中国管理科学, 2009, ( 17) 3: 142- 149. [ 6] Po rter , M . E. . Strat eg y and the internet [ J] . Harvard Business Rev iew , 2000, 79( 3) : 62- 79. [ 7] Po rter, M . E. . Competit ive Advantage. D iamond, 1985. [ 8] Po rter , M . E. .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 ions. The Free Pree: New York, 2000. [ 9] Tapsco tt, D. . Rethinking str ategy in a netw orked wo rld [ J] . Str ateg y and Business, 2001: 34- 41. [ 10] Schumpeter, J. A . .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 racy [ M ] . H arper: New Yo rk, 1942. [ 11] W illiamson, O . E. . Markets and H ier 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 ust Implications: 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 [ M ] . Fr ee Press: New Yo rk, 1975. [ 12] Barney, J. B. . F 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 tive advantag e [ J] . Journal o f Management, 1991, 17: 99- 120. [ 13] Dyer, J. , Singh, H. . T he r elational view: Coopera� tive strateg y and sources of intero rg anizat ional competi� tive advantage [ J] .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 660- 679. [ 14] Brandenburger, A . , St uar t, H. . Value�based business str ategy [ J ] .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 rateg y, 1996, 5( 1) : 5- 24. [ 15] 金立印. 服务供应链管理、顾客满意与企业绩效[ J] . 中 国管理科学, 2006, ( 14) 2: 100- 106. [ 16] 谷晓燕.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岗位评价研究[ J] . 中国 管理科学, 2009, ( 17) 2: 146- 151. [ 17] Lee, S. Y . , Song, X. Y . . Application o f str uctural e� quation models to qualit y of life [ J] . Structur al Equa� tion Modeling , 2005, 12( 3) : 435- 453. [ 18] Pomykalski, J. J. , Dion, P. , Brock J. L . . A structur� al equat ion model for predict ing business student per� fo rmance [ J ] . Journal o 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2008, 83( 3) : 159- 164. [ 19] 侯杰泰,温忠麟, 成子娟.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 M ] .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152. [ 20] Bentler , P. . Significance tests and the analysis o f g oodness of t in the analysis o f cova riance structures [ J] . Psycholog ical Bulletin, 1980, 88: 588- 606. Research of Internet Companies� Core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reation LONG Hai� quan1,2 , LV Ben�fu1 , PENG Geng1 , ZHAO Tian�bo ( 1. Management Department, G raduate Univ 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80, China; 2. Electr onic Techno log y Info rmation Resear ch Insitute of M IIT , Beijing 100040, China) Abstract: T he cyber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 tant part o f the national economy. How ever, there has no t been a formal and sy stemic compet it ive str ategy theory for cyber economy yet . This paper at tempts to fill this theoret ical g ap by integ rating the netw ork economic and st rateg ic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four� dimensional cyber t rading value creat ion fr amew or k proposed by Amit and Zo tt , and promoted it to suit Web 2. 0 enterprises, this paper reveals � 3+ 1� core resources and capabilit ies to const itute a system. The � 3+ 1� core resources and capabilit ies are original content, matching data, relat ion netw o rk and assemble capabilities. T he � 3+ 1� core r esources and capabilit ies have posit ive and significat ion effect on core value and compet it iv e advantag e o f internet companies. T o test the hypothesis in this paper, w e gathered 248 samples in the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 using str uctural equat ion model. T 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 the or ig inal content , the match data and the relat ion netw ork have impact on the cor e values and compet itive advantage w ith a significant role. Empirical data suppo rt some of the orig inal assumpt ions of this art icle. Key words: compet it iv e st rateg y; value creation; cor e resources; core capabilit ies; competit ive advantag e; netw ork economy �167�第 1 期 � � � � � � � � � � � 龙海泉等: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互联网企业核心资源及能力研究
/
本文档为【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互联网企业核心资源及能力研究_龙海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