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2022-01-07 5页 doc 11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captmumuma

精通药剂学

举报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中国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标准竞争。2010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确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该《决定》还提出,为培育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中国技术标准制定,共同形成国际标准。2010-2017年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共发布标准3955项,实施标准3779项。这一...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中国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标准竞争。2010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确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该《决定》还提出,为培育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中国技术标准制定,共同形成国际标准。2010-2017年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共发布标准3955项,实施标准3779项。这一期间,中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每年发布和实施的标准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具体来看,2010年以来中国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多个细分领域成立了专门的标准工作组,建立和完善标准研发与制定的组织机构,涌现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地方经信委、华为公司、腾讯公司、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大批标准化研究与实践组织,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标准化研发体系;在各个细分领域中构建涵盖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平台标准、应用标准、服务标准等在内的标准体系框架,并且在安全、伦理、道德标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尽管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制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标准发展及竞争战略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国际比较看,目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制定实施了本国的标准发展及竞争战略,以推动本国标准竞争能力的提升。如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标准化战略,至今已经历了若干阶段。美国标准化战略制定的标志性事件有:2000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发布《美国国家标准战略》,这是美国标准发展与竞争战略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2005年发布《美国标准战略》,重点强调标准发展与竞争的国际性;2010年重新修订《美国标准战略》;2015年再次修订《美国标准战略》,强调标准面向未来的重要性,以此应对新工业革命的发生。韩国在《国家标准基本法》中规定,政府应每5年制定一次“国家标准基本”,2000年发布“第一次国家标准基本计戈1(2001—2005)”,初步构建国家标准化体系;2006年发布“第二次国家标准基本计划(2006—2010)”,推动国家标准发展与竞争能力的提升;2010年发布“第三次国家标准基本计划(2011—2015)”,全面实施国际标准竞争战略:2016年发布“第四次国家标准基本计划(2016—2020)”,突出强调智能标准的重要性,并将智能产业和融合型产业标准的研发制定作为12项重点任务之首。日本的标准化战略也已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5年的日本标准化专项国家战略,核心是推动国际标准化;第二阶段为2006—2013年的日本国际标准综合战略,以举国体制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第三阶段是2014年至今的标准化官民战略,主张建立企业主导的标准化工作体制。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标准发展与竞争战略尚不完善。其一,中国缺乏中长期的标准发展与竞争战略,新修订的《标准化法》也未明确提出标准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目前已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仍属短期规划,对中长期标准发展与竞争缺乏相应的指导。2018年新提出的《中国标准2035》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正式颁布实施。其二,中国缺乏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的标准发展战略。如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实际是对标德国工业4.0的发展战略。而早在2013年德国政府就发布了第一版的《德国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并分别在2015、2018年进行修订。中国仅在2015、2016年分别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但在规划范围、层次上与《中国制造2025》存在较大差距。第二,标准发展落后于技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很快,而中国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严重落后于技术发展。首先,标准研发速度落后于技术创新速度。国家标准的制定周期平均约为36个月,根据摩尔定律,信息技术创新周期为18个月,标准发展周期是技术创新周期的两倍左右,标准发展难以跟上技术创新的节奏,导致技术创新的无序状态较严重。其次,标准供求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在大数据领域,数据、数据质量、工业大数据和政务大数据等方面的标准供给难以满足市场对相关标准的需求。在物联网领域,感知技术、应用服务等方面同时存在标准重复和标准稀缺的矛盾.,未能实现相关标准的协调统一。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标准仅取得初步进展,在标准框架体系、平台标准、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缺失,供求结构严重失衡。最后,兼容性标准发展速度落后于技术扩散速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性技术,正向多个行业迅速扩散、渗透,几乎涵盖三次产业的所有领域。在技术扩散、渗透过程中,要对其他产业的资本设备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生产设备及技术实现兼容。但目前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兼容性标准相对缺失,制约了该类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进程与质量。第三,标准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目前,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水平与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不相称。首先,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较低。中国提交ISO、IEC并正式发布的国际标准占比仅为L58%,承担的ISO、IEC技术机构秘书处数量仍低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次,缺乏国际性的标准发展组织。世界三大国际性标准发展组织一一ISO、IEC和ITU的总部均位于瑞士日内瓦,中国仍缺乏在世界上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发展组织,不仅如此,即使在亚洲地区,也尚未成立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性标准发展组织,尤其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掌握国际标准或区域标准制定权与选择权的标准组织。最后,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的国际输出扩散范围较狭窄。目前被其他国家广泛采用的中国标准中,较具代表性的是由中国主导完成的4G标准,欧洲、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的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芯片制造商宣布采用由中国主导完成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TD—LTE作为4G商用网络标准。但就整体而言,中国标准被其他国家广泛采用的数量仍然较少,标准的国际输出能力仍然较低,通用标准、认证程序标准、测试标准等大多数领域的中国标准依然难以实现全球性采用。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竞争战略及对策选择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孕育发生,标准竞争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竞争的焦点。对于中国来说,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制定方面的能力,是有效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一环。第一,加快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基于中国标准化发展水平及国际竞争态势,出台与《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发展规划,从发展目标、发展阶段、组织机构、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对中国未来中长期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进行规划,重点突破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明确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推进机制与路径。第二,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兼容性技术标准发展。推动实施“互联网+”“智能+”等战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建立适合中国产业、技术发展要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兼容性标准,并借助于这一标准,进一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和融合发展。第三,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标准是研发过程的一部分,其核心和根本因素是技术,因此,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突破对标准竞争具有决定性影响。首先,进一步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尽快修订由工信部发布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对其中的电子信息与通信业部分,在已有的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的内容基础上,重点增加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人机、物联网、机器人、4G、5G、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容,发布新版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指导行业的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发。其次,提高政府政策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明确政府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强化资金支持,注重发挥研发补贴、税收优惠与减免等政策的作用;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专项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定向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发展风险资本,优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资本的结构。最后,营造良好的技术研发环境,搭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进关键共性技术的产学研协同研发,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加快关键共性技术事实标准的确立。第四,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的组织结构。首先,提高政府机构对标准研发与制定的参与程度。在美国,政府在支持智能系统创新与标准制定过程中发挥召集人、协调者、技术领导者、参与者、采用者与推动者等角色的作用,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使政府机构在各标准发展组织和技术委员会中获取成员资格。其次,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组织建设。中国主要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研制的是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尚缺乏专门从事智能科技标准研制工作的组织机构。应尽快在相应的组织机构中成立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大数据分技术委员会、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等分支机构,专门负责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最后,鼓励相关企业联盟协同进行标准研发。基于企业联盟的市场机制和组织机制相结合的技术标准形成机制,是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制定机制的现实的选择。进一步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中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联盟(BDTAA)、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CCCTIA)、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等国家级技术与产业联盟的发展,搭建联盟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优化联盟内部组织结构,鼓励联盟内企业合作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研发与制定。由国家部委牵头成立中国5G技术与产业发展联盟,弥补5G技术领域国家级联盟的空白,增强中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联盟发展的综合实力。第五,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国际合作。首先,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中国应与国际标准发展组织开展广泛的合作,在主要国际标准发展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电信联盟等)及其下设的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等中争取更多高级职位,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中国自主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力。其次,牵头建立国际性标准化组织。加强与OECD国家、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标准化合作,联合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协调各国标准化组织之间的工作,预测国际标准发展趋势与需求。再次,鼓励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会议,构建高效的国际间技术标准交流机制,促进国际标准的合作交流与研发;利用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支持和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鼓励本土大型科技企业收购国外掌握先进技术标准的科技企业,同时.,应注意对有控制性份额的外国大公司要防止其滥用知识产权、标准优势的行为以及对中国企业不合理的并购行为。最后,加大标准化国际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与全球顶尖研究机构、标准组织和科技企业等建立广泛合作,吸引全球标准化方面的知名专家来中国工作,鼓励该领域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
本文档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