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20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第六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题、含解析)

2020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第六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题、含解析)

2021-09-29 5页 doc 155KB 9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汭明教育

暂无简介

举报
2020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第六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题、含解析)—PAGE\*MERGEFORMAT18—2020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第六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五年中考考点1 洋务运动1.(2021湖北宜昌,28,2分)“从1865—1895年,中国都市的风貌因大量机械化工厂的开设而改变了,这些工厂都为中国人所有,但都依赖外国的设计并使用引进的技术。”材料表述的社会背景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运动C.五四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答案 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维护统治,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洋...
2020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第六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题、含解析)
—PAGE\*MERGEFORMAT18—2020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第六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五年中考考点1 洋务运动1.(2021湖北宜昌,28,2分)“从1865—1895年,中国都市的风貌因大量机械化工厂的开设而改变了,这些工厂都为中国人所有,但都依赖外国的设计并使用引进的技术。”材料表述的社会背景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运动C.五四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答案 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维护统治,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创办了一系列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故A符合题意。戊戌变法运动发生在1895—1898年,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2018山东青岛,18,1分)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湖北织布局D.江南制造总局答案 D 题干材料中的“鸿章”指的是李鸿章。从19世纪60年代起,李鸿章等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为李鸿章创建,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的创办者是张之洞,三个企业均属民用企业,排除;江南制造总局是由李鸿章创建的近代军事企业。故选D项。观点解读 材料中李鸿章认为天下之事只有“变”才能顺利,但他只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忽视了政治制度的改革。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3.(2021江西,10,2分)观察下图,由此判断“沪局”(  )A.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  B.是最大的民用企业C.达到了“自强”的目的  D.是最大的军事企业答案 A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科技的史实。由题干信息“机器设备的来源”“赴美购买”可知,“沪局”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A项正确。B、C、D三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4.(2021福建,13,2分)到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等海军。南洋水师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北洋水师连续多年无法添置新的舰船。这说明了当时(  )A.洋务运动成效显著B.自强求富已经实现C.海军建设步履艰难D.军队改制全盘西化答案 C 题干中“南洋水师……发展缓慢,北洋水师连续多年无法添置新的舰船”表明当时海军建设缓慢,步履艰难,所以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所以B项说法错误;题干未体现军队改制全盘西化的信息,所以D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信息。5.(2019山东青岛,16,1分)李鸿章认为中国正处于“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jíjí。急迫;急忙)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的局面。为此,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动。关于这场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答案 D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通过阅读材料可判断出这场运动是洋务运动。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6.(2020安徽,17,4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其失败的原因。(4分)答案 (1)目的: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巩固清王朝的统治。(2分)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领导者缺乏现代化观念;没有调动个人的积极性;管理混乱、贪污腐败;等。(任答两点,2分)解析 第(1)问考查“自强运动”的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从而得出答案。考点2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2021山西,6,2分)1895年5月15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B.《马关条约》签订C.郑成功收复台湾D.《辛丑条约》签订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根据材料“1895年”“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款中包括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由此出现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A项戚继光抗倭是在明朝时期,C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2年,D项《辛丑条约》于1901年签订,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排除,故本题选B项。2.(2019江苏苏州,8,1分)观察下图,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据“居然连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也打不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情况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选C。3.(2021湖南常德,9,2分)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答案 D 根据题干材料“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中英《南京条约》的,与题干“瓜分中国”不符,排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B项;C项属于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与题干“历史评论”不符,排除。易错警示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4.(2017安徽,3,2分)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答案 D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这说明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故选D项。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排除;《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投资特权,贸易特权在甲午战前就已获得,故C项错误。考点3 戊戌变法1.(2018浙江杭州,14,2分)某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  ……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两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据此推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废除科举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答案 A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此即“公车上书”,A正确;1905年废除科举制,举人请求内容与此不符,排除B;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招致四川各阶层反对并掀起了保路运动,与梁启超无关,排除C;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与题干人物及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解题技巧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梁启超”“举人”“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据此推断该事件为“公车上书”。2.(2021山东潍坊,6,2分)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不顾一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这场“现代化的尝试”(  )A.挽救了民族危亡B.完成了反帝任务C.实现了富国强兵D.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 D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现代化的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现代化的尝试”是指戊戌变法,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D项。戊戌变法不具有反帝性质,没能挽救民族危机,也没能实现富国强兵,排除A、B、C三项。3.(2019山东青岛,17,1分)“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A.废除科举制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福州船政局D.颁布剪辫法令答案 B 材料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文化方面的措施是废除八股,而不是废除科举制;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时创办的企业之一;颁布剪辫法令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故排除A、C、D三项,本题选B项。4.(2021内蒙古包头,3,2分)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活动内容建立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创办报刊《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组织学会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答案 C 根据表格信息“建立学堂”“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等内容可知,维新派的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故C项符合题意。5.(2019安徽,17,4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4分)答案 (1)维新变法,学习西方。(2分)原因: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2分)解析 (1)据材料一中康有为等历史人物信息“1895年”的时间和,“公车上书”的事件提示,可以判断出本问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维新变法的主张,企图通过建立君主立宪制来挽救民族危机。考点4 抗击八国联军1.(2021河北,11,2分)英国驻汉口的代理总领事法磊斯曾说:“(《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联军的侵略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的侵略答案 C 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就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故选C项。2.(2018山西,6,2分)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政府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答案 D “洋人的朝廷”意即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正确。3.(2021湖南常德,26,6分)(节选)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幅漫画(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请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分别指出它们发生的根本原因。(6分)答案 (1)三次列强侵华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分)根本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分)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外侵略野心膨胀,对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外扩张,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对中国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解析 (1)“事件”,根据材料一第一幅漫画中“《南京条约》”“道光朝之辱”,第二幅漫画中“吉野号”“致远号”“甲午大海战”,第三幅漫画中“洋人的朝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为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本原因”,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分别进行回答。三年模拟A组 基础题组1.(2021陕西宝鸡一模,7)下表所示是部分学者对近代中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由此可知,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序号观点一它是一次垂死挣扎的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二它在促进科技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某些客观的进步作用三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延缓了而不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答案 C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其强调中体西用,欲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根本上还是在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故C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不是“自救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维新变法主要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持久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2.(2021辽宁丹东一模,4)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  )A.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B.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建立新式海陆军答案 C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开办了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此外,洋务派还建立了新式海陆军。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生在戊戌变法期间,故选C。3.(2020陕西适应性检测,4)下面漫画中,身着清朝官员服饰的人物认为“有了洋枪洋炮就可以自强了”。这则漫画反映的事件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道路B.是清朝进行制度变革的尝试C.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D.践行了“实业救国”论答案 A 根据关键词“清朝官员”“自强”可知,这则漫画反映的事件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其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道路,A项正确。戊戌变法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是清朝进行制度变革的尝试;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4.(2020山东临沂一模,9)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划定“势力范围”,但是有一个列强来晚了,只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来分一杯羹,这个列强是(  )A.英国  B.法国C.美国  D.德国答案 C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发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故选C。5.(2020江苏苏北调研,7)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体现了变法(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答案 A 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A项正确。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最终失败,排除B项。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6.(2021河北唐山路南一模,11)光绪二十六年,清政府颁布《上谕》中说:“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该《上谕》中的“京师云扰”是指(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公车上书”C.太平军攻占南京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答案 D “拳匪构乱”指义和团运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对列强的态度,“光绪二十六年”是1900年。由此可知,“京师云扰”指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故D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排除A;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公车上书”,要求变法改革,排除B;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排除C。7.(2021宁夏银川第三中学一模,6)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强迫签订的、赔款数目最庞大的、被称为“庚子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于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其为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故D符合题意。8.(2020河北石家庄模拟,21,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精选……传教士和商人,搜集各种报刊,看看外国人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他们怎样看待当时的中国…他在寄呈道光译报材料时又说:“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  材料二 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1)据材料一,林则徐翻译外国报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一根本目的和中国近代的哪场探索活动的目的是一致的?(2分)(2)据材料二,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外部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 (1)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或戊戌变法)。(2)作用:《时务报》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并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翻译外国报纸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或戊戌变法)的根本目的也是维护统治。第(2)问,据材料二“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可知,《时务报》对戊戌变法的开展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结合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致使《时务报》“数月间行销万余份”。B组 提升题组1.(2021河南一模,4)陈旭麓曾这样描述:(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该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 C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军队参与其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C符合题意。两次鸦片战争均发生在洋务运动开始之前,A、B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特点与学者观点不符,D排除。2.(2020广东一模,10)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  )A.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答案 B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B项符合题意。清政府“新政”改革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进行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3.(2021广东惠州一模,11)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的变化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 A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1894年到1914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逐年加大,《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由此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强,故A正确。“英国国际地位明显下降”与史实不符,故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错误;这一时期中国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的变化说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故D错误。4.(2021江苏南京栖霞一模,6)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拘于表面,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有关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B.慈禧太后控制政治军事C.维新派缺乏经验D.顽固派反对变法答案 C 由材料可知,当时康有为和梁启超对西方的认识有限,维新派缺乏经验。故选C。5.(2021宁夏银川三中模拟,5)义和团在直隶等地烧教堂、毁铁路、烧车站、拔电线杆。义和团烧铁路、火车,“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  )A.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行为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B.宗教传播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排斥D.义和团代表着广大穷人的根本利益答案 C 由题干可知,在义和团运动期间,近代铁路运输的传入影响了依靠传统运输体系生存的民众的利益,故“蜂起应之”,即该现象反映了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排斥,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只说明某地某些百姓支持运动,不能得出广大农民的支持,表述过于宽泛,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与宗教传播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义和团代表着广大穷人的根本利益,故D不符合题意。6.(2020曲一线原创)这场战争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清朝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它也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民族觉醒”政治上表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代表农民阶级救亡图存的努力B.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D.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答案 C 由材料中“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可知“这场战争”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且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器物,排除A、B两项。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与“政治上”的限定不符,排除D项。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在政治上,有识之士开始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故选C项。一年创新 (2021山东德州,27)(节选)屈辱、抗争、牺牲、觉醒、希望、光明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某校学生就《回望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艰难的探索】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的抗争】  材料三 这一场世界近代史上罕见的爱国反帝斗争,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随之而来的是,罕见的西方列强联合对一个落后国家进行的野蛮征服,是世纪之交的大事。(3)材料二所叙述的内容被称为什么运动?这些“比较开明的官员”被称为什么派别?该运动有何地位?(4)材料三中的“爱国反帝斗争”指哪一场运动?“野蛮征服”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回望历史,砥砺前行。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认识。答案 (3)洋务运动。洋务派。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4)义和团运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中国近代史是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和走向民族复兴的奋斗史。我们要不断奋斗,砥砺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解析 第(3)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4)问,根据材料三“罕见的西方列强联合对一个落后国家进行的野蛮征服,是世纪之交的大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国反帝斗争”指义和团运动;“野蛮征服”指八国联军侵华,其使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5)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己的相关认识即可,需逻辑清晰,思想正确。
/
本文档为【2020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第六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题、含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