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文化部:全国重点文化工程介绍

文化部:全国重点文化工程介绍

2009-08-04 13页 doc 58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319

暂无简介

举报
文化部:全国重点文化工程介绍全国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情况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 近年来,在公共财政的支持下,我国先后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重点文化工程。这些重点文化工程针对目前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城乡差距较大等现实问题,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重点,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要手段,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措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这些工程的实施,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激发了各级文化单位的活力,增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吸引力和...
文化部:全国重点文化工程介绍
全国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情况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 近年来,在公共财政的支持下,我国先后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重点文化工程。这些重点文化工程针对目前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城乡差距较大等现实问题,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重点,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要手段,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措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这些工程的实施,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激发了各级文化单位的活力,增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状况。 本文将对文化部系统主管的全国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介绍。 一 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建设项目 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长期以来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面积狭小,年久失修,设施陈旧落后,活动器材和设备奇缺的问题非常突出。目前,全国城市街道综合文化站共有4168个,占全国6152个街道总数的67.75%;城市社区共有文化室3.2万个,占社区总数8.0万个的40%,尚有4.8万个社区没有文化室,有设施、有人员、能经常开展活动的社区文化室仅有2121个;全国农村需要新建、改建文化站2.7万个,占乡镇总数3.5万个的77.14%;村文化室共有14.3万个,占行政村总数62.9万个的22.7%,尚有48.6万个村委会没有文化室,有设施、有人员、能经常开展活动的村文化室仅有3470个。根据当前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建设比较薄弱的实际,文化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在“十五”期间已完成的县图书馆、文化馆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认真规划,加大力度,加强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建设。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是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广泛,乡镇综合文化站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实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站,将充分发挥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辐射作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将为农民致富拓宽信息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将通过加大投入、改善乡镇文化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管理、提高工作队伍素质等措施,到2010年,使全国所有农村乡镇建立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化站、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文化站工作队伍、合理有效的农村乡镇文化管理体制,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显著改善;使乡镇综合文化站成为当地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课堂和农村乡镇社会事业发展的平台。 工程建设将贯彻以下原则:一是统一规划,分级负责。中央制定全国总体规划,明确指导原则、支持的范围和重点,安排补助投资,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地方根据中央规划要求,编制本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制定具体项目建设规划,落实建设资金和政策措施,确保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二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任务按照确定的规划,分年度逐步实施,建设的重点是中西部地区。中央补助投资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向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以及中部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重点倾斜。东部地区要积极落实建设资金,按时完成规划建设任务。三是整合资源,填平补齐。科学确定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合理规划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布局与结构,在现有设施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标准填平补齐,不搞重复建设。四是深化改革,配套推进。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农村乡镇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增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能力,激发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生机和活力。五是改善服务,加强管理。不断丰富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内容,健全和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加强队伍建设,并与落实经费、完善装备、加强管理等工作同步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从2006年启动,到2010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所需资金由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自筹等多渠道筹措解决。其中,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和引导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根据乡镇综合文化站性质、功能和工作任务,综合考虑全国乡镇的经济发展状况、覆盖人口数以及文化站主要功能等因素,新建和改扩建文化站项目建设规模将不低于300平方米。综合性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包括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等。目前,2007年中央财政已投入试点资金1个亿进行综合文化站建设试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制定本地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并将认真落实建设资金,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在加强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同时,要加快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一是整合农村文化资源。以农民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按照文化设施规划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优化配置农村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原则上一个乡镇由政府举办一个文化站,富余的文化站可以通过改制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整。在布局调整中,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二是改革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对文化站设施、人员、经费的管理责任,县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实行人员聘用和岗位,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为文化站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探索多种形式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要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乡镇文化服务网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和农民兴办乡镇文化机构。四是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队伍建设。实行职业资格制度。要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实行职业资格制度。严格根据文化站的性质、任务、特点,设置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实行岗位管理,做到“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加强岗位培训,建立和完善岗位,运用奖励、表彰等手段,完善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五是建立稳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机制。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它主要依靠国家重点扶持。因此,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主要责任。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认真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在设施、场所、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切实保障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专项业务和事业项目经费,逐年增加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经费投入,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二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2002年4月正式启动。其主要内容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工程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9.03亿元,地方累投入超过7亿元,数字资源量达到60TB (1TB数据量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密切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分别超过20万个,辐射人群上亿。作为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2006年,文化共享工程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一)共享工程的阶段成果 文化共享工程是消除“数字鸿沟”、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开辟一条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有利于消除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巨大的差异,可以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把现代精神文明的成果及时送到千家万户,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成果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消除各种不健康文化的生存土壤;有利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缩小城乡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工程实施5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 1. 数字资源建设初具规模 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拥有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是增强文化共享工程吸引力、确保工程发挥效力的必然要求。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对优秀文化资源,特别是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机构、艺术表演团体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与数字化加工,逐步构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资源总量达到60TB。其中,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整合加工约10TB的数字资源,包括14110部(集)8040小时的文艺演出、专题知识讲座、农业专题片、电影、电视剧、卡通动漫等多媒体资源,3万余种电子图书,1634种500万篇电子期刊,49个历史文化、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医药保健和生活百科等资源库,并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库。目前,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设有45个栏目、5个分版(农村版、社区版、少年版、企业版、军营版)、45个专题库和9个文化部直属网站资源联结库。 共享工程的建设坚持“需求牵引”的原则,加强面向三农的数字资源建设。深入开展农民文化信息需求调研,紧扣广大农民求富裕、求健康、求文明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将科普知识、农业技术等群众急需的优秀资源整合进来,以丰富资源内容,满足群众需要,逐步形成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传播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为鲜明特色的分布式资源库群。先后新增了2450部(420小时)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视频资源和1万种(35万册)以农村题材为主的电子图书,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在形式上,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多样,富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鼓励地方建设特色资源,形成全国普遍适用资源和地方特色资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资源体系。从资源的来源渠道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充分整合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国家直属艺术院团等文化系统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二是加强了对正在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清史纂修工程、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重大文化工程或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形成的文化资源的整合。对于这些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以及各种文艺晚会、专业与群众艺术比赛形成的舞台艺术等优秀文化资源,文化共享工程积极进行了规模化的征集工作。三是采取技术手段,将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博物馆、艺术团体的数字资源与工程网站实现深度链接,丰富了网站的资源内容。对于其他部门或社会文化资源,通过争取捐赠、定向委托、公开招标、协议转让等手段,扩大资源共建途径,提高资源建设规模。 2. 基层服务网络正在形成 文化共享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基层网点建设。基层网点是实现工程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载体。基层网点主要包括街道、乡镇一级基层中心和社区、村一级基层服务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工程实施以来,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针,通过各种方式加快基层网点建设,努力建立覆盖全国的基层服务网络,取得了很大成绩。 首先,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中心)的作用,依托这些馆(站)的现有基础,发挥现有馆(站)人员、技术、场地等优势,大力推进基层网点建设。2004年2月,文化部成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专门负责组织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依托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分别建立省、市、县分中心,在乡镇和街道文化站设立基层中心,在村和社区发展基层服务点。截止到2007年6月底,已建成各级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点8628个,包括1个国家中心、33个省分中心、 1821个市/县级分中心、5799个基层服务点,其他类型的服务点976个。 其次,重点支持边远贫穷地区县、乡、村基层服务点建设,使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2006年,文化部在全国开展了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确定了山东和浙江作为试点省,河北省廊坊市、广东省佛山市和东莞市、河南省焦作市、贵州省遵义市作为试点市;在全国确定了360个试点县,其中有东部地区260个县(包括山东、浙江230个县)、中西部地区100个县,集中力量建设具有较高水平、有一定规模的县级分中心,提升其服务能力,同时要覆盖所有乡镇和10%的行政村。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100个试点县给予适当补助。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社会综合效益初步展现。今后,文化部还将从2007年到2010年,用4年左右的时间,以省为单位,分三批全面展开,集中连片建设基层服务网点,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 在大力推动基层服务网点建设的同时,省、市、县各级分中心积极加强对基层服务网点的技术指导,着力提高乡镇和行政村基层网点的服务能力,加快文化共享工程服务进乡村的步伐。工程各级中心和服务点还依托数字资源,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如猜谜语、写春联、看爱国主义优秀影片等,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和青少年的欢迎。使基层服务网点成为具有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多种功能的文化中心,努力使这些地区的农民通过文化共享工程提高自身素质、增加文化知识、获取致富信息,为这些地区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作出贡献。 3. 传播方式和手段实现多样化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实施以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互联网、卫星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多种形式提供资源服务。 在具备网络条件的地方,发挥互联网互动式服务的优势,通过互联网为广大群众提供内容丰富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我们通过工程网站的42个栏目和41个专题库向互联网用户提供音视频、图文资源服务,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分别建立了农村版、社区版、少年版、企业版等。2005年,工程网站浏览人次达到764万余次,浏览网页数达5412万余页,网站流量达到1.6TB字节。 在具备卫星接收条件的基层服务点,通过卫星传送方式传输资源。通过卫星传输,工程对具备卫星接收条件的基层服务点传输了6440个视频节目和其它图文信息,这些基层服务点还可收看“空中课堂”、“星空放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频道的节目资源。 在开通城域网、局域网的地区,采用镜像方式传输资源。通过资源镜像,使30个省级分中心和具备条件的一些市县分中心将所需资源装入本地服务器,通过本地局域网或投影播放等方式提供服务,提高了音视频资源的传输质量。 在边远地区,可采用光盘复制的方式传输资源。通过移动存储和刻录光盘,使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偏远地区的用户,可根据需求定制信息,及时更新资源,共刻录了约158万张光盘。 在数字电视技术试点地区,发展与数字电视技术相结合的服务方式。这几年,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迅速,为文化共享工程改进传输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要密切关注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积极与数字电视试点工作相结合,在数字电视试点地区开设文化共享工程专用频道,利用数字电视覆盖地区的基层网点及校园网、有线电视网,将文化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送入千家万户。 随着工程服务方式的拓展,越来越多的群众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许多地方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民工培训、再就业培训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 共建共享力度不断加大 文化共享工程部际联席会议进一步发挥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探索合作的方式与途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了明确、互相配合、横向协调、相互联动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文化共享工程顺利实施。2005年1月文化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部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共享工程共建共享工作。2006年12月,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12个省、区,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整合工作。几年来,共享工程与两个远程教育工程密切合作,资源共享,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资源建设方面,努力使国家投入形成的国有数字资源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和利用,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合作,对已经成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层服务点积极提供各类优秀的数字文化资源。 在基层网点方面,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工程基层服务点,加快实现工程服务进乡村。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分别达到19.7万和18.1万个。 实践证明,合作共建不仅能够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而且更能够发挥各部门的自身优势。以共建的基层站点为依托,采取多种方式,为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提供实用性、知识性、娱乐性的文化信息服务,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课外精神食粮。 (二)共享工程的经验 各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新鲜经验,创造了很多成功的建设模式。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山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展全面合作,实现了硬件设施和服务网络合一、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技术平台合一、基层点日常管理和运营统一,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全国第一个建立起了覆盖全省的基层服务网络。浙江省借助较为完善的基层文化设施和设备,采用适用技术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在嘉兴、绍兴、温州等地,将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延伸到乡村。广东结合“广东流动图书馆”建设,带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共享工程的建设,并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共享工程有机结合,丰富了共享工程的资源内容与服务。上海市共享工程在“结合城市信息化建设,与社区信息苑同步推进”的工作方针指导下,将经费、管理、服务、技术等集中安排,统一考虑,拓展了服务领域,丰富了服务内容。湖北省文化共享工程充分利用数字文化资源,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基层服务,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山西省在资源建设的特色和开展服务方面效果显著。青岛市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电视、数字图书馆、政府政务网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相结合,实现设施、管理、服务、队伍、技术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五连线”的模式,为建设文化共享工程提供了新经验。贵州遵义通过市、县、乡镇、村服务网络和有线电视两种途径,加快实现了优秀文化资源进乡村、进家庭,为在中西部地区推进文化共享工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宁夏贺兰县县级分中心利用共享工程平台通过多种渠道接收资源,对资源进行再次整合,为不同对象提供针对性服务,取得良好效果。这些地区的经验,为共享工程建设作了有益的探索,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三)共享工程的推进措施 从2007到2010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发展时期。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和中央关于推进共享工程建设的要求,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到2010年,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农村基层服务点是共享工程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基层服务点要设在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要把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结合起来,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结合起来,与电信系统电话村村通工程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不搞重复建设,力争在2010年分期分批全部完成行政村基层服务点的建设工作,实现“村村通”。要充实和完善基层服务点的设备配置,规范配置标准,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层服务网络要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文化单位建设分级管理。县级分中心要具备数字资源的存储能力、传输能力和服务能力,乡镇基层中心和村基层服务点要具有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种文化服务能力;通过实施共享工程,使各级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单位逐步具备提供数字文化服务的能力,活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加快数字资源建设步伐。要抓好数字资源建设这一核心,争取到2010年资源总量达到100TB。资源内容建设要充分体现“三贴近”原则,把着力点放在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普通百姓上,增加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内容,增强共享工程的大众性、实用性和公益性。要力求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多样,富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鼓励地方建设特色资源,形成全国普遍适用资源和地方特色资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资源体系。要注意少数民族语言的数字资源建设。建立资源建设统筹协调机制,通过争取捐赠、定向委托、公开招标、协议转让等手段,扩大资源共建途径,提高资源建设规模。要处理好信息资源的著作权问题,由国家投资的文化产品和各部门自己掌握的版权的文化产品,要无偿贡献到工程中来;对于农村急需的其他文化产品,可由政府购买著作权,提供给广大农民群众,或创造条件,动员和鼓励著作权人将其作品版权捐赠或低价转让给共享工程。 三是加强市县支中心镜像站建设。镜像站是向基层服务点提供信息资源的重要支撑,要规范配置容量,在丰富内容、提高技术含量上下功夫,向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信息服务。市县支中心要加强公共上网场所建设,有条件的要开辟电子阅览室,为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更多绿色上网空间。 四是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逐步完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采用高新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并提供数字化文化资源服务,是它的本质和关键所在。要积极采用数字图书馆技术,不断完善工程技术平台;在数字图书馆技术体系框架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进行工程建设。要本着边建设,边服务,边研发的原则,紧密跟踪信息、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工程的技术研发紧密结合,不断发展新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在资源传输方面,积极探讨VPN(虚拟专用网)、P2P(对等网络)、FTP(文件传输协议)等成熟技术在共享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在服务手段方面,积极研发移动播放器,定型后加以推广;在工程建设中坚持优先使用国产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加强基层网点的管理与服务,采取先进技术手段和有效措施,封堵不良信息。研究和跟踪文化网络、网络存储、下一代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实践,探索在共享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五是加强对基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文化共享工程要针对需求,组织各类培训,建设一支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十一五”期间,分级开展对省、市、地、县、乡、村专兼职人员培训。各级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上岗前均须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上岗资格。 三 送书下乡工程 送书下乡工程是2002年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国家图书馆具体承办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工程目标是自2003至2005年,文化部、财政部向30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图书馆和3000个乡镇图书馆(室),赠送农村适用图书390万册。每年为每个县图书馆送书1000册,3年合计3000册;每年为每个乡镇图书馆(室)送书330余册,3年合计1000册。财政部每年为送书下乡工程安排专项经费2000万元,3年共安排6000万元。2005年项目第一期完成后,又继续向全国592个国贫县中的其他292个开展赠送图书的工作。2003至2006年已累计安排资金8000万元,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镇配送图书总数612万册,为农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送书下乡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直接面对老少边穷和中西部地区,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县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室)藏书贫乏、购书经费短缺的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文化事业基础薄弱,现有的文化设施及服务能力尚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状况仍然存在。农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腐朽没落文化趁虚而入。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文化事业发展的差距有扩大之势。基层文化工作内容和形式陈旧,缺乏活力和吸引力,文化阵地的作用难以发挥。因此,启动这一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农村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还把广大农村急需的科学文化知识送到农民的家门口,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信息支持。同时,这一工程也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地方资金、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贫困地区文化设施的条件。 工程采取专家选书、集中采购、统一装帧、直接配送的实施办法。配送图书使用统一设计的封面,印有“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字样及专有标识。配送图书的选书原则为内容健康,实用性、可读性强,适合农村读者需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建设、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科普知识、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医药保健、生活百科、文学艺术、历史知识、体育娱乐,如:《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研究》、《百姓法律一点通丛书》、《中国科普文选》、《农民快速致富丛书》、《家庭医学百科全书》、《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等。为了保证书尽其用,送书下乡工程对受赠图书馆(室)条件进行了特别规定。县级图书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图书馆馆舍面积500平方米以上;(3)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8小时。乡镇图书馆(室)必须具备五个条件:(1)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所辖的乡镇;(2)有保存图书、提供借阅的场地,不低于50平方米;(3)有接受过县以上图书馆业务培训的专(兼)职工作人员;(4)有图书借阅、保管等规章制度;(5)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20小时。   为推动送书下乡工程的顺利进行,文化部、财政部联合成立了全国送书下乡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文化部社图司。同时,建立了送书下乡工程全国图书配送中心,设在国家图书馆。 四 流动舞台车工程 流动舞台车是将汽车底盘改装后、车厢厢体能展开形成演出舞台、便于剧团开展演出服务活动的特种车辆。流动舞台车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于2005年至2010年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工程由政府出资,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置流动舞台车并无偿配送至各地基层剧团,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戏难及文艺表演团体下乡演出交通难、转点难、搭台难的问题,加强基层剧团服务能力,使之能够开展便捷的文化服务。流动舞台车工程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基层剧团下乡难的问题,改善剧团下乡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硬件条件;同时,对于激发国有剧团的活力,保存国有剧团的骨干力量,发挥国有剧团宣传主渠道的示范导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剧团2805个,其中:中央级剧团17个,省(区、市)剧团222个,地、市级剧团671个,县、市级剧团1895个。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1084个,中部861个,西部843个。我国基层剧团是面向群众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农民群体文化交流、聚会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新型道德风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在我国广大的基层农村,剧团的演出仍然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但是长期以来农村看戏有“三难”:一是剧团下乡难,费用负担重;二是临时搭台难,舞台不稳固、不规范,影响演出质量;三是转点难,很多村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剧团要进村困难重重。由于上述矛盾难以解决,农村群众看戏等文化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配送流动舞台车送剧团下乡演出这种新型的流动文化服务形式应运而生,并逐步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流动舞台车工程按照“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筹配置”的配送原则进行。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经费,到“十一五”末,工程专项资金将至少达到3亿元,按照目前招标投标每辆舞台车的采购成本约30万元计算,可累计配送流动舞台车近千辆,全国将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剧团拥有国家统一配送的流动舞台车,其中重点是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剧团;个别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除配备舞台车外,还将配送一部分演出设备;对东部地区则主要以奖补为主,对开展“三下乡”工作成绩突出的院团,可给予配置流动舞台车的奖励。 流动舞台车工程是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形式,也是使广大基层剧团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流动舞台车工程在为基层群众服务和基层剧团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PAGE 151
/
本文档为【文化部:全国重点文化工程介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