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7第七单元

2013-07-01 50页 ppt 3M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4365

暂无简介

举报
7第七单元null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楚辞》选篇的讲述,使学生了解《楚辞》的语言特点,重要词语的意义,重要句子的翻译;通过通论(十七)(十八)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古汉语的注疏体例、注疏家等。 [重点和难点]1、《楚辞》的语言特点,重要词语的意义,重要句子的翻译。 2、古汉语的注疏体例、注疏家。 [课时]5课时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楚辞》选篇 九歌∙山鬼 国殇 通论:古书的注解 修辞 诗律 《楚辞》选篇《楚辞》选篇一、屈原与...
7第七单元
null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教学目的和]通过《楚辞》选篇的讲述,使学生了解《楚辞》的语言特点,重要词语的意义,重要句子的翻译;通过通论(十七)(十八)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古汉语的注疏体例、注疏家等。 [重点和难点]1、《楚辞》的语言特点,重要词语的意义,重要句子的翻译。 2、古汉语的注疏体例、注疏家。 [课时]5课时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楚辞》选篇 九歌∙山鬼 国殇 通论:古书的注解 修辞 诗律 《楚辞》选篇《楚辞》选篇一、屈原与楚辞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楚王同姓贵族。 《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是颛顼的称号)。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集解》虞翻曰:“名翦,为彭姓,封于大彭。”《世本》曰:“彭祖者,彭城是也。” 《索隐》《系本》云:“三曰篯铿,是为彭祖。彭祖者,彭城是。”虞翻云:“名翦,为彭姓,封于大彭。” 《正义》《括地志》云:“彭城,古彭祖国也。《外传》云殷末灭彭祖国也。虞翻云名翦。null 屈原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说有二十五篇,但没有列出篇名,后人说这二十五篇是《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渔父》、《卜居》、《远游》三篇,学术界有人认为皆非屈原作品(上海古篇出版社1979年郭维森《屈原》p33) 九歌•山鬼九歌•山鬼 《九歌》原本是楚国的民间祭歌。 南方的楚国,有着独特的文化面貌。北方的中原文化是史宫文化,重人事,讲求实际;南方的楚文化是巫官文化,信鬼神,寓于想象。《汉书•地理志下》“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祠,一作祀)。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楚地重祭祀,巫风盛行。祭祀时,由男巫女巫装扮成鬼神的形象,边歌边舞,敷演一些鬼神故事——多半是一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因此有人称之为原始的歌舞剧。这种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化氛围,孕育了屈原浪漫主义的光辉诗篇,与中原文化母体中产生的现实主义诗作的《诗经》不同,闪耀着奇光异彩,成为我国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null楚辞 山鬼《楚辞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予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蘅,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艰兮独后来。 《楚辞 山鬼》《楚辞 山鬼》 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楚辞 山鬼》《楚辞 山鬼》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楚辞 山鬼》楚辞 国殇楚辞 国殇《楚辞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楚辞 国殇》《楚辞 国殇》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楚辞 国殇》通论:古书的注解通论:古书的注解一、古书旧注的重要性 1、旧注是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2、旧注是注释古书重要依据 3、旧注能教我们注古书的方法 4、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理论null 二、古注发展概述 1、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礼记·乐记》:“《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 《春秋·文公五年》:“秋,楚人灭六。” 《左传·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2、注释的兴盛——两汉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 ①语言发展演变       ②政府提倡 ③古今文之争的影响 null(2)两汉注释的特点 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3)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毛亨      《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 马融       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玄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何休      《春秋公羊解诂》 高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逸      《楚辞章句》null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视的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王  弼      《老子注》         郭  象      《庄子注》         韦  昭      《春秋外传国语注》         孔颖达      《五经正义》(《易》《书》《诗》《礼》《左》)         贾公彦      《周礼疏》、《仪礼疏》         null        徐  彦      《春秋公羊传疏》         杨士勋      《春秋谷梁传疏》         邢  昺      《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孙  奭      《孟子疏》         陆德明      《经典释文》         杨  倞      《荀子注》         尹知章      《管子注》         张守节      《史记正义》         司马贞      《史记索隐》 (《史记》三家注)         裴  骃      《史记集解》         颜师古      《汉书集注》         李  善      《文选注》null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1)本期注释的特点 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朱  熹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null5、注释的复兴——清        复兴的原因        ①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动        ②文字、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        ③“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影响 三、旧注的体例       毛传:毛亨对《诗经》注释,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笺”有补充订正毛传。       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疏”不仅解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也叫做“正义”。       讲解书中所引的《十三经注疏》中《诗经·相鼠》的正文与注疏。null 四、旧注的常用术语 学习旧注的术语,目的是读懂古注。如:       《汉书·高帝纪》:“公巨能入乎?”颜师古注:“巨读曰讵。”       《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     1、曰、为、为之       ①都是用来解释字词含义的    ②被解释的词都放在术语的后面       ③都是强调被释词的特点      ④都能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       ⑤都可译作“叫”、“叫做”等       《诗·魏风·硕鼠》:“胡瞻尔庭有悬特兮。”毛传:“兽三岁曰特。”       《诗经·魏风·硕鼠》:“胡取禾三百囷兮。”毛传:“圆者为囷。”       null   《诗经·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毛传:“后熟曰重,先熟曰穋。”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 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2、谓       与“谓之”的差别: ①使用的位置不同    ②解词的内容不同        “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译为“是指、指的是”。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楚辞·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朱熹注:“阴谓小人,阳谓君子。”     null3、貌、之貌        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被释词语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的样子”。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       《楚辞·哀郢》:“众踥蹀而日进兮。”洪兴祖注:“踥蹀,行貌。”        枚乘《七发》:“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李善注:“沌沌浑浑,波相随之貌也。”     4、犹          用“犹”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在某一语境中意义相通。      null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汉人作注云‘犹’者,皆义隔而通之。”       《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侧兮。”毛传:“侧,犹涯也。”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诗经·豳风·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郑笺:“室,犹巢也。” 5、之言、之为言         声训术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注释。         声训:依据读音线索来探求词语的含义。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周礼·地官》:“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郑玄注:“媒之言谋也。”null     6、读曰、读为        一般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点明通假现象。        段玉裁《说文注》:“凡传注言‘读为’者,皆易其字也。”又:“‘读为’亦言‘读曰’。”        《庄子·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书经·尧典》:“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null    7、读若、读如        主要的作用是注音。        段玉裁《说文注》:“凡言‘读若’者,皆拟其音也。”又《周礼汉读考·序》:“‘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        《楚辞·离骚》:“又重之以脩能。”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吕氏春秋·重己》:“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高诱注:“酏读如《诗》‘虵虵硕言’之虵。”        也可用来说明通假现象。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霾读若埋。”null     8、衍文、脱文       “衍文”也叫“衍字”,也简称“衍”,古籍在传抄刊刻中误加的字。 “脱文”也叫“夺字”,也简称“脱”,古籍在传抄刊刻中漏掉的字。        《论语·微子》:“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汉石经无‘行’字、‘夫’字。案《史记·孔子世家》亦无‘行’字,因丈人章而误衍也。” 《论语·颜渊》:“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皇本、高丽本‘吾’下有‘岂’字。《释文》出‘吾焉得而食诸’………案《史记·仲尼世家》及《汉书·武五子传》并作‘岂’,与皇本合。《太平御览》二十二引‘吾恶得而食诸’。‘岂、焉、恶’三字义皆相近,疑今本‘吾’下有脱字。” 通论:修辞 通论:修辞 一、引用 借助典籍中的言论、定型的熟语以及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修辞方式叫“引用”。 1.修辞效果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可信性。 可使内容的表达含蓄、典雅。null 2.引用的分类 A引言 引用不见于书面的熟语,如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如: 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书经·盘庚上》)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B引事 利用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C引文 引用见于典籍的书面文字。如: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null二、譬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式。 1.修辞效果 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使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2.譬喻的分类 A明喻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B暗喻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C借喻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诗》) D博喻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苏轼《百步洪》)null  练习:说明下列文言语句的修辞方式。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霸》)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null三、代称 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关系的词语来称谓该事物的修辞方式。 1.修辞效果 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幽默感 2.代称的分类 A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B用泛称代特称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后汉书·华佗传》) C用特称代泛称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屈原《哀郢》) D用工具代本体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史记·鸿门宴》) E用部分代全体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F用具体代抽象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史记·廉蔺列传》)null四、并提(合叙) 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达的修辞方式叫“并提”。 1.修辞效果 句子紧凑,文辞简练 2.如何辨识并提 根据词语的配搭关系辨识并提 脭醲肥厚。(枚乘《七发》) 根据历史事实辨识并提 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汉书·景帝纪》)null 练习:说明下列文言语句的修辞方式。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救魏。(《汉书·魏豹传》) null五、互文(互文见义、互见) 上下文义相互呼应、补充的修辞方式叫做“互文”。如: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1.修辞效果 行文简约,丰富文义,形成对仗 2.互文的分类 A单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B双句互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C互用同义词的互文(变文)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谏逐客书》)null六、夸饰(夸张) 1. 修辞效果 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null 七、倒置(倒文) 使句中的词语颠倒顺序的修辞方式。 如: 野于饮食。(《墨子·非乐上》) 1.修辞效果 新颖别致      强调突出     平仄合辙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江淹《恨赋》) null练习:说明下列文言语句的修辞方式。     未尝不心游目想。(萧统《文选序》)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江淹《恨赋》)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null八、委婉 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叫做“委婉”。 严复《论世变之亟》:“中国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又“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又“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多发舒。” A避粗俗 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 B避忌讳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C避冒犯 陛下富于春秋。(《史记·李斯列传》) D交际辞令 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臣下犒执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null练习:说明下列文言语句的修辞方式。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null一、诗律 【基本概念】 古体诗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平水韵 粘 对 出句 对句 拗救 三平调 犯孤平 借对 流水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一)古体诗 (GO)(二)近体诗 (GO)null(一)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是指周、秦、汉魏六朝的诗歌以及后世模仿的作品,即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没有要求的诗。又称“古诗”、“古风”。 null古体诗的特点:(1)不限句数、字数。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 (2)押韵要求较宽,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可以换韵。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可以换韵;可以隔句押韵,也可句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null(二)近体诗2、近体诗格律特点 (GO)1、什么是近体诗(GO) 3、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GO)4、近体诗的句法 (GO)null1、什么是近体诗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指在唐初形成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近体诗是在“永明体”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诗体的正宗。 所谓“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的特点是讲究声韵格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null2、近体诗格律特点:(1)句数固定(GO) (2)押韵严格(GO) (3)讲究平仄(GO) (4)讲究对仗(GO) null2)绝句共四句:有五绝(每句五个字)和七绝(每句七个字)。(1)句数固定 1)律诗共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第一句称作出句,第二句称作对句;有五律(每句五个字)、七律(每句七个字)和排律(超过八句)。排律又称长律,是律诗的延长。 null(2)押韵严格    押韵就是在诗歌中该用韵的地方用同韵部的字如: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null1)近体诗的用韵合于平水韵。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隋唐时通用的韵书,分韵为193韵。宋代,重修《切韵》,改称《广韵》,分206韵。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广韵》的206韵中规定可以同用合用的韵合并,成了107韵。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将《广韵》合并为106韵。简称为“平水韵”。null2)隔句押韵:近体诗除有的首句入韵外(首句押韵亦可不押),都是隔句押韵。①一般只押平声韵 ②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也即近体诗不能出韵(出韵:即用了不是这个韵部中的字)。null(3)讲究平仄 “平仄”是近体诗中最重要的因素。例如: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清 溪 深 不 测, ― ― ― △ △ 隐 处 惟 孤 云(文)。 △ △ ― ― ― 松 际 露 微 月, ― △ △ ― △ 清 光 犹 为 君(文)。 ― ― ― △ ― 茅 亭 宿 花 影, ― ― △ ― △ 药 院 滋 苔 纹(文)。 △ △ ― ― ― 余 亦 谢 时 去, ― △ △ ― △ 西 山 鸾 鹤 群(文)。 ― ― ― △ ―null1)什么叫平仄? 平:指平声;仄:包括上、去、入三声 。 平仄的基本要求是:平仄相间。 2)近体诗平仄的四种基本格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据平仄交替的原则加一个节拍null(4)讲究对仗1)什么是对仗 (GO) 2)对仗的种类①工对(GO) ②宽对(GO) ③借对(GO) ④流水对(GO) 3)对仗的位置(GO) null 对仗又叫“骈偶”,是由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相关联的句子构成的句式。基本要求是词性相同: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1)什么是对仗如: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null①工对:句子结构相同,词性一致,而且词的小类也相同的对仗。2)对仗的种类 如: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绕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白居易《余杭形胜》) 其中名词又细分为以下一些小类 天文(日月风云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水江河等) 宫室(楼台门户等) 器物(刀剑杯盘等) 衣饰(衣冠巾带等) 饮食(茶酒餐饭等) 文具(笔墨纸砚等) 文学(诗赋书画等) 草木(草木桃杏等) 鸟兽虫鱼(麟凤龟龙等) 形体(身心手足等) 人事(道德才情等) 人伦(父子兄弟等) null ②宽对:词性相同,但小类不相同的对仗。如: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null③借对:利用一字多义或一字多音的现象进行对仗。有两种情况: A.借义:某词有两种意义,诗人在诗中用其中一义而以另一义相对。B.借音:某词本无某义,只因读音与另一词相同,故借另一词的意义相对。如: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白居易《西湖留别》)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元稹《寄乐天》)如: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null④流水对 又叫“串对”,指字面是相对,但意义却是前后相承的对仗。如: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李商隐《隋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null 首联:即近体诗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的第一联。 颔联:即近体诗的第三句与第四句形成的第二联。 颈联:即近体诗的第五句与第六句形成的第三联。 尾联:即近体诗的第七句与第八句形成的第四联。 3)对仗的位置 律诗的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律绝大都不对仗。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一律都得对仗。(BACK)null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实践练习:下面近体诗得对仗情况。(BACK)null3、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对:同一联中出句于对句的平仄应当相反。粘: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应当相同。(1)平仄的排列法(一首律诗的排列规则可以概括为) 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2)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null(2)同时,近体诗的平仄格式还得考虑两点:1)只押平声韵(即韵脚必须是平声字); 2)一联一韵,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根据以上五条规则,可以推出近体诗平仄的四种基本格式: 平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仄起平收式: 仄起仄收式:null(3)拗救问题:“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① “一、三、五也要论”的情况:丁:(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须是仄。否则,句尾就是三个平声字,叫做“三平调”,近体诗中不许出现。乙:(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子必须是平。否则,除韵脚之外,全句就剩下一个平声字,叫做“犯孤平”。救的办法是将本句的第五字改为平声。null②“二、四、六可以不分明”的情况:丙:(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用了仄,那么第六字必须改为平声。甲:(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可以用仄,但其对句的第五字 必须改用平声。 null4、近体诗的句法(1)活用 (GO)(2)错位 (GO)(3)省略 (GO)(4)紧缩 (GO)null(1)活用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岑参《登总持阁》)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王维《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杜甫《自灢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null(2)错位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王维《春日上方即事》)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杜甫《遣意》)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 (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null(3)省略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塘泻绿油。 (白居易《答客问杭州》)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春浪棹声急,夕阳花影残。 (白居易《渡淮》)null(4)紧缩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浦干潮未应,堤湿冻初销。 (白居易《新春江次》)
/
本文档为【7第七单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