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个藏人的童年

2014-01-06 50页 doc 1MB 2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1070

暂无简介

举报
一个藏人的童年甘珠尔 被尘封的岁月      ------- 一个藏人的童年             作者简介           纳格仓奴罗(又名尼登洛桑),58 岁,甘南玛曲县曲合玛人,第十六个甲子公鼠年(1948年)8月15日出生在纳格仓扎登家。 年幼时曾和父亲一起去塔尔寺,拉萨色拉等三大著名寺院朝拜。1959 年11月开始在玉树曲玛莱县民族中学学习。1964年从玉树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1965 年在青海民族学院学习。1965 年10月在曲麻莱县 小学任教。 1967 年在巴贡小学任教。 1971 任巴贡乡武装干事。1978 年任曲麻...
一个藏人的童年
甘珠尔 被尘封的岁月      ------- 一个藏人的童年             作者简介           纳格仓奴罗(又名尼登洛桑),58 岁,甘南玛曲县曲合玛人,第十六个甲子公鼠年(1948年)8月15日出生在纳格仓扎登家。 年幼时曾和父亲一起去塔尔寺,拉萨色拉等三大著名寺院朝拜。1959 年11月开始在玉树曲玛莱县民族中学学习。1964年从玉树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1965 年在青海民族学院学习。1965 年10月在曲麻莱县 小学任教。 1967 年在巴贡小学任教。 1971 任巴贡乡武装干事。1978 年任曲麻莱县法院副院长。1984 年任县司法局副局长。前后曾在省级和州级党校学习。 并在省和中央的司法学校深造。1987 年任曲麻莱县副县长。1990 年调任玉树州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从1993年退休以来,通过一些著名活佛和国际友人, 特别是在甘肃省拉卜楞寺赛持1 贡唐仁波切2 的支持下,不仅在曲玛莱县修建了一所佛教中心,而且还修筑了甘珠尔3 ,尤加4 ,嘛呢 5, 塔多6 等四大经轮和500个小经轮, 满足了当地信徒们的愿望。另外,曾先后给玉树州民族师范学校,曲麻莱县民族中学和故乡曲合玛 小学捐款。现任青海藏族研究会的常任顾问和理事,“我是藏民族的儿子,凡是有益于藏民族的事情,我将一心一意地尽自己所能去努力。”正如这句话所言,我也在为藏民族不断地奋斗。          -------------------      1意为金座。佛教中高级地位,拉卜楞寺院有四个赛持。      2拉卜楞寺院的仁波切,是四大赛持之一。      3甘珠经,藏文佛说三藏四续经典汇编而成的一部丛书。全书有一百零八函。      4白字经。      5六字真言。      6 解脱经,共二卷八十二颂。    写此书的理由          亲爱的读者,能有机会把这本书奉献给您,使我感到莫大的喜悦。感谢你们有空时阅读这本书。     这本书中写了我所想写的一切和我所想说的一切,以及一些完整的历史事件和相关原因。今天终于能够完成这本书令我感到无比地欣慰。然而,回头重审时,发现其实这本书中讲述的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和他的感受。书中讲述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文笔也不是优美动人。它的微不足道,让人觉得不值得一读。     然而,仔细一想,作为一个出生在特殊历史情况下的人,无论是因为个人的命运或是由于时代的变迁, 我经历了很多苦难,而且经历这种痛苦的人不仅仅是我一个, 却是成千上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故事, 每个村和每个家庭都有一份说不尽的悲惨史。可是,这些历史被下来的却很少。如果不记录下这些历史,我们的后代将会对父辈们所经历的苦难一无所知。所以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 和每个民族来说,将前辈经历的苦难纪录在案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如果父辈们的历史不为自己的儿女所知,那么这家庭或者这个民族的历史将会被彻底遗忘。     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所见所闻也不多,没有能力写一本内容深刻的书来启发别人,我所写的只是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我的书中记录的仅仅是藏民族历史大海中的一滴小小的水珠。对于那些渴望了解藏民族历史的人,我相信此书会有所帮助。当然那些饱尝玉泉甘露的人,我想是不愿尝我这个充满泥味的水珠的。对那些饱览书库的智者来说,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不愿阅读我写的这本讲述一个小孩子经历的小书的心情。但是那些好奇的年轻人和那些清闲而无事可做的老年人也许喝着土罐中浓郁的香茶为打发时间愿意阅读这本书。我的好朋友图丹格登曾这样对我说,“假如你写得好,愿意读它的人也许有一百个但不愿读的可能有一千个;即使你写得不好,一旦此书到了社会上,愿意读它的人也许还是有一百个但不愿读的可能也有一千个”。仔细想一想,觉得很有道理。如果不写不出版这本书的话,除了一个人记得这段历史以外没有任何记忆。把这段历史记录在纸上,并予以出版,也许读者的人数从十个增加到五十,一百,那样也就达到了我写这本书的目的。谁也无法预言将来有多少人读这本书,把它翻译成什么样的文字,能给读者什么样的感觉。另外,每个人读此书的意图也会不一样。有些人也许因为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直接有关而阅读它,有的因为书中描述的事件或历史与自己的村庄,寺院有关或类似而阅读此书。有人也许因为同情纳格仓家的孩子所经历的苦难而阅读此书。总之,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由,就像常言所说,“三十个人有三十个想法”,有人会说,“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经历有什么可读的价值”,但有人会说,“这是藏民族一个世纪的历史,必须阅读”。但更多的人读了此书后会认为,“这本书告诉人们一个清楚的道理:无论是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除了和平以外不能遭受疾苦和战争的折磨。藏民族新一代人为了使自己的村落和民族免于遭受同样的疾苦和战争应当努力做有益的事”。年轻人读了这本书应当明白,幸福和痛苦就像羚羊用角搔痒,将会伴随整个人生,重要的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痛苦都不应当恐惧畏缩,却应当勇敢地面对艰难,努力顽强地生存下去。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经历相同的人读了后会说,“是的,这里讲述的是真实的,我也曾经有过相似的遭遇”。不同经历的人或许会认为,“这个疯老头在胡说八道”。但是我坚信一点,那就是如果是一位与我同年龄的藏人的话他们也和我一样经历了这段历史,他们一定是此一历史的见证人。我在这本书中写的是我所经历的历史的真实写照,我丝毫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好恶而褒贬他人。我始终认为这是那个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五十年过后的今天我除了必须把它真实地记录下来以外没有任何权力歪曲事实,如果我凭借自己的好恶予以歪曲事实的话此书便没有任何价值,我绝不会写一本歪曲事实的书来欺骗下一代人。     我在此想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在这本书里描述的所有的人物,地方,村庄,寺院等都是真实的。经过五十年的时间,书中可能有遗漏或者有些事件的次序被颠倒的情况,如有此类错误的话,那不是我故意写错却是因为我记忆不全的缘故。与此书中的事件有关的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类似的错误的话,我不仅在此向你们道歉而且真诚地请求你们修改这些错误并欢迎和感谢你们宝贵的意见。     俗话说,“说得太多人不乐,棍子太长狗不乐”,对于这样一本简单的书没有必要做很多解释,读者自然会做出自己的。我个人认为对历史的回顾始终是为了促进自己的家乡,藏民族和整个世界的和平和团结以及避免饥饿,痛苦等悲剧的重新发生,为此我在在虔诚地为整个藏区和世界的和平,团结和幸福祈祷。          纳格仓奴罗     藏历第十七甲子木鸡年八月十五日     中国青海西宁市    第一章 人生的喜乐苦悲      第一节 故乡      对每个人来说,“故乡”是一个充满感情的词。 当两人相遇时,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你的故乡在哪里?” 从孩提时候起,每当听到故乡这个词时,我的心中也自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每当向别人讲述自己故乡的时候, 往往尽一切努力赞美自己家乡的可爱之处,土地是多么地肥沃,河水是多么地清澈, 花草是多么地美丽, 以及牛羊是多么地肥壮。不仅是我,与我年龄相同的人都喜欢赞美自己的家乡。如果自己的家乡真的那么美丽可爱的话,人们就不应该离开它。但是绝大多数与我相处的人都是离乡背井的人。又一想,尽管每个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故乡, 但很多人肯定都象我一样有迫不得已离开的原因。而且这些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可是那些居住在自己家乡的人,却不一定能够体会和珍惜自己身处的幸福。   每当我仔细考虑时,觉得自己并没有深刻地理解故乡这个词的含义。“故乡”一词在藏语中是指父亲所在的地方,或者是指慈母脐血落地而生出我的地方。无论如何,故乡是一个遇见谁都需要赞美的地方。我的朋友格登曾这样说过: "在故乡只有粗茶淡饭, 可是始终觉得身心两方面都很饱满; 在异地他乡, 哪怕有山珍海味, 也只能饱腹而不能满足心灵的渴望.” 当年轻人这样歌唱:” 我的故乡是某某地, 没有财富也幸福.” 我自己在故乡时,没有觉得故乡的可爱,也没有感受到故乡 的恩情.只有离开了故乡后, 再回想故乡时心中充满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我小的时候, 父亲曾带我去过很多地方。那时父亲常常对我们兄弟俩说: 我的好儿子们,无论走到哪,都不能忘记自己 的语言和故乡“。父亲的这句话,至今仍然萦绕在我耳旁。说来也很奇怪,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对留在故乡 的亲人的记忆并不深刻,可是对故土和自己小时候去过的地方却记忆犹新。   记得小时候,一位居住在东年湖旁的老人曾对我这样说:“可怜的孩子,俗话说,狗和乞丐没故乡,哪里能填饱肚子那里就是他们的故乡”。老人的这句话仿佛是今天讲的,至今记忆犹新。 是的,自孩提时起,我和甲白哥就成了孤儿,象乞丐一样漂泊四方,但是心中从未产生过没有故乡的感觉。那时,故乡白天在我的心中,夜晚在我的梦里。我始终坚信无论遭遇什么样 的苦难,总有一天我会回到自己的故乡。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如果不被命运抛弃,有一天我也将会在他乡有所作为。到那时,如果我返回故乡的话,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亲人也许都不在了,但是乌金班西等曲合玛的山山水水 却依然存在。 的确,如今在故乡我已经没有自己的家人,但是我的舅舅,姨妈和姨夫等亲戚还在。像我这样的人不返回故乡也不会有多大的痛苦,可是想起在故乡的亲人和儿时的伙伴, 以及小牛犊居巴南三和忠实的老狗加罗,特别是故乡的山水,我发誓说如果自己不死的话总有一天要返回故乡。   当我到达位于曲玛莱县7 的幸福学校时的那天,来自果洛8 的才仁多吉老师问我,“喂, 果洛的孩子! 你真正的老家是哪里?”   “我老家是玛曲9 曲合玛10 ”,我回答。   “啊,我知道,我知道,俄拉拉德和乔考曲合玛, 我当然知道, 我小时候去过,那是个好地方,那儿的男人们都很勇敢。” 当时我虽然是个很小的孩子,但是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故乡,感到由衷地高兴。   我的家乡坐落在西藏东部,阿尼玛沁雪山11 的南部,夏冬日山 的右边,九湾黄河的第一湾曲合玛, 也叫做乔考曲合玛。   ---------------------------   7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县。   8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9 藏语对黄河的称呼,此处是地名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10 地名,在甘肃省甘南藏族州玛曲县。   11 山名,在青海省。     第二节 曲合玛      并不是我赞美自己的故乡,但曲合玛不仅是个水草丰美,野花遍地,而且是个人杰地灵的吉祥之地。高山上有鹿,黄羊,麋鹿等动物。黄河边的森林里有熊,狼,狐狸等各种动物。气候宜人,雨水充沛, 各种草木非常丰茂。当地盛产蘑菇,蕨麻,扎台13 ,拉代14 ,沙棘,果萝 15,东屋16 ,内洛17 ,瓦勒18 ,野葱等。还有大黄,红白帮锦19 ,红黄俄巴20 ,冬虫夏草,红黄菊孜 21和康加 22等药材。另外,在黄河沿岸有野鸡,白色和黄色的野鸭,喜鹊等很多鸟。曲合玛坐落之处土地平稳辽阔,草地绵延数百里,被人们认为是个得天独厚的牧场。我小时曾听到雪才叔叔常常对人说:“年轻人啊,我们的曲合玛村可不是个平凡的地方,它位于玛曲的第一湾,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一个男人英勇善战,女人婀娜多姿,佛教盛传之地,官员和喇嘛 受人敬重,民众生活富裕而强盛”。他说的话确实可以用“好男儿嘴里有好话,巧女人手里有美食”来形容。我的故乡曲合玛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而且天时和水草的转换随着四季变化很分明。当地老年人对季节的变化不仅观察得非常细微而且能够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他们常常说,“鸡月乌雨黑路,狗月土酥地柔 ,猪月山枯滩绿,鼠月山绿滩绿,牛月草茂水肥,虎月鲜花灿烂,兔月青稞豆熟,龙月树茂叶浓,蛇月尾巴沾地, 马月河水结冰,羊月口鼻同流,猴月石冻地裂”。他们用这样贴切而流畅的语言描述十二个月的区别和转换。据说在曲合玛有七百户人家,人们分别住在玛曲的左岸和右岸,居曲河两岸,形成果嚓,郭欠,巴须,居拉等 村落。还有建立在高扎山和乌金斑西山之间的具有五百名僧人的扎西却林寺院。人们不分男女老少,人人善良真诚,个个虔诚敬佛,家家丰衣足食,的确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      无论是自己前世积的德或是三宝赐的福,我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生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但极为遗憾的是自己很小的时候起就离开了可爱的故乡,流落在异乡他地渡过了半个世纪的人生。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我日日夜夜从来没有忘记家乡。离开故乡二十多年后我终于有机会回到了曲合玛,当我重新看到故乡的山山水水时,心中依然像孩提时一样觉得故乡的山水是如此的美丽可爱。郭扎和拉欠多结玉扎等高山依然是那么的雄伟高大,被高扎山和乌金斑西山还有玛曲和居曲河环抱的扎西却林草滩是那么的安详,宁静。今天终于回到了渴望已久的故乡,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故乡的亲戚朋友们也格外地高兴。努日扎姨夫说,“好样的,你们两个能够回到日夜思念的故乡,是家乡的山神护神保佑了你们,不然你们可能早已死在他乡异地。。。”   达木考姨妈也接着说,“是啊,佛保佑,我们终于见面了。我以为我们今世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日子,是你们想回故乡的坚定信念保护了你们。从今以后你们要在自己的家乡定居生活,业木顿24 ,再也不能离开”。   我也觉得长辈们说得很有道理。也许是因为多年的夙愿得到了实现的缘故吧,回到故乡一时间反倒觉得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不久,我又离开了故乡,但这次与上次不同是自愿而安心地离开的。除了担心达木考姨妈会难过而没有告诉以外,其他人不仅知道而且还为我送行。故乡,我可爱的故乡,并不是我儿时起就愿意离开你,却是因为时代的变迁迫使我这个小孩不得不流落他乡。可是无论走到哪里我总是怀念故乡,并且在有生之年终将返回你的怀抱。假如我无法抗拒命运而有一天客死异乡的话,我真诚地祈求故乡的山神,地神以及喇嘛和比丘们保佑我这个如蜜蜂一般微小的灵魂。   --------------    13至22 植物名。   24 念诵般若经,此处是西藏安多地区发誓用的口头语。    第三节 家庭      自从地球形成那天起,世界上就有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其中最不可思议和无法解释的动物应当是人类。据佛家的观点,投生为人之难,如将一把豆子抛向墙壁,而无法使豆子粘在墙上一样。 在千万个灵魂当中,只有一两个才能转世为人,是一切难中之难。也许,当人们看到每天有成千上万个人出生,会认为投生为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从而不珍惜自己的人生。   老实说,一个人在哪里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出生,作为汉人,藏人,或是蒙古人出生,男人或女人,贫富贵贱,手足俱全或不全,生命的长短 以及幸福或不幸的人生,这一切都无法由自己来选择。我也是如此,从小时候起,我就常常问父亲, 热珍和 达木考姨妈,“我是怎么出生的,我母亲是谁?他们谁也不对我说实话。这使我对自己的身世更加好奇。当我问达木考姨妈时,“天哪,这孩子是不是疯了,为什么总是问这个问题?”这时,闹扎姨夫会插进来说,“你不能这样说,他想知道这个问题,哪一天你就告诉他吧。小孩子心中想些什么大人是难以想象的。”“我怎么能够告诉他?这需要提及很多去世的人的名字25 。” 达木考姨妈这样回答。听他们俩的谈话,似乎讲过去的故事需要说出很多已经去世了的人的名字,这使他们难于讲述过去的往事。几天之后, 在一个临睡前的晚上,达木考姨妈一边念着玛尼, 一边讲述了我出生的整个故事。。。。。。   多年前,当时曲合玛村和玛罗迈藏村之间还没有发生战争。在夏季玛曲河岸辽阔的曲合玛草原上到处都是鲜花,扎西楞寺院桑烟缭绕,佛音清扬,男女 老少手持念珠,转经念佛。种种迹象表明,曲合玛是一个佛法弘扬的地方。原野上到处可以看到男人们在牧放牛,马,羊,同时能够听到他们的歌声和甩投石器的声音,可见曲合玛地方的村庄部落都很富裕。每家每户的妇女们都在里里外外忙着挤奶,打制酥油。她们的歌声和从帐篷传出的朗朗笑声越发显示出曲合玛的和谐安宁。其中,果嚓部落象生长在草地上的蘑菇群一样驻扎在曲合玛春季草地上,村落靠近山脚的地方有一户人家,巨大的牦牛帐篷的后方一杆经幡在风中哗哗飘动,帐篷门前左右两边的木桩上拴着两只老虎般健壮的藏獒。每当看到陌生人,两只狗便凶扑猛吠,两根木桩都有被拉断的感觉。村落内外没有人不怕这两只狗的。   黄昏时分,牛,羊,马被赶回家,公马被铐绳铐起来,母马套在链条上,牛栏里一排排地拴着牦牛和奶牛,羊圈里挤满羊群,无论是谁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富有的人家。这就是曲合玛纳格仓丹木考,有人也称做纳格仓丹麦东老的家。平时一头佩戴着珊瑚首饰里里外外奔忙着做家务事,处处撒着朗朗的笑声热情地迎送和招待来自远近各方客人的,是本村富人巴秀麦西巴欠家四个女儿当中的小女儿才让吉。她就是纳格仓家的长男纳格仓扎多,人们平时又称他纳格仓多日考的妻子。   据本村人说自麦西才让吉嫁到了纳格仓家后,纳格仓家就开始大吉大利,人畜兴旺,财富剧增。她是麦西家的财运女,嫁到纳格仓家后她为纳格仓家生了一个男孩,扎贡巴仁波切给他起名叫甲羊班玛,当时四岁。   ------------   25 藏人习俗不提去世的人名。 第四节 出生       藏历第十六个甲子公鼠年八月十四日的夜晚,由于暴风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雨越下越大,在一道道闪电下时而可以看到纳格仓家帐篷后面的经幡和门前左右的牛马以及悄悄地拥挤在一起的羊群。帐篷里面货堆前的神龛上供奉的一对酥油灯在风中闪烁着,在土灶中燃烧的火苗上歪歪斜斜地支着一个铜锅,火坑里的灰火上放着一个小茶壶。头发花白的纳格仓老奶奶手里拿着念珠坐在锅灶旁不停地在祈祷,“愿三宝保佑,愿贡唐1仁波切2保佑,保佑她们母子俩生命安全,平安无事。。。。。”   老奶奶除了时而咳嗽几声以外一刻也不停地祈祷。到了下半夜,雨依然不停地下着而闪电却变得更猛烈。家里的货堆,土灶,器具,以及躺着的家人在一道道闪电下忽映忽现。突然,随着一声揪人心痛的巨雷声一道闪电劈打在帐篷的附近,雷电使脚下的土地都有点震动的感觉,而一股焦味传入帐篷里。一时间,牛,羊,马以及门口的狗一起鸣嘶哭叫起来。   土灶旁的老奶奶由于恐惧大声喊道,“坚贝央3 保佑啊,今夜到底怎么了”!   此时,睡在帐篷下方货堆旁的纳格仓丹美斥责说,“你别哭喊了!明明知道今夜你不会被雷电击死的,你还是去看一看姑娘怎么样吧”。   奶奶回答说,“在阵痛,现在好像有点安静了。真不知是怎么回事,生又生不了,是不是要出人命啊”!   “你别说疯话了,你知道她们不会死的”。纳格仓老头一边忿忿地说着一边抬起头,“孩子,多日考孩子,你起来到外面去看一看,好像羊群被暴雨给赶走了”。   “好的,阿爸”。从帐篷另一边的货堆旁一个留有长发的年轻人赤露着上身拿起长枪走出了帐篷。同时,一个女人喊道,“阿妈,哎哟,阿妈,您到这儿来一下”。“好的,我马上来。好孩子,使劲,挤,对,快要出生了,三宝保佑,贡唐仁波切保佑。。。”。   暴雨当中,与雷鸣一起又有一道闪电劈打在帐篷的背面,顿时,帐篷里布满了烟雾和焦味。   纳格仓老人抬起头说,“这个该诅咒的恶天气今夜到底怎么了”!他的话音还没落,从睡在帐篷下部姑娘身边传来一声细弱的“啊啊呀呀”的哭泣声。   奶奶兴奋地喊道,“三宝保佑,生下来了,生下来了”!   纳格仓爷爷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小心别让雷电击打这孩子,我马上起来”。   “你起来干什么,托三宝的福,纳格仓家又生了一个男孩,真让人高兴,又是一个男孩”。老奶奶不由自主地说。   纳格仓爷爷得意地说,“一点也没错,应当是一个男孩,昨夜我梦见的也是一个男孩”。   纳格仓奶奶笑着说,“别吹牛了,谁都知道你的梦不准”。   “赛业木顿 4,我真的梦见了”。纳格仓爷爷又接着问,“多日考那孩子去哪儿了?今天应当是十五号,天也亮了,快去煨桑5”。    天亮了,雨也住了,纳格仓家帐篷后面煨起了一堆冲天的桑。帐篷里面随着家人快乐的笑声不时地传来一阵婴儿呀呀的哭泣声。邻居家在门口干活的老奶奶们一个对一个传话说,“好幸运呀,听说 纳格仓家又生了一个男孩”。    就这样,在藏历第十六个甲子雄鼠年八月十五号的暴雨和雷电声中,纳格仓扎多的妻子麦西才让吉生下了我。无论是由于纳格仓爷爷做得好梦,还是因为奶奶的虔诚祈祷,或是由于父母前世积的德,总之,自从我出生以来直到囟门长全以前,全家人把我当作宝贝一样一刻也没放在地上。    在没有获得生命之前,谁也不知道我纤弱的灵魂在黑暗的中有 途中迷茫了多久,但是,自出生的那一时刻起我便来到了充满阳光的人世间,获得了难得的人生。我的奶奶,爷爷和父母手里拿着念珠,口里念诵着嘛呢经的情景可以肯定,我不仅出生在了佛法昌盛的雪域藏地,而且因为三宝的恩典以及自己前生所积的善德我出生在一个敬佛修善,知恩感德,遵法知耻的良好时代。从出生起我不仅获得了生命同时也开始了我的人生。       家人和亲戚们经常问,“不知他是谁的转世”。“真不知他的前世是什么样子”?当然我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也许用不着懂这些问题。不管前世是什么,无论自己能够生存多久,或是要经受多大的艰难痛苦,至关重要的是要坚持生存下去。    谁也无法预言一个人生命的长短,命运的好坏,但自从出生的那天起这个人必须开始一步步地走自己的路。原三宝保佑这孩子,在艰难而无常的人生道路上给他指明道路。    ----------    1. 藏区非常有名的喇嘛. 现第六世     2. 仁波切 意为人中之宝. 另外还有珠古意为化身等称呼. 汉语里活佛的称呼是错误的称呼. 另外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是喇嘛. 如同不能称呼所有的出家人都是和尚. 打个更比方的比喻是不能称呼所有的大学老师都为教授! 还有讲师 辅导员之分!    3 文殊菩萨   4 西藏安多地区的一种发誓的口头语 指塔尔寺的大金瓦殿   5 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 第五节 朝圣         昨天晚上我一边听着达木考姨妈讲述的故事一边睡着了。今晚临睡前,达木考姨妈对我说,“奴考,我的好孩子,今晚我再给你讲述与你有关的故事”。像昨天晚上,我把头放在达木考姨妈的怀里,听她讲述故事。。。。。。   秋季八月十五日,天刚亮,纳格仓家的人脸上飘逸着喜悦的笑容。男人们有的在煨桑,有的在供佛,有的在点酥油灯。女人们忙着烧茶,煮肉。整个家庭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气氛之中。这时,一个初生婴儿的哭声吸引了全家人的注意力。据达木考姨妈说,那个婴儿就是我。    在没出生我的几天前,达木考姨妈把甲白哥(甲羊班玛,我给他起的小名。)带到了她们家。听到纳格仓家又生了一个男孩后她便领着甲白哥来到了纳格仓家。 到家门口,纳格仓家的儿媳也就是我母亲,麦西才让吉到门口来迎接。看到我母亲后,达木考姨妈惊讶地说,“哎哟, 姑娘你是不是疯了,你不能这么快就起来,赛业木,这样会出事的!”     “不碍事,姐姐。”我母亲一边说一边把他们迎进家门。这时,奶奶一边将我交给我母亲一边说:“这孩子从早晨一直哭到现在,我可没办法止住他。” 母亲接过我,当我的嘴唇一接触母亲的乳头,便一下子不哭了。   我爷爷贡布纳丹说,“你们怎么说个没完, 赶紧去寺院仁波切那里祈福, 别忘了让仁波切给孩子起名字。” 这时,我又开始哭起来,无论母亲怎么哄我都没能制止。   “这孩子怎么这么爱哭啊,这样哭下去真是没办法” 母亲担心地说。   爷爷又说,“到了寺院,向仁波切祈求保佑。也许昨天晚上的雷电惊吓了这可怜的孩子。” 不论他们怎么做,我照旧哭个不停。   这时甲白哥对母亲说,“阿妈,把他给我,让我来抱抱。”    母亲立刻说:“这怎么能行,你太小还不会抱小孩.”    可我 爷爷在一旁说," 你就让他抱一抱吧.”    我奶奶对甲白哥说:" 那你就坐在地上抱吧, 站着抱太危险.” 一边说着,奶奶将我放到了已经坐在地上的撑开皮袄等待的甲白哥的怀里. 甲白哥一边拍着我,一边轻声说: 别哭我的好弟弟, 你在甲白哥的怀里., 别哭啊”。没过多久,我停止了哭泣。   母亲惊讶地说," 奇怪,我们怎么做都没办法,可他现在竟然不哭了"。    此时,爷爷却说:"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孩子喜欢孩子,可能是因为他们兄弟在一起,他就不哭了."    奶奶说,“那么我们现在就去寺院。达木考你领着甲白,再带上供奉给仁波切的酥油和酸奶。姑娘,你今天还是待在家里别出门最好。婴儿我来抱。”说着奶奶将我裹进她的皮袄后开始朝寺院走去。   昨夜的暴雨把整个草原洗的一片清新。大地被一层薄雾覆盖,太阳下,鲜花悄悄地散发着喷鼻的芬芳。    寺院其实并不远,但由于昨夜的暴雨,路途被泥水覆盖,行走非常不便。达木考姨妈问奶奶,“奶奶,你能走吗?需要我帮忙吗?”   奶奶回答道,“我没事。如果他哭的话就让他哭吧,再说也快到了。愿坚贝央保佑!”奶奶边说边走。到了寺院附近,只见扎西却林寺的法会堂和神殿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寺院内桑烟袅袅,香烟芬芳。众僧的念经声和法螺声使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敬仰之心。    当我们到达寺院时, 我母亲也匆匆忙忙地赶到了。 达木考姨妈惊讶地说:“这是怎么会事,姑娘你是不是疯了?你就是能起身也不能这样走,万一摔倒了就不得了。”     奶奶说:“也许没事,象我们年轻时,晚上生了孩子,第二天早上 就得挤奶干活, 也从来没出过什么事。我们母女几个先在这歇一会儿, 给你这个爱哭的小孩喂个奶,再去转经吧。 仁波切今天在,我们不用着急。”母亲喂完奶把我重新交给奶奶。    我们绕着寺院转完一遍经,然后逐一磕拜了各神殿和各个扎仓1 供奉的佛像和经书, 最后去拜见德容仁波切。当我们走进大门时,一位僧人对我们说,你们先到厨房里喝茶,过一会儿仁波切会给你们摸顶。“ 在厨房里,来自果千,吉和勒, 塔瓦的人们 各自抱着三个初生的婴儿,都是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出生的, 来向仁波切祈福。没过多久, 按到达的先后次序我们拜见了仁波切。人们将各自带来的哈达,酥油,酸奶,肉和 钱 奉献给仁波切。仁波切身边的一个年老的僧人 将众人供奉的礼物收去。      ----------    1 佛学院 第六节 起名       仁波切只穿着一件坎肩,他把袈裟缠在腰里 盘腿坐在法座上。“你们干吗带这么多东西来,来来,坐在我旁边。 ” 当他看到来者有很多小孩时,说“今天这是怎么了,这可是多年不见的情形啊。“然后逐一询问了每个家庭的情况和 父母的名字。众人一一作答。母亲抱着哭闹的我独自坐在一边,无论如何她都无法制止我的哭泣。仁波切对我母亲说,你给他喂奶,他就不哭了“ 母亲站起身一边来回走动哄我,一边喂奶, 但仍然无济于事。仁波切说道:好了,没关系,你还是坐下吧,这孩子怎么这么爱哭啊?”   这时奶奶说:“仁波切啦,昨晚我家帐篷附近被闪电击中,这孩子似乎被吓坏了。 ”    仁波切听后说道:“会是那样吗?孩子当中总有那么一两个会很爱哭, 但这样爱哭的孩子却很少见。 ” 随后仁波切不仅为众人逐一摸顶 赐了圣水, 而且指定了各家所需要做的的佛事。 然后,给那个来自塔瓦的女婴 起名叫曲吉,吉和勒来的男婴叫公布多吉,果千的女婴则叫秀吉。当为我起名时,仁波切仔细地端详了一番,“好,好,好,这个很爱哭的孩子,真不知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转世。”说着仁波切为我起名叫公布扎西。又说:“不知对他合不合适,暂时就用这个名字吧。”他接着又说,“四个可怜的孩子, 根据星算, 遇上了一个险恶的时辰, 如果这几个孩子出生在富贵人家,不会有事,如果是一般人家,孩子们的生命将会有危险。为了避免这些险数, 这几个孩子应当在年幼时离开自己的家乡,长久的朝圣,或者应当在一周岁前出家为僧或为尼,这样也许可以逃过一劫, 不然的话,这些孩子怕是活不过十三岁。”    在场的父母亲们不停地流着眼泪请求道:“恳请仁波切生生世世保佑我们这些可怜的孩子,千万不要忘记他们。”    仁波切 说道:“ 好,好,好, 现在 你们就去寺庙里祈祷, 我也会在护法神面前祈求,这样一来也许会 好些 吧.”    站在后排的母亲走到仁波切跟前,” 尊敬的仁波切, 为了止住这孩子的哭泣, 请您能否 为他吹一吹.1 ”    仁波切仔细看了看母亲怀中的我说:”真是可怜啊,这是 因为他明白投胎 转生, 在此人世苦海觉得悲痛而流泪. 有些孩子年幼时能够感觉到这个道理, 但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就逐渐淡忘了,这种哭泣因而也随之减少 . 一些孩子们能够 预知人生的痛苦, 由此而来的恐惧令他们哀哭不止。 他们也知道人生的苦难将会漫长无期,而这种哭泣也将随之延伸。尤其是这个孩子的人生会更加艰难。 以后 有时间应前往拉卜楞寺朝拜, 向贡唐仁波切祈愿也许会更好些。 我这里只是一个小寺院,上师的法力也有限,怕是帮不了大忙”。    仁波切的这番令我的家人十分不安, 奶奶和达木考姨妈一边流泪一边说: “仁波切说的极有道理, 扎西却林有四百多位僧人,恳请诸位千万不要忘了保佑这个孩子”。     最后为了四个婴儿的平安, 仁波切赐了两个男孩各自一个红色的护身结,却给两个女婴儿各自一个蓝色的护身结。然后,仁 波切说:“你们暂时不用担心,尽管象我这样的人无能预言他人的寿命,也无法阻当命运给每个人注定的厄运,但是 我会经常向三宝祈求,希望 这样会有效”。 听到仁波切这样讲, 所有在场的家长都稍稍放下心来。    朝拜的时间较久,傍晚时我们才回到了家。 不知是因为我哭的时间太久, 还是因为路途太远,回到家里, 母亲喂了一点奶后, 我便入睡了。奶奶对家人详细地讲述了今天发生的事和仁波切所嘱咐的一切。 她 一边哭一边说:“ 这孩子或许是因为 记起了自己的前世而哭泣, 如果他是因为预知了自己人生的苦难而悲痛, 那就没法阻止 他了。” 家里人都开始担忧起来。   爷爷安慰大家说:“这不用担心, 如果是前世的苦难, 现在已经结束了, 如果是这一生的苦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生为人谁都会经历各种苦难,不会有比 别人更多的苦难。他长大了, 就让他出家为僧, 那样就不会有事了”。      -------- 第七节 爱哭的孩子       由于我不停地哭, 父亲抱着我不停地在屋里屋外走动, 而我不仅没有停止哭喊, 反而哭的更厉害了。 父亲不耐烦地说:“ 唉哟, 他这是怎么了?”   “你别这么大声说话, 他会吓坏的!” 母亲对父亲说。    “真不知有没有办法让他不哭, 这样没日没夜地哭下去,可真受不了。” 父亲 一边说一边将我交给母亲喂奶, 吃完奶没过多久, 我又开始哭起来。    奶奶说:“ 这孩子真是不听话啊, 明天我再到寺院祈求仁波切保佑。”    “ 去了也没用! 昨天仁波切不是说得很清楚吗‘痛苦的泪水将会流不尽’, 可怜啊!这苦命的孩子 , 不知要遭受多少苦难。无论如何只能托神佛保佑了, 还没有长大就已经开始经历这么多的痛苦。” 爷爷说。    奶奶说, “嘉木洋啊, 这么小的孩子会有什么痛苦,他是不是知道我们将要遭受苦难?”    母亲没能止住我哭,所以看着甲白哥说:“甲木考(甲羊班玛,母亲给他起的小名。)我的好儿子, 你来抱抱,看会不会好一些?” 说着把我放到甲白哥的怀里。甲白哥抱着我一边轻轻地拍打, 一边哄我说:别哭我的好弟弟, 是甲白哥在抱着你。“ 没多久, 我停止了哭。这使全家人都感到意外。 包括父亲, 母亲, 爷爷, 奶奶在内的家人都没能让我止住哭泣,但到了甲白哥的怀里, 我却不哭了。    这时, 奶奶说:“ 这是怎么回事?他到了甲木考怀里就不哭了?”    甲白哥说:“ 以后你们不用管孩子了, 他由我来带吧”。   “ 既然你们父母两个不能止住这孩子的哭泣, 那么就让甲白来替你们看好了。” 爷爷说。    后来, 父母和姨妈 等人曾多次 带我去仁波切处祈求,除了甲白哥抱我的片刻, 我仍然不分昼夜地哭泣,邻居们没有一人不知道我这个纳格仓家的“夜哭郎”。 有些人认为 我是因为生病,另一些 人则认为 一个 孩子 没有缘由地哭泣 是一种 凶兆,是不是村民或是父母将遭到灾难!人们众说纷纭。   一天一个名叫曼扎的修行僧来到我家。那时我出生才三个月,奶奶等对他讲述了我自从出生以来就哭个不停的事。   他问道,“仁波切怎么说?”    奶奶回答说,“仁波切认为他这样哭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出生在人生的苦海当中而悲伤地哭泣的。”    修行僧说,“不是这个原因吧!看他哭的样子,或许他一生当中将遭受很多苦难。如果是那样,哭是没用的” 说着他将我抱在怀里,对着我的耳朵说了很多话。家里人只是听见他说,“你不要再哭了,遭受苦难是命运注定的。。。。” 奇怪的是据说没过多久,我停止了哭泣。   这时修行僧说,“好,好,好,好男儿,别再哭。 你们也许不知道,我们两个前世互相认识。从今天起他是我的侄儿,他不会再哭的。长大后,他应该当僧人。现在你们用不着担心了。甲白抱他,他不是不哭吗?就让甲白来抱他吧! 这兄弟俩这一生有很长时间不会分开。他们两个是纳格仓家的好男儿,尽管这一生他们会遭遇很多苦难,但他们能够承受的,我知道他们会有很好的结局。”他的此番话令我的家人十分高兴。        正如俗话所说:“病人需要的是药,死人需要的是喇嘛。” 无论是仁波切和喇嘛们的祈祷或者寺院里做的佛事,都没能治好这孩子爱哭的毛病,今天遇到了这位有缘份的修行僧,他对纳格仓家的儿子讲了一些别人听不到的悄悄话后,这孩子便停止了哭泣。 有人说是因为僧人念了伏魔的经文后召回了孩子的魂。有人说是因为念了咒语。不管怎么说,全家人亲眼目睹了止住婴儿哭泣的经过,这使得全家人极为高兴,可当他们听修行僧说,“这孩子将经历很多苦难”时,尽管每个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但全家人都很担心。   纳丹爷爷安慰大家说,“现在看来没什么办法!很多苦难将会降落到一个黑头藏人的头上。本来我们这个象檀香一样坚实的纳格仓家不应该出生如水木一般腐朽的子孙,但一个人是无法抗拒自己命运的。无论是幸运还是厄运,到时他自然会有办法解决。我们没有必要从现在起就替他担忧,再说担忧也是无济于事的。”全家人觉得纳丹爷爷的话有道理。    后来当我少懂事时,常常听父亲对我和甲白哥说,“男子汉只有在艰难中成长才能独立自主而不需要依赖他人。从小经受苦难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父亲的这些话,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头,特别是后来在遭受种种苦难时,是父亲的这些话给了我无比的勇气,成了我克服困难的巨大动力。    我没能预知自己一生当中将要经历的种种痛苦,但我清楚地懂得,如果父亲没有从小培养我们克服困难的毅力的话,我们将不会在人世间生存到今天。    第八节 家人         达木考姨妈一边转着嘛呢一边不停地讲述我的出生以及与我有关的故事。我也盯着她的眼睛,仔细地听她讲述。    那年秋末,天开始下起了雪。随着天气变冷,雨水逐渐变成了雪。母亲早晚总是背着我经常到寺院里转经或拜佛。中午挤奶时,甲白哥把我抱在怀里站在屋外或者畜栏边。那时甲白哥四岁。他有一个很大的头和一对明亮的眼睛。虽说他年龄很小但因为聪明而性情温和,邻里们都很喜欢他。我们地方有一个习俗,男孩到了三岁就要举行剃头仪式。甲白哥的头发仍然没有剃,所以他头上留有黑黑的头发。由于甲白哥经常背着我在屋外走动,我的脸被太阳晒黑了。我的父母和奶奶把我称作“我们家的黑脸大头男孩。” 今天也是,甲白哥抱着我站在牲畜缆绳边看母亲挤奶。母亲对甲白哥说,“甲白,我的好儿子,别站在牲畜缆绳边,那样会有被牛顶的危险。你们两个退到畜栏旁。”然后,母亲 一边挤奶一边唱起挤奶歌,“噢,噢,噢,恩深如海的老牦牛,给我们带来奶子和酥油的老牦牛,噢,噢,噢,恩重如山的老牦牛,给我们带来幸福的老牦牛。。。”    有一天,母亲背着我回到了自己的娘家麦西巴欠家。到了家里,姥姥说,“哎哟,我这爱哭的孙儿来了。让我来抱一抱。噢哟!这孩子真的长大了。多亏阿克1 曼章, 不然这孩子还会在哭。”   母亲说:“阿克曼扎说他是自己的侄儿, 会不会是他侄儿们当中的一个人的转生呢?”    奶奶说,“不管是谁的转生,我的孩子需要的是快快长大,长大后要出家当僧人。”    这时一个五,六岁的黑脸男孩走进牛毛张蓬说。“让我看一看纳格仓家的大头孩子。我的好姑妈,请让我抱一抱。”   母亲从姥姥手中接过我,“好,你要抱好,如果摔在地上的话会伤害他的。” 说着母亲将我放在那个男孩的手里。这个黑男孩是母亲的甲白哥麦西恭才的大儿子名叫拉布旦。由于他从小皮肤较黑,所以邻里的人们都叫他黑儿拉布旦。    据说当时我出生才六个月。在家里,每当爷爷抱我的时候我便立刻哭起来。爷爷抱怨说,“真是没办法,这孩子一到了我怀里就好像我在撕他似的。你看,他又哭起来了。甲木考2 ,你过来,把这个爱哭的孩子扔到门外去。”爷爷一边说一边把我交给甲白哥。像往常一样,甲白哥背着我一边往外走一边哼着说,“好弟弟别哭,我们到门外去玩。”我的一只脚从甲白哥破烂的皮袄里伸出来,裸露在外面。    我母亲十六岁时与我父亲成家了。她十八岁时生了甲白哥,二十一岁时生了我。       母亲是麦西巴欠家九个兄妹中最小的一个。母亲从小起就是一个可爱温顺的女孩。由于她勤奋懂事,很多人家都愿意娶她做儿媳妇,但她拒绝了所有这些婚媒却呆在家里侍候自己的父母亲。那时她的母亲经常劝她说,"姑娘,你现在年龄已经不小了,是不是到门外走一走好呢。如果在锅灶边变老的话可真是一件丢脸的事啊。” 但是她却回答说,“我可不愿意嫁到一个不愿去的人家。如果你不让我呆在家里的话,等我长大后我要出家当尼姑。” 母亲一直没有出嫁。    有一年,纳格仓家族与华完地方的头人发生了纠纷。在头人家的仆人仁青达索的帮助下逃迁到了曲合玛地方。在逃迁的路上又与玛罗麦仓家发生了枪战。由于纳丹爷爷在战斗中受了伤,所以纳格仓家被住在曲合玛的亲戚小头人格扎等的帮助下纳丹爷爷带着大儿子扎多和小儿子诺加布永久地搬迁到了曲哈玛的果查绕地方。    由于命运的安排,母亲遇到了父亲。父亲把母亲迎到了纳格仓家,母亲也高高兴兴地嫁到了纳格仓家, 与父亲开始了共同创建家园的生活。     母亲嫁到纳格仓家一年左右后,纳格仓家变得很富有。邻里们也开始说,“麦西家的福分都跟着女儿来到了纳格仓家。” 包括纳格仓家的人在内都觉得此话有几分道理。过了三四年,纳格仓家的马匹增加到了三,四十匹,牛增加到了百来头,羊增加到了五百只左右。纳格仓家每月要请喇嘛和僧人在家念经颂法。很多远近的亲戚和客人经常到纳格仓家做客借宿。正如常言所说,“人富的时候衣着也华贵,说话的声音也洪亮,来访的客人也很多,家族的名声也响亮,家里的女人们也很纯洁,家庭的护神也很严厉,门口的狗也很勇猛。。。” 纳格仓家在村里村外都变得稍有名气了。邻居家的老人们纷纷议论说,“纳格仓家近来变得越来越富强了,夏季每天都有肉吃,冬季每天都有酸奶喝,出门都有马可骑,男人背上有枪,女人怀里有小孩。所有这些财富都是由麦西才让吉带来的。” 是啊,她们说得都有道理。或许是因为纳格仓家已经到了该富强的时候,或许是麦西家的福气转到了我母亲的身上,总之,自从我母亲进入纳格仓家的帐篷后,纳格仓家的人口增加了,牲畜的数目倍增了。      ---------   1 安多藏语中对僧人的敬称。   2 对甲白的昵称。 第九节 母亲       初春的一天,母亲对父亲说,“最近我心口有点不舒服。夜里常常由于恐惧而惊醒。是不是要生病了?”    “不会是生病吧,你去寺院时没向仁波切祈求保佑吗?” 父亲问母亲。   “讲倒是讲了但仁波切没说什么。如果我发生什么事的话,两个孩子还很小,你可要受苦了。”母亲一边流泪一边说。   “业木 1,你可千万别这么想,头痛不会有什么大事的。” 他一边安慰母亲一边替她擦泪。   母亲说,“我想到拉卜楞寺去朝拜贡唐仁波切,顺便也替两个孩子祈求保佑。”    父亲说,“没有一个同行的人,很困难。再说也不能背着小儿子去呀!”    母亲说,“小儿子可以由达木考姨妈来照看。如果我不尽快出发的话,业木顿,好像永远去不了。”   “但你必须要明白,没有同伴是绝对不能去的。” 父亲执意不让母亲一人前去。那天夜晚父母亲谈话谈到很晚。第二天,母亲到达木考姨妈家对姨妈说了昨夜对我父亲说过的话。   姨妈安慰我母亲说,“你年纪轻轻的不会发生什么事的,用不着担心。如果能去拉卜楞2的话是件好事,两个孩子我可以照看,你不用担心,可是近日内能不能找到同行的伙伴呢?”    母亲回答说,“同行者倒是没什么,只是我没有告诉父母亲。如果他们知道的话,绝对不会让我走的。他们说今年冬天莫兰木大会3 一起去,可我觉得没有时间等了。”    姨妈惊讶地说,“这是为什么,你怎么这样胡说呢!你怎么会没有时间等待呢!你可不能对他们这么说!你这姑娘简直是发疯了。”她们交谈了很长,但没人确切地知道母亲心里在想些什么。当时谁也不清楚她为什么担忧并如此焦急。五,六天后的一个临晨,母亲同麦西家的一位女孩和村里的另一位女孩三人一起带着一些干粮去拉卜楞朝拜了。    第二天早晨,纳丹爷爷父亲生气地指责我父亲说,“你是不是发疯了!你怎么能让她就这样徒步走了呢。你立刻给我带上一匹马和一些干粮追她去。”    父亲却回答说,“不必担心,她说有同伴,怎么劝也不听。也许没什么问题。都是些女人们,没什么可怕的。另外,她说朝拜了拉卜楞寺后就立刻返回。”    “那你也应当给她的娘家人说一声。” 爷爷焦急地说。   但父亲安心地说,“不必要吧,她说她的姐姐也一起去。”    爷爷说,“谁知道,这些坏丫头们,她们也许是悄悄地偷跑了。”    第二天当父亲去麦西家告诉此事时,她们家还不知道姑娘们的去向。听完父亲的解释后,我外公和姥姥心有所安地说,“既然他们姐妹俩在一起,应当没事的。同行的姑娘是谁家的?如果你知道的话,应当告诉她的家人,不然,父母亲会担心的。”    父亲回答他们说,“好”。   外公接着说,“多日考4 ,你恐怕不能照看小儿子,你把他带过来让我来照看好了。”   父亲告诉外公说,“今天早晨,达木考姨妈把两个孩子都领走了,您就不要担心了。” 说完父亲便回到了家里。    母亲按着自己的愿望去拉卜楞朝圣了。达木考和日卓姨妈不仅照看甲白哥和我,还帮纳格仓家做家务活。甲白哥经常问姨妈说,“姨妈,我阿妈到哪儿去了? 她什么时候回来呀?”   达木考姨妈对他说,“好孩子,你阿妈去拉卜楞寺朝圣了。今天或许明天就会回来的。” 过了半个月多一点,母亲和她的伙伴从拉卜楞回来了。    父亲问母亲说,“你拜见了贡唐仁波切吗?他说了些什么?”    母亲回答说,“拜见了,我祈求他保佑两个儿子,仁波切说他会记住两个儿子。当我祈求他保佑我时,仁波切什么也没说,只是告诉我朝圣完了以后尽快回去。” 母亲一边说一边把贡唐仁波切赐给的红色护身结系在甲白哥和我的脖子上。晚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时,母亲详细地讲述了此次去拉卜楞朝圣的经过。   纳丹爷爷说,“噢,你们这些姑娘们真厉害!这不,你的愿望实现了,也祈求贡唐仁波切保佑这个爱哭的小子了,这下这孩子也就没事了。”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直到深夜。    第二天,日卓和达木考姨妈以及姥姥等亲戚到我家来看望母亲。母亲对她们说,“我们是去朝圣的,所以没有买任何礼品。”说着她给了每人一个从拉卜楞买来的烧饼和一把红枣。   日卓姨妈说,“我真的不要。你真行,徒步去拉卜楞寺朝圣!我前一年去了一次,真是受尽了苦头,差一点连家都没能回来。”   达木考姨妈夸奖甲白哥说,“甲木考这孩子真是可爱。他吃完饭后便整天照看小弟弟。真懂事!”他们姐妹几个开始没完没了地谈说起来。   这时纳丹爷爷插进来说,“媳妇,你给这几个女人们煮一锅好吃的肉。你们几个好好地吃一顿肉。我想今天你们有空,慢慢吃好好聊一聊吧。”    “好的,阿爸。”母亲说着开始煮肉和羊肠子。同时她还烧了一壶喷香的奶茶并把牛奶盛在罐子里让她们自己饮取。   达木考姨妈对纳丹爷爷开玩笑地说,“既然你不心疼的话,今天我们几个姐妹要把纳格仓家吃个精光。”   “我才不心疼纳格仓家的财产呢!财产是无常的,今天有的话不一定明天也会有。如果不信的话,你们每天到我家来吃,我发誓,我纳格仓老汉连一根汗毛都不会动的。”纳格仓爷爷立刻发誓说。母亲不久又给姨妈们递上了新鲜的酸奶。   日卓姨妈客气地说,“说真的,这太多了。”她们姐妹们边说边笑一直待到了傍晚。    ----------------   1 般若经,此处是西藏安多地区发誓用的口头语。   2 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寺 (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3 藏地冬季举行的大法会。   4 昵称 第十 节 母亲的去世          没过几天,母亲说她头和腰有点痛, 而且一下子卧病不起。其实,母亲从拉卜楞回来就说得了感冒。现在身体下部开始发肿,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起来,晚上比早晨还要严重。一时,麦西家女儿得了重病的消息在村里迅速传了开来。纳格仓家的人每天请来喇嘛和僧人在家念经,同时请了医生和法师看病做法,但母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终于有天早晨,人们甚至开始说麦西家的女儿已经死了。纳格仓一家人陷入一片悲哀之中。他们没有让母亲知道这个谣言。有一天,母亲一边流泪一边对父亲说,“多老,真对不起你,我的病好像没希望好了。我可能要劳累你了,我得把两个孩子留给你了。他们两个还很小,你肯定要受苦了。我已经祈求贡唐仁波切保佑两个孩子了。 如果我死了的话你要重新结婚,家里有个继母对两个孩子也会好的。”    “你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你不会死的。” 说着,父亲眼里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    母亲接着说,“多老,我的好男儿,你不要难过。死和不死,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期限,也许我的期限已经到了。我已经朝拜了拉卜楞寺院和贡唐仁波切,我没有什么不安心的。你一定要重新结婚,要让两个孩子长大成人。仁波切说小儿子将会遭受痛苦,这也许是命中注定的。可怜的孩子,可他还什么都不知道呢。甲木考应当出家当僧人,我已经为他求了护身结,你不必太难过了,只要你努力会得到幸福的。我没什么担心的。。。。” 父亲与母亲平静地交谈着。   夜幕降临时,父亲扶着母亲坐起来。 母亲不时地睁开眼睛注视着父亲并抚摸着睡在父亲旁边的甲白哥的脸。母亲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泪水从母亲的眼睛中流出,但她停止了说话。不久,母亲仿佛是在父亲的怀里睡着了似的,留下父亲,甲白哥,我和所有的亲人们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纳格仓家的神龛上点燃了几十个大小不同的酥油灯。十几个僧人每天念诵刚八经1 , 村里的人们可以不时地听到从纳格仓家传出的法号声。 邻里和其他村庄的人们每天都来纳格仓家念经致哀。   第三天清晨,二十多个村人骑着马 将母亲的尸体驮到曲合玛的扎西却林寺。留在村里的女人们拣来石子,在置放母亲睡床的地方堆造了一个堆本2 。当马队到了寺院后,四百多名僧人在法会正殿门前为母亲做了持曲呼3 法事。然后把母亲的尸体驮到了寺院的天葬场。天葬场坐落在上经院前方的一个阳光充足的洼地。天葬场的上下方竖立着无数个嘛呢石 。很多悬挂在嘛呢石旁边的红,白,黄色的经幡在风中哗哗作响,给人一种恐惧的感觉。在天葬场,一位留有长发辫的天葬师卷起自己的双袖,解下了母亲身上的衣服,让她面朝下,用一条白色的姆塔4 将母亲的尸体系在一个木钉上。十几个僧人在天葬场的上方吹着法号齐声诵经。没过多久,从天葬场的西面飞来十几只白色,黑色和灰色的 兀鹫。这些兀鹫在天葬场的上空旋转了几圈后,一个接一个落在地面上,走近了母亲的尸体。天葬师用刀在母亲尸体的背部和臀部划开,并从背部和腿部切下来肉块 撒到地上。但是,兀鹫们只是绕着尸体打转,却没有上前啄取肉块。这时,天葬师从母亲尸体上割下几块肉,放在自己的嘴里嚼了几下,对着两只白色和灰色的兀鹫说,“来吧,来吧,小白,黑点, 你们俩带头吃吧,来吃一点吧”, 他一边说,一边喂鸟。据人们讲,天葬师不仅认识所有飞来的兀鹫,并给每一只鸟起了名字。天葬师常常会一边叫着兀鹫们的名字,给喜欢肉的兀鹫喂肉,喜欢血的喂血,喜欢骨头的,将骨头捣碎了之后再喂鸟儿吃。可是今天,无论他怎样做,兀鹫们都不肯听他的话。正在此时,从西边的天空飞来了一只雪白的兀鹫。直接落到了母亲尸体的上部,接着在她的背部啄了三四下 后 便飞走了。当这只兀鹫飞走后,其他兀鹫立刻聚拢过来,开始纷纷争着啄起母亲的尸体。那时来送葬的人们在天葬场烧起了茶,天葬师来到他们当中把手上的血擦了擦后便开始喝茶,吃糌粑。   不久,大部分兀鹫吃饱了以后飞到了天葬场边的山崖上,只有几只继续在吃。天葬师把母亲的脑骨捣碎后与头发和脑髓掺合在一起喂给兀鹫。他还把大腿骨捣碎了喂兀鹫。此时,僧人们念完了经后离开了天葬场。天葬师把母亲的尸体全部喂给了兀鹫后也和同伴们一起离开了天葬场。
/
本文档为【一个藏人的童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