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终稿]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必学习题及答案

2018-04-27 50页 doc 149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终稿]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必学习题及答案[终稿]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必学习题及答案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必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总则 一、填空题 1.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生产能力()及以上的新建、改建及扩建的煤炭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 行性研究和矿井设计。 答案:0.45Mt/a 2.矿井设计应体现()、()、()和(),因地制宜地采用()、()、()、(),推行科学管理。 答案:生产集中化,装备机械化,技术经济合理化,安全高效原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于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A.应根...
[终稿]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必学习题及答案
[终稿]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必学习题及答案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必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总则 一、填空题 1.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生产能力()及以上的新建、改建及扩建的煤炭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 行性研究和矿井设计。 答案:0.45Mt/a 2.矿井设计应体现()、()、()和(),因地制宜地采用()、()、()、(),推行科学管理。 答案:生产集中化,装备机械化,技术经济合理化,安全高效原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于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A.应根据矿井资源条件和内部建设条件,资源配置及市场需求 B.可能采取的开采技术及装备条件 C.资金筹措及投资效果 D.全面分析研究矿井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 答案:A。选择A应是应根据矿井资源条件和外部建设条件。 2.以下关于制定《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依据和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颁发的一系列与煤炭工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如《煤炭法》、《矿山安全法》、 《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等,是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宏观指导的根本法规,是制定本规范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B.1998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发布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原规范”)是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制定的,执行后曾对煤炭工业矿井建设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C.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煤炭工业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水平和技术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中取得了很多新成果,在确保安全生产和资源合理开发方面积累了不少新经验 D.原规范已不能适应煤炭工业发展要求,必须把近十年来国内外煤炭地下开采的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纳入,才能促进煤炭矿井建设的不断发展,这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答案:B。应是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发布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三、多项选择题 1.为贯彻执行我国发展煤炭工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推广应用煤炭工业地下开采(以下简称矿井)各项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确保安全生产和资源合理开采 B.促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 C.提高煤矿经济效益,实现矿井建设现代化 D.保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E.以上说法均有误 答案:A、B、C、D。 2.本条对原规范确定的适用范围作了修订——将适用范围由“适用于矿井设计”修改为“适用于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矿井设计”。其主要原因是()。 A.预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预可研”)、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可研”)和矿井设计同属“工程咨询”范畴,虽然其阶段性、目的性和内容深度有所区别,各有侧重,但所遵循的技术原则是一致的。 B.自国家将建设项目建设书(预可研阶段)和可研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以来,矿井建设项目的预可研、可研和设计三个阶段咨询文件的编制,事实上均采用原《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这一技术标准 C.本规范技术性条文深度既然能满足矿井初步设计编制的需要,也完全能满足矿井预可研和可研报告编制的需要 D.为全面适应矿井预可研和可研报告编制的要求,本规范增加了技术经济等相应章节条文规定 E.掘进和运输机械化,应以发展各类型的机械化作业线和安全高效的运输设备为主,配套成龙 答案:A、B、C、D。 3.这两条分别明确了矿井预可研、可研和矿井设计应遵循的基本编制原则()。 A.矿井预可研是为矿井建设项目能否立项提供决策咨询,可研是为矿井建设项目投资提供咨询服务,两者的目的都是为矿井建设前期提供立项和投资决策依据 B.预可研报告和可研报告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掌握资料详细程度不同,前者内容深度较浅,后者内容深度深 C.矿井初步设计应根据已批准(核准)的可研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对矿井各系统的技术作进一步优化,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先进合理的工艺和装备、最佳的技术经济指标 D.矿井初步设计的编制应注重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安全高效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 E.煤炭工业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水平和技术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答案:A、B、C、D。 4.概括矿井预可研和可研报告的编制原则是()。 A.采煤机械化,应把发展综采放在首位。大型矿井应以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为主,条件适宜的中型矿井也宜采用综采工艺。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不适宜综采的矿井或区段,应优先考虑采用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或采用其他适应煤层开采条件的机采、水采等采煤工艺 B.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并遵照国家对煤炭资源开发和配置的宏观指导,综合研究并提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C.通过对资源和外部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和矿井开发设计方案的论证比较,综合研究并提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D.通过对矿井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综合分析研究和财务评价,提出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E.机械化(包括自动化和信息化)是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根本手段,它和集中化相辅相成 答案:B、C、D。 四、判断题 1.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矿井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集中化是指采煤工作面、采区、生产水平和矿井的合理集中。采煤工作面合理集中,就是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减少人员,提高工作面单产,这是矿井集中化的基础,采区合理集中,就是优化采区布置,提高采区产量,减少同采采区和工作面个数。() 3.生产水平合理集中,则要求一般应以二个开采水平保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矿井合理集中,就是有条件则应建大型矿井,这主要指矿区井田划分,对一个矿井而言,矿井合理集中则是由工作面、采区、生产水平的合理集中来体现。() 答案:1.?。2.?。3. 。应是生产水平合理集中,则要求一般应以一个开采水平保证矿井设 计生产能力。 第二章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一、填空题 1.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批准的井田详查或勘探地质报告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 根据批准的()进行,且必须经认真分析研究后,对()、()、()及()等作出评价。 答案: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勘探程度资源可靠性开采条件经济意义 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宜按年工作日()计算,每天净提升时间宜为() 答案:330d,16h。 3.地质勘查报告是()、()和()的基础资源及基本依据。地质报告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咨询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关系到()。 答案:编制矿井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矿井建设投资效果 4.鉴于(),因此矿井预可研、可研和初步设计应对地质报告认真分析研究,作出评价。 答案:大多数地质测量专家并非矿建、采煤、煤炭洗选加工方面的专家 5.煤炭是国家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煤炭资源虽然很丰富,但人均占有并不比世界主要产煤国多,因此要()、()、()、提高煤炭开采的()。 答案:考虑长远立足当前合理开采回采率 6.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还取决于矿井同时生产的()和()及(),其数量和能力应能体现()和()。 答案:采区工作面数量其生产能力集中生产原则保证正常接替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于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说法不正确的是()。 “探明的”资源量 A.应分别根据井田详查和勘探地质报告提供的“推断的”、“控制的”、 B.按国家现行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及《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划分矿井资源/储量类型 C.计算“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和“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D。 2.对于计算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从工业资源/储量中减去断层、防水、井田境界、地面建(构)筑物等永久煤柱煤量及因法律、社会、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不得开采的煤柱煤量 B.计算设计可采储量时,应从设计资源/储量中减去工业场地、井筒、井下主要巷道等保护煤柱煤量 C.其煤柱留设要求和计算方法,必须符合现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 D.以上说法均不恰当。 答案:D。 3.下列对于矿井预可研、可研和初步设计应对地质报告认真分析研究,作出的评价中,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是勘探程度及资源可靠性是否达到地质勘查规范要求和工程咨询文件编制的需要 B.二是开采条件(包括构造、水文、煤层、煤质,开采技术条件等)是否满足工程咨询要求的深度和广度 C.三是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资源量划分是否准确,能否满足工程咨询从经济意义上对矿井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和估算的要求 D.四是原规范规定的采区回采率指标是可以达到的,但有些矿井装备水平上去了,回采率却下来了 答案:D。 4.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及行业现行标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2/T0215,对原规范中的矿井储量类型及计算,进行了重新修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推断的资源量333,就其勘查程度属普查,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尚未基本查明,还不能对其按经济意义分出类型 B.以新的资源/储量分类标准替代旧的储量分类标准(即A、B、C、D级分类标准)作为计算矿井资源/储量的原则和依据 C.矿井预可研、可研和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现行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对相应地质勘查阶段提出的煤炭资源量(333、332、331),进行可行性评价和按经济意义分类及计算 D.为便于交流、统计和使用,把经过可行性评价和按经济意义分类的矿井资源/储量,归并为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四类 答案:A。 5.条文中的地质资源量、工业资源/储量、设计资源/储量,设计可采储量,这四个“量”的内涵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矿井地质资源量:是指地质勘查报告提供的查明的井田煤炭资源量(包括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该资源量仅经过概略研究,未经过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未按经济意义划分出类型。它所表达的是井田地质勘查程度和矿井煤炭资源丰富程度的总体概念 B.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是指地质资源量经可行性评价后,其经济意义在边际经济及以上的基础储量及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降以可信度系数之差 C.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减去永久煤柱的损失量为设计资源/储量。它的表达或虽然和原规范条文相同,但内涵不同:原规范所称的永久煤柱损失量,是在未经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分类的工业储量基础上减去的煤量;而本条文所讲的永义煤柱损失量,是在经过可行性评价和按经济意义分类的工业资源/储量基础上减去的煤量 D.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减去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为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答案:B。其中B选项应是其经济意义在边际经济及以上的基础储量及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之和。 6.下列对于把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和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的大部分划入工业资源/储量的主要原因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就其勘查程度已达到详查或勘探程度,其经济意义虽在预可研或可研的当时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平衡点 B.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其勘查程度只达到了普查程度要求,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低,还不能通过可行性评价按经济意义分类型,但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一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如全不计入或全部计入,均不能较好地反映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的实际 C.在一般情况下,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经过进一步勘查和可行性评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D。 三、多项选择题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资源条件、外部建设条件、国家对煤炭资源配置及市场需求、开采条件、技术装备、煤层及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等因素,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 论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厚煤层不应小于75%,中厚煤层不应小于80%,薄煤层不应小于85% B.水力采煤的采区回采率、厚煤层、中厚煤层、薄煤层分别不应小于20%、75%和80% C.新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进行第一开采水平或不小于20年配产 D.新建和扩建矿井配产,均应符合合理开采程序,原、薄煤层及不同煤质煤层合理搭配开采,不应采厚丢薄 E.同时生产的采区数及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个数,应体现生产集中原则,并应保证采区及工作面合理接替 答案:C、D、E。其中选择项A和B是矿井采区的回采率。 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其类型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大型矿井为1.2、1.5、1.8、2.4、3.0、4.0、5.0、6.0Mt/a及以上 B.中型矿井为0.45、0.6、0.9Mt/a,小型矿井为0.3Mt/a及以上 C.中型矿井为0.45、0.6、0.9Mt/a,小型矿井为0.3Mt/a及以下 D.新建矿井不应出现介于两种设计生产能力的中间类型 E.扩建矿井,扩建后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在原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规定升2级级差及以上 答案:A、C、D、E。 3.论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是编制矿井预可研、可研和初步设计的重点。论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但其中主要的因素是()。 A.矿井资源条件。包括资源/储量,井田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煤种煤质等,这是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基础条件 B.外部建设条件。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水源和电源条件等,是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内部制约因素 C.国家对煤炭资源配置及市场需求。是指国家对煤炭产出总量和煤类煤质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市场从客观上所起的导向作用,在论证和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时,对政策因素和市场空间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D.技术装备条件。主要指设计和投资者能否准确的根据矿井资源条件和设备供应条件,合理 选择和采购先进的技术装备,这是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客观因素 E.经济效益。是指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按最佳经济效益选取 答案:A、C、E。其中B选项应为是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外部制约因素,而D项应为这是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主观因素。 4.对于中型矿井下限以0.6hat/a、大型矿井下限以1.5hat/a为宜。其主要理由是()。 A.矿井类型的划分,既要考虑投资规模,也要根据煤炭工业技术发展和可能采取的生产手段结合起来考虑。近十年来,随着矿井开拓部署的不断改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采掘工艺和装备的发展,尤其是综采的全面推广,工作面单产大幅度提高;国有重点矿区新井平均设计生产能力,“九五”以来较“八五”期间规划的矿井平均设计生产能力2.23Mt/a有了大幅度增长,矿井进一步向集中化和大型化发展 B.所谓大型矿井,一是生产能力和投资规模大,二是技术装备水平高,其主要标志应以综合机械化采掘工艺为主。老把1.2mt/a,井型划为大型矿井,则其不能完整体现大型矿井面貌,因为就整体而言,除少数该类矿井条件适宜综采之外,一般都由于受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条件的制约而以普采为主。因此,宜将大型矿井下限定为1.5Mt/a C.中型矿井的下限应定为0.6Mt/a,这也符合原国家计委,2001,782号文明确的0.45Mt/a矿井不列入国家对大、中型矿井审批(核准)管理范畴的规定 D.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地域广,各地域煤炭资源条件差异较大,特别是长江以南和以北的开采条件悬殊更大,东、西部矿区的一个不大的中型矿井,在南方矿区就是一个较大的骨干矿井。若把中型矿井下限提到0.6Mt/a,则南方矿区大部都只能是小型矿井,同时造成小型矿井的档次过多,范围过宽、装备水平差异过大,使得技术标准难以统一,管理不便 E、目前国家和地方统计部门对大、中型矿井的项目统计,仍按中型矿井0.45~0.9Mat/a及以上进行统计,无必要改变 答案:A、B、C。 5.矿井设计工作是一个影响面较广的问题,也是议论较多的问题。有一种意见是将设计工作制度改为年工作日330d,每天净提升时间16h。其主要理由是()。 A.矿井设计应给矿井生产留有一定的尽快达产和超产的余地,同时也是为矿井生产的不均衡性特点留余地 B.多年来煤矿生产实践证明,这一规定基本上是能适应市场变化要求的,能为企业所接受 C.我国煤矿生产的实际年工作日都在330d以上,每天净提升时间都在16h以上,设计工作制度和生产实际不应相差过大 D.采用“330d,16h”工作制度已为矿井生产留有富裕,如果采用“300d、14h”,则富裕系数又多出26%,富裕系数留得过大 E.由于富裕系数较大,则必然使矿井建设投资加大,促使矿井加大开发强度或无序的不合理开采 答案:C、D、E。其中A和B选项是维持原规范规定不变,即年工作日300d,每天净提升时间14h的主要理由。 6.下列对于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受到影响的因素中,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A.局部地段构造复杂而减少可采储量,实际的回采率较低;灾害性事故造成可采储量减少,如煤层自燃、瓦斯突出等造成的煤炭损失;由于矿井超产使服务年限缩短 B.国内外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以一个开采水平保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不包括水平接替过渡生产期),具有开采程序简单、井巷工程量省,巷道维护量小、生产集中,辅助生产人员少、便于管理、有利安全生产以及井下运输、通风、排水、提升系统简单等优点 C.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和国家能源政策、市场需求,地区和资源条件、资金投入、新老矿区接替、地面建筑设施合理服务期等因素有关 D.设计服务年限过长,则矿井开发强度受到制约、勘探投入不能尽早见效,市场需求时煤炭资源不能尽快产出 E.设计服务年限过短,则会造成新老矿井接替紧张,煤炭产出量不均衡,地面建筑设施得不到合理利用等问题 答案:B、C、D、E。 四、判断题 1.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中的改建矿井的服务年限,不应高于同类型新建矿井服务年限的50%。() 2.计算矿井及第一开采水平设计服务年限时,储量备用系数宜采用1.3~1.5。() 3.根据专家论证和以往设计经验以及地质勘查,井下开采的实际情况,认为详查和勘探阶段 提交的推断的资源量333中有70%~90%达到边际经济及以上的基础储量是可以成立的,故可信度系数估取0.7~0.9。() 4.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矿井,333的可信度系数取0.7;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矿井取0.9。() 5.新建矿井各类井型的设计服务年限,比原规范规定的各类井型的设计服务年限均相应增加了10a。() 6.对于改建矿井,考虑其资源储量由局部补勘获得或由邻矿局部划给,可采储量较少,其设计服务年限应比同类扩建矿井短,但不应高于同类新建矿井服务年限的100%。() 答案:1. 。应是改建矿井的服务年限,不应低于同类型新建矿井服务年限的50%。2.?。3.?。4. 。应是333的可信度系数取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矿井取0.7。5. 。应是均相应减少了10a。6. 。应是不应低于同类新建矿井服务年限的50%。 第三章 井田开拓 一、填空题 1.井田开拓方式应根据矿井地形地貌条件、()、()、()、()、()、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经各方案比较后确定。 答案:井田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装备条件,地面外部条件。 2.当煤层赋存条件和地形条件适宜时,宜采用()方式。 答案:平硐开拓 3.煤层赋存较浅,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或(),属于干旱贫水区,且()、倾斜煤层,宜采用()方式。 答案:表土层虽较厚,井筒不需特殊工法施工的缓倾斜,斜井开拓。 4.平硐开拓具有()、()、()、()等优点。在西南、西北、山西等高原和山区,当外部建设条件和()适宜时,宜采用平硐开拓方式。 答案:施工条件简单,建井工期短,投资省,综合经济效益好,煤层赋存条件适宜时。 5.和立井开拓方式相比,斜井开拓不仅具有()等优点,而且由于()的发展,主井提运系统能力大,可实现煤流系统的连续化运输,副井系统可实现()。因此,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井田应该宜于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答案:井筒施工和装备简单、提运环节较少、系统较便捷新型带式输送机和辅助运输设备由地面至采区直达运输 6.立井具有()等特点,尤其对含水厚表土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和斜井相比,立井开拓均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井田宜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答案:长度短、断面大、断面利用率较高、较易解决深井辅助提升和通风问题需采用特殊工法施工或多水平开采的急倾斜煤层 7.综合开拓方式是指采用()、()、()三种方式中任何两种方式组合作为主、副井的开拓方式。采用综合开拓方式,应根据()的具体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答案:平硐斜井立井井田 二、单项选择题 1.井筒数量及兼用功能应符合几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斜井或立井开拓的矿井,一般宜开凿1个提升井筒,即是主井 B.分区开拓的矿井或在特殊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开凿2个以上的提升井筒 C.风井数量应根据开拓部署,通风系统要求、安全生产需要、合理工期安排及投资效益等,经综合论证后确定 D、箕斗提升井或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风井使用时,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高瓦斯、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必须设专用回风井 答案:A。选择项A应是一般宜开凿2个提升井筒,即主井和副井。 2.矿井开采水平划分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条件、开采技术与装备水平、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等因素,经综合比较确定,应符合下列几个规定,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矿井划分为阶段开采时,其阶段垂高宜为:缓倾斜、倾斜煤层200~350m,急倾斜煤层100~250m B.条件适宜的缓倾斜煤层,瓦斯含量低,涌水量不大时,宜采用上,下山开采相结合的方式 C.近水平多煤层开采,当层间距不大时,宜采用单一水平开拓;当层间距大时,可分煤组(层),多水平开采 D.由于煤层露头不一或煤层倾角变化大,造成部分区域上(下)山斜长过长时,可在该区域适当位置设辅助水平 答案:D。唯有D选项不是其规定。 3.主要运输大巷,总回风巷支护方式,应根据围岩性质、地压状况、巷道用途及服务年限、通风安全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开采煤层上部留设防水(砂)煤岩柱时,总回风巷道应设在防水(砂)煤岩柱以下 B.岩石巷道应优先选用锚喷、挂网锚喷或锚注等支护,半煤岩及煤巷宜选用锚喷、挂网锚喷、锚索或型钢支架等支护方式 C.开拓巷道净断面,必须以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能满足行人、运输、通风、管线及设备安装、检修等需要为原则确定。净断面的选取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现行标准《煤矿矿井巷道断面及交叉点设计规范》MT/5024的有关规定 D.风井井口位置选择应在满足通风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利于缩短建井工期,并利用各种煤柱少压煤。有条件时,风井井位可布置在煤层露头以外 答案:B。只有B最合题意。 4.分区开拓方式是指把井田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区域,各区域的通风、辅助运输系统独立,煤的提升、运输、储运、洗选加工等则集中进行。分区开拓方式有几个优点,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矿井可实行一次设计分期建,能加快矿井建设速度,可提前出煤,“滚动发展”,提高投资效益 B.可更好地实现矿井的集中化,适应矿井向大型化发展的要求 C.能有效地解决大型矿井通风网络过短的通风困难,这对开采深度大、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尤有重要意义 D.辅助运输和提升分区进行,可缩短井下人员及材料等运输时间;主要生产环节如媒的运输、提升、洗选、储运等集中,有利于使用大型高效的技术装备 答案:C。应该是能有效地解决大型矿井通风网络过长的通风困难。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一些新建的大型矿井即采用了分区开拓的方式 B.随着开采技术和综合机械化装备水平及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矿井生产更加集中,设计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 C.为缩短大型矿井建设工期,实现少投入、早出煤、效益好的目的,我国不少新建的大型矿井,尤其是设计生产能力6.0Mt/a以上的特大型矿井设计采用了集中出煤、分区开拓、分区通风的开拓方式(简称分区开拓方式),如大同塔山矿井(15Mt/a) D.斜井或立井开拓的矿井,一般宜开凿两个提升井筒,即主井和副井 答案:C。应是尤其是设计生产能力5.0Mt/a以上的特大型矿井设计采用了集中出煤、分区开拓、分区通风的开拓方式。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瓦斯涌出量低的中型矿井,经论证和方案比较能满足安全生产、技术经济合理时,立井开拓的矿井也可本着一井多用的原则,开凿一个混合提升井筒 B.在特殊条件下,如表土层特厚、需采用特殊工法凿井的大型矿井,为解决大直径井筒施工困难、满足矿井提升量要求等问题,经技术经济比例合理,也可开凿3个以上的提升井筒,如巨野矿区龙固矿井(6.0Mt/a),在工业场地内开凿了2个提升井筒 C.箕斗提升井或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风井使用时,必须遵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一十条规定 D.箕斗井兼作回风井时,防爆门的装设尚存在技术问题:防爆门不能正对井筒中心安装,以往有的矿井将防爆门安装在井架的一侧,但未经过模拟爆炸试验,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安装在井架一侧的防爆门能否保护井架或井塔及通风机不遭破坏,目前尚无研究结果 答案:B。应是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也可开凿2个以上的提升井筒,如巨野矿区龙固矿井 (6.0Mt/a),在工业场地内开凿了3个提升井筒(2个主井,1个副井)。 三、多项选择题 1.提升井口位置应根据下列()原则, 经综合比较后确定。 A.有利于第一水平开采,兼顾其他水平,有利于井底车场和主要运输大巷布置,减少工程量;有利于首采区布置在井筒附近和开采条件好、资源/储量丰富的块段,且不迁村或少迁村 B.井田两翼资源/储量基本平衡,井筒位置应尽量避开厚表土层、厚含水层、断层破碎带,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或软弱岩层,不应穿过采空区 C.主、副提升井井位一般应选择在同一工业场地内,在特殊条件下,亦可分别设在两个场地中 D.工业场地应具有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避开法定保护的文物古迹,风景区,内涝低洼区和采空区,不受岩崩、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灾害威胁 E.工业场地应少占耕地,少压煤、水源、电源较近,煤的运输方向顺畅,矿井铁路专用线短,道路布置合理 答案:A、B、C、D、E。 2.开拓巷道布置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矿井开拓、通风、运输方式等因素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开采近距离多煤层时,宜采用集中或分组运输大巷布置方式;煤层(组)间距大时,宜采用分层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开拓巷道不得布置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严重冲击地压煤层中 B.当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无冲击地压,煤层顶底板围岩较稳定、煤层较硬、含水量较小,或自然发水、高瓦斯煤层采取安全措施在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时,主要运输大巷及总回风巷宜布置在煤层中 C.近距离多煤层开采顺序,一般应先采上层,后采下层的下行或开采,各煤层开采时,应厚、薄煤层合理搭配开采 D.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时,经论证需要先开采下部保护层;或开采煤层层间距大,开采下部煤层不影响上部煤层完整性,可采用先采下层,后采上层的上行式开采 E.近水平多煤层开采,采用分层或分组布置运输大巷时,宜将开采水平分层(组)运输大巷 重迭布置,开拓巷道布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和活动断层,且不宜沿断层布置 答案:A、B、E。选择项C和D是煤层开采顺序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经分析论证确定后应满足的规定。 3.采区划分应根据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装备水平等经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井田内有对采区巷道布置和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的断层或褶曲构造时,应以其断层和褶曲轴部作为采区划分的自然边界 B.新建矿井采区开采顺序必须遵循先近后远,逐步向井田边界扩展的前进式开采 C.当井田地面有重要建(构)筑物,按其保护等级划分必须留设保护煤柱时,采区划分应以其保护煤柱为边界;当井田内无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的断层或断层构造较少时,应按开采工艺、通风、运输和巷道维护要求,合理划分采区 D.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和突水威胁的煤层时,应按开采保护层、抽放瓦斯及单独开采等技术措施要求,合理划分采区,井田内小断层较多且对工作面回采有一定影响,当采区划分避不开时,宜避免工作面回采方向和断层走向呈小角度斜交 E.开采煤层群时,应按集中和分组布置开采方式的不同,划分集中煤组采区和分煤组采区,近水平煤层开采,宜在开采水平运输大巷两侧划分盘区,有条件时,应在井筒附近划分中央采区 答案:A、C、D、E。 4.采区参数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开采技术条件、采煤方法及机械化装备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设计井巷工程量应能保证采区和工作面正常接替。离瓦斯矿井、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应计入开采保护层和抽放瓦斯所增加的巷道工程量 B.矿井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井田地面村庄和其他建(构)筑物分布情况,经技术经济论证,作出村庄和建(构)筑物搬迁及压煤开采规划 C.缓倾斜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的采区,当采用走向长壁开采时,其采区一翼走向长度,或采用倾斜长壁开采时,其采区倾斜宽度,均不宜少于回采工作面连续推进一年的长度,普通机械化开采,其采区一翼长度不宜小于0.6km D.按盘区划分开采的煤层,当开采技术条件简单、不受断层限制、综合机械化采掘装备标准 较高时,其盘区沿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km E.倾斜和急倾斜煤层的采区参数,应根据地质构造、选用的采煤方法及工艺确定,一般应小于缓倾斜煤层采区参数 答案:C、D、E。 5.在原规范的基础上,总结近些年来矿井设计和生产实践,增加几个内容,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近些年来,随着开采技术水平和采、掘、运机械化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煤层的阶段垂高已有较明显加大,据资料统计,其阶段垂高约为290m,430m;急倾斜煤层开采的阶段垂高较过去也有一定的加大 B.为保证井筒施工和矿井生产安全,规定井筒不应穿过采空区。这对井田内有小煤矿开采过的矿井,其井位选择尤其要引起重视 C.进一步强调井口和工业场地的选择必须安全可靠。应有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受可预计的自然和地质灾害的威胁,并应避开法律规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区 D.煤的运输方向顺畅是指出煤井口位置的选择应考虑煤的用户和流向,有利于铁路和道路选线及铁路接轨点选择,避免折返运输 E.可更好地实现矿井的集中化,适应矿井向大型化发展的要求 答案:B、C、D。 6.“在特殊条件下,亦可分别设在两个场地中”主要是指()。 A.对于新建矿井,一般是指受地形、地貌因素影响,在一个场地内难以布置下主、副井各系统 B.或有坑口电厂时,经方案比较主、副井分在两个场地布置合理 C.或当采用斜井、主井综合开拓方式,经比较主、副井分设两个场地合理 D.对于改扩建矿井,一般是指当其井田深部另建主井或副井时,原有工业场地仍保留使用,形成了新建和已有两个场地 E.对于扩建矿井,考虑到在扩建期间矿井仍在生产,可采储量在扩建期间已有减少的因素,其设计服务年限较新建矿井同类井型相应缩短10a 答案:A、B、C、D。 7.确定采区参数的基础是井田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同时还取决于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开采技术和管理水平。原规范采区参数标准条文是根据当时的采掘装备水平、开采技术和管理水平制定的,参数偏小。本规范总结近十年来生产实践经验,对原规范采区参数进行了修订,适当加大。需要说明的有()。 A.对于缓倾斜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的采区,强调其参数宜能保证工作面沿走向或倾斜方向连续推进长度不少于一年。主要是考虑采区参数应能充分发挥综采设备效能、减少工作面搬家、保证矿井高产稳产 B.对于不受断层限制、开采技术条件简单、高产高效综采装备的盘区,其参数宜能满足工作面推进方向不小于3.0 C.采区开采顺序必须先近后远、前进式开采;近距多煤层开采顺序应先采上层后采下层,下行式开采(开采保护层或煤层间距大,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可上行式开采);原薄煤层应搭配开采等 D.考虑到有的矿井具有相当比例的稀缺煤种,经市场预测和经济技术比较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分采分运”的规定是不必要的 E.井田地面村庄和其他建(构)筑物,是影响矿井开拓开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地处平原地区,地面村庄稠密的矿井,做好村庄及其他建(构)筑物搬迁和压煤开采规划,对合理确定首采区位置、采区划分、开采顺序、采区和工作面接替、采煤方法及合理计算矿井资源/储量等均十分必要,故作本条规定 答案:A、B。其它选项都不合题意。 四、判断题 1.煤层赋存较深、表土层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筒需用特殊工法施工或多水平开采的急倾斜煤层,宜采用综合开拓方式。() 2.根据井田特点,结合地面布置要求,采用单一开拓方式在技术、经济不合理时,可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3.井田面积大、资源/储量丰富或瓦斯含量大的大型矿井,条件适宜时,可采用集中出煤、分区开拓和分区通风的开拓方式。() 4.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煤层的阶段垂高由原规范的100,150m,修订为100,250m;开采急倾斜煤层的阶段垂高由原规范的150,250m,修订为200,350m。() 5.对于不受断层限制、开采技术条件简单、高产高效综采装备的盘区,其参数宜能满足工作面推进方向不小于300 。这一参数就当前的开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6.搬迁村庄规划应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作出,特别应和地方的城镇规划密切结合。() 7.开拓巷道是构建井下开拓部署的骨架,是关系到矿井开拓是否合理的重要技术因素,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答案:1. 。2. 。3.?。4. 。应为开采缓倾斜和倾斜煤层的阶段垂高由原规范的150,250m,修订为200,350m;开采急倾斜煤层的阶段垂高由原规范的100,150m,修订为100,250m。5. 。应是其参数宜能满足工作面推进方向不小于3.0 。6.?。7.?。 第四章 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 一、填空题 1.立井井筒应采用(),其断面尺寸应根据提升容器类型、数量、最大外形尺寸、井筒的装备方式,()、()、(),安全间隙及所需通过风量确定。井筒净直径应按()进级,净直径6.5m以上井筒和特殊工法施工的井筒,可不受此限。 答案:圆形,断面,梯子间,管路电缆布置,0.5m。 2.立井井壁结构、井筒及装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和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答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矿井立井井筒及硐室设计规范》 3.平硐或斜井断面尺寸,应根据()、()、()及电缆布置、()、()、所需通过风量等因素确定。 答案:运输设备类型井下设备最大件尺寸管路人行道宽度操作维修要求 4.本节除明确立井井筒及平硐或斜井设计技术标准应符合现行的()外,主要是强调()和()及()、()、()、()、支护方式等,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满足使用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条件进行设计。 答案:行业设计规范立井平硐斜井断面井筒装备施工方法井壁结构 5.箕斗装载硐室位置上抬至运输水平以上,具有()、()、()和排水系统,改善工作环境等优点。 答案:节省井筒工程量减少提升高度简化主井底清理撒煤 6.规定井底煤仓间的距离,主要是考虑(),各煤仓均应处于施工时爆破所产生的震动影响区以外。 答案:保证煤仓仓壁的施工质量和维护 二、单项选择题 1.立井井筒装备形式及构件材料,有几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升井筒的罐道应采用型钢组合罐道、冷弯方型钢罐道或钢与玻璃钢复合罐道;井筒较浅、提升速度较低、绳端荷载不大的井筒,可采用钢轨罐道或钢丝绳罐道 B.含水丰富的厚表土地区,表土段井壁及表土与基岩结合处的井壁结构应加强 C.提升井筒的罐道梁,一般宜采用型钢罐道梁、冷弯矩型钢罐道梁和组合钢罐道梁。其梁的布置形式,可采用简支梁、连续梁或悬臂梁;在条件允许时,宜采用悬臂梁。罐道梁竖向间距,应根据所选用罐道长度及罐道受力大小确定,宜为4.0,6.0m D.立井井筒装备中所有金属构件及连接件,必须采取防腐蚀处理措施,立井井筒中各种梁与井壁的固定方式,除特殊要求需留梁窝固定外,均宜采用金属支座(牛腿)树脂锚杆固定 答案:B。选择项B不符合规定。 2.平硐或斜井支护方式,应根据井筒穿过围岩性质、地压情况、井筒用途及服务年限等因素确定,应符合几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井筒穿过表土层、断层破碎带或含水基岩,应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采用注浆、冻结、钻井、沉井、帷幕等特殊工法施工,其井壁结构可选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复合材料井壁 B.井筒支护断面形状,一般宜选择拱形。当围岩松软易膨胀,井筒四周压力均较大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用圆形、椭圆形、马蹄形等。围岩稳定、断面小、服务年限较短的风井,可选用梯形或矩形 C.井筒支护材料及结构,基岩段应优先采用光爆锚喷;井筒穿过表土段、断层破碎带、含水基岩、软弱岩层时,宜采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锚喷和混凝土联合支护 D.井筒穿过含水表土层、含水基岩、断层破碎带,用普通施工方法难以通过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采用冻结、注浆、帷幕等特殊施工方法。井筒穿过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井壁结构应能对煤壁严密隔离 答案:A。只有A不是其规定。 3.斜井井筒布置,应符合下列几个规定,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带式输送机提升的斜井井筒,带式输送机一侧最突出部分与井壁间距离不应小于500 ,另一侧应设检修道并设人行道,如有其他可靠的检修运输措施,可不设检修道,只设人行道 B.双钩提升的斜井井筒,应按双道布置 C.采用单轨吊车、无轨胶轮车作辅助运输的斜井井筒,人行道宽度不得大于1.0m D.采用人车运送人员的斜井,应在井口或井底适当位置设置人车存车线 答案:C。选择项C中应是人行道宽度不得小于1.0m。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规定立井井筒净直径按0.5m进级,是为了重复使用建井设备 B.净直径5.5m以上和采用特殊工法施工的立井井筒,若采用0.5m进级,则井筒工程量大,不经济,故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C.自1987年大屯、淮北矿区的部分井筒出现破裂后,多数专家认为与大量排水引起表土下 沉产生的纵向附加力作用有关 D.近些年来,兖州、永夏等矿区的一些井筒又相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破坏处也多在表土与基岩结合处及以上,经观测,进一步证实纵向附加力的存在 答案:B。应是净直径6.5m以上和采用特殊工法施工的立井井筒。 5.尽管井筒破坏机理和纵向附加力的作用规律仍在进一步研究,但为了接受井壁破坏的教训,本规定要求在设计表土段井壁结构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考虑永久地压等对井壁的作用 B.考虑由于表土沉降、地压突变等因素产生的纵向附加力对井壁的作用 C.表土段及表土与基岩结合处的井壁结构应加强 D.其井壁结构设计的具体技术标准,不一定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煤矿矿井立井井筒及硐室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答案: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悬臂罐道梁具有构件小、节省钢材、安装方便、井筒通风阻力小等优点,故在条件允许时宜采用悬臂梁 B.所谓“条件允许”宜采用悬臂梁,主要是指其悬臂长度,目前对井筒悬臂罐道梁的受力计算尚无更成熟完善的方法,仍采用等强度换算求其所受荷载及选型 C.根据国内外生产矿井经验,悬臂梁长度一般控制在600 以内 D.近些年来,我国设计的大中型矿井井筒悬臂罐道梁长度一般为350,500 答案:C。应为悬臂梁长度一般控制在700 以内。 三、多项选择题 1.井底车场布置形式应根据大巷运输方式、通过井底车场的货载运量、井筒提升方式、井筒与主要运输大巷的相互位置、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和井底车场巷道及主要硐室所处围岩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大巷采用固定式矿车运输时,宜采用环形式车场,当井下煤炭和辅助运输分别采用底卸式 及固定式矿车运输时,宜采用折返与环形相结合形式的车场,并应与采区装车站形式相协调 B.应选择在稳定坚硬岩层中,并应避开较大断层、构造应力区、强含水层 C.井底车场巷道不得布置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冲击地压煤层中 D.当大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无轨系统时,宜采用折返式或折返与环形相结合形式的车场;若辅助运输采用有轨系统,则宜采用环形式车场 E.采用综合开拓方式的新建矿井或改扩建矿井,井下采用多种运输方式运输时,应结合具体条件,经方案比较后确定 答案:A、D、E。选择项B和C是井底车场巷道位置的选择应符合的规定。 2.井底煤仓位置应根据大巷运输方式、装载硐室位置、围岩条件及装置胶带机巷与装载硐室相互联接关系等因素经比较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井底煤仓宜选用圆形直仓 B.布置两个及以上的井底煤仓时,煤仓间应留有岩柱,其大小由煤仓所处围岩的岩性确定,但净岩柱不应小于其中最大煤仓掘进直径的2.5倍 C.井底煤仓的有效容量可按下式计算:Qmc=(0.15,0.25)Amc,式中Qmc——井底煤仓有效容量(t),Amc——矿井设计日产量(t);0.15,0.25——系数。中型矿井取大值,大型矿井取小值 D.斜煤仓应采用耐磨材料铺底,其倾角不宜小于60? E.应选择在稳定坚硬岩层中,并应避开断层、破碎带、含水岩层,井下硐室不得布置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冲击地压煤层中 答案:A、B、C、D。选择项E是井下主要硐室位置的选择应符合的规定。 3.清理撒煤硐室及水窝泵房布置应根据井筒淋水量、撒煤量、井底与运输大巷相对关系和清理方式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主井底在运输水平以下时,应将撒煤、淋水引至井筒外侧,设置清理斜巷及清理、排水硐室;主井底在运输水平时,应在运输水平设清理硐室,不设排水硐室 B.副立井井底清理方式,当主井底在运输水平以下时,可设泄水巷,将淋水引入主井底集中清理,或在副立井底水窝设水泵房单独进行清理,但应设置便于行人的通道 C.撒煤清理应机械化清理 D.井下设置的主排水泵房、管子道、水仓、主变电所、架线电机车修理间及变流室、蓄电池 电机车修理间及充电变流室、防爆柴油机车修理及加油(水)站、推车机及翻车机硐室、自卸矿车卸载站、爆炸材料库及发放硐室、消防材料库、防水闸门硐室等各主要硐室 E.箕斗装载硐室布置,应根据主井提升方式,装载设备布置,便于设备安装、检修、更换和行人安全等因素确定 答案:A、B、C。 4.井底车场设计通过能力应留有大于30%的富裕能力的主要原因有()。 A.井底车场服务年限长,是保证矿井正常生产的重要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支护状态 B.由于井底车场内巷道和硐室较密,施工时其围岩的完整性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井底车场巷道应布置在稳定坚硬岩层中,避开构造区段和强含水层,尤其是不得布置在突出煤层和冲击地压煤层中 C.井底车场设计通过能力是按进入车场煤、矸和混合列车的数量和比例是有变化的 D.矿井实际日产量往往是不均衡的(包括产煤量和掘进矸石量),有时这种不均衡性很大 E.列车在车场内调度运行时间,设计计算和实际可能有差距 答案:C、D、E。 5.折返式车场的优点有()。 A.能充分利用大巷做车场线路,可较大幅度降低巷道工程量(据资料统计,可比其他形式车场节省40%,50%) B.车场线路简单、交叉点和弯道少、施工速度较快 C.井筒到底后即可很快进行两翼大巷掘进,有利于缩短建井工期 D.巷道断面大、施工及支护较复杂 E.适应性强,且通过能力较大 答案:A、B、C。其中D项是其缺点,而E项则是环形式车场的优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罐道梁竖向间距(层间距)的确定,除应考虑罐道类型和长度外,还必须考虑罐道及罐道梁上承受水平荷载的大小 B.国内外测试表明,罐道所受水平力主要和井筒装备的安装质量、容器偏载运行、提升速度、导向装置刚度、终端荷载等有关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大型矿井已普遍采用了3m层间距,并在部分提升井筒中采用了5m和6m层间距 D.近十多年来,随着罐道和罐道梁截面形状的改善及刚度的增强,5m层间距罐道梁布置已较普遍采用 E.为加快建井速度、减少安装工程量、降低钢材消耗及费用,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罐道梁竖向间距宜为5,6m 答案:C、D、E。其中C应是国内大型矿井已普遍采用4m层间距;D项中应是6m层间距罐道梁布置已较普通采用;E项中应是罐道梁竖向间距宜为4,6m。 四、判断题 1.罐笼提升的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两侧巷道,均应设置单侧人行道,各边宽度不应小于1.0m。() 2.连接处巷道高度和长度,应满足设备布置和通过最长材料、最大件设备及罐笼同时进出车层数要求,其净高不应小于50m,长度不应小于4.5m。() 3.箕斗装置硐室位置,当大巷采用矿车运煤时,一般宜设在运输水平以下;当大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时,围岩条件适宜,宜抬高设在运输水平以上。() 4.原规范制定的井底车场设计技术标准,主要是对井底车场的车线宽度、平竖曲线半径、机车行驶速度、年通过能力计算作了规定。() 5.环形式车场的优点是,它在提升方位与大巷方位呈任意角度相交或在主要石门不同长度的情况下均可采用,适应性强,且通过能力较大。() 答案:1. 。应是均应设置双侧人行道,各边宽度不应小于1.0m。2. 。应是其净高不应小于4.5m,长度不应小于5.0m。3.?。4. 。5.?。 第五章 井下开采 一、填空题 1.旱采机械化开采有一定困难的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可采用()及(),但需经技术经济比较,且和()相比在开拓、()、()、()、效益等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 答案:水力采煤方法,工艺,旱采,开采,安全,效率。 2.初期采区地面有村庄或其他建(构)筑物,应按搬迁规则迁移,一般不宜()。当村庄或建(构)筑物无法迁移,且经技术经济论证压煤开采可行、合理时,可实施压煤开采。 答案:实施建(构)筑物和村庄压煤开采 3.采区巷道布置方式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采区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答案:开采技术条件,采煤方法,采掘机械化装备水平,采区运输方式。 4.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初期采区位置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因此矿井预可研、可研和初步设计均应重视对()的论证。 答案:矿井建设的技术经济效果和投产后采区接替及经济效益,初期采区位置选择。 5.确定采区设计生产能力、矿井同时生产的采区和工作面个数的基础是(),但同时又决定于采掘机械化装备水平、开采技术和管理水平。 答案: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 6.无煤柱开采工艺(包括沿空留巷和沿空掘巷)是采煤方法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实践表明,它对()等有明显效果。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无煤柱护巷工艺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答案:提高煤炭采出率、改善巷道维护、降低掘进率、避免因煤柱丢失引起自燃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于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初期采区位置应符合几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井田内其他采区相比,煤层赋存条件好,地质构造和开采技术条件简单,地质勘查程度低 B.资源可靠、可采储量丰富,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比例不应低于井田内其他采区 C.采区生产能力大,服务年限长,能保证接替采区的正常接替,地面一般应无影响开采的重要建(构)筑物、村庄少 D.首采区应位于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线附近,工程量省,贯通距离短;当有中央采区时,中央采区应作为矿井首采采区 答案:A。应是地质勘查程度高。 2.采区内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个数,应体现工作面合理集中生产和保证工作面正常接替的原则,应符合几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矿井同时生产的采区个数,应体现采区合理集中生产和保证采区正常接替的原则,一般不宜超过3个,条件适宜时可考虑一矿一区一面 B.综合机械化装备的采区,同时生产的综采工作面宜为1个,条件适宜的盘区可布置2个综采工作面 C.普通机械化装备的采区,当开采单一煤层时,回采工作面不应超过2个;近距煤层群联合布置开采,经工作面接替排产适宜时,可布置3个普采工作面 D.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煤层和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采区内采掘工作面布置,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答案:A。 3.对于采煤方法及工艺的选择,符合几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采煤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设备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等因素,以安全、高效、低成本、高回收率为目的,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B.大型矿井应以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为主,条件适宜的中型矿井,也宜采用综采工艺 C.采区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采区内地质条件、煤层生产能力、采掘机械化程度、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个数及其接替关系等因素,经综合论证后确定 D.设计生产能力3.0Mt/a及以上的矿井,条件适宜,宜采用先进成套综采设备,设计高产高效工作面 答案:C。 4.下列关于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及工艺的选择的规定,不符合的是()。 A.厚度大于15m的无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条件适宜,应采用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工艺。不适宜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时,可采用水平分层普采或爆破装煤开采工艺 B.厚度6,15m的煤层,宜采用水平分层或斜切分层采煤方法 C.厚度2,6m、倾角大于55?、赋存较稳定的煤层,宜采用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其工作面伪倾斜角度以煤炭能自溜为宜 D.当煤层赋存条件不适宜采用本条1,3款的采煤方法时,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伪俯斜走向分段密集采煤法、伪俯斜掩护支柱采煤法、正台阶采煤法等 答案:B。选择项B应是厚度7,15m的煤层,宜采用水平分层或斜切分层采煤方法。 5.下列说法是有关采区布置的内容的,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规范是依据我国当时的采掘机械化装备状况、开采技术和管理水平,按每个采区0.6,0.8Mt/a设计生产能力制定的矿井同时生产采区和工作面个数的标准条文 B.近十年来,随着技术进步,我国煤矿采掘机械化装备水平、开采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作面单产和采区生产能力不断加大 C.据对主要矿区的调查,年产百万吨乃至几百万吨的综采工作面已较为普遍,矿井同时生产的采区个数一般不超过3个,有些矿井生产达到了一矿一区一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中生产 D.原规范规定的4.0,6.0Mt/a大型矿井安排4,7个采区同时生产显然是过多了,不符合当前实际 答案:A。应是按每个采区0.6,1.0Mt/a设计生产能力制定。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矿井同时生产采区过多,易导致生产分散、采区和工作面接替紧张、管理难度大、安全度低、经济效益差 B.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煤层和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采区内采掘工作面的布置,必须执行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第八十八条、一百八十条(三)款的规定 C.在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时,既已对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所需采区和工作面个数作了 详细论证,但也会再出现备用采区和备用工作面的问题 D.有的矿井可研或设计,除配备了保证矿井设计能力所需的采区和工作面外,又额外配置了备用采区或工作面 答案:C。应是就不应再出现备用采区和备用工作面的问题。 7.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对采煤方法及工艺的标准条文进行修订,对这次修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条文突出了在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适宜的煤层,宜首先考虑选用综采工艺的设计原则 B.进一步强调了采煤方法和工艺的选择,不仅要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同时应注重开采技术条件,把安全开采放在首位 C.补充了近几年来生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先进采煤方法及工艺方面的条款 D.长壁采煤法前进式开采,不仅要求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度不宜大于1.5m,同时要求只能在低瓦斯矿井和不易自燃煤层中使用 答案:D。应是煤层厚度不宜大于2.5m。 三、多项选择题 1.缓倾斜、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及工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缓倾斜、倾斜煤层一般应采用长壁采煤法。当煤层倾角大于12?时,宜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当煤层倾角小于12?且条件适宜时,可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 B.低瓦斯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度小于2.5m,煤层不易自燃,可采用长壁采煤法前进式开采;煤层倾角大于35?时,可采用伪斜走向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 C.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适宜时,可采用连续采煤机开采的房柱式或短壁采煤法,厚度5m以上的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符合现行《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规定》条件的,宜采用综放开采工艺。不具备综放开采条件的,应采用分层综采或分层普采工艺 D.厚度4.0,5m的煤层,地质构造较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煤层较硬,宜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工艺。不具备一次采全高综采工艺条件的,宜采用分层综采或普采工艺 E.厚度1.5,4.0m的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应采用综采工艺。不具备综采 条件的,宜采用普采工艺;厚度1.5m以下的煤层,条件适宜,应积极推行薄煤层综采工艺。不具备综采条件的可采用普采工艺 答案:A、B、C、E。选择项D中应是厚度4.0,5.5m的煤层,地质构造较简单。 2.矿井掘进机械配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全煤巷道及半煤岩巷道掘进:综合机械化采煤的矿井,应采用综合掘进机组或连续采煤机组掘进。配备掘进机及相应的后配套设备;普通机械化采煤的矿井,应采用钻爆法掘进。配备电钻、装煤机及相应的后配套设备 B.采区巷道支护形式,应根据围岩性质、巷道用途及服务年限、巷道受采动影响程序等因素确定。岩石巷道宜采用光爆锚喷支护,煤及半煤岩巷道宜采用锚杆、锚带、锚网、锚索、金属支架等支护 C.采区巷道断面,必须以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能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管线及设备安装检修等需要为原则确定 D.全岩巷道掘进:大型矿井大断面岩石平巷掘进,宜配备液压钻车及相应的后配套设备 E.全岩巷道掘进:中型矿井岩石巷道或大型矿井小断面岩巷掘进,应配备气腿式风动凿岩机及相应的后配套设备;溜煤眼、煤仓、急倾斜中厚及厚煤层上、下山掘进,可配备反井钻机 答案:A、D、E。 3.对于制定本条规定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为保证矿井建设投产后的安全生产、尽快达产和稳产高产,初期采区地面村庄或其他建(构)筑物应适时按搬迁规划迁移 B.矿井生产初期不可能具备本矿井的岩移实测资料,难以确定可靠的地面村庄或其他建(构)筑物下开采方法 C.即使地面村庄或其他建(构)筑物无法搬迁,经技术经济论证压煤开采可行合理,同时也具有可供本矿井借鉴的相邻矿井的岩移观测资料,但为确保安全,其开采方法和技术措施必须符合现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 D.综采或普采工作面应配备哪些设备,这应是采矿工程师熟知的,没有必要在规范中予以规定 E.关于采煤工作面长度或年推进度,考虑到在不同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条件下的各种采煤方法,其面长和年推进度均有差异 答案:A、B、C。 4.根据近十年来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实践,本规范在巷道掘进与掘进机械化方面对原规范的标准条文进行了修订,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受地压作用,巷道开掘后均要产生一定的变形,尤其是采区巷道由于受开采动压影响较大,其变形速度和压缩率均较开拓巷道大 B.有的设计对巷道断面变形量未加考虑,则难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通风、运输、行人、设备安装和检修等要求,因此本条强调设计的巷道断面应是其服务期间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 C.补充制定了矿井掘进工作面配置的原则。原规范只对综采矿井的综采工作面提出了应配备综掘工作面的要求,没有制定对全矿井掘进工作面配置的原则。本次规范修订认为,掘进工作面的配置应以能保证矿井采区和回采工作面正常接替为原则,只规定综采工作面配备综掘机组是不全面的 D.根据近几年来各类巷道施工速度均有显著提高的实际情况,修订了原规范规定的不同机械化程度掘进工作面的最低掘进速度指标,补充了连续采煤机掘进速度指标的规定。经调查并多方征求意见,本规范修订的各类巷道掘进速度指标是可以达到的,新建和改扩建矿井设计的巷道掘进速度不宜低于本规范规定的指标 E.取消了原规范关于采掘设备备用量的规定。因为在不同建设条件下其采掘设备是否要备用或备用量多少不尽相同,如新建矿井和老井改扩建、新区和老区、矿区是否设有设备租赁站或是否实际租赁制等等,故不宜在规范中作统一规定 答案:B、D、E。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水力采煤在我国已有几十年历史,生产实践表明,该采煤方法对解决某些地质构造复杂、倾角和厚度变化大等难采煤层的开采,或旱采机械化开采有困难的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倾斜、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具有一定优势 B.但是,和旱采机械化采煤相比,水力采煤存在采出率较低、巷道掘进率较高、井下通风条件和劳动环境较差的优势 C.水采还由于受煤层开采条件的制约,其生产能力一般是定位于大型矿井或矿井的水力采煤区段 D.随着旱采综合机械化的发展,我国水力采煤矿井所占比例也在减少,新井建设采用水力采煤的矿井屈指可数 E.回采巷道单巷布置,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巷道工程量,同时也有利于巷道维护和提高采区回收率,均应提倡 答案:A、B、D、E。其中C项应是其生产能力一般是定位于中型矿井。 四、判断题 1.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采区准备巷道层位的选择,应体现煤巷布置为主、少布置岩巷的原则。凡煤层倾角及顶底板岩性条件适宜,采区上(下)山及分阶段平巷均应布置在煤层中。() 2.采煤工作面的回采率应符合的规定:原煤层不应大于93%,中厚煤层不应大于97%,薄煤层不应大于97%。() 3.采煤工作面回采巷道(包括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一般应采用单巷布置。当煤层瓦斯含量大、采区涌水量大,或因掘进、通风、运输等要求,单巷布置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双巷或多巷布置,但应明确巷间煤柱的回收措施。() 4.缓倾斜、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厚煤层分层开采,条件适宜,回采巷道应采用无煤柱护巷工艺;厚度大于2.5m、不易自燃或自燃煤层,可采用沿空留巷。沿空掘巷和沿空留巷,应采取巷旁密闭或充填措施。() 5.铁法小青矿在1.3,1.44m平均厚度的薄煤层中采用刨煤机综采,回采工作面月产达到98537t,工作面年产可达0.6,1.0Mt水平。() 6.急倾斜厚煤层开采,近些年来在华亭、辽源、包头等矿区采用的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工艺,可以说是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工艺的重大改革,特别是华亭煤矿的生产实践更为显著,该矿在煤厚33,68m、倾角45?以上的煤层中采用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工艺,回采工作面单产 达到了4.0Mt/a以下的水平。() 7.采区巷道布置是矿井设计的重要内容。应根据相关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方可确定。() 答案:1.?。2. 。3.?。4. 。5. 。应是工作面年产可达1.2,1.5Mt水平。6. 。应是回采工作面单产达到了1.5Mt/a以上的水平。7.?。 第六章 井下运输 一、填空题 1.大巷运煤采用矿车时,运输大巷或石门和输送机上、下山之间应设();大巷采用(),有条件时应设采区煤仓。 答案:采区煤仓,带式输送机运煤。 2.当输送机大巷和输送机上,下山均布置在煤层中,无条件利用()布置采区煤仓时,应对()进行优化,或经技术经济综合论证合理,可设置()。 答案:高差带式输送机,系统的设备能力选择,水平煤仓 3.煤巷及半煤岩巷道掘进煤和矸石,有条件时,可汇入();少量岩巷掘进矸石,有条件时可()。 答案:回采煤流系统在井下处理,尽量不上井 4.井下采煤、()、()是矿井生产活动的主体,只有三者技术和装备同步发展,效能同步提高,才能实现矿井的高产高效。 答案:掘进运输 5.井下运输工作()、()、()品种复杂,同时受采掘工作面单位时间给料量、()和集散点不同等条件制约以及很多随机因素的影响。 答案:半径,大集散点多,运输物料,运输距离。 6.大型矿井煤流系统应采用()进行设计优化,辅助运输设备选择应和()及井型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转运环节,条件适宜应实现直达运输。 井下开采条件。 答案:计算机手段, 二、单项选择题 1.主要运输大巷煤炭运输设备,应根据矿井开拓布置、运距、运量及运输费用等因素经方案比较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综合分析井下煤炭、矸石、物料、设备及人员运输等因素,选择系统简单、环节少、运营费用低的运输方案 B.大型矿井煤的运输,应进行煤流系统的优化设计;井下煤炭运输系统,应减少运输、转载过程中煤的破碎及降低粉尘 C.辅助运输方式的选择应与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及井型相适应 D.条件适宜的大、中型矿井,大巷煤炭运输应优先选用带式输送机;大巷运输系统采用轨道运输时,应根据运距、运量选择机车和矿车 答案:D。选择项A、B、C是井下运输设计应符合的规定。 2.采煤工作面及顺槽煤炭运输,应采用输送机,下列()规定不符合。 A.采煤工作面输送机小时运输能力,应大于回采工作面采煤机设计采用的小时生产能力 B.采煤工作面顺槽输送机小时运输能力,不应大于回采工作面输送机的小时运输能力 C.采煤工作面顺槽输送机小时运输能力,不应小于回采工作面输送机的小时运输能力 D.采区内只有一个采煤工作面时,采区上、下山输送机的小时运量,不应小于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输送机的小时运量;当采区内有一个以上采煤工作面同时生产时,应根据具体条件计算上、下山输送机能力。有条件时,应在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与上、下山之间设置缓冲煤仓 答案:B。 3.辅助运输设备宜按几个要求进行选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采用无轨运输系统时,应采用矿用防爆型低污染无轨胶轮车 B.当组成直达运输系统且倾角适宜时,可选用齿轨机车、卡轨机车、胶套轮机车 C.当组成直达运输系统,而上、下山倾角较大或巷道底板底鼓严重时,可选用单轨吊车 D.当适合直达运输时,可选用绳牵引式轨道运输设备 答案:D。应是当不适合直达运输时,可选用绳牵引式轨道运输设备。 4.带式输送机的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综合分析井下运输条件和因素,进行方案比较,择优选取符合矿井具体条件、系统简单、环节少、运营费用低、效能高的运输方式 B.带式输送机不仅可实现煤炭运输的连续化、控制的集中化和自动化,而且有运输能力大、生产均衡、运输环节少、用人少、安全度较高等优点 C.载重量大、卸载速度快、调车作业简单、车场通过能力大等优点,3t和5t底卸式矿车在我国一些大型矿井已成功使用20余年并取得了很好效益 D.大巷煤炭运输选用带式输送机,不应只限定在条件适宜的大型矿井,条件适宜的大、中型矿井的大巷煤炭运输均应“优先”选用带式输送机 答案:B。A项和D项说法虽正确,但是不合题意,而C项则是底卸式或侧卸式矿车的优点,所以只有B合题意。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设置采区煤仓,是为了调节回采工作面生产与大巷运输系统之间的工作状况,保证矿井生产正常运行 B.全煤巷布置,没有条件利用高差设置采区煤仓时,为保证大巷运输能力满足生产需要或避免其能力选择过大,应对每台运输设备能力和系统能力进行计算及采用计算机优化 C.普通带式输送机向下送煤的制动技术和设备已成熟并广泛应用。目前向下运煤最大倾角为18?,向上运煤的最大角度为16?。设计在选用时,不宜选用最大值,应留有余量 D.国外有的煤矿井下曾采用过“移动床式刮板煤仓”、“移动矿车式煤仓”、“水平巷道煤仓”等多种形式的水平煤仓,但无论哪种形式的水平煤仓,均需要较多的设备、动力或巷道,占用空间大、环节复杂,我国至今极少采用 答案:C。应为目前向下运煤最大倾角为16?,向上运煤的最大角度为18?。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平煤仓也是煤仓的一种类型,是解决没有条件利用高差布置煤仓的缓冲措施 B.所谓“长时最小牵引速度”,是指在正常条件下采煤机可能达到的最小牵引速度(m/min),以适应采煤机在满负荷下工作 C.采区上、下山输送机能力的选择,当采区内有一条以上顺槽输送机向上、下山输送机运煤,而顺槽与上、下山之间又无缓冲煤仓时,应根据回采工作面同时采煤的概率计算上、下山输送机能力 D.为了控制多条顺槽输送机同时向上、下山输送机的给煤量和控制高峰运输量,有条件时,应在顺槽与上、下山之间设置缓冲煤仓 答案:B。应为所谓“长时最大牵引速度”,是指在正常条件下采煤机可能达到的最大牵引速度(m/min),以适应采煤机在满负荷下工作。 三、多项选择题 1.井下辅助运输系统,应根据井下开拓部署、煤的运输方式、辅助运输物料和人员的运距、动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减少辅助运输环节及转载次数,减少辅助运输人员,提高运输效率 B.当大巷、采区上、下山沿煤层布置,且倾角适宜时,从井底车场至大巷,采区上、下山至回采工作面顺槽宜实行直达运输 C.当矿井用平硐开拓或副井为斜井,采区上、下山沿煤层布置且倾角适宜时,宜从地面至井底车场、大巷、采区上、下山至回采工作面顺槽实行直达运输系统 D.开采近水平煤层的大型矿井,煤的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条件适宜时,辅助运输可优先选用无轨运输系统 E.煤巷及半煤岩巷道掘进煤和矸石,有条件时,可汇入回采煤流系统;少量岩巷掘进矸石,有条件时可在井下处理,尽量不上井 答案:A、B、C、D。 2.辅助运输车辆配置应根据运输方式、运送物料及设备种类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机车运输时,应符合的规定是:运送矿石、材料选用1t和1.5t固定车箱式矿车及材料车;运送大件重型设备应配备专用平板车 B.拱形支架用量较大时,可配备专用车辆,运送特种材料,根据具体要求选用相应车辆,运送人员应配备人员专用车辆 C.采用单轨吊车,应配备运输各种材料、设备的专用容器、集装箱及人车 D.采用矿用防爆型无轨胶轮车,应配备液压支架搬运车、多功能车和人员专用车辆等 E.采用固定矿车运煤时,矿井所需矿车数量,应按使用地点,以排列法计算,采用底卸式、侧卸式矿车运煤时,应根据列车运行图表,计算需用矿车数量;辅助运输用固定式矿车数量,应采用排列法计算 答案:A、B、C、D。其中选项E是采用矿车运煤时,矿车配备数量应根据运输系统、运距、运量和列车组成数量等因素计算确定时应符合的规定。 3.矿井辅助运输车辆配备数量,应根据运输系统、巷道特征,采掘机械化水平等因素计算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平板车配备数量:综采矿井每个回采工作面配备放置设备用的平板车宜为25辆;全矿井可配备回采工作面搬迁时运送设备的平板车20辆,配备运送其他设备的平板车60辆;普采矿井,配备平板车宜为30辆 B.矿井各类材料车应根据运距和运量计算确定 C.大巷采用人车运送人员时,人车数量应按最大班下井人员在40,60min内运完计算;主要倾斜井巷采用人车运送人员时,其人车数量根据计算确定 D.采用单轨吊车、卡轨机车、齿轮机车、胶套轮机车、无轨胶轮车等现代化辅助运输设备时,其辅助运输车辆及配套的运输设施等数量,应根据矿井运输系统、装卸地点、运距、运量等具体条件计算确定 E.各类平板车、材料车和人员运送车辆等的备用量,一般宜为矿井使用量的10%,15% 答案:B、C、D。选择项A中,全矿井可配备回采工作面搬迁时运送设备的平板车60辆,配备运送其他设备的平板车20辆;选择项E中,一般宜为矿井使用量的5%,10%。 4.煤巷及半煤岩巷掘进的煤和矸石,汇入回采煤流系统,可简化辅助运输系统。采用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下列()条件。 A.采用部分断面掘进机掘进,后配套设备采用输送机,能将掘进煤及矸石送至集中巷或上、下山带式输送机上 B.地面设有选煤厂或选矸车间。以煤巷布置为主的矿井,当少量岩巷掘进矿石可作回采工作 面充填材料或护巷材料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可在井下处理,尽量不上井 C.井下辅助运输的特点是货物品种多、路线复杂、集散点多,因此占用人员多、效率低。近十多年来,随着井下巷道布置的不断改革和新型辅助运输设备的逐步推广应用,井下辅助运输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善 D.随着采掘机械化和煤炭运输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井进一步向集中化和大型化发展,井下货运品种增多、单体设备重量加大、重型采掘设备限期搬运、运输线路加长,辅助运输仍然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瓶颈 E.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A、B。 5.下列对于无轨胶轮车、齿轨机车,说法正确的有()。 A.无轨胶轮车:以柴油机或蓄电池为动力,不需轨道、自由行驶,具有转弯半径大、机动灵活、多功能、运量大等优点。适用于巷道坡度小于10?,12?的近水平煤层开采的大型矿井辅助运输,易于实现由车场大巷或斜井地面至工作面的直达运输 B.无轨胶轮车要求其行驶的巷道断面较大,尤其对巷道底板条件要求较高,需要根据不同底板岩性,采取相应措施,满足其行驶对路面的要求 C.齿轨机车:以防爆型低污染柴油机为动力,采用机械或液压传动,按其轨道系统结构和轮系的不同,又可分为齿轨机车、齿轨卡轨机车和胶套轮齿轨卡轨机车 D.轨道系统设齿轨的齿轨机车,适应巷道坡度不大于6?;改造轮系、轨道系统增设卡轨或护轨的齿轨卡轨机车,适应巷道坡度可达8?,12?;驱动轮上挂胶的胶套轮齿轨卡轨机车,兼有齿轨机车、卡轨机车和胶套轮机车的特点 E.齿轨机车系列具有载重量大、机动灵活、运距不限等特点,适应开采近水平或缓倾斜煤层的矿井辅助运输,易于实现由车场大巷或斜井平硐至工作面的不转载直达运输 答案:B、C、E。其中A应为适用于巷道坡度小于6?,8?的近水平煤层开采的大型矿井辅助运输,易于实现由车场大巷或斜井地面至工作面的直达运输。而D项则是适应巷道坡度不大于8?。 6.下列有关卡轨机车、胶套轮机车和单轨吊车说法正确的有()。 A.根据动力和牵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防爆柴油机卡轨车和绳牵引卡轨车。防爆柴油机卡轨车适应巷道坡度不大于6?,具有承载量大、机动灵活、可进入多条分支巷道运送物料、易 实现由大巷至工作面顺槽直达运输的优点;绳牵引卡轨车具有适应巷道坡度大(可达25?)、承载量大的优点,但只能在一个巷道系统内运行,不能进入多分支轨道 B.胶套轮机车:按动力源不同可分为柴油机胶套轮机车、蓄电池胶套轮机车和架线式胶套轮机车三种,前两种已开始使用,后一种尚在研制中。与普通机车相比,胶套轮机车具有牵引力大、制动性能好、可在小角度的巷道内运行(一般为3?,5?)等优点 C.单轨吊车:按动力不同可分为防爆柴油机单轨吊、防爆蓄电池单轨吊、绳牵引单轨吊、风动单轨吊四种。单轨吊车具有能充分利用巷道断面、基本不受巷道底板因素影响、适应巷道起伏变化、爬坡能力较强、机动灵活等优点 D.柴油机或蓄电池单轨吊车可进入多条分支岔道,适用于巷道坡度小于12?的底板条件差的近水平和缓倾斜煤层开采的矿井辅助运输,易于实现由车场大巷或斜井至工作面的不转载直达运输;绳牵引单轨吊的爬坡高度可达18?,25?,但不能进入分支岔道 E.单轨吊车虽然基本不受巷道底板因素影响,但为了保证巷道和支架能承受足够的吊挂力,对顶板岩石强度和巷道支护均有较高要求,另外,与卡轨车、齿轨车和无轨胶轮车相比,其运行速度较慢,承载重量较小 答案:B、C、D、E。其中A应为适应巷道坡度不大于8?。 四、判断题 1.大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时,应根据掘进运输方式,按使用地点,以排列法计算固定式矿车数量。() 2.运煤矿车备用数量,一般宜为使用数量的5%,10%;辅助运输车辆备用数量宜为使用数量的10%,15%。() 3.开采缓倾斜煤层,采用普通带式输送机向上运煤倾角不宜大于16?,向下运煤倾角不应大于18?。() 4.随着井田面积的加大,矿井向集中化和大型化发展,国外有的井下运煤矿车容量已增至9t甚至20t,我国目前仅有3t和5t两种。() 5.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Mt/a的大巷运煤系统宜选用3t底卸式或侧卸式矿车。() 6.3t底卸式矿车体积较小、运行灵活、要求巷道断面较小,因此设计生产能力0.9Mt/a至2.4Mt/a的矿井大巷运输系统,以采用5t底卸式或侧卸式矿车为宜。() 答案:1.?。 2. 。应为运煤矿车备用数量,一般宜为使用数量的10%,15%;辅助运输车辆备用数量宜为使用数量的5%,10%。3. 。应为开采缓倾斜煤层,采用普通带式输送机向上运煤倾角不宜大于18?,向下运煤倾角不应大于16?。4.?。5. 。应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Mt/a的大巷运煤系统宜选用5t底卸式或侧卸式矿车。6. 。应为设计生产能力0.9Mt/a至2.4Mt/a的矿井大巷运输系统,以采用3t底卸式或侧卸式矿车为宜。 第七章 通风与安全 一、填空题 1.矿井通风的设计负(正)压,一般不应超过()。表土层特别厚、开采深度深总进风量大、通风网路长的大深矿井,矿井通风设计的()可适当加大,但后期通风负压不宜超过()。 答案:2940Pa,后期负压,3920Pa。 2.在井下建立临时抽放泵站或采用移动泵站进行局部瓦斯抽放时,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定。设计瓦斯抽放率,可根据邻近()选取,并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定。 答案:《煤矿安全规程》,生产矿井或类似条件矿井数值,《矿井瓦斯管理规范》。 3.高瓦斯、()与(),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低瓦斯矿井亦应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矿井,()和其他传感器的设置地点与监控范围,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答案:煤(岩),瓦斯突出矿井,甲烷传感器。 4.()、()和(),应设置连续或火灾监测装置,并应接入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答案:井下带式输送机,主要机电硐室,有自然危险的采区。 5.矿井采区()、()、(),应设置连续风速传感器;局部通风机应设置()。并应接入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答案:进回风巷,总回风巷,主通风机风硐,开、停状态传感器。 6.矿井通风包括()、()、()。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由于通风系统设计涉及的因素较多,要确定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方案,即必须(),经技术经济比较。 答案:通风方式,通风方法,通风网络,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 7.对角式和分区式通风和中央式通风相比,具有()、()、()、()等优点,因此高瓦斯矿井、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矿井,煤层易自然矿井及有热害矿井,应采用对面式或分区式通风。 答案:漏风量少,负压较小,安全出口多,能将灾害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8.为了减少矿井初期井巷工程量和投资,对于()、()或()条件下建井的矿井,初期可采用中央式通风,逐步过渡为()或(),但必须以确保矿井安全,兼顾中、后期生产需要为前题。 答案:井田面积较大。开采深度深,特厚含水表土层 对角式,分压式。 9.压入式通风在特定地区,可以一部分回风将有害气体压到地面,故当地形复杂、()、()、()有利时,可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 答案:露头发育,老窑多,用多风井通风 10.抽出式通风与压入式通风方式相比,具有()、()、()等优点,是矿井通风方式主要形式;压入式通风由于存在()、()、()、()和()时通风系统调整较困难等缺点,故采用该通风方式较少。 答案:漏风量小,管道简单,适应性广泛,漏风量大,管道不便,风阻大,风量调节,水平过渡。 11.制冷硐室的位置要有利于()和(),使其系统的动力消耗最低。制冷设备硐室宜采用(),以使设备检修和事故时,制冷剂气体能直接排至回风巷道中,另外还可减少()散热量。 答案:供冷,排除制冷设备的冷凝热,独立通风,进入进风风流的机电设备。 12.井深大于()时,静水压力较高,必须通过(),否则全部空调终端设备和管路均处于高压工作状态,既不安全,又不经济;另外,由于自身压缩而升温,使能损增大。因此,必须采用(),使系统运行安全,节能、高效,维护管理方便。 答案:600m,耦合释,压耦合装置。 13.要提高能量输送系统的输送效率,既要注意隔热材料的合理选择,也不能忽视()。隔热材料的选取必须考虑()、()、()、()等要求。 答案:隔热结构的合理设计,无毒,防火,防潮,隔气。 14.供冷系统和冷却水系统一般均为()或(),系统管网进行水力计算后,才能维持系统的水力平衡。管网的流速、()、()的选取等均可参照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进行计算后确定。 答案:水,水溶液,管径,循环泵。 二、单项选择题 1.矿井通风系统,应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表土层厚度、井田面积、地温、煤层自燃倾向性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应符合下列()的规定。 A.将足够的新鲜空气有效地送到井下工作场所,保证安全生产和良好的劳动条件,通风系统 简单、风流稳定、易于管理、具有抗灾能力 B.发生事故时,风流易于控制、人员便于撤出,有符合规定的井下环境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C.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高瓦斯矿井、煤层易自燃的矿井及有热害的矿井,应采用对角式或分区式通风;当井田面积较大时,初期可采用中央式通风,逐步过渡为对角式或分区式通风 D.矿井通风方法宜采用压入式通风。当地形复杂、露头发育、老窖多,采用多风井通风有利时,可采用抽出式通风 答案:C。选择项A和B是矿井通风设计必须符合的规定,D选择项中应是矿井通风方法宜采用抽出式。当地形复杂、露头发育、老窖多,采用多风井通风有利时,可采用压入式通风。 2.矿井的总进风量,应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所需总风量和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景的总和(即累加法)分别进行计算,并选取其中最大值。累加法计算有个公式:Qkj=(?Qcj+?Qjj+?Qdj+?Qqt)Kut,对于此公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Qkj——矿井的总进风量(m3/min),?Qcj——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B.?Qjj——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景的总和(m3/min),?Qdj——独立通风的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C.?Qqt——除了采煤、掘进,独立通风硐室以外其他井巷需要通风风量的总和(m3/min) D.Kut——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匀等因素),宜取1.0~1.15 答案:D。选项D中应是矿井通风系数宜取1.15~1.25。 3.开采自燃和容易自燃的煤层,应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巷道布置、巷道支护形式和通风系统;应根据自燃危险等级采取建立灌浆系统,使用阻化剂、均压技术、配备惰气灭火装置等综合防灭火措施;应符合几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灌浆系统必须配套,其布置方式应适应防灭火灌浆的要求 B.作为设计依据的煤尘爆炸性,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必须按国家授权单位提出的鉴定意见确定 C.采区设计必须明确规定巷道布置方式、隔离煤柱尺寸、灌浆系统、疏水系统、预筑防火墙的位置以及采掘顺序 D.灌浆材料、防火墙建筑材料不得采用具有可燃性、毒性、辐射性材料。灌浆材料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选择粘土,不可燃岩粉、粉煤灰、砂等不可燃材料 答案:B。 4.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时,应根据突出危险性预测,选择合适的防治突出措施,下列规定()不正确。 A.在突出矿井中开采煤层群时,应首先开采保护层。保护层的选择,应优先选择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作为保护层;当突出危险煤层的上、下均有保护层时,应优先选择上保护层;当矿井中所有煤层都有突出危险时,应选择突出危险程度较小的煤层作为保护层 B.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应根据邻近矿井的经验确定;若无邻近矿井参考时,可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设计 C.开采保护层的矿井,被保护层的巷道必须布置在保护范围内,开采下保护层时,不得破坏被保护层的开采条件 D.开采单一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和保护层开采后的未保护区,当煤层透气性系数小于或等于0.001mD(毫达西)时,应采用预抽煤层瓦斯防治突出措施 答案:D。选择项D中应是当煤层透气性系数大于或等于0.001mD(毫达西)时,应采取预抽煤层瓦斯防治突出措施。 5.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群时,对于应符合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必须首先开采保护层,选作保护层的煤层应是无冲击地压或冲击地压较弱的煤层,保护层的有效范围应根据邻近矿井的经验确定,或与类似条件矿井的实测数据比较后确定 B.未受保护的煤层和地区,必须采取放顶卸压,煤层注水、打卸压钻孔、超前爆破松动煤体等措施,并应按有关规定配备设备。煤层注水压力应根据地应力和煤的硬度等因素确定。注水后煤层水分不应高于4% C.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应采用垮落法控制顶板,切顶支架应有足够的工作阻力 D.对冲击地压煤层,应根据顶板岩性掘进宽巷或沿采空区边缘掘进巷道。巷道支护严禁采用混凝土,金属等刚性支架。双巷掘进时,两条平行巷道之间的煤柱不得小于8m,联络巷道应与两条平行巷道垂直 答案:B。选择项B中应是注水后煤层水分不应低于4%。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患严重的矿井,应根据矿井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水措施,并应按有关规定配备设备 B.矿井设计必须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留设各种防水煤(岩)柱,防水煤(岩)柱的尺寸,应按现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 C.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必须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但在其他有突水危险的地区,没有办法设置防水闸门后 D.矿井设计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掘进工作面应采取湿式凿岩、喷雾洒水、选择适当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风流净化、机械捕尘、个体防护等综合防尘措施;回采工作面应采取煤层注水、采空区灌水、喷雾洒水、通风除尘、个体防护等综合防尘措施 答案:C。选项C中应是在其他有突水危险的地区,只有在其附近设置防水闸门后,方可掘进。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矿井需要的风量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所需要风量的总和分别进行计算,并选取其中最大值 B.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点和作为矿井设计风量,能较好地适应各类生产能力,各种瓦斯等级矿井的通风要求,和类似条件生产矿井实际供风量很接近 C.原规范规定矿井通风系数Kut宜取1.05~1.15,实践表明是比较合适的,故保持不变 D.高瓦斯矿井、煤层瓦斯突出矿井,有热害的矿井,矿井风量分水平计算,可以既保证生产安全又避免风量浪费 答案:C。选项C应为矿井通风系数Kkt宜取1.15~1.25。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井巷允许最高风速,是在井巷断面和通过通风不变条件下最高允许值。实际上,巷道在服务期内是有压缩变形和破坏的 B.井巷通过风量有可能因开采技术条件变化或产量增长而变动(增大),若设计风速采用规程规定的最大允许值,此时井巷风速无调整余量,满足不了安全生产要求 C.抽放瓦斯专用巷道中的抽放泵有可能因某种原因停泵,管道中瓦斯也有可能因某种原因泄 出,从而增大巷道中的瓦斯浓度,此时抽放巷道必须要有足够的风量才能及时稀释和排走瓦斯,防止瓦斯积聚 D.据实测表明,当井巷中风速在0.6m/s以下时,会出现瓦斯分层现象 答案:D。D项应为当井巷中风速在0.5m/s以下时,会出现瓦斯分层现象。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矿井通风风压过大,将增大采空区与回采工作面的压力差而使采空区的瓦斯向回采工作面涌入量增加。也易造成矿井通风网络的漏风量增大而降低矿井的有效风量,同时给有自然倾向的煤层提供了自然所需的氧气量而促使煤层自燃 B.风压过大能耗高,通风费用高,多风机通风系统的矿井风压过大,还会影响能力较小的通风机工作段的风流稳定时,风压过大,通风机的选率范围要狭窄一些 C.根据近些年来生产矿井通风实践和新井设计资料分析,某些表土层特厚、开采深度深,总进风量大、通风网路长的大深矿井,矿井后期通风负压难以受控于原规范限定的2940Pa负压值之内 D.由于瓦斯和地温高、总进风量大,而同时又由于表土层厚、开采深度深,不利多打井筒,矿井通风网路长,其矿井实际通风负压已接近或突破了2940Pa 答案:D。应为其矿井实际通风负压已接近或突破了40000Pa。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井巷的风流,在井巷突然扩大或缩小、轨弯或交叉的局部地点或遇障碍物(如矿车)时,风流速度或方向会发生突然变化,产生自身冲击,形成紊乱的涡流,从而造成局部阻力和能量损失 B.为便于矿井通风设计的风压计算,原规范统一规定了新建矿井(包括扩建矿井独立通风扩建区)和扩建矿井的井巷局部阻力,分别按其井巷摩擦阻力的15%和10%计算取值 C.进出风井的标高差、温度差可造成进出风风流的重率差而产生自然风压,无论矿井是否采用机械通风,自然风压都是存在的,且会成为矿井通风动力之一,进出风井井口标高差及矿井深度越大,产生的自然风压越大 D.较大的自然风不但影响风压计算的正确性,而且对矿井通风还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据以往调查资料显示,有些矿井曾因自然风压较大,出现过进风井风量减小或风流停滞现象,甚至发生过进风井变为出风井 答案:B。应为分别按其井巷摩擦阻力的10%和15%为计算取值。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风机通风系统,在满足风景按需分配的原则下,如各台主通风机单独工作段的风压相等,则全通风机消耗在网路上的总功率最大,可达到通风网路风阻最大,分风合理,通风电耗省的目的 B.如各主通风机单机工作段的风压不相等,其风压差不宜过大,因为一台主通风机的能力若远大于第一台主通风机的能力,就会发生两台主通风机因争风而多消耗功率,还要影响到能力小的主通风机工作段的风流稳定性 C.如果通风机之间的风压差较大,就应保持共用风路的风阻尽可能小;降低其风压,使各台主通风机的通风系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并可实现早分风而有利于降低矿井的总风压和通风网路消耗的总功率 D.煤矿井下防水、防尘、防火、防煤与瓦斯突出和预防冲击地质等,是关系到矿井安全生产的十分重要的设计内容 答案:A。应为主通风机消耗在网路上的总功率最小,可达到通风网路风阻最小,分风合理、通风电耗省的目的。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尘爆炸性,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是矿井设计的重要依据,它的可靠性如何,直接影响到设计质量及投资效益,影响到未来矿井生产安全 B.综合防治水措施包括排水、疏水、截水、堵水等。疏水降压的方法又有地表疏降,巷道疏降、开采疏降、联合疏降;当单纯用排水和疏降难以解决或经济不合理时,可采取截水,即阻截补给给矿井的水流,达到减少向矿井补水的目的 C.留设各种防水煤(岩)柱是预防矿井水宽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矿井设计必须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对覆盖煤层露头的新生界含水层等,留设各种防水煤(岩)柱,采用注浆法 D.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的有关地点,设置防水闸门是实施积极救缓、减少水患造成损失的重要措施 答案:C。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掘井工作面与回采工作面虽然不是矿井的主要光源,为有效防尘、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及矿工身体健康,矿井设计中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 B.防尘措施可归纳为抑尘措施、除尘措施、降尘措施、个体防护措施,设计应根据矿井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综合防尘措施 C.设置岩粉棚是有效的隔爆设施之一,但岩粉受潮固结,需要经常更换,因此很少采用 D.设置水棚(包括水袋棚),水的来源广泛,输送方便,不需经常更换,隔爆效果好,故在国内外广泛采用 答案:A。应为掘进工作面与回采工作面是矿井的主要尘源。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几十年的煤岩生产实践表明,要有效地安全开采自燃煤层,必须从开拓开采、通风等方面考虑综合防灭火措施 B.防灭火措施包括合理选择巷道布置及开采顺序,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合理选择通风系统、选用不燃性支护材料,进行预防性灌浆,使用阻化剂、采用惰气灭火及均压技术 C.灌浆系统包括供料、供水、制浆、输浆和灌浆等环节,因此必须在设备类型和能力上实现配套。目前使用的灌浆系统有集中灌浆水分散灌浆,灌浆站布置相应地分为集中式布置和分区式布置 D.采区是煤层自燃的次要地点,但采区设计是落实综合防灭火的关键工作 答案:D。应为采区是煤层自燃的重要地点,采区设计是落实综合防灭火的关键工作。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有区域性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区域性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 B.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措施可用于开采单一突出煤层和保护层开采后未保护区,但要求煤层的透气性系数不高于0.005mD(毫达西) C.开采保护层是迄今防突最有效、最经济的根本措施,这一措施目前几乎为所有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国家所普遍采用 D.由于预抽的目的是防治突出,故当预抽煤层瓦斯钻孔治煤或穿层布置时,必须采取预防突出措施 答案:B。应为但要求煤层和透气性系数不低于0.001mD(毫达西)。 三、多项选择题 1.矿井抽放瓦斯设计,应与矿井开采设计同步进行,应采取下列()规定。 A.矿井或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大,当采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绝对瓦斯通出量达到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和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时,必须建立地面永久抽放瓦斯系统或井下临时抽放瓦斯系统 B.设计依据的瓦斯参数,应根据批准和勘探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和经国家授权单位对矿井瓦斯危险程度和鉴定意见选取 C.合理安排掘进、抽放、回采三者的超前和接替关系,保证抽放瓦斯所需的时间,提高抽放效果 D.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抽放量、工作面通风方式和工作面产量及矿井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应进行充分分析论证,做到“以面定产”、“先抽后采,以风定产” E.尽可能利用开拓,准备、回采巷道抽放瓦斯,必要时可考虑专用抽放瓦斯巷道;抽放瓦斯设计,应进行矿井瓦斯资源的利用评价 答案:B、C、D、E。 2.抽放瓦斯方法、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瓦斯来源、巷道布置、瓦斯基础参数等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各抽放瓦斯矿井均应采取开采层、邻近层和采空区相结合的综合抽放方法 B.矿井抽放瓦斯设备能力,应能满足抽放瓦斯设备服务范围内的最大瓦斯抽放量和最大抽放负压要求,其设备富余能力不应小于15% C.抽放瓦斯泵及其附属设备,至少应有1套备用,抽放瓦斯泵站内的电气设备、照明和其他电气仪表,应采用矿用防爆型 D.无采动卸压煤层抽放瓦斯,主要采取巷道抽放、顺层钻孔和穿层钻孔抽放方法及其他人为强制性卸压措施。穿层钻孔抽放时,宜采用网格或密集钻孔;顺层钻孔宜采用大孔径、长钻孔、高负压抽放 E.无解放层的突出煤层,开采前宜用网格式密集钻孔区域预抽 答案:A、D、E。其中选择项B和C是矿井抽放瓦斯设备应符合的规定。 3.井下空气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井下空气处理设备、设施,应根据空调系统和需处理的空气量、冷负荷等,综合采用直接蒸发式、水冷表面式、喷淋式冷却器或喷淋硐室 B.井下空气处理方式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在各降温地点分别处理 C.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应根据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采用经鉴定的气温预测方法,进行矿井气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应有降温措施 D.当需处理的空气量较大、冷负荷较大或狭长空间自然空气温度差大于16?,用单一空气处理设备或设施难以达到效果或不经济时,宜采用综合的空气处理方式 E.空气处理设备的处理风量,应根据冷负荷与送风温差确定,但不得大于供给所在巷道处的风量。对掘进工作面,其处理风量不得超过该工作面全负压供给该处风量的70% 答案:A、B、D、E。 4.制冷机冷凝热排除方式应根据降温方式,冷凝热量、水源的水质和水量及水温、矿井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深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非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综合采用利用天然冷源,增加供风量或提高作业人员集中处的局部风速、下行通风或同流通风等有利于降温的通风方式、回避井下热源、隔绝或减少热源向进风流散热、疏放或封堵热水、个体防护等措施 B.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开拓开采系统、巷道布置、矿井通风系统、制冷降温范围、采深、冷负荷、矿井涌水量及水质和水温、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掘机械化程度、热源及条件类似矿井的经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选用井下移动式空调或压缩空气制冷等局部降温措施,地面集中空调系统,地面与井下联合空调系统等降温方式 C.地面排除冷凝热时,可采用冷却塔或天然水体 D.当采用井下集中空调系统降温方式时,如果井下水水质、水量、水温合适或经处理合适,应优先采用井下水排除冷凝热;井下水不适用时,应对矿井回风排除冷凝热,将冷凝器循环冷却水排至地面进行降温处理等排放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E.井下利用回风排除冷凝热时,回风风流湿球温度不宜高于29? 答案:C、D、E。 5.冷量传输管道的供水管应隔热。回水管是否隔热,应根据回水管所在的环境温度确定。冷量传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道隔热材料与结构应能防火、防潮、隔气、无毒,避免“冷桥”产生,温升不应高于0.6?/1000m B.井深大于600m时,采用地面集中空调系统的冷量传输必须有耦合装置。耦合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安全、节能、高效、维护管理方便等因素,经技术经济论证后,选用壳管式高低压换热器、水能回收装置、多腔热压转换器等设备 C.当制冷站设在井下时,制冷硐室的位置和布置应有利于供冷和排除冷凝热,并满足设备的搬运、安装、维修、操作和安全等要求 D.管道可采用壁挂、架空或地沟形式敷设,输冷管不宜布置在回风巷中 E.低温冷媒宜根据原材料的来源、腐蚀性、水溶性、冷媒温度和价格等因素,采用氯化钙溶液、乙二醇水溶液或丙三醇等水溶液,溶液的浓度应根据冷媒温度确定 答案:A、D、E。 6.对开采有冲击地压煤层群的要求有()。 A.开采保护层是防治冲击地压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目前在我国应用广泛,故开采有冲击地区的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 B.未受保护的煤层和地区所采用的降压措施中,考虑到顶板注水措施影响因素较多,目前使用不多 C.采用切顶支架可减小冲出地压发生规模,但它应有足够的工作阻力。混凝土、金属等刚性支架,可让性差,压跨前无征兆 D.采用通风方式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是指矿井或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大,风量大导致巷道或工作面风速超限 E.瓦斯抽放设计与矿井开采设计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瓦斯抽放巷道的布置、抽放方式、方法的选择应在矿井设计中统一考虑,尽可能利用开拓,准备,回采巷道来抽放瓦斯,确有必要再考虑专用瓦斯抽放巷道 答案:A、B、C。 7.瓦斯抽放设计中抽放方式方法的选择和钻场、钻孔布置的间距,决定抽放率的高低和抽出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工作面的推进度和产量,因此,瓦斯抽放设计与矿井开采设计通常同步 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指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煤层透气性系数等基础参数。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共决定可抽出瓦斯量的大小;煤层透气性系数决定瓦斯抽出的难易程度,在抽放设计中反映在预抽时间的长短,抽放半径的确定,钻场间距的选取以及抽放效率的大小等方面 B.保持矿井掘、抽、采的平衡关系是提高抽放效果、保证矿井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C.“以面定产”是指依据工作面特征,如煤层厚度,倾角、工作面机械化程度等确定工作面进度和产量,依此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再确定是否需要抽放瓦斯和瓦斯抽放量的多少,风排瓦斯量的大小,计算工作面需风量 D.瓦斯抽放工程投资较小,为尽量增加投资,应可能利用现有巷道 E.目前使用能源十分紧张,瓦斯是一种优质清洁能源,如加以利用,不仅可一定程度缓解我国能源紧的局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减少瓦斯对大气的污染 答案:A、B、C、E。D项应为瓦斯抽放工程投资较大,为尽量减少投资,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巷道。 8.随着采煤技术的发展,采掘推进度加快,开采强度增大,尤其是存在邻近层的工作面,其瓦斯涌出量的增幅更大,为解决多瓦斯涌出源,高瓦斯涌出量的问题,应结合矿井的地质条件,实施综合抽放,在空间和时间上为瓦斯抽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下列对于这些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目前我国很多矿井,抽放瓦斯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井下掘面、回风巷内瓦斯浓度超限问题,只所它作为保证矿井安全措施 B.综合抽放是瓦斯抽放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国抚顺、阳泉、松藻、淮北、天府、中梁山等矿区 C.在单一或透气性较差的煤层中采用如煤层高中压注水,水力压裂、水力割缝、松动爆破等人为强制性卸压措施;可以扩大钻孔的卸压范围、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放率 D.钻孔直径和钻孔长度的加大可增加孔壁煤的暴露面积和瓦斯涌出量,提高抽放效果 E.在一些无解放层可采又有突出危险的煤层,采用穿层网络式密集布孔后,可取得较好的瓦斯抽放率,并且清除了突出危险 答案:B、C、D、E。 9.根据矿井灾害种类及程度不同应装备既可测、又可控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其主要理由有()。 A.鉴于抽放效果主要取决于煤层透气性系数、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瓦斯压力等有关参数,但是地质报告中一般都没有这些内容的描述 B.我国的瓦斯抽放指标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原因主要在抽放方法应用上存在差距 C.监控系统具有就地监测甲烷、风速、压差、一氧化碳、温度、馈电状态、设备开停、烟雾等参数或状态 D.具有中心站遥控断电/复电功能、异地断电/复电功能、模拟量实时/历史数据/曲线显示打印功能及网络通信报警功能,使煤矿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更可靠,处理事故更及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E.随着计算机产品价格的下降,监控系统的价格也下调不少,与断电仪相比,监控系统增加了地面中心站和电缆,投资增加不多,但功能大大增强 答案:C、D、E。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门揭穿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及突出煤层的掘井工作面,是煤(岩)与瓦斯突出的易发点,为此应设置连续监测的突出危险预测预损装置,以获得必要的信息 B.粉尘是矿井主要灾害因素之一。在矿井主要产尘地点设置粉尘监测装置能迅速直观地了解井下粉尘变化情况,分析其变化规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 C.在火灾易发地点,设置连续式火灾监测装置,并将其监测到的信号接入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能有效地对发生的火灾早期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控制措施 D.对多个冲击地压严重的矿井调查表明,在冲击地压严重的矿井使用地音监测装置和震源定位监测装置,其效果不是很大 E.矿井通风正常才能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为保护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应对采区进回风巷、矿井点回风巷及局部通风机风硐等地点的风速进行连续监测监控 答案:A、B、C。其中D应为在冲击地压严重的矿井使用地音监测装置和震源定位监测装置,能对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起到有效的作用;而E项中则是应对采区进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及主通风机风硐等地点的风速进行连续监测监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局部通风机是巷道掘进及其他需要单独通风地点的次要通风设备,但为保障安全生产,需要为其设置开,停状态传感器,并接入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其状态 B.抽放瓦斯监控系统,包括设于抽放站内对抽放站输入管道中瓦斯浓度、流量、负压,一氧化碳参量、抽放站内泄漏瓦斯浓度等进行连续监测的固定式监测仪,以及对井下抽放管道、抽放钻孔中瓦斯浓度、流量、负压、一氧化碳参量进行监测的便携式监测仪 C.固定式连续监测仪在抽放站内泄漏瓦斯浓度超限时,应能报警并切断站内全部非安全火花电源;应采用高限停泵和程控式手动排放装置 D.气温超限矿井在井下主要作业点设置气象参数观测点,配备自动气象仪表,可及时掌握这些作业点的气象材料,通过监控系统实现控制,或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井下降温设施正常运行 E.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必须进行矿井风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必须有制冷降温设计,配齐降温设施 答案:B、D、E。其中A项应为局部通风机是巷道掘进及其他需要单独通风地点的主要通风设备;而E项则是应采用低限停泵和程控式自动排放装置。 12.进行矿井风温预测计算所依据的资料应准确可靠,所必需的资料主要有()。 A.恒温带深度、温度、平均地温梯度及其变化 B.地温剖面图,煤层底板地温等直线图,包括一、二级高温区的范围,各煤层及其上下主要岩层的热物理性参数,如导热系数、比热、密度 C.煤层自燃情况,热水流入矿井的途径,水温、流量、水压、水质及原来的疏放等治理热水的条件 D.矿区或本地区气象台站历年气象材料,包括年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气温、大气压力、相对湿度 E.矿井开拓、开采及通风资料,生产矿井、改扩建矿井和延伸矿井可采用实例统计资料 答案:A、B、D。其中C项应为热水流入矿井的途径、水温、流量、水压,水质及超前疏放等治理热水的条件;而E项则是临近生产或在建矿井的地质资料和井下作为环境气象的资料。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根据国内外矿井热害防治的经验,采用综合降温指施治理矿井热害既经济,又有效。有热害的矿井在矿井设计时,应当结合降温需要选择有利于矿井热害治理的矿井开拓方式、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和通风系统 B.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内外生产实践经验,优先采用非人工制冷降温措施,当此法不经济或不可能实现时才采用人工制冷降温措施 C.在选择开拓方式、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和通风系统时可考虑的措施:合理确定工作面的产量、工作面的长度和走向长度,优先采用前进式采煤方法,充填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选用X型、Y型、单Z型通风方式等 D.预测内容应为矿井热害评价和热害治理提供基本资料和依据,主要内容有采煤工作面的下口、上口和掘进工作面迎头的最热月平均气象参数;主要机电设备硐室的最热月平均气象参数及机电设备硐室中设备同时运行台数最少的月平均气象参数 E.增加供风量的方式有:提高通风设备的能力、降低通风阻力等措施 答案:A、B、E。其中C项应为优先采用后退式采煤方法,充填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选用W型、Y型、双Z型通风方式等。 14.回避井下热源、隔绝或减少热源向进风流散热的主要措施有()。 A.采用压力或水力引射器、涡流器、小型通风机等措施 B.将主要进风巷道布置在导热系数,氧化散热系数均小的岩层中,并避开局部地热异常和热水涌出的高温带 C.机电设备散发的热量用专用地沟排放、采用水冷电机;将压风管等产生热量的管线隔热或治回风巷道布置;条件允许时,将机电设备布置在回风巷道中;采用隔热型支护材料 D.有热水的矿井采取超前疏放或封堵热水是治理矿井热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平顶山八矿经疏放热水后,矿中气温明显下降 E.地面集中空调降温系统利用温度较低的自然水体和井下空调系统利用条件合适的矿井涌水来排除制冷设备的冷凝热可以有效的节能 答案:B、C。 四、判断题 1.制冷机冷负荷备用系数可取1.00~1.10,制冷设备数量不宜少于2台,当冷负荷较大,宜选用大型制冷机。() 2.当制冷站设在地面时,制冷机房设计与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制冷机房位置距进风井口的距离不宜小于50m,且处于夏季主导风向下方。() 3.多风机通风系统,在满足风量按需分配的前提下,各主通风机的工作风压应接近。当通风机之间的风压相差较大时,应减少共用风路的风压,使其不超过任何一个通风和风压的20%。() 4.进、出风井井口的标高差在400m以上,或进、出风井口标高相同组井深150m以上,宜计算矿井的自然风压。() 5.矿井井巷的局部阻力,新建矿井及扩建矿井独立通风的扩建区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5%计算,扩建矿井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0%计算。() 6.进、回风井,风硐和主要进、回巷道的风速,应小于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最高风速。抽放瓦斯专用巷道的风速不应低于0.5m/s。() 7.在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到来前提前完成,通常应保护一个超前距离或超前时间,如重庆松藻煤电公司经常保持2个钻场的超前距离;如预抽本煤层瓦斯,掘进工作面应提前5~10个月完成。() 8.自采用综合抽放方法以来,矿井的抽放率均有较大提高,其平均年抽放率在40%以上,抚顺、松藻最高可达到60%以上,凡有条件的矿井都应推行综合抽放方法。() 9.芙蓉白皎矿采用网格式密集布孔,预抽一年左右,煤层瓦斯抽放率达到30%以上。() 10.据目前不完全资料统计,我国重点抽放矿井随着抽放方法的改进和实施综合抽放方法,年平均抽放率多数在20%~40%之间。() 11.2003年松藻煤电公司抽放矿井的年抽放率达到52%,吨煤抽放纯瓦斯34m3;抚顺地区由于煤层透气好,矿井瓦斯抽放率更高。() 12.预抽煤层瓦斯时,矿井抽放率不小于25%,回来工作面抽放率不应小于20%。() 13.邻近层卸压抽放时,矿井抽放率不小于45%,回来工作面抽放率不小于35%;采用混合抽放方法时,矿井抽放率不小于25%。() 14.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0?;当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 15.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要求停止作业。() 答案:1. 。应是制冷机冷负荷备用系数可取1.10~1.20。2.?。3. 。应是使其不超过任何 150m以上,或进、出风一个通风机风压的30%。4. 。应是进、出风井井口的标高差在 井口标高相同但井深400m以上,宜计算矿井的自然风压。5. 。应是矿井井巷的局部阻力,新建矿井及扩建矿井独立通风的扩建区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0%计算,扩建矿井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5%计算。6.?。7. 。应为保持3个钻场的超前距离,应提前6~12个月完成;8. 。应为其平均年抽放率在30%以上,抚顺、松藻最高可达到50%以上;9. 。应为煤层瓦斯抽放率达到25%以上;10.?。11.?。12. 。应为矿井抽放率不小于20%,回采工作面抽放率不小于20%。13. 。应为邻近层卸压抽放时,矿井抽放率不小于35%,回采工作面抽放率不小于45%。14. 。应为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15.?。 第八章 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一、填空题 1.专用提升矸面的设备能力计算,应计入();每天作业时间应按()计算。 答案:1.2不均衡系数,16h。 2.提升机房超重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和()。 答案:滚简直径为2.5m及以上的单绳缠绕式提升机或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的机房,一般宜设手动起重机塔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房采用内吊装方式运送设备部件时,宜设置电动超卷扬起重机 3.新建矿井每一风井必须装设()的通风设备及辅属装置,其中()作为备用。且备用通风设备及辅属装置必须能在()内开动。 答案:2套型号规格相同,1套,10min。 4.确定水泵扬程和排水能力时,设计应计入管路淤积所增加的(),阻力系数取();并应校验水泵在初期运行工况时的()。 答案:附加阻力,1.7,电动机起动容量。 5.当水泵电动机容量大于()时,主水泵房应设置();并应敷设轨道与井筒和井底车场相通;当泵房内每台水泵的排水量()时,两台水泵的吸水管可共用一个吸水井。 答案:100kw起重梁小于100m3/h 6.单机容量为()及以上,且总容量不小于()的压缩空气站,宜设手动单梁起重机,(),宜设起重梁。 答案:20m3/min,60m3/min,小于以上规模的压缩空气站 7.主、副井提升是矿井生产咽喉,设计新选择的设备首先是();其次是()、()、()、()、()、故障检修快捷、技术先进和()的产品,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 答案:确保生产安全可靠力求节能机械结构简单电气传感元件灵敏控制准确操作简便价格适中 8.经我们以往调查,国内大量的年产()及以下的矿井的主、副井提升绝大多数为各设(),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仅个别矿井主井为提升不同煤种需要,设置了(),如淮北矿区的海孜主井提升。 答案:1.5Mt1套双钩提升设备2套单钩提升设备 9.近年来大型矿井的主井,设计生产能力已发展到(),1983年前后主井设计一般装备()。 答案:3.0,6.0Mt/a2套国产提升设备 10.3.0Mt/a以上的矿井根据生产需要,副井一般装备();多数为()和()。如果这类矿井为深井或采用多水平生产作业提升,也可以装备(),以提升井筒断面利用率,且生产使用十分灵活。 答案:2套提升设备1套双钩双层窄罐1套单钩带平衡锤双层宽罐2套单钩带平衡锤四层(或三层)宽罐笼提升设备 11.关于矿井主通风设备选择,新建矿井每一风井必须装设()及辅属装置,其中()作为备用。且备用通风设备及辅属装置必须在()内开动。 答案:2套型号规格相同的通风设备1套10min 12.对大型主排水泵起动运行需要操作的闸阀,由于(),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宜采用()。选择标准取决闸阀的()和()。 答案:操作力量较大且频繁电动闸阀使用压力管路直径 13.矿井提升电动机采用()、()或()及其供电和控制系统,应根据生产安全、()、()、建设单位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 答案:交流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电机容量电控装置产品发展状况 二、单项选择题 1.主、副井提升设备的类型及套数,应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井深、同时生产水平数、辅助提升要求、安全、有利加快建设速度设备供应状况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一般应遵照1个井筒能设1套就不装备2套的原则;提升设备一般应按所担负的最终水平工作量选择;矿井主斜井运煤,条件适宜应采用带式输送机提升 B.当在井塔内设2套提升机时,宜采用同层布置 C.选择塔式或落地式,除应考虑所在地的气候、地震烈度、地基承载力等自然条件及生产维护检修状况外,还应着重考虑施工占用井口影响矿井建设工期因素,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D.落地式提升机宜靠近井筒布置;当1个井筒装备2套落地式提升机时,设备宜采用同侧布置 答案:A。选项B、C和D是条件适宜的立井,在采用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时应符合的规定。 2.摩擦式提升防滑安全校验应符合几个规定,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摩擦式提升机工作闸或保险闸所产生的制动力矩均不得大于提升最大静荷重旋转力矩的3倍;并应根据设计实用最大不平衡负载,按闸间隙2mm时的弹簧力配备制动器对数(即为允许最小安全制动力矩),取其计算值进位为整数选取 B.摩擦式提升机保险闸所确定的安全制动力矩(即安全闸制动力矩),应能满足不同负载(包括空载)在各种运行方式下产生紧急制动减速时,主摩擦轮两侧张力比值(P1dP2d)小于钢丝绳滑动极限(ef?α);且同时应满足重载下放减速度不小于1.5m/s2及重载提升减速度不大于5m/s2 C.经安全制动防滑校验,当一级制动装置不能满足防滑要求时,必须采用二级制动装置;有条件时应采用恒减速安全制动装置 D.摩擦式提升系统进行防滑校验时,其差重应计入重载侧。防滑设计应计入导向轮或天轮的惯性力,并忽略井筒阻力;有条件应优先采用摩擦系数为0.25的摩擦衬垫 答案:A。选择项A中应是摩擦式提升机工作闸或保险闸所产生的制动力矩均不得小于提升最大静荷重旋转力矩的3倍。 3.摩擦式提升防滑安全校验应按公式P1dP2d,ef?α进行计算,下列有关公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P1d,P2d——为提升主摩擦轮两侧张力(N) B.e——自然对数为底,2.718 C.f——滑动摩擦系数 D.α——钢丝绳在主摩擦轮上的围包角(弧度) 答案:C。应是f——衬垫摩擦系数。 4.对于提升钢丝绳的选择有几个规定,下列不符合规定的是()。 A.提升钢丝绳安全系数的选择,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B.摩擦式提升的配重绳至少应装设3根,并应尽量减少与主绳的差重 C.缠绕式提升装置宜采用同向捻钢丝绳;斜井提升宜选用交互捻钢丝绳;多绳摩擦式提升主绳应采用对称左、右捻钢丝绳 D.平衡尾绳宜采用扁尾绳,如采用圆尾绳,应选用交互捻且应力较低品种的钢丝绳,并要求与提升容器连接处采用旋转器 答案:B。选择项B应是摩擦式提升的配重绳至少应装设2根,并应尽量减少与主绳的差重。 5.提升设备的运行速度符合几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升机的最大运行速度,应根据提升载重量和井深选择既运行经济又节省投资的运行速度图为原则确定 B.立井罐笼和斜井提升容器升降人员的最大速度和加、减速度的选择不得超过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C.立井和斜井升降物料时的最大提升速度不得超过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立井或斜井提升采用扇形闸门箕斗时,滚轮进出曲轨时的速度不得大于1.5m/s D.斜井提升容器在甩车道上的运行速度,不得小于1.5m/s 答案:D。应是不得大于1.5m/s。 6.提升电动机及电控系统的选择应符合几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升电动机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或直滚电动机能动及其供电和控制系统,应根据生产安全需要和电机容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B.摩擦式提升机宜选用电力电子交流器供电的交、直流传动系统,斜井提升宜选用交流电动机传动系统;井下提升电动机及其供配电电控设备选择,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C.提升电动机功率选择储备系数,宜按1.05~1.10选取,在提升机服务年限内确实需要更换电动机时,以只更换1次为宜 D.提升机与电动机连接装置传动效率的选择,在无厂家给定值时,直联可取0.98,行星齿轮减速器可取0.92,平行轴减速器可取0.85~0.90计算提升动力学选取井筒阻力系数;箕斗提升应取1.20,罐笼提升应取1.15 答案:D。选择项D应是箕斗提升应取1.15,罐笼提升应取1.20。 7.对于副井提升能力计算应符合的规定,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A.最大班工人下井时间:立井不应超过60min,斜井不应超过40min B.最大班作业时间应按6h计算 C.人员、矸石、支护材料等作业时间应按以下规定计算;升降工人时的重合率;普采矿井可按工人下井时间的1.5倍,综采矿井可按1.6~1.8倍选取(全综采矿井取大值);升降其他人员时间,应按升降工人时间的20%计算;提升矸石应按日出矸量的50%计算,下放支护材料应按日需要量的50%计算,其他作业宜按5~10次选取 D.提升设备应能满足运送井下设备的最重部件需要;液压支架宜考虑按整体运输 答案:A。选项A中应是立井不应超过40min,斜井不应超过60min。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主要用于较深立井或载重量大的矿井;当然,对二者兼备的矿井尤为适宜 B.关于塔式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的选择问题,影响因素较多,条件复杂,需因地制宜择优确定 C.塔式提升机设备布置集中、生产使用方便、维护方便、节省占地和广场煤柱、节省钢材、适用范围较广,我国已有成熟的设计和使用经验 D.落地式多绳提升机选择,根据近年来的设计经验,应考虑使用场所地处严寒、地震烈度在5度以上、地基承载力高的地区,尤其应着重考虑施工少占用井口建设时间,有利矿井早投产早收益的因素 答案:D。应为地震烈度在7度以上、地基承载力低的地区。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摩擦式提升防滑是提升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影响因素较多,近年来国内摩擦式提升运行事故增多 B.摩擦式提升机无论工作闸还是保险闸所作用的最终执行机构都是盘形闸闸块,只是根据两种不同需要在相同时间所作用的力矩相同 C.在吸取国内外摩擦式提升防滑设计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影响防滑设计的诸多因素,确定合理的防滑设计校验范围、方法,以达到摩擦提升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运行合理的目的 D.由于矿井储量丰富,但又限于预期投资不足设计规模受限,预计将来改扩建可能性较大时,采用落地式也是留有余地的有利措施 答案:B。应为只是根据两种不同需要在不同时间所作用的力矩不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升机出厂产品均根据其额定负载并有一定富裕量配备盘形闸闸块,以利使用安全和生产维修。本条文规定强调的是,往往矿井提升机设计实用负载高于提升机额定负载,个别甚至有大马拉小车情况 B.良好的设计应根据提升实用负载需要和盘形闸给定参数计算合适的盘形闸使用副数。设计能保证摩擦式提升机的保险闸制动力矩不高于提升实用静荷重旋转力矩的3倍即可 C.预可行性设计时均将保险闸制动力矩设定为3倍,这点多与实际供货参数不符;如果提升机为直联结构,其质量模数偏小,想要满足产生紧急制动时的重载提升或下放减速度滑动极限,将是十分困难的 D.设计按闸间隙2 弹簧力计算常用闸制动力矩,而实际使用时的初始闸间隙为0.5,1.0 ,闸衬垫与闸盘之间的摩擦力也不一致,需实用磨合一段时间 答案:C。其中A项为往往矿井提升机设计实用负载低于提升机额定负载;B项为设计能保证摩擦式提升机的保险闸制动力矩不低于提升实用静荷重旋转力矩的3倍即可;而D项则为而实际使用时的初始闸间隙为1,1.5 。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国内外较多矿井摩擦式提升系统防滑验算证明,除极少数单容器带平衡锤提升系统,仅需二级制动装置可满足提升防滑安全外,多数需采用三级制动装置才能解决摩擦提升防滑要求 B.为提高摩擦提升机制动的安全可靠性,推荐采用恒减速安全制动装置 C.摩擦提升应尽量选择平衡提升系统,是基于防滑基本原则,即主、尾绳平衡提升系统对防滑最有利 D.实用中,多为不平衡提升系统,则主、尾绳差重愈大即不平衡度较大 答案:A。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提升防滑校验来说,设置导向轮(或天轮)的提升系统,也是影响防滑的不利因素,设计应考虑导向轮的惯性影响 B.塔式双侧带导向轮的提升系统,由于每次提升方向的变化,空、重载位置居于不同侧,对防滑是有影响的 C.设计计算防滑忽略了井筒阻力的影响,相对而言是对防滑安全有利,起到部分安全储备作用 D.条文规定将其不平衡差重计入重载侧,不但考虑了提升运行时对防滑影响不利因素,有利于安全,也简化了设计 答案:B。应为塔式单侧带导向轮的提升系统。 13.我国矿山原采用衬垫0.2摩擦系数的提升机,经数十年运行实践证明确实存在如下问题,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已运行的老式摩擦式提升机有相当数量因摩擦系数0.2难以满足国家现行防滑安全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已有部分矿井主井提升发生滑动事故,造成提升系统严重损坏影响矿井生产;副井提升造成人员损伤。且机械部件损坏率高,运行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有的矿井为了确保安全,甚至不得不减少提升量,从而影响了矿井产量 B.对新设计的提升系统,由于系统防滑质量大,可能引起提升设备升级,如果是深井,其钢丝绳供货也存在问题,无疑提高了基建的费用 C.有碍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向大型化的应用发展 D.有碍副井提升向大容量、高效率的设备发展方向 答案:D。应为有碍主井提升向大容量、高效率的设备发展方向。 14.为何强调对主井提升箕斗采用定重装载,定容限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摩擦提升机主井提升发生事故,往往造成系统损坏,甚至迫使矿井停产 B.由于设计所确定的负载是提升机、电动机,钢丝绳及防滑极限等诸因素锁定的额定负载,也可以说是生产限定的安全负载 C.在生产实践中往往由于所选用的标称箕斗富裕容积过大、在生产过程中有时掺入矸石或水分,有时箕斗卸载不净造成重复装载,再加上冲击性装载等不利因素,致使箕斗严重超载,产生事故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D。 三、多项选择题 1.提升容器在井口、井底同时作业时的休止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箕斗提煤的休止时间:标称容量6t及以下箕斗提煤的休止时间宜为8s;8~9t箕斗宜为10s;12~30t箕斗可按每吨1s计算;30t以上箕斗以及特制靠外动力卸载的箕斗,应按有关设备部件环节联动时间计算确定 B.普通罐笼单层进出材料车或平板车的休止时间宜按40s计算;双层罐笼沉罐时休止时间宜按88s计算 C.单层罐笼每次并降5人及以下时的休止时间宜按20s计算,超过5人,每增加1h增加1s;双层罐笼升降人员,当两层罐笼同时进出人员时,休止时间应比单层罐笼增加2s信号联络时间;当人员由一个水平进出罐笼时,休止时间应比单层罐笼增加1倍,并应增加6s换置时间 D.斜井吊车提升的休止时间:平车场宜取20s,甩车场宜取25s;井上下甩车时间,应按实际运行状况计算 E.斜井用人车升降人员,当两侧同时上下人员时,休止时间宜按80~90s计算;同侧上下人员时,休止时间宜按25~30s计算 答案:A、B、C。选项D中应是平车场宜取25s,甩车场宜取20s;选项E中应是当两侧 同时上下人员时,休止时间宜按25~30s计算;同侧上下人员时,休止时间宜按80~90s计算。 2.选择通风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满足矿井第一水平开采各个时期的工况变化需要,并要求通风设备在较长时期高效运行;当工况变化较大时,应根据矿井采区分期投产时间及节能情况分期选择电动机;必要时,可采用电气调速装置调整风量及负压满足工况要求 B.专用通风井应取1.05,箕斗井兼作回风用时应取1.15,回风井兼作升降人员用时应取1.20,通风设备的辅属装置应尽量采用先进的防漏风设施 C.通风机能力应留有一定余量,轴流式通风机在最大设计风量和负压时,轮叶运转角度应比设备允许范围小5?;离心式通风机的选择设计转速不应大于设备允许最高转速的90% D.通风机电动机的选择,一般宜采用鼠笼型或绕线型异步电动机传动,但容量较大时宜采用直接起动方式,电网容量允许时,应采用同步电动机传动 E.对轴流或通风机应校验电动机的正常起动容量和反风容量 答案:A、C、E。选项B是通风设备及辅属装置(包括风道及风门)计算风量所采用的漏风系数应符合的规定;选项D中应是但容量较大时宜采用同步电动机转动,电网容量允许时应采用直接起动方式。 3.通风设备及辅属装置安装布置应符合下列()的规定。 A.通风机的反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的40%,采用离心式通风机时,应采用反风道反风 B.采用轴流式通风机时,宜采用可调叶片方式反风或倒转反风 C.在同一通风井后期需换装通风机时,应预留风道接口和通风机房位置 D.反风风门的起重量大于1t时,应采用电动、手摇两用风门绞车,并集中操作;手动风门绞车宜集中布置 E.通风机房可根据安装检修实际需要设备起重梁或起重机 答案:C、D、E。选择项A和B是通风机的反风应符合的规定。 4.主排水设备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排水泵(包括工作水泵、备用水泵、检修水泵)能力及台数的选择,应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水文地质复杂、有突水危险的矿井,可视情况增设抗灾水泵或在 主排水泵房内预留安装水泵设备位置 B.主水泵应尽量选择技术先进的高效率排水设备,使排水系统的综合特性处于高效工况区工作,当条件适宜,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亦可选用专用注水泵与排水泵配套的联合泵组(子母泵)或潜水泵等排水设备 C.排水泵的吸上真空度不应小于5m,宜采用无底阀排水方式,当矿井水质的PH值小于5时,排水设备应采取防酸设施 D.水文地质复杂、有突水危险的矿井,应在井筒及管子道内预留备用排水管位置 E.沿进风立井井筒敷设的排水钢管宜采用焊接连接,但施工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立井井筒中的排水管路每隔100~150m宜装设中间直管座 答案:A、B、C。其中选择项D和E是主排水管的选择应符合的规定。 5.采区排水设备及管路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A.应设2台水泵,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水泵能力应在20h内排出水窝24h积水量,安装使用地点条件差时,宜选用沉浆泵或潜污泵 B.选择工作水管和备用水管的排水能力,应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C.立井井筒中的排水管路较长时,宜分段选择管壁厚度,当地质地形条件适宜,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通过钻孔下排水管路排水,其管材宜采用无缝钢管 D.正常涌水量为50m3/h及以上,且最大涌水量为100m3/h及以下的采区,可选用2台水泵,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可敷设1条管路。工作水泵排水能力应在20h内排出采区24h的正常涌水量;管路排水能力应在20h内排出采区24h的最大涌水量 E.当正常涌水量大于50m3/h或最大涌水量大于100m3/h的采区、有突水危险或有综采面的采区,可采取增设水泵,管路或预留相应设置的安装位置 答案:D、E。其中选择项A是有提升设备的立井及斜井井筒井底水窝排水设备的选择应符合的规定;选择项B和C则是主排水管的选择应符合的规定。 6.选择压缩空气站位置宜靠近用风负荷中心。压缩空气站的集中或分散,井上或井下设置,应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压缩空气站设备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低瓦斯矿井中,送气距离较远时,可在井下主要运输巷道附近新鲜风流通过处,设置压缩空气站;但每台空气压缩机的能力不宜大于20m3/min,数量不宜超过3台 B.在地面集中设置空气压缩机的数量不宜超过5台,井下压缩空气站的固定式空气压缩机和 储气罐,必须分设在2个酮室 C.空气压缩机应设吸气消音装置,压缩空气站内的噪声值不应超过85dB;站内应设隔音值班室 D.压缩空气站内宜设1台备用空气压缩机;当分散设置的压缩空气站之间有管道连接时,应统一设置备用空气压缩机 E.管路漏气系数应取1.10~1.20,机械磨损耗气量增加系数应取1.10~1.15,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当海拔高度不大于1000m时应取1;当海拔高度大于1000m时,每增高100m系数应增加1% 答案:A、B、D。选项C是压缩空气站的噪声控制应符合的规定,而选项E是压缩空气站设备能力计算时应符合的规定。 7.压缩空气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压缩空气管道平管管径应按矿井服务年限内最远采区供气距离确定;采区管道管径可按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采区内供气最远距离计算 B.管道宜采用钢管;设计管路时,应保证工作点的压力比风动工具的额定压力小0.1MPa C.压缩空气管道在井上和进风井筒部分,除与设备、闸门或附件的连接外,宜采用焊接连接,但施工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其余巷道和采区应采用管接头或法兰连接 D.井上非直埋管路,当直接长度超过100m时,应装设曲管式伸缩器。在立井井筒中,每隔100~150m宜装设中间直管座和伸缩器;在井口、井下管道的最低部位、上山或厂房的入口处,均应设置油水分离器 E.在压缩空气供气集中点应设置储气罐,并应在储气罐的出口管路上加装释压阀,且释压阀的口径不得大于出风管的直径 答案:A、C、D。其中选择项B中应是保证工作点的压力比风动工具的额定压力大0.1MPa;选择E中应是释压阀的口径不得小于出风管的直径。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摩擦式提升的平衡尾绳宜采用扁尾绳的规定,其理由是扁尾绳在运行中比较平衡,相对事故少,较安全 B.我国矿山使用的多绳摩擦提升系统,近年来已经出现多起尾绳断绳事故。若采用一根尾 绳,则事故危害性必然加大,根据原苏联马凯耶也夫矿山科学研究所规定:“摩擦式提升的配重绳至少要装设两根尾绳。” C.重尾绳对双箕斗提升防滑有利。因为由于提升方向的不断变化,轻、重尾绳所构成的系统张力和,不但对摩擦提升防滑安全不利,而且对提升钢丝绳、提升机及电动机来说也是多余的负担 D.提升是矿井主要生产安全设备,其电动机运转频繁,主井多为双向的重载提升方式,现代化大型矿井的主井提升载重量日趋增大,副井担负升降人员和运送重型设备,其提升载重量、方向、速度多变,设计应根据其运行特点选择电机和电控,对副井提升的安全性应尤为重视 E.随着电力电子变流器供电调速系统和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器件和电子变流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的不断提高,大型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性能也完全可以与直流电动机相媲美 答案:A、B、E。其中C和D中的说法均有错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国内1000kW以下的提升运输电机传动装置,井下采区绞车和地面矸石山绞车以及带式输送机,均逐步采用了交流异步电动机PWM变频调速系统 B.对大型矿井的主井提升已逐步采用了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调速传动系统 C.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煤矿矿山引进了不少世界先进的提升设备,对提升事业的飞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D.电子变频调速装置的价格尚较昂贵,因为部分控制软件尚需进口,一旦能自主开发,价格将势必大幅下降,则交流电动机变流调速控制系统将具显著优势 E.斜井带式输送机提煤,当井底有煤仓时,不均衡系数宜取1.10,1.20;当井底无煤仓时,斜井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应与大巷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相适应 答案:B、C、D。其中A项应为在国内400kW以下的提升运输电机传动装置;E项应为不均衡系数宜取1.10,1.15。 10.下列关于副井提升能力计算说法正确的有()。 A.将副井提升的最大班作业时间不宜超过5h改成为按6h计算 B.关于副井提升能力计算涉及到综采矿井升降工人时的重合率问题,根据原煤炭工业部的文 件要求,有综采、综掘工作面的矿井 C.每天保证4h设备维修时间,回采工作面为6h工作制,检修班的井下工人作业也与三班作业时间一致,因此,副井提升最大班升降人员的重合率在逐渐的大大减少 D.规定最大班作业时间不应超过7h改为7.5h E.以上说法均正确 答案:A、B。其中C项应为每天保证6h设备维修时间,回采工作面为4h工作制,检修班的井下工人作业也与三班作业时间不一致。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对通风设备选型而言,大型矿井各水平服务年限较长 B.即使是在同一个水平的采区,其工作面在的开采位置也不断变化,加上矿井由投产到达产的时间一般都在2,3年以上,风量负压变化较大,工况当然变化也大 C.矿井通风机属于常年不间断运行的安全设备,又是“电老虎”,节能很关键。所以,设计应尽量选择技术先进的高效风机 D.选择高效可调工况风机,并推荐在必要时采用电气调速装置或采用分期选择电动机等措施满足矿井通风需要 E.国内已建成投产的塔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采用内吊装形式 答案:A、C、D、E。其中B项应为加上矿井由投产到达产的时间一般都在1,2年以上,风量负压变化较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关于矿井主排水设备的选择。矿井主排水泵、备用泵和检修泵的能力及台数的选择,应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执行 B.子母泵和潜水泵排水方式,是近年来国内部分大型矿井引进国外技术装备,已有一定的使用经验,条件适宜的矿井可以采用 C.经调查,有的矿井由于水泵吸上真空度低,造成水仓底部积水总是排不干净,这样实际上降低了水仓的有效利用容积,形成浪费。故水泵的吸上真空度不应大于5m D.无底阀和射流引水方式使用经验成熟,有利水泵顺利起动和节能 E.深立井井筒排水管路,宜分别选择钢管管壁厚度,目的在于节省投资 答案:A、B、D、E。其中C项应为强调水泵的吸上真空度不应小于5m。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国内已有一些矿井深度大于1000m的立井井筒采用焊接连接钢管作为主排水管路 B.在井筒内设置管路中间直管座,对管路受力、检修折装均有利,且可使井底托管梁断面增加,对施工检修也方便。第一道梁最好布置在距井口400m左右处,因该处承受气温变化影响大,伸缩也较大 C.根据调查,主排水管路由于长期运行,水质污垢淤积,且坚硬的断面孔缩小十分严重。如开滦煤矿的一些老矿井震后重建排出矿井积水,在检修更换管路时均发现有这种情况。所以,设计考虑计入管路附加阻力系数仍是十分必要的 D.在矿井投产初期新管路无淤积,不增加附加阻力,其水泵的工况点必然处于流量大、功率也大的状态,故有必要据此进行校验电动机起动容量 E.对大型主排水泵起动运行需要操作的闸阀,由于操作力量较大且频繁,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宜采用电动闸阀。选择标准取决闸阀的使用压力和管路直径 答案:C、D、E。其中A项应为国内已有一些矿井深度大于400m的立井井筒采用焊接连接钢管作为主排水管路。B项则应为且可使井底托管梁断面减小,对施工检修也方便。第一道梁最好布置在距井口100m左右处。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由于矿井采区所处地质的水文地质情况不同,其涌水量情况有大有小,有时稳定或有时不稳定,甚至有突水危险 B.当正常涌水量大于40 /h或最大涌水量大于80 /h的采区、有突水危险或有综采工作面的采区,可采取增设水泵、管路或预留相应设备的安装位置 C.由于采区涌水情况复杂多变,难以详细区分各种情况制度条文 D.我们认为采区排水设计应有区别于矿井主排水设计,应遵守既保障排水安全,又经济且使用灵活的原则 E.由于井底水窝水质含煤渣泥砂多,且使用条件较差,维护检修困难,选择适合的水窝水泵有一定难度 答案:A、C、D、E。 四、判断题 1.主井提升每天提升作业时间应按6h计算;主井提升不均衡系数;有井底煤仓时可取1.20,无井底煤仓时可取1.10。() 2.主井提升设备应在第一水平留有10%~20%的富系能力;斜井带式输送机提煤,当井底有煤仓时,不均衡系数宜取1.10~1.15;当井底无煤仓时,斜井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应与大巷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相适应。() 3.采区上、下山轨道提升能力计算中,当只提煤时,提升作业时间每班应按7h计算;混合提升作业时间,每班应按6h计算;提煤或提矸的不均衡系数应取1.25。() 4.混合提升能力计算中,最大班工人下井时间,立井不宜超过40min;斜井不宜超过60min,最大班作业时间应按7.5h计算。() 5.通风机房内的噪声值不得超过55dB,且应设置隔音值班室;通风设备对附近居民区的噪声值不得超过85dB。() 6.主排水泵经常操作的闸阀;当工作压力PN和管路直径DN符合:?PN?2.45MPa,且DN,250mm;?PN?3.92MPa,且DN,200mm;?PN?6.28MPa,且DN,150mm;?PN?9.81MPa,且DN,125mm这些条件之一时,宜选用电动闸阀。() 7.有条件应优先采用摩擦系数为0.2的摩擦衬垫。() 8.如果是相同钢丝绳同色角180?的提升系统,摩擦系数0.2的衬垫比摩擦系数0.25的衬垫防滑极限值(θf?α),理论上降低38%,其提升系统的防滑重量要相对增加17%。这对经济和运行都很不利。() 9.对已运行的老式摩擦式提升机有相当数量因摩擦系数0.2难以满足国家现行防滑安全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 10.本文推荐综采矿井升降工人时的重合率可按工人下井时间的1.6,2.0倍选取。() 11.把主井提升最大班作业时间由7h改为8h,每天提升作业时间由14h改为16h。又将主井提升设备应在第一水平留有10%的富裕能力改为10%,20%。() 12.采区上、下山轨道提升能力计算,当只提煤时,提升作业时间每班应取5.5h改为按6h计算。又将混合提升作业时间,每班应按6.5h改为按7h计算。() 13.为了提升机安装检修使用方便,将滚筒直径3m改变2.5m及以上单绳缠绕式提升机、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房宜设手动起重机。()
/
本文档为【[终稿]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必学习题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