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于温病学的问卷及答案

2018-01-19 50页 doc 98KB 5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温病学的问卷及答案关于温病学的问卷及答案 1.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形成阶段”是指 A.宋到金元 B.明清时期 C.战国到晋唐 D.新中国成立后 E.宋到明代 B 2.医学史上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是 A.《温热论》 B.《肘后备急方》 C.《温热经纬》 D.《温病条辨》 E.《温疫论》 E 3.《外感温热篇》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陈平伯 A 4.从概念、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上将温病与伤寒明确区分开来的医家是。 A.王叔和 B.孙思邈 C.朱肱 D.王安...
关于温病学的问卷及答案
关于温病学的问卷及答案 1.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形成阶段”是指 A.宋到金元 B.明清时期 C.战国到晋唐 D.新中国成立后 E.宋到明代 B 2.医学史上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是 A.《温热论》 B.《肘后备急方》 C.《温热经纬》 D.《温病条辨》 E.《温疫论》 E 3.《外感温热篇》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陈平伯 A 4.从概念、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上将温病与伤寒明确区分开来的医家是。 A.王叔和 B.孙思邈 C.朱肱 D.王安道 E.刘河间 D 5.温病的病名最早见于 A.《难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论》 D.《备急千金要方》 E.《诸病源候论》 B 6.《温热经纬》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D 7.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戴天章 C.喻嘉言 D.吴又可 E .郭雍 D 8.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 A.《时病论》 B.《温热经纬》 C.《温病条辨》 D.《疫疹一得》 E.《温热逢源》 C 9.最早认识到温病是伏邪温病的书是 A.《温疫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温热论》 E.《三时伏气外感篇》 C 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又可 C.薛生白 D.吴鞠通 E.王孟英 C 11.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指 A.战国至晋唐 B.唐至金元 C.战国至金元 D.宋至金元 E.明至清 A 12.在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成长阶段”是指 A.战国到晋唐 B.宋到金元 C.元到明代 D.明代到清代 E.新中国成立后 B 13.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较为完整体系理论是在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E.新中国成立后 D 14.“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语出 A.《内经》 B.《难经》 C.《温疫论》 D.《温病条辨》 E.《温热论》 A 15.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以下哪种提法是欠妥的, A.病因是感受外邪所致 B.有传染性,流行性 C.有季节性,地域性 D.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 E.临床表现有共同性 A 16.“五疫之至,皆相染易”语出 A.《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千金方》 E.《温疫论》 B 17.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秋燥 D 18.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伏暑 E.秋燥 A 19.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 A.四时主气 B.初起证候类型 C.临床病证的特点 D.传变的快慢 E.证候的性质 A 20.“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出自 A.《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伤寒总病论》 E.《伤寒例》 D 21.下列外感病中,哪一项不是《难经》所说:“伤寒有五”的病种 A.中风 B.伤寒 C.湿温 D.暑温 E.热病 C 22.“温病„„又名疫者,以其延门阖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出自 A.王叔和《伤寒例》 B.张仲景《伤寒论》 C.吴又可《温疫论》 D.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 E.叶天士《温热论》 D 23.秋燥的致病因素是 A.温热病邪 B.燥热病邪 C.燥凉病邪 D.风热病邪 E.温毒病邪 B 24.春温的致病因素是 A.温邪 B.温毒病邪 C.疠气 D.湿热病邪 E.温热病邪 E 25.下列温病中哪一种是伏气温病 A.冬温 B.暑温 C.湿温 D.伏暑 E.暑湿 D 26.“伏寒化温”的学说源于 A.叶天士《温热论》 B.《内经》 C.薛生白《湿热病篇》 D.吴鞠通《温病条辨》 E. 张仲景《伤寒论》 B 27.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是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伏暑 E.秋燥 B 28.“夏暑发自阳明”语出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C 29.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 A.气分 B.卫分 C.气营 D.营分 E.血分 C 30.温病证见身体灼热,昏愦不语,舌蹇,肢厥。其病变阶段是 A.卫分兼气分 B.气分兼营分 C.营分 D.血分 E.气分兼血分 C 31.下列发热类型哪项不属于气分 A.寒热往来 B.壮热 C.身热夜甚 D.日晡潮热 E.身热不扬 C 32.发热恶寒,汗出,口渴,心烦,头痛如劈,舌红苔黄,脉滑数。其辨证为 A.卫分证 B.卫气同病 C.气分证 D.卫营同病 E.气营两燔 B 33.身热夜甚,昏愦不语,大便下血,舌深绛,其辨证为 A.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B.热入气分,邪闭心包 C.湿阻下焦,上蒙清窍 D.热入营分,邪闭心包 E.邪入血分,邪闭心包 E 34.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 A.中焦足太阴(脾)病变 B.下焦足少阴(肾)病变 C.下焦足厥阴(肝)病变 D.上焦手厥阴(心包)病变 E.上焦手太阴(肺)病变 B 35.“三焦”的概念首见于。 A.《温病条辨》 B.《外感温热篇》 C.《临证指南医案》 D.《黄帝内经》 E .《伤寒杂病论》 D 36.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为 A.手阳明病变 B.足太阴病变 C.手太阴病变 D.手厥阴病变 E.足阳明病变 A 37.温病逆传是指 A.由肺传入肝肾 B.由肺传入血分 C.由血分传出营分 D.由血分传出气分 E.由肺卫传入心包 E 38.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 A.手太阴(肺)病变 B.足阳明(胃)病变 C.手阳明(大肠)病变 D.足厥阴(肝)病变 E.足太阴(脾)病变 B 39.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为 A.邪热壅肺 B.湿热阻肺 C.邪袭肺卫 D.湿热中阻 E.湿蒙心包 C 40.身灼热,神昏,肢厥,舌謇,舌绛,为 A.湿蒙心包 B.邪陷心包 C.邪入营分 D.邪入血分 E.热盛动风 B 41.神倦肢厥,手指蠕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为 A.肾精耗损 B.虚风内动 C.热盛动风 D.邪陷心包 E.湿蒙心包 B 42.下列哪项不属温病热厥的表现: A.胸腹灼热 B.四肢逆冷 C.脉沉细欲绝 D.苔黄燥或少苔 E. 渴饮尿黄 C 43.下列哪项热型不出现于气分阶段: A.日晡潮热 B.身热不扬 C.身热夜甚 D.寒热往来. E.身热肢厥 C 44.夜热早凉见于: A.温病后期邪热未净,留伏阴分。 B.热入营分,邪热炽盛,营阴受损,实中有虚。 C.气分腑实内结,邪热闭郁 D.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征象 E.温病后期,邪少虚多,肝肾阴虚,内生虚热的表现 A 45.血分热毒极盛最可能见到的舌象是: A.舌紫起刺(杨梅舌) B.紫晦而干(猪肝舌) C.绛舌光亮如镜(镜面舌) D.绛而干燥 E.舌苔老黄,焦燥起刺 A 46.舌绛不鲜,干枯而痿的舌象可见于: A.火邪劫营,营阴受损 B.邪热久留,肾阴欲竭 C.热入心包 D.胃阴衰亡 E.邪热入营,营阴受伤 B 47.温病后期,热邪深入下焦,耗竭肾阴的舌象是: A.黑苔焦燥起刺,质地干涩苍老 B.遍舌黑润 C.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 D.黑苔干燥甚或焦枯 E.舌紫起刺,状如杨梅 D 48.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见于:。 A.温热病邪初袭人体,客于卫分 B.表邪未解,肺津已伤。 C.是脾湿来化而胃津已伤的征象 D.为湿遏热伏之象 E .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B 49.舌苔薄白欠润,边尖略红,见于: A.温邪未解,肺津已伤 B.温热病邪初袭,客于肺卫 C.湿热病邪初犯,郁遏卫气分 D.脾湿未化,胃津已伤 E.邪热初入气分,热邪未盛,津伤不重 B 50.湿遏热伏的舌象一般为: A.舌苔白厚而干燥 B.舌苔白厚而腻 C.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 D.舌苔白腻而舌质红绛 E.舌苔白厚如碱状(白碱苔) D 51.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见于: A.温疫病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B.温病兼有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 C.湿遏热伏的征象 D.湿阻气分,浊邪上泛 E.浊之气上泛,胃气衰败, A 52.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见于: A.秽浊之气上泛,胃气衰败 B.气血虚亏,气随血脱 C.温病兼痰湿内阻 D.湿阻气分,浊邪上泛 E.湿温病湿邪从阴化寒变为寒湿证 B 53.心营热毒炽盛的舌象为: A.舌绛而干燥 B.舌纯绛鲜泽 C.舌尖红赤起刺 D.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型,或舌红中生有红点 E.舌绛不鲜,干枯而痿 D 54.舌淡红无津,色不荣润见于: A.心营之热初起 B.邪热乍退而肺胃津液未复 C.热久津伤,津液无源上布 D. 心火上炎 E.心脾气血不足,气阴两虚 E 55.舌尖红赤起刺,见于: A.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 B.邪热入营,营阴受伤 C.邪热乍退而肺胃津液未复 D.心营之热初起或心火上炎 E.心营热毒炽盛 D 56.温病口苦而渴一般是因为: A.心营热毒炽盛 B.脾湿未化,胃津已伤 C.邪热入营,营阴受伤 D.心营之热初起 E.邪犯少阳,胆火内炽,津液受伤 E 57.哪一项不是亡阴证的表现: A.烦躁不安 B.脉微细欲绝 C.口咽干燥 D.尿量短少 E.面色潮红 B 58.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的舌象是: A.舌质绛而不鲜 B.舌尖红赤起刺 C.舌红赤而苔黄燥 D.舌苔薄黑焦燥 E.舌光红柔嫩 C 59.舌绛而兼黄白苔是因为: A.邪热初传营分,气分之邪未尽 B.心营之热初起 C.邪热初传气分,卫分证未罢 D.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E.脾湿未化,胃津已伤 A 60.热在营血而兼有痰湿秽浊之舌象为: A.舌绛而兼黄白苔 B.舌绛上罩粘腻苔垢 C.舌淡红无津,色不荣润 D.舌紫而瘀暗,扪之潮湿 E.舌淡紫青滑 B 61.温病气液不足,络脉失养的舌态是:。 A.舌卷囊缩 B.舌斜舌颤 C.舌体痿软 D.舌体强硬 E.舌体肿胀 D 62.温病热入厥阴肝经,动风发痉的舌态是: A.舌体肿胀 B.舌体强硬 C.舌卷囊缩 D.舌斜舌 E.舌体痿软 D 63.温病后期肝肾阴竭,不能濡养筋脉的舌态是: A.舌体短缩 B.舌体痿软 C.舌体强硬 D.舌卷囊缩 E.舌体肿胀 B 64.湿中蕴热,热为湿遏的发热类型可能是: A.寒热往来 B.日晡潮热 C.身热不扬 D.身热夜甚 E.发热恶寒 C 65.不属于通下逐邪法的是: A.通瘀破结 B.通腑泄热 C.导滞通便 D.增液通下 E.滋阴润肠 E 66.温病适用于“增水行舟”法的证候是: A.腑实证 B..腑实阴伤证 C.腑实兼气液两虚证 D.肺燥肠闭证 E.津枯肠燥便秘证 E 67.温病出现神识昏蒙,时清时昧,苔腻,其治法是: A.清心开窍 B.祛风通窍 C.芳香开窍 D.豁痰开窍 E.熄风止痉 D 68.下列哪一项是温病熄风法的作用之一: A.祛风清热 B.祛风除湿 C.祛风通络 D.祛风除痰 E.凉泄肝热,滋养肝肾 A 69.温病高热烦躁,舌謇肢厥,神昏谵语,治疗宜用: A.紫雪丹 B.犀角地黄汤 C.玉枢丹 D.苏合香丸 E.止痉散 E 70.在通下逐邪法的运用上,提法错误的是: A.本法适用于有形实邪内结的实热证候 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 C.病邪传里,但未内结成实者忌用 D.正气虚弱者慎用 E.燥结和瘀血蓄于下焦者忌用 E 71.在通腑泄热法的运用上,提法欠妥的是:。 A.本法主治燥结肠腑的腑实证 B.热结旁流者忌用 C.里实未结者不可妄用 D.方药用苦寒泻下之品 E .阴虚腑实者不宜单用 B 72.温病壮热,周身骨节痛如被杖,渴喜冷饮,口秽喷人,烦躁不安,斑疹密布,衄血,舌 紫绛,苔焦黑,治宜: A.活血通络 B.凉血散血 C.凉血解毒 D.清热解毒 E.气血两清 E 73.温病证见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舌苔黄垢浊腻,治疗宜用: A.导滞通便 B.通腑泄热 C.增液通便 D.分利湿热 E.燥湿泄热 A 74.下列哪项不属清营凉血法的主要作用: A.清营养阴 B.凉血解毒 C.滋养阴液 D.散血活络 E.凉肝息风 E 75.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 A..通利水道 B.宣畅气机 C.运脾和胃 D.清心开窍 E 化湿泄浊 D 76.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 A.宣气化湿 B.分消走泄 C.辛寒清气 D.开达膜原 E 通腑泄热 B 77.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 A.泄卫透表法 B.通下法 C.和解表里法 D. 清解气热法 E.以上都不是 C 78.温病症见身热口渴,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 A.栀豉汤加味 B.沙参麦冬汤 C.温胆汤 D.大定风珠 E.黄芩汤或黄连解毒汤 E 79.温病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苔薄黄,脉数,治宜: A.栀子豉汤加味 B.黄芩汤加味 C..温胆汤加减 D.沙参麦冬汤 E.加减复脉汤 A 80.在温病的治疗中使用清解气热法的作用是: A.使气分无形邪热里解 B.使气分无形邪热外泄 C.使气分无形邪热或从外泄或从里解 D.使气分无形邪热分消走泄 E.宣畅气机,化解无形邪热 C 81.在清解气热法的运用上,下列提法欠妥的是: A.津液受伤者,可在清气泄热中合以生津养液之品 B.清解气热法用于邪已离表又未入里之热证 C.气热亢盛,津液受伤者,可在清气泄热中合以生津养液之品 D.热入气分,壅阻于肺者,可在清气泄热中合以宣畅肺气之品 E.热壅气分,郁而化火者,宜清热泻火 B 82.温病证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边尖红,治宜: A.清肺润燥 B.滋阴解表 C..疏表润燥 D.疏风散热 E.清热利咽 D 83.新加香薷饮的作用是 A.清暑泄热,理气化湿 B.透表散寒,化湿和中 C.透表散寒,化湿清暑 D.透解表热,清暑化湿 E.疏表化湿,清暑泄热 C 84.下列哪项不属温病泄卫透表法:。 A.透热转气 B.疏风泄热 C.外散表寒,内祛暑湿 D.宣表化湿 E .疏表润燥 A 85.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 A.新加香薷饮 B.藿朴夏苓汤 C.王氏连朴饮 D.黄芩汤 E.蒿芩清胆汤. B 86.温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渴,心烦,脘痞等。治宜: A.三仁汤 B.藿朴夏苓汤 C.新加香薷饮 D.王氏连朴饮 E.黄芩汤 C 87.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咽干唇燥,头痛,苔薄白,舌边尖红等。治宜: A.桑菊饮 B.麻杏石甘汤 C.杏苏散 D.桑杏汤 E.清燥救肺汤 D 88.温病出现灼热躁扰,四肢拘急,口噤神昏,脉弦数,其治法是: A.凉肝熄风 B.豁痰开窍 C.芳香开窍 D.祛风通窍 E.清心开窍 A 89.证见小便短少,甚则不通,热蒸头胀,渴不多饮,舌苔白腻等,治疗可用: A.藿朴夏苓汤 B.茯苓皮汤 C.杏仁滑石汤 D.王氏连朴饮 E.三仁汤 B 90.温病熄风法的作用是: A.肝泄热,滋养肝肾 B.祛风除湿 C.祛风通络 D.祛风除痰 E.祛风清热 A 91.下列非祛湿清热法主要作用的是: A.轻清宣气 B.宣通气机 C.运脾和胃 D.通利水道 E.化湿泄浊 A 92.下列哪个不属于温热类温病: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秋燥 E.伏暑 E 93.“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是哪位医 家所说 A.叶天士 B.陈平伯 C.吴鞠通 D.张仲景 E.庞安常 D 94.叶天士认为,风温的发生是由于 A.外感风热时毒 B.温风过暖,感其气者 C.春月受风,其气已温 D.感受春季温热病邪 E.温病误汗 C 95.风温之名,首见于 A.《内经》 B.《伤寒论》 C.《温热论》 D.《温病条辨》 E.《湿热病篇》 B 9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风温最常见症状 A.咳嗽 B.喘息 C.胸痛 D.咯血 E.发热 D 97.哪位医家提出:“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升,风夹温也。” A.叶天士 B.陈平伯 C.吴鞠通 D.吴坤安 E.薛生白 C 98.“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语出。 A.叶天士 B.薛生白 C.陈平伯 D.吴鞠通 E .王孟英 D 99.风温专著是哪一本书 A.《外感温热篇》 B.《温热条辨》 C.《外感温病篇》 D.《温热经纬》 E.《湿热病篇》 C 100.春温名首见于: A.《内经》 B.《难经》 C.《千金方》 D.《诸病源候论》 E.《伤寒补亡论》 E 101.春温的致病病邪是: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温热病邪 D.疫疠毒邪 E.温毒病邪 C 102.春温病的治疗原则是以: A.清暑泄热为主 B.清燥养阴为主 C.疏风清热为主 D.养阴生津为主 E.清泄里热为主 E 103.下列哪种病可参考春温病辨证施治: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流行性脑膜脑炎 C.肠伤寒 D.痢疾 E.猩红热 B 104.春温初起可病发于: A.卫分或气分 B.气分或营分 C.营分或血分 D. 血分或气分 E.气分或营分 E 105.有关春温论述,下列哪个是错的 A.不会出现卫表证 B.初起可发于气分 C.初起可发于营分 D.起初即见里热表现 E.初起即见伤阴表现 A 106.下列哪项不属于春温初起的临床表现: A.身热微恶寒 B.痉厥 C.斑疹 D.脉濡 E.神昏 D 107.“夏暑发自阳明”语出: A.叶天士 B.薛生白 C.吴鞠通 D.王孟英 E.章虚谷 A 108.“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语出: A.《伤寒论》 B.《素问?生气通天论 C.《温热论》 D.《温热经纬》 E.《三时伏气外感篇》 B 109.确立暑温病名者为: A.《内经》 B.《金匮要略》 C.《丹溪心法》 D.《温热论》 E.《温病条辨》 E 110.《温热论》的作者是: A.吴鞠通 B.薛生白 C.叶天士 D.陈平伯 E.王孟英 C 111. “秋燥”病名首见于: A.《素问?至真要大论》 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C.清初喻嘉言《医门法律》 D.金元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 E.《温病条辨》 C 112.风温邪热壅肺之表现为 A.身热,咳喘,舌红苔黄,脉数。 B.发热,微恶风寒,干咳不已,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而干,右脉数大。 C.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 D.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口鼻干燥,舌边尖红,苔薄白燥或薄黄燥,脉数。 E.身热,咳嗽痰涎壅盛,喘促不宁,便秘,苔黄腻,脉右寸实大。 A 113.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颈肿咽痛,苔薄白,舌边尖 红,脉浮数。选用下列哪一处方最适宜 A.普济消毒饮 B.清咽栀豉汤 C.银翘散 D.桑菊饮 E.银翘散加马勃,玄参 E 114.肺热发疹证以其证候分析属于 A.气分 B.气营同病 C.卫营同病 D.营分 E.卫气同病 B 115.“疹为太阴风热”语出 A.叶天士 B.吴鞠通 C.陆子贤 D.吴又可 E.王孟英 C 116.风温邪袭肺卫而偏于表热较重者,可用 A.桑杏汤 B.桑菊饮 C.银翘散 D.麻杏石甘汤 E.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C 117.风温邪袭肺卫而偏于肺失宣降,以咳嗽为主症者,可用 A.桑杏汤 B.桑菊饮 C.银翘散 D.麻杏石甘汤 E.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B 11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宣白承气汤的药物组成。 A.生石膏 B.黄芩 C.生大黄 D.杏仁 E .瓜蒌皮 B 119.风温邪袭肺卫,兼痰多者,可用银翘散加 A.款冬花 B.马勃,玄参 C.瓜蒌、贝母 D.紫苑 E.射干 C 120.风温邪袭肺卫,若见口渴较甚者,可用银翘散加 A.芦根 B.玄参 C.花粉、沙参 D.生地 E.熟地 C 121.风温邪袭肺卫,如兼热入气分而气粗如喘者,可用桑菊饮加 A.黄芩 B.石膏,知母 C.栀子 D.瓜蒌,枳实 E.花粉 B 122.风温邪袭肺卫,如兼肺热较甚,口苦,咳甚胁痛者,可用桑菊饮加 A.石膏 B.知母 C.栀子 D.黄芩 E 花粉 D 123.宣白承气汤证属吴鞠通所说的哪种治法, A.气血合治法 B.二肠合治法 C.邪正合治法 D.脏腑合治法 E 两少阴合治法 D 124.“阳明腑实证”与“热入心包兼腑实证”的辨证关键在于后者有 A.谵语 B.腹满 C.肢厥 D. 身热 E.舌蹇 E 125.温病身热已退,肺胃阴伤,干咳不已,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治宜 A.增液汤 B.生脉散 C.桑杏汤 D.沙参麦冬汤 E.竹叶石膏汤 D 126.身热神昏,舌蹇肢厥,大便秘结,腹部胀痛,舌绛苔黄燥,治宜 A.清宫汤 B.牛黄承气汤 C.导赤承气汤 D.清营汤 E.调胃承气汤 B 127.身热下利,肛门灼热,恶心呕吐,腹部疼痛,苔黄脉数,治宜: A.王氏连朴饮加苡仁、竹叶 B.调胃承气汤 C.葛根芩连汤加白芍,藿香,姜竹茹 D.枳实导滞汤 E.宣白承气汤 C 128.身热下利,肛门灼热,苔黄,脉数,治宜 A.黄芩汤 B.调胃承气汤 C.导赤承气汤 D.葛根芩连汤 E.牛黄承气汤 D 129.风温,身热,咳嗽,胸闷,肌肤外发红疹,治宜 A.银翘散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 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 C.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 D.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 E.化斑汤 C 130.身热面赤,烦渴欲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吐,胸脘痞满,按之疼痛,便秘,苔黄滑,其 病机为: A.热灼胸膈 B.阳明热结 C.热郁胸膈 D.痰热结胸 E.邪热壅肺 D 131.温病日晡潮热,时有谵语,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硬痛,苔黄燥,脉沉实,治宜选用。 A.宣白承气汤 B.牛黄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增液承气汤 E .新加黄龙汤 C 132.温病日晡潮热,时有谵语,大便纯利稀水,腹部胀满硬痛,苔黄燥,脉沉实,治宜选用 A.宣白承气汤 B.调胃承气汤 C.牛黄承气汤 D.葛根芩连汤 E.增液承气汤 B 133.风温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胸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 A.小陷胸加枳实汤 B.宣白承气汤 C.麻杏石甘汤 D.白虎汤 E.葛根芩连汤 C 134.温病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胸闷,身发红疹,舌绛,苔薄白,脉细数。其病变阶段是 A.卫气同病 B.气营同病 C.卫营同病 D.气血同病 E.气分热盛 C 135.《温病条辨》的作者是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士 D.薛生白 E.王孟英 B 136.《温病条辨》一书创立并完善了哪种辨证纲领 A.六经辨证 B.卫气营血辨证 C.三焦辨证 D.脏腑辨证 E.经络辨证 C 137.温病是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条辨》上焦篇首条列举了多少种常见温病 A.5 B.7 C.9 D.11 E.12 C 138.吴鞠通认为太阴风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以什么方治疗 A.辛凉轻剂桑菊饮 B.辛凉平剂银翘散 C.辛凉重剂白虎汤 D.桂枝汤 E.达原饮 B 139.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哪首方主之 A.辛凉轻剂桑菊饮 B.辛凉平剂银翘散 C.辛凉重剂白虎汤 D.桂枝汤 E.达原饮 A 140.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 B.银翘散 C.白虎汤 D.桔梗汤 E.桑杏汤 A 141.辛凉平剂是指。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桑杏汤 D.桔梗汤 E .白虎汤 B 142.辛凉重剂是指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桑杏汤 D.桔梗汤 E.白虎汤 E 143.吴鞠通认为银翘散证出现项肿咽痛者,可加用 A.射干、马勃 B.射干、栀子 C.生地、玄参 D.大青叶、玄参 E.马勃、玄参 E 144.银翘散证出现衄者,其加减法为 A.去芥穗,加白茅根、侧柏碳、栀子碳、粉丹皮 B.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 C.去芥穗、桔梗,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 D.去芥穗、桔梗,加白茅根、侧柏炭、粉丹皮 E.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粉丹皮 B 145.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吴鞠通所谓的白虎汤应用禁忌 A.脉浮弦而细者 B.脉沉者 C.不渴者 D.汗不出者 E.不大便者 E 146.邪热入营的清营汤证 “反不渴”是因为 A.邪热不甚 B.兼有痰邪 C.兼有瘀血 D.邪热蒸腾营阴上泛 E.热扰心神而不觉 D 147.吴鞠通认为上焦温病常见两种死证是 A.肺之化源绝者和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 B.逆传心包者和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 C.逆传心包者和肺之化源绝者 D. 阳明太实,土克水者和肺之化源绝者 E.阳明太实,土克水者和逆传心包者 A 148.吴鞠通所谓湿温初起治疗“三禁”是指 A.汗、吐、下 B.汗、下、润 C.吐、下、和 D.温、清、消 E.清、养、透 B 149.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 A.杏仁、桃仁、苡仁 B.桃仁、苡仁、蔻仁 C.苡仁、蔻仁、杏仁 D.蔻仁、杏仁、桃仁 E.以上都不是 C 150.三仁汤中用“杏仁”主要是取其什么作用 A.止咳平喘 B.化痰散湿 C.轻开上焦肺气 D.润肺止咳 E.润肠通便 C 151.湿温初起而见“胸闷不饥”的主要原因是 A.胃肠有积滞 B.湿热阻滞中焦气机 C.中气实 D.胃强脾弱 E.中气虚 B 152.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 状若阴虚,病难速已”者,其病为 A.风温 B.春温 C.暑湿 D.湿温 E.伏暑 D 153.“手太阴暑温”初起,“但汗不出者”表明 A.暑热不甚 B.兼有寒邪郁表 C.兼有湿邪郁表 D.病从里发 E.暑热郁表 B 154.吴鞠通认为“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是因为。 A.“暑必兼湿” B.“暑必兼寒” C.“暑必兼痰” D.“暑必伤阳” E.以上都不是 A 155.“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兼见“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的表现,说明其 病机兼有 A.正虚不能运药 B.肺气不降 C.火腑不通 D. 邪闭心包 E.无水舟停 B 156.“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兼见“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的表现,说明其 病机兼有 A.正虚不能运药 B.肺气不降 C.火腑不通 D.邪闭心包 E.无水舟停 C 157.“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兼见“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的表现,说明其 病机兼有 A.正虚不能运药 B.肺气不降 C.火腑不通 D.邪闭心包 E.无水舟停 D 158.牛黄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 A.牛黄加大承气汤 B.牛黄加小承气汤 C.安宫牛黄丸加大承气汤 D.安宫牛黄丸加小承气汤 E.安宫牛黄丸加生大黄 E 159.增液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 A.增液汤加大承气汤 B.增液汤加小承气汤 C.增液汤加调味承气汤 D.增液汤加大黄、芒硝 E.增液汤加大黄 D 160.一、二、三、四、五加减正气散均有下列哪组药物 A.藿香、广皮、厚朴、半夏 B.藿香、广皮、半夏、茯苓 C.藿香、半夏、厚朴、茯苓 D. 半夏、广皮、厚朴、茯苓 E.藿香、广皮、厚朴、茯苓 E 161.“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者,治宜选用 A.一加减正气散 B.二加减正气散 C.三加减正气散 D. 四加减正气散 E. 五加减正气散 A 162.认为导致湿温的原因是“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的医家是谁 A.叶天士 B.薛生白 C.雷少逸 D. 吴鞠通 E. 吴又可 D 163.对于湿温的治疗,哪部著作指出“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 A.《温病条辨》 B.《温热论》 C.《湿热病篇》 D.《温热经纬》 E.《温疫论》 A 164.因“吸受秽湿”,而症见“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 饮”者,辨证为 A.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B.湿热弥漫三焦 C.湿热郁伏膜原 D.湿热困阻中焦 E. 湿热闭阻下焦 B 165.加减复脉汤是指 A.复脉汤加玄参减参、桂、姜、枣 B.复脉汤加白芍减参、桂、姜、枣 C.复脉汤加玄参减参、桂、姜、草 D. 复脉汤加白芍减参、桂、姜、草 E. 复脉汤加玄参、白芍减参、桂、姜、枣 B 166.不属于通下逐邪法的是: A.通瘀破结 B.通腑泄热 C.导滞通便 D.增液通下 E.滋阴润肠 E 167.温病适用于“增水行舟”法的证候是: A.腑实证 B..腑实阴伤证 C.腑实兼气液两虚证 D.肺燥肠闭证 E.津枯肠燥便秘证 E 168.温病出现神识昏蒙,时清时昧,苔腻,其治法是: A.清心开窍 B.祛风通窍 C.芳香开窍 D.豁痰开窍 E.熄风止痉 D 169.下列哪一项是温病熄风法的作用之一: A.祛风清热 B.祛风除湿 C.祛风通络 D.祛风除痰 E.凉泄肝热,滋养肝肾 E 170.温病高热烦躁,舌謇肢厥,神昏谵语,治疗宜用: A.紫雪丹 B.犀角地黄汤 C.玉枢丹 D.苏合香丸 E.止痉散 A 171.在通下逐邪法的运用上,提法错误的是: A.本法适用于有形实邪内结的实热证候 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 C.病邪传里,但未内结成实者忌用 D.正气虚弱者慎用 E.燥结和瘀血蓄于下焦者忌用 E 172.在通腑泄热法的运用上,提法欠妥的是:。 A.本法主治燥结肠腑的腑实证 B.热结旁流者忌用 C.里实未结者不可妄用 D.方药用苦寒泻下之品 E .阴虚腑实者不宜单用 B 173.温病壮热,周身骨节痛如被杖,渴喜冷饮,口秽喷人,烦躁不安,斑疹密布,衄血,舌 紫绛,苔焦黑,治宜: A.活血通络 B.凉血散血 C.凉血解毒 D.清热解毒 E.气血两清 E 174.温病证见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舌苔黄垢浊腻,治疗宜用: A.导滞通便 B.通腑泄热 C.增液通便 D.分利湿热 E.燥湿泄热 A 175.下列哪项不属清营凉血法的主要作用: A.清营养阴 B.凉血解毒 C.滋养阴液 D.散血活络 E.凉肝息风 E 176.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 A..通利水道 B.宣畅气机 C.运脾和胃 D.清心开窍 E 化湿泄浊 D 177.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 A.宣气化湿 B.分消走泄 C.辛寒清气 D.开达膜原 E.通腑泄热 B 178.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 A.泄卫透表法 B.通下法 C.和解表里法 D. 清解气热法 E.以上都不是 C 179.温病症见身热口渴,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 A.栀豉汤加味 B.沙参麦冬汤 C.温胆汤 D.大定风珠 E.黄芩汤或黄连解毒汤 E 180.温病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苔薄黄,脉数,治宜: A.栀子豉汤加味 B.黄芩汤加味 C..温胆汤加减 D.沙参麦冬汤 E.加减复脉汤 A 181.在温病的治疗中使用清解气热法的作用是: A.使气分无形邪热里解 B.使气分无形邪热外泄 C.使气分无形邪热或从外泄或从里解 D.使气分无形邪热分消走泄 E.宣畅气机,化解无形邪热 C 182.在清解气热法的运用上,下列提法欠妥的是: A.津液受伤者,可在清气泄热中合以生津养液之品 B.清解气热法用于邪已离表又未入里之热证 C.气热亢盛,津液受伤者,可在清气泄热中合以生津养液之品 D.热入气分,壅阻于肺者,可在清气泄热中合以宣畅肺气之品 E.热壅气分,郁而化火者,宜清热泻火 B 183.温病证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边尖红,治宜: A.清肺润燥 B.滋阴解表 C..疏表润燥 D.疏风散热 E.清热利咽 D 184.新加香薷饮的作用是 A.清暑泄热,理气化湿 B.透表散寒,化湿和中 C.透表散寒,化湿清暑 D.透解表热,清暑化湿 E.疏表化湿,清暑泄热 C 185.下列哪项不属温病泄卫透表法:。 A.透热转气 B.疏风泄热 C.外散表寒,内祛暑湿 D.宣表化湿 E .疏表润燥 A 186.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 A.新加香薷饮 B.藿朴夏苓汤 C.王氏连朴饮 D.黄芩汤 E 蒿芩清胆汤. B 187.温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渴,心烦,脘痞等。治宜: A.三仁汤 B.藿朴夏苓汤 C.新加香薷饮 D.王氏连朴饮 E.黄芩汤 C 188.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咽干唇燥,头痛,苔薄白,舌边尖红等。治宜: A.桑菊饮 B.麻杏石甘汤 C.杏苏散 D.桑杏汤 E.清燥救肺汤 D 187.温病出现灼热躁扰,四肢拘急,口噤神昏,脉弦数,其治法是: A.凉肝熄风 B.豁痰开窍 C.芳香开窍 D.祛风通窍 E.清心开窍 A 188.证见小便短少,甚则不通,热蒸头胀,渴不多饮,舌苔白腻等,治疗可用: A.藿朴夏苓汤 B.茯苓皮汤 C.杏仁滑石汤 D.王氏连朴饮 E.三仁汤 B 189.温病熄风法的作用是: A.肝泄热,滋养肝肾 B.祛风除湿 C.祛风通络 D.祛风除痰 E.祛风清热 A 190.下列非祛湿清热法主要作用的是: A.轻清宣气 B.宣通气机 C.运脾和胃 D.通利水道 E.化湿泄浊 A 191(上焦病证邪袭肺卫的辨证要点是 A.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 B(身热,咳喘,苔黄 C. 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D(神昏,肢厥,舌绛 E. 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A 192(焦病证邪热壅肺的辨证要点是 A(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B(身热,咳喘,口渴,苔黄 C. 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D(神昏,肢厥,舌绛 E(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B 193(中焦阳明热炽的辨证要点 A(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 B(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C. 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D(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E(身热,咳喘,苔黄。 D 194(中焦湿热中阻的辨证要点是 A(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 B(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C(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D(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目 E(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B 195(中焦湿热搏结肠腑的辨证要点是 A(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 B(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C(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D(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E(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C 196(上焦邪袭肺卫,其病理特点为 A(卫受邪郁,肺气失宣 B(邪热壅肺,肺气闭郁 C(卫受湿遏,肺气失宣 D(温邪内陷,阻闭包络 E(肠道热结,传导失司 A 197(中焦阳明热结的病理特点为 A(胃经热盛,热炽津伤 B(肠道热结,传导失司 C(湿热困阻,升降失司 D(湿热积滞,搏结肠腑 E(卫受邪郁,肺气失宣 B 198(春温治疗原则是 A(初起邪在肺卫,治宜辛散凉泄,透邪外达。并注意辨别证偏于卫表抑或偏于肺经,相应 调整施治 B(清暑泄热,顾护津气 C(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津 D(清暑热,化湿浊,调气机,和脾胃 E(清热润燥并重 C 199(风温初起治疗原则是 A. 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滓 B(清暑泄热,顾护津气 C(辛散凉泄,透邪外达 D(清热润燥并重 E(解表清里并重 C 200.春温治疗原则是 A. 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滓 B(清暑泄热,顾护津气 C(辛散凉泄,透邪外达 D(清热润燥并重 E(解表清里并重 A 201(暑温治疗原则 A. 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滓 B(清暑泄热,顾护津气 C(辛散凉泄,透邪外达 D(清热润燥并重 E(解表清里并重 B 202(伏暑的初起临床特点是 A. 阳明气分热盛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等表现。 B(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本病发生在秋季,多见于立秋至小雪之间。 C(暑湿阻遏肺卫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微恶风寒、头胀、胸闷、身重肢酸等表现。 D(有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为高热、烦躁、口渴不甚渴饮、舌绛苔少等热炽营分证。 E(肺卫表证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 D 203.秋燥的初起临床特点是 A. 阳明气分热盛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等表现。 B(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本病发生在秋季,多见于立秋至小雪之间。 C(暑湿阻遏肺卫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微恶风寒、头胀、胸闷、身重肢酸等表现。 D(有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为高热、烦躁、口渴不甚渴饮、舌绛苔少等热炽营分证。 E(肺卫表证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 B 204.暑湿的初起临床特点是 A. 阳明气分热盛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等表现。 B(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本病发生在秋季,多见于立秋至小雪之间。 C(暑湿阻遏肺卫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微恶风寒、头胀、胸闷、身重肢酸等表现。 D(有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为高热、烦躁、口渴不甚渴饮、舌绛苔少等热炽营分证。 E(肺卫表证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 C 205.湿热疫治疗原则是 A(总以分解湿热,湿去热孤为原则。 B(总以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为主。 C. 初起治宜疏利透达;溃离膜原,传变入里,依其病候,随证变法,总宜视其前后可解之处,逐邪为主,兼顾气阴。 D. 总以清泄热毒利咽为重。 E(疏风泄热,宣肺解表为主。 C 206.大头瘟治疗原则是 A(总以分解湿热,湿去热孤为原则。 B(总以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为主。 C. 初起治宜疏利透达;溃离膜原,传变入里,依其病候,随证变法,总宜视其前后可解之处,逐邪为主,兼顾气阴。 D. 总以清泄热毒利咽为重。 E(疏风泄热,宣肺解表为主。 B 207(烂喉痧治疗原则是 A(总以分解湿热,湿去热孤为原则。 B(总以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为主。 C. 初起治宜疏利透达;溃离膜原,传变入里,依其病候,随证变法,总宜视其前后可解之处,逐邪为主,兼顾气阴。 D. 总以清泄热毒利咽为重。 E(疏风泄热,宣肺解表为主。 D 208(湿温的临床特点是 A(其特点为初起邪犯肺卫和热毒壅盛证候,临床常见憎寒壮热,头面或咽喉红肿热痛的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B(其特点为初起即见热毒燔炽阳明,充斥表里、上下、内外、甚至卫气营血几个阶段证候并见,临床常见高热、头痛、身痛、斑疹、出血,甚至昏谵、痉厥等一4派热毒极盛的表现。本病具有剧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夏暑季节多见。 , C(其特点为初起以疠气遏伏膜原的表现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寒热交作,苔白厚腻如积粉,脉不浮不沉而数等表现。以东南沿海和岭南,一带雨水较多湿热气候季节多见。 D(初起以湿热阻遏卫气为主要证候,l临床常见身热缠绵,恶寒少汗,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湿象翻重、热象不显的表现。本病全年可见,但好发于夏秋雨湿较盛,气候炎热之季。 E. 其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瘴痧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 D 209(烂喉痧的临床特点是 A(其特点为初起邪犯肺卫和热毒壅盛证候,临床常见憎寒壮热,头面或咽喉红肿热痛的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B(其特点为初起即见热毒燔炽阳明,充斥表里、上下、内外、甚至卫气营血几个阶段证候并见,临床常见高热、头痛、身痛、斑疹、出血,甚至昏谵、痉厥等一4派热毒极盛的表现。本病具有剧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夏暑季节多见。 , C(其特点为初起以疠气遏伏膜原的表现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寒热交作,苔白厚腻如积粉,脉不浮不沉而数等表现。以东南沿海和岭南,一带雨水较多湿热气候季节多见。 D(初起以湿热阻遏卫气为主要证候,l临床常见身热缠绵,恶寒少汗,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湿象翻重、热象不显的表现。本病全年可见,但好发于夏秋雨湿较盛,气候炎热之季。 E. 其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瘴痧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 E 210(大头瘟的临床特点是 A(其特点为初起邪犯肺卫和热毒壅盛证候,临床常见憎寒壮热,头面或咽喉红肿热痛的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B(其特点为初起即见热毒燔炽阳明,充斥表里、上下、内外、甚至卫气营血几个阶段证候并见,临床常见高热、头痛、身痛、斑疹、出血,甚至昏谵、痉厥等一4派热毒极盛的表现。本病具有剧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夏暑季节多见。 , C(其特点为初起以疠气遏伏膜原的表现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寒热交作,苔白厚腻如积粉,脉不浮不沉而数等表现。以东南沿海和岭南,一带雨水较多湿热气候季节多见。 D(初起以湿热阻遏卫气为主要证候,l临床常见身热缠绵,恶寒少汗,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湿象翻重、热象不显的表现。本病全年可见,但好发于夏秋雨湿较盛,气候炎热之季。 E. 其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瘴痧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 A 211(温热类温病热盛动血证的临床表现是 A(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浊腻如积粉,脉缓。 B(身灼热,燥扰不安,甚至昏狂谵妄,斑疹显露,或斑色紫黑,或吐,衄、便、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 C(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脘腹胀满,肢酸倦怠,苔黄腻,脉滑数。 D(身热不扬,午后热势较显,恶寒,无汗或少汗,头重如裹,身重酸困,四肢倦怠,胸闷脘痞,口不渴,苔自腻,脉濡缓 E(憎寒壮热,头丽红肿热痛,咽喉糜烂。 B 212(湿热蕴毒证的临床表现是 A(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浊腻如积粉,脉缓。 B(身灼热,燥扰不安,甚至昏狂谵妄,斑疹显露,或斑色紫黑,或吐,衄、便、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 C(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脘腹胀满,肢酸倦怠,苔黄腻,脉滑数。 D(身热不扬,午后热势较显,恶寒,无汗或少汗,头重如裹,身重酸困,四肢倦怠,胸闷脘痞,口不渴,苔自腻,脉濡缓 E(憎寒壮热,头丽红肿热痛,咽喉糜烂。 C 213(邪阻膜原证的临床表现是 A(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浊腻如积粉,脉缓。 B(身灼热,燥扰不安,甚至昏狂谵妄,斑疹显露,或斑色紫黑,或吐,衄、便、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 C(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脘腹胀满,肢酸倦怠,苔黄腻,脉滑数。 D(身热不扬,午后热势较显,恶寒,无汗或少汗,头重如裹,身重酸困,四肢倦怠,胸闷脘痞,口不渴,苔自腻,脉濡缓 E(憎寒壮热,头丽红肿热痛,咽喉糜烂。 A 电脑 电脑的屏幕是由小的荧光点组成的,这些荧光点是闪烁的,要想看清楚就需要我们眼睛不断地调节。我们自己感觉不到,但却真实存在,我们的眼睛要去适应它就容易产生疲劳。在打字的时候,眼睛要不断在文稿、屏幕、键盘之间变换,眼睛的焦点和距离不断地调节,也会使眼睛感到疲劳。 PSP、手机 即使是在摇晃的公交车上、拥挤的地铁上、甚至在电梯里,潮人们都不忘玩弄手中的PSP、iPod或是MP4,玩游戏、看电影,加上习惯紧盯着手机狂按短信,长期紧盯着窄小的屏幕,也容易让人的眼睛感到疲劳。 隐形眼镜 人的角膜直接从空气中摄取氧气呼吸,现在,上面盖了一层“轻纱”,摄取的氧气便少了。而且,隐形眼镜毕竟是放置在角膜上的异物,眼睛的每一次眨动,都会使隐形眼镜与眼球表面产生一定的摩擦。所以,长时间或连续佩戴隐形眼镜,都会使角膜处于持续的缺氧状态,引起角膜上皮水肿、糜烂。如果有细菌或病毒存在,就可能导致角膜炎,甚至形成角膜溃疡。 长时间驾车 眼睛死盯前方,精神高度紧张,这是每天早晚高峰驾车族的体会。加上高架桥、进出隧道等兜兜转转正好能让眼睛饱受强光各个角度的考验。虽然够不上疲劳驾驶,但是眼睛已经非常疲劳。 精神压力 因情绪不良、压力过大、免疫平衡被打破以及用眼强度过大,都会直接影响眼睛的正常运行。这是因为,当人体出现紧张、焦虑和压抑等不良情绪时,脑垂体、肾上腺激素分泌就会相对减少,使得双眼视觉传导和视觉信息加工功能均处于低水平状态,会直接导致晶体及眼部肌肉收缩和舒张步骤不协调。编辑本段防范方法生活行为 1、光线充足 光线要充足舒适,(光线太弱,字体看不清楚,就会越看越近视)。 2、反光要避免 书桌应有边灯装置,其目的在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3、 阅读时间勿太长 无论做功课或看电视,时间不可太长,每一小时左右休息片刻为佳。 4、坐姿要端正 不可弯腰驼背,靠得很近或趴着做功课,这样易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而引起疲劳,进而造成成近视。 5、看书距离应适中 书本与眼睛之间的标准距离以30公分为准,且桌椅的高度也应与身体相适应,不可勉强将就。 6、看电视距离勿太近 看电视时应保持与电视画面对角线六至八倍的距离,每一小时应休息片刻为宜。 7、睡眠不可少,作息有规律 睡眠不足身体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8、多做户外运动 经常眺望远处放松眼肌,防止近视,与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9、营养摄取应均衡 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类(胚芽菜、麦片、酵母)之摄取。[1] 10.多做眼保健操 有时间在家里多做眼保健操,这样使眼睛不起就不疲倦。 七大注意 1、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电脑操作者不宜一边操作电脑一边吃东西,也不宜在操作室内就餐,否则易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炎。电脑键盘接触者较多,工作完毕应洗手以防传染病。 2、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应经常保持脸部和手的皮肤清洁,因为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集聚的灰尘可转射到操作者脸部和手的皮肤裸露处,如不注意清洁,时间久了,易发生难看的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影响美容与身心健康。 3、注意补充营养:电脑操作者在荧光屏前工作时间过长,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会被消耗掉,而视紫红质主要由维生素a合成。因此,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以补充人全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平时可多饮些茶,因陋就简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吸收与拮抗放射性物质的作用,对人体造知功能以及遗传基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注意正确的姿势:操作时坐资应正确舒适。应将电脑屏幕中心位置安装在与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线上,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在40-50厘米,最好使用可以调节高低的椅子。在操作过程中,应经常眨眨眼睛或闭目休息一会儿,以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视力减退。 5、注意工作环境:电脑室内光线要适宜,不可过亮或过暗,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荧光屏上而产生干扰光线。定期清除室内的粉尘及微生物,清理卫生时最好用湿布或温拖把,对空气过滤器进行消毒处理,合理调节风量,变换新鲜空气。如果是在家中进行电脑操作,也应尽量参照心个条悠扬,并使用防护屏,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电子辐身对人体的危害。 6、注意劳逸结合:一般来说,电脑操作人员在连续工作1小时后应该休息10分钟左右。并且最好到操作室之外活动活动手脚与躯干,散散步,做做广播操,进行积极的休息,或者在室内做眼睛保健操和活动头部(很多人抱怨颈椎 疼,活动头部会有帮助)。 7、注意保护视力:欲保护好视力,除了定时休息、注意补充含维生素a类丰富的食物之外,最好注意远眺,经常做眼睛保健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光线须充足:光线要充足舒适,光线太弱而因字体看不清就会越看越近。[1] 使用电脑须知 多眨眼远眺比点眼药水管用 一,不要将电脑摆在窗边,避免光源从头顶上方照射造成反光,造成电脑屏幕不清晰。 二,电脑屏幕顶端高度要略低于眼睛的视平线,摆放最理想的位置是电脑屏幕中心应在眼睛视线下方约20度的地方。 三,电脑屏幕和眼睛距离60厘米为宜。 四,经常眨眼睛,以增加泪水分泌,达到滋润眼睛功效。 凝望电脑屏幕每隔1小时应休息10-15分钟,如果可闭起眼睛、远眺等都能达到完全休息。 同样,眼睛的肌肉也需要运动,在每天的上午、下午,多眨眨眼,望望远处,不断地让晶体有舒张和收缩的运动。或做眼保健操。把双手搓热放置眼球上有活血功能。 五,如果平时眼睛很容易干涩,可以补充人工泪液。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一般单瓶包装大多含有防腐剂,最好一天使用不要超过三次。 六,注意光线刺激。很多白领喜欢夜间玩游戏,为不影响他人而往往需要关掉灯光,电脑屏幕光线直接刺激眼球,对眼睛伤害很大。 简易方法 将棉花蘸满爽肤水或以冰冻甘菊茶包敷眼十分钟,能舒缓眼睛疲惫,且具有收紧消减眼袋作用,回复双眼神采。[2] 办公室的饮茶,可以适量饮用一些菊花茶、枸杞茶、绿茶、决明子茶等。[3] 保护方法 眼珠运动法 头向上下左右旋转时,眼珠也跟着一起移动。 眨眼法 头向后仰并不停的眨眼,使血液畅通。眼睛轻微疲劳时,只要做2~3次眨眼运动即可。 热冷敷交替法 一条毛巾浸比洗澡水还要热一点的热水,另一条毛巾浸加了冰块的冷水,先把热毛巾放在眼睛上约五分钟,然后再放冷毛巾五分钟。 眼睛体操 中指指向眼窝和鼻梁间,手掌盖脸来回摩擦五分钟。然后脖子各项左右慢慢移动,接着闭上双眼,握拳轻敲后颈部十下。 看远看近法 看远方三分钟,再看手掌1~2分钟,然后再看远方。这样远近交换几次,可以有效消除眼睛疲劳。[4] 关于佩戴隐形眼镜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是不能佩戴隐形眼镜的: 1.感冒时。因感冒时手上往往带有大量病毒,在取戴眼镜时病毒易进入眼中。此外,许多抗感冒、止咳和止痛药物中都含有抑制眼泪的成分,泪液分泌量减少会使隐形眼镜过于干燥、透明度降低,进而影响视力。 2.月经期。因女性在行经期间及月经将到的前几天,眼压常常比平时增高,眼球四周也较易充血,尤其是有痛经症的妇女,这时如果戴隐形眼镜,会对眼球产生不良影响。 3.孕期。因孕期妇女激素分泌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体内含水量也发生了变化,眼皮有些肿胀,眼角膜变厚,特别是怀孕后的3个月,变厚更为明显,会与正常时选配的隐形眼镜不相吻合,而引起眼睛不适。 4.免疫力下降时。因此时眼睛局部抵抗力下降,泪液分泌减少,细菌就会大量繁殖,使细菌的代谢产物沉积在角膜与镜片之间,造成隐形眼镜透氧性降低,角膜正常的代谢受到干扰,从而引起细菌性角膜溃疡。 5.佩戴彩色隐形眼镜也要谨慎。因为彩片内部有很多颜色,使光线并不是正常地传递到眼睛,加上特殊的镜片结构,比普通隐形眼镜更加不透气,对眼睛危害更大。[3] 常用电脑度数可稍配浅点 有些人往往因为有一只眼睛视力比较好,因此不愿配眼镜。但这样就相当于人一只脚穿高跟鞋一只脚穿平底鞋,是非常不利的,也容易拖累视力较好的眼睛。 当人长期操作电脑的时候,特别是要在屏幕前工作4、5个小时的时候,建议你应该配一个浅度数的眼镜。这样可以少用调节,使视疲劳情况减低。[3] 保湿眼膜 建议每周敷一次保湿眼膜,可滋润眼周皮肤。 每周做一次眼部按摩有助舒缓双眼疲劳,排去眼周的毒素及多余水分。[2] 药物 维生素A、B1、B2、C以及蛋白质都是有益眼睛健康的。不妨多吃鸡蛋、豆类、黄绿色蔬菜、牛奶等含以上营养的食物。[2]编辑本段有关激光手术 激光手术不是人人能做 每到升学考试时,到医院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年轻人就非常多。一些人甚至认为,视力差了没有关系,反正今后可以做手术。但是如果不好好爱惜自己的眼睛,你可能连做手术的机会都没有了。 分子激光矫治等角膜屈光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一般来说,近视在100-1500度,但患者一定不能低于18岁,并且近视应相对稳定两年以上,每年的变化最好小于50度。而伴有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的人不能做准分子激光手术,临床上分为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主要有3类: 1、圆锥角膜、青光眼、重症干眼及眼部活动性炎症;2、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视者;3、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3]编辑本段调整电脑保护视力 设置方法:打开控制面板中的"显示" 选择外观(appearance),高级(advanced),然后在项目(items)那栏选窗口(windows),再点颜色(color),其它(others),然后把Hue(色调)设为85,Sat(饱和度)设为90,Lum(亮度)设为205。 然后单击 添加到自定义颜色(Add to custom colors),按"确定"...一直OK。 把窗口设成绿色之后,再来把IE的网页背景也变成养眼的绿色吧:打开IE,点击工具(TOOLS),点INTERNET选项(INTERNET OPTIONS),点右下角的 辅助功能(Assessibility),然后勾选 不使用网页中指定的颜色(ignore colors specified onweb pages),然后点"确定"退出。 现在屏幕已经变成淡淡的绿色了。这个颜色会比白色柔和许多,刚开始可能还有些不适应,但确实对眼睛有好处 绿色护眼效果 编辑本段改善饮食保护视力 (一)少食甜食:甜食消化后,在血液中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物质,后者中和血液中的钙镁离子,造成血钙下降。缺钙会影响巩膜功能,使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轴伸长,最终导致近视。 (二)多食富含维生素B2的食品:缺乏VB2时,眼睛怕光、流泪、发痒,有烧灼感,导致视觉疲劳,久而久之形成近视。富含VB2的食品为:动物心脏和肝脏、瘦肉、蛋、乳、多种绿叶蔬菜和酵母等。 (三)多食含铬食品:研究表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与饮食中缺铬密切相关。铬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体内缺铬时,胰岛素功能明显降低,从而血糖升高,导致血液渗透压改变,随之晶状和眼房水的渗透压也改变。当房水渗透压低于晶状体渗透压时,房水就进入晶状体内,使晶状体变凸,增大屈光度,映像模糊,即造成近视眼。含铬食品:多种豆类、海产品、肝、瘦肉等。 (四)忌食烟酒:长期吸烟者会发生“烟草中毒性弱视”。开始双眼不适,随之视力减退,辨色不清,严重者导致视神经炎或失明。现代研究证实,因烟草中的氰化物积存于体内,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发生慢性中毒,引起全身反应,眼睛受害最为明显。 酒中乙醇可造成眼球结膜充血,长期作用可引起局组织营养缺乏。大量饮酒会消耗过的VB类,导致角膜结膜干燥,视神经炎和晶状体混浊。 (五)中医疗法:中医认为,近视主要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经常食用补肝肾、益气血的食品,如动物肝、肾、眼、鱼类及龙眼、葡萄、桑椹、芝麻、胡桃及中药决明子、枸杞等,对防治近视眼有一定的效果。如:龙眼杞枣蒸仔鸡、芝麻胡桃乳蜜饮、牡蛎蘑菇紫菜汤和豆仁粳米八宝粥等。编辑本段光污染成为视力新杀手 近年,医学界指出“视觉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受到光污染的视觉环境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 视环境中的光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一样都会危害人类的健康。视环境中的光污染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室外视环境污染,如建筑物外墙;二是室内视环境污染,如室内装修、室内不良的光色环境等;三是局部视环境污染,如书簿纸张、某些工业产品等。目前,很少有人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系数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 系数为82%,88%,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严重危害到了青少年视力健康。编辑本段创造微光量子视环境,实现有效护眼 现有的近视防控手段,以缓解视疲劳为主,缺乏对光污染恶劣的视觉的重视。视疲劳是在用眼过程中产生的,与视觉环境息息相关,因此采取科学健康的方法改善光污染对眼睛的影响,是缓解视疲劳、预防和控制近视的有效方法。 良好的光照条件下,人眼内的视锥体细胞有自身间歇性的休眠规律,在光污染恶劣的视觉环境里,视锥体细胞的疲劳度加重,正常的休眠规律遭到破坏致使紊乱。非正常休眠的视锥体细胞将会加速视疲劳的产生、眼球睫状体的调节功能降低并持续恶化,因此引发近视、散光等眼疾病。 进行近视防控,康亮美微光量子护眼仪在30-60CM的读写范围内通过微光量子复合激发层创造健康用眼的微光量子视环境,主动护眼,有效改善日常用眼中光污染恶劣的视觉环境,能够有效激活非正常休眠的视锥体细胞,使之恢复正常的休眠规律,在源头上缓解视疲劳,促进眼球睫状体的调节功能,预防和控制近视,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
本文档为【关于温病学的问卷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