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实用技术名称:茶叶100问

2012-10-22 50页 doc 406KB 1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6898

暂无简介

举报
实用技术名称:茶叶100问目 录      1. 为什么要选用无性系茶树良种? 2. 引种茶树品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 如何选择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 4. 如何选择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 5. 如何选择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 6.如何选择适制普洱茶的茶树品种? 7.如何选择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 8.扦插用母本园茶树管理要注意什么问题? 9.那些季节适合进行茶树扦插育苗? 10.茶树扦插苗圃地准备要注意那些问题? 11.如何进行茶树扦插? 12.茶树扦插苗圃管理要注意什么问题? 13.什么是茶树的无公害栽培和有机茶? 14.如何规划新辟茶园道路网...
实用技术名称:茶叶100问
目 录      1. 为什么要选用无性系茶树良种? 2. 引种茶树品种时要注意什么问? 3. 如何选择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 4. 如何选择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 5. 如何选择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 6.如何选择适制普洱茶的茶树品种? 7.如何选择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 8.扦插用母本园茶树管理要注意什么问题? 9.那些季节适合进行茶树扦插育苗? 10.茶树扦插苗圃地准备要注意那些问题? 11.如何进行茶树扦插? 12.茶树扦插苗圃管理要注意什么问题? 13.什么是茶树的无公害栽培和有机茶? 14.如何新辟茶园道路网? 15.如何规划新辟茶园排水蓄水系统? 16.茶园如何种植防护林? 17.新茶园如何开垦? 18.怎样确定茶树的种植规格? 19.如何种植茶树? 20.幼龄茶树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21.如何进行茶树定型修剪? 22.如何进行成龄茶树的轻修剪? 23.如何进行成龄茶树的深修剪? 24.茶树的重修剪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25.衰老茶树的台刈技术要点是什么? 26.蓄梢采摘树冠培养技术要点有哪些? 27.茶园灌溉的方法有哪些? 28.茶叶鲜叶如何做到按标准采摘? 29.茶叶鲜叶采摘方式有哪些? 30.采用机械采摘茶园的管理有哪些技术要求? 31.茶园的防霜防冻栽培技术有哪些? 32.茶树受冻害后应如何护理复壮? 33.如何进行茶园封园管理? 34.优质高效茶园对土壤条件有那些要求? 35.造成茶树生长不良的土壤类型有哪些?怎样改良? 36.茶园间作绿肥有什么益处? 37.茶园间作绿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技术环节? 38.茶园如何施好秋季基肥? 39.茶园追肥与基肥配合施用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40.茶园如何使用氮肥? 41.茶园如何使用磷肥? 42.茶园如何使用钾肥? 43.茶树如何配施氮、磷、钾,达到营养元素平衡供应? 44.茶园有机肥与化肥如何配合使用? 45.茶园施肥的方式有那些? 46.茶园如何施用叶面肥? 47.幼龄茶树如何施肥? 48.新开垦或改植茶园应怎样施好茶树底肥? 49.如何防治茶毛虫? 50.怎样防治茶尺蠖? 51.如何防治黑刺粉虱? 52.小绿叶蝉如何防治? 53.如何防治角蜡蚧? 54.如何防治茶细蛾? 55.如何防治茶丽纹象甲? 56.如何防治茶跗线螨? 57.怎样防治茶橙瘿螨? 58.怎样防治茶饼病? 59.怎样防治茶炭疽病? 60.怎样防治茶云纹叶枯病? 61.怎样防治茶苗根结线虫病? 62.白绢病如何防治? 63.农药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64.茶园如何选择适用农药? 65.如何进行科学用药? 66.如何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 67.怎样进行茶园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68.什么是最大允许残留量? 69.如何控制茶叶农药残留? 70.茶叶分成哪六大茶类? 71.绿茶加工前如何“摊放”鲜叶? 72.绿茶加工“杀青”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73.绿茶加工中如何进行“揉捻”? 74.绿茶加工中干燥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75.茶叶如何保存? 76.红茶加工时鲜叶怎样“萎凋”? 77.工夫红茶加工中“揉捻”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78.红茶加工中如何进行“发酵”? 79.乌龙茶加工时鲜叶“晒青”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80.乌龙茶加工中“做青”应注意哪些关键技术环节? 81.乌龙茶如何“焙火”? 82.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如何进行“渥堆”? 83.怎样加工“γ~氨基丁酸茶”? 84.采茶机有那些分类?目前大量使用是哪一类? 85.怎样建立茶园滴灌设备系统? 86.茶叶初制机械设备有那些种类? 87.怎样解决红茶萎调槽沿长度方向萎调不均匀问题? 88.怎样选择茶机炉灶的燃料种类? 89.怎样选购茶叶杀青机种类? 90.滚筒杀青机导叶板分几段?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91.如何操作滚筒杀青机? 92.红碎茶CTC滚切机齿辊间隙如何设置 ? 93.茶叶揉捻机常见哪些故障?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94.茶叶烘干机常见哪些故障?如何解决? 95.怎样配置毛峰绿茶生产线? 96.怎样配置炒青绿茶生产线? 97.扁形、针形、卷曲形名优茶应该各用什么样的机械组合? 98.初制茶厂选址要注意哪些问题? 99.茶叶初、精加工机械今后发展方向是什么? 100.乌龙茶一般用什么样的机械设备组合?      1. 为什么要选用无性系茶树良种? 与种子繁殖的茶树品种相比,无性系茶树良种具有以下优点:1).高产:一般在同等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下,无性系茶树良种比一般品种增产10以上。2).优质:茶树栽培管理水平和采摘、制茶技术虽然茶叶品质有影响,但茶叶色、香、味、形的形成主要仍然是茶树新梢的化学特性和外部形态特征的反映,即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部分名优茶生产还要求特定的优良茶树品种,如高档乌龙茶铁观音必须用“铁观音”物性系茶树品种的原料加工,才有“观音韵”拟制风格,“龙井43号”原料加工的龙井茶品质优于同类其他品种;同时,无性系茶树良种的芽叶性状一致,有利于标准化加工技术的推广和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3). 低耗: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新梢生长旺盛而整齐、芽叶粗壮、密度大、采茶工效高并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特点,降低采摘和其它生产成本。4).高效:由于无性系茶树良种产量高、品质优,生产成本降低,所以其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2. 引种茶树品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环境适应性和适制性原则:在引种之前必须了解拟引进茶树品种的环境适应性和栽培条件要求。要求拟引进品种适合加工本地主要生产茶类,在栽培过程中尽可能满足其栽培条件,才得到充分发挥良种的优势,做到良种良法。 2)多抗性原则:拟引进的茶树良种应该具有良好的抗寒、抗旱、抗病和抗虫能力,除了要求对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和茶类适制性较强以外,还应对当地主要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性。 3)多样性原则:在引种时要做好不同类型品种的合理搭配。主要有春茶萌发期不同的品种合理搭配,茶树品种的抗逆性也该具有多样性,要考虑不同茶类适制性的品种之间有合理的比例。 4)无性繁殖原则:新建茶叶生产基地应选用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为今后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产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5)苗木质量检验和病虫害检疫原则:从外地引进品种及其种苗运输之前,必须要求种苗供应单位提供苗木质量检验和病虫害检疫证明。苗木质量检验的内容包括种苗的纯度鉴定和定级鉴定。 3. 如何选择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 绿茶产区在新建茶园或改植换种时,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所加工的茶类,从1和表4中选择适当的国家审(认)定茶树品种,也可以从各地审(认)的省级茶树品种中选择。 表1 国家审(认)定的绿茶品种    品种名称 繁殖方式    芽叶性状      产量表现 春茶萌发期 适制茶类 适应性 中茶102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茸毛中等。 高     早 绿茶 抗寒力较强,适应江北和江南茶区 南江2号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茸毛较多。 高 早 绿茶 抗寒力较强,适应江北和江南茶区 赣茶2号 无性 中叶类,芽叶淡绿,茸毛多。 较高 早 绿茶 抗寒力较强,适应江南绿茶区 鄂茶1号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 高 中生 绿茶 抗寒性强,适应长江以南绿茶区   杨树林783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有茸毛。 中等 晚生 绿茶 抗寒性强,适应江南和部分江北茶区 锡茶5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绿色,茸毛较多。     高 中生 绿茶 抗寒性较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寒绿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多。 高 早生 绿茶 抗寒性较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龙井长叶 无性 中叶类,芽叶淡绿色,茸毛中等。 高 早生 绿     抗寒性、抗旱性均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浙农113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多。     高   早生   绿茶     抗寒性较强,抗旱性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青峰           无性           中叶类,芽叶绿色,茸毛多。           高           中生           绿茶           抗寒性较强,适应江南茶区                信阳10号           无性           中叶类,芽叶淡绿色,茸毛中等。           高           中生           绿茶           抗寒性强,适应江北茶区                槠叶齐12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少。           高           中生           绿茶           抗寒性、抗病性较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白毫早           无性           中叶类,芽叶淡绿,茸毛多。           高           早生           绿茶           抗寒性、抗病虫性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龙井43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少。           高           特早           绿茶           抗寒性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安徽7号           无性           中叶类,芽叶淡绿,茸毛中等。           高           中生           绿茶           抗寒性较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翠峰           无性           中叶类,芽叶翠绿,茸毛多。           高           早生           绿茶           抗寒性较强,适应江南茶区                上梅州种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多。           高           早生           绿茶           抗寒性、抗旱性强,适应江南茶区 4. 如何选择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 红茶产区在新建茶园或改植换种时,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从表2和表4中选择适当的国家审(认)定茶树品种,也可以从各地审(认)的省级茶树品种中选择。 表2 国家审(认)定的红茶品种                     品种名称           繁殖方式           芽叶性状           产量表现           春茶萌发期           适制茶类           适应性                     云大淡绿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色,茸毛多。           高           早生           红茶           抗寒性弱,适应华南红茶区                五岭红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色,茸毛少。           高           早生           红茶           抗寒性较弱,适应华南红茶区                秀红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           高           早生           红茶           抗寒性较强,适应华南红茶区                桂红3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绿色,茸毛少。           较高           晚生           红茶           抗寒性较强,适应华南茶区                桂红4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少。           较高           晚生           红茶           抗寒性及抗病虫较强,适应华南茶区                黔湄701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多。           高           中生           红茶           抗寒性较弱,抗茶跗线螨力较强,适应西南茶区                蜀永808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多。           较高           晚生           红茶           抗旱性较强,适应西南、华南茶区                蜀永3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多。           高           中生           红茶           抗寒性较强,适应西南、华南茶区                蜀永906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多。           高           中生           红茶           抗寒性较弱,抗旱性中等,适应西南、华南茶区                黔湄419           无性           大叶类 ,芽叶淡绿,茸毛多。           高           晚生           红茶           抗寒性较弱,抗虫较强,适应西南茶区                蜀永1号           无性           中叶类,芽叶绿色,茸毛特多。           高           中生           红茶           抗寒性较强,适应西南、华南茶区                英红1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中等。           高           早生           红茶           抗寒性较弱,适应华南、西南茶区                蜀永2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中等。           高           中生           红茶           抗寒性较强,适应西南、华南茶区                云抗10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特多。           高           早生           红茶           抗寒性、抗旱性较强,适应西南或华南茶区 5. 如何选择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 乌龙茶产区在新建茶园或改植换种时,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从表3和表4中选择适当的国家审(认)定茶树品种,也可以从各地审(认)的省级茶树品种中选择。 表3 国家审(认)定的乌龙茶品种                     品种名           繁殖方式           芽叶性状           产量表现           萌发期           适制茶类           适应性                     岭头单丛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色,茸毛少.           高           早生           乌龙茶           抗寒性较弱,适应乌龙茶区                黄奇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色,茸毛少。           较高           早生           乌龙茶           抗寒性强,适应乌龙茶区                悦茗香           无性           中叶类,芽叶淡紫绿色,茸毛少。           较高           中生           乌龙茶           抗寒性强,适应乌龙茶区                黄观音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带紫,茸毛少。           较高           早生           乌龙茶           抗寒性强,适应乌龙茶区                金观音           无性           中叶类,芽叶紫红色,茸毛少。           较高           早生           乌龙茶           抗寒性强,适应乌龙茶区                铁观音           无性           中叶类,芽叶绿带紫,茸毛少。           中等           晚生           乌龙茶           抗旱性和抗寒性较强,适应乌龙茶区 表4 国家审(认)定的多茶类兼制品种                     品种名           繁殖方式           芽叶性状           产量表现           萌发期           适制茶类           适应性                     浙农21           无性           中叶类,叶色深绿;芽叶肥壮,茸毛多。           较高           中           红、绿茶           抗寒力较弱,适应华南、江南茶区                早白尖5号           无性           中叶类,芽叶深绿,茸毛多。           高           早           红、绿茶           抗寒力较强,适应江北、江南茶区                凫早2号           无性           中叶类,芽叶淡绿,茸毛中等。           较高           早           绿、红茶           抗寒力强,适应江北、江南茶区                黔湄809           无性           大叶类,芽叶淡绿,茸毛多。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寒性强,适应西南、华南茶区                皖农3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茸毛多。           较高           中生           红、绿茶           抗寒性较弱,适应华南、江南南部茶区                皖农95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寒性强,适应江南茶区                锡茶11号           无性           中叶类,芽叶淡绿色,茸毛多。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寒性较强,适应江南、北茶区                黔湄601           无性           大叶类,芽叶深绿色,茸毛特多。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寒性尚强,适应西南茶区                高芽齐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少。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寒性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尖波黄13号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茸毛较多。           高           早生           红、绿茶           抗寒性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蜀永703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多。           高           早生           红、绿茶           抗寒性中等,适应四川、贵州茶区                蜀永307           无性           大叶类,芽叶稍黄,茸毛多。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旱性中等,适应西南、华南茶区                蜀永401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中等。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旱性强,抗寒性中等,适应西南、华南茶区                宜红早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茸毛较多。           较高           中生           红、绿茶           抗旱性、抗病虫中等,抗寒性较强,适应江南、华南茶区                福云10号           无性           中叶类,芽叶淡绿,茸毛多。           高           早生           红、绿茶           抗旱性和抗寒性较强,适应江南茶区                槠叶齐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茸毛中等。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寒性强,适应江南茶区                安徽1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多。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寒性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安徽3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淡黄绿,茸毛多。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寒性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迎霜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多。           高           早生           绿、红茶           抗寒性尚强,适应江南茶区                劲峰           无性           中叶类,芽叶浓绿,茸毛多。           高           早生           红、绿茶           适应江南茶区                浙农12           无性           中叶类,芽叶绿色,茸毛特多。           较高           中生           红、绿茶           抗寒性较弱,抗旱性强,适应江南茶区                宁州2号           无性           中叶类,芽叶茸毛中等。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寒性较强,抗旱性较弱,抗病虫性中等,适应江南茶区                云抗14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特多。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旱性、抗寒性及其抗病虫性均强,适应西南、华南茶区                菊花春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多。           高           早生           绿、红茶           抗寒性较强,适应江南茶区                黔湄502           无性           大叶类,芽叶绿色,茸毛粗多。           高           中生           红、绿茶           抗寒性较弱,抗旱性较强,适应西南茶区                福云6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淡黄绿色,茸毛特多。           高           特早           红、绿、白茶           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适应江南茶区                福云7号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多。           高           早生           红、绿、白茶           抗寒性、抗旱性较强,适应江南茶区                福鼎大白茶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           高           早生           红、绿、白茶           抗寒、抗旱能力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福鼎大毫茶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特多。           高           早生           红、绿、白茶           抗寒、抗旱性强,适应江南、江北及华南茶区                福安大白茶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较多。           高           早生           红、绿、白茶           抗旱性和抗寒性强,适应长江南、北茶区                梅占           无性           中叶类,芽叶绿色,茸毛少。           高           早生           乌龙、绿、红茶           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适应江南茶区                政和大白茶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特多。           较高           晚生           红、绿、白茶           抗寒性、抗旱性较强,适应江南茶区                毛蟹           无性           中叶类,芽叶淡绿,茸毛多。           高           中生           乌龙、绿、红茶           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适应江南茶区                铁观音           无性           中叶类,芽叶绿带紫,茸毛少。           中等           晚生           乌龙、绿茶           抗旱性和抗寒性较强,适应乌龙茶区                黄      木炎           无性           中叶类,芽叶黄绿色,。           较高           早生           乌龙、红、绿茶           抗寒性和抗旱性较强,适应江南茶区                福建水仙           无性           大叶类,芽叶淡绿,茸毛多。           较高           晚生           乌龙、红、绿           抗旱性、抗寒性强,适应江南茶区                本山           无性           中叶类,芽叶淡绿带紫,茸毛少。           中等           中生           乌龙、绿茶           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适应乌龙茶区                大叶乌龙           无性           中叶类,芽叶绿色,茸毛少。           中等           中生           乌龙、红、绿茶           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适应乌龙茶区                大面白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特多。           高           早生           绿、红、乌龙茶           适应江南茶区                八仙茶           无性           大叶类,芽叶黄绿,茸毛少。           高           特早           乌龙、绿、红茶           抗寒性、抗旱性尚强,适应乌龙茶区 6.如何选择适制普洱茶的茶树品种? 目前国家审定茶树品种中,适制普洱茶的专用无性系茶树比较少。普洱茶茶产区在新建茶园或改植换种时, 可以选择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37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选9号、云梅、云瑰等无性系茶树品种或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南糯山大叶茶、景谷大白茶、邦东大叶茶等有性繁殖茶树品种。 7.如何选择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 俗称“白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六大茶类分类中的传统白茶,另一类是用新梢白化茶树原料生产的白茶。生产传统白茶的原料要求芽叶茸毛丰富,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从表4中选择适当的茶树品种。新梢白化茶树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低温诱导的新梢白化茶树,如浙江省茶树品种“白叶茶1号”(原名:安吉白茶),在春季早期气温低于20~22°C时,新生长的茶树叶片呈现白化现象,即除部分叶脉绿色以外的新叶为白色;当气温高于20~22°C时,新梢白化现象逐步消失,夏季时与一般茶树无差异。另一种是光照诱导型的新梢白化茶树,在春季低温或夏季强光照条件下,这类茶树新梢出现白化现象,即生长黄色或白色新梢,如浙江省认定茶树品种“黄金芽”。该两类新梢白化茶树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氨基酸含量高,所加工的茶叶鲜爽度好,属于名贵茶叶。选择这类茶树品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决定,在春季气温回升比较慢的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可以选择低温诱导型新梢白化茶树品种;在气温高和光照强的地区,可以选择光照诱导型新梢白化茶树品种。 8.扦插用母本园茶树管理要注意什么问题? 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插枝,在母本园的管理上必须注重修剪、施肥等环节。 母本园的修剪作业,要根据扦插的时间来决定。一般的,用于夏插(6月中旬下旬~7月上旬插)的枝条,可在2~3月春季首轮新梢萌发前进行离地40~50cm的深修剪,然后留养插穗;而用于秋插(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插)的枝条,可在春季首轮新梢采摘后,进行轻修剪留养插穗。由于插穗修剪量大,母本园施肥量一定要充足,才能养出粗壮插枝和保持旺盛的树势。通常情况下,母本园可采用“一基二追”的施肥,即在秋插结束后施用基肥,用量可按照3000~3750kg/hm2饼肥或750~1125kg/hm2复合肥或40000kg/hm2厩肥进行;追肥可在每年的春梢萌发前(2~3月)和夏插剪枝后(8月)进行,每次用量一般为150~225kg/hm2尿素或相当氮量的其它肥料。此外在日常的母本园管理中,还应该及时清除花果、防治病虫和打顶。打顶可在剪穗前10~15天进行,以促进新梢木质化,但不宜过早,否则易引起腋芽萌发,对插穗生根不利。 9.那些季节适合进行茶树扦插育苗? 茶树扦插虽然在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生产上常进行夏插和秋插,而且扦插时间还与各省区气候条件和茶树生产轮次有关。在长江流域茶区,夏季扦插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秋季扦插则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而在福建和广东等华南茶区扦插时间上可略提前。 10.茶树扦插苗圃地准备要注意那些问题? 苗圃地应选择微酸性、排灌、交通方便的旱地,经深翻去除杂草、植物根系,晒白后,按照东西向整成宽110~120cm、高16cm左右的苗床,苗床间距约25~30cm。在苗圃四周开设排灌水沟,或者安装自来水或喷灌设备。平整后的苗床经适当打紧压实后可进行扦插。对于连续多年用作苗圃的地块,在翻整苗床后,必须在床面平铺10~20cm过筛的未种植过茶树的红壤土,再平整压实。通常情况下,新苗圃整理过程中,不必施用肥料,而连续多年使用的苗圃地,可在苗床35cm以下施少量腐熟的有机肥。 11.如何进行茶树扦插? 从良种母本园中剪取红棕色、半木质化、健壮、无病虫害、具饱满腋芽的枝梢。将枝条剪成长约3~4cm、带有一片叶和饱满腋芽的短穗,剪口要平滑、斜向(图1)。扦插前将苗床充分喷湿,待表土不粘手时再按茶树叶片长度划线,一般插穗行距7~8cm,株距2~3cm,以叶片不重叠为宜。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插穗叶片下部将插穗直插或稍斜插入土中(图2),深度以露出叶柄为宜,边插边将土壤稍加压实,使插穗与土壤紧贴,以利发根。一般每667m2可插20~25万穗。扦插时,应尽量做到当日剪穗,当天插完,以保持插穗的新鲜。此外,可通过外源激素处理措施,促进插穗发根、提高扦插成活率,具体做法:①在扦插时,将插穗基部快速蘸取少量高浓度生根粉,边蘸边扦插;②也可将剪好的插穗在事先配制的50mg/L的萘乙酸溶液中浸泡30秒左右,捞出插穗扦插。 12.茶树扦插苗圃管理要注意什么问题? 插后苗床应立即淋透水,随即进行遮荫或防冻处理(图3)。目前生产上常用的遮荫处理是盖遮阳网,遮光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秋插时,可在遮阳网内加铺塑料地膜或小拱膜,以利保温保水和防杂草。 浇水:扦插初期,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水量以浇透为准,该阶段大概持续7~10天;以后可每天浇一次。生根后,一般隔日浇水一次或数日沟灌一次,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除草:苗圃中湿度高,杂草多,要及时除草,以防杂草与扦插苗争夺肥水,一般至少1周进行1次。 病虫害防治:扦插苗腋芽萌发后,应及时检查和防治病虫害,特别注意叶蝉、螨类、粉虱与茶蚜等虫害以及病害发生。 施肥:扦插苗圃的施肥与常规茶园差别很大,应掌握“小量多次,先少后多”的原则。      炼苗:夏插的苗圃,可视天气情况,于10月始逐步拆除遮阳网,开始时可在阴雨天揭开遮阳网,而在晴天再盖上;夏插苗圃越冬时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防冻保暖工作。秋插苗圃可在次年4月选阴雨天拆去遮荫物。拆除遮荫物后要根据土壤状况注意经常浇水。待苗高15~20cm时,应及时打顶,摘去梢顶一芽一叶,促进茶苗分枝和增粗茎干,提高出圃率。      13.什么是茶树的无公害栽培和有机茶?      茶树的无公害栽培是茶叶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在茶树的栽培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定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限量化学肥料在生产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无害化栽培措施,确保农业生态系统不受或少受农药、化肥和激素等化学合成物质的破坏,而生产出的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卫生质量指标必须符合我国和茶叶进口国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有机茶是在生态环境良好,没有任何污染的土地上,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有机方式种植,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过程中未受有害物质污染,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认证合格并颁发有机茶证书的各类茶叶产品。      14.如何规划新辟茶园道路网?      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应根据需要设置不同规格的道路。茶园的道路分为干道、支道和步道,互相连接组成道路网。干道是连接各生产区、制茶厂和场(园)外公路的主道,要求能运行汽车和拖拉机。一般路宽8~9米,路坡不要超过5度,转变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15米,能供两辆卡车对开行驶。支道也是茶园划分区片的分界线,其宽度以通行手扶拖位机和人力车为准,一般宽4~5米。步道是茶园地块和梯层间的人行道,宽2~3米。实行机耕的茶园要留出地头道,以供耕作机械掉头之用。      茶园道路的设置,要便于园地的管理和运输畅通,尽量缩短路程、减少弯路。为了少占用地地,应尽可能做到路、沟相结合,以排水沟的堤作道路。据各地的经验,道路以控制在占场地总面积的5%左右较为适宜。茶园开垦之前就要划出支道、步道的位置,然后边开垦,边筑路。      15.如何规划新辟茶园排水蓄水系统?      新茶园时,水利设施既要考滤多雨能蓄,涝时能排,缺水能灌,又要尽量减少和避免水土流失。      1)隔离沟,设在茶园上方与荒山陡坡交界的地方,深、宽各70~100厘米,横向设置,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或开人工堰沟,把水排入蓄水塘堰,以免山洪冲毁茶园。      2)纵沟,用以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顺坡向设置,可沿茶园步道两侧设置,要求迂回曲折,避免直上直下;坡度较大的地方,可开成梯级纵沟以减缓水势,防止径流冲毁茶园梯坎和道路。      3)横沟,其作用主要是蓄积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的水入纵沟。在茶地内与茶行平行设置,与纵沟相连。坡地茶园每隔10行一条横沟。梯式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横沟。      4)沉沙坑,在纵横沟中每隔1.6~3.3米挖一个沉沙坑,深、宽各30~45厘米,长60~70厘米。其作用是沉沙走水,并可缓减缓水流速度。      5)蓄水池,供茶园施肥、喷药、灌溉之用,一般每5~10亩茶园要有一个蓄水池。      6)地下水位高的茶地,要开排除积水的水沟。      16.茶园如何种植防护林?      茶园种植防护林可以保持水土,改善小区气候,冬季减轻大风和严寒的侵袭,夏季增加空气湿度,减少茶地水分的蒸发,有利于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防护林一般种在茶园周围、路旁、沟边、陡坡、山顶以及山谷岙口迎风的地方。防护林的树种要以高干树和矮干树相搭配,选择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较快的和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木。一般采用杉树、油茶、桉树、油桐、乌桕、女贞、香樟、棕榈等作为防护林木。夏季日照强烈,常有伏旱发生的地区,还应在茶园梯坎和人行步道上适当栽种一些遮荫树。每亩种树在10株以内,不可栽种过密,更不能种在茶行里,树冠应高出地面2.5米以上,以免妨碍茶树的生长。      17.新茶园如何开垦?      为了加强茶园的水土保持,在开垦建立茶园时,凡是坡度在10度以内的缓坡地,按一定行距实行等高种植;坡度在10度以上较陡的坡地,可沿等高线修水平梯田,建立梯式茶园。      开垦前先将荒地内的灌木、荆棘、杂草坟堆、乱石等障碍物清除,柴草晒干后堆积起来,运出园外,烧成火土灰供作肥料。零星的成林林木,可尽量保留作防护林或遮荫树。      新垦荒地在茶树种植前,必须进行深耕,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气透水性能,促进土壤熟化,为茶树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生荒地一般要进行两次深耕,第一次初垦,要求全面深挖50厘米以上,并将土层内树根、茅草根、竹根、石块等清除干净。初垦时翻起的土块不必打碎,以利风化。在种植前还要进行一次复垦,要求挖深20~30厘米,并将土块打碎、整细耙平。      新开垦的荒地,有机质缺乏,在茶树种植前,最好先种一次豆科绿肥,熟化土壤,培养地力。      18.怎样确定茶树的种植规格?      ⑴以“大叶种”为主的地区:如华南茶区,种植行距一般为1.5~1.8米,株间距40~50厘米,每亩种植1000株左右。      ⑵以“中、小叶种”为主的地区:主要有单条栽和双条栽二种:      单条栽:一般的种植行距1.3~1.5米,丛距25~33厘米,每丛种植2~3株,每亩用苗2500~4000株。在气温较低或海拔较高的茶区,行距可适当缩小到1.2~1.3米,丛距缩小到20厘米左右。      双条栽:在单条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植方式,每2条以30厘米的小行距相邻种植,大行距为1.5米,丛距25~33厘米,每丛种植2~3株,每亩用苗4000~6000株。与单条栽相比,双条栽具有成园和投产较快,但同时保持了日后生产管理的便利性,目前已逐渐成为中小叶种地区主要的种植方式。      19.如何种植茶树?      田间圃地育成的茶苗,移栽适期应选择茶苗地上部休眠期,移栽成活率较高,或应据气候特点,避免在干旱和严寒时进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茶,在秋冬季或早春(11月至次年3月)都可以移栽。移栽时间早一些,有利于茶苗成活,但有的年分冬旱严
/
本文档为【实用技术名称:茶叶100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