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幻”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幻”

2018-03-22 10页 doc 25KB 2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幻”《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幻”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幻” 第23卷第3期 2005年6月 运城学院 JournalofYunchengUniversity Vo1.23NO.3 Jun.2005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幻" 薛梅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它从小说所体现的"极幻"与 "极真"的辩证关系人手对《西游记》进行了评点.《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指出小说在主题上,艺术上和情感 上的"以幻寓理","以幻...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幻”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幻”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幻” 第23卷第3期 2005年6月 运城学院 JournalofYunchengUniversity Vo1.23NO.3 Jun.2005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幻" 薛梅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它从小说所体现的"极幻"与 "极真"的辩证关系人手对《西游记》进行了评点.《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指出小说在主题上,艺术上和情感 上的"以幻寓理","以幻写真","以幻感世",同时认为评点者对小说之"幻"是高度赞赏和肯定的. 关键词:李卓吾;西游记;以幻寓理;以幻写真;以幻感世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008(2005)03—0028—03 "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 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 魔."„'嗍这是明刊<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卷首幔亭过 客《题辞》中的一段话,是袁于令对小说《西游记》真幻问题 的性阐述.作为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 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以下简称"李评本")正是从 小说所体现的"极幻"与"极真"的辩证关系人手对《西游记》 进行了评点,指出了小说在主题上,艺术上和情感上的"以幻 寓理","以幻写真","以幻感世",可以说是对袁于令《西游 记题辞》的进一步诠解和阐释,对当时和以后的读者更好地 理解<西游记》的主旨,把握其艺术特征和价值起到了十分 重要的作用. 一 ,主题上的"以幻寓理" 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继承并发展了 中国古代小说搜神摭怪的传统,以编幻述奇为能事,用神奇 丰富的想象敷衍出一幕幕虚幻怪异,变幻无穷的离奇情节, 使读者走入令人心惑神迷,叹为观止的神魔世界.简言之, 即小说充满了"极幻"的描写.庄子日:"以卮言为曼衍,以 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 下》),所以他的文章最善于用文学笔法表达哲学思想,其言 辞看似荒诞玄虚,其情理却颇诚真切实.《西游记》继承了 这一点,故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辞》中指出:"能读是书者,于 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恰?"„也 就是说,只有善于从"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才能探获 李评本在评点中,正是力图 《西游记》的奥秘与主旨所在. 引导读者拨开小说幻化描写的神秘面纱,阐明《西游记》在 主题上的"以幻寓理",并将《西游记》的宗旨归结为一个 "心"字. 小说开篇即云:"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 传》",李评本侧评日:一释厄'二字着眼.不能释厄,不如不 读<西游》."明确指出为读者"释厄"是作者创作《西游记》的 目的所在.并在第一回回末总评中进一步说明:"读《西游 记》者,不知作者宗旨,定作戏论.余为一一拈出,庶几不埋 没了作者之意.„„篇中云《释厄传》,见此书读之,可释厄 也.若读了《西游》,厄仍不释,却不辜负了《西游记》么?何 以言释厄?只是能解脱便是."而何以解脱?只在一"心". 小说第一回中有一座"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 李评本日:"灵台方寸,心也''"斜月象一勾,三星象三点也. 是心.言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并在此处夹批云:"一部 《西游》,此是宗旨."这里李评本从作者开篇所创设的天降 石猴外出学仙这一虚幻情节中,提炼出小说所寓之理,即本 心的解脱.此可谓小说在主题上"以幻寓理"的最初体现. 评点者认为"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即 是《庄子》"为婴儿",《孟子》"不失赤子之心"之意.并指出 "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已是明 白说了也."认为"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 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 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正是"世人可 惜,世人可叹,不及那猴王多矣"之处.从而进一步阐释《西 游记》达到本心解脱,保持赤子之心的宗旨所在. 小说第十三回,众僧灯下议论西天取经,路多虎豹,毒魔 恶怪难降,唐僧却以手指心日:"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 魔灭."李评本在此批道:"宗旨."并在此回回末总批中云: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部《西游记》只是如此, 别无些子剩却矣."批者认为整部《西游记》,由此句总揽全 篇,所谓九九八十一难与众多妖魔鬼怪,看似光怪陆离,奇幻 收稿日期:2005一o2一l7 作者简介:薛梅(1976一),女,湖北安陆人,湖北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 元明清文学. ? 28? 无比,却都只不过是心灵变化的隐喻.作者将"b生种种魔妙甚!何物文人,思笔双幻 乃尔!"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 生,心灭种种魔灭"的微言大义寓于变幻莫测的神怪故事中.曲,老龙王拙计犯天 条》的回末,李评本叹赏日:"种种想头, 正如评者所云:"游戏之中,暗传密谛.学者着意《一b经》,方出人意表,大作手也.""说家荒唐,大率如此,然此亦具见才 不枉读《西游》一记,孤负了作者婆一b."为了进一步说明问思.拘儒俗笔,政不能有此."肯定了小说作者的"大作手" 题,小说在第六十一回《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特意敷衍了和非同寻常的"才思".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 孙行者三次向铁扇公主借来芭蕉扇,以扑灭火焰山之火的情府还魂》中,评点者更是随时批日:"幻甚!""荒唐极矣!可 节.读者亦不能视此为一个简单地虚幻故事,李评本于此拨发一笑.""此等点缀,妙不可言!"第十一回中评得十分仔 云见雾,指出:"谁为火焰山?本身烦热者是.谁为芭蕉扇?细,认为"此回最为奇幻.刘全,李翠莲,相公,相婆,俱从笔 本身清凉者是.作者特为此烦热世界下一帖清凉散耳.读端幻出,殊为骇异.而贯串傅奕,萧璃事,尤为妙合."诸如此 者若作实事理会,便是痴人说梦."将《西游记》明一b见类评语,在李评本中比比皆是."幻笔如此,奇矣,奇矣!" 性,显示b的躁动与宁静,放纵与回归,训导人们如何以自省"幻笔,妙甚!""笔幻如此,奇矣!„唐僧化虎,白马变龙,都 的方式求得内一b解脱的真正题旨从九九八十一难的幻化描是文一b极灵极妙,文笔极奇极幻处.„说到装天处令人绝倒, 写中突显出来,为读者理解《西游记》指点了迷津.何物文人,奇幻至此!大抵文人之笔,无所不至,然到装天葫 那么,如何以自省的方式达到内一b的解脱《西游记》于芦亦观止矣,.""妙甚!妙甚!文章至此,灵异极矣.""趣甚, 编奇述幻中也并非没有提及.李评本随时加以批点,力图于妙甚!小说家决不可无此.""趣至此,妙至此,亦奇矣!„文 其幻中找到所寓之理.第四回回末总批:"齐天大圣府内,设人之笔,奇幻至此!„这回想头奇甚幻甚,真是文人之笔,九 安静,宁神两司,极有深意.若能安静宁神,便是齐天大圣;天九地,无所不至.""奇笔幻 思,一至于此!"等等.文章作 若不能安静宁神,还是个猴王."第十四回回末总批:"'一b猿法,有所谓史笔,又有所谓文笔.史笔尚真,尚实,尚直,尚 归正,六贼无踪',八个字已分明说出,人亦容易明白."第十正;文笔尚幻,尚虚,尚曲,尚奇.简言之,史笔多实写,文笔 五回回末总批:"心猿归正,意马收缰,此事便有七八分了."多虚构.李评本的这些评语,就是对小说所采用的文笔,即 第七十四回回末总批:"劈头'打开欲网,跳出情牢'八字极艺术虚构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进行了高度评价.而这些评 妙.可惜世人自投欲网,占住情牢耳."第八回回末总批:"老价显然不同于那种追求小说传播商业效果而一味摇旗鼓吹 孙是名悟空,老猪是名悟能,老沙是名悟净,如此提醒叫唤,的"书商型"评点,而是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宣泄,是对作品 不止三番四覆.空者何在?能者何在?净者何在?毕竟求艺术成就的发自内心的拍案叫绝. 一 个悟的,真如龟之毛,兔之角也,可胜浩叹,可胜浩叹!"评与此同时,李评本的批语,将小说的幻化描写从字面意 点者认为,《西游记》训导人们以自省的方式达到内心的解义提高到"以幻写真"的艺术高度,是对袁于令"是知极幻之 脱,必须摆脱一切声色货利的占有欲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意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的进一步诠释.强 识,做到安静宁神,通过自"悟"本心来实现人格完善.孙悟调寓真于荒诞,寓实于玄虚,乃是文学的一条普遍原理.刘 空,猪八戒,唐僧分别从猴王,野猪精,玄奘到斗战胜佛,净坛熙载就在《文概》中称赞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于此见 使者,旃檀功德佛,正是他们修心向善,格物致知的结果.寓言之妙."李评本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正是紧紧扣住 由此可见,李评本在评点《西游记》时已明确揭示了小了这一点,小说中的奇幻故 事并不是"一味胡说乱道,任意大 说在主题上的"以幻寓理",认为"《西游记》极多寓言,读者开顽笑"J(,并非作者的漫无边际的胡编乱造,而是植根 切勿草草放过.„„俱是性命微言也."开始了对小说题旨于现实,是现实社会生活的折光和投影,使九九八十一难的 的早期探索,这些论述明显受明中后期"一b学"思想的影响.虚幻故事也具有合情合理的"真"的一面.在评者看来,这种 而对于《西游记》题旨的思考,陈元之认为《西游》意在"摄心"以幻写真""幻中见真"的艺术手法的完美运用,才是小说 以摄魔,摄魔以还理."J(谢肇涮认为"盖亦求放一b之高于其他作品的魅力所在.如第四十八回侧评:"就似真的 喻."I2J(这些都与李评本的观点相通,对后来的批评家产一般,奇矣!"第六十回侧评:"极荒唐,却似实事."第七十一 生了极大的影响.回侧评:"以幻为真,奇绝,奇绝!"第九十四回总评:"《西游》 二,艺术上的"以幻写真"妙处只是说假如真,令人解颐."这些批语无不体现了评点者 李评本除揭示了小说在主题上的"以幻寓理",并根据对小说真幻关系的肯定.当然,李评本认为小说人物塑造上 自己的理解阐明了《西游记》的宗旨外,还对小说在艺术上的艺术特点也体现了"以幻写真"的一面.如第三十八回总 的奇幻特色进行了揭示和评判.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评日:"描画行者耍处,八戒笨处,咄咄欲真,传神手也." 奇在幻处,作者用幻笔述神语怪,充分驰骋其浪漫主义的奇由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李评本对《西游记》中出神 思妙想,建构了一个庞大复杂而又尊卑有序的神魔体系,将入化的幻化描写及"以幻写真"的艺术手法给予了极高的评 "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手价,禁不住惊呼"天下文章,幻至此极矣",这当然也体现了评 法使用到了极限.李评本对《西游记》的这种艺术上的幻笔点者本人对真幻问题 的认识和对浪漫主义创作理论的极大 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赞美,其批点中随处可见对小说奇幻特色肯定. 的高度肯定.如第七回描写孙悟空"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三,情感上的"以幻感世" 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李评本侧评日:"趣甚,与艺术上的"以幻写真"相 联系,李评本认为《西游记》 ? 29? 更是以极充沛的情感借端感世,将社会的黑暗和人情的冷暖 隐喻在怪怪奇奇,迷幻荒诞的神魔故事中,表达对现实的感 慨.评点者力图将这些"以幻感世"的地方揭示给读者,并 赋予自已的理解和感悟,引起读者对世态人情的观照.如第 二十三回总批:"今人那一个不被真真,爱爱,怜怜弄坏了,不 要独笑老猪也.人但笑老猪三个女儿娶不成,反被他绷了一 夜.不知若娶成了,其绷不知又当何如.人试思之,世上有 一 个不在绷里者否?"以《四圣试禅心》的幻笔,描画出人皆 有欲的世之常情;第二十七回总批:"世上以功为罪,以德为 雠,比比而是,不但行者一个受屈,三藏一人糊涂已也,可为 三叹."以《圣僧恨逐美猴王》的情节,指出并批评了社会上 恩将仇报之人的存在;第三十四回总批:"转转变化,人以为 奇矣,幻矣,不知人心之变化实不止此也.人试思之,定当哑 然自笑."以孙行者的诸般变化,感叹世上人心的变化无常; 第四十八回总批:"人见妖魔要吃童男童女,便以为怪事.殊 不知世上有父母白吃童男童女的,甚至有童男白吃童男,童 女白吃童女的,比比而是,亦常事耳,何怪之有?或问何故? 日:以童男付之庸师,童女付之淫髁,此非父母白吃童男女 乎?为男者自甘为凶人,为女者自甘为妒妇,丧失其赤子之 心,此非童男女白吃童男女乎?或鼓掌大笑日:'原来今日却 是妖魔世界也.'余亦笑而不言."用陈家庄遇妖魔吃童男童 女之事反观社会,感叹世上父母,男女的许多行为也与此无 异;第四十九回总批:"你看老鼋修了一千三百馀年,尚且不 得人身,人身如此难得,缘何今人把这身子不作一钱看待,真 可为之痛哭流涕."用虚构的老鼋故事,警醒世人应当珍惜生 命,珍惜自我;第九十三回总批:"一部《西游记》,独此回为 第一义矣.此回内说斯文肚里空空处,真是活佛出世,方能 说此妙语.今日这班做举子业的斯文,不识一瞎字,真正可 怜"借八戒,沙僧的对话,暗批了当时那些表面斯文却肚里空 空的文人.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如果说以上所举评语还仅仅是揭示《西游记》中用幻 笔,幻事对世态人情进行客观评价和善意警省的话,那么李 评本中则更有一些文字体现了评点者在情感上愤世嫉俗,锋 芒毕露的风格,他将艺术的笔锋直接刺向了地狱的阎王和天 堂的玉帝,很显然是让读者随着他的思路联想到明中后期皇 帝的腐化昏庸和社会的暗无天H.如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 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中有批语:"阎王也怕恶人",总批也 云:"常言鬼怕恶人,今看十王之怕行者,信然,信然!奈何世 ? 3O? 上反有怕鬼之人乎?若怕鬼之人定非人也,亦鬼耳."对阎王 的怯懦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至于玉帝,第四回评道:"玉帝也 不会用人,奈何?"第六回也评日:"原不该有许多名色分别, 还是玉皇不是."这些对虚构出来的阎王,玉帝的批判,显然 是评点者对于明朝最高统治者的怯懦昏庸的曲笔揭露,对当 时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的痛心疾首.希望统治阶级能够多 为天下苍生着想,为百姓多谋福利."太守一念恶则不雨,太 守一念善则雨,百姓死活全在太守手里.寄语天下太守,也 要知他百姓死活方好." 要言之,无论是对世态人情的客观评述,还是对时代弊 端的极力嘲讽,都表达出评点者对小说"以幻感世"的情感 认同和体悟,他认为这部神话小说不过是用虚幻之笔借比世 间人事而已,纵然扶摇直上九万里,纵然上天入地,最终还是 要返回地面,返回现实.李评本自己总结云:"妖魔反覆处极 似世上人情,世上人情反覆,乃真妖魔也.作《西游记》者,不 过借妖魔来画个影子耳"这为后来的胡适,鲁迅等人对《西 游记》"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3](的评价不能 说没有一定的启发. 综合以上三点,结合袁于令的《西游记题辞》,我们应该 能够从《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中感悟到《西游记》在主题 上的"以幻寓理",在艺术上的"以幻写真"和在情感上的"以 幻感世",感悟到评点者对小说之"幻"的高度赞赏和肯定, 我想这几点也应当能够概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的理 论价值所在.当然,对于《西游记》之幻,也有人持保留态度, 如张誉的《北宋三遂平妖传叙》认为:"小说家以真为正,以 幻为奇.然语有之:'画鬼易,画人难.'《西游》幻极矣,所以 不逮《水浒》者,人鬼之分也."[2](呦对《西游记》过分强调 幻提出了批评,这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这里 笔者就不展开阐述了. 参考文献: [1]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论着选(修订本)[M].江 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2]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 出版社,2002.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济南:齐鲁书社,1997. 【责任编辑成增强】
/
本文档为【《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之“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