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严复晚年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反思倾向

2017-12-21 16页 doc 37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严复晚年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反思倾向严复晚年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反思倾向 严复晚年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反思倾向 第51卷第4期 2011年7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o1.51No.4 Ju1.2011 严复晚年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反思倾向 艾昆鹏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严复晚年的政治哲学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即放弃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的系统的政 治哲学理论,逐渐趋向以反思和批判现实为核心的政治哲学方式,不再强求人事服从于外在的真理...
严复晚年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反思倾向
严复晚年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反思倾向 严复晚年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反思倾向 第51卷第4期 2011年7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o1.51No.4 Ju1.2011 严复晚年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反思倾向 艾昆鹏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严复晚年的政治哲学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即放弃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的系统的政 治哲学理论,逐渐趋向以反思和批判现实为核心的政治哲学方式,不再强求人事服从于外在的真理 与规律,而注重于以人道伦理为人类社会之基准,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一个社会的道德,风俗,礼仪 和国家的变迁.严复政治哲学思想的这种变化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把握:其一,在对传 统的再认识中发现了一个国家之存在和一个社会道德之延续的根基所在;其二,在对变革,革命和 共和政治的批判中认识到政治中保守主义立场的价值;其三,在对进化论的质疑和中西文化对比中 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严复;政治哲学;传统;革命;社会进化论 中图分类号:B256;D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42(2011)O4—0013—06 收稿日期:2011-0314 作者简介:艾昆鹏(1976一),男,河南确山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讲 师,政治学博士. 严复曾被梁启超称为"清季输入欧化的第一 人",同时,作为一个思想家,他也是中西政治哲学思 想第一次碰撞与交汇的载体,因此他的政治哲学思 想深受后人的关注,特别是他前后不同时期政治立 场和思想观点的巨大变化与反差,一直是学界探讨 和争议的一个焦点. 在早期的研究中,一般都认为严复早年提倡西 方自由民主,晚年则趋于保守,转而维护专制制 度.?美国着名汉学家史华兹在上世纪60年代提 出了严复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工具态度,试图用求富 求强这一始终目标来整合严复前后政治思想的混 乱,此种看法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士的赞同.?不 过近年来也不断有学者指出史氏这一解释的不足. 例如李强针对史氏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驳,认为 严复政治思想中的民族主义,普遍主义,道德主义是 始终存在的,晚期对西方自由民主的批评是对整个 西方文明的一种反思.?台湾学者黄克武则从另一 角度对史华兹的观点进行了修正,他通过对严译《群 己权界论》与密尔原着《论自由》的对比研究,得出严 复政治思想中的传统乐观主义认识论和儒家群己观 阻碍了对密尔自由主义思想中悲观主义认识论和与 之相关的个人主义语汇的理解与翻译,因此,史华兹 关于严复强调了自由的工具性价值的观点是对"严 复对密尔自由思想的误解"的误解.?此外,还有一 部分学者从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角度来理解严 复政治态度的变化,认为他对自由民主政治的向往 始终没有改变,晚年的保守选择是中国混乱现实造 成的一种必然的理智现.统观上述观点,除早期 的看法外,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力图证明严复政治 思想中的矛盾是表层现象,在其背后还是有一根始 终如一的主线存在的.但早期观点中把严复后来的 保守视为一种退缩,有些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因为 ?参见周振甫:《严复思想述评》,中华书局(北京),1930年,第270 页;侯外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363—380页;李泽厚:《论严复》,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论严复 与严译名着》.商务印书馆,l982年,第26—46页. ?[美]史华兹着,叶风美译:《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江苏人 民出版社,1995年,第227—235页. ?李强:《严复与近代思想的转型一兼评史华兹<寻求富强 严复与西方)》,刘桂生,林启彦,王宪明编:《严复思想新论》,清 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75页.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密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 批判》,上海书店,2000年,第1]8—120页. 13 我们不能仅站在严复后来抛弃的立场上来评判他, 而应当去深入探析严复为什么会转变看法,严复的 理由在今天仍成立吗?否则很难发掘严复思想的深 层含义以及对我们今天的理论价值.后来如史华兹 及国内诸多学者的研究都想努力表明严复思想内核 中的根本一致性,然而从政治哲学的功能和方式层 面来看,严复政治思想中的矛盾是一贯的,也是根本 性的,晚年的改变恰恰是其政治哲学思想成熟的重 要表现. 美国当代新实用主义的着名代表理查德?罗蒂 曾把哲学区分为系统哲学和教化哲学两种类型.前 者是建设性的,通过提供系统的论证试图把他们的 主题安置在确定性的基础之上;后者是反动性的,质 疑系统的哲学及其普遍公度性的整个构想,并借助 反讽,谐语和警句等修辞学策略来进行反思,以不断 动摇前者确定性的根基.?按照这种区分来看,严 复的政治哲学思想从其早年到晚年应该是经历了一 个从建构到反思的转变过程.早年的严复在现实情 势和社会进化论的强烈影响下曾经形成了以社会进 化论为基础的系统的政治哲学理论,1906年《政治 讲义》可以说是他自己对此种努力所作的一个简要 总结.但这一本之于斯宾塞的政治哲学在批判与建 设方面都是有理论缺陷的,在应对现实中更是常常 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在其晚年,严复目睹了辛亥 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国内外局势的混 乱,同时,也对老庄政治思想中对儒家建设性政治哲 学的合理批判有了更多的领悟.这些因素使他逐渐 放弃了之前的政治哲学立场,侧重于从经验与具体 的事实对比中进行反思与批判,不再强求人事服从 于外在的真理与规律,而注重于以人道伦理为人类 社会之基准.借助于罗蒂的区分视野,从政治哲学 方式来看,严复晚年思想观点及其政治立场的改变 与其政治哲学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正是在一种新 的政治哲学方式下,他重新对传统,变革与革命,社 会进化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 ,反思传统 社会进化论中的"进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渐进 的过程,所以严复在早期倡导变法时就具有保守的 倾向性,并没有全面地反传统,从而表现出一种审慎 与成熟.这种思想特质对严复后来转变政治哲学方 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说明严复对待传统的 态度前后具有一贯性.早期他对传统主要是批判性 的,原因是中国传统的政教风俗对于民智,民力,民 德的副作用很大,不利于社会进化.他曾指出,中国 14 虽名为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但事实上并未推行儒 家政策,使用的是各种愚民措施,"儒术之不行,固自 秦以来,愚民之治负之也".?但这并没有成为严复 为传统儒家思想辩护的理由,他同时也认为造成这 一 后果的责任不仅与自秦以来的统治者有关,与儒 家思想本身也有很大的关系,"惟其入人心之浅,则 周孔之教固有未尽善焉者,此固断断乎不得辞 也".?儒家思想推行两千年而不能深入人心本身 也说明了这一思想自身的弱点.所以,严复认为中 国传统政治思想及其实践特点就是"儒表法里",即 一 方面是奴虐众生的小人政治行为,另一方面是充 满伪善的君子政治思想.在《救亡决论》中,他写道: "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其教化 学术非也.不徒赢政,李斯千秋祸首,若充类至义言 之,则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赢李以小人而凌轹 苍生,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用其意,虽 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已 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均也.因其劫持,遂生作伪;以其 作伪,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弊乃至不可复振 也."?通过对中西政教实践后果的对比,严复早年 对中国传统的判断是:传统因其不能适应社会进化 规律而终究会被西方崇尚自由平等的政教学术取 代.但这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这其间本国的传 统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他的这种观点在一封信 中得到了明确表达:"来教谓平等自由之理,胥万国 以同归;大同郅治之规,实学徒之究竟,斯诚见极之 谈,一往破的.顾仆则谓世界以斯为正鹊,而中间所 有涂术,种各不同.何则?以其中天演程度各有高 低故也."? 辛亥革命胜利后,全国掀起的反传统风潮和新 社会道德实践导致的混乱使严复对传统的认识发生 了重大的转变,他在这种反思中对传统与道德,传统 与国家有了新的理解.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依 据新的民主共和政治价值原则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要求用新的价值规范来教化民众,同时大力清除传 统的思想观念和旧道德,"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 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但随后的实践效果 ?[美]理查德?罗蒂着,李幼蒸译:《哲学和自然之镜》,商务印书 馆(北京),2003年,第342—348页. ?王械主编:《严复集》第1册,中华书局,l986年,第l4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l4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5354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594页.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汇编》第2辑,江 苏人民出版社,l981年,第463页. 相当糟糕,在政治生活中,权利,自由,民主成为争夺 私利的工具,民主共和有名无实.诚如李泽厚所指 出的那样:"辛亥革命使政权的实质并无改变,却由 于甩掉一个作为权力象征的清朝皇帝,反而造成了 公开的军阀割据,内战不已,人民的生命和权利连起 码的保障也没有,现实走到原来理想的反面."?在 社会生活中,更是世风日下,人心涣散. 此前,严复对传统的批判很大程度上因其对民 德的破坏,而辛亥革命后反传统政策实施让他看到 更严重的民德败坏不是来自传统,没有传统根基的 新道德规范在实践中更加流于虚伪.在这种前后的 反向对比中严复又看到了传统与民德发展之间的积 极作用,他开始怀疑民智发展与民德进步的天然相 关性.在严译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中曾有一段话深 刻地揭示了这种知与行的关系:"不宁唯是,夫以人 道之教代神道之教者,就令竭其心思,而所以纲纪人 伦者,厘然悉备,是教也其果可施行而效矣乎?是尚 不可得而知也.何以言之?人特谓人心之所信守, 与其行事之所率循者,皆出于知,而不悟其非也.知 仅为其得半之涂耳.盖凡人之行宜,其定于情,而不 由夫理者,盖什八九也."?斯宾塞在此认为决定人 的行为的是人的情感,而不是理智.照此看法,社会 有无道德不在于人对道德规则的原理是否理解,而 在于人们是否对这些规则怀有感情.严复对此并非 没有印象,所以当民国初年新道德提倡失败后他就 很快地转向了斯宾塞的这一立场.1913年他在国 子监作了一次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演 讲,对孔子的这句话重新作了解释,其主旨与斯宾塞 上述观点完全一致.在讲义中严复明确指出:"道德 为物,常主于所当然,而不若学门之常主于所以然." 如果,"使必先知而后有由,则社会之散而不群久矣! 然则所谓可使由,不可使知,民之于道德也已如 此".?既然道德注重的是"由"而不是"知",那么仅 靠提倡,说教,认识道德价值是没有多少实际作用 的,关键是个体要获得对道德原则的"信",有"信"才 有情,有情才能够在行为中遵循道德规范.对于中 国这样一个缺乏宗教信仰传统的国家,人们"信"的 基础何在呢?严复在此找到了传统中"孝"的观念. 严复认为儒家教化并不能与西方宗教相比附, 儒家教化侧重的是授受传习,是道德的自我提升与 反省,而西方宗教则以"信"为前提,并不求知."故 中国儒术,其必不得与道,释,回,景并称为教甚 明."?中国是否也有类似于西方宗教的信仰呢?严 复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孝"."孝则中国之真教 也.百行皆原于此,远之以事君则为忠,迩之以事长 则为悌,充类至义,至于享帝配天,原始要终,至于没 宁存)ibm,.盖读西铭一篇,而知中国真教,拾其孝之一 言,固无所属矣."?中国人对"孝"的信奉与西方人 对上帝的信奉从感情上来说是难分上下的.严复指 出西方信教者"唯信之笃,故能趋死不顾利害,而唯 义之归",而"中国孝子不以天下忘其亲,方正学移孝 作忠,至于湛十族不反顾".?从"孝"中严复看到了 中国社会道德改善的希望,他发现使人们对道德原 则产生感情可以通过对"孝"的发挥获得."孝者,隆 于报本,得此而后家庭蒙养乃有所施,国民道德发端 于此,且为爱国之义所由导源."?进而他以"孝"为 核心,把忠孝节义作为传统道德规范的四维,并希望 以此作为中华民国的立国精神,来唤起人们在新道 德说教中逐渐冷漠的道德情感.所以他说:"吾国民 祈天永命,尚冀有一日之富强者,夫非忠孝节义之风 为之要素欤!稽我先民,坚苦卓绝,蹈义凛然之事, 史不绝书.其遗芳流韵,感人之深,后世或形歌雩. 西人笃于功利,或疑纪述之浮夸,则不知此实为吾民 之特性.而后此所恃以为立国精神者,将亦在 此."?与以前批评传统经书典籍流于虚伪相反,严 复也发掘出了其中的道德价值.他说:"举凡五洲宗 教,所称天而行之教诫哲学,征诸历史,深权利害之 所折中,吾人求诸《六经》,则大抵皆圣人所早发者." 他认为如果抛弃这些经书典籍,同样使"是非无所标 准,道德无所发源,而吾国乃几于不可救矣"?.这 样,严复从忠孝节义与经书典籍中重新发现了中国 立国的基础与道德价值系统,并觉得以此来中 国,似乎远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令人失望,因为"中 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横览五洲,纵观历 史,五帝尚矣,自唐虞三代以至于今,虽官家之事世 殊,而民族所居,长为天下如故,深根宁极,不可动 摇."?在这种乐观态度的鼓舞下,严复对传统的感 情迅速加深,他甚至相信,只要传统的道德能够保持 不丢,就能够使国家团结统一,也就不会有灭亡的危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07页. ?[英]斯宾塞着,严复译:《群学肄言》,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 236页. ?王械主编:《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27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850页. ?王械主编:《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850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851页. ?王l=式主编:《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43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43页. ?王械主编:《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31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24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30页. ]5 险."故必凝道德为国性,乃有以系国基于苞桑.即 使时运危险,风雨飘摇,亦将自拔于艰难困苦之中, 蔚为强国."?因此,严复晚年出于道德因素的考虑 是其坚守传统的一个重要理由. 二,对变革,革命和共和政治的批判 对传统的反思使严复的政治立场更为保守和谨 慎,虽然他还坚持相信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 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对改革的实际效果已经失去了 原来的那份乐观自信,更倾向于一种在传统基础上 的自然而又缓慢的变革.民国初年的激进改革实践 更加让他慎言改革,敌视革命. 严复曾根据社会进化理论批判了传统的"天不 变,地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指出除了天演进化规 律以外,一切人事,礼俗,治道都是不断变化的."若 夫君臣之相治,刑礼之为防,政俗之所成,文字之所 教,吾儒所号为治道,人道,尊天柱而立地维者,皆譬 诸夏葛冬裘,因时为制,目为不变,去道远矣!"在 这种观点支配下,他是拥护许多变革主张的.但自 甲午,戊戌以来清政府变革的实际效果不大,反而愈 变愈乱,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发生.这使严复深 感变革的困难,他曾感叹道:"政治变革之事,藩变至 多.往往见其是矣,而其效或非;群谓善矣,而收果 转恶,是故深识远览之士,愀然恒以为难,不敢轻心 掉之,而无予智之习,而彼康,梁则何如,于道徙见甚 偏,而由言甚易."?中华民国成立后,虽然政权形式 由专制变为了共和,但国内各种制度与措施还是前 清秩序的延续,因此新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刀阔 斧地进行国内改革与治理.严复门生熊纯如曾给他 写信表达了对新政府改革的憧憬,严复对此却充满 了忧虑,他认为这种改革多半是盲目狂妄之举,有百 害而无一利.在回信中他写道:"国家欲为根本计 划,如赋税系统,教育改良之类,其事前皆须有无限 豫备之手续,而今之人,则欲一蹴而几,又乌可得? 少年人大抵狂于声色货利之际,即其中心地稍净者, 亦闻一偏之说,鄙薄古昔,而急欲一试,以谓必得至 效,逮情见势屈,始悟不然.此时即有次骨之悔,而 所亡已多,今日之事不如是耶?"? 严复还从中外变法的历史经验中得出变革并非 总是福的结论,秦因商鞅变法而强,宋因王安石变法 而乱,日本因变法而兴,土耳其因变法而亡.据此他 认为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时机与度的把握,"天时 地利人事,三者交汇以为其因,此中消息至微,惟狂 妄者,乃敢矢El高论耳".?但每一次改革都要做到 这点并非易事,事实上许多变革的结果常常是令 16 人难以接受的,如清末的维新运动和民国的共和民 主制度实践等.这种对变革的审慎认识,使严复既 渴望变革又不满于现实中的诸多改革措施. 对变革的态度如此审慎,对于革命严复更是持 强烈的批判态度,认为其没有丝毫价值,只有带来破 坏与昆乱.辛亥革命虽然出乎他的意料而突然胜 利,但并没有使他对革命抱多大的希望,相反,他却 一 直都在痛恨这不合时宜的革命措施,对曾经指责 过的专制王权制度倒有些依恋.因为他觉得革命后 的共和政府在保持秩序,维护传统方面远不如清政 府.1912年3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大总 统,全国形式上实现了一个政府的统一治理,但在事 实上,南北仍处于一种半分裂状态.严复对此忧心 忡忡,担心动荡与分裂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他没有 对新政府充满希望,而是渴望一种专制权力的出现. "以不佞私见言之,天下仍须定于专制,不然,则秩序 恢复之不能,尚何富强之可跤乎?"随后的事实发 展正应了他的担心,中华民国中央权力日微,地方军 阀恃力盘踞一方,各自为政,造成社会战乱不断,民 生困苦.这使严复更加相信革命并不能给中国带来 希望,只能增加战乱和痛苦.为此他对三番五次进 行革命的南方革命党人是极为反感的,指责他们为: "草衣木食,潜谋革命,则痛哭流涕,訾政府为穷凶极 恶,一旦窃柄自雄,则舍声色货利,别无所营,平Et爱 国主义不知何往,以如是之国民,虽为强者奴隶,岂 不幸哉?"?革命党人进行再次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保 卫共和政治制度,而严复认为中国不宜用共和是毋 庸置疑的事实,应想法摆脱这种制度,"然今日最难 问题,即在何术脱离共和".?所以他与后来以保卫 共和原则为目的的革命势力形成直接对立,希望实 行专制来恢复秩序.在这段时间的书信中他多次流 露出对商鞅,申不害,马基雅弗利等人政治主张的理 解与赞同,支持袁世凯的强权政治正是这一思想的 表现. 严复常被人指责的反动的地方就是他对复辟的 暖昧态度.的确,严复在心中是倾向于复辟的,他不 积极提倡是因为他感到共和的潮流在中国已成为不 ?王}式主编:《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42页. ?王}式主编:《严复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51页. ?壬拭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I986年,第631页. ?王}式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11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44页. ?王}式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03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20页. ?王}式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46页. 可阻挡之势,复辟在社会心理上已不被多数民众所 接受.如果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 府,复辟并非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袁世凯上台后对 《临时约法》的修订已使他拥有相当大的独断权力, 足以治理国家之用.为什么对帝制危害深有体会的 严复还向往这种旧制度呢?政治道德的败坏使共和 政治无法正常运转是主要原因.他常说:"中国党 人,无论帝制,共和两派,蜂起愤争,而迹其行事,诛 其居心,要皆以国为戏,以售其权利愤好之私,而为 旁睨肱箧之傀儡."?在这种政治道德下,共和体制 下的政党政治不过成了人们争权夺利的工具,对实 现自由,民主的价值理想毫无益处,反倒不如通过一 人当朝称雄来彻底根除中国纷纷扰扰,无头政治的 流毒,以便走上以传统为基础的谨慎变革的治国之 路.据此严复为袁世凯的复辟辩护说这是一种迫不 得已的选择."夫中国自前清之帝制而革命,革命而 共和,共和而一人政治,一人政治而帝制复萌,谁实 为之,至于其极?彼项城固不得为无咎,而所以使项 城日趋于专,驯致握此大权者,非辛任党人?"? 三,对社会进化论的质疑 社会进化论是严复从西方获得的重要思想武 器,这一理论是他批判传统中国弊端,倡言变法的主 要思想根据,也是其前期政治哲学的核心.在自甲 午战争到辛亥革命胜利这一时期内,他一直对这一 理论确信不疑.但在其晚年,社会进化论随着世事 的变化和他思想认识的深化,渐渐失去了往昔的魅 力,并最终遭到了他的质疑和摒弃. 前面已经说过,严复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建立 的政治哲学体系在应对现实的政治思考中使他倍感 矛盾.在辛亥革命后,中国局势更加复杂多变,加之 后来一战的爆发,这一理论在解释事实面前更加捉 襟见肘.因此,严复后来的政治思考虽没有完全背 离但已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原来理论的限制.在对 传统与道德的重新认识中,他对信仰力量在道德形 成中的重要作用的赞同,已表明他不再相信民德天 演的观点.按照社会进化论来解释,民德是在天演 过程中人们由感通而形成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随 演化进程而逐渐增强,日臻完善,因此后世的道德必 定优于前世,人们对道德的遵守也不是因为信仰的 力量,而是生存的欲望.所以严复利用"孝"这种信 仰力量和从传统经书典籍中寻找道德资源的做法是 与社会进化论的观点背道而驰的.也正是这种背离 使严复看到了传统中国强大的一面,为他反对盲目 效仿西方,走传统发展之路找到了理由.他曾说: "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 物质文明已耳.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 质为之先,而形下者非所重也.中国之国性民质,根 源盛大,岂可厚诬."? 社会进化论的伦理价值基础是一种生存功利主 义,它反对任何先验价值的预设.这种观点本身潜 伏着自我毁灭的危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严 复看到了这种危险的存在.当时战争的挑起者德国 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明目张胆地用社会进化学说为 战争辩护.严复此时虽努力否认这种观点,指责他 们是对社会进化论的谬用:"顾以正法眼藏观之,纯 为谬说,战真所谓反淘汰之事,罗马,法国则皆受其 弊者也."?但他也不能不承认社会进化论的价值逻 辑中可以得出战争合理的结论.社会进化伦理肯定 个人追求私利,自我求存的正当性,并以此作为道德 判断的基础,而不对其施加一种先验正义或价值的 限制.以此推理,为了适应天演,保存群体的生存与 进化,种与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就无可非议.严 复虽然相信保种求存的合理性,但他不能接受战争 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和血腥屠杀,所以对功利主义的 伦理观他也不得不从反面加以考虑了.在对辜鸿铭 的一段评论中他就流露出了这种厌恶的情绪,他说: "辜鸿铭议论,稍有惊俗,然亦不无理想,不可抹煞, 渠生平极恨西学,以为专言功利,致人类涂炭,鄙意 深以为然."? 严复曾认为欧洲社会文明的兴盛是遵循天演规 律的结果,并进而相信人类若能自觉地运用这一学 说来治理社会,社会就会和平发展,繁荣昌盛,人们 所憧憬的理想生活也将到来.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发生和由此引起的对功利主义的警觉使他开始对社 会进化学说应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真实作用进行反 思.严复似乎已认为正是社会进化学说的泛滥最终 '酿成了这次大战的发生."自物竞天择之说兴,大地 种族,各以持保发舒为生民莫大之天职.则由是积 其二三百年所得于形数质力者,悉注之以为杀人要 利之机."?这表明他开始觉察到社会进化学说所带 来的邪恶的一面,但此时他并没有否定进化论,只是 对其有了更客观的认识.社会进化学说带来的并非 全是福音,邪恶也常常伴随而至,严复对此陷入了矛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30页. ?王械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31页. ?王械主编:《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24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23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23页. ?乇械主编:《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48页. 17 盾之中,在同时期完成的《庄子评语》中明显地表现 出了这一点.在《庄子评语》中他一方面仍然相信社 会进化如滔滔东去之水不可阻挡:"世运之降,如岷 峨之水,已下三峡,滔滔而流入荆扬之江,乃欲逆而 挽之,使之在山,虽有神禹,亦不能至."?另一方面 他又对进化所带来的弊端深感痛恨:"嗟乎,科学昌 明,汽电大兴,而济恶之具亦进,固亦人事之无可如 何者耳."?这种矛盾使严复产生了价值选择上的犹 豫,他既看到纯粹为我的功利主义道德的危害,如他 开始指责庄子只注重自身的生:"顾人类所重,诚有 甚于生者,使人人徒知求生,则天下将至于不得 生."?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儒家式的仁义教化扼杀 社会活力,并易于流于虚伪,最终毒害天下:"夫煦煦 孑孑之仁义,其终几何不伪,故日唯且无诚;既无诚 矣,则未有不为禽贪者器;既为禽贪者器矣,则方其 始用,其利天下不过一娩,而贼天下可以无穷,驯至 人与人相食,其言不为过也."?从这种矛盾中已可 以窥见严复在渴求一种更理想的伦理基础,使之既 不束缚社会的进化,也不单纯追求一己一群的利益 而不顾同类.但这种想法只是严复的一种渴求,他 并不相信仅仅凭借自己的思考就能得到答案;况且 即便有一些想法,是否可行也是大可怀疑的.因为 正如他在前面所认识到的那样,没有传统作基础,再 好的原则也不过空中楼阁,强力行之只会事与愿违.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久不决,且愈演愈烈,不但使 参战各国劳民伤财,国力大损,而且伤人无数.这让 严复深为震惊,他已开始感到社会进化学说所带来 的危害远大于其所创造的利益,累世的文明可迅速 毁于一旦:"西国文明,自今番欧战,扫地遂尽."?在 对社会进化论失望之余,他从中国传统思想中获得 了一种有力的精神支持:"吾辈生于此日,所得用心, 以期得理者,不过古书."?在这一反一正的对比中, 严复最终放弃了他早年倾心的社会进化理论,明确 肯定了人间正道应是中国孔孟之教化:"不佞垂老, 亲见脂那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 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 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 区."?对进化论的彻底否定也彻底终结了严复以此 为基础的政治哲学建构. 因此,严复思想后期的保守性不再是因为社会 进化论中的渐进理由,而是基于对传统,变革,宪政 和社会进化论在人的政治和道德生活中的重新认 识.伴随着这种认识,其政治哲学方式也在悄然发 生改变,不再去探寻一种客观的规律来作为国家建 构和各种价值原则的基础,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理 解一个社会的道德,风俗,礼仪和国家制度的变迁; 不再去寻求一种总体性的政治哲学学说,而是侧重 针对具体问题的反思与批判.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1124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1122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1141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114I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90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67页.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92页. [责任编辑韩顺友] TheIntrospectingCharacteristicsofYanFu'SPoliticalPhilosophy intheLaterPeriod AIKun—peng (College0_厂PoliticsandManagementScience,HenanNormalUniversity. Xinxiang453007.Henan,China) Abstract:Comparingwiththesystematicpoliticalphilosophytheoryintheearlierstage,YanFuSthoughtchangedobviously inhislaterperiod,whichmadehimturntotheroadoftraditionalempiricism.Sohedidnotpursueanotherhugeandintact theoreticalsystem,butinclinedtoreviewrealityonthebasisofthetraditionalvalue.Duringthisperiod, themaincontentsof hispoliticalphilosophycanbesummedupinthreeaspects:findingthegroundworkofacountryunitedorsocialmorality continuedinrethinkingthetradition,convincedoftherationalityofconservatismincriticizingpoliticalrevolution,andrealizing theprofoundChinesecultureinquestioningsocialevolutionismandcontrastingcultureabouttheChineseandtheWestern. Keys:YanFu;politicalphilosophy;tradition;revolution;socialevolutionism 18
/
本文档为【严复晚年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反思倾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