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行政伦理学

行政伦理学

2019-06-04 50页 doc 592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行政伦理学1. 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从广义上讲,“廉政”不仅包括反对腐败之义,而且包括政府机构的精简、廉价,权力运作的(民主与公正),形象的说法就是(当好社会的公仆)。 3. 在“廉政”的基础上,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和国家机关还要提出( .勤政)的目标。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4.行政态度的转变,一是(.方向的)转变,二是(强度的)转变。 5.行政态度的转变方法包括:(.输送新知识)和(传递新信息)。 6. 行政良...
行政伦理学
1. 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从广义上讲,“廉政”不仅包括反对腐败之义,而且包括政府机构的精简、廉价,权力运作的(民主与公正),形象的说法就是(当好社会的公仆)。 3. 在“廉政”的基础上,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和国家机关还要提出( .勤政)的目标。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4.行政态度的转变,一是(.方向的)转变,二是(强度的)转变。 5.行政态度的转变方法包括:(.输送新知识)和(传递新信息)。 6. 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7. 行政良知有着两种存在形式,一方面,它是(.行政人员个人)的良知;另一方面,它又是(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从业者全体)的良知。 8. 行政体系的形成以及内部结构以(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出发点的,以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基本目标。 9 (效率)与(公正)构成了行政体系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 10. 行政纪律生成和运行机制的功能就是解决以(行政条例、规章)等形式出现的(伦理道德禁令)如何监督、规范行政人员行为的问。 11. 荣誉是对人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肯定性以及道德行为主体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 12.行政荣誉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导向与示范);第二,(惠及社会)。 13. 行政人格在行政行为中生成,其本质就是行政人员持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过程。 14. 行政理性是行政人员的一种认知能力,也是内在于行政人员之中的一种对(.欲望和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二者在行政行为过程中达到有机统一,表现为一种(理性)精神。 15.行政伦理规范产生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 16. 政府信任关系的特性是:( .内隐性)和(稳定性)。 17. 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18. 从评价的主体方面划分,行政道德评价可以分为(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两种基本形式。 19. 从评价的手段和途径区别,行政道德评价可以分为(.社会舆论)、行政行为习惯和(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三种。 20.行政伦理监督的基本原则是行政伦理监督所应当遵循的准则和指导思想,它对行政伦理监督的实施工作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 1.政府信任关系是指(C)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 A.公民 B.公众C 行政相对人D.行政官员 2.客观上,政府信任关系概念所涉及的是各种主客体之间的(D)关系。 A.认同 B.依赖 C.合作 D.趋近性 3.政府信任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是(A)。 A. 社会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状况 B. 政府对社会和公众的信任状况 C. 行政组织下级对上级的信任状况 D. 行政机构部门之间的信任状况 4.考察政府信任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B)。 A.政治疏离感 B.政治信任感 C.政府信誉度 D.公众好感 5.政府信任关系概念与政府公共关系概念的关系是(C)。 A.没关系 B.完全一样 C.一定的交叉和重叠 D.互不包含 6.政府信任关系与政府公共关系共同的目标指向是(D)。 A.政府地位 B.政府权威 C.政府形象 D.良好的政府形象 7.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可以(D)。 A.扩大组织 B.精简机构 C.增加复杂性 D.促进合作、提高行政绩效 8.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政府存在而言,(C)。A.毫无关涉B.不存在根本的意义C.是 政治合法性的来源D.可能引发一些问题 9.当代法治目标与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之 间是(A)。 A.包含与被包含的 B.互不关涉的 C.交 叉的D.完全重合的 10.对于社会信用体系而言,良好的政府 信任关系具有(D)作用。 A.对照 B.领导C 完善D.示范和推 动 11.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表现形式是 (A)。 A.政府形象 B.公众满意度 C.民意调 查结果D.社会舆论 12.公共关系意义上,行政组织间的信任 关系属于政府(B)的公共关系。 A.外部 B.内部 C.内外结合 D.中 间带 13.对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可以进行(D) 两个方面的考察。 A. 内部的和外部的 B.中心的和外围的 C.并列平行的 D.横向的和纵向的 14.单一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是指(D)。 A. 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 B. 组织成员 对组织本身的信任关系 C. 组织对构成人员的信赖与托付关系 D. 组织成员之间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信任关 系 15.利益一致原则是建立和维护政府信任 关系的(D)。 A.根源 B.本质 C.策略 D.基础和前提 16.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客观求实原则要 求政府在行政活动中(B)。 A. 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公 众的价值B. 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的工作作风 C. 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 条件下尽量多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D. 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此 配合协调 17.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公开性原则要求 政府在行政活动中(C)。 A. 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公 众的价值B. 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的工作作风 C. 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 条件下尽量多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D. 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 此配合协调 18.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整体性原则要求 政府在行政活动中(D)。 A. 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 实现公众的价值 B. 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 作作风 C. 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条件下 尽量多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D. 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 行中彼此配合协调 19.公共政策要体现政府信用,最为根本 的是其(D)。 A.实效性 B.及时性 C.系统性 D.科 学性和稳定性 20.在行政管理过程中,(B)是信息沟通 的主导性力量。 A.公众 B.政府 C.媒体 D.国家信 息发布部门 21. 作为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概念,伦理 学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 C )。 A.希罗多德 B.柏拉图 C.亚 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2. 认为“理想国”就是“公道或正义之 国”的思想家是(B )。 A.希罗多德 B.柏拉图 C.亚 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3. 中国古代“伦理政治观”的集大成者 是(A )。 A孔 B孟子C老子 D.庄子 24. 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 学是(B )。 A.政治伦理学 B.行政伦理学 C.管理伦理学 D.行政道德学 25. 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是(C )。 A.重法轻德 B.德法并重 C.重德轻法 D.德法并废 26. 在传统社会,行政权力来源于( C )。 A.宗教权力 B.公民授权 C.最高统治者的授权 D.神的授权 27. 公共行政的科学观也被称作为 ( C )。 A.实质理性 B.价值理性 C.工具理 性 D.社会理性 28. 行政伦理观的价值目标是( C )。 A.提高行政效率 B.健全行政法治 C.确 立和完善行政人格 D.培养正确的权力 观 29. 人们对待自我、他人、观念或事物的 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是(D )。 A.作风 B.本能 C.兴趣 D.态度 30. 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某些事 物或工作的评价和行为倾向称为(C )。 A.行政作风 B.行政理想 C.行政态度 D.行政责任 31. 良心是一种( C )。 A.道德责任 B.道德义 务C.道德意识 D.道德规范 32. 下面关于良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良心不是与生俱来的 B.良心是 没有阶级性的 C.良心的内容是客观的 D.良心是 一种道德范畴 33. 下面关于行政良心的表述中,正确的 是(D )。 A. 行政人员应该照章办事,而不能讲良心 B. 行政人员在执行政策时,要讲感情而不 是讲政策 C. 行政人员制定政策的依据是法律,与良 心无关 D. 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按政策办事 和凭良心办事是统一的 34. 系统化的行政责任体系出现在 (D )。 A.19世纪初 B. 20世纪中 叶C.19世纪中叶 D. 19世纪末 35. 从内容上讲,行政责任中最根本的是 ( D)。 A.行政职责 B. 行政权力 C.行政权利 D. 行政义务 36. 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最基本 宗旨是(D )。 A.忠于党 B. 忠于国家 C.为所在组织谋利益 D. 为人民服务 37. 法律规范和行政纪律规范的区别之一 表现在(D )。 A. 法律规范具有强制力 B. 部分领域内行政人员不受法律规范约 束 C. 纪律规范包含很多不成文的内容 D. 二者的内容规定和约束力层级不同 38. 关于法律规范与纪律规范在责任后果 关系的正确理解是(B )。 A. 行政人员享有法律责任豁免权 B. 行政人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如果仅仅 违反行政纪律规范而没有突破法律规范的 话,只承担行政纪律责任而不追究其法律 责任 C. 触犯法律规范处罚的制裁比纪律规范 严厉 D. 法律责任比纪律责任程度轻 39. 我国的党纪处分和政纪处分都包含的 一种形式是(A )。 A.警告 B.记过 C.留观 D.降级 40. 最早提出“自律”概念的思想家是 ( C )。 A.马克思 B.黑格尔 C.康德 D.费尔巴哈 41.政府信任关系是指( C )对政府及 其行政人员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 A.公民 B.公众 C.行政相对人 D.行政官员 42.客观上,政府信任关系概念所涉及的 是各种主客体之间的( D )关系。 A.认同 B.依赖 C.合作 D.趋近性 43.政府信任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 面是( A )。 A.社会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状况 B.政府对 社会和公众的信任状况 C.行政组织下级对上级的信任状况 D.行政 机构部门之间的信任状况 44.考察政府信任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B )。 A.政治疏离感的高低 B.政治 信任感的高低C.政府信誉度的高低 D.公众好感的高低 45.政府信任关系概念与政府公共关系概 念的关系是(C )。 A.没关系 B.完全一样 C.一定的交叉和重叠 D.互不包含 46. 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理想性与现实性统 一表现为(B )。 A.道德标准理论完备,而实际执行不必苛 求严格 B.兼顾道德标准要求“应然”向“实然” 的转化趋势 C.标准问题的具体性和灵活性 D.道德标准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47. 之所以说行政道德评价标准是普遍性 与具体性的统一是因为(A )。 A.不存在超时代、超阶级、超民族的“统 一适用”的善恶标准 B.世界各国在针对政府部门的行政道德评 价标准上存在共通的内容 C.不同部门、不同级别行政人员道德评价 的标准要掌握灵活性和具体性 D.行政道德标准是一个分层次、有系统的 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体系 48. 行政伦理监督的互动性的表现之一是 ( B )。 A.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必须及时沟通信息 B.不同行政机构和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 C.行政伦理监督的各方具有相互促进的作 用 D.行政伦理监督多样性的主体全局参与 49. 行政伦理监督的最终目的就是 ( C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打击违规,预 防犯罪C.保证行政管理目标准确、及时 地实现 D.监督与惩罚并重 50.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监督的 主要形式之一是( A )。 A.行使工作审查权 B.通过报纸、刊 物等媒体揭露问题C.行使职能监督权 D.审计监督 51. 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 C )的有 效途径。 A. 法律责任、道德责任转化为行政责任 B. 行政责任、道德责任转化为法律责任 C.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 D. 行政责任转化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5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 A.责任可以放弃 B.责任不可 以放弃C.荣誉称号可以被放弃 D.荣 誉可以被忽视和轻视 53.(A ) 使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 责任更具有灵活性,是三种责任机制相互 补充的融合剂。 A.行政荣誉机制 B.行政责任机制 C. 法律责任机制 D.行政监督机制 54. 行政人员对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 形式和思维活动的能力,是指下列选项中 的( A )。 A.认知理性 B. 实践理 性C.道德理性 D. 形式理性 55. 在行政人格的构成要素中居主导地 位,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是 (D )。 A.行政理性 B.行政感 情C.行政习惯 D. 行政信念 56. 行政人格的最后完成,表现为( C )。 A.行政意志 B. 行政信念 C.行政习惯 D. 行政情感 57.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哪部法 令以惩治贪污行为(C )。 A.《官刑》 B.《杂法》 C.《大诰》 D.《吕刑》 58. 1997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 院颁布了(D )。 A.《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B.《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 准则(试行)》 C.《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D.《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 行为的若干规定》 59.下列关于求真务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 求真务实,必须真抓实干 B. 求真务实, 必须真心实意C. 求真务实,必须有真才 实学 D. 求真务实,不需要创新精神 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来自行政伦理的 社会历史本质 B.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是行政人员主体 性充分发挥的结果 C.行政伦理规范的主观性是从形式上讲的 D.行政伦理规范的客观性主要是讲其存在 形式是客观的 1.“伦理”: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人们 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二,是指人们的 行为应遵循的规范。 2.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 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这种 原则、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观念、 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 3.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 4.行政伦理:主要是人们关于行政活动对 错的判断过程以及判断的理由。 5.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 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 科学。 1.公共行政的效率观:是指在公共行政体 系的设计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行 政效率的价值理念,是一种通过最低的行 政成本消耗来获得最大的行政产出的主观 追求。 2.公共行政的法治观:即依法行政的理念, 它是对法律体系日益完善条件下的现 代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 3. 公共行政的权力观:是指行政人员关于 行政权力的来源、性质、服务对象和行使 方式的认识和观念。 4. 公共行政的伦理观:是行政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体现,也是贯穿于行政体系中的实质性价值理念。 5.伦理学:所说的正义就是指合乎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道理、原则和准则。 6.公平性:就社会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合理分配而言的。这种合理分配包括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合理分配、经济权利与义务的合理分配。 7.公正性:是就社会成员对他人的行为及其价值的评价而言的。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和赏罚就是公正。 8.强力正义观:是以公开或隐蔽的强制力量、暴力、权力作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正义的理论观点。 9.功利正义观:主张正义应当依据功利、幸福或者说非道德价值来确定,正义信赖于善。 10.契约正义观:认为正义是来自契约,契约可能是现实的,但更可能是虚拟的,实际上是人的理性立法,意志自律。 11.自然正义观:主要是指自然法学派的正义观点。认为正义起源于自然法,正义就包括在自然法之中。这一观点特别强调正义的绝对性、普遍性和永恒性。 12.神学正义观:是一种以上帝、神为正义根源的理论。 13.天道正义观:是把“天”作为正义的根源和公道的象征的理论。中国古代正义思想的主流可以说是一种天道正义观。 14.目的正义:是指为了公共利益而行使行政权力。 15.手段正义:是指以效率为目标来行使行政权力,是在效率追求中达到结果上的正义。 16.公共行政的公平观:是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所要遵循的平等对待一切社会成员的原则和理念的总和。 17.理想: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它是人们对所追求的具有现实可能性并能够转化为现实的对象的想象。 18.行政理想:是行政人员通过行政管理职业活动所希望实现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19.行政态度: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某些事物或工作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20.行政作风:指的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现了行政管理活动的特征、行政道德要求和行政文化理念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 21.行整理想: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理想是指行政人员把服务精神贯彻到行政管理活动中并通过公共行政的服务价值的实现去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选择和道德追求的总和。 22.态度:是指人们对待自我、他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 23.行政态度: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某些事物或工作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24.悲观主义的行政态度:是指行政人员在对现在与未来、理想与现实加以认识时持有的一种消极、失望的观点或思想。 25.乐观主义的行政态度:是指行政人员对未来和理想充满希望和信心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 26.行政作风:本质上就是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它指的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现了行政管理活动的特征、行政道德要求和行政文化理念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 27.良心: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人们在履行对社会和对他人的两用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意识的总和,是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28.良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备的一种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判断能力。29.良能:是通过本质直观,发现良心,“回到事情本身”的过程,或者说是存在于发现良心的过程中的能力。 30.行政良心: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良心,实际上也就是指行政人员在履行其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对自我的行政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 31.行政良知: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总和,是行政人员形成、认识和把握行政良心的主观意识活动及其过程。 32.行政良能:实质上是指行政人员运用行政道德的技能,是行政人员把自己的道德良心和道德良知运用到行政管理活动之中使其发挥作用的技能,属于道德能力的范畴。 33.行政技能:是在一定价值原则和道德精 神支配下的技术力量、科技才能和人文素 养,是行政人员在行政实践中表现出来的 才能。 34. 责任——责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 理解:其一,意味着份内应做之事;其二, 是指未做好份内之事而所应受的谴责和制 裁。 35.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的两层含义: 第一,指行政人员在一定的岗位和职务上 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时所应承担的角色义 务,即职责;第二,指由于行政人员在没 有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责而受到的追究,往 往表现为受到否定性的批评、惩罚和制裁。 完整的行政责任是上述两个方面的统一或 总和。 36. 客观责任——行政权力及行政体系中 的各种因素引起的相应责任是客观行政责 任。客观责任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有关, 具体有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两个方面。 37. 主观责任——行政责任的主观责任是 行政人员依据其行政管理的职业道德和正 直无私的原则,将客观责任进行内化而形 成的自觉承担的相应责任。主观责任根植 于行政人员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 仰。 38. 道德责任——道德责任是渗透于权力 和法律作用范围之中的主观意识到的责 任。 39. 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意识是行 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 应拥有的职业意识,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 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 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 40. 责任监督制——责任监督制是指为了 加强行政人员的责任心,通过外在的教育 和监督机制,来保证行政人员提高自身的 责任心和自觉性。合理的监督制度是这一 责任制度的基本要素。 41. 宪政责任制——我国政府的宪政责任 制,是指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的、各级政府 必须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负责的制度。 42. 政党责任制——我国政府的“政党责 任制”是指各级政府向执政党即中国共产 党负责的制度。 43.公仆责任制——公仆责任制是指政府 及其行政人员必须对社会公众的服务的责 任制度。 44、行政体系——行政体系是指围绕行政 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 形成的各种制度和关系的总和。 45、行政责任制度——行政责任制度是依 据道德理念和道德原则而做出的一种客观 性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它既具有法律的形 式性特征,也具有道德的实质性内涵。 46、有限责任制——有限责任制是指在行 政管理实践活动中,行政人员对其行为所 得到的收益或可能遭受到的损失只负担部 分责任的制度。 47、无限责任制——无限责任制是指在行 政管理实践活动中,行政人员对自己的行 政行为所得到的收益或可能遭受到的损失 承担全部责任的制度。 48. 纪律——纪律是存在于一定组织中的 要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维 系社会、组织的工作秩序、生活秩序以及 其他方面秩序的准则之一。 49. 行政纪律——行政纪律是行政组织为 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而制定的 一种要求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甚至个 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政准则和行为规 范。 50. 纪律规范——即行政纪律规范,是行 政组织要求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甚至 个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51.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 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 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则。 52.组织规范——组织规范是国家机构、 政党或社会团体组成并开展职能活动的依 据和原则。 6.制度规范——制度规范是指明确规定社 会宏观整体及其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或 维护的规则、程序或体制。 53. 行政纪律的生成和运行机制——行政 纪律的生成和运行机制是指针对行政人员 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而制定行政纪律 并使其发挥作用的规范行政行为的过程。 54. 自律——从组织或组织行为的角度 看,自律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行为的自觉 地约束,通常而言“自律”的直接体现就 是人的道德规范。 55. 他律——从组织或组织行为的角度 看,他律就是通过外部约束力量制约主体 的特定行为。他律往往以纪律的形式出现。 现代社会中,制度、组织体系的结构和运 行机制都会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即起到 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而这些规范又往往 以纪律的形式出现,或者说,纪律反映了 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规范的总体要求,是 对人的行为最直接的规范因素。 56. 政治中立——所谓政治中立是指文官 在执行公务活动中时,必须对政党政治采 取公正、超然的态度。对任何政治问题必 须保持缄默,不允许公开自己的政治信仰 或提出有关政治问题的建议,不允许参加 党派之争及相关的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 员等政治职务。“政治中立”原则产生于西 方国家三权分立和两党(或多党)轮流执 政的政治制度背景之下,是反对和改革资 产阶级政权建立初期的“政党分肥制”的 直接产物。它最早确立于英国,发展演变 至今,成为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行政纪律的 基本原则。 54.行政荣誉——行政荣誉是社会舆论对 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做出的肯定 性的道德评价以及行政人员的全体或个人 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按照荣誉主 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团体荣誉和个人荣誉, 按照内容和产生的原因来分,又可以分为 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 1.“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区 别是什么? “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 在于: 第一,道德源于人的内心,属于精神性的 原则,表现为个体的“应当”,它具有内在 性、主观性、个体性。伦理是内在道德的 外在化,属于客观行为关系,表现为现实 的群体规范,它具有外在性、客观性、群 体性。 第二,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标准, 它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直接判定正当的 行为。伦理多指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它 通过对风俗习惯和观念的检验和反省来行 为进行判断。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人们也往往把伦 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2. 为什么需要建立行政伦理学学科?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行政人员行 为的正当性,并需要满足善的要求。在开 展行政管理活动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关 于行为的“对错”、“好坏”、“善恶”等的 判断。因而,也就形成了非常复杂的伦理 关系。对于这些关系的研究,需要有一门 专门的学科即行政伦理学来对行政管理中 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加以研究。这门学科就 是行政伦理学。 3.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 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行政领域在 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从本质上讲, 行政伦理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利益观 念,这种观念的出现是公共权力产生与发 展的必然结果。从主体性来看,行政伦理 包含两个层次,即行政人员个体层次和行 政组织层次。 4.简述行政伦理学的含义。 答: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 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 科学。行政道德是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 员的道德。行政道德是一种权力道德,是 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运用和行 使过程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 行为的总和,它既表现为社会对国家行政 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运用过程中提出的 道德要求,又体现着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 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应追求的价值目标。 5.伦理学与行政伦理学有什么区别? 答:伦理学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它是从 整个社会出发,着眼于社会的伦理关系和 个人的道德发生机制和一般性的伦理道德 规范,属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现象及其发 展规律的科学。 行政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 是研究公共行政领域道德现象及其发展规 律的科学。可以说,行政伦理学是研究行 政系统这一特定领域中伦理关系和道德现 象的科学,所要揭示的是道德在行政管理 系统和过程中的特殊表现。 6.简述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 的标志。 答:标志之一:“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于 1976年成立了“职业标准与伦理委员会”。 标志之二:把行政管理的外部控制转化为 内部控制。 标志之三:行政伦理学正式进入公共行政 的课程体系。 标志之四:一系列代表性著作的出版。 7.行政伦理学研究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答:第一,公民权与民主理论。第二, 美德伦理学。第三,创建思想与宪法传统。 第四,组织行为。第五,哲学理论及其观 点。第六,对行政腐败的惩治。第七,国 际互联网上的政府伦理学。 8.简述中国近代行政伦理思想。 答:在中国近代行政伦理中占主导地 位的是资产阶级的行政伦理思想,资产阶 级行政伦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维护国 家的独立和主权。(2)由改良到共和。(3) 提倡民权。 9.中国当代行政伦理有哪些规定? 答:在当代中国,行政伦理中占主导 地位的是社会主义行政伦理规定,属于以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 行政伦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坚 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二,强调对权 力的制约和监督。 10.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1)历史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 的方法就是将行政伦理放在一定的历史条 件下进行考察,研究某一特定时期的行政 伦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 度,研究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以及其他因 素对行政伦理的影响,研究民族历史文化 传统对行政伦理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2)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 法主要包括纵向的比较和横向的比较。它 是于一种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 行政伦理规范及其涵义进行比较,辨别其 异同,作出恰当选择和评价的方法。 (3)心理分析的方法。心理分析的方 法就是从某种行政伦理行为入手,分析产 生这种行为的内在动机,推及这种行为所 引起的实际后果。 (4)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 法认识阶级社会中的伦理现象和伦理问题 的最基本的方法,因为,在阶级社会里, 伦理特别是行政伦理是有阶级性的。不同 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观,离开阶 级分析方法,就无法正确认识伦理问题。 11.结合我国现实,试论研究行政伦理学 的必要性。 (1)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从整体看, 研究行政伦理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 由于行政伦理在公共行政领域和行政管理 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政伦理对整个 社会伦理以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政治状况有着直接 的作用和影响;二是由于行政伦理研究尚 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 题有待去研究、去深化、去解决。 (2)结合我国现实,具体说明研究行政伦 理学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一,行政伦理学 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第二,加 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是行政体制自身健康 运行与发展的要求;第三,加强行政伦理 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增强抵御腐朽 伦理侵蚀的能力;第四,加强行政伦理学 的研究,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 理建设的经验教训。 12.论述行政伦理的基本特征。 第一,整体性与系统性。行政系统中 的伦理思想和道德意志必然代表和反映全 社会的公共利益。鉴于行政伦理所要调整 的是行政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组织和公 民的关系,它的行为对所辖行政区域内的 整个社会都会发生影响。所以,行政伦理 具有整体性的特征。行政系统中的行政组 织和行政人员在开展行政活动时能够在多 大程度上满足道德要求,所依靠的是整个 行政系统的力量来提供保障的。所以,行 政伦理是行政管理系统的伦理,又是系统 的伦理。 第二,政治性与社会性。行政伦理的 政治性体现在:其一,行政伦理属于政治 哲学范畴,政治哲学是关于政治(包括组 成部分的行政)的指导理论。其二,行政 伦理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 分。行政伦理的社会性体现在:公共行政 是对全社会负责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的 绝大部分活动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第三,非功利性和非交换性。行政的 公共性质决定了行政伦理的非功利性和非 交换性。公共行政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它 应负起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公共行政考虑 问题必须舍弃功利,从大局出发,从整体 出发,从长远出发,从系统出发,处理好 局部与整体、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公共行 政行为不是企业行为或商业行为,决不能 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机关的 政务活动中。 第四,高尚性与广泛性。公共行政在 社会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行政伦理在社 会伦理体系中也处于最高层次。行政伦理 的广泛性体现在整个行政系统都必须遵循 统一的行政价值观,各个行政层级、各个 行政部门、各个行政领域、各种不同类别 的行政行为以及不同类别的行政人员都必 须共同遵守共同的伦理规范。 13.中国古代行政伦理规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公忠。公忠,指的是对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的忠诚。公忠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首先,就是要把天下看成是天下人之天下。其次,授人官职必出于公心。作为君主,要公平地对待天下人。对于各级行政官员来说,公忠的意义在于:其一,谋求整体和国家的利益。其二,守法循礼,依法而行。其三,见利思义。 (2)诚信。所谓诚,就是真实无妄,不自欺,表里如一。诚渗透在一切道德规范之中,一切道德都要求诚,尤其是行政官员,必须说真话,办实事。所谓信,就是讲信用。诚信是国家、社会良性运行的保证。政策法令有信,才能有其权威,有其作用。 (3)廉政。廉政是维持国家稳定的支柱和为政的根本,是为官从政的基础性道德。因此,在中国古代,评价好官坏官,清官贪官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廉”。 (4)勤政。在中国古代的行政伦理规范中,十分强调勤政,认为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是理政的基础和对执政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级政府官员必备的品德。 (5)爱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提出“爱民”的一个思想前提,即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民众生活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 (6)用贤。用贤的行政伦理规范强调领导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思贤若渴;要善于发现人之所长,爱贤如命;要出以公心,任人唯贤。 (7)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做人报国的根本之道。为政者如何修身呢?主要包括:勤学立志,见贤思齐;不逐名利,明廉知耻;修身齐家,报国济世等。 14.论述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行政领域才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从本质上讲,行政伦理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利益观念,这种观念的出现是公共权力产生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行政伦理作为公私利益的观念体系,是由众多要素组成的。其中,权利义务关系是最根本的。 15. 什么是公共行政的高效率? 行政管理应首先确定行政目标,然后尽量少地消耗人、财、物,讲时效、高质量地完成行政目标,实现低成本、高产出的行政管理就是高效率。如果一个行政组织拥有丰富的资源、拔尖的人才、先进的设备,那只是拥有了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被用于高效的行政管理,推动该地区的迅速发展,才是行政高效率。 16. 如果公共行政单纯受到效率观的支配,会导致什么弊端? 第一,使对行政体系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评价偏向于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第二,会让人们专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合逻辑性、合目的性,而忽视了活动的实质性价值前提;第三,会使人变成为求成功不择手段的非道德主义者;第四,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不可避免地会伴生数字虚假现象。 因而,行政效率观虽然是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性理念,但它只是公共行政价值理念中的一个,在坚持行政效率观的同时,也需要拥有其他行政价值理念。 17. 为什么说现代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现代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政权力是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属于一个国家中的全社会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第二,行政权力具有超然性。致力于实现以国家利益形式表现的公共利益,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第三,行政权力具有全局性。应着眼于社会中全局性的事务,或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基本问题。 18. 在行政伦理观中,正义原则、正义感、正义行为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行政伦理观中,正义原则和正义感是它的基本构成要素,行政人员正是有了正义原则和正义感才会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转化为正义行为。也就是说,正义原则的存在是正义感存在的逻辑前提,而正义感的存在又使正义原则不致成为空洞无物的东西。正义行为是正义原则的外在化、对象化,是一种客观的、感性的物质活动,通过正义行为,正义原则得到了贯彻和维护。同时,也只有通过正义行为,才能判断出行政人员正义感的存在。 19.正义观有什么实践意义? 第一,正义是社会的“平衡器”。正义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社会稳定 是社会生存和发展、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 要条件;第二,正义是人的行为的“校正 器”。人通过社会的正义原则对自己的行为 进行审视、检查,纠正不义行为;第三, 正义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当正义战胜 非正义的时候,必然会促进生产力的解放 与发展,进而引起社会的变革。 20. 公平原则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 方面? 从社会哲学方面看,公平与富裕、自 由一样是一个社会应当追求的核心价值目 标之一,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恒常追求。 从社会功利方面看,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 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从经济发展方面看,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 生产力的发展。 从政治伦理方面看,特别是在利益关系日 趋复杂、公众对社会的认识日渐自觉的现 代社会,无论对于行动着的政府、团体或 个人,如果没有一个作为行为指令和评价 标准的公平原则,那是不可思议的。 21. 公共行政追求社会公平的意义是什 么? 第一,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 恒的价值目标,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社会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 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 内部环境;第三,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有利 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第四,对社会公 平的追求是政府追求效率的前提。 22.简述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联 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 政管理工作的意义。 (1)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行 政伦理的民主原则要求行政行为以国家和 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它要求行政人 员充分认识到:第一,一切涉入行政管理 活动中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 的政治权利都应得到尊重;第二,行政人 员由于社会分工而被定位在行政管理者的 位置上,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相对的, 作为被管理者的公众有权参与和监督行政 管理;第三,行政管理活动程序化和公开 化是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必要条件;第四, 作为社会公仆,摒除行政职位等级和行政 经验资历的偏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 兼容并蓄才是科学的态度和作风。 (2)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 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主要说明: 第一,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激励机制和凝聚 机制,有助于充分调动每个管理者的工作 积极性,在心情舒畅地工作、实现其自我 价值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体行政管理的工 作效率;第二,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 监督机制和防错、纠错机制。坚持公共行 政的民主观,根据民主的要求去建立和调 整行政关系,可以使行政管理工作处于有 效监督之下,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维护行政管理工作良性运转。 23.论述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观的构成。 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观主要由行政伦 理的价值基础、价值核心和价值目标等三 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构成,它们分别是廉政、 勤政与行政人格。 廉政是公共行政伦理关系的反映和要求, 是公共行政伦理观的基本内容。 廉政和勤政首先反映在政府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思想方法、工作作风上和办事效率上, 它要求所有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都要注意 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浮夸作风,密 切联系群众,勤奋工作,不尚空谈,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 确立和完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观的 价值目标。一方面,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 有必要、有权利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开 展行政工作的能力去创造性地实现公共行 政的价值。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和行政人 员所创造和获得的行政价值如何,与行政 机关和行政人员自身的需要、能力以及他 们的自觉性的高低有关。这两方面的统一, 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理解公共行政的价 值、处理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所 应牢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培育出优 秀的公共行政人格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24.论述公共行政追求社会公平的意义。 (1)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 的价值目标,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追求社会公平的过程中,只有广大人民 群众感受到了社会公平的存在,才会去推 动他们所认同的那种能够保障他们的社会 权利的社会体系,才会自觉维护和营建社 会发展的良好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和政治 环境等。 (2)社会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 石,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良 好的内部环境。要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继续 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认真对待 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对社 会公平的破坏。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 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必将 削弱国家的凝聚力,必将影响到国家的经 济建设,以至使国家关于社会发展的中长 期目标无法实现。 (3)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有利于塑造良 好的政府形象。政府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 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的高低,影响 到干群关系的亲疏,影响到政府工作完成 的好坏,影响到社会环境是否安定。因此, 从根本上解决公共权力的运行而导致的社 会不公平问题,将为良好的政府形象的建 立扫清障碍,特别是政府官员腐败等一系 列问题的解决,将再次拉紧干群关系,重 建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4)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政府追求效 率的前提。政府是政治性的、非营利性的、 为公众服务的公共组织,它的目的是为其 它社会组织、利益团体以及个人在一个公 平的社会大环境下追求效率提供公平保 障。因此政府追求社会公平的意义更重于 其组织效率的追求。当然,也应看到,高 效率也能够为政府所追求的社会公平提供 保障。 25.行政态度对行政人员的影响力主要表 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态度对行政人员工作、生活等各 方面起积极或消极作用,具有的影响力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态度一旦形成 便成为个人带有习惯性的反应,使人具有 某种不变的固定看法,甚至会影响到个人 的知觉、感情与判断;第二,行政态度对 于行政人员的成长发生重大影响。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要求行政人员 拥有什么样的行政态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 时期中,时代精神要求行政人员所拥有的 行政态度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改革者; 第二,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 的时代,行政人员需要采取同社会改革开 放相适应的行政态度,站在改革开放的前 列,变革旧观念、树立新观念; 第三,要立大志,为建设祖国而刻苦 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成为专门家; 第四,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第五,要脚踏实地的干事情,用拼搏 奋斗的精神去完成任务。 27、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行政人员具有 怎样的行政态度?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途光明道路曲 折,要求行政人员具有正确的行政态度。 即:第一,对社会发展规律有正确的认识, 对所从事的事业、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和 希望;第二,正确地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 种困难、挫折和矛盾;第三,在一些特殊 的情况下,必须正确对待生死考验。 28.行政人员的行政作风是怎样形成的? 行政作风是行政人员在多种主客观因 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包括:长期的行 政管理实践、行政管理职业传统和相关文 化因素(特别是制度因素)的影响及教育 等。其中: 第一,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实践是他 的行政作风形成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第二,行政管理体系的体制和运行机 制、行政人员职业价值观念和行政管理活 动的传统等是行政作风形成的重要机制或 制约因素; 第三,行政人员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和 所进行的道德修养,则是培养行政作风的 最基本手段。 29.简述行政态度对行政行为的影响。 答:第一,态度一旦形成便成为个人 带有习惯性的反应,使人具有某种不变的 固定看法,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的知觉、感 情与判断。如果行政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 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工作态度就会表现得 积极、主动,就会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 态度还赋予人在遭遇挫折后摆脱其困境而 免于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 第二,行政态度对于行政人员的成长 也会发生重大影响。积极进取的行政态度 能促使行政人员确立崇高的志向和远大的 抱负。 30.如何树立正确的行政态度? (1)要满足时代精神对行政态度的要 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 时期中,时代精神要求行政人员所拥有的 行政态度是: 第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改革者。 第二,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 的时代,行政人员需要采取同社会改革开 放相适应的行政态度,站在改革开放的前 列,变革旧观念、树立新观念。 第三,要立大志,为建设祖国而刻苦 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成为专门家。 第四,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 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第五,要脚踏实地的干事情,用拼搏 奋斗的精神去完成任务。 (2)要树立开拓与创新的行政态度。 在新的历史时期,行政人员所应当采取的 行政态度应当是开拓进取、改革创新。 (3)要树立乐观主义的行政态度。 首先,行政人员需要对社会发展规律 有正确的认识,对所从事的事业、生活和 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其次,行政人员需要正确地对待人生 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挫折和矛盾。 再者,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行政人 员还必须正确对待生死考验。 31.论述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作风的内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探索、勇 于创新的行政作风,它要求行政人员既要 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 所作为的思想,又不能像热气球那样随风 飘荡。 (2)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主作风。 这是经常深入群众生活、保持同人民群众 的联系、倾听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自 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的行政作风。所有 行政人员都需要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社会主义国家 的行政人员还需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 觉接受群众监督。 (3)为人民办事的务实作风。这是脚 踏实地,埋头实干,勤奋努力做实事,讲 求实效追求效率的行政作风,是对人民高 度负责的行为表现。 (4)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理论联系 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理论,掌握 理论;二是学习理论着眼于实际,以我们 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学习理论时只有联 系实际才能学得深、学得透。联系实际就 是联系自己分管或从事的工作实际。 32.论述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和方法。 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 知阶段、认同阶段和践行阶段。所谓认知 阶段,就是行政人员了解和认识行政作风 的阶段。所谓认同阶段,就是在道德认知 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职业生活的经验和体 验,从内心深处接受社会对于职业生活的 道德要求,并在情感上形成相应的道德趋 向,从而确立相应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目 标。所谓践行阶段,就是将理想人格的修 养目标付诸于实践,扬弃道德原则规范的 抽象性与一般性,使之个性化、现实化。 这是道德修养能否成功达标的关键阶段。 培养行政作风的方法是开放的和多种 多样的,但是最根本最普遍的方法有以下 几种: 第一种,认真学习的方法。养成优良 的行政作风,必须重视学习。一是学习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要学习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二是学 习社会主义道德知识。 第二种,树立典范的方法。行政人员 心目中的道德典范可以使之产生发自内心 的敬仰,时刻引导自己向着更高的道德境 界发展。 第三种,“省察克治”的方法。这是一 种自我解剖或自我批评的方法。“省察”是 指经过反省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 倾向和习惯;“克治”是指整治和克服省察 出来的不良倾向和习惯。 第四种,“慎独”的方法。“慎独”首 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品质,同 时也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道德修养方法。 33. 行政人员的德性和行政良心是什么关 系? 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外在形 式,是指行政人员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 所形成的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的道 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这种道德感和自 我评价能力转化为自觉履行行政责任行为 的道德内涵。 德性与良心是一体的、重合的,德性 的实质是良心,而良心的外在显现就是德 性。 34. 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说来,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 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行政人员在自己违反宪法、法 律和组织章程明确禁止的行为时就会感到 一种犯罪感,自觉接受所应受到的惩罚, 及时矫正这种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责任; 第二,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准确地贯彻执行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所赋予的职责时应自觉对其后果负责; 第三,行政人员不仅仅应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政,而且也要遵从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即为公共利益服务。 35. 行政良心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行政良心作为行政人员的深沉的职业责任意识,构成了行政人员内心深处最基本的“道德律”,是推动行政人员履行行政管理职业义务的内在精神力量。具体讲,行政良心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政良心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会对行为动机的选择起调控作用;第二,在行政行为中,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和控制作用;第三,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反思和评价的作用。 36.简述行政良心的特点。 答:第一,行政良心有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由于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权的核心部分,政府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与国家政权的性质紧紧相联,因而行政良心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 第二,行政良心有相对独立性。行政良心一旦形成,便作为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而存在,就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三,行政良心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行政良心作为政府及其行政人员道德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支配和评价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时表现为一种完全出于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活动。 37.简述行政良知的内容。 答:“诚信”和“忠恕”都是良知的完整体现,因而也是行政良知的全部内容。因为,在“诚信”和“忠恕”的要求中包含了行政人员对国家、对人民、对权力、对事业等一切与行政管理相关的人和事的忠诚可信、公正无私与客观理性。 “诚”就是指一种真诚的内心态度和内在品质,“信”则涉及到对自己的言行的承诺,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忠”,即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矛盾,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做到不愠不火、不急不躁,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这就是“恕”。 38. 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该如何在其行政行为中的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 (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表现为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根据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去认真体察、自觉认识和努力发现行政良心的主观追求;第二,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在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只要有自觉的道德追求,就会走向形成行政良心的结果。 (2)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主要说明:第一,行政良心是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内心深处最基本的“道德律”,是推动行政人员履行行政管理职业义务的内在精神力量;第二,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应该从三个方面注意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首先,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自觉将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作为自己行为动机,发挥行政良心对行为动机选择的调控作用;其次,在行政行为中,自觉发挥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和控制作用;再次,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发挥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反思和评价的作用。 39.论述行政良心的作用。 首先,行政良心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发生之前,会对行为动机的选择起调控作用。行政人员在作出某种行政行为选择之前,由于行政良心的作用,总会使他根据自己所内化的责任和义务的要求,去衡量和检查动机在道德上的纯洁性。凡是断定符合行政管理职业道德要求的动机,在心理上就会得到肯定;反之,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不安感或不满意的感受。这种正反心理体验就会促使行政人员去修改、放弃或端正原有的不良动机。 其次,在行政行为中,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和控制作用。行政良心作为行政人员内心深处的“调控器”,总会像“警察”一样伴随行政行为的全过程,并构成一道强有力的心理防线。当行政行为保持正确的方向时,它会给以内在的激励和支持;当行政行为的方向发生偏离,违背了承担行政管理职业责任和义务的要求时,它会以内在愤怒的心理方式加以制止和克服。 第三,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 候,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反思和评价 的作用。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是其行政行 为的裁判者。拥有行政良心的行政人员, 能自觉地在良心法庭上自己既当起诉人又 当审判官,认真检查和审判自己的言行。 当发现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时,内心 便会感到欣慰和满足;当发现自己的行为 违背道德要求时,内心就会受到谴责,深 感内疚、不安和痛苦,或羞愧得无地自容, 决定改正自己的行为。 40.论述提高行政效能的途径。 行政效能涉及到行政效果与行政消耗 之间的比例关系。行政人员如何以最少的 行政消耗获得最优化的行政效果,对于社 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行政人员是否拥有行政良能,直接关乎行 政效能的实现程度。 随着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制约行政 效能的制度因素、组织因素和管理方式方 法方面的因素都不断地得到改善,从而也 使行政人员的行为因素所发挥的影响越来 越突出,行政人员缺乏行政道德的行为越 来越成为制约行政效能的主要消极因素。 可以说,随着行政管理机构、制度和运行 机制设计和安排越来越达到科学化技术化 的水准之后,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就是行 政效能增量的主要因素。所以,行政效能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人员的行政道德 状况,提高行政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需要不断地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意 识。行政效能必然要在行政人员的行政管 理活动中获得,需要通过行政人员的行政 行为来加以体现。因而,行政人员行政道 德状况的改善也必然通过行政行为的改善 而促进行政效能水平的提高。 41. 什么是行政职位?行政人员的行政职 位与行政责任之间是什么关系? 行政人员的职务和岗位简称为行政职 位。 行政职位与行政责任之间存在四方面 的关系:第一,行政职位与行政责任相对 应。一定的行政职位包含相应的行政责任, 在一定岗位上和承担一定职务的行政人员 必然要求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即有职有 责、职责对应;第二,行政责任对行政职 位进行监控和制裁。协调不同行政职位, 需要引入行政责任来进行监控和制裁;第 三,行政责任是行政组织和社会公众监控 行政人员行使其职位权力的必要手段;第 四,行政人员协调个人的职位角色冲突, 需要行政责任。 42. 行政人员的职位责任表现在哪些方 面? 总的说来,行政人员的职位责任表现 为:一是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勇于担当责 任而不推脱乃至逃避责任;二是认真地履 行公务,一丝不苟地做好份内的工作;三 是勤奋工作,多办实事好事,多出政绩或 业绩;四是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 甘于平庸,积极探索工作的规律,开拓创 新;五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43. 进行行政责任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时, 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第一,服务 原则。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行政把服 务确立为价值体系的中心;第二,公正原 则。因为公正原则是行政体系所要追求的 价值目标;第三,效率原则。因为,从发 展的角度看,没有效率也就没有公正可言, 效率能够为公正的实现提供各种准备条 件。 44、行政责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行政责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行政 人员在一定的岗位和职务上开展行政管理 活动时应承担的角色义务,即职责;二是 指由于行政人员在没有积极有效地履行职 责时而受到的追求,往往表现为受到否定 性的批评、惩罚和制裁。 45. 行政责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行政责任是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 动中的责任,行政管理活动以及公共行政 体系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 政责任不同于其他职业活动及其体系的中 的责任,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行政责 任具有政治性。第二,行政责任是一种义 务。第三,行政责任具有具体性。第四, 行政责任既是制度的又是伦理的。第五, 行政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的统一。 46. 行政责任意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行政人员关于公共行政的信仰在具体 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表现为行政责任意识, 它包括:第一,仁爱意识。第二,公正意 识。第三,求实意识。第四,宽容意识。 第五,节制意识。 47. 为什么说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 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 (1)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行政 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 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具体内 容可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正、仁爱、宽 容、求实和自我节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 人员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信仰在行政管理 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 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 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 (2)行政责任制度。在我国,行政责 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宪政责 任制、政党责任制、有限目标管理责任制、 公仆责任制。其中,公仆责任制是贯穿于 其他三种行政责任制中的精神内核。 (3)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 的转化过程中,关键在于行政责任制度的 建设。因为:在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中, 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 的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行政人员需要将客观的、外在的 行政责任内化为内在于他的行政责任意 识;另一方面,整个行政体系中的行政人 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不会自动产生,需 要外在的、客观的行政责任制度来提供保 障。行政责任制度的保障作用对于行政人 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行政 管理活动的整体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而制 度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得以不断完善, 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48.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责任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行政责任制度的内容。在我国, 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 宪政责任制、政党责任制、有限目标管理 责任制、公仆责任制。其中,公仆责任制 是贯穿于其他三种行政责任制中的精神内 核。 (2)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的基本原 则。进行行政责任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时, 需要遵循如下几项基本原则:第一,服务 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是行政责任制度 设计的出发点;第二,公正原则。公正原 则是行政体系所要追求的价值目标;第三, 效率原则。从发展的角度看,没有效率就 没有公正。 对于社会主义行政管理而言,既需要 重视培养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更需 要加强行政责任制度建设。行政责任制度 的实现,需要以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为基 础,如果行政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行政责 任意识,那么,无论行政责任制度的设计 和安排在技术上多么完美,都不可能收到 良好的效果。 49. 行政责任与行政职位的关系是什么? (1)行政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 其中: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人员违反 行政组织及其行政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 法定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广 义的行政责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第 一,国家的全部行政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对 所有公民负责;第二,在行政系统内部的 各环节、各层次之间进行责任分工和权限 分解,通过确立垂直的责任关系和层级负 责的方法,将分散的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扭 成一股合力开展行政工作;第三,上述狭 义的行政责任。 (2)在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中,行政 人员的职务和岗位一般简称为行政职位。 (3)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 政责任是与他的行政职位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一定的行政职位也就包含相应 的行政责任,在一定岗位上和承担一定职 务的行政人员必然要求承担相应的行政责 任。当行政人员与行政职位联系在一起的 时候,他就必须接受其职位上的全部责任。 第二,协调不同行政职位,需要引入 行政责任来进行监控和制裁。引入行政责 任的观念和机制,尤其是引入行政道德责 任的观念和机制后,将会使公共性和服务 理念在行政人员身上得到复苏,促进行政 人员在行政活动中保持自己的道德自主 性,以内化的道德责任,去作出对公众负 责的行为选择。 第三,行政责任是行政组织和社会公 众监控行政人员行使其职位权力的必要手 段。行政责任观念和机制的引入,可以对 行政人员滥用职权起到警戒作用,并且使 行政组织和社会公众可以追究其行政责 任,承担他由于不当行使行政职权而收到 的制裁和惩罚。 第四,行政人员协调个人的职位角色 冲突,需要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是行政 职位的关键性调节因素,它实际上是行政 人员的岗位责任。 50. 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是什么? (1)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行政管理 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的责任,从内容上看, 行政责任有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之分。客 观责任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有关,具体 有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两个方面;主观责任 根植于行政人员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 的信仰。 (2)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实质上是公 共行政主体行使的公共权力,在具体行使 过程中,行政权力存在相互冲突和矛盾的 地方。 (3)行政责任的设置,就是为了规范 行政权力的运行,使其有序化,而行政权 力则是确保行政责任最终得以实现的保障 之一。 首先,行政权力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基 础。对于行政人员而言,行政权力可以引 起客观的行政责任,但这种客观责任是外 在于行政人员的,所以,行使行政权力的 行政人员在承担客观责任的过程中,需要 得到主观责任的补充和支持。 其次,行政责任对行政权力具有制约 作用。行政责任体系中,主观责任通过将 客观责任内化而形成对行政人员持续的、 理性的和独立的履行行政权力起着重要的 支持作用。 再次,民主社会中,行政责任要求行 政权力要公正地运行。 总之,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有着 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既相互生成,又相 互制约。 51. 如何理解行政纪律的概念。 对行政纪律的概念可从三个方面理 解:第一,从行政纪律的目的来看,它是 政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制定并专门 用于约束和限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规 范;第二,从行政纪律的内容上看,它与 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第 三,从行政纪律的性质上来看,它是一种 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52.为什么说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律 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但违背行政 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 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行政纪律是行政组织基于法律的授权 而制定的,是法律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规范 的具体化。行政组织根据自身利益需要, 所制定的行政纪律往往比法律规范更为严 格、具体和细致,因而,是一种更高标准 的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人员 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 法律,而反之,行政人员违背行政纪律的 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 法行为底线。 53. 法律规范具有哪些特征? 法律规范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 面:(1)反映国家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并有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2)具有 强制性的规范性,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义 务以及违反法律规范时所应承担的法律后 果;(3)具有同一性,它使用同一标准指 导或评价人们的行为;(4)具有很强的逻 辑性,或者说法律规范具有完整的逻辑结 构,是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制裁后果 三个要素所构成的。 54. 简要说明行政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的 区别。 行政纪律责任是指行政人员对在执行 公务过程中犯有的尚未构成违法或虽已构 成违法但情节较为轻微而不追究法律责任 的违纪行为制裁,是依照职务从属关系而 承担的责任,由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行政程 序而给予行政处分。法律责任则是指行政 人员因普通犯罪行为及职务犯罪行为构成 违法的内容所应承担的责任,由人民法院 依照法律规定而加以追究的责任。二者的 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方式与调整对象不 同;内容和层次不同;责任后果不同。 55. 试述行政伦理“自律”与“他律”的 关系。 (1)行政伦理的“自律”。第一,所 谓“自律”指人的道德规范。行政道德是 行政人员的内在规范;第二,行政人员的 “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占重要地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自律是道德的基 本法则,也是道德的最高准则,行政人员 的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 的内在根据;②制度的主体首先必须具有 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才能保障制度本身 具有伦理的前提。因此,主体的道德自律 是行政伦理的核心;③实现行政工作人员 的廉洁自律是行政伦理他律机制建设的最 终目的。如果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缺 位,公共权力的滥用则难以避免。 (2)行政伦理的“他律”。行政伦 理的“他律”与行政道德相对应。所谓“他 律”往往以纪律的形式出现,行政纪律是 行政人员的外在规范。 (3)行政伦理“自律”与“他律”的 关系。主要说明马克思关于自律与伦理道 德关系的四方面内容:第一,自律是道德产生的前提;第二,自律是实现人类道德完善的条件;第三,自律是伦理道德的本质特征;第四,自律是道德生活的归宿。总的讲,自律是伦理道德存在的特殊方式,没有自律就没有道德。 56.联系我国实际说明,为什么说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1)行政人员的“自律”。所谓“自律”指人的道德规范。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人员的内在道德规范。 (2)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是行政伦理的核心。因为:第一,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在根据。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使行政伦理领域的“自律”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第二,制度的主体具有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是保障制度本身具有伦理的前提。制度都是人为的,在相同制度规范背景中,公共权力的运行会因为行政主体“自律”境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后果。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先进性赋予了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更高的要求。主要说明:第一,我国行政人员作为先进制度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其“自律”精神的养成和发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关系到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第二,一些行政人员道德“自律”缺位,致使公共权力被滥用的现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高标准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不仅依赖于外在的“他律”机制,更有赖于行政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57.结合分析比较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试述我国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与纪律规范关系最为密切的社会规范之一是法律规范。所谓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则。 行政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联系的角度看,二者都是以成文法规的形式来调整行为人的行为,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反映,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来保障其实施。对于行政人员来讲,既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又要遵守各类行政纪律规范。行政纪律规范包含了行政人员作为普通公民应当遵守的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法律规范中也体现了对行政人员行为准则的内容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人员遵守纪律规范也就是遵守了法律法规。然而,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又有很多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生方式与调整对象不同。法律是由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而行政纪律则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制定的,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纪律的机关包括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从其调整对象上来看,法律规范的调整范围是全体公民,既包括行政人员,也包括其他普通公民,而行政纪律规范调整的范围仅局限于行政人员的公务行为及与公务活动有关的其他行为。 (2)内容和层次不同。法律规范按照调整方式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三个类型。而纪律规范只包括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即规定行政人员必须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更多的是从否定性的角度来为公务员的行为提供行为的标准和模式。通常意义上讲,法律规范为公民提供了一条社会行为的底线,只要不违反法律,或者只要不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都可以认为是被默许的行为。而纪律规范不仅有禁止性的规定,而且从更高标准上对行政人员的廉政、勤政行为作出鼓励和提倡。 (3)责任后果不同。行政人员违反法律规范通常包含两种情况:①行政人员在执行公务以外,以一名普通公民的身份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应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②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违犯了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行政人员作为直接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到行政处理。 我国当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从传统的政府管制到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主导,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以法制建设为核心的政府管理体制建设。各级政府行政部门中的工作人员,不仅担负着执行公共事务的权力,更兼具着完善政府形象,推进各项改革职能深化的重任。行政伦理建设由“他律”转向“自律”固然是历史的必然,但在当前阶段,加强行政纪律建设,加强法制建 设更为切实和重要。 58.如何理解行政荣誉具有职业荣誉、道德 荣誉和行为荣誉相统一的特点? 行政荣誉按照内容和产生原因可以分 为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这三 种荣誉是彼此融合相互依存的。一般情况 下,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由于一系 列的道德选择行为合乎了大众的社会价值 观,具有了一定的道德价值,得到了的肯 定性的判断和评价,从而获得了道德荣誉。 正是因为行政人员群体拥有的社会公众的 肯定性的道德评价,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 象,才使得任何一个公民一旦拥有了行政 人员身份,就获得了职业荣誉,即使人民 对他不了解,也会获得人民对他的尊重和 爱戴。 但是,如果没有行为荣誉的存在,也 就是说,如果行政人员自身对其所从事的 工作没有任何兴趣,热情,如果行政人员 不是在履行义务、承担责任过程中感受到 自我价值的实现,那么,道德选择不会持 续的出现,一时的道德荣誉的获得不过是 昙花一现。同样,行政组织也正是因为其 工作人员本身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出色的技 能以及高效的管理效率提升了在公众心目 中的信誉度,从而取得职业荣誉。反过来, 如果存在害群之马,行政组织会因为一个 或几个公务员的道德败坏而丧失信誉。 59.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责任的关系? 责任与行政荣誉有着明显的区别,同 时也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责任一般说来是依法而定或习惯约定 的应当作为或不作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后 果,违反了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就应该承 担相应的后果。行政人员担当行政管理者 的角色也就需要承担特定的责任,责任规 定是行政人员的行为底线,责任不可以放 弃,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行政管理者可 以选择履行责任的手段和途径,但不能对 责任本身进行选择。所以,行政荣誉可以 被放弃、被忽视和受到轻视,而责任则是 行政人员必须承担的。责任是底线,荣誉 是更高的境界。 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法 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行政 荣誉机制能弥补现实责任机制的缺陷。从 行政荣誉的形成过程看,荣誉与责任有着 密切的关系。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责任追 究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剥夺行政荣誉。 60. 在争取行政荣誉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哪 些心理? 行政人员应避免对行政荣誉的漠然与 畏难。或者轻视荣誉,对荣誉获得与否无 动于衷;或者认为荣誉获得难度较大,缺 乏自信,没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赶超 先进的信心和勇气。这些都是争取荣誉所 必须克服的心理缺陷。 行政人员应避免虽然一度有着争取行 政荣誉的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 松懈、工作力度减弱,道德行为难以坚持 下去的情况。 行政人员应避免由于没有获得肯定与 荣誉而出现心理失衡,工作热情下降,甚 至埋怨委屈自卑的心理。 行政人员应避免一旦获得了行政荣誉 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心理。 61. 试论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 的内涵及其关系。 职业荣誉主要是与行政人员专门从事 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而具有的特殊 身份相联系着的荣誉。行政管理作为一种 专门化的职业活动,从事这一活动的行政 人员需要有相应的能力与技术,需要有相 应的知识基础和背景,需要有对公共利益 的敏感与深层关切。反过来,从事了行政 管理活动的行政人员,也必然会被认为是 有了一定的能力与技术,有了一定的知识 基础和背景,对公共利益有高度的重视与 不懈的追求。因此,能够被选拔出来专门 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荣 誉。行政人员遵守了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 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更能提升职业荣誉。 道德荣誉是行政人员基于不断的道德 行为选择,在道德评价中以及其他形式的 社会认可、赞同和自我感受中得到的荣耀。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人员能够基于社 会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政人员自己的道 德责任感作出道德行为选择,能够根据自 尊、自爱,知耻等道德心理去开展工作, 对自身出于道德责任感履行的行政义务与 社会价值的一致所做出的肯定性判断,都 可以给予行政人员以道德荣誉。道德荣誉 就是一定社会整体或行为当事人以某种赞 赏性的社会形式或心理形式对承担一定的 义务的行为所具有的道德价值作出的肯定 性的判断。 行为荣誉主要是指行政人员在实施某 一行为之时和完成某一任务之后所感受到 的成就感与欣慰感。这是一种自我感受到 的荣誉,它源自于工作本身和出色完成了 某一任务,而不是因为别人的赞誉和认同。 这种自我满足感是自我评价后的结果。由 于行政管理的职业活动需要较高的管理知 识与管理技术,行政人员一般都有较高的 心智水平,有较高的自我实现的要求。所 以,能够在这一需求层次上获得自我感受 到的荣誉。 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这三 种荣誉是彼此融合相互依存的。一般情况 下,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由于一系 列的道德选择行为合乎了大众的社会价值 观,具有了一定的道德价值,得到了的肯 定性的判断和评价,从而获得了道德荣誉。 正是因为行政人员群体拥有的社会公众的 肯定性的道德评价,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 象,才使得任何一个公民一旦拥有了行政 人员身份,就获得了职业荣誉,即使人民 对他不了解,也会获得人民对他的尊重和 爱戴。如果没有行为荣誉的存在,也就是 说,如果行政人员自身对其所从事的工作 没有任何兴趣,热情,如果行政人员不是 在履行义务、承担责任过程中感受到自我 价值的实现,那么,道德选择不会持续的 出现,一时的道德荣誉的获得不过是昙花 一现。同样,行政组织也正是因为其工作 人员本身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出色的技能以 及高效的管理效率提升了在公众心目中的 信誉度,从而取得职业荣誉。反过来,如 果存在害群之马,行政组织会因为一个或 几个公务员的道德败坏而丧失信誉。 62. 行政荣誉对行政组织及社会有何作 用? 对行政组织的作用: 提高组织管理效率,促进廉洁政府目 标的实现。以行政荣誉为目标,可以促使 行政人员克己奉公,勤政廉政,高效工作, 这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激励手段。 强化荣誉的激励作用,营建集体和个人都 重视、珍惜职业荣誉和道德荣誉的环境, 能够有效地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道德境 界,使种种外在规范内在化。行政人员如 果能够自觉遵守工作规范,就会减少外在 监督的成本和难度,避免法律监督、权力 监督、舆论监督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监 督漏洞,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增强行政组织的凝聚力。行政荣誉是 以现实的主流价值观为导向的,所有的道 德判断都是价值判断。授予哪一种或那些 行为肯定性的判断本身,就是在行政组织 中引领一种价值导向的行为。行政荣誉的 获得意味着某种行为是集体所需的,是其 他同事所欢迎的,意味着这种行为得到了 集体的认同,从而使行政人员对行政组织 产生归属感。当这种行政价值观成为行政 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行政组织的凝聚 力就会大大增强。 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行政管理的目标是 追求公共利益的增进,所以,获得诸多的 行政荣誉的行政组织或拥有诸多获得行政 荣誉的行政人员的行政组织,意味着它在 追求公共利益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美誉度高,更易获得高知名度,从而有利 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对社会的作用: 导向与示范。从道德教育角度来看, 行政荣誉的产生和推广宣传可以促使社会 公众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 道德意志,最终引导其自觉地做出正确的 道德选择。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 社会公共事务的同时,其行为、价值观念 也对社会产生导向和示范作用。 惠及社会。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个 人获得行政荣誉,直接的受益者是社会公 众,体现出来的结果是社会问题的妥善解 决,是公共利益的增进,是社会公正的实 现。同时,从道德善行的社会效应来看, 道德善行反映了行为主体的美好心灵,崇 高境界,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63. 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个人利益的关 系? 对行政荣誉追求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相反,可以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对此问 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荣誉权是行政人员的应有的人身权利 之一。 获得荣誉称号是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 员应有的权利。在民法中,承认公民或法 人对其获得的荣誉及其利益享有保持、支 配的权利。可见,法律是把荣誉权看作为 人身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对公 民或法人荣誉权的这种规定也适用于行政 人员。行政荣誉获得者完全有权在法律规 定的范围内,合理支配使用自己的“荣誉 权”,并获取精神、物质利益,任何组织和 个人都无权干涉。 行政荣誉可以为行政人员带来一定的 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行政荣誉会给行政 人员带来精神利益。行政荣誉使行政人员 不仅在合乎道德的选择中获得精神享受, 而且能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特别是能 够给行政人员带来较高的声望,进而衍生 出更多的精神财富。其次,行政荣誉也会 给行政人员带来物质利益。一般说来,为 了激励行政人员不断重复正确的道德选择 行为,行政组织一般都在授予行政人员行 政荣誉称号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即使没有获得荣誉称号,由于出色的工作 表现和合乎价值观的道德选择,也会使行 政人员在岗位聘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 等方面获得优先权。需要指出,行政荣誉 在本质上不是为了给被授予者一种利益满 足,而是肯定他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付出 和价值。 64.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公共利益的关 系? 行政荣誉是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结 果。行政人员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荣誉的获 得不仅仅是个人谋职的结果,而是追求公 共利益的结果。公共利益是人类一切美德 的原则,追求公共利益的行为也就是道德 行为,因为,道德行为的本质就是它属于 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是旨在造福社会的行 为。在一般的意义上,公共利益主要包括 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可以直接满足人们 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如公共 设施、公共安全;二是用来确保公共物品 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的制度安排,如有利 于所有人的发展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关系, 属于一种具有安全感的互助互利的人际交 往模式。作为行政荣誉的道德荣誉和行为 荣誉的获得也必然是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 的结果。 行政荣誉包含在把公共利益作为最高 价值追求目标之中。行政人员常常会面对 在公共利益、组织利益、个人利益之间进 行选择。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某些有 益于公共利益的行为,不一定能给行为者 带来个人利益;有益于个人利益的行为, 不一定能有益于公共利益。这就需要在公 共利益、个人利益之间进行选择。公共利 益是建立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可以 为了公共利益而抑制个别人或个别集团的 特殊利益,但是,压制大多数人的利益却 是不许可和不道德的,当个人利益和公共 利益发生矛盾时,追求个人利益和公共利 益的统一,是伦理学的基本旨趣。无论在 何种时代,那种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公共 利益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行政荣誉也是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 在公共利益与团体利益之间做出道德选择 的结果。团体利益就是指行政组织机构或 部门的利益,行政组织利益与公共利益相 重合的部分也有发生矛盾的时候。组织目 标是行政管理总目标的分解目标,但是, 当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以机构或部门的 目标和组织自身的利益为最高行为指向 时,就违背了为公共服务的宗旨。这种目 标置换的行为是对行政荣誉的最大伤害。 现实中,普遍存在着行政组织由于重视自 身的声誉而背弃了公共利益。往往级别越 高的行政机关,对于自身荣誉感越珍视。 作为行政组织或行政人员的行政荣誉主体 都常常面对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进 行选择的问题。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无 疑这是获得行政荣誉的基本条件——需要 正确分析社会实际情况,对未来做出科学 预测,把握长远利益。为了出色完成任务, 这就需要行政管理者在近期利益与长远利 益做出选择,有牺牲所谓政绩的勇气。 人们相信,行政组织行政人员对公共 利益的理解与追求要普通人的认识更为清 楚、更为权威,因而,公众总是期望行政 管理者能够保护公众利益而抵制明显危害 公众利益的旨在追求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的行为,总是期望行政管理者能处理好各 种利益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的关系,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最大多数 人民的利益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行政管理 工作。可见,行政荣誉的获得,意味着团 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都要服从于公共利益的 大局,服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65.试从行政荣誉的形成过程分析荣誉与 责任的关系。 首先,行政荣誉的获得以承担责任和 履行义务为前提。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 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切实履行责 任的过程,只有完成角色规定,并且行政 管理系统的每一个组织和成员都完成角色 规定,才能使得行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才能满足社会对行政管理的需要,使得行 政组织及行政人员的存在有了合法性基 础,有了获得职业荣誉的前提;只有完成 角色规定,行政人员才会产生对自我价值 的认可和对自我能力的肯定,才有了获得行为荣誉的前提;只有出色完成角色规定,并且在履行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同时也实践了道德责任,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或责任义务实现得更好,超出了角色的基本规定,也就是说,在尽力完成自己所应承担的工作的同时,更主动去完成未被交付的任务,才会获得道德荣誉。总之,在时间顺序上,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在先,获得行政荣誉在后;从因果关系上看,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是因,获得行政荣誉是果。责任与荣誉,前者是付出,后者是获得。 其次,行政组织及行政人员获得行政荣誉以后,他人与自我的期望值较以往有所增加。一方面,荣誉不仅表示对荣誉获得者的行为的认可,还要求其持续此类行为,保持与荣誉本身所对应的质量、水准和规范。同时,荣誉本身对荣誉获得者也有着更多的责任要求。行政管理活动本身就具有公共性、公开性,获得行政荣誉称号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受到的社会关注率较其他没有获得荣誉称号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要高的多。社会对荣誉获得者的期望与要求也远比其他人高的多。另一方面,行政人员获得行政荣誉之后,伴之而来的往往是职务的提升,工作的变动,以及更多的责任和更大义务,跟随行政荣誉的往往是更大责任担负。行政荣誉不同于待遇,也不完全是利益,行政荣誉的实质是责任,意味着同类职务同类工作同等任务条件下更多的道德期望。 最后,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责任追究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剥夺行政荣誉。当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没有承担责任,履行职责,就要导致不利的行为后果。其后果之一就是被剥夺荣誉,同时获得耻辱感。如果是在行政责任,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相冲突的情况下,行政管理者选择了道德责任与义务的践行,从而被剥夺了荣誉称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会感到耻辱,他所丧失的只是虚名与物质利益,反而会获得更大的道德荣誉。 66.试述行政荣誉的获得条件。 无论职业荣誉、行为荣誉还是道德荣誉的获得,都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只有较高的德能勤绩表现,才能为行为主体赢得荣誉,只有每一个行政人员都具有较高的素质,整个行政组织才可能赢得团体荣誉。具体而言,行政人员只有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才能模范遵纪守法,树立清正廉洁的公职形象;才能具有忠诚、积极、热情、乐观、谦虚、朴实等等高尚的精神情操;才能有献身观念,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唯一尺子;才能具备行政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专门科学知识、管理知识,学会如何管理社会,管理下属;才能具备较高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公务活动的能力;才能具有竞争开放的性格、果断决策的气质、风险应变的意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相容性、工作的独创性、面对服务对象的谦和态度、心理的自我调适等。 职业荣誉是与行政人员的身份联系在一起的,当行政人员获得了公务员身份就具备了获得职业荣誉的条件。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素质才能获得公务员身份。行为荣誉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行政组织科学的工作设计与人性化的管理,另一方面,取决于行政人员自身提高心理成熟度,在重视物质利益和物质需求的同时也重视精神利益和精神需求。道德荣誉的获得来源于行政人员出色的工作表现,合乎道德标准的道德行为选择。 在我国,对公务员的奖励往往就是一种赋予行政人员道德荣誉的行为。国家公务员奖励的原则,一是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二是公平合理,奖不虚施的原则。即公开、平等、合理,论功行赏,奖当其功。三是激励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总起来说,国家公务员奖励的条件是: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的;在增进民主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指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的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治安,表现突出的;同违法违纪作斗争的,有功绩的;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67. 什么是行政人格? 行政人格是指行政人员与社会其他 成员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行政人员在 行政行为中自我价值与行政价值的共同实 现,是行政人员心理、观念、意识、理想 等与行为相统一的总体性存在,是一种体 现了其自我价值、尊严、品格的伦理存在。 68.行政人格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行政人格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 人格具有伦理的内涵,是行政伦理观和行 政价值观在公共行政主体中的体现;(2)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个体性的体现;(3)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价值实现与自我价 值评价的统一;(4)行政人格为行政人员 所特有,并由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之人 格;(5)行政人格也是行政人员自我评价 和社会评价的标准之一。 69. 行政人格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个体人格, 是以个体的现实生命存在为载体的。其主 要构成要素包括:行政理性、行政情感、 行政意志、行政信念、行政习惯。 70.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分别存在哪几种类 型的行政人格? 行政人格作为一种历史生成,在不 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表现,存在着 不同的行政人格模式。首先,在农业社会 形成的行政人格是一种依附人格。其次, 在近代社会,官僚制的盛行,造就了行政 人员工具人格的生成。最后,随着后工业 社会的到来,在服务行政条件下,形成了 一种独立人格。 71. 简述独立人格的构成要素。 一般而言,独立人格应当具备三个 要素:(1)完整的人格意识,这是独立人 格构成的基础;(2)独立的行为能力,这 是独立人格生成的现实保证;(3)自由的 社会关系,这是独立人格生成的外在条件。 72. 独立人格生成过程中,人生修养的基 本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行政人员人生修养有以下几种途径 和方法:(1)学习。主要是政治理论、政 策法规、行政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的学习; (2)内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批评以及 开展思想斗争等;(3)践行。这是是学习 和内省的最终体现;(4)慎独。这既是一 种人生修养途径,也是修养所达到的一种 极高境界。 73、行政人员人生修养的内容有哪些? 一般而言,对于行政人员来讲,人 生修养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政治修养。这是指行政人员 在政治关系中从政治方向、观念、立场到 行为的自我教育、锻炼和改造的过程以及 所达到的境界。 (2)、道德修养。这是指行政人员 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 习惯等方面所进行的修养。 (3)、作风修养。行政人员的作风 问题不仅仅是其个人的修养问题,而是关 系到整个行政体系甚至国家所有机构在人 民心目中的形象问题。 74.结合你所知道的先进人物事迹,论述行 政人格的作用。 (1)行政人格的作用。总的讲,行 政人格对于社会有一种示范和教育作用, 而对行政人员自身则有一种人生的导向和 激励作用。 (2)对于社会而言:首先,高尚的 行政人格会给相对人以良好印象,有助于 双方实现良好的情感沟通;其次,高尚的 行政人格会对行政相对人起到行为示范的 作用。再次,行政人格具有对真理与正义 的形象化作用;最后,行政人格会对社会 的道德环境产生净化作用。 (3)对行政人员自身而言,有一种 导向和激励作用。一是内化作用,二是外 化作用。 75. 如何理解独立人格生成中制度的作 用? (1)制度的必要性。制度根源于人 类对社会秩序的要求,历史选择了政府成 为社会秩序的供给者,并且通过其组成人 员来实现。为保证行政人员高效率、高质 量地提供社会秩序,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制 度来达到这一目的。 (2)制度保证的发展趋势。随着后 工业社会的到来,德治成为政府制度建设 的方向,实现德治的途径就是制度的道德 化和道德的制度化。 (3)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 是政府实施德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 同保证独立人格的真正生成。 76. 谈谈对行政人格本质的认识。 (1)行政人格作为人格的特殊形 态,反映了行政人员作为人的“类本质” 的实现。 (2)行政管理活动是行政人员的社 会生活的全部内容,这是由其职业角色决 定的。 (3)行政人格在行政行为中生成, 其本质就是行政人员持续的自我塑造和自 我完善过程,既表现为行政价值观与行政 伦理观在行政人员个体及职业群体上长期 稳定的具体体现与境界升华,也表现为行 政人员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的整合,是行 政人员社会本质生成的历史与现实的统 一。 77、现阶段,独立人格生成的价值导向有 哪些因素? (1)行政人格是行政价值的实现, 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时代精神。行政人员作 为社会的一员,他应该以社会的一般价值 取向作为自己理想人格的导向。在服务行 政的历史条件下,就是必须坚持在为人民 服务中义与利相统一的价值导向。“义利统 一”的价值导向要求行政人员正确处理个 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 集体主义原则,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 首位,另一方面,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 发,坚持为人民服务,并由此实现个人的 正当利益。 (2)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自我价值 的实现。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行政人 员还应该有独特的价值导向。在现阶段, 对理想行政人格生成有价值导向作用的基 本因素应该包括:现代化的效率观念、协 调意识、服务精神和法制信念。 (3)行政人格是行政价值与自我价 值的统一和实现。就行政人格的生成而言, 能够发挥价值导向作用的因素是多元的, 价值导向功能的发挥也是动态的过程。就 行政人员自身而言,他必须把自我理想行 政人格的塑造过程看作是自觉地跟上时代 的步伐、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的结 果。 78、行政信念对行政人格的构成有何作 用? (1)行政信念是激励行政人员按照 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被意 识到的思想倾向。行政信念生成于行政管 理实践活动,它是行政人员根据自己的生 活内容和积累的知识并进行深思熟虑之后 所确定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2)在认识论意义上,行政信念是 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对与现实相关联的 未知领域的一种思想预期和美好憧憬,是 行政文化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意识现象和一 种最普遍的思维观念。行政信念是行政理 性、行政情感、行政意志的综合与深化, 它在行政人格中居主导地位,对行政人员 的行为起支配作用。 (3)行政信念具有坚定感和稳定 感。一方面,行政人员一旦确立了行政信 念,就会始终不渝地遵循它来选择行为、 履行义务,并以此作为评定自身和他人行 为的标准。另一方面,行政信念是行政人 员对外在世界的一种稳定的、长期的看法 和认可,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刻 的感情。在当前,行政人员应树立的最基 本的信念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文化信念理论相 结合的必然要求。 79. 规范作为人们行为活动所应遵循的基 本准则具有什么特征? 规范作为人们行为活动所应遵循的 基本准则,具有四个特征:一是概括性; 二是公开性;三是明确性;四是适度性。 80. 简述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 别。 (1)在内容上,行政伦理规范主要 表现为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而法律规范 的核心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2)在形式上,行政伦理规范通常 是以规定、准则等形式出现的,而法律规 范主要是以制定法或成文法出现的; (3)在制定程序上,行政伦理规范 虽然也要经过严格仔细的立项、论证、表 决、公布等程序,但不像法律规范那么正 式; (4)行政伦理规范的实施通常是由 党和政府的某一部门来执行,而法律规范 必须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实施; (5)行政伦理规范的实现主要靠社 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起作用,远远不及法 律的强制实施程度。 81. 行政伦理规范的特征有哪些? 第一,政治性。行政伦理规范是国家 把社会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上升为国家 意志,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固定下来的; 第二,强制性。这种强制性的后果 通常是以记过、开除等纪律处分的形式出 现; 第三,示范性。行政伦理规范通过 行政人员个体的行为,对社会其他领域产 生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影响; 第四,程序性。即从规范的形成、 实施到评估等整个过程都严格遵守一定的 程序。 82.试述行政伦理规范的生成。 (1)行政伦理表现为规范形式是人 类维持正常社会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公共 秩序的客观需要。社会交往的发展在客观 上逐渐形成一定的秩序和节奏,同时在人 与人尤其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整体的关 系中,相应地产生一定的要求。这些秩序 和要求对于行政人员个体而言是一种普遍 的规律,是一种“应当”。这种“应当”经 过国家、政府等群体有意识地加以总结、 提炼、概括之后,就形成了公共行政领域 中特有的行为规范。 (2)行政伦理的社会规范性也是人 类自我意识的反映,是人类内在本质规定 的具体形式。没有行政伦理规范也就没有 行政伦理本身。 (3)行政伦理规范生成于行政人员 的道德实践,表现为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一 种双向运动过程,一方面,行政人员的道 德实践提出了制定行政伦理规范的要求; 另一方面,行政伦理规范通过行政人员的 道德实践活动而发挥现实作用。 83.试论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 (1)行政伦理规范及其本质。行政 伦理规范是社会对从事行政伦理管理职业 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 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 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行政伦理规范 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 序所提出的道德愿望和要求。 (2)行政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 统一。第一,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反映行政 管理职业伦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 范,具有客观性;第二,行政伦理规范作 为客观的社会关系、行政伦理关系和行政 道德要求的反映形式,是行政人员及行政 体系各部门对行政伦理关系主观认识的结 果,具有主观性。在阶级社会中,行政伦 理规范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特性表现为 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行政伦理规范是他律与自律的 统一。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来自于行政 伦理的社会历史本质,而行政伦理规范的 自律性则是行政人员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 果;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是行政伦理规范 内在本质的现实展现,这也是行政伦理规 范与社会其他规范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84、我国现阶段的行政伦理规范关于廉洁 奉公的内容有哪些? (1)廉洁奉公是行政人员必备的最 基本的行政道德,是行政人员行为的道德 底线,这里廉洁和奉公互为前提,二者有 机统一于行政人员的具体行为之中,它是 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做到廉洁,必须 奉公,做到了廉洁,也就做到了奉公,反 之亦然。 (2)廉洁的具体内容:第一,不贪; 第二,不占;第三,不奢。 (3)奉公的具体规定可归纳为:第 一,忠于党;第二,忠于国家;第三,以 人民利益为根本;第四,服从全局;第五, 团结协作;第六,公正严明,一心为公。 85、怎样才能做到求真务实? (1)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 容之一,既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行政人 员的工作方针,“真”“实”是一切行为的 最高准则。 (2)要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必须坚 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 创建求真务实作风,永葆蓬勃生机的根本。 (3)要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必须坚 持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观 点,这是创建求真务实作风,保持鲜明政 治品格的关键环节。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才能求出真经,务出实效。 (4)要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必须发 扬艰苦奋斗、克己自律的优良传统,这是 创建求真务实作风,实现与时俱进的重要 保证。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按照事 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求真务实才有效 率,才出效益,才能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 利益。与此同时,通过干部人事制度、廉 洁自律制度等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使艰 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得到升华,使求真务实 的作风与时俱进。 86、勤政为民是行政伦理规范的基本内容 之一,勤政必须为民,具体体现在哪些方 面? (1),勤政为民是为政之要,是行 政人员的立身之本。勤政必须为民,二者 必须结合起来。“勤政”的价值取向在于“为 民”,不“为民”的“勤政”是暴政。 (2)必须深入基层,知民情。行政 人员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就是为广大人 民群众谋福利,行政人员职责和责任的全部内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要强化群众观念,其次要注重调查研究,再次要和群众交朋友。 (3)必须加快发展,帮民致富。发展是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4)必须多办实事,解民之忧。以民为本,多办实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5)必须改善环境,使民安乐。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追求。积极营造人民群众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87. 什么是政府信任关系?它包括哪些层次的内容? 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也就是说,政府信任关系包含着双向期待:一方面,社会和公众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行政管理活动持有合理的期待,相信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通过行政管理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的时候,也相信他的行政管理活动能够换回社会和公众与他的合作。除此之外,政府信任关系还包含着政府机构的不同部门、不同的层级之间的相互信任。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行政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是政府信任关系的三个主要层次。 88. 简述政府信任关系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 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承认,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正当性的认可。就行政管理而言,合法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形式的合法律性,一是管理的价值观能得到公民的认同。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活动,包括国家政权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运用意识形态的、法律的和道德伦理的力量为自身所作的种种论证,另一方面是国家政权在大众当中赢得了广泛信任和忠诚,人们自觉地把对政府的服从当作自己的义务。合法性可以提升可预测性,拥有合法性,政府官员可以计算出哪些事情被期望他们去做;对公民来说,它们也可以预测到他们会怎样被官员们对待。从这一意义看,合法性概念本身也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关系在内。 89. 简述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意义及内容。 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原则是指导整个社会信任关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根据正确的原则去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保证政府与公众之间利益一致基础上相互信任、合作的良性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也取决于自身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其目标系统能否以社会公众公认的进步的道德为准绳,并能够有效调节和平衡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需要遵循利益一致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公开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90. 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价。主要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第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而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 (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对策。主要说明: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政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 91. 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你对政 府信任关系建构原则的理解。 (1)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原则。包 括四个方面:第一,利益一致性原则。利 益一致是建立和维持政府信任关系的基础 和前提;第二,客观求实原则。政府信任 关系的建构活动必须是建立在对事实真实 把握的基础上,在组织决策和公众间如实 传递有关信息,并根据客观真实的变化不 断调整自身的政策和行为;第三,公开性 原则。公开性原则要求增加政府工作的透 明度;第四,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 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为了 政府的整体效应而必须遵循的彼此配合协 调的原则。 (2)结合实际说明政府信任关系建 构原则的意义。主要说明:上述原则是指 导整个社会信任关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行 为准则,根据正确的原则去建构政府信任 关系,对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保证政 府与公众之间利益一致基础上相互信任、 合作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同其他社会组 织一样,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也取决于 自身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其目标系 统能否以社会公众公认的进步的道德为准 绳,并能够有效调节和平衡与公众之间的 利益关系。 92. 简述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内容 及意义。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内容包括: 利益一致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公开性 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意义是指 导整个社会信任关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行 为准则。一方面,根据正确的原则建构政 府信任关系,对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保证政府与公众之间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相 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 一方面,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自 身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其目标系统 能否以社会公众公认的进步的道德为准 绳,并能够有效调节和平衡与公众之间的 利益关系,遵循上述原则建构政府信任关 系,将有利于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实现组 织目标,有利于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93. 简述内部行政伦理监督的主要形式。 内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由行政机关 内部垂直关系监督部门所形成实施行政伦 理监督的系统,在我国内部行政监督包括 自我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察三种主要 形式。 自我监察又分为一般监督、职能监督和主 管监督、行政监察三种。 行政监察是指在政府系统内部设立专 门行使监察权的机关,对所有部门的行政 工作实行全面性的监督。 审计监督是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 资料和国家有关法规,由国家专门设立的 审计机关依法审核和稽查有关单位的财务 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的遵守情 况做出评价并提出审议报告,以加强经济 管理,维护法制的监督检查活动。 94.简述行政道德评价的含义及内容。 行政道德评价是指依据特定的伦理原 则或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为是否符合客观 标准的过程。同其他任何完整的社会价值 判断过程一样,行政道德评价活动的基本 内容,即要素包括:评价的主体、评价的 客体、评价的方式或依据、评价结论。具 体而言,行政道德评价的主体包括特定的 行政机构或部门及公民个人和群体;行政 道德评价的客体,即对象,首先指向行政 人员的具有行政道德性质的行为以及其他 政治评价、经济评价、法律评价、文化评 价、行为方式评价、领导行为评价所涉及 的对象范围;行政道德评价的方式通常包 括依行政程序的评价、社会舆论、行政行 为习惯和行政人员内心信念评价几种;行 政道德评价的标准或依据主要是在长期的 行政管理活动中生成的行政伦理原则和行 政道德规范;行政道德评价的结论是指评 价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作出的 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包括正式结论和 非正式结论两种。 95.简述行政伦理监督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行政伦理监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活 动中,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为是否 符合有关伦理道德原则与规范所进行的监 察和督导。行政伦理监督就其含义来讲,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伦理监督 是由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政党组织、 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等多种政治力量、社 会力量通过制度化方式、社会舆论等形式 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是 否符合伦理道德原则、规范要求所实施的 监察和督导。狭义的行政伦理监督仅指行 政机关内部对自身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 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行政伦理监督具 监督主体的多样性、监督对象特定性、监 督内容广泛性、监督过程互动性、规范性 等特点。所谓多样性是指行政伦理监督的 主体不仅涉及垂直领导关系的行政机关之 间及其自身,而且还包含政党组织、权力 机关、社会团体、普通公民等。监督对象 的特定性是指行政伦理监督的对象是国家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政府行政管 理内容的广泛性以及社会伦理道德内涵的 广泛性决定了行政伦理监督内容的广泛 性。监督的互动性是指行政伦理监督既包 括行政机关对自身的监督,又包括行政机 关中不同机构和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监 督的规范性是指对于行政伦理监督来说, 一方面监督依据、监督程序、后果制裁等 内容都应该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 展;另一方面,监督本身就是依照规范和 产生规范的过程。 96.简述行政伦理监督的基本原则。 行政伦理监督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 则: (1)日常性原则。行政伦理监督应坚持日 常性原则-的,每时每刻地与行政人员相 伴随。 (2)广泛性原则。行政伦理监督应与社会 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广泛性相适 应,监督的范围也涉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的一切公务行为。不仅包括职务行为, 而且对于他开展职务活动相关的、一切可 能影响到他的行政行为的因素,都要进行 监督。 (3)规范性原则。行政伦理监督的过程应 遵行特定的规范性,最终要达到预防道德 失范行为的发生,保证行政目标准确、及 时地实现。 (4)有效性原则。对发现可能发生的行政 道德失范行为所采取的回应措施应该是及 时、有效的;对已经产生后果的行政道德 失范行为通过执行必要的惩戒措施,缩小 可能导致的结果扩大化影响也应该是及时 有效的。 97. 简述加强行政人员道德建设的意义和 途径。 意义:加强行政人员道德修养的目的 是要使行政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 识,把职业道德责任感带入行政管理活动 中去。其意义在于:第一,行政人员的道 德建设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权力约束机制建 设,对健全行政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 作用;第二,行政人员道德建设是行政体 系自身健康运转的有效保证;第三,行政 人员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突破 口,可以为行政体系的健全创造必要的外 部条件。 途径:行政人员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 过程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实现的。行政人 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的 途径可以概括为:第一,提高思想认识, 明确树立良好的行政人员形象;第二,加 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充分营造学习和教育 的环境;第三,强化“自重”、“自省”、“自 警”、“自励”的磨炼,其关键点和落脚点 在“自觉”。 98. 简述我国外部行政伦理监督的几种主 要形式。 外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指由来自行 政机关之外的监督主体所构成的监督力量 的集合体。为保证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符合 一定的伦理原则及道德规范而对行政机关 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主要包括权力 监督、政党监督、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舆 论监督等。 (1)权力监督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对行 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我国 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 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监督 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行政机 关行使监督权。具体到行政伦理监督的主 要形式包括:行使审查权、行使 罢免权、行使质询权、行使视察、检查权。 (2)政党监督,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主 要是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行 政人员中的党员的行为实施组织方面的监 督和制约。其监督方式主要有:日常监督、 专门监督和信访监督。 (3)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舆论监督。 社会及舆论监督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向 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 议,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 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 为,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 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 力量。 99. 如何理解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价中 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 基本方向。 舆论监督是行政伦理监督的一种重要 形式,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 要求、批评和建议。社会各界、各人民团 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有 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就行政管理活动中有关 问题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询问,并发表自 己的看法、建议和批评。有关行政机关要 认真听取,给予答复,不得借故推诿、回 避。这是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的一项具体 措施,也是调动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积极 性的有效途径。 第二,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 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 失范行为。申诉、控告和检举是人民群众 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有效方 式,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通 过这种强有力的监督,对于督促国家行政 机关提高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具有重 要意义。 第三,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 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 论监督力量。利用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量 大、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可以推动社 会各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 单位、公民个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实施有效的伦理监督,有利于形成广 泛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社会冲击力。通过 社会舆论的宣传、“曝光”等形式,可以充 分弘扬正气,揭露腐败、渎职等行政道德 失范行为,从而较好地协助国家行政机关 对照自身检查问题,可以对行政人员当中 有可能做出错误行政行为选择的人形成一 种强大的威慑力量,有效地制约行政权力 滥用。 在重视社会舆论的行政道德评价作用 的同时,我们也应区分各种不同舆论在性 质和力度上的差别。在大力推进我国经济 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去旧从新的过程中, 总是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面对可能 带来甚至是已经形成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压 力,行政人员应通过倡导积极的、正确的 舆论去抵制和压倒错误的舆论,努力消除 和减少错误舆论在社会中的不良影响。党 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用‘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 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 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正是为了解决改革进程中在社会文化领 域、社会舆论评价中由于局部利益和整体 利益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坚持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当前引导社会舆 论的主线,同时,只有高度重视社会舆论 的评价作用,协调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 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 健康、全面发展。 100. 联系实际论述我国伦理监督与评价 机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1)我国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现 状。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 督存在缺位、滞后以及力度欠缺等问题, 主要反映在:第一,行政道德评价、监督 机制的多元和无序;第二,评价、监督主 体与客体关系错综复杂;第三,行政道德 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程度较低, 存在着“因人而异”、“对人不对事”等问 题。 (2)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的方向。 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改革和完 善,主要是:第一,应加强总体协调,充 分发挥整体监督效能;第二,有效的监督、 评价必须以监督、评价客体切实处于被监 督、评价之下为前提,并且监督、评价主 体的活动不应受到客体的直接制约和干 扰,以保证监督主体能充分行使监督评价 的权利,保证监督评价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第三,加强行政伦理监督与道德评价的法 治化,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 使各类行政监督评价具有明确具体的主体 权限、法律依据、程序和手段。 101.“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 区别是什么? “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 区别在于: 第一,道德源于人的内心,属于精神性的 原则,表现为个体的“应当”,它具有内在 性、主观性、个体性。伦理是内在道德的 外在化,属于客观行为关系,表现为现实 的群体规范,它具有外在性、客观性、群 体性。 第二,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标准, 它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直接判定正当的 行为。伦理多指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它 通过对风俗习惯和观念的检验和反省来行 为进行判断。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人们也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102. 为什么需要建立行政伦理学学科?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行政人员行为的正当性,并需要满足善的要求。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关于行为的“对错”、“好坏”、“善恶”等的判断。因而,也就形成了非常复杂的伦理关系。对于这些关系的研究,需要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即行政伦理学来对行政管理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加以研究。这门学科就是行政伦理学。 103. 如果公共行政单纯受到效率观的支配,会导致什么弊端? 第一,使对行政体系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评价偏向于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第二,会让人们专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合逻辑性、合目的性,而忽视了活动的实质性价值前提;第三,会使人变成为求成功不择手段的非道德主义者;第四,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不可避免地会伴生数字虚假现象。 因而,行政效率观虽然是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性理念,但它只是公共行政价值理念中的一个,在坚持行政效率观的同时,也需要拥有其他行政价值理念。 104.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行政人员具有怎样的行政态度?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要求行政人员具有正确的行政态度。即:第一,对社会发展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对所从事的事业、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第二,正确地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挫折和矛盾;第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必须正确对待生死考验。105.结合我国现实,试论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 (1)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从整体看,研究行政伦理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由于行政伦理在公共行政领域和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政伦理对整个社会伦理以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政治状况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二是由于行政伦理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去研究、去深化、去解决。 (2)结合我国现实,具体说明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一,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第二,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是行政体制自身健康运行与发展的要求;第三,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增强抵御腐朽伦理侵蚀的能力;第四,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教训。 106.简述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 (1)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行政伦理的民主原则要求行政行为以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因而,它的基本内涵及对行政人员的要求是充分认识到: 第一,一切涉入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政治权利都应得到尊重; 第二,行政人员由于社会分工而被定位在行政管理者的位置上,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相对的,作为被管理者的公众有权参与和监督行政管理; 第三,行政管理活动程序化和公开化是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必要条件; 第四,作为社会公仆,摒除行政职位等级和行政经验资历的偏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兼容并蓄才是科学的态度和作风。 (2)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 107.简述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1)论述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和践行阶段。所谓认知阶段,就是行政人员了解和认识行政作风的阶段。所谓认同阶段,就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职业生活的经验和体验,从内心深处接受社会对于职业生活的道德要求,并在情感上形成相应的道德趋向,从而确立相应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目标。所谓践行阶段,就是将理想人格的修养目标付诸于实践,扬弃道德原则规范的抽象性与一般性,使之个性化、现实化。这是道德修养能否成功达标的关键阶段。 (2)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108. 行政人员的德性和行政良心是什么关系? 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外在形 式,是指行政人员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 所形成的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的道 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这种道德感和自 我评价能力转化为自觉履行行政责任行为 的道德内涵。 德性与良心是一体的、重合的,德性的实 质是良心,而良心的外在显现就是德性。 109. 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哪些内 容? 一般说来,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 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行政人员在自己违反宪法、法律和 组织章程明确禁止的行为时就会感到一种 犯罪感,自觉接受所应受到的惩罚,及时 矫正这种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责任; 第二,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准确地贯彻 执行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所赋予的职责 时应自觉对其后果负责; 第三,行政人员不仅仅应自觉遵守法 律,依法行政,而且也要遵从行政伦理的 核心价值,即为公共利益服务。 110. 行政人员的职位责任表现在哪些方 面? 总的说来,行政人员的职位责任表现 为: 一是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勇于担当责 任而不推脱乃至逃避责任; 二是认真地履行公务,一丝不苟地做 好份内的工作; 三是勤奋工作,多办实事好事,多出 政绩或业绩; 四是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甘 于平庸,积极探索工作的规律,开拓创新; 五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111. 为什么说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 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但违背行 政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 规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行政纪律是行政组织基于法律的授权 而制定的,是法律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规范 的具体化。行政组织根据自身利益需要, 所制定的行政纪律往往比法律规范更为严 格、具体和细致,因而,是一种更高标准 的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人员 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 法律,而反之,行政人员违背行政纪律的 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 法行为底线。 112. 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是什 么关系?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该如何 在其行政行为中的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 要作用? (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的 关系。第一,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 途径。表现为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根据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 需求的原则去认真体察、自觉认识和努力 发现行政良心的主观追求;第二,行政良 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在行政人员的行政 管理活动中,只要有自觉的道德追求,就 会走向形成行政良心的结果。 (2)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在行政行 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主要 说明:第一,行政良心是行政人员的职业 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内心深处最基本的 “道德律”,是推动行政人员履行行政管理 职业义务的内在精神力量;第二,在行政 人员的行政行为中应该从三个方面注意发 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首先,在行政人 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自觉将全心全意 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作 为自己行为动机,发挥行政良心对行为动 机选择的调控作用;其次,在行政行为中, 自觉发挥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 起监督和控制作用;再次,在行政行为选 择已经完成的时候,发挥行政良心会对行 为后果起反思和评价的作用。 113. 为什么说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 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 (1)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行政 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 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具体内 容可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正、仁爱、宽 容、求实和自我节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 人员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信仰在行政管理 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 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 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 (2)行政责任制度。在我国,行政责 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宪政责 任制、政党责任制、有限目标管理责任制、 公仆责任制。其中,公仆责任制是贯穿于 其他三种行政责任制中的精神内核。 (3)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 的转化过程中,关键在于行政责任制度的 建设。因为:在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中, 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 的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行政人员需要将客观的、外在的 行政责任内化为内在于他的行政责任意 识;另一方面,整个行政体系中的行政人 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不会自动产生,需 要外在的、客观的行政责任制度来提供保 障。行政责任制度的保障作用对于行政人 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行政 管理活动的整体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而制 度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得以不断完善, 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114.联系我国实际说明,为什么说行政人 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1)行政人员的“自律”。所谓“自 律”指人的道德规范。行政人员的“自律” 是行政人员的内在道德规范。 (2)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是行政 伦理的核心。因为:第一,行政人员的自 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 在根据。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 使行政伦理领域的“自律”被赋予了特殊 的意义;第二,制度的主体具有自律精神 的内在涵养是保障制度本身具有伦理的前 提。制度都是人为的,在相同制度规范背 景中,公共权力的运行会因为行政主体“自 律”境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后果。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先进 性赋予了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更高的要求。 主要说明:第一,我国行政人员作为先进 制度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其“自律”精神 的养成和发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能否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关系到 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先进生产力、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标的实 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第二,一些行政人员道德“自律”缺位, 致使公共权力被滥用的现实,也从另一个 方面说明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高标准能否 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不仅依赖于外在 的“他律”机制,更有赖于行政主体的道 德自我约束,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 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115. 在争取行政荣誉过程中要避免出现 哪些心理? 行政人员应避免对行政荣誉的漠然与 畏难。或者轻视荣誉,对荣誉获得与否无 动于衷;或者认为荣誉获得难度较大,缺 乏自信,没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赶超 先进的信心和勇气。这些都是争取荣誉所 必须克服的心理缺陷。 行政人员应避免虽然一度有着争取行 政荣誉的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 松懈、工作力度减弱,道德行为难以坚持 下去的情况。 行政人员应避免由于没有获得肯定与 荣誉而出现心理失衡,工作热情下降,甚 至埋怨委屈自卑的心理。 行政人员应避免一旦获得了行政荣誉 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心理。 116.行政人格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行政人格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人 格具有伦理的内涵,是行政伦理观和行政 价值观在公共行政主体中的体现;(2)行 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个体性的体现;(3)行 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价值实现与自我价值 评价的统一;(4)行政人格为行政人员所 特有,并由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之人格; (5)行政人格也是行政人员自我评价和社 会评价的标准之一。 117.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分别存在哪几种 类型的行政人格? 行政人格作为一种历史生成,在不同 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表现,存在着不 同的行政人格模式。首先,在农业社会形 成的行政人格是一种依附人格。其次,在 近代社会,官僚制的盛行,造就了行政人 员工具人格的生成。最后,随着后工业社 会的到来,在服务行政条件下,形成了一 种独立人格。 118. 简述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 别。 (1)在内容上,行政伦理规范主要表 现为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而法律规范的 核心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2)在形式上,行政伦理规范通常是 以规定、准则等形式出现的,而法律规范 主要是以制定法或成文法出现的; (3)在制定程序上,行政伦理规范虽 然也要经过严格仔细的立项、论证、表决、 公布等程序,但不像法律规范那么正式; (4)行政伦理规范的实施通常是由党 和政府的某一部门来执行,而法律规范必 须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实施; (5)行政伦理规范的实现主要靠社会 舆论和个人的良心起作用,远远不及法律 的强制实施程度。 119. 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个人利益的关 系? 对行政荣誉追求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相反,可以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对此问 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1)荣誉权是行政人员的应有的人身 权利之一。在民法中,承认公民或法人对 其获得的荣誉及其利益享有保持、支配的 权利。获得荣誉称号是行政组织及其行政 人员应有的权利。行政荣誉获得者完全有 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理支配使用自 己的“荣誉权”,并获取精神、物质利益,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 (2)行政荣誉可以为行政人员带来一 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首先,行政荣 誉使行政人员不仅在合乎道德的选择中获 得精神享受,而且能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 感,特别是能够给行政人员带来较高的声 望,进而衍生出更多的精神财富。其次, 行政荣誉也会给行政人员带来物质利益。 一般说来,为了激励行政人员不断重复正 确的道德选择行为,行政组织一般都在授 予行政人员行政荣誉称号的同时,给予一 定的物质奖励。即使没有获得荣誉称号,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合乎价值观的道德 选择,也会使行政人员在岗位聘用、职务 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获得优先权。需要 指出,行政荣誉在本质上不是为了给被授 予者一种利益满足,而是肯定他在行政管 理活动中的付出和价值。 120. 如何理解独立人格生成中制度的作 用? (1)制度的必要性。制度根源于人类 对社会秩序的要求,历史选择了政府成为 社会秩序的供给者,并且通过其组成人员 来实现。为保证行政人员高效率、高质量 地提供社会秩序,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制度 来达到这一目的。 (2)制度保证的发展趋势。随着后工 业社会的到来,德治成为政府制度建设的 方向,实现德治的途径就是制度的道德化 和道德的制度化。 (3)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是 政府实施德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保 证独立人格的真正生成。 121.试论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 (1)行政伦理规范及其本质。行政伦 理规范是社会对从事行政伦理管理职业活 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 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 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行政伦理规范本质 上是整个社会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 提出的道德愿望和要求。 (2)行政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 一。第一,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反映行政管 理职业伦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 范,具有客观性;第二,行政伦理规范作 为客观的社会关系、行政伦理关系和行政 道德要求的反映形式,是行政人员及行政 体系各部门对行政伦理关系主观认识的结 果,具有主观性。在阶级社会中,行政伦 理规范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特性表现为 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行政伦理规范是他律与自律的统 一。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来自于行政伦 理的社会历史本质,而行政伦理规范的自 律性则是行政人员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 果;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是行政伦理规范 内在本质的现实展现,这也是行政伦理规 范与社会其他规范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124. 简述政府信任关系与政治合法性的 关系。 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 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 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 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做出回应基 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 治的承认,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正当 性的认可。就行政管理而言,合法性包含 两个层面:一是形式的合法律性,一是管 理的价值观能得到公民的认同。 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政 府的活动;一方面是国家政权在大众当中 赢得广泛信任和忠诚。合法性概念本身也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关系在内。良好的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立是政治合法性的来 源。 125. 简述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内 容及意义。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内容包括: 利益一致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公开性 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意义是指 导整个社会信任关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行 为准则。一方面,根据正确的原则建构政 府信任关系,对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保证政府与公众之间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相 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 一方面,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其目标系统能否以社会公众公认的进步的道德为准绳,并能够有效调节和平衡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遵循上述原则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将有利于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实现组织目标,有利于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126. 简述内部行政伦理监督的主要形式。 内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由行政机关内部垂直关系监督部门所形成实施行政伦理监督的系统,在我国内部行政监督包括自我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察三种主要形式。 自我监察又分为一般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行政监察三种。 行政监察是指在政府系统内部设立专门行使监察权的机关,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实行全面性的监督。 审计监督是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有关法规,由国家专门设立的审计机关依法审核和稽查有关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的遵守情况做出评价并提出审议报告,以加强经济管理,维护法制的监督检查活动。 127. 简述加强行政人员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意义:加强行政人员道德修养的目的是要使行政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把职业道德责任感带入行政管理活动中去。其意义在于:第一,行政人员的道德建设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权力约束机制建设,对健全行政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第二,行政人员道德建设是行政体系自身健康运转的有效保证;第三,行政人员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可以为行政体系的健全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途径:行政人员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过程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实现的。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的途径可以概括为:第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树立良好的行政人员形象;第二,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充分营造学习和教育的环境;第三,强化“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磨炼,其关键点和落脚点在“自觉”。 128. 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价。主要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第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而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 (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对策。主要说明: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政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 129. 如何理解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方向。 (1)舆论监督是行政伦理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主要有:第一,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第二,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第三,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 (2)在重视社会舆论的行政道德评价作用的同时,我们应区分各种不同舆论在性质和力度上的差别。在大力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去旧从新的过程中,总是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面对可能带来甚至是已经形成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行政人员应通过倡导积极的、正确的舆论去抵制和压倒错误的舆论,努力消除和减少错误舆论在社会中的不良影响。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 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 人。”正是为了解决改革进程中在社会文化 领域、社会舆论评价中由于局部利益和整 体利益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坚 持“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当前引导社会 舆论的主线,同时,只有高度重视社会舆 论的评价作用,协调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 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稳 定、健康、全面发展。 130. 联系实际论述我国伦理监督与评价 机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1)我国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现 状。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 督存在缺位、滞后以及力度欠缺等问题, 主要反映在:第一,行政道德评价、监督 机制的多元和无序;第二,评价、监督主 体与客体关系错综复杂;第三,行政道德 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程度较低, 存在着“因人而异”、“对人不对事”等问 题。 (2)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的方向。 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改革和完 善,主要是:第一,应加强总体协调,充 分发挥整体监督效能;第二,有效的监督、 评价必须以监督、评价客体切实处于被监 督、评价之下为前提,并且监督、评价主 体的活动不应受到客体的直接制约和干 扰,以保证监督主体能充分行使监督评价 的权利,保证监督评价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第三,加强行政伦理监督与道德评价的法 治化,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 使各类行政监督评价具有明确具体的主体 权限、法律依据、程序和手段。 131.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哪些内容? 良心的价值或作用是什么? 1、一般说来,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 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行政人员在自己违反宪法、法律 和组织章程明确禁止的行为时就会感到一 种犯罪感,自觉接受所应受到的惩罚,及 时矫正这种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责任; 第二,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准确地贯彻 执行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所赋予的职责 时应自觉对其后果负责; 第三,行政人员不仅仅应自觉遵守法 律,从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即为公共利 益服务。 2、良心具有使人遵守道德规范的 价值或作用。事前,良心可以通过做一个 好人的需要和目的而推动每个人遵守道 德;事后,则通过良心满足的快乐或良心 谴责的痛苦而使人继续遵守道德或改过迁 善、归依 道德。一个人只有遵守道德规范,才能实 现良心的目的——满足做一个好人的道德 需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132.行政良心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的 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行政良心作为行政人员的深沉的职业 责任意识,构成了行政人员内心深处最基 本的“道德律”,是推动行政人员履行行政 管理职业义务的内在精神力量。具体讲, 行政良心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的重要 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政良 心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会对 行为动机的选择起调控作用;第二,在行 政行为中,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 化起监督和控制作用;第三,在行政行为 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行政良心会对行为 后果起反思和评价的作用。 133、行政人员的行政良能缺失对行政效能 有什么影响? 行政人员的行政良能是行政效能以至 于政府存在合法性的根本,行政人员行政 良能的缺失,社会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原则 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政府的权威以及 社会成员的法治信念就会受到削弱,并有 可能引发政治的和社会的危机。从我国现 实看,行政人员行政道德水准的下降已成 为产生腐败行为重要诱因,而腐败行为又 给社会资源的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对行 政机构总体上的行政效能造成极大的消极 影响。 134.结合我国现实,试论研究行政伦理学 的必要性。 (1)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从整体 看,研究行政伦理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由于行政伦理在公共行政领域和行政 管理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政伦理对 整个社会伦理以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政治状况有着 直接的作用和影响;2是由于行政伦理研 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重大理论与实 践问题有待去研究、去深化、去解决。 (2)结合我国现实,具体说明研究行政 伦理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一,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 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伦理观念;第二,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 究是行政体制自身健康运行与发展的要 求;第三,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 于行政人员增强抵御腐朽伦理侵蚀的能 力;第四,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 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 教训。 135.试述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联 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 政管理工作的意义。 (1)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行政 伦理的民主原则要求行政行为以国家和社 会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它要求行政人员 充分认识到:第一,一切涉人行政管理活 动中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 政治权利都应得到尊重;第二,行政人员 由于社会分工而被定位在行政管理者的位 置上,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相对的,作 为被管理者的公众有权参与和监督行政管 理;第三,行政管理活动程序化和公 开化是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必要条件;第四, 作为社会公仆,摒除行政职位等级和行政 经验资历的偏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 兼容并蓄才是科学的态度和作风。 (2)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 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主要说明: 第一,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激励机制和凝聚 机制,有助于充分调动每个管理者的工作 积极性,在心情舒畅地工作、实现其自我 价值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体行政管理的工 作效率;第二,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 监督机制和防错、纠错机制。坚持公共行 政的民主观,根据民主的要求去建立和调 整行政关系,可以使行政管理工作处于有 效监督之下,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维护行政管理工作良性运转。 1.行政伦理学——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行政伦理——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主要是人们关于行政活动对错的判断过程以及判断的理由,涉及行政主体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即领导决策执行等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问题。在其含义中,体现了行政管理在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等方面的质的规定性。。 3.行政道德——行政道德是一种权力道德,它既表现为社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运用过程中提出的道德要求,又体现着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应追求的价值目标。 二、填空题 1. 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行政道德是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的道德。 3.在行政伦理学的视野中,行政人员的行为除了需要接受传统习惯、社会舆论的约束外,还要以(制度、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甚至法律手段来加以约束。 4.公共行政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它应负起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工作不能用(利润)作标准来进行衡量,而必须用(服务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等多种尺度作标准。 5. 公共行政考虑问题必须舍弃(功利),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出发,从(长远)出发,从(系统)出发,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眼前和长远的关系。 6. 行政伦理学是揭示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及其前提的科学。 7. 公共行政领域从最初排斥(伦理价值),到接受伦理规范作为行政活动的标准,实现了“事实”与“价值”的融合。公共行政活动从最初崇尚“效率”,到追求(公正)的社会价值,完整的行政伦理目标至此形成。伦理目标的确立,为行政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提供了(价值导向)。 8. 行政伦理学研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公民权与民主理论);第二,(美德伦理学);第三,(创建思想与宪法传统);第四,(组织行为);第五,(哲学理论及其观点);第六,(对行政腐败的惩治);第七,(国际互联网上的政府伦理学) 9.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德治为本”的社会,行政伦理在(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行)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0. 中国古代行政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第一,(公忠);第二,(诚信);第三,(廉政);第四,(勤政);第五,(爱民);第六,(爱民);第七,(修身)。 11. 从结果上看,道德主体在履行了一定的道德义务后应当享有道德权利,可是从动机上看,道德义务具有(无偿)性和(非权利动机)性,道德主体履行道德义务时不应以获取某种权利为前提条件。 12. 从主体性来看,行政伦理包含两个层次,即(行政人员个体层次)和(行政组织层次)。 13.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行政管理是公共权力的分配与行使过程。为避免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出现以权谋私或权力的滥用,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权力约束机制。这种约束机制包括(自律)和(他律)两种基本类型。 14. 行政伦理属于一种行政权力的(自律)机制,是行政权力(内在的)一种约束机制。 15. 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心理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等。 三、单项选择题 1. 作为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概念,伦理学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 C )。 A.希罗多德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 认为“理想国”就是“公道或正义之国”的思想家是( B )。 A.希罗多德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3. 中国古代“伦理政治观”的集大成者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4. 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 B )。 A.政治伦理学 B.行政伦理学 C.管理伦理学 D.行政道德学 5. 专门行使行政权力和制定公共政策的系统是( C )。 A.管理系统 B.政治系统 C.行政系统 D.执行系统 6.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中的行为代表着 ( C )。 A.行政人员本人 B.所在机关 C.国家与政府 D.政党 7. 决定了行政伦理具有非功利性和非交 换性的是行政的( C )。 A.管理性质 B.政治性质 C.公共性质 D.社会性质 8. 行政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是( D )。 A.政治学的一般原理 B.行政学的一般原 理C.管理学的一般原理 D.伦理学的一 般原理 9. 行政伦理学所要揭示的是道德在行政 管理系统和过程中的( C )。 A.一般表现 B.具体表现 C.特殊表现 D.综合表现 10.行政伦理学发展中规范的契约论方法 的代表人物是( B )。 A.斯科特 B.罗尔斯 C.诺齐克 D.哈特 11.伦理目标的确立,为行政人员履行职 责的行为提供了( A )。 A.价值导向 B.评价标准 C.客观依据 D.舆论导向 12.中国古代认为为官从政的基础性道德 是( B )。 A.公忠 B.廉政 C.诚信 D.爱民 13.在行政伦理的观念体系中,最根本的 是( D )。 A.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公私利益关系 C.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D.权利义务关系 14.认识阶级社会中的伦理现象和伦理问 题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C )。 A.历史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阶级分析法 D.心理分析法 15.行政伦理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功能体现 为( B )。 A.行政权力的他律机制 B.行政权 力的自律机制C.行政权力的监督机D.行 政权力的制衡机制 四、多项选择题 1.在一般伦理学的视野中,个人行为的制 约力量包括( ACD )。 A.内心信念 B.法律规范 C.传统习惯 D.社会舆论 E.奖惩制度 2.行政伦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 )。 A.整体性与系统性 B.政治性与社会性 C.非功利性和非交换性D高尚性与广泛性 E.操作性与技术性 3.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的标 志事件有( ABCD )。 A.“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于1976年成立了 “职业标准与伦理委员会” B.把行政管理的外部控制转化为内部控制 C.行政伦理学正式进入公共行政的课程体 系D.一系列代表性著作的出版 E.行政伦理规范体系的建立 4.行政伦理学产生以来,所关注的核心问 题主要有( ABCDE )。 A.公民权与民主理论 B.美德伦理学 C.对行政腐败的惩治 D.组织行为 E.哲学理论及其观点 5.中国古代行政伦理规范主要包括 ( ABCDE )。 A.公忠 B.诚信 C.廉政 D.勤政 E.爱民 6.中国近代行政伦理思想的内容有 ( ABC )。 A.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B.由改良到共 和C.提倡民权D.强调对权力的制约和监 督E.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7.行政伦理的规范体系包括( ABCD )。 A.行政纪律 B.行政荣誉 C.行政人格 D.行政责任 E.行政体制 8.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BCDE )。 A.历史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心理分析法 D.阶级分析法 E.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9.行政伦理能够促进行政管理的( ABC )。 A.公正 B.廉洁 C.高效 D.科学 E.法治 10.行政伦理是关于整个政府管理的价值 观念体系,包括( ABCD )。 A.行政人员的个人道德 B.行政管理的 职业道德C.行政机构的组织伦理 D.行政过程的政策伦理 E.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五、简答题 1. 为什么需要建立行政伦理学学科?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行政人员行 为的正当性,并需要满足善的要求。在开 展行政管理活动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关 于行为的“对错”、“好坏”、“善恶”等的 判断。因而,也就形成了非常复杂的伦理 关系。对于这些关系的研究,需要有一门 专门的学科即行政伦理学来对行政管理中 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加以研究。这门学科就 是行政伦理学。 2. 行政伦理学与伦理学都要研究社会生 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但二者之间还有什 么不同? 行政伦理学与伦理学二者的不同表现在: 伦理学是从整个社会出发,着眼于社会的 伦理关系和个人的道德发生机制和一般性 的伦理道德规范,属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 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行政伦理学则 是研究公共行政领域道德现象及其发展规 律的科学。可以说,行政伦理学是研究行 政系统这一特定领域中伦理关系和道德现 象的科学,所要揭示的是道德在行政管理 系统和过程中的特殊表现。 3.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 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行政领域在 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从本质上讲, 行政伦理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利益观 念,这种观念的出现是公共权力产生与发 展的必然结果。从主体性来看,行政伦理 包含两个层次,即行政人员个体层次和行 政组织层次。 4. 行政伦理对行政权力的影响表现在哪 些方面? 答:行政伦理作为一种约束机制,它不仅 可以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而且更重要 的还在于,它作为一种观念力量,可以提 高行政权力的合法性。而且,行政伦理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众对于行政权力的认 同感和支持程度。行政伦理对于行政管理 的公正、廉洁与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政伦理可以树立政府在公众心目 中的良好形象,获取较高的社会支持与服 从。 5.行政伦理学研究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答:第一,公民权与民主理论。 第二,美德伦理学。 第三,创建思想与宪法传统。 第四,组织行为。 第五,哲学理论及其观点。 第六,对行政腐败的惩治。 第七,国际互联网上的政府伦理学。 六、论述题 1.试述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行政领 域才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从本质 上讲,行政伦理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利 益观念,这种观念的出现是公共权力产生 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行政伦理作为公私利益的观念体系,是由 众多要素组成的。其中,权利义务关系是 最根本的。 从主体性来看,行政伦理包含两个层 次,即行政人员个体层次和行政组织层次。 从更加完整的意义上讲,行政伦理应该是 关于整个政府管理的价值观念体系,包括 如下层次:即行政人员的个人道德、行政 管理的职业道德、行政机构的组织伦理及 行政过程中的政策伦理等方面。 行政伦理属于一种行政权力的自律机 制,是行政权力内在的一种约束机制。这 种机制体现了行政伦理的主要的和基本的 功能。 行政伦理也是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规范 的范畴体系,如行政伦理观,行政理想、 态度和作风,行政良心,行政责任,行政 纪律,行政荣誉,行政人格等。 2.结合我国现实,试论研究行政伦理学的 必要性。 答案要点: (1)研究行政伦理学有重要的意义。 从整体看,研究行政伦理学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一是由于行政伦理在公共行政领域 和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政 伦理对整个社会伦理以至整个精神文明建 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政治状 况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二是由于行政 伦理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重大理 论与实践问题有待去研究、去深化、去解 决。 (2)结合我国现实,具体说明研究行 政伦理学的必要性。第一,行政伦理学的 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第二,加强 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是行政体制自身健康运 行与发展的要求;第三,加强行政伦理学 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增强抵御腐朽伦 理侵蚀的能力;第四,加强行政伦理学的 研究,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 建设的经验教训。 第二章行政伦理观 一、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的效率观——公共行政的效率 观是指在公共行政体系的设计和行政管理 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行政效率的价值理念, 是一种通过最低的行政成本消耗来获得最 大的行政产出的主观追求。 2. 公共行政的法治观——公共行政的法 治观即依法行政的理念,它是对法律制度 体系日益完善条件下的现代行政管理活动 的基本要求。 3. 公共行政的权力观——权力观是指行 政人员关于行政权力的来源、性质、服务 对象和行使方式的认识和观念。 4. 公共行政的伦理观——是行政人员的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行政管理活动 中的体现,也是贯穿于行政体系中的实质 性价值理念。 5.公共行政的公平观——公共行政的公平 观是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开展行政管理活动 所要遵循的平等对待一切社会成员的原则 和理念的总和。 二、填空题 1. 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追求的目标之 一,探索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向来是(行 政学)的宗旨。 2.(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是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终目标。 3. 工具理性的主要标准在于(效率)。 4. 对于现代公共行政而言,(依法行政) 是一项普遍原则,也是社会控制的主导方 式。 5. 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是(重德轻法), 因此从总体上讲古代的中国属于(人治) 的国家。 6. 重德轻法和重法轻德都不利于中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正确的态 度应是(科学地摆正法与道德在现实社会 中的位置),使之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 以便其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 7. 行政法治可以为依法行政提供(客观保 障),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公共行政(更好地 为人民、为社会服务,更好地实现行政目 标),促进行政客体利益需求的实现。 8. 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治机关通过一定的 程序授予行政机关的一种用于(行政管理 和社会管理)的强制性力量。 9. 在行政权力所确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中,掌握行政权力的一方是(权力主体), 总是处于(主动的和支配)的地位,受权 力作用的一方是(权力客体),总是处于(被 动的和服从)的地位。 10. 行政伦理观实质上是关于(公共行政 功能和目标)的价值观。 11. 行政伦理所要关注的是(公共行政的 价值)问题,所要解决的(是公共行政服 务于公共利益的价值理念)如何成为绝大 多数行政人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行为准 则,从而保证行政人员能够自觉地在这一 价值观的引领下开展行政管理活动。 12. 行政伦理观具体表现在行政人员与行 政机关等公共行政主体的(行政伦理活动) 中,并以(行政伦理意识)和(行政伦理 规范)形式出现。 13. 在公共行政主体履行行政职责、从事 行政实践的过程中,行政伦理观具有重要 的(行政价值导向)作用,并对整个国家 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社 会生活产生(价值导向)功能和(价值示 范)功能。 14. 廉政是公共行政伦理关系的反映和要 求,是公共行政伦理观的(基本内容)。 15. 从广义上讲,“廉政”不仅包括反对腐 败之义,而且包括政府机构的精简、廉价, 权力运作的(民主与公正),形象的说法就 是(当好社会的公仆)。 三.单项选择题 1. 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终目标是 ( C )。 A.行政改革 B.行政执行 C.行政效率 D.行政道德 2. 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 性理念是( A )。 A.行政效率观 B.行政法治观 C.行政伦理观 D.行政权力观 3. 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是( C )。 A.重法轻德 B.德法并重 C.重德轻法 D.德法并废 4. 公共行政的科学观也被称作为( C )。 A.实质理性 B.价值理性 C.工具理性 D.社会理性 5. 行政伦理观的价值目标是( C )。 A.提高行政效率 B.健全行政法治 C.确立和完善行政人格 D.培养正确的 权力观 6. 伦理学的最基本概念和人类道德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是( D )。 A.道德 B.民主 C.公平 D.正义 7. 政治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历来都是( A )。 A.正义 B.民主 C.道德 D.公平 8. 把公平当作各种德行的总称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西塞罗 D.亚里士多德 9. 自称是新道德哲学创始人的英国哲学家是( A )。 A.霍布斯 B.洛克 C.休谟 D.葛德文 10. 指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中国古人是( B )。 A.帝喾 B.管仲 C.晏婴 D.商鞅 11. 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关系是民主的( D )。 A.制度保障 B.必然产物 C.物质前提 D.客观基础 12. 在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领域中,民主最为突出的功能体现在( A )。 A. 防止行政人员的腐化和惰性化方面 B. 使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D. 加强法治建设,实现依法治国 13. 对于行政伦理关系来说,首要的原则是( B )。 A.廉政 B.民主 C.公平 D.爱民 14. 人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观性和自为性,称为( C )。 A.人的主观性 B.人的自为性 C.人的主体性 D.人的自主性 15. 行政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体现,也是贯穿于行政体系中的实质性价值理念,称为( C )。 A.行政世界观 B.行政价值观 C.行政伦理观 D.行政人生观 四、多项选择题 1.公共行政的科学观包括( ACD )。 A.效率观 B.正义观 C.法治观 D.权力观 E.民主观 2.依法行政的含义包括( ABCDE )。 A.行政主体法定 B.行政权限法定 C.行政程序法定 D.公正行政 E.责任行政 3.现代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体现为( ABC )。 A.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 B.超然性 C.全局性 D.契约性 E.政治性 4.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观的基本要素包括( BCD )。 A.爱国 B.廉政 C.勤政 D.行政人格 E.爱民 5.廉政和勤政首先反映在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 BCD )。 A.行政能力 B.思想方法 C.工作作风 D.办事效率 E.行政人格 6.正义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 ABC )。 A.社会的“平衡器” B.人的行为的“校正器” C.社会历史发展的“推进器” D.政治腐败的“镇压器” E.人际关系的“调节器” 7.对现代行政的理解,正确的有( CDE )。 A.管制行政 B.统治行政 C.公共行政 D.责任行政 E.民主行政 8.对公平的理解,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 ABCD )。 A.哲学角度 B.经济学角度 C.政治学角度 D.伦理学角度 E.宗教学角度 9.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公平分为( ABCD )。 A.相对的公平 B.绝对的公平 C.封闭型公平 D.开放型公平 E.理想型公平 10.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认为( ABCDE )。 A.公平不是永恒的,而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B.不存在绝对的公平 C.无产阶级的公平不同于资产阶级的形式上的公平 D.无产阶级的公平不是绝对平均主义的公平 E.无产阶级的公平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想的公平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公共行政的高效率? 行政管理应首先确定行政目标,然后尽量少地消耗人、财、物,讲时效、高质量地 完成行政目标,实现低成本、高产出的行 政管理就是高效率。如果一个行政组织拥 有丰富的资源、拔尖的人才、先进的设备, 那只是拥有了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当这 些条件被用于高效的行政管理,推动该地 区的迅速发展,才是行政高效率。 2. 如果公共行政单纯受到效率观的支配, 会导致什么弊端? 第一,使对行政体系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 评价偏向于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第二, 会让人们专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合逻辑 性、合目的性,而忽视了活动的实质性价 值前提;第三,会使人变成为求成功不择 手段的非道德主义者;第四,片面的行政 效率观不可避免地会伴生数字虚假现象。 因而,行政效率观虽然是公共行政中的最 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性理念,但它只是公 共行政价值理念中的一个,在坚持行政效 率观的同时,也需要拥有其他行政价值理 念。 3. 行政伦理和行政法治的作用是什么? 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行政伦理产生于各级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 对社会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存在于行政主体从事行政活动的全过程。 它作为调控行政行为的重要手段,一经产 生,就作为判断行政行为的一种标准。 行政法治是将行政伦理的基本要求、原则 和规范加以定型化、条文化,成为能够约 束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外在强制性准则。 二者都以行政行为中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整 内容,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共同的基础和 目的。 4. 为什么说现代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 力? 现代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其公共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政权力是 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属于一个国家 中的全社会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第 二,行政权力具有超然性。致力于实现以 国家利益形式表现的公共利益,是凌驾于 社会之上的权力;第三,行政权力具有全 局性。应着眼于社会中全局性的事务,或 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基本问题。 5.为什么说民主的客观基础是市场经济和 商品交换关系? 因为: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关系要求交换 双方资格平等,各自有权自由处置自己的 产品。商品交换的原则能衍生出民主精神, 并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由平等意识。政治民 主是经济民主的产儿,民主制度与商品交 换关系相联系。因而,经济民主是一切民 主的根源,其自身发展具有天然趋向民主 的动力。 六、论述题 1.试述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观的构成。 答案要点: 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观主要由行政伦理的 价值基础、价值核心和价值目标等三个方 面的基本要素构成,它们分别是廉政、勤 政与行政人格。 廉政是公共行政伦理关系的反映和要求, 是公共行政伦理观的基本内容。 廉政和勤政首先反映在政府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思想方法、工作作风上和办事效率上, 它要求所有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都要注意 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浮夸作风,密 切联系群众,勤奋工作,不尚空谈,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 确立和完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观的价值 目标。一方面,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有必 要、有权利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开展行 政工作的能力去创造性地实现公共行政的 价值。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 创造和获得的行政价值如何,与行政机关 和行政人员自身的需要、能力以及他们的 自觉性的高低有关。这两方面的统一,是 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理解公共行政的价 值、处理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所 应牢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培育出优 秀的公共行政人格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2.试述公共行政追求社会公平的意义。 答案要点: (1)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的价 值目标,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追 求社会公平的过程中,只有广大人民群众 感受到了社会公平的存在,才会去推动他 们所认同的那种能够保障他们的社会权利 的社会体系,才会自觉维护和营建社会发 展的良好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 等。 (2)社会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能 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 部环境。要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继续得到广 泛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认真对待改革开 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对社会公平 的破坏。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在改 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必将削弱国 家的凝聚力,必将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 以至使国家关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无 法实现。 (3)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有利于塑造良好的 政府形象。政府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 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的高低,影响到干 群关系的亲疏,影响到政府工作完成的好 坏,影响到社会环境是否安定。因此,从 根本上解决公共权力的运行而导致的社会 不公平问题,将为良好的政府形象的建立 扫清障碍,特别是政府官员腐败等一系列 问题的解决,将再次拉紧干群关系,重建 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4)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政府追求效率的 前提。政府是政治性的、非营利性的、为 公众服务的公共组织,它的目的是为其它 社会组织、利益团体以及个人在一个公平 的社会大环境下追求效率提供公平保障。 因此政府追求社会公平的意义更重于其组 织效率的追求。当然,也应看到,高效率 也能够为政府所追求的社会公平提供保 障。 3.试述民主在社会运行中的功能。 答案要点: 第一,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激励机制。在社 会生活中发扬民主,就能够调动起公众的 积极性,群策群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第二,民主可以成为一种凝聚机制。民主 是通过管理活动的公开性来接纳广泛的参 与的,而管理活动的公开又可以使管理者 与被管理者以及公众之间形成统一认识, 这种统一认识将整个社会凝聚为一个总 体,形成整体的合力,个人在整体中有着 强烈的归属感。 第三,民主可以成为一种防错和纠错机制。 决策的民主化意味着广泛征求意见,集中 集体智慧,形成决定。与个人决策相比, 无疑是更为正确和有效的。当然,有时真 理也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民主又是服 从多数的原则,这就可能出现集体犯错误 的情况。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具有 及时发现错误和顺利纠正错误的优势。 第四,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 民主赋予了公众对管理者实行监督和提出 批评、建议的权利,这种权利是防止管理 者官僚主义化的重要保障。 第五,民主可以成为一种宣泄机制。正常 的民主生活、畅通的民主渠道可以使公众 充分发表意见。 第六,民主可以成为人们自我实现的机制。 民主的宗旨就在于:让公众自己管理自己, 实行社会自治;同时,通过代表制,实现 对国家事务管理的参与。个人在这两个方 面的积极实践中都可以确认和实现自身的 价值。 第三章行政理想、态度和作风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理想——行政理想是行政人员通 过行政管理职业活动所希望实现的价值目 标和价值追求。 2.行政态度——行政态度是指行政人员在 行政管理活动中对某些事物或工作的评价 和行为倾向。 3.行政作风——行政作风本质上就是行政 人员的工作作风,指的是行政人员在行政 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现了行政管理 活动的特征、行政道德要求和行政文化理 念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 4. 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理想——在社会 主义国家,行政理想是指行政人员把服务 精神贯彻到行政管理活动中并通过公共行 政的服务价值的实现去实现个人价值的职 业选择和道德追求的总和。 二、填空题 1.在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应当 成为行政道德的基本要求。 2. 合乎行政人员道德要求的行政管理职 业理想是(成为令人民满意的对社会负责 的人民公仆)。 3. 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应当把承担 和履行(服务人民)的社会义务置于其职 业追求的首位,并在此前提下把实现(个 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即为人民作贡献) 结合起来。 4. 行政人员所要追求的理想人格就是他 的(行政道德素质),即(行政道德品质) 或行政道德操守,表现为(诚信、廉洁、 创新、宽容)等优秀品质。 5.行政人员所要建构的完美的社会关系是 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服务对 象)、个人与(管理业务)、个人与(个人) 之间的利益关系,是行政人员“做人民公 仆”和“执政为民”的道德境界。 6.建构完美的行政社会关系是社会理想的 (基本内容)。 7.行政关系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其内 容包括(行政人员与国家、与服务对象以 及行政人员之间的人际利益)关系。 8.只有当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做到 “诚信、廉洁、创新、宽容”和自觉地为 建构(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状 态提供公共服务的时候,社会理想才会转 化为实际的行动。 9.对于行政理想的确立来说,更需要运用 (道德教育)的形式去丰富和坚定行政人 员的理想和信念。 10.廉政理想就是把实现(公正廉洁)作为 行政职业活动的价值追求。 11.勤政理想就是把实现(为人民服务)的 政绩或业绩的最大化作为行政职业活动的 奋斗目标。 12.行政态度障碍主要指行政人员形成了 不正确的态度或消极态度。常见的行政态 度障碍是:(主观武断的偏执己见);(轻视 而塞责);(敌视而不满)。 13.行政态度的转变,一是(方向的)转变, 二是(强度的)转变。 14.行政态度的转变方法包括:(输送新知 识)和(传递新信息)。 .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 知)阶段、(认同)阶段和(践行)阶段。 15.提倡社会主义行政作风,并要求行政人 员养成社会主义行政作风的目的是(要行 政人员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 三.单项选择题 1. 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道德的基本要求 是( B )。 A.遵纪守法 B.为人民服务 C.廉洁奉公 D.尽职尽责 5. 在我国,行政人员把服务精神贯彻到行 政管理活动中并通过公共行政的服务价值 的实现去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选择和道德 追求的总和是( C )。 A.行政责任 B.行政良心 C.行政理想 D.行政作风 3.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 C )。 A.增强法治观念 B.提高道德水平 C.加强理想与信念教育 D.加强制度建设 4. 理想与信念教育更多地属于何种范 畴?( C )。 A.法制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文化教育 5. 人们对待自我、他人、观念或事物的一 种相对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是( D )。 A.作风 B.本能 C.兴趣 D.态度 6. 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某些事 物或工作的评价和行为倾向称为( C )。 A.行政作风 B.行政理想 C.行政态度 D.行政责任 7. 要减少工作阻力,提高群体相容性,就 需要持( B )。 A.放任态度 B.宽容态度 C.乐观态度 D.苛求态度 8.就行政心理而言,态度障碍主要指行政 人员形成了不正确的态度或( A )。 A.消极态度 B.抵触情绪 C.心理障碍 D.工作困境 9.以下观念中正确的行政态度有( B )。 A.平均主义 B.变革创新 C.中庸无为 D.唯书唯上 10.行政作风是行政道德的构成要素和行 政道德的( D )。 A.主观努力 B.客观基础 C.内在体现 D.外在显现 .行政作风形成的基础和根本途径是行政 人员的( A )。 A.行政管理实践 B.行政能力培养 C.知识理论学习 D.思想政治教育 12.下面关于行政作风的论述中,正确的 是( B )。 A. 行政作风仅指行政人员的个人作风 B. 行政作风即行政办事作风 C. 行政作风与行政人员的个人气质无关 D. 行政作风仅指行政机关的工作作风 13.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 知阶段.认同阶段和( C )。 A.提高阶段 B.评价阶段 C.践行阶段 D.总结阶段 14.官僚主义的要害是( D )。 A.形式主义 B.个人主义 C.好大喜功 D.脱离群众 15.在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中,道德修养 能否成功达标的关键阶段是( C )。 A.认知阶段 B.认同阶段 C.践行阶段 D.总结阶段 四、多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影响人们的职业 选择和职业追求的因素有( ACD )。 A.个人生活的需要 B.维护社会正义的需要 C.发展个性的需要 D.承担社会义务的需要 E.掌握权力的需要 2.在我国,行政人员所要追求的理想人格 表现为( ABCD )。 A.诚信 B.廉洁 C.创新 D.宽容 E.中庸 3.在我国,行政理想人格体现着( ABC )。 A.职业理想 B.道德理想 C.社会理想 D.家庭理想 E.宗教理想 4.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体现为( ABCDE )。 A.理想是理性化了的信念 B.理想与信念联系在一起 C.理想生成信念 D.信念强化着理想 E.信念是经验性的理想 5.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理想,从其实质内容看,主要有( CD )。 A.爱国理想 B.个人理想 C.廉政理想 D.勤政理想 E.政治理想 6.行政理想对行政行为的功能体现为( ACDE )。 A.认知功能 B.统治功能 C.规范功能 D.聚合功能 E.协调功能 7.形成人们态度的物质根源和阶段基础有( ABCDE )。 A.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环境 C.社会地位 D.个人生活经历 E.文化教育程度 8.行政态度中的障碍包括( ADE )。 A.偏执己见 B.绝对公平观念 C.等级观念 D.轻视而塞责 E.敌视而不满 9.社会主义国家行政道德所倡导的行政作风包括(ABCD)。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B.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主作风 C. 为人民办事的务实作风 D.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E. 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作风 10.社会主义行政理想对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BCD)。 A. 行政理想对行政行为具有认知功能 B. 行政理想对行政行为具有规范功能 C. 行政理想对行政行为具有聚合功能 D. 行政理想对行政行为具有协调功能 E. 行政理想对行政行为具有转换功能 五、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中廉政与勤政的关系。 廉政是勤政的前提,而勤政则是廉政目标或结果。 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首先应当是廉洁的,只有在廉洁的前提下,勤政才有意义,否则,勤政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廉洁可以保证公共行政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无私无偏,以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作为行政管理的唯一追求。但是,仅有廉洁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对行政人员的考察中,仅仅做到了廉洁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他必须在廉洁的同时也积极自觉地做到勤政。所以,廉政需要得到勤政的补充和支持。 2.行政态度具有哪些属性? 行政态度是行政人员人生观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三方面属性:其一,行政态度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社会生活环境对行政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二,行政态度总是针对一定对象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态度一经形成,便比较持久、稳固、较难改变;其三,行政态度是一种内在倾向,一个人对某一对象持何态度,人们只能从他外显的行为举止与表现来间接分析、推测。3.行政人员的行政作风是怎样形成的?行政作风是行政人员在多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包括: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行政管理职业传统和相关文化因素(特别是制度因素)的影响及教育等。其中: 第一,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实践是他的行政作风形成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第二,行政管理体系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行政人员职业价值观念和行政管理活动的传统等是行政作风形成的重要机制或制约因素; 第三,行政人员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和所进行的道德修养,则是培养行政作风的最基本手段。 4.简述行政态度对行政行为的影响。答:第一,态度一旦形成便成为个人带有习惯性的反应,使人具有某种不变的固定看法,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的知觉、感情与判断。如果行政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工作态度就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就会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态度还赋予人在遭遇挫折后摆脱其困境而免于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 第二,行政态度对于行政人员的成长也会发生重大影响。积极进取的行政态度能促使行政人员确立崇高的志向和远大的抱 负。 5.简述行政态度中的障碍。 答:主要包括:偏执己见、轻视而塞责、 敌视而不满。 (1)偏执己见是指个人意见第一,唯我正 确,对他人或其他事物持有缺乏事实根据 的看法和态度。 (2)轻视而塞责是指个人对己,对人、对 各项工作所持的不重视的敷衍塞责的态 度。 (3)敌视而不满是指个人对人,对事、对 工作、对组织极为不满的态度。 六、论述题 1. 简述行政人员的职业活动价值目标与 实现个人价值的关系,并结合实际论述你 的观点。 答题要点: (1)行政人员的职业活动价值目标。第一, 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应当把承担和 履行的社会义务置于其职业追求的首位; 第二,行政人员道德主张行政人员应当把 “为人民服务”作为其职业活动的第一位 的价值目标。 (2)行政人员的个人价值目标。第一,在 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道德不反对行政 人员在行政管理职业活动中实现个人价 值;第二,个人价值应当被置于从属的地 位,应当被视为在为人民建功立业的过程 中顺带实现的东西。 (3)结合个人情况谈谈自己的认识。 2.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公共行政与国家民 族社会的理想、行政人员的行政理想的及 其个人理想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谈谈 你的认识。 答题要点: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有一定的社会 理想;一定的人群会有定的道德理想,这 些理想往往会通过思想家的思想理论表述 出来。个人也会有着自我的道德追求和生 活理想,这些理想往往以个人抱负的形式 出现。 (2)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公共行政以及行 政人员的行政理想是国家、民族的社会理 想、道德理想与个人的抱负的结合点。对 于国家、民族的社会理想来说,公共行政 是实现的途径;行政人员个人通过行政管 理活动承载着国家民族的社会理想和道德 理想,也同样通过这种活动把个人抱负转 变为现实。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理 想是国家民族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具体 化,也是行政人员个人理想的升华。 (3)结合个人情况谈谈自己的理想抱负及 实现的途径。 3.论述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作风的内容。 答案要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这 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探索、勇于 创新的行政作风,它要求行政人员既要克 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 作为的思想,又不能像热气球那样随风飘 荡。 (2)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主作风。这是 经常深入群众生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 系、倾听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自觉接 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的行政作风。所有行政 人员都需要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坚持 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社会主义国家的行 政人员还需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 受群众监督。 (3)为人民办事的务实作风。这是脚踏实 地,埋头实干,勤奋努力做实事,讲求实 效追求效率的行政作风,是对人民高度负 责的行为表现。 (4)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 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理论,掌握理论; 二是学习理论着眼于实际,以我们正在做 的事情为中心。学习理论时只有联系实际 才能学得深、学得透。联系实际就是联系 自己分管或从事的工作实际。 第四章行政良心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良心——行政良心是国家行政机 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良心,实际上也就是指 行政人员在履行其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 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深 刻的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对自我的行政行为 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 2. 行政良知——行政良知是行政人员在 行政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道 德意志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总和,是行政人 员形成、认识和把握行政良心的主观意识 活动及其过程。 3. 行政良能——行政良能实质上是指行 政人员运用行政道德的技能,是行政人员 把自己的道德良心和道德良知运用到行政 管理活动之中使其发挥作用的技能,属于 道德能力的范畴。 4. 行政技能——行政技能是在一定价值 原则和道德精神支配下的技术力量、科技 才能和人文素养,是行政人员在行政实践 中表现出来的才能。 二、填空题 1. 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 (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2. 行政良知有着两种存在形式,一方面, 它是(行政人员个人)的良知;另一方面, 它又是(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从业者全 体)的良知。 3. 行政良能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行政道 德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需要有一定 的(“技术能力”)提供支持;二是指行政 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运用(知识和智慧) 的技能不能背离道德的要求。 4. 行政良能对于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 动中化解(伦理冲突)有着重要的意义。 5. 当行政人员遭遇伦理冲突的时候,表现 出很高的辨别道德价值轻重真伪的能力, 并合理地解决了矛盾,这就是拥有(行政 良能)的标志。 6. 对行政人员来说,技能与(道德)密切 关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使用行 政良能来指称(行政道德技能)。 7. 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需要(行政 道德)的支持,需要通过开展行政管理活 动展示自己的(道德)能力。 8. 知识、技能对提高人的品德有促进作 用,是理想信念以及(道德行为)的支撑。 9. 行政道德是行政技能的(人格特征), 行政技能是行政道德的(现实表现)。 10. 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需要(行 政道德)的支持,需要通过开展行政管理 活动展示自己的(道德能力)。 11. 行政技能包括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 作业技艺)、(行政决策技术)和(能力素 质)等方面,在这些方面转化为现实的技 能的过程中,都需要伦理道德的因素发挥 作用。 12. 行政效能涉及到(行政效果)与(行 政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行政人员如何 以最少的行政消耗获得最优化的行政效 果,对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是至关重要的。 13. 所谓正确地行使行政权力就是指行政 人员通过行政权力的行使承担起(行政义 务和责任)并对权力行使过程承担后果责 任,其中,最具有根本意义的就是行政道 德所发挥的作用。 14. 行政人员能否在对行政道德责任的承 担中获得高水准的(行政效能),对于公共 利益的实现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都 有着重要意义。 15. 随着行政管理机构、制度和运行机制 设计和安排越来越达到科学化技术化的水 准,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就是(行政效能) 增量的主要因素。 三、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关于行政良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D )。 A. 行政人员应该照章办事,而不能讲良心 B. 行政人员在执行政策时,要讲感情而不 是讲政策 C. 行政人员制定政策的依据是法律,与良 心无关 D. 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按政策办事 和凭良心办事是统一的 2. 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 B )。 A.内在本质 B.外在形式 C.主观要素 D.客观基础 3. 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的裁判者是( C )。 A.行政理想 B.行政责任 C.行政良心 D.行政荣誉 4. 根据孟子的观点,良知的理论基石是 ( A )。 A.性善论 B.性无善无恶论 C.性恶论 D.性亦善亦恶论 5.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被称为“本体”的是 ( B )。 A.良理 B.良心 C.良能 D.良知 6. 下面关于行政良心和行政良知的关系 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 A. 行政良知是发现行政良心的过程 B. 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 C. 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D. 行政良知是认识行政良心的过程 7. 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实践的中介是 ( B )。 A.良心 B.良知 C.良能 D.良理 8. 行政良知的全部内容是( A )。 A.诚信和忠恕 B.爱国和爱民 C.勤政和廉政 D.遵纪和守法 9. 诚信的重心是( B )。 A.主观的“诚” B.客观的“信” C.个体的“诚” D.群体的“信” 10.下面关于个人良知与社会良知的关系 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 A.个人良知以社会良知为内容 B.个人良 知以社会良知为前提C.社会良知以个人 良知为形D.社会良知以个人良知为基础 11.下面关于行政良知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 A.行政良知与个人良知.社会良知在现实 中是一致的 B.行政良知是建立在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 的基础上的 C.从实质上看,行政良知是以个人良知和 社会良知为内容的 D.行政良知是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的派生 物 12. 行政人员运用行政道德的技能,在行 政伦理学中称为( B )。 A.行政能力 B.行政良能 C.行政效能 D.行政技能 13. 行政道德是行政技能的( C )。 A.现实表现 B.主观前提 C.人格特征 D.客观基础 14. 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看,行政良能的 基础性构成因素是( D )。 A.行政能力 B.行政效能 C.行政智能 D.行政技能 15. 行政人员是行政效能的( C )。 A.基础 B.内容 C.主体 D.客体 四、多项选择题 1.良心就是指我们常说的( ACD )。(P90) A.同情心 B.上进心 C.恻隐之心 D.羞耻之心 E.爱慕之心 2.行政良心的特点有( ABCDE )。(P92) A.阶级性 B.集团性 C.民族性 D.自觉性 E.相对独立性 3.孟子认为,人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 ABCD )。(P93) A.恻隐之心 B.羞恶之心 C.恭敬之心 D.是非之心 E.爱慕之心 4.良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备的一种 ( CDE )。(P102) A.道德规范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E.道德判断能力 5.行政良知包括( AB )。(P109) A.个人良知 B.社会良知 C.组织良知 D.群体良知 E.国家良知 6.行政技能包括行政人员的( ABC )。 (P111) A.行政管理作业技艺 B.决策技术 C.能力素质 D.思想觉悟 E.理想追求 7.行政人员的个人素质包括( ABCDE )。 (P113) A.德 B.识 C.才 D.学 E.体 8.广义的行政良心包括( BC )。(P114) A.行政人格 B.行政良知 C.行政良能 D.行政效能 E.行政荣誉 9. 行政良心不同于一般人的良心的特点 是具有(BCDE)。(P92) A. 绝对的自觉性 B. 高度的自觉性 C. 相对独立性 D. 强烈的阶级性 E. 集团性和民族性 10. 所谓行政良知是指(ABCD)。(P109) A. 行政人员个人的良知 B. 行政管理这一职业总体上的良知 C. 宏观社会系统中,个人良知与社会良知 的统一 D. 行政系统中,作为个体的行政人员的良 知与作为总体的行政人员的良知的统一 E. 行政人员的经验知识 五、简答题 1. 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说来,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包括三方 面的内容: 第一,行政人员在自己违反宪法、法律和 组织章程明确禁止的行为时就会感到一种 犯罪感,自觉接受所应受到的惩罚,及时 矫正这种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责任; 第二,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准确地贯彻执行 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所赋予的职责时应 自觉对其后果负责; 第三,行政人员不仅仅应自觉遵守法律, 依法行政,而且也要遵从行政伦理的核心 价值,即为公共利益服务。 2. 行政良心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的 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行政良心作为行政人员的深沉的职业责任 意识,构成了行政人员内心深处最基本的 “道德律”,是推动行政人员履行行政管理 职业义务的内在精神力量。具体讲,行政 良心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政良心在 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会对行为动机的选择起调控作用;第二,在行政行为中,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和控制作用;第三,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反思和评价的作用。 3. 为什么说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看,行政技能也是行政良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行政良能的基础性构成因素? 对行政技能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一切现实的有效的行政技能都与行政道德的因素相关联,甚至本身就包含着行政道德的因素,离开行政道德的行政技能不仅不能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甚至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所以,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看,行政技能也是行政良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行政良能的基础性构成因素。 4. 行政人员的行政良能缺失对行政效能有什么影响? 行政人员的行政良能是行政效能以至于政府存在合法性的根本,行政人员行政良能的缺失,社会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原则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政府的权威以及社会成员的法治信念就会受到削弱,并有可能引发政治的和社会的危机。从我国现实看,行政人员行政道德水准的下降已成为产生腐败行为重要诱因,而腐败行为又给社会资源的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对行政机构总体上的行政效能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5.简述行政技能的内容。 答:(1)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作业技艺。行政管理作业活动中的技艺是行政人员经验与智慧的体现,是行政人员通过学习和自身的实践而获得的行政管理的经验和技术。 (2)行政人员的决策技术。决策程序包括问题发现、问题确认、建立议程、确立目标、拟订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等环节。 (3)行政人员的能力素质。行政人员的能力首先就是一个如何通过与组织与其他行政人员开展合作的能力。 六、论述题 1.试述行政良心的作用。 答案要点: 首先,行政良心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发生之前,会对行为动机的选择起调控作用。行政人员在作出某种行政行为选择之前,由于行政良心的作用,总会使他根据自己所内化的责任和义务的要求,去衡量和检查动机在道德上的纯洁性。凡是断定符合行政管理职业道德要求的动机,在心理上就会得到肯定;反之,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不安感或不满意的感受。这种正反心理体验就会促使行政人员去修改、放弃或端正原有的不良动机。 其次,在行政行为中,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和控制作用。行政良心作为行政人员内心深处的“调控器”,总会像“警察”一样伴随行政行为的全过程,并构成一道强有力的心理防线。当行政行为保持正确的方向时,它会给以内在的激励和支持;当行政行为的方向发生偏离,违背了承担行政管理职业责任和义务的要求时,它会以内在愤怒的心理方式加以制止和克服。 第三,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反思和评价的作用。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是其行政行为的裁判者。拥有行政良心的行政人员,能自觉地在良心法庭上自己既当起诉人又当审判官,认真检查和审判自己的言行。当发现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时,内心便会感到欣慰和满足;当发现自己的行为违背道德要求时,内心就会受到谴责,深感内疚、不安和痛苦,或羞愧得无地自容,决定改正自己的行为。 2.试述提高行政效能的途径。 答案要点: 行政效能涉及到行政效果与行政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行政人员如何以最少的行政消耗获得最优化的行政效果,对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行政人员是否拥有行政良能,直接关乎行政效能的实现程度。 随着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制约行政效能的制度因素、组织因素和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的因素都不断地得到改善,从而也使行政人员的行为因素所发挥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行政人员缺乏行政道德的行为越来越成为制约行政效能的主要消极因素。可以说,随着行政管理机构、制度和运行机制设计和安排越来越达到科学化技术化的水准之后,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就是行政效能增量的主要因素。所以,行政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人员的行政道德状况,提高行政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需要不断地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 行政效能必然要在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 动中获得,需要通过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 来加以体现。因而,行政人员行政道德状 况的改善也必然通过行政行为的改善而促 进行政效能水平的提高。 第五章行政责任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有两层含义:第 一,指行政人员在一定的岗位和职务上开 展行政管理活动时所应承担的角色义务, 即职责;第二,指由于行政人员在没有积 极有效地履行职责而受到的追究,往往表 现为受到否定性的批评、惩罚和制裁。完 整的行政责任是上述两个方面的统一或总 和。 2. 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意识是行 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 应拥有的职业意识,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 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 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 3.行政责任制度——行政责任制度是依据 道德理念和道德原则而做出的一种客观性 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它既具有法律的形式 性特征,也具有道德的实质性内涵。 4. 有限责任制——有限责任制是指在行 政管理实践活动中,行政人员对其行为所 得到的收益或可能遭受到的损失只负担部 分责任的制度。 5. 无限责任制——无限责任制是指在行 政管理实践活动中,行政人员对自己的行 政行为所得到的收益或可能遭受到的损失 承担全部责任的制度。 二、填空题 1. 现代公共行政在直接表现上是以责任 体系的形式出现的,行政体系的运行过程 是(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同时也是(行 政责任)体系产生的过程。 2. 在行政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行政责任) 居于首要位置,行政权力只是承担(行政 责任)的手段。在直接的意义上,(承担行 政责任)就是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目的。 3. 公共权力的行使首先是服务于(国家的 政治)目标的,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还是 从属于(国家的政治统治)的目的的。 4. 对行政体系而言,只有当它能够保障 (社会)利益并能够真正履行自己的责任 时,才是合乎理想的,才是道德的和合法 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政府必然 是(责任)政府,民主政治必然是(责任) 政治。 5.我国行政责任的引入使行政体系接受人 民的监督更加充实,也使行政体系及其行 政人员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时,有了最根 本的约束原则——(人民的利益)。 6. 公共行政主体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建立 在(行政责任)的基础上的,这是确保整 个社会有效约束(公共权力)、确保社会进 入良性运行状态的(可靠工具)。 7. 行政责任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础。因为 行政责任是确保行政权力被正确运用的 (必要手段),是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公民 权益的(必要条件)。 8. 实际上,道德责任是渗透于(权力)和 (法律)作用范围之中的主观意识到的责 任。或者说,道德责任义务能够把外在于 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转化为行政人员的内在自觉的责任,成为 行政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在他 们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 9. 目前,实践中的行政责任体系正在向一 个网状的结构、亦即三元支持结构发展。 这一行政责任结构体系,是将(行政责任)、 (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三者耦合起 来的总体性责任体系。 10. 在很大程度上,行政责任的履行取决 于行政人员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取 决于行政人员对(客观的行政责任)的认 同和接受程度。 11. 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的根本宗旨 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是社会主义 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具体表现。 12. 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 的内容,即(宪政责任制)、(政党责任制)、 (有限目标管理制)和(公仆责任制)。 13. 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是有效 地开展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主观根据。 14. 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形成,关键在 于(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 15. 实现(个体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 责任制度)的转化,并最终形成群体的行 政责任意识,是优化行政管理所要追求的 目标。 三、单项选择题 1. 从内容上讲,行政责任中最根本的是 ( D )。 A. 行政职责 B. 行政权力 C. 行政权利 D. 行政义务 2. 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最基本 宗旨是( D )。 A. 忠于党 B. 忠于国家 C. 为所在组织谋利益 D. 为人民服务 3. 一般而言,行政责任体系中,法律责任 属于( B )。 A. 主观责任 B. 客观责任 C. 道德责任 D. 积极责任。 4. 行政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 ( C )。 A. 廉洁奉公 B. 遵纪守法 C. 对行政之公共性的信仰 D. 勤政为民 5. 确立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 德自主性的根本途径是( B )。 A. 加强技能训练 B. 培养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 C. 强化行政人员的权力意识 D. 以上都不对。 6. 培养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首要的任务 是( A )。 A. 促进行政人员公共性信仰的生成 B. 严格控制其权力的行使 C. 树立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 D. 加大对不负责任行为的惩罚力度 7. 关于行政人员职业意识的仁爱,以下哪 种说法是正确的( C )。 A. 仁爱仅仅是根源于行政人员自爱的德 性 B. 仁爱只是由行政人员的职业本性决 定的C. 仁爱既来源于行政人员的意识自 觉,又是其应承担的责任D. 以上说法都 不对。 8. 行政人员对物欲和权欲的自我控制和 调节,主要表现为哪一种责任意识( C )。 A. 求实意识 B. 宽容意识 C. 节制意识 D. 公正意识 9. 目前,世界上各国普遍采用的行政责任 制度是( C )。 A. 无责任制 B. 无限责任制 C. 有限责任制 D. 宪政责任制 10. 我国行政责任制度中,具有精神内核 意义的是( D )。 A. 宪政责任制 B. 政党责任制 C. 有限目标管理制 D. 公仆责任制 11. 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形成,关键在 于( B )。 A. 行政人员的独善其身 B. 行政责任 制度的建设 C. 行政组织的教化 D. 社会创造的外在环境 12. 行政责任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是( A )。 A. 为人民服务 B. 忠于国家 C. 忠于党 D. 忠于组织 13. 行政责任制度真正实现的基础是 ( B )。 A. 完善和健全的制度 B. 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 C. 明确的法律.法规 D. 完整的职业伦理规范 14. 完整的行政责任体系是一种( C )。 A. 线型结构 B.“点-面”结构 C. 三元耦合结构 D. 以上都不对 15. 管理行政的人性假设是( A )。 A. 人性恶 B. 人性善 C. 既非善,也非恶 D. 既恶又善 四、多项选择题 1.对于现代公共行政而言,行政责任体系 是一个(BCD)耦合的复杂结构体系。 A. 职务责任 B. 法律责任 C. 行政责任 D. 道德责任 E. 政治责任 2. 行政责任的特点包括(ACDE)。 A. 行政责任具有政治性 B. 行政责任具有经济性 C. 行政责任具有具体性和义务性 D. 行政责任既是制度的又是伦理的 E. 行政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的统 一 3. 行政责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D)。 A. 行政责任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础 B. 行政责任的具体性,可有效激发行政人 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C. 行政责任的具体性极大地限制了行政 人员行为选择的自由 D. 完整的行政责任体系,赋予了社会和谐 治理的可能性 E. 行政责任是行政管理的结果 4. 管理行政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E)。 A. 政府是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主体 B. 政府的社会管理无所不在并迅速分化 为许多专门的领域 C. 政府机构膨胀的趋势不可遏止 D. 高成本 E. 低效率 5. 从行政体系的角度看,行政责任的结构 是(ABD)的综合统一。 A. 组织体系的责任制度 B. 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 C. 行政人员的道德意识 D. 行政人员的负责任的行为 E. 行政人员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6. 行政责任意识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 行政人员的(ABCDE)。 A. 仁爱的意识 B. 宽容的意识 C. 公正的意识 D. 求实的意识 E. 自我节制的意识 7. 对世界各国政府的行政责任制度进行 考察,可以发现,依据行政人员承担责任 的性质和程度,可以分为的基本类型是 (CDE)。 A. 积极责任制 B. 消极责任制 C. 有限责任制 D. 无限责任制 E. 无责任制 8. 行政人员没有履行行政责任义务时,要 承担( ABCDE)的责任。 A. 身份处分 B. 行政处分 C. 法律责任 D. 政治责任 E. 道德责任 9. 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的内容有 ( ABCD )。 A. 宪政责任制 B. 政党责任制 C. 有限目标管理制 D. 公仆责任制 E. 无责任目标管理制 10. 行政责任制度设计的原则有( ABC )。 A. 服务原则 B. 效率原则 C. 公正原则 D. 惩罚原则 E. 奖励原则 四、简答题 1. 为什么说行政责任具有具体性? 这是因为,基于权力关系的行政责任义务, 是发生在具体的权力主体和权力客体之间 的责任义务,每一个权力的持有者、每一 种权力的行使,都是基于严格的责任义务 的。一方面,法律对组织群体及其成员的 责任规定具有形式上的具体性,另一方面, 行政责任的实现通过法律责任向道德责任 的转化,总是体现在行政人员的具体行为 选择中。总之,行政责任体系是具体的, 其具体性不仅表现在行政组织整体承担责 任义务的具体性,更在于行政人员及其行 政管理活动的责任义务的具体性。 2. 为什么说行政责任既是制度的又是伦 理的? 首先,行政责任是制度化的责任,不仅法 律责任会以制度化的形式存在,而且道德 责任也会受到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化的道 德因素来规范。其次,行政责任的伦理性 特征突出表现在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对公 共性的遵从,对社会公众的服务要求。在 某种意义上,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组 织特别是行政人员所承担的一切责任,都 是通过转化为道德责任的形式才会使行政 责任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责任,才会 使行政责任得到有效的实现。对行政人员 来说,这无疑既是制度上的规范,又是道 德上的要求。 3. 什么是公共行政中的节制意识? 节制是指人的自我节制,是一种通过人的 道德理性而使人的生活、活动和各种各样 的行为道德化的德性。在公共行政中,节 制是行政人员的责任,它首先要求行政人 员遵纪守法,这是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开 展行政活动的起点。节制还表现为对物欲 和权欲等的节制,是对自我的欲望进行审 查和清理之后,使那些合理的欲望得到满 足,限制和约束不合理的欲望。 4. 行政责任意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行政人员关于公共行政的信仰在具体的行 政管理活动中,表现为行政责任意识,它 包括:第一,仁爱意识。第二,公正意识。 第三,求实意识。第四,宽容意识。第五, 节制意识。 5. 有限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在行政组织层级中,把工作层级进行 细化、分解,保证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负 责;二是在一个行政组织内部,把本层级、 本部门或机构的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 的岗位、具体的人;三是在具体工作中, 要求行政人员就工作状况进行期中汇报并 说明原因,在工作期结束后,确定工作业 绩并予以相应的奖惩。 五、论述题 1. 为什么说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 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 答题要点: (1)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 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 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具体内容可 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正、仁爱、宽容、 求实和自我节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人员 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信仰在行政管理活动 中的具体体现。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增强 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管理 活动的道德水平。 (2)行政责任制度。在我国,行政责任制 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宪政责任制、 政党责任制、有限目标管理责任制、公仆责任制。其中,公仆责任制是贯穿于其他三种行政责任制中的精神内核。 (3)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关键在于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因为:在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行政人员需要将客观的、外在的行政责任内化为内在于他的行政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整个行政体系中的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不会自动产生,需要外在的、客观的行政责任制度来提供保障。行政责任制度的保障作用对于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而制度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2. 为什么说行政责任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是必须的? 答案要点: (1)行政责任是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的责任,从内容上看,行政责任有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之分。客观责任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有关,具体有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两个方面;主观责任根植于行政人员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2)公共行政主体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建立在行政责任的基础上的,行政责任是确保整个社会有效约束公共权力、确保社会进入良性运行状态的可靠工具。 (3)行政责任的具体作用表现在: 第一,行政责任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础。行政责任是确保行政权力被正确运用的必要手段,是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公民权益的必要条件。 第二,行政责任的具体性,使行政人员与其行政管理职业完整地交融一体,激发了行政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行政责任的具体性带来了行政组织的和谐与行政人员行为选择的自由。 第三,完整的行政责任体系,赋予了社会和谐治理的可能性。现代公共行政是通过把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一切责任进行道德化的途径来进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和重新组合的。行政责任体系中道德责任的引入,赋予了行政管理主体和谐的性质,进而促进一切社会关系的道德化,赋予整个社会和谐治理的可能性。 3. 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 (1)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的责任,从内容上看,行政责任有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之分。客观责任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有关,具体有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两个方面;主观责任根植于行政人员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 (2)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实质上是公共行政主体行使的公共权力,在具体行使过程中,行政权力存在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地方。 (3)行政责任的设置,就是为了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使其有序化,而行政权力则是确保行政责任最终得以实现的保障之一。 首先,行政权力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基础。对于行政人员而言,行政权力可以引起客观的行政责任,但这种客观责任是外在于行政人员的,所以,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人员在承担客观责任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主观责任的补充和支持。 其次,行政责任对行政权力具有制约作用。行政责任体系中,主观责任通过将客观责任内化而形成对行政人员持续的、理性的和独立的履行行政权力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再次,民主社会中,行政责任要求行政权力要公正地运行。 总之,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既相互生成,又相互制约。 第六章行政纪律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纪律——行政纪律是行政组织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而制定的一种要求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甚至个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政准则和行为规范。 3. 纪律规范——即行政纪律规范,是行政组织要求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甚至个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4.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则。 8. 自律——从组织或组织行为的角度看,自律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行为的自觉地约束,通常而言“自律”的直接体现就是人的道德规范。9. 他律——从组织或组织行为的角度看, 他律就是通过外部约束力量制约主体的特 定行为。他律往往以纪律的形式出现。现 代社会中,制度、组织体系的结构和运行 机制都会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即起到规 范人的行为的作用,而这些规范又往往以 纪律的形式出现,或者说,纪律反映了组 织体系中人的行为规范的总体要求,是对 人的行为最直接的规范因素。 二、填空题 1. 行政纪律的作用和目的是行政组织为 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 2. 在行政伦理学的视野中,行政纪律是与 (行政道德)相对应的一种存在形态,行 政道德是行政人员的(内在)规范,行政 纪律是与行政道德联系最为密切的(外在 性)规范。 3. 从组织或组织行为的角度看,所谓“自 律”就是(人的道德规范),而所谓“他律” 则往往以(纪律)的形式出现。 4. 从调整对象看,行政纪律规范调整的范 围仅局限于行政人员的(公务行为)及(与 公务活动有关的其他行为)。 5. 我国政府中的行政纪律大致可以概括 为(政治纪律)、(工作纪律)、(保密安全 纪律)、(廉政纪律)、(财经纪律)、(社会 管理秩序)和(公共道德纪律)等六个方 面。 6. 行政组织的基本目标是(服务于国家和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这一基本目标在不同 的部门、不同的领域和机构中会有具体的、 内容不尽相同的表现。从而使得行政纪律 也出现(具体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7. 行政纪律的强制性突出性的集中表现 在,行政纪律直接来源于(最高法律)的 授权,根源于(行政权力)的强制性,在 具体执行过程中有相当大的(行政自主 权)。 8. 行政纪律的公共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 面,首先是行政纪律服务于(公共行政), 是(公共行政)制度保障;其次,行政纪 律的公共性特征也反映在行政纪律的适用 范围上,即行政纪律只对(行政人员的公 务活动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而对(其 他社会组织)、(团体)中的成员都不受行 政纪律的约束。同时,行政纪律也仅只对 (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具有约束力。 9. 行政纪律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在它的(社 会影响)。对于政府而言,社会形象和内部 秩序同等重要,二者彼此促进、相互影响。 10.法律规范按照调整方式的不同通常可 以分为(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 (禁止性规范)三个类型。 11. 行政纪律规范对行政人员行为的底线 要求高于法律规范,反映在,纪律规范不 仅有和法律规范一样的有(禁止性)规定, 而且从更高标准上对行政人员的(廉政、 勤政)行为作出鼓励和提倡。 12. 行政纪律生成和运行机制的功能就是 解决以(行政条例、规章)等形式出现的 (伦理道德禁令)如何监督、规范行政人 员行为的问题。 13. 在实践中,行政纪律对行政人员发挥 约束作用不仅需要依靠行政纪律的(生成) 和(运行机制)等“他律”因素,更重要 的是通过(建立、健全)“他律”机制逐步 实现行政人员自身的廉洁自律,即实现由 (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14. 行政纪律产生和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 政治经济根源,其中,(行政伦理)的基本 原则是行政纪律生成的根据。 15. 行政纪律的运行机制揭示了各种社会 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 1.对行政纪律具体性与灵活性特征的正确 理解是( C )。 A.内容具体,执行灵活 B.内容不断变化,随时改变 C.大多数具体性的行政纪律规范会随着行 政组织的发展而及时调整改变 D.行政纪律可有可无 2. 行政纪律强制性的集中体现是( B )。 A.高于国家法律的制约范畴 B.直接来源于最高法律的授权,根源于行 政权力自身的强制性 C.与其他组织纪律一并构成约束成员的规 范 D. 不仅对行政人员本身具有约束力,而且 对行政亲属也有约束力 3. 对行政纪律社会性的正确理解是 ( C )。 A. 行政纪律的有些内容使用于每一个社 会成员 B. 行政人员生活在普通的社会生活中,纪 律内容必然反映社会规范的要求 C. 行政纪律既要考虑社会影响,又要关注 维护自身组织秩序中的作用 D. 行政纪律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4. 法律规范和行政纪律规范的区别表现 在( D )。 A. 法律规范具有强制力 B. 部分领域内行政人员不受法律规范约 束 C. 纪律规范包含很多不成文的内容 D. 二者的内容规定和约束力层级不同 5. 关于法律规范与纪律规范在责任后果 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B )。 A. 行政人员享有法律责任豁免权 B. 行政人员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如果仅仅 违反行政纪律规范而没有突破法律规范的 话,只承担行政纪律责任而不追究其法律 责任 C. 触犯法律规范处罚的制裁比纪律规范 严厉 D. 法律责任比纪律责任程度轻 6. 最早提出“自律”概念的思想家是 ( C )。 A.马克思 B.黑格尔 C.康德 D.费尔巴哈 7.西方国家行政纪律所强调的政治中立原 则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 A.克服政党分肥政治 B.三权分立制度 C.政府不干预市场经济主体发展 D.政治中庸主义 8.行政伦理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 C )。 A.经济基础不断发展 B.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健全 C.行政人员自律 D.依法行政 9. 行政纪律的目的是( B )。 A.统治阶级为维护阶级利益的强制工具 B.政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制定并专 门用于约束和限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 规范 C.政府为保证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而制定 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D.维护国家制度稳定的根本性行为规范 10.“他律”与“自律”的关系是( A )。 A.“他律”是“自律”的必要条件 B.“他律”是“自律”的基本归宿 C.“自律”是“他律”的必经之路 D.“自律”是“他律”的前提基础 11.行政纪律运行机制最终揭示反映的是 ( B )。 A.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传统 B.各种社会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C.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D.国家法治化程度 12.国外把行政纪律的特征形象地表述为 “烫炉法”主要是针对行政纪律的( C )。 A. 广泛性 B. 公共性 C. 强制性 D. 具体性 13.行政纪律公共性的集中体现是( D )。 A. 对全社会成员普遍适用 B. 适用于一切公共事务 C. 既适用于行政人员公务活动又适用于 其私人身份活动 D. 使用于行政人员公务活动以内 14.行政纪律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 A )。 A. 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B. 对全社会成员普遍适用 C. 直接作用于社会管理活动 D. 所有社会组织普遍存在 15.下列特征中不为法律规范和纪律规范 所共有的是( B )。 A. 成文性 B. 罪责自负性 C. 强制性 D. 国家意志性 四、多项选择题 1. 制定行政纪律的基本依据是( ABC )。 A.行政人员履行职责 B.执行公务的性质 C.执行公务的内容需要 D.领导人的主观意愿 2. 下列内容中属于我国行政人员政治纪 律规定禁止行为的是( CD )。 A.临危退缩,丧失行政人员身份人格 B.擅自与外国机构或人员建立与公职有关 的联系 C.组织或者参加罢工、怠工及其他破坏生 产、工作秩序的活动 D.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及其活动 E. 3. 下列内容属于我国政府规定的廉政纪 律规定禁止行为的有( ABD )。 A.违反规定买卖股票 B.在公务活动中违反规定收受礼品、礼金 或其他馈赠 C.隐瞒、截留、挪用应上交国库的财政收 入D.使用公款旅游、参加娱乐活动 4. 我国行政纪律建设的意义表现在以下 哪几个方面( ABC )。 A.有利于形成一支优化、廉洁、稳定、高 效的国家公务人员队伍 B.有利于实现行政人员管理的规范化 C.有利于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的不断深化 D.有利于提高行政纪律高于国家法律,发 挥对行政人员特殊约束力 5. 法律规范的特征表现为( ABCD )。 A.反映国家意志 B.具有强制性的规范性 C.具有同一性,使用同一标准指导或评价 人们的行为D.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6. 组织规范与纪律规范的差别体现为 ( AD )。 A.纪律规范的适用于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 其行政人员,而组织规范的适用于组织自 身及其成员 B.组织规范的强制力弱于纪律规范 C.纪律规范的政治层级高于组织规范 D.违反组织规范和违反纪律规范处理后果 不同 7. 组织规范和行政纪律规范之间存在的 差别,具体表现为( ABDE )。 A. 基本概念不同 B. 适用对象不同 C. 要求标准不同 D. 处理后果不同 E. 实施部门不同 8. 纪律规范与制度规范的区别体现在 ( BC )。 A.纪律规范可以起到实质的约束作用,而 制度规范则只能起到原则性作用 B.制度规范侧重原则性、全局性的问题, 纪律规范侧重于行政人员及其公务行为 C.制度规范是根本利益的制度化形式,纪 律规范源自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授权 D.纪律规范与制度规范的内容无法实现根 本一致 E. 9.“自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正确理解包 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ABCD )。 A.“自律”是道德产生的前提 B.“自律”是实现人类道德完善的条件 C.“自律”是伦理道德的本质特征 D.“自律”是道德生活的归宿 10.关于“他律”与“自律”关系,下列 表述正确的是( ABCD )。 A.任何社会行为主体主动履行道德规范的 要求都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 程 B.“他律”是实现“自律”的必经阶段 C.“他律”是“自律”的必要前提 D.“自律”是“他律”的最终目标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廉政纪律?简述我国廉政纪律的 基本内容。 廉政纪律是廉政建设制度化的具体措施, 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廉政建设的要求。 廉政纪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 禁止性行为:(1)贪污、挪用公款,行贿 受贿;(2)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 利益;(3)在公务活动中违反规定收受礼 品、礼金或其他馈赠;(4)在同国内单位 或个人的交往中,接受可能对公正执行公 务有影响的宴请;(5)违反规定买卖股票; (6)直接从事或以投资入股等形式间接从 事经商办企业以及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 动;(7)在各类经济实体或者其他营利性 单位兼任职务(包括名誉职务);(8)使用 公款旅游、参加娱乐活动;(9)违规超标 准建设、使用办公设施,包括超标准建房、 装修、购买更换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10) 假借各种名义收受、赠送礼品、变相出国、 出境旅游等。 2.什么是财经纪律?简述我国廉政纪律的 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财经纪律主要是指一些与政 府经济活动和经济秩序相关的纪律,是关 于行政人员财务活动、经济活动的行为准 则和规范。社会分工及经济活动的复杂化 使得行政纪律中有关这一方面的内容处于 不断丰富、发展、完善阶段。 有关财经纪律和维护经济秩序纪律方面的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种禁止性行为:(1) 隐瞒、截留、挪用应上交国库的财政收入; (2)虚报冒领、骗取国家财政拨款或补贴; (3)以国有资产为他人的经济活动提供担 保;(3)走私、贩私;(5)骗购外汇、非 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6)以 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 商品的;(7)偷税、漏税、欠税等。 3.什么是道德纪律?我国政府的道德纪律 规定大致包括哪些禁止性行为? (答案要点)道德本身是一种社会规范, 而行政道德则是关于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 为的规范。 概括起来,我国政府的道德纪律规定大致 包括八种禁止性行为:(1)侮辱、诽谤、 诬告、栽赃陷害他人;(2)扰乱社会秩序, 妨碍公共安全;(3)参与反社会、反科学 活动;(4)参与制作、传播影响社会稳定 及社会正常秩序的活动;(5)参与吸毒、 贩毒;(6)违反规定,破坏环境资源,扰 乱公民正常生活秩序;(7)临危退缩,丧 失行政人员身份、人格;(8)其他违反社 会管理秩序和社会道德纪律规定的行为。 4. 确立严格的行政纪律有什么意义? (答案要点)行政纪律通过成文规范的形式,明确行政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并采取强制手段保障这些准则的施行,这对于维护行政组织的工作秩序和效率,提高行政人员自觉守法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第一,行政纪律有利于形成一支优化、廉洁、稳定、高效的国家公务人员队伍;第二,行政纪律有利于实现行政人员管理的规范化;第三,行政纪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 5. 简要说明行政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区别。 (答案要点)行政纪律责任是指行政人员对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犯有的尚未构成违法或虽已构成违法但情节较为轻微而不追究法律责任的违纪行为制裁,是依照职务从属关系而承担的责任,由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行政程序而给予行政处分。法律责任则是指行政人员因普通犯罪行为及职务犯罪行为构成违法的内容所应承担的责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而加以追究的责任。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方式与调整对象不同;内容和层次不同;责任后果不同。 五、论述题 1. 试述行政伦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答题要点: (1)行政伦理的“自律”。第一,所谓“自律”指人的道德规范。行政道德是行政人员的内在规范;第二,行政人员的“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占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自律是道德的基本法则,也是道德的最高准则,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在根据;②制度的主体首先必须具有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才能保障制度本身具有伦理的前提。因此,主体的道德自律是行政伦理的核心;③实现行政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是行政伦理他律机制建设的最终目的。如果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缺位,公共权力的滥用则难以避免。 (2)行政伦理的“他律”。行政伦理的“他律”与行政道德相对应。所谓“他律”往往以纪律的形式出现,行政纪律是行政人员的外在规范。 (3)行政伦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主要说明马克思关于自律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四方面内容:第一,自律是道德产生的前提;第二,自律是实现人类道德完善的条件;第三,自律是伦理道德的本质特征;第四,自律是道德生活的归宿。总的讲,自律是伦理道德存在的特殊方式,没有自律就没有道德。 2.结合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基本建设的实践,论述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答题要点: (1)行政人员的“自律”。所谓“自律”指人的道德规范。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人员的内在道德规范。 (2)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是行政伦理的核心。因为:第一,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在根据。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使行政伦理领域的“自律”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第二,制度的主体具有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是保障制度本身具有伦理的前提。制度都是人为的,在相同制度规范背景中,公共权力的运行会因为行政主体“自律”境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后果。(3)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先进性赋予了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更高的要求。主要说明:第一,我国行政人员作为先进制度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其“自律”精神的养成和发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关系到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第二,一些行政人员道德“自律”缺位,致使公共权力被滥用的现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高标准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不仅依赖于外在的“他律”机制,更有赖于行政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第七章行政荣誉 一、名词解释 1.行政荣誉——行政荣誉是社会舆论对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做出的肯定性的道德评价以及行政人员的全体或个人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按照荣誉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团体荣誉和个人荣誉,按照内容和产生的原因来分,又可以分为 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 2.职业荣誉——职业荣誉主要是与行政人 员专门从事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而 具有的特殊身份相联系着的荣誉。行政管 理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活动,需要具有相 应的能力与技术。行政人员如果能够按照 职业要求严肃认真地开展职业活动,所获 得的职业尊严也会以荣誉的形式出现。 3.道德荣誉——道德荣誉是行政人员基于 不断的道德行为选择,在道德评价中以及 其他形式的社会认可、赞同和自我感受中 得到的荣耀。是一定社会整体或行为当事 人以某种赞赏性的社会形式或心理形式对 承担一定的义务的行为所具有的道德价值 作出的肯定性的判断。 二、填空题 1. 荣誉是对人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 做出的肯定性评价以及道德行为主体对这 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 2. 行政荣誉是(社会舆论)对行政组织及 其行政人员的行为做出的肯定性的道德评 价以及行政人员的全体或个人对这种肯定 评价的(自我意识)。 3. 行政荣誉按照荣誉主体来划分,可以分 为(团体)荣誉与(个人)荣誉。 4. 行政荣誉按照内容和产生的原因来分, 可以分为(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 荣誉)。 5. 各个剥削阶级的所谓“荣誉”,往往是 以个人的(财富)和(特权)为基础的。 6.行政荣誉对行政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 在:第一,提高(组织管理)效率,促进 (廉洁政府)目标的实现;第二,增强行 政组织的凝聚力;第三,树立良好的政府 形象。政府形象是社会公众对行政组织及 其行政人员的(整体印象)和(总体评价)。 7.行政荣誉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 一,(导向与示范);第二,(惠及社会)。 8. 荣誉与(利益)、(责任)是三位一体的。 9.对行政荣誉追求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相反,可以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 10. 责任与荣誉相比,责任是(底线),荣 誉是(更高的境界)。 11. 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法 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 行政荣誉机制能弥补现实(责任机制)的 缺陷。 12.争取荣誉的原则,主要包括:第一, 必须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第二,必 须能(有所不为);第三,必须是自足的, 也是(反求诸己)的。 13. 授予荣誉的主体可以是国家机关、(社 会公众)和(行政人员)自身。其中,(国 家机关)是授予行政荣誉的最重要、最权 威的主体。 14. 在服务行政模式中,(伦理关系)成为 核心。 15.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与成本)、公 共利益的增进,公众的满意度,个人的(道 德修养)成为行政荣誉产生与获得的前提。 三、单项选择题 1. 行政荣誉是社会舆论对行政组织及其 行政人员的行为做出的( B )的道德评价 以及行政人员的全体或个人对这种评价的 自我意识。 A. 否定性 B. 肯定性 C.中性 D.客观 2. 行政荣誉按照( A )来划分,可以分 为团体荣誉和个人荣誉。 A.荣誉主体 B.产生的原因 C.内容 D.形式 3. 行政荣誉按照( B )来划分,可以分 为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 A.荣誉主体 B. 内容和产生的原因 C.评价主体 D.形式 4. 当行政人员获得了公务员身份就具备 了获得( A )的条件。 A. 职业荣誉 B. 道德荣誉 C. 行为荣誉 D.职务荣誉 5.在现实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荣誉的权 威化和大众化(C)。 A.是绝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B.法定的行政荣誉和大众的荣誉评价不会 出现矛盾 C.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D.权威、法定的行政荣誉评价机制不会失 去道德评价作用 6.行政荣誉是维护和促进(D)的结果。 A.团体利益 B.组织利益 C.个人利益 D.公共利益 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 获得荣誉称号的行政组织与个人,则大 众对其必有肯定性的评价 B. 行政荣誉具有道德激励作用和利益激 励作用。 C. 行政荣誉的获得能给行政人员带来物 质利益。 D. 行政荣誉的获得能给行政人员带来精 神利益。 8. 在上级的命令、法律的规定和公共利益 发生矛盾的时候,以( C )作为行政行为 选择的原则。 A. 服从上级命令 B.遵守法律规定 C. 道德判断 D.维护本部门利益 9.在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人员需要(A) A把其职业行为与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分 离开来 B把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行为作为追求个 人利益的手段 C完全放弃个人利益的追求 D部分的放弃公共利益的追求 10. 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 C )的有效 途径。 A.法律责任、道德责任转化为行政责任 B.行政责任、道德责任转化为法律责任 C.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 D.行政责任转化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11.行政荣誉的获得,( C )。 A.仅是其履行职责行为的肯定性的结果 B.仅是对其职责以外的个人行为的肯定 C.是其履行职责行为的肯定性的结果,也 包含着对其职责以外的个人行为的肯定 D.其履行职责行为的肯定性的结果,其职 责以外的个人行为仅作参考 12.关于荣誉与名誉的关系以下表述不正 确的是( D )。 A.荣誉更强调内心的价值 B. 名誉是外加的,是社会对行为主体的肯 定评价 C.荣誉是行为主体自身的道德光辉与外加 的名誉相融合而成的 D.追求名誉对于行政管理者人格的完善有 消极意义 13.( A )是授予行政荣誉的最重要、最 权威主体。 A.国家机关 B. 社会公众 C.行政人员自身 D.上级领导 14.行政荣誉对行政人员个体的作用是 ( A )。 A.道德激励和利益激励作用 B. 提高组织管理效率,促进廉洁政府目标 的实现C. 增强行政组织的凝聚力 D. 惠 及社会 15.服务行政模式中,(D)成为核心。 权力关系 B.法律关系 C.伦理关系 D. 行政关系 四、多项选择题 1.行政荣誉的特点是( ABCD )。 A. 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B. 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 C.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相统一 D. 权威化和大众化相统一 E.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统一 2. 行政荣誉对行政人员个体具有作用 ( ABCD )。 A. 道德评价 B. 道德激励 C. 利益激励 D. 内外监督 E.惠及社会 3.行政荣誉具有共同性,不同时代、不同 阶级社会、不同国家( ABCD )。 A.都把荣誉和贡献联系起来 B.都把忠于国家、忠于职守的行为等作为 获得行政荣誉的基础 C.都把高效的行政管理效率作为获得行政 荣誉的基础 D.都承认获得广大公民的赞誉和尊敬才是 真正的荣誉。 E.都把荣誉与责任统一起来。 4. 下列行为能给我国行政人员带来行政 荣誉的有( ABD )。 A. 追求公共利益 B. 提高行政效率 C. 保持政治中立 D. 牺牲个人利益 E.追求个人利益 5.在实践中,对公务员能产生激励作用的 有( ABCDE )。 A. 基本的经济收益激励 B. 工作创造性和自身价值显示的激励 C. 社会责任感的道德激励、 D. 升官晋职的权力激励 E.政治地位激励 6.测验政府形象的两个基本指标是 ( AB )。 A. 知名度 B.美誉度 C.满意度 D.规则度 E.出勤率 7. 行政荣誉的获得是以( AB )为前提。 A. 承担责任 B.履行义务 C.职务晋升 D.规避责任 E.获得利益 8. 可以成为行政荣誉授予主体的有 ( ABCDE )。 A. 国家主席 B.行政组织 C.社会公众 D.行政人员自身 E.社会团体 9. 行政荣誉的获得,意味着( ABD )。 A. 团体利益要服从于公共利益 B. 团体利益要服从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C. 可以为了近期利益牺牲长远利益 D. 个人利益要服从于公共利益 E.团体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 10.荣誉权具体包含(ABCD)。 A. 荣誉保持权 B. 精神利益支配权 C. 物质利益获得权 D. 受到侵害获得 维护权 E. 荣誉授予权 五、简答题 1. 如何理解行政荣誉具有主观性与客观 性相统一的特点? 行政荣誉是一种道德评价,是对政府及其 行政人员这一客观存在实体的种种行为表 现的主观评价。 “客观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存在的特性。行政荣誉获得的主体必须 是现实中具有行政组织法定角色和行政人 员身份的主体,同时,被评价的客体必然 是以一定的客观形式——行为、行为的结 果——表现出来的。 行政荣誉是社会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 为或行为结果的评价,这种评价中必然包 含着评价主体的主观意志,不同评价主体 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会因其价值追求的差异 而有所不同。在评价过程中,思维在反映 存在时,也会表现出某些不属于对象本身 特征的特殊形式和特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行政管理职业伦理则 是行政人员对具有总体性的社会伦理和社 会主导价值观的遵循。社会伦理包含着道 德又不归结于道德,是与道德互相联结而 且互相转化的。 职业伦理是社会伦理的一种形式,它既扬 弃了抽象的法权的直接的客观性,也扬弃 了道德的直接的主观性,实现了主观性与 客观性的统一,其本身是作为一种反思的 形式,指导并反思着职业道德的内涵与要 求。 2.如何理解行政荣誉具有职业荣誉、道德 荣誉和行为荣誉相统一的特点? 行政荣誉按照内容和产生原因可以分为职 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这三种荣 誉是彼此融合相互依存的。 一般情况下,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由于一系列的道德选择行为合乎了大众的 社会价值观,具有了一定的道德价值,得 到了的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从而获得了 道德荣誉。任何一个公民一旦拥有了行政 人员身份,就获得了职业荣誉,即使人民 对他不了解,也会获得人民对他的尊重和 爱戴。 但是,如果没有行为荣誉的存在,也就是 说,如果行政人员自身对其所从事的工作 没有任何兴趣,热情,如果行政人员不是 在履行义务、承担责任过程中感受到自我 价值的实现,那么,道德选择不会持续的 出现,一时的道德荣誉的获得不过是昙花 一现。 同样,行政组织也正是因为其工作人员本 身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出色的技能以及高效 的管理效率提升了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 度,从而取得职业荣誉。反过来,如果存 在害群之马,行政组织会因为一个或几个 公务员的道德败坏而丧失信誉。 3.如何理解行政荣誉具有权威化和大众化 相统一的特点? 权威化是指行政荣誉的获得有着法定的缘 由、程序和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 的行政行为,是由法律和法规明确规定的, 不可以任意更改。 行政荣誉又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对行政人 员行政行为的肯定性评价会通过大众舆论 表现出来。社会公众、传媒评价较高的团 体与个人,往往将会在行政机关内部获得 法定的行政荣誉称号;在行政机关内部获 得行政荣誉的团体与个人,其社会舆论评 价往往较高。 行政荣誉应该是权威化、法定化、大众化 的统一,但是,在现实行政管理实践中, 二者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法定的 行政荣誉和大众的荣誉评价也会出现矛盾 的情况。 4. 为什么说行政荣誉机制能弥补现实责 任机制的缺陷? 责任制共有三种类型,无限责任制、有限 责任制、无责任制。 这三种责任制各自有其利弊之处。权责相 符的是无限责任制,但是,它将加大行为 主体的风险,将会扼杀其创新积极性。同 时,现实中实行无限责任制缺乏可操作性。 所以,行政管理实践选择了有限责任制— —权大于责的责任制。这样可以调动行政 管理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 性,使其在享有权力的同时有承担相当的 责任。但是,由于存在权大于责的问题, 在现实中,常常衍生出了不负责任的情况, 有限责任制实际上演变成了无责任,所以, 需要同时寻找有效路径弥补有限责任制的 缺陷。 可行的途径是,尽量加大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对其责任承担的力度。由于行政荣誉是能为行为主体带来综合利益的东西,而且这种利益是远期的和难以准确预测的,对行政行为主体就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使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在承担有限责任的同时,辅之以行政荣誉获得或丧失,就能够使有限责任由于行政荣誉的得失而带有了无限责任的色彩。虽然权责不符,但通过行政荣誉机制,在权力和责任之间寻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5. 在争取行政荣誉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哪些心理? 行政人员应避免对行政荣誉的漠然与畏难。或者轻视荣誉,对荣誉获得与否无动于衷;或者认为荣誉获得难度较大,缺乏自信,没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赶超先进的信心和勇气。这些都是争取荣誉所必须克服的心理缺陷。 行政人员应避免虽然一度有着争取行政荣誉的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松懈、工作力度减弱,道德行为难以坚持下去的情况。 行政人员应避免由于没有获得肯定与荣誉而出现心理失衡,工作热情下降,甚至埋怨委屈自卑的心理。 行政人员应避免一旦获得了行政荣誉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心理。 六、论述 1. 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对行政荣誉追求并不排斥个人利益,相反,可以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对此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荣誉权是行政人员的应有的人身权利之一。获得荣誉称号是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应有的权利。法律对公民或法人荣誉权的这种规定也适用于行政人员。行政荣誉获得者完全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理支配使用自己的“荣誉权”,并获取精神、物质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行政荣誉可以为行政人员带来一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行政荣誉会给行政人员带来精神利益。行政荣誉使行政人员不仅在合乎道德的选择中获得精神享受,而且能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特别是能够给行政人员带来较高的声望,进而衍生出更多的精神财富。其次,行政荣誉也会给行政人员带来物质利益。一般说来,为了激励行政人员不断重复正确的道德选择行为,行政组织一般都在授予行政人员行政荣誉称号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即使没有获得荣誉称号,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合乎价值观的道德选择,也会使行政人员在岗位聘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获得优先权。 需要指出,行政荣誉在本质上不是为了给被授予者一种利益满足,而是肯定他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付出和价值。 2.如何理解行政荣誉与公共利益的关系?行政荣誉是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结果。行政人员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荣誉的获得不仅仅是个人谋职的结果,而是追求公共利益的结果。公共利益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原则,追求公共利益的行为也就是道德行为,因为,道德行为的本质就是它属于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是旨在造福社会的行为。作为行政荣誉的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的获得也必然是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结果。 行政荣誉包含在把公共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目标之中。行政人员常常会面对在公共利益、组织利益、个人利益之间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追求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统一,是伦理学的基本旨趣。无论在何种时代,那种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行政荣誉也是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在公共利益与团体利益之间做出道德选择的结果。团体利益就是指行政组织机构或部门的利益,行政组织利益与公共利益相重合的部分也有发生矛盾的时候。组织目标是行政管理总目标的分解目标,但是,当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以机构或部门的目标和组织自身的利益为最高行为指向时,就违背了为公共服务的宗旨。这种目标置换的行为是对行政荣誉的最大伤害。 作为行政组织或行政人员的行政荣誉主体都常常面对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为了出色完成任务,这就需要行政管理者在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做出选择,有牺牲所谓政绩的勇气。 行政荣誉的获得,意味着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都要服从于公共利益的大局,服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3.如何理解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行政管理中的责任体系可以分为三种,行 政责任体系、法律责任体系、道德责任体 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往往表现为制度 性的责任设置,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有僵化 的特点;二者也表现出依据权力结构而对 上负责任的情况,缺少对权力结构中向下 负责的动力。行政责任与法律责任都是对 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责任要 求。 同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本身也存在着 某些冲突的可能性,当上级的命令、法律 的规定等出现矛盾的时候,尽管依法行政 是行政的基本原则,但在官本位的行政理 念影响下,“唯上是从”往往是许多行政人 员的行政行为选择。 道德责任的存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道德责任的承担,能使行政组织和行政人 员通过其自身的内在信念而发挥积极性, 不再致力于如何避免责任的追究,而是致 力于满足公民对行政管理的多样化需求, 努力与动态发展着的行政管理实践保持平 衡,最终实现服务于社会的宗旨。 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可以相互 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责任和法律 责任最终要向道德责任转化。行政荣誉机 制使三种责任更具有灵活性,是三种责任 机制相互补充的融合剂。 在现阶段,不能片面地强调道德责任的作 用,不能把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希望完 全寄托在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道德内 约上。不偏执于道德责任体系,进一步深 入完善法律、规章及监督因素,建立完善 有效的行政责任体系和法律责任体系,是 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价值目标的合理 途径。 第八章行政人格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人格——行政人格是指行政人员 与社会其他成员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 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自我价值与行政价 值的共同实现,是行政人员心理、观念、 意识、理想等与行为相统一的总体性存在, 是一种体现了其自我价值、尊严、品格的 伦理存在。 2. 行政理性——行政理性是指被行政人 员内化到行政行为中,作为具体行为指导 原则的对行为体系,包括自身、行为对象 等的感性认识能力,以及对行政管理过程 中所发生的一切现象进行抽象思维与判断 的能力。 3.行政信念——行政信念是指行政人员在 行政管理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生活内 容和积累的知识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形 成的激励其按照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 观去行动的被意识到的思想倾向,它是行 政文化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意识现象和一种 最普遍的思维观念。 二、填空题 1. 行政人格作为人格的特殊形态,反映了 行政人员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实现。 (行政管理活动)是行政人员的社会生活 的全部内容,这是由其职业角色决定的。 2. 行政人格在行政行为中生成,其本质就 是行政人员持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 完善)过程。 3. 行政理性是行政人员的一种认知能力, 也是内在于行政人员之中的一种对(欲望 和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二者在 行政行为过程中达到有机统一,表现为一 种(理性)精神。 4. 认知意义上的行政理性是(行政人格) 形成的基础。 5. 在行政人格的构成中,(行政意志)居 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它是由知、情转化到 行的关节点,也是(行政人格)实际形成 的关节点。 6. (行政意志)是行政行为产生的直接原 因。 7. 行政信念是行政理性、行政情感、行政 意志的综合与深化,它在行政人格中居(主 导)地位,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起(支配) 作用。 8.行政习惯是指行政人员经过一段较长时 间逐渐养成、不容易改变的一种(行为) 倾向,是(行政人格)的最后完成。 9. 现实生活中,行政人格的作用表现为一 种人格的力量,对于社会有一种(示范和 教育)作用,对行政人员自身则有一种人 生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10. 在农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行政人格是 一种(依附)人格;在官僚制中形成的行 政人格是一种(工具)人格;服务行政条 件下形成的行政人格是一种(独立)人格。 11.独立人格的构成要素包括:完整的(人 格意识)、独立的(行为能力)和自由的(社 会关系)。 12. 行政人员的人生修养是指行政人员个 体基于行政实践活动在(职业道德)和(品 质)等方面的自我教育、锻炼和改造过程 以及由此达到的境界。 13.对于行政人员来讲,人生修养应着重 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政治修养);第二, 道德修养;第三,(作风修养)。 14. 行政人员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理想 人格不是在(封闭的自我)环境里形成的, 社会大环境对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形成有 重要影响。其中,(制度)因素起关键作用。 15.(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 是政府实施德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 者有机统一,在行为者个体那里就达到了 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三、单项选择题 1. 从行政人格的现实表现来看,它是 ( A )。 A.个体人格 B. 组织人格 C.职业人格 D. 群体人格 2.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个体人格,对 此,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个体性的体现,不 反映行政管理职业群体的内在规定性 B. 行政人格反映了行政管理职业群体的 内在规定性,与行政人员个体无关 C. 行政人格既是行政人员个体性的体现, 也反映了行政管理职业群体的内在规定性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 行政人员对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 式和思维活动的能力,是指下列选项中的 ( A )。 A. 认知理性 B. 实践理性 C. 道德理性 D. 形式理性 4. 在行政人格的构成要素中居主导地位, 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是( D )。 A. 行政理性 B.行政感情 C. 行政习惯 D. 行政信 念5. 行政人格的最后完成,表现为( C )。 A.行政意志 B. 行政信念 C.行政习惯 D. 行政情感 6. 工具人格体现的社会关系是( B )。 A. 人对人之间的人身依赖关系 B. 人对物的依赖关系 C.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D. 以上都不对 7.在服务行政模式中,行政管理活动以哪 种治理方式为主( B )。 A. 法治 B. 德治 C.权治 D.人治 8.公共领域的性质决定了哪种人格模式是 现阶段的理想行政人格( D )。 A.依附人格 B.行政人格 C.社会人格 D.独立人格 9.公共领域中,关于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首先是技术问题,其次才是价值问题 B. 首先是价值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 C. 是技术问题,而不是价值问题 D. 是价值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10.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具有统摄意义的价 值理念是( C )。 A. 法治观念 B. 效率观念 C. 服务价值 D. 协调理念 11.行政人员独立人格生成的关键因素是 ( D )。 A. 法律制度 B. 行政组织 C. 组织环境 D. 行政人员个体 12.行政人员自觉遵守党纪、政纪、国法的 规范和约束,是其哪一方面的修养的表现 ( C )。 A. 道德修养 B. 法律修养 C. 政治修养 D. 作风修养 13.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本质实现,是 其现实社会关系的主观形式,实质上是以 下哪一种社会关系对行政人员的塑造过 程:( D )。 A、法律关系 B、权力关系 C、权利关系 D、伦理(道德)关系 14.作为工具人格形成的制度基础,现代官 僚制是( C )运用于社会治理结构体系时 的一种典型形式。 A、实质理性 B、价值理性 C、工具理性 D、实践理性 15.行政人员在塑造理想人格的学习过程 中,最重要的是:( D) A、政治理论的学习 B、行政技能的学习 C、学习方法的学习 D、在实践中学习 四、多项选择题 1.从一般意义上讲,行政人格是( ABCD )。 A. 伦理存在 B. 总体性存在 C. 个体存在 D. 道德存在 2. 构成行政人格的具体要素包括 ( ABCDE )。 A. 行政理性 B. 行政情感 C. 行政意志 D. 行政信念 E. 行政习惯 3. 行政理性包括( ABC )。 A.实践理性 B. 道德理性 C.认知理性 D. 程序理性 4. 行政情感包括( BC )。 A. 行政心理 B.行政情绪 C. 行政感情 D.行政意志 5. 一般而言,独立人格的构成要素包括 ( ABC )。 A. 独立的行为能力 B. 完整的人格意识 C. 自由的社会关系 D. 高尚的道德情操 6. 行政人员人生修养的基本途径有 ( ABCD )。 A. 学习 B. 践行 C. 内省 D. 慎独 7. 行政人员人生修养的内容包括 ( ABC )。 A. 政治修养 B. 道德修养 C. 作风修养 D. 能力培养 8.行政人格生成于具体的行政行为中,其 本质上是:( ABCD )。 A. 行政人员持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 过程B. 行政价值观与行政伦理观的具体 体现与境界升华C. 行政人员个体生命与 社会生命的整合D. 行政人员社会本质生 成的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9.理想行政人格塑造途径中的内省,具体 包括:( ABC )。 A. 善于自我认识 B. 敢于自我批评 C. 敢于开展思想斗争 D. 敢于揭露领导 错误 10.行政人员作风修养的内容包括: ( ABCD )。 A. 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B. 树立正确的权 力观 C.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D.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五、简答题 1. 行政人格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个体人格,是以个 体的现实生命存在为载体的。其主要构成 要素包括:行政理性、行政情感、行政意 志、行政信念、行政习惯。 2.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分别存在哪几种类 型的行政人格? 行政人格作为一种历史生成,在不同历史 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表现,存在着不同的 行政人格模式。首先,在农业社会形成的 行政人格是一种依附人格。其次,在近代 社会,官僚制的盛行,造就了行政人员工 具人格的生成。最后,随着后工业社会的 到来,在服务行政条件下,形成了一种独 立人格。 3. 独立人格生成过程中,人生修养的基本 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行政人员人生修养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 法:(1)学习。主要是政治理论、政策法 规、行政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的学习;(2) 内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批评以及开展 思想斗争等;(3)践行。这是是学习和内 省的最终体现;(4)慎独。这既是一种人 生修养途径,也是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 境界。 4.行政人格对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行政人格对于社会有一种示范和教育作 用:首先,高尚的行政人格会给相对人以 良好印象,有助于双方实现良好的情感沟 通;其次,高尚的行政人格会对行政相对 人起到行为示范的作用。再次,行政人格 具有对真理与正义的形象化作用;最后, 行政人格会对社会的道德环境产生净化作 用。 5.为什么说行政习惯是行政人格的最后完 成? 行政习惯,是指行政人员经过一段较长时 间逐渐养成、不容易改变的一种行为倾向。 特定的行政习惯,是特定的行政理性、行 政情感、行政意志、行政信念与特定的行 政人员肉体的融合,它是在行政情感的推 动下、接受行政理性的指导,经由行政意 志的强化所形成的,最后通过自然生命的 物质基础表现为一种现实的经常性的行 为。因此,行政习惯是行政人格的最后完 成。 六、论述题 1. 如何理解独立人格生成中制度的作 用? 答案要点: (1)制度的必要性。制度根源于人类对社 会秩序的要求,历史选择了政府成为社会 秩序的供给者,并且通过其组成人员来实 现。为保证行政人员高效率、高质量地提 供社会秩序,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制度来达 到这一目的。 (2)制度保证的发展趋势。随着后工业社 会的到来,德治成为政府制度建设的方向, 实现德治的途径就是制度的道德化和道德 的制度化。 (3)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是政府 实施德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保证 独立人格的真正生成。 2.现阶段,独立人格生成的价值导向有哪些因素?: (1)行政人格是行政价值的实现,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时代精神。行政人员作为社会的一员,他应该以社会的一般价值取向作为自己理想人格的导向。在服务行政的历史条件下,就是必须坚持在为人民服务中义与利相统一的价值导向。“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要求行政人员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为人民服务,并由此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 (2)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行政人员还应该有独特的价值导向。在现阶段,对理想行政人格生成有价值导向作用的基本因素应该包括:现代化的效率观念、协调意识、服务精神和法制信念。 (3)行政人格是行政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和实现。就行政人格的生成而言,能够发挥价值导向作用的因素是多元的,价值导向功能的发挥也是动态的过程。就行政人员自身而言,他必须把自我理想行政人格的塑造过程看作是自觉地跟上时代的步伐、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的结果。 3.行政信念对行政人格的构成有何作用?答案要点: (1)行政信念是激励行政人员按照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被意识到的思想倾向。行政信念生成于行政管理实践活动,它是行政人员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积累的知识并进行深思熟虑之后所确定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2)在认识论意义上,行政信念是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对与现实相关联的未知领域的一种思想预期和美好憧憬,是行政文化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意识现象和一种最普遍的思维观念。行政信念是行政理性、行政情感、行政意志的综合与深化,它在行政人格中居主导地位,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起支配作用。 (3)行政信念具有坚定感和稳定感。一方面,行政人员一旦确立了行政信念,就会始终不渝地遵循它来选择行为、履行义务,并以此作为评定自身和他人行为的标准。另一方面,行政信念是行政人员对外在世界的一种稳定的、长期的看法和认可,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刻的感情。在当前,行政人员应树立的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文化信念理论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第九章行政伦理规范 1.行政伦理规范——行政伦理规范是指社会对行政人员所提出的从思想修养到具体行政行为等全部行政管理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要求,既包括对行政人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的一般要求,也包括在行政人员的具体行为中应遵循的活动原则、工作程序、办事规则、言行标准和行政纪律等。行政伦理规范以协调与规范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和行为为主要内容,是行政人员处理个体之间以及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2.道德他律——道德他律就是指道德或伦理规范对道德主体的外在约束性和导向性。外在约束性即指人或道德主体赖以行动的道德标准或动机,受制于外力,受外在的根据支配和节制,外在导向性则表现为道德主体的行为受伦理规范的引导。 二、填空题 1.行政伦理规范产生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 2. 行政道德生成的社会历史本质表明行政伦理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产物,是从人的社会(本质)中引申出来处理公共行政领域中(人际)关系的准则。 3.行政伦理本质上的(社会规范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4. 行政伦理表现为规范形式是人类维持(正常)社会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公共秩序)的客观需要。 5. 行政伦理的社会规范性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反映,是人类(内在本质规定)的具体形式。没有行政伦理规范也就没有行政伦理本身。 6.行政伦理规范生成于行政人员的道德实践活动中,表现为(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一种(双向运动)过程。 7. 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实践是行政伦理规范生成的根据,一方面,行政人员的道德实践提出了(制定行政伦理规范)的要求;另一方面,(行政伦理规 范)通过行政人员的道德实践活动而发挥 现实作用。 8. 行政人员的道德实践活动本身是(他 律)与(自律)的统一。 9. (行政伦理的本质)决定了行政伦理规 范的本质,行政伦理规范则体现了(行政 伦理的本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形式与 内容)的关系。 10. 行政伦理规范体现了人类对行政伦理 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自觉规范,体现了人类 的主体性、创造性,是(主观性与客观性) 的统一、(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1. (廉洁奉公)是行政人员必备的最基 本的行政道德,是行政人员行为的(道德 底线)。 12.勤政为民的含义:“勤政”就是(忠于 职守,勤奋敬业);“为民”,就是要(为群 众办好事、办实事)。 13.“勤政”的基本要求是:(勤于学习和 思考)和(勤于工作)。 14. 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之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的具体体现。 15.勤政为民是为政之要,是行政人员的 (立身之本),(勤政)的价值取向在于(为 民),(为民)的实现落实到具体的(勤政) 过程中。 三、单项选择题 1. 在政府治理模式走向德治的过程中,治 理工具主要表现为( B )。 A. 法律制度 B. 伦理规范 C. 政策法规 D. 行政法规 2. 一般伦理规范以哪种模式为主( A )。 A. 应为模式 B. 勿为模式 C. 能为模式 D. 可为模式 3.下面哪一项是行政伦理规范独有的特征 ( C )。 A. 公开性 B. 概括性 C. 政治性 D. 明确性 4. 对伦理与道德进行明确区分,且将道德 视为伦理发展的一个环节和必经阶段的学 者是( D )。 A. 马克思 B. 康德 C. 恩格斯 D. 黑格尔 5. 道德首先产生于人的( A )。 A.物质需要 B. 精神需要 C. 交流需要 D. 情感需要 6. 通过批判普鲁东抽象的“法权”观和“公 平”观,科学揭示道德与法的起源的是 ( C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7. 行政伦理规范的性质是由以下哪项社 会因素的性质直接决定的( B )。 A. 政治结构 B. 经济结构 C. 军事结构 D. 生产力结构 8. 在农业社会中,行政伦理规范的核心思 想是( A )。 A.忠 B.义 C.孝 D.廉 9.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哪部法令 以惩治贪污行为( C )。 A.《官刑》 B.《杂法》 C.《大 诰》 D.《吕刑》 10.1997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颁布了( D )。 A.《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B.《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 准则(试行)》 C.《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D.《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 行为的若干规定》 11.下列关于求真务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 求真务实,必须真抓实干 B. 求真务实,必须真心实意 C. 求真务实,还必须有真才实学 D. 求真务实,不需要创新精神 12.探寻行政伦理规范的制定依据,实际上 是对行政人员( A )本质的追寻。 A.道德 B.自然 C.社会 D.法律 14.现阶段,我国行政人员最基本的行政 伦理要求是( B ) A.勤政为民 B.廉洁奉公 C.求真务实 D.实事求是 13.在关于奉公的行政伦理规范中,( C )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也是 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A.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4.现阶段的行政伦理规范中,( A )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A.求真务实 B.廉洁奉公 C.勤政为民 D.艰苦奋斗 15.求真务实最后的落脚点是:( C ) A.要真心实意 B.要有真才实学 C.真抓实干 D.要以效率为本 四、多项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社会规范主要有( AD )。 A.法律规范 B. 思维规范 C.技术规范 D. 伦理规范规范 2. 规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ABD )。 A.公开性 B. 概括性 C.政治性 D. 明确性 3.行政伦理规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 ( ABCD )。 A. 经济关系 B. 政治关系 C. 法律关系 D. 伦理关系 4. 行政伦理规范是( ABCDE )。 A. 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B. 主观与客 观的统一 C.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D. 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E. 约束性与导 向性的统一 5. 行政伦理规范对行政人员的行为有 ( ABC )。 A. 导向作用 B. 规范作用 C. 调整作用 D. 消极作用 6.我国现阶段行政伦理规范关于廉政建设 的内容主要有( ABC )。 A. 不贪 B. 不占 C. 不 奢 D. 不淫 7. 要做到勤政为民,必须树立( ABC )。 A.责任意识 B. 学习意识 C.宗旨意识 D. 廉洁意识 8.勤政为民必须深入基层,知民情,为此, 应做到:(ABD ) A.强化群众观念 B.注重调查研究 C.勤于学习和思考 D.和群众交朋友 9.求真务实首先要真心实意,具体表现为 ( ABCD ) A.真正树立人民利益为本的服务理念 B.在工作中树立科学的态度 C、敢于说真话D.敢于讲实情 10.真抓实干,必须做到:( ABC ) A.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B.以效率为本 C.以创新为动力 D.秉公执法 五、简答题 1. 行政伦理规范的特征有哪些? 由于其内容以及规范对象的特殊性,行政 伦理规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政治性。行政伦理规范是国家把社会 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上升为国家意志, 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固定下来的; 第二,强制性。这种强制性的后果通常是 以记过、开除等纪律处分的形式出现。 第三,示范性。行政伦理规范通过行政人 员个体的行为,对社会其他领域产生全局 性和方向性的影响。 第四,程序性。即从规范的形成、实施到 评估等整个过程都严格遵守一定的程序。 2.简述社会经济关系对行政伦理规范的决 定作用。 社会经济关系对行政伦理的决定作用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行政 伦理规范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 接决定着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 范; 再次,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发行政 伦理规范的变革。 3.行政伦理与行政伦理规范的关系是什 么? 行政伦理规范与行政伦理之间的关系是形 式与内容的关系: (1)行政伦理的本质决定了行政伦理规范 的本质,行政伦理规范反映的是行政伦理 的本质,即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物 质生活状况。 (2)行政伦理规范则体现了行政伦理的本 质,其本身是行政伦理所反映的社会内容 的一种形式。 4.要做到勤政为民,必须树立哪几种意 识? 要做到勤政为民,必须要树立三种意识: 一要树立责任意识,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 心和责任感;二要树立学习意识,要把学 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 种思想境界来认识、来对待;三要树立宗 旨意识,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才能真正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5.行政伦理规范中“勤政”的基本要求是 什么? 勤政就是指行政人员应勤于政务,忠于职 守,其具体要求表现在:第一,勤于学习 和思考,这是做好行政工作的基础;第二, 勤于工作,这是保证行政系统正常运转、 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需要,同时也只有勤于 工作,行政价值才能从理念走向现实,行 政伦理才能真正由规范走向现实,理想行 政人格才能真正形成。 六、论述题 1.试论述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 答案要点: (1)行政伦理规范及其本质。行政伦理规 范是社会对从事行政伦理管理职业活动的 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 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 规则和道德标准。行政伦理规范本质上是 整个社会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 的道德愿望和要求。 (2)行政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第一,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对行政人员及其 行政行为的道德要求,根植于行政管理过 程中的伦理关系,是反映行政管理职业伦 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范;第二, 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形式,作为客观的行政伦理关系和行政道 德要求的反映形式,是行政人员及行政体 系各部门对行政伦理关系主观认识的结 果。在阶级社会中,行政伦理规范的主观 与客观相统一的特性表现为阶级性与社会 性的统一。 (3)行政伦理规范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来自于行政伦理的 社会历史本质,而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 则是行政人员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他 律与自律的统一,是行政伦理规范内在本 质的现实展现,这也是行政伦理规范与社 会其他规范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2.如何理解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向自律的 转变? 答案要点: (1)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主要是指行政 人员以及他的行政行为选择需要根据行政 伦理规范作出。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来 自于行政伦理的社会历史本质,而行政伦 理规范的自律性则是行政人员主体性充分 发挥的结果。 (2)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相伴 而生,他律性是自律性生成的前提和基础, 而自律性是他律性发展的归宿和必然结 果。 (3)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向自律性的转 变,主要表现在行政人员行为的动因由最 初的外在约束和导向转变成内在的自我意 志。具体而言,首先,行政伦理规范的自 律性表现为行政人员对行政伦理规范他律 性的认同;其次,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 表现为行政人员自己为自己的行为立法; 再次,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表现为行政 人员的自我意志对自身行为的把握。 行政伦理规范由他律转化为自律,体现了 行政人员在道德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交互运 动的完成,以及自我道德人格的最终形成。 3.勤政为民是行政伦理规范的基本内容之 一,勤政必须为民,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1),勤政为民是为政之要,是行政人员 的立身之本。勤政必须为民,二者必须结 合起来。“勤政”的价值取向在于“为民”, 不“为民”的“勤政”是暴政。 (2)必须深入基层,知民情。行政人员的 一切活动,归根结底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 谋福利,行政人员职责和责任的全部内涵,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要强化群 众观念,其次要注重调查研究,再次要和 群众交朋友。 (3)必须加快发展,帮民致富。发展是解 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 键,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 要求。 (4)必须多办实事,解民之忧。以民为本, 多办实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 旨的具体体现。 (5)必须改善环境,使民安乐。安居乐业 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追求。积极营造人民群 众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是党和政府的一 项重要任务,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具体体现。 4.简述勤政为民的基本内容,联系实际阐 明自己的认识。 答案要点: (1)勤政为民的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必须深入基层,知民情。行政人员 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就是为广大人民群 众谋福利,行政人员职责和责任的全部内 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要强 化群众观念,其次要注重调查研究,再次 要和群众交朋友。 第二,必须加快发展,帮民致富。发展是 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 关键,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 本要求。 第三,必须多办实事,解民之忧。以民为 本,多办实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 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第四,必须改善环境,使民安乐。安居乐 业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追求。积极营造人民 群众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联系实际阐明自己的认识。主要说明:“勤政”的价值取向在于“为民”,勤政为民是为政之要,是行政人员的立身之本。勤政必须为民,二者必须结合起来。 政府信任关系 1. 政府信任关系——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也就是说,政府信任关系包含着双向期待:一方面,社会和公众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行政管理活动持有合理的期待,相信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通过行政管理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的时候,也相信他的行政管理活动能够换回社会和公众与他的合作。除此之外,政府信任关系还包含着政府机构的不同部门、不同的层级之间的相互信任。 2. 政治信任感——所谓政治信任感是指广义的社会成员对政府官员、政府政策、政治系统与政治结构的信任态度。政治信任感的对象分三个层次,即:政治系统与政治结构、公共政策和政府官员。对现存政治系统与政治结构的不信任,或者说政治信任感低,就可能引发政治对立,影响政治稳定。公众对公共政策信任与否,往往受个人的政治信念、政治需求、对制定与执行政策的政府官员的评估以及党派立场等因素的影响。对政府官员的政治信任感,分别指向不同层次、不同机构、不同类型的行政人员以及他们的能力、操守和决策模式。政治信任度高,表明政府信任关系良好,而政治信任度低,则意味着政府信任关系的薄弱。 1. 政府信任关系的特性是:(内隐性)和(稳定性)。 2. (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 3. 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4. 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 5. 公众对政府的合法性认同及其信任投入,主要基于三个来源:一是对产生政府管理的国家主权的信念;二是对政府(管理效能)的相信;三是对政府所能(提供服务)的预期。 6. 政府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7.就我国而言,政府对公民合理预期的回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做到(以德用权);第二,政府需要建立起全新的能够充分体现对公民期待的理解、尊重的(行政文化)。 8. 我国社会主义行政文化应当包括的内容是:(效益)取向、(民主)取向、公正取向。 9.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基本原则包括:利益一致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公开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10. 服务首先是(行政管理体系)的价值,其次是(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价值。 11. 以服务作为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即(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服务应该成为行政人员不懈追求的境界。 12.在现实的行政过程中,公共政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公共政策的效力,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主要问题是:(朝令夕改)和(执行不力)。 13.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最终还是要依靠(制度)。因为,对于公众来说,所能信任的只能是(制度)。 14. (制度)能够保证政府官员讲真话、秉公行事和对公众负责。 三、单项选择题 1.政府信任关系是指(C)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 A.公民 B.公众 C.行政相对人 D.行政官员 2.客观上,政府信任关系概念所涉及的是各种主客体之间的(D)关系。 A.认同 B.依赖 C.合作 D.趋近性 3.政府信任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是(A)。 A. 社会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状况 B. 政府对社会和公众的信任状况 C. 行政组织下级对上级的信任状况 D. 行政机构部门之间的信任状况 4.考察政府信任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B)。 A.政治疏离感 B.政治信任感 C.政府信誉度 D.公众好感 5.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政府存在而 言,(C)。 A.毫无关涉 B.不存在根本的意义 C.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D.可 能引发一些问题 6.对于社会信用体系而言,良好的政府信 任关系具有(D)作用。 A.对照 B.领导 C.完善 D.示范和推动 7.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表现形式是(A)。 A.政府形象 B.公众满意度 C.民意调查结果 D.社会舆论 8.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客观求实原则要求 政府在行政活动中(B)。 A. 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公 众的价值 B. 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C. 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多 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D. 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 此配合协调 9.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公开性原则要求政 府在行政活动中(C)。 A. 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公 众的价值 B. 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C. 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多 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D. 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 此配合协调 10.公共政策要体现政府信用,最为根本 的是其(D)。 A.实效性 B.及时性 C.系统性 D.科学性和稳定性 四、多项选择题 1. 在政府信任关系中,可能进入主客体关 系范围的有(ABCDE)。 A. 公众 B.行政相对人 C.政府 D.行政人员 E.政府机构的不同部门和层级 2.政府信任关系(ABCD)。 A.主观上是信任主体的认知.情感.态度 等心理反应及这些反应的综合性倾向 B. 客观上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行政人员与 行政相对人之间.政府机构的部门之间及 行政组织中的上下级之间的趋近性关系 C. 总体上,是一种多元化的网络性的互信 互动关系 D. 既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 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也指包括政 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 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E.仅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 3.政治信任感是指广义的社会成员对 (ABCD)的信任态度。 A.政府官员 B.政府政策 C.政治系统 D.政治结构 E.政治策略 4.政治疏离感包括(ABCDE)。 A. 政治无力感 B.政治无意义感 C.政治无规范感 D.政治孤立感 E.政治疏远感 5.政府信任关系的特性包括(CE)。 A.具体性 B.复杂性 C.内隐性 D.随意性 E.稳定性 6.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表现为(ABCDE)。 A. 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并 提高行政绩效 B. 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治合法性的 来源 C. 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当代法治的基 本目标 D. 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未来社会 治理模式的必要环节 E.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作用和推 动作用 7.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包括(ABC)。 A.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B.行政组 织间的信任关系C.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 D.各国政府间的信任关系 E.各国政府部门之间的信任关系 8.人类历史发展中已经存在的社会治理模 式是(AB)。 A.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 B.管理型 社会治理模式C.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 D.专制型的社会治理模式 E.民主型社会治理模式 9.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可以 有(ABCDE)。 A. 行政人治色彩浓重,个人权威凌驾于机 构权威和法律权威之上现象严重存在 B. 行政权力缺乏制约,行政机构的内部约 束规范不健全,外部制约机制没有成效 C. 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 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D. 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 惯,缺乏应变能力和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 E.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 薄弱 10.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包括(ABCD)。 A.利益一致原则 B.客观求实原则 C.公开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E.效益原则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信任关系?它包括哪些层次 的内容? 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 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 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 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 合作互动期待。也就是说,政府信任关系 包含着双向期待:一方面,社会和公众对 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行政管理活动持有合理 的期待,相信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能够满足 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政府及其行政人 员在通过行政管理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 作出回应的时候,也相信他的行政管理活 动能够换回社会和公众与他的合作。除此 之外,政府信任关系还包含着政府机构的 不同部门、不同的层级之间的相互信任。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行政组织间 的信任关系、行政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是 政府信任关系的三个主要层次。 2. 简述政府信任关系与政治合法性的关 系。 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 承认,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正当性 的认可。就行政管理而言,合法性包含两 个层面:一是形式的合法律性,一是管理 的价值观能得到公民的认同。政治合法性 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活动,包括 国家政权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运用意 识形态的、法律的和道德伦理的力量为自 身所作的种种论证,另一方面是国家政权 在大众当中赢得了广泛信任和忠诚,人们 自觉地把对政府的服从当作自己的义务。 合法性可以提升可预测性,拥有合法性, 政府官员可以计算出哪些事情被期望他们 去做;对公民来说,它们也可以预测到他 们会怎样被官员们对待。从这一意义看, 合法性概念本身也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信任 关系在内。 3. 政府信任关系中,在权力道德方面政府 应如何作为? 应做到以德用权。所谓以德用权,就是要 求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时,首先考虑 的是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一己私利,按照民 意,遵循官德,把政府的方针政策不折不 扣地告诉人民群众,把政府的关怀送给人 民群众,当好信任的桥梁。由此,以德用 权必须强化权力道德意识。第一,强化个 体权力道德意识;第二,强化群体权力道 德意识;第三,强化整体权力道德意识。 4. 从纵横两个方面考察,行政组织间的信 任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对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作出横向的和纵 向的两个方面的考察。横向的信任关系是 指发生在不相隶属的不同政府或政府组织 部门之间的信任关系,主要包括地方级政 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同级政府部门与部门 之间的关系两种。纵向的信任关系是指有 隶属关系的政府或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 包括上下级政府之间、有隶属关系的组织 部门之间的信任关系。 5. 简述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意义 及内容。 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原则是指导整个社会 信任关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根 据正确的原则去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 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保证政府与公众之 间利益一致基础上相互信任、合作的良性 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其他社会 组织一样,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也取决 于自身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其目标 系统能否以社会公众公认的进步的道德为 准绳,并能够有效调节和平衡与公众之间 的利益关系。因此,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 需要遵循利益一致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 公开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六、论述题 1. 试述你对政府信任关系概念的理解及 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的意义。 答题要点: (1)政府信任关系概念。政府信任关系是 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 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 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 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也 就是说,政府信任关系包含着双向期待: 一方面,社会和公众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 行政管理活动持有合理的期待,相信政府 及其行政人员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另一 方面,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通过行政管理 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的时候, 也相信他的行政管理活动能够换回社会和 公众与他的合作。 (2)良好政府信任关系的意义。良好的政 府信任关系对于增强社会成员的向心力、 降低社会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率、确立稳定 的社会秩序,都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 在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所具有的五方面价 值:第一,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绩效; 第二,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第三,是当 代法治的基本目标;第四,是确立未来社 会治理模式的必要环节;第五,具有示范 作用和推动作用。 2. 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 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答题要点: (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价。主要结 合实际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 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 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 值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 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 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 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行政人治色彩浓 重;第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 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 在一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 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 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而行政道 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 因。 (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对策。主要说 明: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 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克服信 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 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 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政 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 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起着率先垂 范的作用。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 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责无旁 贷的职责。 第十一章行政道德评价与行政伦理监督 1.行政道德评价——行政道德评价是由特 定的行政机构、部门或社会公众根据一定 的标准、原则和规范,并通过相应的形式 对行政人员这一特定职业活动人群的伦理 关系和行为作出的是非功过的评估和总结 分析。 2.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即行政机构或部 门依据自身行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原则及 规范用以衡量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是非、善 恶的基本要求。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 行政人员所要求的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分为 具有阶级性和历史特征的标准和生产力标 准两大类。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具有客观性 和确定性相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的特点。 3.行政伦理监督——行政伦理监督是指在 行政管理活动中,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 员行为是否符合有关伦理道德原则与规范 所进行的监察和督导。行政伦理监督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伦理监督是由 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政党组织、社 会团体、人民群众等多种政治力量、社会 力量通过制度化方式、社会舆论等形式对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是否 符合伦理道德原则、规范要求所实施的监 察和督导。狭义的行政伦理监督仅指行政 机关内部对自身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 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 4.外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指由来自 行政机关之外的监督主体所构成的监督力 量的集合体。主要包括权力监督、政党监 督、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舆论监督等。 二、填空题 1. 行政道德评价的目的是使行政人员(自 觉地调整行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产生积极的影响。 2.行政道德评价的标准包括:(具有阶级 性和历史特征)的标准、行政道德评价的 (生产力)标准两类。 3. 从评价的手段和途径区别,行政道德评 价可以分为(社会舆论)、行政行为习惯和 (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三种。 4.社会舆论、行政行为习惯和行政人员的 内心信念三者的关系从根本上看是逐步实 现由(“他律”)到(“自律”)转化过程。 5.现实生活中行政道德失范的现象可以分 为(经济类失范)、(政治类的失范)和(违 反社会公德的失范)三种类型。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行政伦理监督的 主要形式包括(行使工作计划审查权)、(行 使罢免权)、(行使质询权)、(行使视察、检查权)四种。 7.中国共产党进行日常监督的主要途径有有两种,即(通过各级党委或党组织经常性地、全面性地了解和研究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正确的主张和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督促全体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的意识,通过坚持以批评自我批评为内容的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加强各级党政干部的自律意识)。 8.行政伦理监督的基本原则是行政伦理监督所应当遵循的准则和指导思想,它对行政伦理监督的实施工作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 9. 西方行政伦理监督除了注重制定廉洁从政的法律制度,强调监督机制建设,不断加强行政人员职业伦理教育之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两点:一是(在野党)的监督作用日益明显;二是由利益集团和(大众传媒)共同构筑的社会舆论监督比较有效。 10.大体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监察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新中国监察制度的确立阶段;第二,(监察体系与制度的调整和废弛)阶段;第三,(监察制度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三、单项选择 1. 下列对道德评价概念认识不正确的是 (C)。 A.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评价范围广,作用力度大 C.适用于经济、法律、伦理等多方面社会关系 D.作用方式一般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或内心信念 2. 行政道德评价的标准的基本特性是 (B)。 A.主观灵活性 B.客观性 C.社会通用性 D.强制执行性 3. 从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的类型来看,“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属于以下哪种类型标准的具体体现(C)。 A.生产力标准 B.行政组织标准 C.阶级性和历史特征标准 D.政治制度标准 4.上下级之间以工作报告、工作指导与工作督促方式所进行的行政伦理监督通常属于(A)。 A.自我监督 B.行政监察 C.审计监察 D.舆论监督 5.分析我国目前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B)。 A.行政人员既是“行政人”也是“经济人” B.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制度监管存在真空地带 C.公共管理涉及的领域过多,摊子过大 D.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6. 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确定性的集中体现是(D.)。 A.行政道德标准的成文性和不可随意修改性 B.直接来源于最高法律的授权,根源于行政权力自身的强制性 C.行政道德标准的确定必须经过最高行政首长的认可 D.不能在标准问题上搞相对主义、折衷主义 7. 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表现为(B.)。 A.道德标准理论完备,而实际执行不必苛求严格 B.兼顾道德标准要求“应然”向“实然”的转化趋势 C.标准问题的具体性和灵活性 D.道德标准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8. 行政伦理监督的最终目的就是(C.)。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打击违规,预防犯罪 C.保证行政管理目标准确、及时地实现 D.监督与惩罚并重 9.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监督的主要形式是(A.)。 A.行使工作计划审查权 B.通过报纸、刊物等媒体揭露问题 C.行使职能监督权 D.审计监督 10.我国行政伦理监察的一部重要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于哪年通过(D.)。 A.1980年 B.1957年 C.1987年 D.1990年 四、多项选择题 1. 行政道德评价的主体包括(A.B.C.D.)。 A.上级行政机关 B.人民群众 C.新闻舆论媒体 D.行政组织内部的非行政职位人员 2. 行政道德的评价方式包括哪些 (A.B.C.D.)。 A.行政程序方式 B.社会舆论方式 C.行政行为习惯 D.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3. 行政道德评价标准按类别可以分为以 下哪些类型(A.C.D.)。 A.阶级性标准 B.组织制度标准 C.历史传统文化标准 D.生产力标准 4. 行政道德评价的生产力标准与具体伦 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集 中体现是(A.D.)。 A.生产力标准从总体上制约着具体伦理原 则和道德规范的制定 B.生产力标准与具体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 范标准基于不同的道德平台 C.具体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标准决定生产 力标准 D.具体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标准体现了 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并反作用于生产 力标准 5. 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的特性表现为 (A.B.C.)。 A.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应该确定性评价和不 确定性评价的统一 B.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和确 定性C.行政道德评价的标准应当是理想 性与现实性的统一D.行政道德评价标准 应当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6. 从评价手段和途径来分,行政道德评价 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类(A.B.D.)。 A.社会舆论 B.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C.制内评价 D.行政行为习惯 7.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行政机 关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政治监督的主要 方式有(A.B.D)。 A.专门监督 B. 信访监督 C. 舆论监督 D. 日常监督 8.中国共产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进行日常监督的主要途径是(B.C.D.) A.通过专门的司法、监察机关受理各类申 诉案件 B. 通过各级党委或党组织了解问题,并及 时提出正确整改措施 C.督促全体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 D. 坚持以批评自我批评为内容的党内民 主生活制度,加强自律 9. 在我国,加强行政伦理监督的意义在于 (ABCD)。 A.有利于加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 B.有利于增强行政人员的公仆意识 C.有利于保障行政机关、行政人员正当地 行使权力 D.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 10. 通常而言,外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包 括哪些种类(ABC)。 A.权力监督 B.政党监督 C.社会团体和群众舆论监督 D.主管组织监督 五、简答题 1.简述行政伦理监督的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行政伦理监督应当遵循下列 基本原则: (1)日常性原则。行政伦理监督应坚持日 常性原则-的,每时每刻地与行政人员相 伴随。 (2)广泛性原则。行政伦理监督应与社会 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广泛性相适 应,监督的范围也涉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的一切公务行为。不仅包括职务行为, 而且对于他开展职务活动相关的、一切可 能影响到他的行政行为的因素,都要进行 监督。 (3)规范性原则。行政伦理监督的过程应 遵行特定的规范性,最终要达到预防道德 失范行为的发生,保证行政目标准确、及 时地实现。 (4)有效性原则。对发现可能发生的行政 道德失范行为所采取的回应措施应该是及 时、有效的;对已经产生后果的行政道德 失范行为通过执行必要的惩戒措施,缩小 可能导致的结果扩大化影响也应该是及时 有效的。 2.简述社会舆论、行政行为习惯和行政人 员的内心信念三种评价方式的关系。 行政道德评价的方式,从评价的手段和途 径上来区别,又可以分为社会舆论、行政 行为习惯和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三种。 三者的关系上来看,社会舆论的作用离不 开行政人员的内心道德信念及其坚定程 度;而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又往往是在一 定的舆论氛围和道德习俗中逐渐形成的。 舆论和习俗的持续发展有助于使某种规范 转化为信念,即实现由“他律”到“自律” 的转化。总之,社会舆论作用的发挥以内 心信念和习俗为基础,内心信念和行政行 为习惯的强化也势必会有助于形成强大的 社会舆论;行政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或 深或浅的内心信念,并且总会以一定形式 的社会舆论方式出现。由这三者构成的整 个评价系统内部的良性互动又必然促进着 行政道德的进步。 3. 简述我国外部行政伦理监督的几种主 要形式。 外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指由来自行政机 关之外的监督主体所构成的监督力量的集 合体。为保证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符合一定 的伦理原则及道德规范而对行政机关及其 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主要包括权力监督、 政党监督、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舆论监督 等。 (1)权力监督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 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我国最高 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当家 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监督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行政机关行 使监督权。具体到行政伦理监督的主要形 式包括:行使工作计划审查权、行使罢免 权、行使质询权、行使视察、检查权。 (2)政党监督,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主要是 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行政人 员中的党员的行为实施组织方面的监督和 制约。其监督方式主要有:日常监督、专 门监督和信访监督。 (3)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舆论监督。社会 及舆论监督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向各级 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 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 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 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 4.简述国内外政党监督的主要途径或形 式。 在西方资本主义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国 家中,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主要通过两 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政党可以通过自己所 掌握的舆论工具以及党内成员揭露、支持 或反对政府的某些伦理道德失范行为以达 到监督的目的;二是政党可以通过议会等 机构对政府进行监督和批评。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的领导核心,行政伦理的政党监督主要是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同时也包含了其他各 个政党的监督。作为执政党,在行政伦理 方面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广 大党员,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 施政治方面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制定路线、 方针、政策以及对行政人员中的党员的行 为实施组织方面的监督和制约。其监督方 式主要有:日常监督、专门监督和信访监 督三种。 5.简述社会舆论监督的几个主要形式。 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 求、批评和建议。 第二,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 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 行为。 第三,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 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 督力量。揭露腐败、渎职等行政道德失范 行为,从而较好地协助国家行政机关对照 自身检查问题。 六、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试分析我国行政伦理道德的 现状及加强行政伦理监督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行政伦理监督的必要性是由 现实生活中行政道德失范现象的大量出现 和行政伦理问题的突出性所决定的。从本 质上来讲,行政道德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 种异化现象。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它所涉及的对象是公共事务,它所追求的 目标是一种公共利益。然而在行政权力的 运行过程中,行政人员往往会有置行政伦 理原则和行政道德规范于不顾,导致损害 公共利益的情况,公共权力经常被用来满 足私利——这种现象被称为行政道德失 范。现实生活中行政道德失范的现象可以 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经济类的失范、政治 类的失范、违反社会公德的失范等。 造成上述几类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从行政体制方面来看,由于经济体 制转型期,新体制从开始搭建到步入良性 运行轨道需要有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 各种配套法规、制度不可能同时跟进落实, 势必存在一个监督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由于缺乏强有利的监督制约机制,直接导 致了在这些“真空”地带上道德失范现象 的发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必然导致人们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旧的伦理道德规范被 冲破,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尚未确立,西方 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 主义趁虚而入,传统的封建宗法道德思想、 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观念沉渣泛起,使得 伦理道德大的社会环境变得无序起来,人 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存在一定程度上 的扭曲,加之现阶段对于行政人员正当利 益补偿上的不足,直接造成了行政人员行 为伦理选择上的差误。所有这些,都提出 了加强行政伦理监督的要求。 加强行政伦理监督具有一下几方面的社会 作用:加强行政伦理监督有利于加强社会 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增强行政人员的公 仆意识,有利于保障行政机关、行政人员 正当地行使权力,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 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减少现实 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伦理道德失范现 象。 2. 如何理解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价中 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 基本方向。 (答案要点)舆论监督是行政伦理监督的 一种重要形式,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多 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 求、批评和建议。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 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有权通 过一定的程序就行政管理活动中有关问题 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询问,并发表自己的 看法、建议和批评。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 听取,给予答复,不得借故推诿、回避。 这是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的一项具体措 施,也是调动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的有效途径。 第二,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 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 行为。申诉、控告和检举是人民群众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有效方式, 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通过这 种强有力的监督,对于督促国家行政机关 提高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具有重要意 义。 第三,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 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 督力量。利用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大、 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可以推动社会各 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 公民个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 施有效的伦理监督,有利于形成广泛的社 会影响和巨大的社会冲击力。通过社会舆 论的宣传、“曝光”等形式,可以充分弘扬 正气,揭露腐败、渎职等行政道德失范行 为,从而较好地协助国家行政机关对照自 身检查问题,可以对行政人员当中有可能 做出错误行政行为选择的人形成一种强大 的威慑力量,有效地制约行政权力滥用。 在重视社会舆论的行政道德评价作用的同 时,我们也应区分各种不同舆论在性质和 力度上的差别。在大力推进我国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去旧从新的过程中,总是 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面对可能带来 甚至是已经形成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行政人员应通过倡导积极的、正确的舆论 去抵制和压倒错误的舆论,努力消除和减 少错误舆论在社会中的不良影响。党的第 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 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 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 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正是 为了解决改革进程中在社会文化领域、社 会舆论评价中由于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 矛盾冲突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坚持“发展 是硬道理”是我们当前引导社会舆论的主 线,同时,只有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评价 作用,协调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 和问题,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 全面发展。 4.联系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 监督方面的问题,说明伦理监督与评价机 制的建设方向。 答题要点: (1)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 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 价和行政伦理监督存在缺位、滞后以及力 度欠缺等问题,主要反映在:第一,行政 道德评价、监督机制的多元和无序;第二, 评价、监督主体与客体关系错综复杂;第 三,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 化程度较低,存在着“因人而异”、“对人 不对事”等问题。 (2)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的方向。应从 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改革和完善,主 要是:第一,应加强总体协调,充分发挥 整体监督效能;第二,有效的监督、评价 必须以监督、评价客体切实处于被监督、 评价之下为前提,并且监督、评价主体的 活动不应受到客体的直接制约和干扰,以 保证监督主体能充分行使监督评价的权 利,保证监督评价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第 三,加强行政伦理监督与道德评价的法治 化,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使 各类行政监督评价具有明确具体的主体权 限、法律依据、程序和手段。
/
本文档为【行政伦理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