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动物微生物》复习题(有答案)

2019-02-27 19页 doc 37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动物微生物》复习题(有答案)2007年中专班《动物微生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分布广,结构简单、繁殖快,个体小,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其形态结构的微小生物叫微生物。 2、自养菌: 具有完备的酶系统,合成能力较强,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作为碳源,合成自身所需要的复杂的有机碳化物的细菌叫自养菌。 3、异养菌: 没有完备的酶系统,合成能力较差,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碳化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复杂的有机碳化物供自身利用的细菌叫异养菌。 4、培养基: 将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和各种营养物质合理地配合在一...
《动物微生物》复习题(有答案)
2007年中专班《动物微生物》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分布广,结构简单、繁殖快,个体小,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其形态结构的微小生物叫微生物。 2、自养菌: 具有完备的酶系统,合成能力较强,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作为碳源,合成自身所需要的复杂的有机碳化物的细菌叫自养菌。 3、异养菌: 没有完备的酶系统,合成能力较差,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碳化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复杂的有机碳化物供自身利用的细菌叫异养菌。 4、培养基: 将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和各种营养物质合理地配合在一起,制成的的营养物质称为培养基。 5、干扰素: 是机体活细胞爱病毒感染或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糖蛋白。 6、菌落: 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面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集团,称为菌落。7、噬菌体: 是一些专门寄生于细菌、放线菌、真菌、支原体等细胞中的病毒。 8、传染: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传染或感染。 9、消毒: 利用物理化杀灭物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称消毒。 10、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方法,称无菌操作或无菌法。 11、免疫: 是生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物质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维护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学反应,也是动物正常的生理机能。 12、抗原: 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13、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14、变态反应: 是指免疫系统对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物质做出的过于强烈或不适当的,并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免疫反应。 15、疫苗: 利用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制成的,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 二、填空题: 1、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 2、根据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可将微生物分为(真菌)、(细菌)、(放线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 1 (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八大类。 3、根据细胞结构可将微生物分为(真核型微生物)、(原核型微生物)、(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等三大类。 4、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形)、(杆形)、(螺旋形)。 5、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质)。 6、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7、衡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衡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 8、口蹄疫病毒能使患畜的(口)、(鼻)、(蹄)、(乳房)等部位发生特征性水疱。 9、一个芽孢能发育成( 1 )个菌体。 10、细菌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素)、(氮素)、(无机盐类、)(生长因子)等。 11、细菌摄取营养的方式有(被动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四种。 1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营养物质)、(温度)、(PH)、(气体)、(渗透压)。 13、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7 )℃。 14、适合大多数细菌生长的PH范围是( 7.2-7.6 )。 15、细菌的生长曲线中,(对数期)(稳定期)两个阶段最具有代表菌属的特性。 16、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简单的(二分裂),病毒的繁殖方式是(复制)。 17、巴氏杆菌是革兰氏(阴)菌,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18、病毒的复制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五个过程。 19、病毒的培养方法包括(动物接种)(禽胚培养)(组织培养)。 20、影响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温度)、(干燥)、(渗透压)、(射线和紫外线)、(超声波)、(过滤除菌)等。 21、细菌的致病性由(侵袭力)和(毒素)所构成。 22、细菌的外毒素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所产生,内毒素是由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 23、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24、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 25、影响血清学试验的因素有(电解质)、(温度)、(酸碱度)、(振荡)、(杂质和异物)。 26、目前人类发现的免疫球蛋白包括(IgM)、(IgG)、(IgA)、(IgE)、(IgD)五种。 27、变态反应包括(Ⅰ型变态反应)、(Ⅱ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反应)、(Ⅳ变态反应)。 28、生物制品包括(疫苗)、(免疫血清)、(诊断液)三大类。 29、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30、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三、判断题: 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都是免疫原。( X ) 2、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特有的成分。(√) 3、菌毛是细菌生命中所必需的结构。( X ) 4、实际工作中,消毒和灭菌的效果以能否杀灭芽胞为标准。(√) 5、致病菌多属于自养菌和嗜温菌。( X ) 6、热原质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一种多糖物质,将其注入人和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 7、细菌生化试验中,甲基红试验阳性时,溶液呈现的颜色是红色。(√) 8、在幼禽点眼免疫时,哈德尔氏腺会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并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 9、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猪干扰素对猪和其他动物都能起到保护作用。( X ) 10、IgM是动物机体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11、中和试验只能在动物体外进行。( X ) 12、疫苗安全检验的剂量,常用免疫剂量5~10倍以上,以确保疫苗使用的安全性。(√) 13、一切大分子物质都可以成为抗原。( X ) 14、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参与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物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X ) 15、芽孢是细菌的休眠状态,而不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16、类毒素是由细菌的内毒素经灭活后脱毒后制成的生物制品。( X ) 17、初次免疫应答产生的抗比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多。( X ) 18、细菌的基本形态是由细胞壁来维持的。(√) 19、细菌的新陈代射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20、成年动物注射极大量的或反复多次连续注射极少量的某种抗原时,可能出现免疫麻痹现象。(√)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微生物属于真核型微生物的是( B )。 A、细菌 B、真菌 C、螺旋体 D、病毒 2、属于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 C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衣原体 3、以自然界光阳能作为能量来源,并且具完备的酶系统的细菌属于哪种营养类型?( A ) A、光能自养菌 B、化能自养菌 C、光能异养菌 D、化能异养菌 4、菌毛的作用是( D )。 A、细菌的运动器官 B、延长细菌的寿命 C、保护细菌 D、吸附作用 5、细菌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D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浆 D、质粒 6、鞭毛属于细菌的( B )。 A、繁殖器官 B、运动器官 C、基本结构 D、超微结构 7、构成细菌的有机物质中含量最高的是( D )。 A、糖类 B、脂类 C、碳水化合物 D、蛋白质 8、螺旋菌中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的称为( B )菌。 A、螺菌 B、弧菌 C、球菌 D、杆菌 9、细菌摄取营养的方式中最主要方式为( C )。 A、被动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10、细菌的生长曲线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是( B )。 A、适应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老期 11、下列哪种试验属于细菌的生化试验( A ) A、糖发酵试验 B、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 C、细菌的染色 D、沉淀试验 12、用来筛选某种细菌,而对另一种细菌起到抑制作用的培养基是( D )。 A、鉴别培养基 B、基础培养基 C、营养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13、固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量是( A ) A、2-3% B、10-20% C、20-30% D、50-60% 14、用高压蒸气灭菌的条件是( A ) A、121.3℃ 20—30min B、100.3℃ 30—40min C、160℃ 2h D、140℃ 3h 15、明胶穿刺培养呈试管刷样样生长的细菌是( B )。 A、炭疽杆菌 B、丹毒杆菌 C、布氏杆菌 D、大肠杆菌 16、下列哪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A ) A、炭疽杆菌 B、大肠杆菌 C、沙门氏菌 D、巴氏杆菌 17、( A )是构成细菌致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A、侵袭力 B、鞭毛 C、芽胞 D、菌毛 18、侵袭力的大小与下列哪种结构有关?( B ) A、鞭毛 B、荚膜 C、菌毛 D、芽胞 19、临床上经常出现耐药性变异的细菌是( B )。 A、沙门氏菌 B、大肠杆菌能 C、巴氏杆菌 D、炭疽杆菌 20、在免疫球蛋白中产生最早的抗体是( A )种 A、IgM B、IgG C、IgA D、IgE 五、简答题: 1、病毒的培养方法有哪些?并说说其中一种方法的优点。 答:案病毒的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禽胚培养和组织培养。(下面三方法的优点任选其一)动物接种的优点是:操作方便易行、经济,缺点是受机体免疫力的影响,病毒不能很好地生长。 禽胚培养的优点是:胚胎的组织分化程度低,又可选择不同日龄和接种途径,病毒易于增殖,感染病毒的组织和液体中含有大量病毒,容易采集和处理;而且来源充足,设备的操作简便易行而以经济。缺点是有部分病毒不能在鸡胚中增殖。 组织培养的优点是:离体活组织细胞不受机体免疫力影响,因此很多病毒易于生长;便于人工选择多种敏感细胞供病毒生长;易于观察病毒所引起的细胞病变;可收集病毒作进一步的检查。 2、病毒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1、没有细胞结构; 2、只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核酸是病毒的遗传; 3、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只能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 4、病毒的增殖方式为复制; 5、对抗生素具有明显的抵抗力。 3、简述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法的操作过程。 答:A、在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适量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染1~3分钟,水洗。 A、加革兰氏碘液媒染,作用1~2分钟,水洗。 C、加95%酒精脱色约30秒至1分钟,水洗。 D、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或沙黄水溶液复染30秒左右,水洗,吸干后镜检。 结果:革兰氏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4、荚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A、能保护细菌细胞免受各种杀菌物质和抗体的损伤; B、保护细菌细胞抵抗吞细菌的吞噬; C、抵抗噬菌体的攻击; D、免受干燥的影响; E、营养物质缺乏时,可作为碳源及能源。 5、制备培养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A、选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B、调整PH值;C、培养基应均质透明;D、不含抑菌物质;E、灭菌处理。 6、采集病料的原则有哪些? 答:A、无菌采病料原则;B、适时采病料原则;C、病料含病原多原则;D、采病料适量原则。 7、脾脏的免疫功能是什么? 答:A、具有滤过血液的作用;B、具有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C、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D、能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8、构成抗原的条件是什么? 答:A、异源性;B、分子大小与结构的复杂性;C、抗原的特异性D、物理状态。 9、免疫应答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答:A、特异性,即只针对某种特异性;B、具有一定的免疫期;C、具有免疫记忆。 10、简述炎症反应的机理。 答: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时,被侵害局部往往汇集大量的吞噬细胞和体液杀菌物质,其他组织细胞还释放溶菌酶、白细胞介素等抗微生物物质。同时,炎症局部的糖酵解作用增强,产生大量的乳酸等有机酸。这些反应均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 11、变态反应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A、要尽可能找出变应原,避免动物的再次接触; B、用脱敏疗法改善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大剂量注射血清前的先小量多点皮试,然后中量、大量使用); C、如果动物在注射后短时间内出现不安、颤抖、出汗或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症状,首先用0.1%的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大动物5~10ml、中小动物2~5ml),并采取其他对症治疗措施。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和钙制剂。 12、血清学试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A、特异性和交叉性;B、敏感性;C、可逆性;D、反应的二阶段性;E最适比例与带现象;F、用已知测未知。 13、简述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答:A、完善饲养管理制度,实行“全进全出”,改善育雏条件,特别注意能通风、干燥、防寒以及改善饲养密度,勤换垫料。 B、药物防治是控制发病和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混于饲料,防治效果显著。 C、应用疫苗免疫接种预防,效果良好。 14、简述牲畜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答:由于口蹄疫病毒高度的传染力,防制措施必须非常严密。严格检疫,严禁从疫区调入牲畜,一旦发病,立即封锁现场,焚毁病畜,周边地区病畜群紧急免疫接种疫苗,建立免疫防护带。推荐使用浓缩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15、简述抗生素的作用原理。 答: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主要是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达到抑制其生长繁殖或直接杀灭的目的,其原理为: A、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损伤胞浆膜而影响其通透性; C、影响菌体蛋白的合成; D、影响核酸的合成。 六、论述题: 1、叙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答:规律一: 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后,要经过较长诱导期血清中才出现抗体,这种抗体含量低,维持时间也较短,这种反应称为初次应答。疫苗的阴性期5—7天;类毒素的阴性期2—3周。初次应答后,在一定时间内再次免疫机体,则抗体产生的诱导期显著缩短,抗体含量却达到初次应答的几倍到几十倍,持续时间也延长,这种反应称为再次应答。 规律二:免疫球蛋白产生的顺序:当抗原刺激机体后可以产生多种Ig。其出现的顺序一般是IgM最早,但消失也快,在血液中只维持数周至数月。IgG出现稍迟于IgM,当IgM接近消失时,IgG方达高峰阶段,并维持较长时间,甚至达到数年之久,IgA出现最晚,常在IgM和IgG出现后2周至1-2月才能在血液中查出,但维持时间较长。这一现象在免疫学上叫IgM—IgG—IgA顺序律。在检验工作中,可通过对IgM的检出,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2、途述传染发生的必要条件。 答:(1)微生物方面:足够的毒力—引起传染必须是病原微生物,即有一定毒力;一定的数量—任何一种毒力的病原微生物,仅由一株或少量不足以引起传染,必须具有一定数量才能引起传染;适当的侵入门户—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各自的发病机制,只有通过特定的侵入门户侵入机体,才有可能引起传染。 (2)动物机体方面:传染的发生与动物的种类有关,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微生物感染受性不同;另外还与动物的年龄、性别和体质及动物的抗感染能力有关。 (3)外界环境条件:外界环境对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及病原微生物毒力都有很大的影响。适宜的外界环境有利于提高动物的抵抗力,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则不会引起传染的发生。 3、叙述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 答:A、在液体培养基上:大多数细菌呈均匀浑浊生长;少数呈链状排列的细菌呈沉淀生长,成絮状或颗粒状;专性需氧菌在液面上形成菌膜,有的沿液面的式管壁形成菌环。有的有气味。 B、在半固体培养基上:有鞭毛的细菌可沿穿刺线扩散生长,形成羽毛状或云雾状。无鞭毛细菌仅沿穿刺线生长,周围培养基透明澄清。 C、在固体培养基上:不同种类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大小、形状、色泽、透明度、表面光滑或粗糙、湿润或干燥、边缘整齐与否,以及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溶血现象等均有差异。在血琼脂平板上可形成α、β、γ三种溶血现象。 4、试从血清学试验的技术角度,解释动物疾病诊断和流行病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疾病的诊断,主要是寻找致病因素,或者确定发病后特异性产物。微生物及寄生虫分别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原,他们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取患病动物的组织或血清用为检测材料,利用适当的血清学试验,能够定性或定量地检测微生物或寄生虫抗原,确定它们的血清型及亚型,或者检测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疾病进行确诊。 通过免疫学诊断,不仅能考查动物全体某一时间点所处的病理发展阶段和免疫应答能力,而且能通过对群体材料的定期检测,揭示全群动物抗体水平和动态变化规律,从而判断群体对某一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对该病在群体中流行的可能性做出评估,即所谓流行病学分析。 5、试利用所掌握的动物微生物学知识,叙述疫苗使用的注意事项。 答:A、疫苗的质量。国家批准生产、保持期内、性状无异常。 B、疫苗的保存和运输。 C、疫苗的稀释与及时使用。 D、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 E、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F、免疫剂量、接种次数及时间间隔。 G、疫苗的型别与疫病型别的一致性。 H、药物的干扰。 I、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6
/
本文档为【《动物微生物》复习题(有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