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说课稿(整单元)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说课稿(整单元)

2022-04-22 3页 doc 116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leywey 旋绿

暂无简介

举报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说课稿(整单元)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8.《大家的“朋友”》说课稿第1课时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大家的“朋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大家的“朋友”》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的第一课,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社区生活”中第6条“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而编写的。关于公共设施的教育内容我们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主要是侧重...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说课稿(整单元)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8.《大家的“朋友”》说课稿第1课时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大家的“朋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大家的“朋友”》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的第一课,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我们的社区生活”中第6条“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而编写的。关于公共设施的教育内容我们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主要是侧重学校生活领域中的公共设施,本课则侧重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公共设施。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公共设施也有涉及,主要针对公共利益如何维护这一侧重点展开教学。本课教材由两个话题组成。分别是“认识我们的朋友”“善待我们的朋友”。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也就是第一个话题。这个话题采用了拟人手法,比较有童趣,用自述的表现方式让学生懂得公共设施的作用,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教材50页代表的是城市里的公共设施情况,51页是具有农村地区特色的两幅图,体现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及其作用。学生自己生活地区的公共设施重点讲,同时,可以了解其他地区的公共设施,开阔学生视野。其中“知识窗”是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所包括的范围。“活动园”是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和使用过的公共设施。教材52页呈现了一个童话故事,主人公小叮当在一个没有公共设施的国度,遇到了很多不便。学生根据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进行想象,进一步加深对公共设施作用的认识。教材第53页呈现了一个留白,目的是通过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的创新和想象:可以对哪些公共设施进行完善和改造,未来社会还会有哪些公共设施。二、说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课前我进行了访谈式调查。本课学生所在学校是一所区级实验小学,班上学生都居住在城市地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并使用过许多公共设施,但学生并没有系统地、深度地思考过有关公共设施的问题,他们不太明白日常生活中哪些设施属于公共设施,没有思考过这些公共设施是谁提供的,也不太清楚公共设施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有保护公共设施的意识,但是对于破坏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没有太多的了解。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公共设施的认识更全面和深刻,对提高他们的社会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增强他们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是很有帮助的。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写目的和结构特点,针对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情特点,我制定了以下3条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公共设施,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公共设施。明白公共设施的作用,体会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初步培养愿意保护公共设施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知道公共施设的作用,体会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朋友”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版块:1.聊聊“老朋友”。2.介绍“新朋友”。3.设计未来的“朋友”。下面我来详细阐述每一活动环节的具体操作及其设计意图活动一:聊聊“老朋友”1.猜“朋友”,揭示课题用图片、音频、谜语三种方式导入,猜一猜。得出垃圾桶、红绿灯、公共汽车,每天为我们付出着,是我们大家的“老朋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公共设施”,并亲切地和老朋友打个招呼,顺其自然地揭示课题。(板贴课题:大家的“朋友”)2.明确概念,知道作用老师提问什么叫公共设施,哪些是公共设施,读一读“知识窗”里的内容后,得出原来公共设施是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的设施。(板贴:供大家使用)然后出示一组照片,主要呈现一天当中我们会遇到的公共设施。并请同学说说哪些公共设施朋友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帮助。(板贴:提供方便)紧接着对这些老朋友说一说感谢的话。3.续编故事,体会便利想一想,有一天,这些老朋友都消失了,那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音频讲述教材中《小叮当奇遇记》的故事,并请同学续编故事,没有了公共设施,小叮当还会遇到哪些麻烦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公共设施,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不方便。4.活动小结公共设施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假如没有了这些朋友,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十分不便,甚至寸步难行。【这个活动我是从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公共设施入手,并用不同的形式呈现,让同学们猜一猜。这些公共设施就像大家的“老朋友”,在猜“老朋友”过程中引入主题,揭示课题。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生活,续编故事,明确公共设施的概念,感受公共设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帮助,认识公共设施这个“朋友”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对这些老朋友的感激之情。】活动二:介绍“新朋友”1.展示名片,拓宽视野。课前已经请同学做了新认识的公共施设的名片,先同桌间交流:新朋友的名字、地点以及作用。2.回顾校内公共设施,了解作用。接着回顾我们学校内新进的公共施设有哪些?有阅读机、星空朗读亭、刷脸门禁系统、可追踪摄像头、电子班牌等,他们有什么作用?3.了解校外公共设施,体会便利。然后了解校外的新朋友有哪些?先出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了解这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多了。并出示一则身边的新闻,余杭区在很多公共场所投放了AED,提问,看了这个新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像这样的新朋友还有很多,出示图片:多功能售卖机、找车机、眯一会儿休息室……请同学思考回答,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新朋友越来越多了?再次强调,是为了提供便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用掌声热烈欢迎新朋友的到来。4.认识地下的公共施设,感受“朋友”无处不在。除了地上的公共设施,地下也有公共设施。出示图片,老师介绍地下管道,有自来水管道、电力管道、煤气管道、电信光纤、污水管道等。请学生回答,虽然这些朋友看不见,但你觉得他们重要吗?随后拓宽思路,了解更多的地下公共设施朋友,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最后播放视频《神奇的地下管网》,这个视频大概一分钟时间。【这个活动主要是从介绍课前调查制作的名片入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不常见的公共设施,我们把它称之为新朋友,相比低段的教材有了一个提升。课堂上以四人小组交流、班级汇报的形式,介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再回到学校,发现校园当中新的公共设施及作用,了解校外有哪些新的公共设施朋友。通过同学、老师的介绍和视频,体会到地下公共设施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公共设施作用的认识。感受公共设施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带给我们便利,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活动三:设计“未来的朋友”1.提出改进意见,进行设计。提问:在生活中,公共设施还有哪些不便需要我们改进的呢?请同学回答。拿出课前的设计稿,可以是针对现有的公共设施进行改善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设计的。小组分享交流,提出要求。要求:(1)四人小组内分享你的设计,轮流说,说清楚。(2)听的同学认真听。(3)推选出一名组内设计得最好的同学。3.班级汇报交流邀请小组内推选出的同学上台,投影仪展示设计稿,介绍自己的这位未来的朋友,它的名称、放置地点、作用。【这个板块主要是在前面两个活动中,了解了现有的公共设施后,进行畅想,改善或设计新型的公共设施。这对学生而言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易用、安全、环保、美观等因素,以及公共设施的基本性能。这就是培育学生面对复杂情境的实践智慧,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期许。】总的来说,这三个活动的教学逻辑就是:基于生活——利用生活——为了生活,层层推进,达到本课时教学目标。五、板书设计:8.大家的“朋友”公共设施作用大人人都要爱护它8.《大家的“朋友”》说课稿第2课时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大家的“朋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大家的“朋友”》由两个话题组成,分别是“认识我们的朋友”和“善待我们的朋友”。一个话题一个课时,“善待我们的朋友”为第二课时。教材首先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呈现了公共设施被破坏后难过地心情。“阅读角”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共设施被破坏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小调查”引导学生了解身边公共设施的现状。“知识窗”是让学生知道破坏公共设施是违法行为。教材第56页仍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被破坏的公共设施的心声。而“小贴士”告诉学生如果发现公共设施被损坏,可以向有关部门报告。教材第57页设计了两个留白,分别引导学生想一想文明使用公共设施的金点子和反思自己使用公共设施的实际情况。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公共设施的作用,但对于公共设施被破坏后带来的不便与危害缺乏具体的了解。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是爱护公共设施的,不存在恶意损坏现象,但也不乏恶作剧般的污损,不当使用等情况。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爱护公共设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2.懂得破坏公共设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危害,会受到法律制裁。3.学会正确使用公共设施,能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教学重难点:1.懂得破坏公共设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危害。2.能正确使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教学准备:大家会发现,这张调查表的设计,是基于教材调查表进行改编的。其中,把“委屈”一栏改成了“了解原因”,还增加了空白栏。学生根据公共设施被损坏的具体情况,当堂提出的金点子,填写在空白栏中。同时,对于如何完成小调查,这张调查表也给出了明确提示。调查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个场所”,列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具体场所,供学生参考。在调查结果记录的方式和了解原因的途径上,也给予了提示。【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调查表,主要是想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身边的公共设施,了解真实的情况,发现真实的问题。同时想将调查表贯穿整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时,既想对学生的调查活动有一些具体的引导,又想给他们留下自主选择的空间。这样一来,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就会有较好的支架,降低了难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擅长,更好地完成课前调查的学习任务。】四、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主要有三个活动:活动一:调查交流,了解现状;活动二:案例剖析,懂得危害;活动三:探究原因,反思践行。活动一:调查交流,了解现状1.四人小组活动活动要求:(1)议一议:拿出课前调查表,讨论小组调查的这些公共设施“朋友”的现状。(2)画一画:给得到善待,过得开心的公共设施“朋友”画上笑脸;给遭到损坏,有委屈的公共设施“朋友”画上哭脸。2.集体反馈。(1)反馈得到善待,过得开心的公共设施“朋友”们。①各小组派代表用图片或文字等方式进行反馈。②播放视频:教师搜集的人们爱护公共设施的图片集。(2)反馈遭到破坏,有委屈的公共设施“朋友”们①出示图片:教材里的长椅哭泣图。并播放有关它的委屈的音频。②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同一场所的公共设施现状可以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机补充:厕所门板被踢坏,消防窗被打碎等。交流的重点在于体会被损坏的公共设施有哪些委屈。3.谈一谈感受和感想。【设计意图:活动一,是立足于课前调查展开的。学生通过小组的深入学习,集体分享,体会感受,更清晰,更广泛地了解身边的公共设施的现状。整个过程,既有学生自己的发现,又有教师的拓展补充,让教学更具说服力,相信也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二:案例剖析,懂得危害1.让学生拿出调查表,想一想这些“受到伤害”的公共设施会给我们造成哪些影响。板书受到伤害2.全班交流可能造成的影响。(1)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板书不美观不方便危害生命(2)在这个过程中,随机引入教材“阅读角”中的案例《五岁的小云》。①想一想,小云的悲剧是怎样酿成的?②如果伤害了这些无声的“朋友”,最终受伤害的是谁?③谈一谈生活中遇到过、听到过的类似的例子。④教师小结:破坏公共设施不仅让我们的城市变得不再美观,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会埋下安全隐患,危害生命。3.由此看来,破坏公共设施会给我们造成这么多严重的后果,那么破坏者又会受到什么惩罚呢?①播放新闻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一男子破坏公共设施受到了怎样的法律制裁。我们来了解一部分视频内容。②出示教材55页知识窗,让学生先读一读法律条文,再说说知道了什么。③教师小结:破坏公共设施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还是一种违法行为。【设计意图:活动二,先后用学生自己发现的案例、教材中的案例和教师引入的新闻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再出示具体的法律条文,旨在让他们明白破坏公共设施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还是一种违法行为。努力让学生懂得破坏公共设施不仅会造成不美观和不方便,还会造成生命危害。而破坏者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活动三:探究原因,反思践行。1.按照场所,探究公共设施遭到损毁的原因。在讨论公共设施被损毁的原因时,将原因归类,分为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课堂上我们重点探究人为损坏中的有意损坏。2.四人小组活动(1)针对刚才组内讨论的公共设施遭到损毁的原因,帮它们想一想金点子,写在调查表最后的空格里,让公共设施“朋友”都能得到善待。并板书:得到善待(2)反馈交流金点子。并相机板书:正确使用、自觉爱护。(3)出示图片:落满灰尘、生锈的公共设施。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的公共设施朋友,有什么想法?教师补充观点:公共设施的存在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多多使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它们的价值。充分利用公共设施,也是一种善待的行为。同时板书:充分使用。3.说一说,遇到公共设施被破坏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4.教师补充小结:出示教材第56页的“小贴士”,更全面地告诉学生如何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5.自我反思(1)出示教材57页的表格。(2)学生自己在心里默默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想一想是因为自己不会使用造成的损坏,还是因为自己不够爱护而损坏的。6.签订“友谊契约书”,课外践行(1)在“友谊契约书”正面,写下选取的公共设施“朋友”的名字,并签上姓名。(2)签订完契约后,想分享的学生上台读一读契约书。(3)履行契约要求:在“友谊契约书”反面做好一周追踪评价记录。如果一天能“正确使用,爱护公共设施”得一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他评可以是同学、老师或者家长。一周内,获得8颗星以上,可获得一枚“保护大使”勋章!7.教师总结:让我们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朋友”,成为他们的保护大使。【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以调查表为核心层层推进的。先探究具体现象的原因,再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金点子。最后通过签订“友谊契约书”这一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任务,希冀学生能够更积极和认真地去跟进他们的后续行为。】整节课的设计,我都是以调查表为内核展开的。力求能够了解真情况,聚焦真问题,展开真思考,落实真行动。也许在真实的生活中,只能改变孩子的点滴行为,但这也将是本课最大的收获。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掌控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控自己的课堂。情绪看似简单,却能影响我们的课堂节奏;情绪看似平常,但却会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情绪好坏是能够掌控的,只有让自己处在良好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内心环境,才能拥有精彩的课堂。而我在这堂课,没能很好的掌握自己的情绪,其主要原因来源于自己内心的不够强大,导致整个课堂平平淡淡,没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让我把我的借口娓娓道来吧:首先我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提前检查选好班级的设备,我有一个教学环节是需要学生把完成的调查表格进行投影,以便同学和听课老师更清楚的了解。然而我进教室的准备时间也太少了,我是在最后五分钟进的教室,如果早点进教室,还能用希沃软件拍照补救回来。但是上课铃声响了,来不及了。所以少了这个环节让我的课不完整,让我自己不满意。也因为这个事情,让我的头脑一片空白,不太记得我的,从而导致从上课一开始我的心情就低落,就更不要说带动学生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评课老师说我上课没有激情,自己的原因,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没能理智的克服自己的不开心。所以说负面的情绪往往会左右我们的思考方式,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就会失去正确的决定力,即使是一件看似平常的事,也可能因为情绪的关系而做出误判。在这堂课的教学方面,这堂课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自觉爱护和正确使用公共设施而展开的。总的板块可以分为两个,学校和学校外。先发现学校有哪些公共设施,有哪些公共设施遭到了破坏,再而我们应该怎么做。向学生输入爱护学校公共设施是我们学生的责任和义务,知道我们以后要怎样对待公共设施,有正确的判断哪种是不文明的行为。在校外,通过听小云的故事和我国具体的破坏公共设施犯罪的实例,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情绪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是非常不道德的,甚至会危害人们的生命,懂得破坏公共设施就是在危害人们正常的生活,而且触犯了我国的法律法规。本堂课做的不足的地方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改正。9.《生活离不开规则》说课稿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本课的话题是“生活处处有规则”,目的是帮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意义。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游戏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规则的意义。再通过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规则,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都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人们的正常生活将受到影响。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儿童时期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更多地处于他律阶段,对规则缺少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懂得如果没有规则,社会将会出现无秩序的情况,人们将失去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时还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则对每一个人既是一种约束又是一种保护,让学生对规则有更深刻的认识。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规则,了解规则,明白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2、了解疫情期间应该遵守的规则。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以及了解规则的作用。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哈啰!孩子们,大家好,这个超长假期你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开始怀念以往的校园生活,怀念和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的快乐时光呢?今天有一群小萌鸡也在一起玩游戏,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视频)师:唉,这只小秧鸡,让大家都不能继续玩游戏,真是太扫兴了。同学们,我们平时要想游戏玩得顺利、开心,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生活处处有规则》,去找寻答案吧!二、探讨规则(一)说规则游戏有规则,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规则。下面就让我们去查一查、找一找、问一问,看看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规则吧!(学生汇报视频播放)师:是的,校园规则、交通规则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常见,今年疫情期间我们又制定了许多新的规则。我相信还有很多规则都被同学们发现了,你们可真能干!你看,规则存在于方方面面,所谓规则,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它主要有口头约定和书面规定这两种形式。前面视频里同学提到的交通规则、校园规则就属于书面形式的规则,而平时,我们和爸爸妈妈说好每天只能看半小时电视、不能吃零食等就属于口头约定的规则。(二)议规则孟子曾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则,你是否都有遵守呢?有同学说,规则让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更和谐,可也有同学认为规则约束了我们的言行,限制了我们的自由。那规则到底有没有用呢?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1、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呢?现在我们连线几位同学,听听他们的看法吧!(学生汇报视频播放)2、看到这些因为不遵守规则,而导致受伤流血事件的发生,真令人难过!如果他们能够时时记住规则,并按规则要求的去做,就不会受到伤害了。你知道吗?曾经有一所学校的同学,就因为晚自习下课后在经过楼道时嬉戏打闹,还有同学搞恶作剧大喊“鬼来了”,结果吓得大家纷纷向楼下奔跑,在推搡、拥挤中就造成了重大伤亡事故。由此可见,无论是校园还是社会中,小到游戏规则,大到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是为了保障人们能够安全、有序、和谐地生活。例如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就是专门为保障少年儿童的权益而特意制定的法律规则。(三)守规则师:同学们,“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还会觉得规则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吗?规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我们都应该主动遵守。学到这里,老师想给孩子们讲两个小故事:主席曾在医院看望同事时,两人正在愉快地交谈,护士却说病人需要安静休息,要求主席立刻离开。主席随即告辞,离开了医院。周总理在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按规则说:“图书不能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当周总理冒雨到了图书馆后,工作人员心里很懊恼,可总理却说:“无论谁都应该遵守规则。”你看,像主席、周总理这样的伟人,他们都是遵守规则的典范,我们更应该如此。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正是因为全国14亿人民都懂得遵守规则,不出门,不聚餐,不隐瞒,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最先取得较好的控制局面。所以,我们很快就能开学啦,就能和我们可爱的同学见面啦!那回到学校以后,面对还没有完全消除的疫情,我们还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呢?来听听同学们的建议吧!(学生视频)师:张晓锐同学说得非常对,老师把他的建议编成了一首简单的儿歌,一起来读一读吧!(少出门,不聚集!勤洗手,多通风!出门一定戴口罩,发热咳嗽早报告!)你记住了吗?三、视频结课听了建议,读了儿歌,老师还准备了一段温馨提示送给大家,里面讲到了很多开学后防疫的具体做法,大家一定要认真观看哟!(播放视频)师: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孩子们,再见!五、板书设计:第9课生活离不开规则生活处处有规则规则的作用六、教学反思:《生活中离不开规则》这一课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科书展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与规则有关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通过列举学生“猫捉老鼠”的事例,引导他们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找规则,从而直观地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帮助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具体化、生活化。此外,教科书还通过展示班级、学校、生活中各种各样遵守规则的情境,如景区内禁止攀登文物、楼内慢步右行、进校时主动向老师问好、爱护花草小标语等,帮助学生认识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懂得遵守规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我班学生情况出发设计了适合他们的活动。通过吹气球游戏导入,在质疑中初识规则;师生交流中走进学校规则,合作分享中发现社会中的规则;情境设想中,感受规则的意义与重要;知识迁移中,坚守规则;儿歌诵读中,内化规则。本着结合学情,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让规则走进学生心中,形成规则意识。学校规则中放手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本校地点图片,激发学生拓展更多规则,应用微课将学生引入学校生活,以此内化学校规则,通过评选“守规则之星”激励正能量,传达正确价值观。社会规则分享把内容搜集与活动方式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以此激发了他们参与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做到预习是课前预约的精彩。结合设想、视频、学生分享将生活处处有规则内化于心,分享中释放潜能,促进生成。我整节课所有素材(图片、微课、视频)都是来自我班学生生活,通过主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了生活中的规则,并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价值观,了解到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懂得规则对每一个人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更可贵的是,看完视频分享感受时学生还关注到了不仅自己要遵守规则,当别人不遵守规则时我们也应该及时制止,起到社会公民的义务,别人的不守规则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安全,以此认识到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社会才能美好、安全、有序。在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独立性及个性也得到了发展。教学过程中,在社会场所规则的分享中时间不足,没有机会组组分享,大合作分享略显单薄,但学生前期的搜集很全面、准备也很充分。这一点也是值得我反思与改进。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二、说学情分析 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教学重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教学准备:ppt搜集关爱他人的图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二、开展活动活动一:身边的爱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生讲述场景)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生答)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自由答)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跟我们一样有着一颗爱心的人在关心帮助着别人。课前,我们围绕着“寻找身边的爱心”做了一定的社会调查,谁愿意到台前展示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来展示呀,那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在有序的在黑板上展示好吗?(生带课前准备的图片到台前展示并粘贴在黑板上)活动二寻找隐藏的爱心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爱心无处不在,爱就在我们身边。(插入随机发现的帮助他人的同学)同学们,有时候爱心就是这样不露痕迹,藏在不容易被发现或者我们司空见惯的地方,现在让我们看看阅读角中的这个小故事,找找爱心藏在哪里吧。(出示阅读角文章)(生阅读文章)师:同学们,文章中的学生真的在偷懒吗?谁愿意来谈谈你的看法?师:是啊,这些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人,同学们,爱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默默无声,如果不留心的话我们很难发现,让我们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隐藏着的爱心吧。(生回答)师: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些隐藏着的爱心(出示:台湾一学生化疗,全班学生或剃光头或剪平头;爱心冰箱前一个小男孩正在往冰箱内放矿泉水;一场大雪后,环卫工人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连夜清理)(配乐播放,师简单讲解)师:关爱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更要把爱传递出去。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师:有这样一位爱心的传递者,他的一生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主席曾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雷锋)师:雷锋叔叔曾经这样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呀,那哪位同学知道雷锋的故事?(讲故事)同学们,每年的三月5日是学雷锋日,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月,我们班我们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生答手抄报,读书,学习雷锋演讲比赛、爱心活动等)师:(播放以上内容)同学们,在这明媚的三月里,我们不仅用语言,更是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的精神。师:同学们,“雷锋”二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更是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最好的写照。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学雷锋,他们的在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播放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四爱心的传递者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中,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你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生答)师:你准备怎么做?三、作业:做雷锋式好少年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开展一次献爱心的活动吧,活动开展之前在小组内商议一下,先来制定活动,完成活动计划表。(交流完成计划表)总结: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递到每个需要的地方,让我们都来做爱心的传递者,让我们所生活的公共空间更加纯洁,更加美好吧。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充满爱,大家都愿意为为身边的人和事献出一份爱心,但是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有时候你的好心帮助换来的未必是感谢,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爱的传递者》。板书课题。二、理解感知1.活动一:我来帮你(看一看,演一演)图中有两位同学都遇到了困难,可是面对“我来帮你”的话语都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7页,思考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接受他的帮助?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看看视频中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如果让你来帮助这位小朋友,你该如何做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内容讨论并安排角色演一演,一会儿分享给大家。看了演出,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那位同学帮助别人的态度。小结:同学们,要想让我们的爱传递,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板书)2.活动二:用心了解(播一播,访一访)上一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开展了“爱心的传递者”活动,同学们谈谈活动的效果吧!为了奖励大家辛苦传递爱心,老师请大家看一个小笑话。同学们,笑话中的老奶奶好可怜啊!可是有一天,这儿的老奶奶却遇到了相似的情况。如果你是老年公寓的老人,你想对志愿者们说些什么?那你还听说过帮助他人却不讲方法的故事吗?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听吗?你认为在帮助他人时还要注意什么呢?小结:感同身受的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以友善与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们才能做一个真正爱心的传递者。(板书)3.活动三:智慧帮助(听一听,谈一谈)有一位身为教师的爱心传递者,用自己的智慧既帮助学生又保护了学生自尊心的故事。故事中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课下请同学们再找一些类似这样智慧帮助别人的故事,讲给同学,家长,老师听。小结:同学们,无论是得到关心帮助,还是关心帮助别人,都能获得快乐和幸福。所以让我们做一个爱的传递者,但同时我们要知道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我们在奉献爱心时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五、板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了解他们的需要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中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的第一个话题,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这节课我始终从正面案例引导,去感受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关爱,重温雷锋的故事,“活动园”献爱心拓展活动的设计,这些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指向教学目标: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能够主动传递爱。本课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有效教学。整节课安排了四个活动。首先,我设计了课本插图导入,引出交流话题;这一环节中带领学生交流教学教材中的插图,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无形中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学的距离。然后,回忆生活中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和受到的帮助,交流感受,这一教学环节,我以“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的问题,用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帮助学生明确关爱他人的行为,并从心理的角度引导学生真正懂得关爱他人,能够给别人也能给自己带来温暖、快乐、力量和感动。明确关爱他人的力量。然后,寻找隐藏的爱心,感受生活处处有爱心,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评价,引导学生明白:隐藏的爱心指的是生活中司空见惯、不易发现的爱心。接下来,分享雷锋的故事,深刻感受榜样身上关爱他人的品质,交流如何帮助公共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有爱心的,了解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乐于在生活中主动关爱需要帮助的个人或群体。最后,为了让学生更主动的关爱他人,课后安排了“爱心活动”作业板块,鼓励学生成为爱心的传递者。对于教学,教师的预设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预设并不等于封闭。动态生成是课堂预设的补充和提升。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的发现、捕捉、利用这些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关爱他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这一个环节,有一个学生分享了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帮助一个幼儿的故事,听了她的故事,班上有不少学生都很惊讶,在课堂上我及时捕捉这一“意外”,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个话题评价交流,激发了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深层思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不仅会让自己感受到快乐,还能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感受到自己充满了力量,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当所有学生都到台前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时,我留意到有两个学生在默默的关爱着其他同学,在这一环节结束时,及时把他们留下来,并询问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在学生质朴的话语中,我适时引导,让所有学生明白这就是隐藏在生活中的爱心,这一生成不仅让教学环节的衔接更自然,还有助于学生寻找生活中隐藏的爱心,果然,在寻找生活中隐藏爱心的环节中,学生很轻松的便寻找到了,从而轻松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这就是课堂的精彩。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建构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大朋友角色,以倾听、陪伴、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交流一个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加深对爱心的理解,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以学生的立场设计教学问题,如“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帮助别人你有怎样的感受?”“假如你在旁边,看到了这一幕你想说什么?”……课堂上,始终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学生一同去体验探究,话语亲切,态度温和,循循善诱,既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又起到了引领提升的作用,课堂在师生间平等,民主和谐的一步步对话场景中,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以愉悦,兴奋的心情去交流,尽情去感受真实生活中的爱心,不断丰富了自己的体验,有效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
本文档为【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说课稿(整单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