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2019-05-23 10页 doc 360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豆浆

暂无简介

举报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规划 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04年12月 项目名称: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项目单位: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局 长:杜晴州 规划单位: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设计证号:国家林业局林资证字甲A019号 国家建设部工程设计乙级121117-sy号 院 长:刘安兴 规划负责:诸葛刚 陈关富 参加人员:诸葛刚 应宝根 尚建民 郑德君 杨淑贞 审 稿:陈征海 目 录...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规划 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04年12月 项目名称: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项目单位: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局 长:杜晴州 规划单位: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设计证号:国家林业局林资证字甲A019号 国家建设部工程设计乙级121117-sy号 院 长:刘安兴 规划负责:诸葛刚 陈关富 参加人员:诸葛刚 应宝根 尚建民 郑德君 杨淑贞 审 稿:陈征海 目 录 前言 1第一章 总论 1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2二、规划依据 4三、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5第二章 基本情况 5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7二、资源状况 9三、社会经济概况 11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 11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态势 11二、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态势 12三、临安市旅游现状 13四、区位与交通条件 14五、经济社会环境 16六、现有建设条件 19第四章 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19一、生态环境资源质量分析 20二、生态旅游资源 22三、人文旅游资源 23四、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与评价 27第五章 旅游开发市场分析 27一、市场竞争关系分析 28二、SWOT分析 31第六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 31一、指导思想 31二、规划原则 33第七章 发展战略 33一、旅游性质定位 33二、战略框架 34三、旅游空间发展战略 35四、旅游时间发展战略 35五、战略目标 37第八章 景区与游览线路规划 37一、区划系统 37二、分区规划 45三、游览线路规划 47第九章 游客容量分析 47一、指标确定 48二、空间容量分析 50三、水资源容量 51四、环境容量 53第十章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53一、交通系统 54二、供电系统 54三、通讯信息系统 55四、给排水系统 57第十一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7一、指导思想 57二、旅游服务体系结构 62第十二章 旅游管理体系规划 62一、旅游开发管理机构 62二、协调机构 62三、管理结构 65第十三章 环境安全体系建设 65一、生态环境保护 69二、保护对象的保护 70三、景观资源保护 73三、旅客安全 74第十四章 保障措施规划 74一、社区环境保障 74二、政策保障 75三、信息保障 75四、人力资源保障 78第十五章 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规划 78一、客源市场定位 83二、市场营销规划 87三、旅游产品策划 89第十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9一、投资估算 89二、资金筹措 91第十七章 效益分析 91一、经济效益 93二、社会效益 95三、生态效益 TOC \o "1-2" \h \z \u 附件 附件一:风景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附件二:天目山文学作品选辑 附件三:国家林业局《关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林计发[2004]172号) 附件四:《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评审(浙江) 附件五:《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修改说明 附图 附图一: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位交通图 附图二: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网络图 附图三: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植物分布图 附图四: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旅游区划与游览线路图 附图五: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景点分布图(大树王景区与禅源寺景区) 附图六: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景点分布图(东关景区与西关景区) 附图七: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旅游服务与水电工程规划图 附图八: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道路交通工程规划图 第二章 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本保护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的天目山,距浙江省会杭州94公里。其东部、南部与临安市西天目乡毗邻,西部与临安市千洪乡和安徽省宁国市接壤,北部与浙江安吉龙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大地坐标为:东经119°23′47″~119°28′27″,北纬30°18′30″~30°24′55″。区域面积4284公顷。 2、自然环境 1)地质地貌 本保护区在区域地质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钱塘凹陷褶皱带。地形变化复杂,地层主要是侏罗系中统黄尖组,为一套灰—深灰—紫灰色的陆相火山岩。地层厚度达2830~2910米,属西天目山一黄天坪火山活动亚带。地表结构以中山—深谷为主;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为本区最高峰。河谷深在700~1000米之间;区内峭壁突生,怪石林立,峡谷众多,构成火山石谷、冰川石寨、仙人顶、四面峰、宝剑石、半月池等等奇特的岩石地貌景观。 2)气候 本保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适宜。根据多年观测资料分析,自山麓(禅源寺)至山顶(仙人顶),年平均气温14.8~8.8℃;最冷月平均气温3.4~-2.6℃;极值最低气温-13.1~-20.2℃;最热月平均气温28.1~19.9℃,极值最高气温38.2~29.1℃;≥10℃积温5100~2500℃;无霜期235~209天:年雨日159.2~183.1天;年雾日64.1~255.3天;年降水量1390~1870毫米;年太阳辐射4460~3270兆焦耳/平方米;相对湿度76~81%。按气温指标衡量,春秋季较短,冬夏季偏长。 本保护区平均初雪期12月20日,平均终雪期3月13日。降雪持续天数在80天以上,降积雪日数与海拔高度成正比,积雪日数为30.1~117.4天,积雪日数与海拔高度成正比,仙人顶占全年的1/3~2/5。 3)水文 本保护区是长江、钱塘江部分支流发源地和分水岭,西天目山南坡诸水汇合为天目溪,南流经桐庐入钱塘江,天目山其余诸水入苕溪注入太湖。区内有东关溪、西关溪、双清溪、正清溪等溪流。东关溪平溪支流源于与安吉县交界的桐杭岗,经关上、后院至白鹤村,全长19公里,为天目溪之源;西关溪源出安吉龙王山,经西关至钟家入东关溪,全长9.5公里,并在西关口龙潭建有蓄水100万立方米的水库及西关一、二级电站和鲍家电站;双清溪源于仙人顶,合元通、清凉、堆玉等6涧,经禅源寺、大有村至白鹤入天目溪,全长11.5公里;正清溪源出石鸡塘,经老庵、吴家至大有村汇入双清溪,全长10.5公里。由于区内森林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层厚,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良好,据调查自然含水率平均为50.1%,持水率(在24小时内)平均为333.3%,持水量平均值为39.6吨/公顷。 4)土壤 本保护区共有红壤、黄壤、棕黄壤和石灰土4个土类。红壤分布在海拔600~800米以下山坡,占保护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有黄红壤、乌红壤及幼红壤3个亚类。黄壤垂直分布下限在600~800米,上限在1100~1200米,其面积约占保护区面积的一半左右,有黄壤、乌黄壤、幼黄壤3个亚类。棕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带。石灰土主要分布在青龙山、火焰山、朱陀岭、太子庵等局部地带,有黑色、红色、幼年石灰土3个亚类,共同特征是土层较浅,核粒状结构,除去石砾后质地较粘,pH值7.0左右,盐基饱和度、HA/FA比和硅铝率较高,矿质养分较多,但有效水较少。 二、资源状况 1、植物资源 本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246科974属2160种,见下表。 表2-1 天目山保护区高等植物统计表 分类 单位 苔藓植物 维管植物 合计 苔类 植物 藓类 植物 合计 蕨类 植物 种子植物 合计 裸子 植物 被子 植物 科 60 22 38 186 35 151 8 143 属 142 33 109 832 68 764 33 731 种 291 69 222 1869 151 1718 72 1646 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天目铁木等3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金钱松、榧树、羊角槭、七子花、连香树、樟树、浙江楠、野大豆、花榈木、鹅掌楸、凹叶厚朴、金荞麦、香果树、黄山梅、榉树等15种。 区内植物区系包含了不少我国特有属。其中种子植物中属于我国特有属的有:银杏属、金钱松属、明党参属、独花兰属、白穗花属、青钱柳属、香果树属、血水草属、杜仲属、牛鼻栓属、枸橘属、山拐枣属、青檀属、大吴风草属、象鼻兰属、杉木属、蜡梅属、车前紫草属、银鹊树属、通脱木属、盾果草属、秦岭藤属和八角莲属等共计25个,占我国特有属(321个)的7.8%,占浙江总数(48个)的52.1%。 区内尚有天目金粟兰、天目铁木、天目朴、天目蝎子草、羊角槭、天目蓟、天目山铁角蕨、老殿鳞毛蕨、白花土元胡、天目山景天、绿花茶藨子、锐角槭、弯翅色木槭、毛梗心叶堇菜、天目当归、拟丹参、天目山蓝、天目续断、天目雪胆、浙江橐吾、短萼紫茎、象鼻兰、天目贝母、天目隐子草等24种为天目山特有种。 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集聚,是难得的科研、教学基地。据统计,采自本区的植物模式标本有:天目铁角蕨、松谷蹄盖蕨、假长尾复叶耳蕨、密叶鳞毛蕨、老殿鳞毛蕨、黑足鳞毛蕨、西天目鳞毛蕨、宽鳞耳蕨、天目景天、天目金粟兰、银叶柳、湖北鹅耳枥、天目铁木、天目朴、浙江蝎子草、细穗藜、浙江商陆、浙江鬼臼、天目木兰、二色五味子、天目木姜子、白花土元胡、浙江碎米荠、浙江山嵛菜、绿花茶藨子、迎春樱、无腺稠李、毛果绣球绣线菊、短蕊槐、锐角槭、临安槭、弯翅色木槭、橄榄槭、卷毛长柄槭、毛鸡爪槭、天目槭、羊角槭、天目凤仙花、腋毛勾儿茶、脱毛大叶勾儿茶、大籽猕猴桃、黑蕊猕猴桃、短萼紫茎、紫茎、毛梗心叶堇菜、倒卵叶瑞香、浙江五加、天目当归、南方大叶柴胡、天目变豆菜、长梗排草、天目珍珠菜、华双蝴蝶、浙江乳突果、贵州娃儿藤、浙赣车前紫草、绒毛绵穗苏、拟丹参、天目地黄、天目草、天目山蓝、壮大聚花荚莲、沟核饭汤子、斑花败酱、大斑花败酱、天目续断、天目雪胆、密毛奇蒿、宽叶山蒿、杭蓟、浙江橐吾、假福王草、天目蟹甲草、庐山风毛菊、华箬竹、光叶华箬竹、阔叶箬竹、天目隐子草、浙江柳叶箬、天目贝母、扇脉杓兰、象鼻兰、粗壮小鸢尾、天目虾脊兰、长叶山兰等85种。 天目山以“大树华盖”闻名世界。天目山的柳杉与天台国清寺的“隋梅”、黄山的“迎客松”齐名;天目山的“活化石”古银杏、“冲天树”金钱松,都是我国植物界的元老,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科研工作者前来欣赏、考察、题诗作画。据2002年全省古树名木调查资料显示,全区现有百年以上古树名木3645株。 天目山保护区成立目的最主要的保护这些珍稀濒危物种,这些物种分布于保护区的天然林中,绝大部分划入了核心区,详见附图三——主要保护植种分布图。 2、动物资源 本保护区共有各种动物65目465科4716种,见下表。 表2-2 天目山保护区野生动物统计表 类 合计 兽类 鸟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鱼类 昆虫类 蜘蛛类 目 65 8 12 2 3 6 33 1 科 465 21 36 7 9 13 351 28 种 4716 74 148 20 44 55 4209 166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等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豺、黄喉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等33种。有45种动物列入《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998)》。 3、森林植被 本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的北缘,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由于区内地势较为陡峭,山体垂直落差大,海拔上升快,气候差异大,植被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垂直界限。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带谱为:海拔87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70~11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100~1380米为落叶阔叶林:1380~1506米为落叶矮林。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区系复杂,组成的植被类型较多,依据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分布,森林植被类型可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矮林、竹林、针叶林、沼泽植被,水生植被等8个植被型和30个群系组。 三、社会经济概况 1 社会经济概况 本保护区在权属上由国有山林和集体山林二大块组成。在集体山林中,现还散居有鲍家和东关二个行政村的部分小自然村,有当地居民171人。区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人。由于山高路远,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粮食、生活用品靠市场供应,当地农民主要依靠木、竹及加工天目笋干、茶叶为其经济来源,2002年人均年收入5362元。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当地居民向城镇和商品集散地迁移的步伐也加快,区内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保护区周边的西天目、千洪等乡镇,林茂粮丰,六畜兴旺,乡镇企业发达,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95年均已达到了小康水平。 2 保护区基本情况 保护区管理局现有事业编制职工50人。其中:大学学历占9%,大专学历占11.4%,高中、初中、小学学历分别占27.3%、29.5%、22.7%。有离退休职工20人。2002年度保护区财务总收入424.9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29.35万元,旅游服务等多种经营收入395.56万元;财务总支出423.91万元,其中职工工资、职工福利等事业费支出133.48万元,办公支出179.46万元,其它支出110.97万元。 保护区根据原林业部林政发字[1988]16号批准计划任务书,从1988年开始组织实施第一期建设工程,历时三年,1991年计划任务书批准的建设项目全部超额完成,并已通过验收。一期工程总投资为293.44万元,其中原林业部投资78万元,浙江省林业厅及地方政府投资127万元,保护区自筹投入88.44万元。实际投资总额为预算投资总额的154%。 通过一期建设,加上建区前的一些基础设施,使保护区基本具备保护、科教、管理、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条件。现保护区的主要基础设施设备为:科技实验标本馆2400平方米,办公楼936平方米,职工宿舍2498平方米,商业用房905平方米,保护站点等管理用房450平方米;电视转播接收台3座;管理局所在地已有程控电话40部,对讲机12只;林区公路19公里,游步道15公里;防火林带及防火隔离带30公里,风力灭火机2台,1211灭火机12只,防火蓄水池8只;普通型桑塔纳1辆,北京吉普1辆及若干办公科研设备。 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 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态势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全球旅游人次将突破12亿,国际旅游收入将超过1.6万亿美元。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各国政府都把旅游业放在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予以考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游憩性森林。”“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2002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979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3.9亿美元,高居世界第5位。2002年实现国内旅游总人数8.78亿人次(相当于国内总人口的70%),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5.44%;随着国民经济的纵深发展,旅游消费必将成为启动消费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一个关键点。 二、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态势 浙江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全省现有各级风景名胜区110多个,在数量和占国土面积比重在全国均居第一,全省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6个,省级森林公园52个。丰富的资源为我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杭州是浙江省旅游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2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首次超百万大关,达105.6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77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8.9%和27.9%;入境游客数排名升至全国第六位。其中,外国旅游者63.2万人次,增长41.1%;占入境总人数的60%,上升5.1个百分点。外国游客的大幅增长,显示出杭州旅游国际地位的明显提升。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652.36万人次,旅游收入25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7%和16.4%。其中,以观光、度假、商务会议为旅游目的的国内游客占总游客量的80.9%;全年全市旅游业共创收294亿元,比上年净增44亿元,增幅达17.6%,高出全市GDP增幅4.4个百分点。据测算,200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16.5%,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三、临安市旅游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临安市的旅游产业完成了初创使命,已经进入旅游产业发展的成长时期。 1、生态旅游产品已逐渐为市场接受 经过多年的探索,临安市确立了自己的旅游市场地位,创造出以丰富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天目山、太湖源、浙西大峡谷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形象。生态旅游产品已经成为临安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主导产品,临安已经成为浙江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 2、众多企业进入旅游产业进行投资 近年来,临安市政府通过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为个私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营与投资环境。众多民营企业家纷纷进入旅游产业,掀起了投资旅游产业的热潮,拓宽了筹资渠道,从而解决了政府发展旅游产业资金短缺的矛盾。但现有的旅游投入单项规模较小,积极引进旅游大项目,鼓励长期投资是政府招商引资中的努力方向。 3、旅游服务供给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临安旅游景点的成功开发,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办旅游的积极性,全市初步建立了以“景点、饭店、旅行社”为主体,集“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服务项目为一体的旅游供给体系。全市现有旅游景点20个,旅行社15家,星级宾馆12家,床位数达3700张,另社会旅馆有床位10000余张。 4、旅游市场客源竞争十分激烈 在临安生态旅游热的背后隐藏着市场过度竞争。临安旅游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普遍存在“低、小、散”现象,由于企业管理水平有限,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为了企业生存,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导致旅游产业整体运作质量不高,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给临安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临安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临安旅游产业应当坚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坚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鼓励个私经济投资旅游产业发展的方针,坚持以生态旅游作为自己主导产品的原则,坚持以中间商为依靠开拓旅游客源市场的策略,一个以需求管理为中心,以产业组织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时期正在到来。 四、区位与交通条件 1、经济区位 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杭州市的北缘,属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到地区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影响较大。 长三角经济区以上海为龙头,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形成长江三角洲大旅游圈。发挥长三角城市密集、旅游景点多、文化内涵深、地方特色强和山水风光互补的优势,进一步开展多方位合作,建设江、浙、沪大旅游圈,把长江三角洲建设成为旅游者的首选目的地。临安地处国内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区的腹地,受长三角发达城市幅射影响很大。随着交通条件日益完善和生态旅游的发展,临安市将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与长三角经济区各发达地区形成密切联系,旅游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旅游区位 天目山位于杭州与黄山两大国际旅游胜地之间,有着十分良好的区位优势。临安又是距离沪、宁、杭大都市圈最近的山区市。全市拥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数量众多的旅游景点,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临安市旅游产业“十五”总体规划》确定临安市旅游发展布局结构为五个大景区,即天目山旅游区、青山湖旅游区、清凉峰旅游区、太湖源旅游区和浙西大峡谷旅游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天目山旅游区。 3、交通条件 02省道杭昱线贯通临安市东西。杭州至黄山的高速公路即将全线建成,该公路是浙江省通向省外的出省干线公路,是浙江通向安徽重要通道,杭昱高速公路东连上海,北接南京,西通黄山,缩短了临安至上海、南京、黄山的行程和时距,届时临安至上海将在3小时以内、临安至南京将在5小时以内、临安至黄山将在2小时以内。 五、经济社会环境 1、社会经济 2003年,临安市按照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的宏伟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全市人民战高温、抗SARS,有效化解了水电紧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实现了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市域经济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再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继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初步核算,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2.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产业结构继续调优,三次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2.7:55.8:31.5调整为11.9:55.6:32.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3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42美元,增长17.0%。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80298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387万元,增长43.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6元,比上年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42元,增长26.2%。农民人均纯收入5952元,增长11.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41元,增长6.8%。城乡居民金融资产继续增多,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52亿元,增长21.8%,人均储蓄余额8239元,增长22.1%。 旅游业较快发展。继续推进“接轨杭州旅游西进,实施旅游二次创业”的进程,完成《临安市休闲度假胜地总体规划》,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初步形成浙西大峡谷生态旅游区、大明山风景名胜区、天目山大树王国宗教文化旅游区、太湖源生态旅游区、青山湖观光度假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进一步加大景区投入,加快旅游品牌建设,加强旅游促销力度和行业管理。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次243万,同比增长3.4%;全市20个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42.57万人次,旅游景点门票收入3755.96万元,增长12.2%。形成了神龙川、大明山等知名景点,上海、江苏等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其中大明山景点全年接待游客21.2万人次,门票收入占全市的29.9%。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2003年,全市生态市建设全面启动,以“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为中心,促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碧水、蓝天、绿色、宁静、洁净”五大工程,环境质量持续优良。太湖源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完成“十月的阳光——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大型广场电视直播活动。全市“三同时”执行率达100%,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符合国家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城区全年大气污染平均指数(API)为52,空气环境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为优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8.64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31.4平方公里。 2、社会治安 临安市社会安定,居民安居乐业;社会保障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职工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环境有利于旅游接待。 3、发展环境 临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旅游二次创业”,突出生态主题,继续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以临安生态旅游为整体形象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的知名度。扩大天目山景区范围,整合景点资源,加快开发天目山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森林旅游资源,努力打响“天目”品牌。依托吴越品牌,深化以吴越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开发,丰富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努力打响“吴越”品牌。加快培育开发能力强,带动大的旅游企业集团,着力打造天目山、青山湖、清凉峰等精品景区,重点建设浙西高山、浙西民俗和湍口温泉等度假基地,形成特色各异、功能齐全的旅游度假区快,努力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主动适应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开发新景点,改造老景点,推出休闲游、文化游,会议会展游等旅游新品种,努力实现从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推动景区景点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共同设计旅游线路,统一对外宣传形象,实行市场共拓、利益共享,努力实现从点状型向块状型的转变。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整体接待能力。 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办事效率明显提高,驾驭宏观经济能力逐步增强,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经贸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配套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一系优惠政策,在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上作大动作,树立了对外开放新形象,极大地调动广大群众及外地客商参与临安市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六、现有建设条件 天目山保护区自然环境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区内环境幽静,大气清纯,水质优良,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多样,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科研教学、观光旅游、休养避暑、宗教佛事的理想处所。 西天目山为天下名山,旅游历史相当悠久,随着晋代佛教的兴起而兴起。目前保护区共有宾馆饭店10家,商店5家,土特产市场一个。旅游车辆17辆,游步道15公里,区内公路26公里。各宾馆饭店共有床位1000余床,其中套房32床,标房521床,小木屋20个40床;可容纳1600人同时用餐。 天目山保护区已成为临安市旅游业发展的龙头,近几年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平均年游客量达10万余人次。2002年保护管理费(门票)收入257余万元,餐饮和住宿的营业额为450万元左右。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增强了保护区自身的发展后劲,也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大提高了保护区和临安市的国内外知名度。2003年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该规划提出:“在保护现有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生态旅游,以增强保护区的经济实力”。 第四章 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一、生态环境资源质量分析 1、大气清纯 保护区内无大型工业生产设施,周围数十公里内也无污染源,且距离杭州、临安等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区内空气清新,玉宇无尘、纯净爽洁,属一类空气标准(表5-1)。身临其中,神清志爽,是观光游览、休闲疗养、康乐健身的理想场所。 表5-1天目山大气质量(mg/m3) 监测项目 SO2 NOX CO TSP 天目山 0.002 0.003 0.31 0.013 国家一级大气标准 ﹤0.05 ﹤0.05 ﹤4.00 ﹤0.15 2、水体洁净 保护区内仅有少量村庄,人口密度低,工业经济不发达,无污染源。保护区所处区域森林覆盖率高、水源涵养作用明显,溪间流量稳定,四季不断,且水质优良,清澈见底。经测定,保护区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表5-2),为低钠低矿化度的优质饮用水。 表5-2天目山西关水库地表水水质(μg/L) 分析项目 pH Cu Pb Zn Cd Hg Mn Cr 西关水库 6.9 0.000 0.0017 0.0273 0.0002 0.0070 4.29 0.20 饮用水标准 6.5¬8.5 <1000 <50 <1000 <10 <10 <100 <50 3、气候凉爽 天目山一带,年均气温约14.8℃,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1℃,炎夏无暑,是清凉世界,极宜开展夏季避暑休闲、避暑公务等旅游活动。 4、物种资源丰富 物种多样性是环境良好的标志。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美誉,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现有高等植物2160种,其中苔藓植物291种,蕨类植物151种,种子植物1718种;动物近4300种,其中兽类74种,鸟类148种,两栖类20种,爬行类44种,昆虫类近4000种。 该保护区极具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越多样的环境,越适宜人类生活和生存,人们越容易与自然融为一体,躯体和精神越容易得到放松。许多物种还具有环境监测作用,如苔藓,生长于湿润环境,对环境污染十分敏感,如果环境遭到污染,则叶附生苔类消失。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是已知叶附生苔类较多的地区,表明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之优良。 二、生态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 凸峰景观有仙人顶、四面峰、倒挂莲花、香炉峰、象鼻峰、朱陀岭、旭日峰。 奇特与象形山石景观有天下奇观、轿子石、金鸡石、眠牛石、打坐石、钟楼石、石门、七星石、玉剑飞桥、宝剑石、仙台石、石海顽木、金鸡守门、围棋石、石庵、捧印石、试剑石、八仙台、锯板石、试剑石、青蛙石、官帽石、卧牛石、山龟石、飞来石。 岩壁与岩缝景观有:仙人锯板、双潭照壁。 沟壑地有:千丈岩、狮口雄关、。 岩石洞与岩穴有:观音岩、响水岩、水帘洞。 2、水域风光 潭有双清潭、堆玉涧、龙潭、神龙潭、迎宾潭、枫叶潭、五瀑潭、静水潭、双龙潭。 池有半月池、天池、洗钵池、飞花池。 瀑布景观有伏虎飞瀑、天目小五泄、翠花瀑、润衣瀑、悬崖瀑布、弄口瀑、九连瀑。 3、生物景观 天目山具有独特的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 古: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学士为之赞叹,留下了不可胜数的文艺佳作。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有天目山“山上有霜木,皆数百年树,谓之翔风林”的记载;唐代李白诗曰:“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明朝阮子孝吟诗赞西天目:“天开西目万山中,直上高峰更有峰。空洞云流飞瀑布,断崖雨过湿虬松。僧随岩月披残卷,梦逐秋风度晚钟。漫说崧高当日事,东南佳气郁葱茏。”古杉、古松、古枫、古栎、古银杏众多。其中银杏为中生代孑遗植物,只有天目山有野生,被称为“活化石”。 大:拥有世界上少有的大柳杉群落,其中胸径一米以上的有664株,最大的达2.26米,单株立木蓄积达81立方米,有一株被清乾隆皇帝封为“大树王”。 高:我国特有植物金钱松到处自然生长,平均高45米,最高达58米,有“冲天树”之称。 稀:珍稀植物众多。区内有天目铁木、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天目木姜子、羊角槭等1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还有天目蝎子草、天目蓟、天目景天、天目山蓝、天目贝母等多种天目山特有植物。 多:植物种类多。区内有高等植物2160种,以天目命名的植物有37种,国内外学者采自本区的模式标本植物有85种之多。 美:区内森林结构复杂,层次分明,林相独特,季相、叶相变化无穷,构成一幅优美的天然画卷。春天,木兰报晓,野樱怒放,红白相映,鲜嫩欲滴:夏日,绿茵覆盖,凉风送爽,飞瀑清泉,清幽彻骨;入秋,青柯红叶,古寺淡林,烟凝山紫,倚丽交错;隆冬,玉树银花,腊梅吐艳,烟林长袖,云瞑雪飞。不但有天目瑞香、天目木兰、叶上珠、天目杜鹃、天目琼花、天女花、延龄草、独花兰等名花四时开放,更有相思鸟、白鹇、苏门羚、梅花鹿、宽尾凤蝶等珍禽异兽游戏其间。 植物景观有大树王——柳杉、五世同堂——古银杏、冲天树——金钱松、独生子——天目铁木、天目特有——羊角槭、奇特的香果树、先花后叶——天目木兰等。 植被群落景观有大树王国(古柳杉群)、天目秋色、山地矮林、山地沼泽等。 4、天象气候 天象气候景观有云海奇观、仙顶日出、禅源佛光、经台秋风、平溪浩月、玉树银花、长坡卷雾等。 三、人文旅游资源 1、建筑与设施 综合人文旅游地有周恩来演讲纪念亭、自然博物馆。 祭祀与文化活动场所有禅源寺、开山老殿、国师塔院、太子庵堂、张公道舍。 景观建筑有寺前亭、春意亭、仙人亭、仰止亭、三里亭、如斯亭、雨华亭、眠牛亭、狮子亭、立玉亭、莲花亭、诚其亭。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有:西关电站水库。 游览道路有天目山古道。 2、旅游商品 临安以山核桃、天目笋干、茶叶、鸡血石闻名海内外。保护区及周边邻近地区盛产笋干、茶叶、高山疏菜和猕猴桃等。物产丰富,旅游商品开发潜力巨大。 “天目云雾茶”色翠、质厚、味醇,据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茶生天目者与舒州同为贡品,与天池同为天下冠”。历史上曾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 天目山为“世界银杏之祖”,所产白果量多质优,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少量胡萝卜素和核黄素,营养丰富。 临安是中国竹子之乡。《临安县志》载:“春日早笋,夏日鞭笋,冬日冬笋,其余毛笋、石笋、广笋,称名甚多,四时不乏,味特甲于诸蔬”。“天目笋干”为山珍素物,有“素火腿”之称。 3、人文活动 天目山是道教宗师张道陵的出生地。谢安、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郁达夫等曾在天目山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诗文,给天目山的山水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天目山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西汉佛教初传中国时就有印度僧人入天目播教,天目山被尊为韦陀菩萨的道场。历代以来,高僧辈出,在东南亚尤其是日本影响很大。 有关天目山的文学艺术作品有诗词、游记、民间故事,详见附件二。 四、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与评价 1、生态旅游资源特色 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总特色是:天目山山高坡陡,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一体。森林植被保存良好,植被类型多样化,其中大树王国这片森林林木葱葱,林深路幽,峭陡瀑急,孕育着众多珍稀独特的植物,给人 “古、大、高、稀、多、美”的视觉震憾,是我省最大、最重要的植物基因库,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科研与教育基地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众多文人墨客至天目山游览,僧人修建禅源寺,于此开坛传教,形成天目山优美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辉应,是“人间天堂”——杭州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禅源寺景区 该景区位于南大门保护站至禅源寺一带,面积58公顷,为游客集散中心,主要以组织管理、科普教育、旅游接待、佛事活动、风情购物等为主要职能。 禅源寺在昭明、旭日、翠微、阳和四峰之下,青龙、白虎两山左右对峙。该寺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为东南佛教胜地之一,虽1941年被日机炸毁,但风韵犹存。禅源寺前蟠龙桥雨华亭周围,绿树翠竹,清溪小瀑,景色如画:七星石离立如斗杓。从雨华亭东行不远即朱陀岭,从岭脚至顶有石阶347级,岭顶有古建筑红庙、诚其亭。朱陀岭古为入山东路,道旁古树参天,林荫蔽日,鸟语泉鸣,幽静清明。从雨华亭东天然路北上,登石阶181级,即周恩来下榻过的留椿屋。禅源寺西侧300余米处,昭明峰下为太子庵,即梁昭明太子读书处,有读书楼、太子井、洗眼池等遗迹。 整个禅源寺景区各式建筑掩映于绿树翠竹之中,亭台楼阁散落有致,游客或凭栏远眺,或漫步林间,是避暑疗养的绝佳之处。 2)大树王景区 该景区面积7.6公顷,海拔1100米,距禅源寺3250米(俗称10华里)。区内古树名木参天,奇花异草覆地,是西天目山人文古迹、自然景观荟萃之处,历代游客必到之地。 其中开山老殿为元代高峰禅师及其弟子断崖、中峰所建,元仁宗御赐“狮子正宗禅寺”额,当时香火极盛,名闻国内外,但元末、明末两次遭兵毁,现称开山老殿。其南有五世同堂的“活化石”野生银杏;西有张公舍、洗钵池、元代高峰中峰断崖三高僧塔、清代普同塔等古迹,有狮子口、千丈岩、象鼻峰、香炉峰、玉柱峰等胜景。清代乾隆皇帝御封之“大树王”,宋代苏东坡所咏之“雷公洞”,明代王在晋赋诗之“望江石”皆在开山老殿附近。自开山老殿向东下行有倒挂莲花、四面峰,上行有友谊园、半月池、望夫石等景点。 上大树王景区有两条路:一是从管理局所在地行车经红庙、西关至龙峰尖停车场,步行至新茅蓬、开山老殿;二是从禅源寺步行出发,经三里亭、五里亭到达大树王景区,沿途可观赏化身窑、仰止亭、依翠亭、如斯亭、钟楼石、眠牛石、响水岩等景。 3)西关景区 该景区位于禅源寺景区与天目石谷景区之间的西关,景区面积约100公顷。区内龙潭,又称“龙池”,位于西关溪下游,潭分上、中、下三处,以下龙潭最险,周围100余米,幽深莫测,三面皆石壁环绕。宋代时,每逢大旱常遣使投币于潭祷雨;元代达鲁花赤有《奉旨祷雨龙池》、《雨足后复降旨来谢》两首诗记此。30年代,于佑任题镌“龙潭”于崖壁;胡蝶主演的电影《桃园春梦》在此拍摄外景。现建有西关水库。离龙潭不远,有唐白居易所题“堂堂不语望夫君,四畔无居石作邻。蝉鬓不梳千载髻,蛾眉常扫四时春。雪为铅粉凭风敷,霞作胭脂仗日匀。莫道岩前无宝镜,月明依旧照夫人。”的新妇石(望夫石)。还有镜湖风光、金龟观天、三毛奇树等景点。 该景区今后宜建成以开展高尚休闲为主的山地型旅游度假区。 4)东关景区 东关景区又称火山石谷,该景区座落于本保护区的东北部,景区面积62公顷,区内以奇松怪石、飞瀑涧潭为主要特色。从东关至平溪形成数公里的崎岖重叠的山峡石谷,目前为中华之最,即石谷最长、巨石最多、石块最大、形状最奇、水资源最丰富。巨石在百吨以上的有5000多块,千吨以上的有百余块。据考证,该石谷为第四纪冰川运动发生滑坡所形成,具有巨石直泻三千丈之势。石谷顶端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上有近千亩旷地,当地群众称之为“千亩田”,旷地中间有高山沼泽数百亩,为一亿五千万年前燕山时期火山爆发所留的遗迹,其周围四面环山,怪石林立,奇松傲首,风景绝佳,五座千米以上的高峰似如来掌指。 区内有五瀑潭、水帘洞、飞来石、八仙台、九连瀑、龙潭、迎客石、双连瀑、石蛙观天、平溪皓月、火山遗址等景点,既适宜青年人野营探险,又适合老年人观光。 现景区内东关至干坑段已开发接待游客,干坑以上至千亩田段有待进一步开发建设。 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详见附件一。 1)旅游资源单体定量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结果: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旅游资源单体87个,其中优良级64个、普通级23个。特品级旅游资源单体15个,即禅源寺、周恩来演讲纪念亭、仙人顶、四面峰、倒挂莲花、盆地沼泽池、半月池、大树王、五世同堂、冲天树、开山老殿、石阶古道、宝剑石等。 2)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依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对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逐项评价、打分,综合测评。 评定结果,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资源基本质量28.78分、区域环境质量9.5分、旅游开发利用条件7.5分,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合计45.78分,属符合一级的风景资源,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难以人工再造,应加强保护,制定保全、保存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 旅游开发市场分析 一、市场竞争关系分析 “长三角”区域是一个历史悠久,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如杭州、宁波、绍兴、嘉兴、南京、苏州、镇江、无锡、上海等都把旅游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基础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另外,“长三角”区域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居民旅游消费观念强,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如何在激烈的旅游客源市场中吸引游客,是现在众多旅游区直接面对的问题,这首先要求各旅游区要具有独特的景观亮点。下面列出各主要旅游区社会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特色对比表。 城市 历史文化 旅游资源特色 杭州 “良渚文化”、 “五代吴越文化”、 “南宋文化”、 中国 “七大古都”之一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宁波 “春秋吴越文化”、 “近代通商口岸” 海岛风情、工业旅游 绍兴 “河姆渡文化”、 “春秋吴越文化” “江南水乡古镇” 嘉兴 “马家浜文化” 红色革命文化景观、湖泊景观 观潮旅游资源、水乡古镇 南京 中国 “七大古都”之一 、 “十朝都会” 商贸旅游、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三大旅游主题作为旅游发展方向 苏州 “春秋吴越文化” 、“五代吴越文化” “苏州园林甲江南” 镇江 “春秋吴越文化” “京口三山甲东南”(北固、山金山、焦山) 无锡 “春秋吴越文化” 影视基地为龙头 上海 “楚文化” 、“近代通商口岸” “现代大都市风光” 临安 “五代吴越文化” “生态旅游” 天目山 “五代吴越文化” 离大都市最近的古森林、自然风光、生态教育与科研基地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文化方面,各个旅游客源市场与天目山之间存在相似性,都属“吴越文化”范畴;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各个客源市场之间又存在差异性。南京、杭州、苏州都曾为历朝国都,上海、宁波曾为“通商口岸”。因此,各个旅游客源市场之间经济、思想上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也即各个旅游客源市场的出游动机、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旅游资源特色方面,浙江省范围的几个客源市场都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临安的生态旅游市场较为成熟,江苏省范围各大客源市场都以园林为特色,尤其以苏州为江南园林之最。其中天目山更以其“离大都市最近的古森林”及“禅林、古道、巨树”旅游资源独特特色,拥有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佛事旅游的市场开发潜力;天目山良好区域交通和生态环境,在商务会议和学术交流的旅游市场开发有一定的优势;拥有保存良好的森林植被和众多的珍稀物种,吸引着广大专家学者、青少年和大专院校的师生。 总之,天目山在“长三角”区域中旅游资源具有生态环境方面独特性,在有序的开发和宣传促销下,在旅游客源市场竟争中具有优势。 二、SWOT分析 天目山旅游市场分析采用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即SWOT分析),采取对旅游资源、市场、竞争、经营和经济环境的详细分析,找出主要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1)优势 · 地理区位优越,处于“长三角”的中部,离上海、杭州、南京较近,旅游区外部交通好; · “长三角”经济区经济较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出游人数比例高,旅游市场好; · 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良好的森林、山水、奇石等自然风光资源,还有禅源寺、张公舍、太子庵等人文资源,同时,保存良好的生态环境; · 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 · 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 2)劣势 · 可利用的景观资源面积不大,在国内知名度还较低; · 现有的旅游开发缺系统性,旅游接待设施较乱,服务设施较少,营销宣传不主动; · 周边旅游景区开发较多,存在景观资源雷同,目标市场一致,市场竞争激烈; · 旅游开发的涉及单位较多,利益矛盾处理面较多; 3)机遇 虽然当前天目山旅游开发的劣势影响了优势的充分发挥,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克服这些劣势,在中长期内将劣势转变为机遇,有如下机遇: · 保护区经长久保护,森林植被及生态环境保存情况在“长三角”地区居首位,有望成为我省一流的生态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胜地; · 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旅游产品开发的多样化转变,开发一些特色旅游项目; · 建立有效的市场营销组织和营销战略,在营销决策的制定、规划和旅游的实施过程中,争取旅游业各方的参与。 4)威胁 · 利益关系的处理不好,将极大的影响旅游开发质量和进度,使旅游档次下降; · 与周边景区的协调关系不好,不能共同发展,将陷入灾害性的市场竞争; · 投资资金的缺乏或不到位,带来设施质量下降,环境整治不力; · 不断改变的政策和做法,在有些情况下,会使经营难以标准化,也无法保证质量; · 不卫生的设施、危险的道路和交通运输工具的低质量和不严格的操作造成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隐患。 上述SWOT分析表明,根据竞争优势,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 充分发挥其地域和资源优势,提升开发档次,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实现产品多样化; · 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市场开发规划,扩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市场的多样化; · 争取政府及社会各方支持,协调各方利益,保证旅游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第六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以保护和恢复天目山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为前提,提高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科学、有序开发旅游资源,打造临安市生态旅游的龙头品牌——“天目山”,建设国内一流的生态教育基地和精品自然保护区。 二、规划原则 1、依法规划、保护优先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必需符合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中指明:本保护区是保护濒危珍稀的植物、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功能。 保护是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的前提,必须突出保护优先的原则。为体现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区生态旅游须在许可的区域内举行,并且把旅游活动强度和游客进入数量控制在资源及环境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实行“区内游区外旅”,保护区内严格控制住宿规模,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生态干扰。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增强保护区的经济实力,进一步促进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 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 无论是保护和开发,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依据森林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等理论来安排保护工程规划;依据美学、景观学理论来布置景点;依据旅游学来指导功能布局、游览线路、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增强旅游区自身的吸引力,让旅游者感受来天目山旅游的最大乐趣。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没有特色旅游业就没有生机。西天目山旅游开发要抓住生态旅游这个主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优化旅游景点、景区、线路及服务网络系统。 3、可持续发展、利益共享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有基础和目的。 一是坚持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兼顾,以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对生态旅游所产生的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影响作出全面评价,减少不利影响。 二是强调居民参与,努力提高社会居民的经济收入,保护当地居民的合理利益,提高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事业的积极性。 三是促进当地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天目山是临安市的象征,临安市各界对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建设寄予厚望。生态旅游规划应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通过对天目山生态旅游活动作出合理的空间、时间安排,带领临安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推动自然保护事业、临安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4、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 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规划是中长期规划,只有做到规划适度超前,树立大旅游观,才能适应科学的快速发展,适应游客的需要。 旅游业是住、食、游、行、购、娱六大要素共聚的综合性行业,六大要素系统协调发展,才能形成旅游生产力。旅游规划是全面的系统工程规划,涉及面广,只有经过有序的分步实施,才能逐渐提高旅游生产力,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七章 发展战略 一、旅游性质定位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项目是以独特的森林景观——古森林为龙头,以“自然”为主题,以山水景观、佛教文化、历史人文和优越生态环境为依托,集森林寻趣、生态教育、科考探险、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等为一身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 二、战略框架 天目山生态旅游战略框架由六部分组成:旅游景观开发建设系统、基础建设系统、环境建设系统、旅游活动系统、旅游服务系统和管理系统。 地文景观 水文景观 景观分类 生物景观 古迹与建筑 休闲求知健身 旅游景观开发建设系统 购物 游客集散中心 大树王景区 禅源寺景区 景观结构 西关景区 东关景区 西坑服务区 天目服务区 告岭服务区 供电 供水 基础建设系统 通讯 交通 排污排水 环境保护 环境建设系统 旅游安全 建筑特色 自然风光 登高揽胜 佛事活动 休闲度假 旅游活动系统 健身疗养 科普考察 寻幽探险 商务会议 节庆活动 导游 住宿 旅游服务系统 餐饮 交通 购物 娱乐 天目山旅游开发协调委员会 管理系统 办公室 营销部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天目山旅游建设有限公司 接待部 管理部 工程部 三、旅游空间发展战略 天目山生态旅游区空间发展战略为由内向外,由核心向周边,即从保护区——西天目山——天目山。 内部空间主要有大树王景区、禅源寺景区、西关景区和东关景区:大树王景区以古森林风光为主题,是本旅游区的核心;禅源寺景区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西关景区以火山地质景观为主题;东关景区以溪涧和奇石为主题。 外部空间包括保护区周边地区和天目山其它旅游资源。 四、旅游时间发展战略 天目山生态旅游项目时间发展战略上分三步走,包括规划期内的近、远两期和规划期外的远景展望。 近期:营建基本的旅游体系,重点放在大树王景区、禅源寺景区和游客集散中心的建设。 远期:基本完善旅游体系建设,整合保护区内旅游资源。范围上为西天目山旅游区,在完善大树王景区和禅源寺景区的基础上,协调好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各方利益和与西关东关两景区的旅游资源的整合。 远景展望:以西天目山旅游区为核心,结合东天目旅游资源,打造“天目山”旅游品牌,从而带动临安市生态旅游产业。 五、战略目标 1、总目标 · 大杭州旅游中的核心景区 · 华东地区的生态教育基地 · 我国“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的精品自然保护区 2、经济目标 1)近期目标:2007年接待游客达到34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900万元人民币。 2)远期目标:2012年接待游客达56万人次,营业收入达5400万元人民币。 3、环境目标 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2002标准I级;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标准I级;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达到GB12941-91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达到GB15618-95标准。 第八章 景区与游览线路规划 一、区划系统 天目山生态旅游项目将建成生态旅游区——区——小区三级规划体系。根据区域位置和旅游资源的不同及“区内游区外旅”的原则,将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涉及区域具体划为“一个中心三服务区四大景区”的旅游景观结构:一个中心即游客集散中心,三服务区即天目服务区、西坑服务区和告岭服务区,四大景区即禅源寺景区、大树王景区、西关景区、东关景区。其中四个景区和西坑服务区位于保护区境内,四大景区各具不同的景观特色,除个别远观的森林植被景观外的所有景点都在保护区实验区内,西坑服务区为禅源寺景区与其它三个景区的中转站,同时该区域现有村民居住;游客集散中心、天目服务区和告岭服务区位于保护区外,因天目山保护区旅游服务需要及保护区周边农民利益而设立。 二、分区规划 1、游客集散中心 1)概述 位于保护区南大门外3.3公里处,为峡谷地区,双清溪从中贯穿,现植被主要为经济竹林。 2)主题与功能 主题定位:游客信息服务中心 功能定位:旅游接待服务 3)建设思路 根据自然地形和山水,营造体现江南山水园林风格的,集旅游区管理、游客集散、对外展示、旅游购物以及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服务区。 4)项目规划 · 旅游管理中心 整个旅游区的管理的办公场所。 · 展示中心 进天目山的游客集散地,通过展示厅展示天目山的特色和历史,发放《游客行为手则》。 · 票务 旅游区内各景区景点采用联票制,在服务区内设票务房。 · 购物街 规划天目山旅游的购物中心,主要销售天目山及临安土特产、旅游用品、天目山旅游纪念品、传统手工工艺品、食品、茶饮等。 · 游客换乘中心 旅游区内外交通运输采用分隔形式,一切的旅游客车停放于服务中心,对于小车进行控制性许可进入,规划建设旅游车停车场和游览车停车场。 · 餐饮住宿 规划在服务区内设餐饮和住宿设施,提供各种档次的餐饮和住宿服务。 2、禅源寺景区 1)概述 位于保护区南侧,东至火焰山,北为进山门,西为横坞,南至天目山村,面积58公顷。该景区为保护区人为活动频繁区,区内现有建筑群较多,共有大小各类宾馆十余家和众多的辅助用房,风格不一,格局零乱,已严重破坏了环境景观。 天目山历史悠久,在该区内保存着众多古建筑,最有名的是禅源寺,为东南佛教胜地之一,其它的有蟠龙桥、雨华亭、太子庵、留椿屋等,各式建筑掩映于绿树翠竹之中,亭台楼阁散落有致。 2)主题与功能 主题定位:人文古迹与森林资源的展示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功能定位:休闲娱乐、商务会议、科普教育、宗教活动 3)景观结构 根据功能的不同,该景区分为科普区、商务会务中心、寺院区和餐饮区、游憩区。 4)建设思路 对区内森林植被景观差的地段,利用乡土树种进行人工促进培育天目山特色森林生态景观,同时,拆除现有影响环境景观的建筑物,保留整饰历史文化古迹和保护区必要的用房,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5)分项规划 · 商务会务中心 位于保护区外,天目村至横坞间的区块,该商务会务中心具住宿、餐饮、会议、娱乐的功能。拟建500床位的规模,建筑体采用两层,局部三层,其间要留有较大空间,用以营造植物景观和配套室外游憩场所,使建筑体量分散,掩映于森林、溪流、山石之间。 · 珍稀植物园 原为开垦地,利用原地形,进行自然式改造成有着浓郁山地气息的园林环境,造园素材采自原有环境,给人以亲切、自然、朴质之感。根据各造园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和自然森林群落结构,采用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天目山特色植物景观。在园中可适当设置休闲嬉憩的设施与场所,旨在给游客体验自然。同时,该珍稀植物园也承当着科研和科普教育的功能。 · 科教中心 位于横坞口,主要承担天目山保护区自然生态展示、科普教育、国内国际间学术交流、保护区管理局办公管理的功能。因该建筑体占地2000m2,为保护区内较大的建筑体,在处理与环境的协调方面要重点考虑,使该建筑与天目山的自然和历史环境相协调。 · 禅源寺 重修禅源寺院,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佛教建筑群。 方案:沿中轴线设山门、韦驮宝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四进,均为仿清殿堂式建筑。其中,韦驮宝殿和三圣殿为单眼歇山式建筑;大雄宝殿为七开间重檐歇山式建筑,气势恽宏,庄严正大。主轴线两侧配以偏殿,簇拥于旁,三圣殿以东为僧舍,以西为寺院园林,设放生池,供香客放生之用,池边设画舫,象征渡往彼岸的慈航,池南设素食部,香客游人可在此用斋。寺院南端设偏门,游人从此出寺院。 · 太子庵 保持原建筑风格,撤消旅馆设施,改作天目山历史名人文化馆。 · 雨华亭 保持原有风貌,整治周围环境。 · 双清池 拆除池上游的现代风格建筑物后,对池及上流溪涧进行清理。使之湖水清澈,放养鱼类。 · 餐饮区 位于通西关车道必经处,雨华亭东侧缓坡地带,原建筑群的建筑形象、布局、环境等均存在缺陷。规划该地发展成为旅游餐饮区,提供各类档次的餐饮服务,同时为大树王景区内的新茅蓬餐饮点提供快餐。设景区公交换乘站。 3、大树王景区 1)概况 该景区位于保护区核心区腹地,主要景观位于海拔1100米,其地带性植被群落是常绿落叶混交林,特色植被群落是柳杉林,其植物种类众多,以“高、大、古、稀、多”称绝于海内外。山中布满高大的柳杉,树龄多在300年以上,树高在30~50米间,林间混生有金钱松、银杏、榧树、枫香、紫楠等大乔木,还有交让木、马银花、野鸦椿等中间层乔木,地表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也丰富,森林郁闭度高,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该景区以“大树王国”闻名于世,大树华盖,空气清新,游憩其中陶冶身心。 天目山由地壳运动而形成悬崖陡壁、深沟峡谷,构成四面峰、倒挂莲花、狮子口、象鼻峰等地的奇特岩石地貌景观。另有历史人文活动,留下了狮子正宗禅寺、幻住庵、洗钵池、塔院、张公舍等人文古迹。 2)主题与功能 主题定位:古森林 功能定位:原始风光、科普考查、登山运动 3)建设思路 保存森林和古迹的原始风貌,展现古森林生态景观。在尽可能少破坏森林植被的原则上,对部分游步道和古迹做维修,使之更安全、更协调,同时,适当增设必要的服务点,满足游客的游览需要。 除开山老殿和幻住庵采用原有建筑风格,其它建筑物新建或改建成以块石、木结构为基础,建筑风格宜朴实、粗放,使之与周边森林环境相融合。 4)景观结构 分老殿小区和登山揽胜线。 5)分项规划 · 龙凤尖 作为该景区北入口,重建保护区原龙凤尖保护站和入口,采用古朴风格,拟建两层,调整房子与入口位置,使游步道通畅。该场所除作为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站,还要用于该景区旅游管理点和检票房。 重建保护站南面公厕,采用与保护站统一风格,面积可适当扩大,整饰周边植物,使之隐与树林之间。公厕与保护站之间路道宽为1.5m,采用石料铺设。 撤除停车场摊位,整治周边环境,包括植被和警示牌、说明牌。 · 进山门 作为该景区南入口,改建保护区原进山门保护点,采用古朴建筑风格,功能为管理点和检票点。原铁制门改为木制结构。 · 游步道 该区游步道因长年失修,多坏损,且部分景点为单线,影响游人游览,游步道的整修和新建是本景区的规划重点。根据少破坏和融于自然的原则,以原有步道为基础,利用石和木为构筑原料,采用粗放的手法,具体规划如下: 1)龙凤尖——新茅蓬——老殿、四面峰 该段坡度较平坦,可采用青石板重新铺设。 2)老殿——五世同堂——倒挂莲花峰——老殿 该段坡度较陡,规划在原道基础上设木道,加设木护栏。 3)进山门——五里亭 该段原步道保存较好,只需适当的维修。 4)五里亭——大树王——老殿——仙人顶 该段为千年古道,块石构筑,年代悠久,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运用传统工艺,原有石料,在陡峭之地和植物保护重点地段加设石栏或木栏。 5)大树王——五世同堂 该段现为土路,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宽,采用木板铺设。 6)半月池——四面峰 新建游步道,采用青石板或木板铺设。 7)四面峰——龙门岩——倒挂莲花峰 新建游步道,拟建木栈。 8)五世同堂——大树王 在原老路的基础上进行修缮。 9)观景休息平台 规划在老殿前、五世同堂、大树王、倒挂莲花峰、四面峰、龙门岩、罗盘松、仙人顶等处设观景休息平台,其构筑风格与最近步道风格一致。 10)警示牌 在游步道旁,设警示牌,内容主要为游人游览行为守则和生态保护意义。告诫游人,活动范围为游步道内,不能跨出规定的游道,自觉保护区内一草一木,严禁随意丢弃废弃物,严禁野外用火。 · 开山老殿 老殿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规划按原有风格修复围墙,整修建筑内外结构与装饰,整理老殿周边环境,山门悬挂“狮子正宗禅寺”,门厅设碑简介。该地处于游览步道的中枢,用于游客中途休息点,设景区服务点。 老殿外的公厕进行重建,建筑风格与老殿一致。 · 幻住庵 位于新茅蓬,按原有风格进行整修和扩建,为餐饮点,采用快餐形式。 · 仙人顶 整治环境,拆除原有建筑物,规划在仙人顶天池边,新建了望台,采用石基,木结构,两层建筑,下层作为了望人员休息室,上层作为了望层,可供游人登高眺望。 · 其它 根据游客游览需要,在游步道旁增设服务点、公厕和垃圾回收点。 对指示牌、警示牌、树牌等统一设计,重新架设,使之与环境相协调。 4、西关景区 1)概况 位于大树王景区东北侧,南为鲍家村,北至临安县界。区内群峰叠翠,幽幽清泉,浑然出涧,溪瀑飞跃,山花满坡,风光旖旎,有冰川遗址群、宝剑石林、青龙涧、人字瀑、龙潭飞瀑等景观。 2)主题与功能 主题定位:自然生态园 功能定位:风光游览、野营探险、科普考查 3)建设思路 除竹林作适当经营外,其它林分进行封山育林,不进行大面积的开发建设,拆除广竹窠度假村和西关水库上游旅馆设施,保持西关的自然生态系统。 4)景观结构 分剑门岩小区、大镜坞小区、枫树弄小区、水碓塘野营区。 5)分项规划 · 冰川石寨 该处溪涧景观为主,现已开发,拟对原有设施进行改建,使之更贴近自然。 · 剑门岩 该处为石林景观,现已开发。规划对该处现有设施改建,使之融于环境,取消餐饮点,对公路下方进行复绿。 · 西关野营基地 位于水碓塘,溪流边平坦处,平整土地,建野营设施,建筑物采用木结构或竹结构,设管理点、公厕、垃圾回收点,出租野营用品、木炭、食物。 · 枫树弄瀑布群 该瀑布群共有大小瀑布8处,各具神韵,但枫树弄坡度较陡,规划修建一般步道,1.5m宽,供青年游客登山探险,同时,在入口处设警示牌,危险地段设护栏。 · 西关水库 西关水库集雨面积18.0Km2,正常蓄水量为75.0万m3,规划该水库作为饮用水源,在水库下方建水厂。同时,保护上游森林植被,严禁进行捕捞和从事一切污染水源的活动。 5、东关景区 1)概况 位于保护区东北部,西与西关景区相连,北与湖州市安吉接壤。区内地貌奇特,野趣浓郁,以奇石、飞瀑、碧潭构成一条状观的山野长廊。区内千姿百态的巨石比比皆是,迎客石、官帽石、青蛙石、八仙石,惟妙惟肖,另外,水资源丰富,瀑布叠加,碧潭成串,清澈见底,幽深的林木、清新的空气、静态的巨石、动态的急流、呼啸的涛声五重组合,令人心旷神怡,叹之观止。在谷顶端还发现亿年前火山口遗迹——千亩田。 2)主题与功能 主题定位:火山大石谷 功能定位:峡谷风光、野营探险 3)建设思路 加强现有景点整合,开发二期景区景点。 4)景观结构 分石谷小区、鸳鸯湖小区、平溪野营区和火山口小区。 5)分项规划 · 平溪宿营地 位于石谷小区北面,平溪自然村,该地地势平缓,视野开阔,利于开辟宿营地。随地形平整土地,建简易野营房,采用土木结构,设置野营设施。 · 火山口 位于平溪西北面,区内有火山口遗迹——千亩田,现为山地沼泽地,西南为千亩峰,有山地矮林、山地草甸景观,东北面有落叶阔叶林——黄山栎林景观。规划开辟水碓塘野营地——孟公湾——千亩峰——千亩田——平溪宿营地的野外探险游路,游路根据自然地形随意设置,采用山上现有材料。 在千亩田附近的防火道上,设警示牌。指明天目山与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关系,以及保护区核心区和山地沼泽的行为守则。 · 鸳鸯湖 位于石谷小区东南面,栏坝蓄水,设置水上游乐项目。 6、西坑服务区 1)概况 本区为红庙、螺丝坪、西坑一带,为山地缓坡,依山伴水,为保护区内村居集中地,也是禅源寺景区至其它三个景区的叉路口。 2)主题与功能 主题定位:别墅式休闲度假 功能定位:中转站、休闲度假 3)建设思路 村民搬迁,修建山村旅游服务设施,治理周边环境,控制竹林面积,合理布局道路系统,便于旅游通畅。 7、天目服务区 1)概况 本区为双清溪的峡谷地带,依山伴水,田园气息浓厚。 2)主题与功能 主题定位:田园风光、自娱性休闲度假区 功能定位:休闲度假 3)建设思路 整治、整合现有农舍,配置服务设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在统一管理下,项目按政府规划,由当地村民自行开发。 8、告岭服务区 1)概况 本区为西关溪的峡谷地带,是由藻告线进入保护区东入口,该区地势平坦,依山伴水,田园气息浓厚。 2)主题与功能 主题定位:田园风光、山地型休闲度假区 功能定位:休闲度假 3)建设思路 村民搬迁,改善进山环境,根据区位特征划分多个小区,建设不同风格的建筑群落,配置旅游服务设施。 三、游览线路规划 1、区内线路 1)常规线路 南线:商务会务中心―→科教中心―→珍稀植物区―→禅源寺―→双清池―→太子庵―→禅源夕照―→留椿屋―→雨华亭―→忠烈祠―→百步台―→红庙(诚其亭)―→华严洞―→返回 中线:禅源寺景区―→大镜坞―→剑门岩―→龙凤尖―→新茅蓬―→四面峰―→龙门岩―→倒挂莲花―→五世同堂―→沿游步道下山回禅源寺或狮子口(千丈岩、高峰塔院)―→张公舍―→大树王中峰塔―→开山老殿―→龙峰尖停车场乘车回禅源寺景区 北线:禅源寺景区―→响板石―→天目石谷停车场―→五瀑潭―→山风亭―→九连瀑―→桃花亭―→嬉水潭―→廊桥―→石蛙观天―→龙潭―→迎客石―→八仙台―→双连瀑―→迎客松―→返回 2)特色线路 登山运动线:进山门保护站―→化身窑―→仰止亭―→飞银溅玉―→依翠亭(三里亭)―→如斯亭(五里亭)―→伏虎瀑―→眠牛亭(七里亭)―→狮子口―→张公舍―→大树王―→中峰塔―→开山老殿―→龙峰尖停车场乘车回禅源寺或仙人顶―→沿游步道下山回禅源寺 野营探险线:水碓塘野营区―→孟公湾―→千亩峰―→千亩田―→平溪宿营区―→火山大石谷―→禅源寺景区 科普教育线:科教中心―→珍稀植树物园―→(车行)友谊林―→冲天树―→古银杏―→大树王―→步行下山返回珍稀植物园或科教中心 2、区外线路 本保护区与周边地区内外结合游览,可考虑以下线路: 东线:西天目山←→中天目(普照寺)、东天目山、钱王陵、青山湖等←→杭州、绍兴、宁波、普陀、上海等: 南线:西天目山←→於潜南天目、民族日报旧址等←→瑶琳仙境、千岛湖等; 西线:西天目山←→中国石花洞(瑞晶洞)、大明山、浙西大峡谷、清凉峰等←→安徽黄山、九华山等; 北线:西天目山←→千亩田、安吉龙王山、天荒坪蓄能电站、德清莫干山等←→芜湖、宣州、南京等。 第九章 游客容量分析 随着旅游开发,保护区游客数量的增多,必然加大旅游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根据“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旅游”的原则,需要控制保护区旅游人数,维护旅游秩序,同时,保障游客旅游的质量。 一、指标确定 在天目山旅游,制约游客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1)空间容量 保护区旅游开发中,给游人提供的实际游憩面积是有限的。 2)环境平衡 保护区主要功能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各类动植物,开发旅游的前提是不破坏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森林生态环境。同时,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旅游区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资源的状况,直接制约着游客的数量。 3)旅游质量 天目山旅游主要功能之一是休闲度假,为游人提供一个远离城市的喧嚣,感触自然,放松身心的环境,游人的大量涌入带来喧嚣,必将造成旅游质量的下降。 根据景区保护重要性的不同,确定单位游人的活动指标。 景区 保护重要性 线路法指标 (米/人) 面积法指标 (平方米/人) 大树王景区 严格保护 10 20 禅源寺景区 重点保护 8 16 西关景区 重点保护 8 16 东关景区 一般保护 6 12 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中,浙江省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274升/(天*人),2000年为305升/(天*人),2001年为308升/(天*人),2002年为304升/(天*人)。预计用水量发展趋势,设定天目山生态旅游用水指标:人平均用水量为320升/(人*日)。 二、空间容量分析 1、计算分式 采用面积法或游道法。游人以沿山路游道步行游览观赏为主的游线,采用游道法计算日游客容量;游人可以进入游览娱乐的面积空间,采用面积法计算日游客容量。 1)面积测算法 A C = × D a 式中:C —— 日游客容量(人/日); A —— 可游览面积(平方米); a ​—— 每位游人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平方米/人); D —— 周转率。 2)游路测算法 完全游道公式: M C = × D m 不完全游道公式: M C = × D m + ( m × E/F ) 式中:C —— 日游客容量(人/日); M —— 游道全长(米); m ​—— 每位游人占用的合理游道长度(米/人); D —— 周转率; E —— 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 F —— 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 2、计算方法 天目山旅览除禅源寺景区具有较大面积的人为活动空间,其它大树王景区、西关景区和东关景区翥是以游览线和观景点为主,特别是大树王景区处于天目山保护区核心区的包围之中,与核心区较近,游览活动被严格的控制在游步道与观景平台内,因此,天目山保护区游客容量的估算以线路法为主,结合禅源寺、珍稀植物园、仙人顶、老殿等人为活动区按面积法计算合计而成。 3、容量计算 1)各景区空间容量 · 大树王景区 半月池——老殿——大树王——五世同堂——倒挂莲花——四面峰的游步道:总长2300米,完全游道,合理游道长12米/人,周转率3,日空间容量为575人。 龙凤尖——半月池游步道:总长250米,不完全游道,合理游道长12米/人,周转率3,日空间容量为37.5人。 老殿——仙人顶和进山门——大树王游步道:长度共计5750米,不完全游道,合理游道长12米/人,周转率1,日空间容量为287.5人。 老殿、幻住庵、五世同堂等游憩区:面积共计1.3公顷,实际可游览率20%,合理游览面积20平方米/人,周转率3,日空间容量为390人。 仙人顶:面积0.25公顷,实际可游览率40%,合理游览面积20平方米/人,周转率1,日空间容量为50人。 大树王景区日空间容量为1340人。 · 禅源寺景区 游憩区:面积41.0公顷,实际可游憩率2%,合理游览面积16平方米/人,周转率2,日空间容量为1025人。 火焰山、青龙山等游步道:总长5000米,完全游道,合理游道长8米/人,周转率1,日空间容量为625人。 禅源寺景区日空间容量为1650人。 · 西关景区 剑门岩的和大镜坞游步道:总长1500米,完全游道,合理游道长8米/人,周转率4,日空间容量为750人。 枫树弄游步道:长1000米,完全游道,合理游道长8米/人,周转率1,日空间容量为125人。 宿营地:面积7.0公顷,实际可游憩率2%,合理游览面积16平方米/人,周转率1,日空间容量为87人。 西关景区日空间容量为962人。 · 东关景区 鸳鸯湖:面积0.4公顷,合理游览面积40平方米/人,周转率4,日空间容量为400人。 关上——坑上游步道:长度2400米,不完全游道,合理游道长6米/人,周转率2,日空间容量为480人。 宿营地:面积2.1公顷,实际可游憩率5%,合理游览面积12平方米/人,周转率1,日空间容量为87人。 东关景区日空间容量为967人。 2)总空间容量 旅游区的总空间容量为大树王、禅源寺、西关和东关四大景区的空间容量之和。服务中心为服务区,本规划不计容量。因天目山的阴雨及雪天较多,确定景区年平均可游览天数为210天。 区域 日空间容量 (人/日) 年平均可游览天数(天) 年空间容量 (万人/年) 旅游区 4919 108.25 大树王景区 1340 210 28.14 禅源寺景区 1650 240 39.60 西关景区 962 210 20.20 东关景区 967 210 20.31 经统计,天目山生态旅游日空间容量为4919人,年空间容量为108.25万人次。 三、水资源容量 水资源的供水能力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特别象天目山生态旅游这种,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区,水资源的供应量是确定游客的一项重要因子。 1、计算公式 日均供水量 水资源容量= 人均用水量 各个取水点的总供水量以汇水面积求算,即: 汇水面积×(年降雨量—年蒸发量)×取水率 日均供水量= 365 2、容量计算 取水点主要有三处,分别是化生窑、西关水库和关上,其对应的汇水面积分别为276.7公顷、2184.1公顷、1169.3公顷。 天目山区年降水量为1534.6毫米,年蒸发量为1358.6毫米,取水率采用17%计,保护区日均供水量为2.98万立方米,水资源日容量为9.3万人。其中化生窑日均供水量为0.22万立方米,水资源日容量为水资源日容量0.7万人;西关水库日均供水量为1.79万立方米,水资源日容量为水资源日容量5.6万人;关上日均供水量为0.96万立方米,水资源日容量为水资源日容量3.0万人。说明天目山生态旅游的水量供应能满足旅游的需要。 四、环境容量 遵循最低因子限制律,即取生态环境容量中最小的一个容量值,作为旅游环境容量。天目山景区日环境容量为4919人,景区年环境容量为108.25万人。 综合保护区的各项因素和保护管理的需要,以减轻人为活动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景区环境容量的1/3作为游客门票控制基数,即日游客门票控制量为1640人,年游客门票控制数为36.08万人。 区域 日游客控制量(人) 年游客控制量(万人) 旅游区 1640 36.08 大树王景区 447 9.38 禅源寺景区 550 13.20 西关景区 321 6.73 东关景区 322 6.77 第十一章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一、指导思想 旅游服务设施的科学合理布局,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游客旅游的需要;旅游服务的质量的好差,将直接影响游客的心情,是游客对旅游区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的指导思想:餐饮住宿等大规模服务设施设置在保护区外,保护区内部服务设施设置要利用原有建筑体,新增设施建设要做到尽可能少占土地,与周边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相协调。 二、旅游服务体系结构 本旅游区旅游服务体系由游客中心、投诉中心、住宿、餐饮、购物、导游、医务等组成。 1、游客中心 服务中心是游客旅游的入口景区,规划建设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功能是帮助游客了解本旅游区的特色、景点和设施分布、游览线路和旅游行为规范,以及提供服务和解决困难。 2、投诉中心 服务中心是游客的集散地,规划建设投诉中心,设有公用电话和重要的服务点设投诉点。 投诉中心功能是接受游客的投诉和建议,且及时对游客提出的投诉和建议给出答复或处理。 3、住宿 本旅游区住宿服务设施规划如下: 地点 档次 规划床位 备注 服务中心 中档 800~1000 单体建筑 农家乐 规范 600~700 周边村民自建 商务会务中心 高档 500 建筑群 科教基地 中档 60 为科教实习生服务 西坑服务区 中高档 300 连体建筑 东关村民旅馆 规范 60~100 东关村民自建 禅源寺 40 为游僧、香客服务 水碓塘野营地 20~30 为野营探险爱好者提供 平溪宿营地 20~30 为野营探险爱好者提供 4、餐饮 本旅游区餐饮设施分布如下: 地点 形式 桌位规模 备注 服务中心 点菜和快餐 500 农家乐 点菜 300 商务会务中心 点菜 200 餐饮区 点菜和快餐 300 禅源寺 斋饭 50 西坑服务区 点菜 100 幻住庵 快餐 60 来源于餐饮区 水碓塘野营地 自助和烧烤 20~30 平溪宿营地 自助和烧烤 20~30 东关 点菜和快餐 100 5、购物 旅游纪念品、土特产以及旅游用品的销售是旅游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旅游区销售网点规划如下: 景区 地点 销售内容 服务中心 购物街 土特产、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食品、饮料等 禅源寺景区 商务会务中心 生活用品、旅游用品、土特产、旅游纪念品、娱乐用品 禅源寺 宗教活动用品 大树王景区 老殿 旅游用品、食品、饮料、茶水、娱乐用品 五里亭 食品、饮料 大树王 摄影、食品、饮料 仙人顶 摄影、食品、饮料 西关景区 大镜坞口 旅游用品、食品、饮料 宝剑石 旅游用品、食品、饮料 水碓塘 烧烤用具、木炭、烧烤食品、饮料 东关景区 东关 旅游用品、食品、饮料 关上 食品、饮料 平溪 烧烤用具、木炭、烧烤食品、饮料 西坑服务区 生活用品、旅游用品、土特产、旅游纪念品、娱乐用品、食品、饮料 6、娱乐 本旅游区既是山岳型旅游区,又是休闲度假胜地,配备休闲健康的娱乐设施和项目是必不可少的。规划娱乐项目主要安排于保护区外的商务会务中心和游客中心,项目可包括棋牌室、茶座、网吧、休闲健身场等。 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是一项重要功能。在珍稀植物园内建设露天剧场,在禅源寺前的林中设置娱憩场,供青少年开展野外的科普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贴近自然,感受自然,增强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7、票务 本旅游区采用分票制,有条件时实行联票制。门票主要由为禅源寺景区、大树王景区、冰川石寨、剑门岩、火山大石谷五部分组成。根据景区景点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票价,游客可根据自身兴趣确定游览线路,选择不同景点的门票。 在服务中心设售票处,在南大门、进山门、龙凤尖、剑门岩、大镜坞口、东关设检票点。 8、导游 本旅游区是以多姿多彩的森林景观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特色,辅以众多历史人文和丰富的自然风光,为使游客顺利而深入体会本旅游区的景观和特色,旅游区需配备素质良好的导游。导游不仅要了解天目山的历史和景观,还需要掌握环境解释系统和环境与自然保护问题等。 野外探险活动的开展需配备野外活动辅导员,用以指导游客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介绍天目山山地概况和野营行为规范。 9、标志标碑 为便于游客进行自导式旅游,各景区适当场所设置牌示系统。 1)指示性标牌 指示性标牌提供路线指南,帮助游客寻找目标,方便游览,配以图示。 一是景区名称、景点名称标牌,措词简练、字体较大,以利游客选择线路。 二是服务设施标牌,如指示卫生间、餐厅、车辆停靠点等设施的路径。 2)规定性标牌 规定性标牌阐述规章制度,规范游客行为,提醒游客注意自己责任。内容须明确清楚,措词应暗示性、思想积极,不能让游客感到压抑,如《生态旅游者应该怎么做》、《生态旅游管理者应该怎么做》等。设置在休息点、主要出入口等游客比较集中地方。 )说明性标牌 说明性标牌说明景区、景点的有关情况、丰富游客视野。内容包括位置、面积、地形地貌、海拔、气候、动植物种类、自然与文化景观特色等。 4)解释性标牌 解释性标牌对景区内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因子进行科学解释、介绍,以提高生态旅游者认识大自然的水平。如植被解释、珍稀植物介绍。设立在被解释对象旁边的合适位置,便于对号入座。 5)宣传性标牌 宣传性标牌主要是宣传环保、生态旅游口号,营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旅游氛围,同时弥补其他标牌系统之不足,语言亲切、感人。如: “欣赏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旅游——人与自然共鸣”; “天地之间,绿色永恒,生命永驻”; “回归自然,返朴归真”;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 第十二章 旅游管理体系规划 一、旅游开发管理机构 天目山保护区开发旅游需大量资金和人员,保护区管理局在资金缺乏、人员定编的实际情况下,旅游开发需引用外资。规划在天目山保护区管理局统一管理下,成立浙江天目山旅游建设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实施天目山旅游开发与运营。有限公司在保护区内的开发项目受保护区管理局的监督管理,在旅游业务上受临安市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督与协调。 浙江天目山旅游建设有限公司由经济实力强的集团承建,管理天目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营销和旅游服务管理,对旅游活动承担法律责任,在保护区范围内的旅游开发项目必须经保护区管理局审批,每年支付资源利用管理费给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管理局对公司在保护区范围的旅游经营活动有监督和强制否决权,对保护区内因旅游开发经营活动所造成的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要承担主要责任。旅游开发涉及的集体林资源利用,利益分成和补偿金等问题,由公司与村集体协商解决。 二、协调机构 天目山保护区范围内的山林权属分两部分,其中国有山林面积为1018公顷,占总面积的23.8%,集体山林面积3266公顷,占总面积的76.2%。同时,为使保护区内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大型服务设施设置在保护区外,旅游开发涉及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较多,为有效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更好地开发天目山生态旅游,需成立天目山旅游开发协调委员会。该协调机构由临安市政府组织,成员包括天目山保护区管理局、临安市林业局、临安市旅游局、天目山保护区管理局、西天目乡政府、旅游开发涉及的村村委、开发商等。 三、管理结构 天目山旅游建设有限公司内部成立办公室、接待部、营销部、管理部、工程部、客运公司等业务部门。各部门主要职能如下: 办公室:管理和协调旅游区内各项事务安排,包括人事、票务和后勤管理。 接待部:负责旅游区游客接待安排、服务设施和人员管理,下设接待处、导游处、游客中心、投诉中心、各旅游接待服务点。 工程部:负责各景区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和安排,以及设施设备的维修。 营销部:负责旅游区对外宣传促销、客源的组织等。 管理部:负责旅游区内的安全和卫生事务,下设保安处和环卫处。 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区管理体系图 第十三章 环境安全体系建设 一、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施工期的影响 各项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游步道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占用土地,破环地表与植被,施工噪声干扰动物等。游步道供游人集中行走,避免游人自辟捷径、四处践踏,所以,游步道可以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旅游活动是有利的。 车行道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路线占用土地,破坏地表与植被,施工噪声干扰动物,填方、弃方、挖方破坏景观,并造成水土流失,隔离作用,环境人工化等。 供电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破坏植被,影响视觉等。 通信电缆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破坏地表与植被,开挖造成水土流失等。 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占用土地,破坏原生环境,破坏景观,水土流失,外来物质输入、运输污染,施工噪声,环境人工化、城镇化或村庄化等。 2)运营期的影响 营运期游客的旅游活动、各种接待设施运行,将对环境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果疏于管理、松于约束,则会存在一些不良行为,负面影响更大。 正常营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如:食宿接待,生活设施排放废气、污水,如果不达标排放,则会产生改变环境本底,影响植物生长、水生动物生长;如果采用汽车运输方式,汽车尾气排放将污染大气、产生酸雨,汽车噪声污染,运输扬尘,影响动物活动、植物生长;等。 游客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如:任意踩踏,造成土壤压实,草地破坏而裸露,影响树木生长、改变植被、破坏土壤;采集活动,游客采摘花、果实、枝叶,偷挖珍稀植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偷品野味,偷猎、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噪声与接近干扰,游客喧闹、游客在动物栖息地活动,对鸟类、哺乳动物等敏感的动物造成干扰,影响繁殖、导致动物迁移、数量减少;不文明行为,随手丢弃胶卷盒、空瓶子、食品袋等,动物觅食后消化不良;在树木上刻画,影响生长;等。 旅游经营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如:垃圾堆弃,产生固体废弃物,影响景观,腐烂后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超容量接待,造成破坏宁静环境、污染量增大、影响环境、破坏资源,景区负载过重、人满为患、降低旅游质量,影响社会环境、居民产生抱怨情绪;等。 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旅游活动可能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规划建立环境影响监测体系,评价和预测环境变化,为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保护自然生态提供决策依据。 生态环境监测内容包括气候、土壤、空气质量、水环境、噪声、照明、动植物等,包括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2)森林生态环境保护 · 控制游客数量,合理疏散客流 进入保护区的游客数量不能突破环境容量。客运车每小时输送能力在设计时作出限定。游客不许乘坐自备的车辆上山。 针对季节性和局部性的饱和、超载现象,宜加强游客管理,合理疏散旅游人流,特别是大树王景区严格限制游客数量。如通过新闻媒介及时向社会发布客流信息,避免客流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旅游区内各景区进行必要的游客分流。 · 实行短期管制或短期封闭制度 在森林防火警戒期、野生动物繁殖期等特殊时期,如有必要,实行短期管制或短期封闭,以免造成危害。 某些地段如果林地和草地被过度残踏,也宜实行封闭轮休,休养生息,恢复小环境自然生态。 · 减少隔离带 道路交通是主要的隔离障碍。限制游步道宽度,游步道宽1-2米,尽量利用现有路径。修建车行路,应慎重。 · 生物多样性与土壤保护 旅游线路和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尽力做到不破坏自然界景观,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物种生存和繁衍,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完整,着重保护柳杉群落的安全与发展。 在准许游人进入游憩的林地、草地中铺设游步小道、架空小道,让游客在小道上集中走动,尽量少踏游道外林地、草地。有醒目的警示标志,以免游客误入核心区与缓冲区。 3)水环境保护 ·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环保设施建设严格按照“三同时”制度执行。住宿接待点、餐馆是主要的污染源,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行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禁止污水直接排放或未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方法为:物理方法、生物化学方法等。采用世界先进、高效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处理设备,如 A/O工艺,确保污水处理系统能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污水经处理后,COD、BOD、SS、PH等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中的一级标准。 · 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排污量 洗菜、洗脸、洗澡等生活污水与厕所污水分流。生活污水收集后净化,重复利用,冲刷厕所,不仅减少排污量,而且减少新鲜用水量。 · 水体富营养化防治 磷是水体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不使用含磷洗涤制品。 · 施工水土流失控制 建设工程有计划地分段施工,减少裸土面积,防止工程建设流失的水土随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水体,在雨季施工期尤其要值得注意;弃土临时堆置时,下方修筑挡墙;山坡公路、道路等开挖剖面上坡设截水沟。 裸露面及时绿化,可采用框格植草、植藤、植灌等绿化措施; 4)大气环境保护 · 减少交通废气污染 交通工具中,汽车尾气污染最为严重,汽车还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污染源。为此,限制游客自备车辆进入保护区,保护区内仅允许工作用车、安全警卫用车、消防用车等特殊车辆进入。 进入景区的上山交通采用环保型游览车,减少交通废气污染。 · 使用清洁能源 餐饮燃料采用液化气,严禁使用煤炭,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排放。 采用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不使用锅炉,以免锅炉燃煤、燃油排放出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 控制厨房油烟排放 厨房油烟经油烟净化器过滤后,脱烟排放。 5)噪声污染防治 · 交通噪声控制 进入保护区的车辆禁止鸣笛。 · 活动场噪声控制 餐馆、娱乐场所不允许使用高音喇叭。厨房、舞厅等房屋,在室内的墙面或顶棚上饰以吸声材料、吸声结构,或者空间悬挂吸声板、吸声体,采用吸声降噪。 游步道上人群适当分散,以免游人群集嘈杂。导游讲解时不用高音喇叭。 · 施工噪声控制 尽量避免爆破法施工。 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对高噪声源采取消音、隔声、减振等措施。 6)灯光照明控制 保护区内对人工照明进行规划控制,使人工照明达到最小化,禁止使用射灯,实施“保持天空黑暗政策”。 7)旅游垃圾处理 · 垃圾分类收集,下山处理 把垃圾分成可燃物、不可燃物、塑料、玻璃制品,有利于废品回收利用,减少垃圾清运量。保护区内垃圾及时清理、清运,保持清洁卫生。垃圾清运时封闭装车,防止散落造成二次污染。 有机肥进行堆肥处理。 · 物品重复利用,贯彻物尽其用的原则 在确保不降低饭店设施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把一次性使用变为多次反复使用或调剂使用,杜绝浪费、节约资源,减少垃圾产量。采取购买最少包装材料和散装产品,鼓励用大包装的政策,如客房盥洗室尽量采用能够重新灌装的容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用量。 8)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 采取生态厕所、沼气化粪等先进技术,建设高标准生态厕所、环保厕所、免冲式厕所,保证外观整洁、内部干净,使用安全。 建立严格、科学、持久有效的和卫生保洁制度,达到无污物、无蚊蝇、无异味的要求。 二、保护对象的保护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是珍稀濒危植物,古柳杉作为天目山的形象也是保护区重点保护的对象。 1、旅游开发对保护对象的影响 旅游工程项目的建设会带来局部生境改变,影响个别保护对象的生长; 旅游活动运营带来环境的改变,影响保护对象的生存环境,但严格控制污染源和污染设施外迁,这类影响是缓慢的、弱小的、长期的; 旅游开发带来了游客人数的增加,同时也加大火灾隐患、植物采挖以及植物个体破坏的可能性,这类行为直接影响保护植物,在旅游开发运营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严格实施保护措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划制定详细的处理规定,防范于未然。 2、保护措施 1)旅游工程项目设计与安排应避开保护对象,实验区内的保护对象,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应保留其生存空间,核心区和缓冲区严格控游客进入; 2)保护区内在旅游开发中,从设计、建设、运营过程都要注重污染源的控制,各种污染的排放要达到国家标准,以降低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因大树王景区处于核心区和缓冲区包围之中的实验区,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紧相连,且大多数保护植物有近距离的接触,因此,该景区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该景区的旅游开发体现古朴自然,保护措施不能整体感观,在重点保护的植物设施护栏。游览活动严格控制的游步道内,在游步道边设警示牌,游客有行为,如禁行、禁采、采刻等; 4)加强旅游区的巡护工作,对乱扔垃圾、野外用火、采挖植物的行为进行控制; 5)加强生态教育和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划宣传,提高游客生态保护自觉性,如通过宣传牌、宣传手册、导游等,在保护区范围内形成人人自觉保护自然的氛围; 6)制定详细的游客行为规范,明确哪些行为不可为,不可为行为应受到怎样的处罚; 7)加强保护对象的监测,定期测定保护对象的生长情况,分析旅游活动对保护对象的影响评价; 8)天目山柳杉群落已是过熟期,且林下幼要树少,古柳杉群衰败已是自然现象,目前加强古柳杉群的监测外,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减缓柳衰败的进程;“大树王”已死,但其还是天目山的一大标志,在“大树王”周边设护栏,防止游人破坏其躯干,填补枯木的空洞,也防雷击火的发生,对躯干进行防腐处理,以防病虫的滋生。 三、景观资源保护 1、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保护 地质地貌是大自然的变化所形成,具有不可再生性,从旅游开发到旅游经营的全过程都应特别注意保护。 (1)保护地形和原有的自然风貌 保护区内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宜依山就势,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禁止大填大挖、大平大造。 (2)建筑与环境协调 人工建筑、人工景点宜少而精,即数量少、质量精,讲究特色。 修建设施时,以“宜小不宜大、宜土不宜洋、宜低不宜高、宜隐不宜显、宜淡不宜艳”为原则,但房屋建筑内部可现代化。 拆除现有与环境不相适应的建筑物,新建建筑在选址、体量、色调、形式等方面,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平地建筑群易选择江南自然园林风格,山地建筑风格宜山野化、朴素化。空间布局宜适当分散,不宜过分集中,建筑色彩宜淡雅,不宜浓烈。 2、水体景观资源保护 旅游区内水体景观主要为瀑布和溪涧,其水体景观资源保护主要是水量保护和水质保护。 (1)水量保护 严格保护瀑布上游及周围的生态环境,提高蓄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生活用水的取水与排水宜科学、合理,尽量不改变现有各条溪流的流量布局。 (2)水质保护 严格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3)控制水坝建筑 溪流、水潭均为水文景观,不能过分重视湖面水文景观,所以不能因建湖面而破坏原有的自然水体景观、改变原有的水口景观。 在无特别景色的溪流上,如果有必要,可建低矮的自然式滚水坝。 3、生物景观与森林资源保护 (1)脆弱生物景观保护 保护区内的草甸、草灌和山地沼泽,是脆弱的生物景观,宜保护其完整性,防止在其上建设房屋,造成草地破碎化。 千亩田是我省山地沼泽重要保护点,内栖息的我省特有种——安吉小鲵,严禁游客踏入沼泽区,探险线路设置应避过绕沼泽区,严禁在沼泽区附近用火、取食、留下任何废弃物。 (2)古树名木保护 旅游区内保存有较多的古树名木,是重要的景观和自然遗产,具有美学、科研价值,是珍贵的活文物,须实行精心保护、重点保护。 离游步道较近的古树名木加设护栏,防止游客人为破坏。 (3)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全面保护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之间互为依赖,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 消除“野生无主、谁猎谁有”的错误观念,禁止捕捉野生动物。 规范游客行为,限定游客在游步道内游览,禁止游客在保护区内采集标本、药材、野生观赏植物,禁止游客在植物体上刻字,等。 保护区建设施工过程中,不得破坏植被,不得影响植物的生长繁殖环境、动物的栖息繁衍环境。 (4)护林防火 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建设森林防火体系。 加强火情察看,坚持火险等级预测预报。成立防火队伍,提高灭火战斗力。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禁止游人吸烟,禁止野外用火。 景区入口、游道、景点等必要处设置防火宣传牌,各管理点、管理亭配备灭火器。 (5)林地征占用管理 加强林地管理,控制林地流失。林地用途变更时,要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林地占征、占用手续。 (6)外围森林景观保护 藻天线是天目山保护区的重要通道,两侧的森林景观的好坏,不仅影响旅游区的形象,更影响着临安市作为生态旅游城市的形象。天目山保护区外围森林景观的保护主要是不进行大面积的采伐,注意森林防火,以及进行必要的营林措施使裸地、荒山复绿。 4、人文景观资源保护 天目山有众多的人文景观,主要以古建筑为主,加强古建筑的修复工作,拆除古建筑内外的现代风格的物体,保护古建筑的原始风格,严禁在建筑物的墙面、柱子上刻画。 三、旅客安全 1、旅客安全因素分析 游客在天目山保护区内旅游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山道路辐低、坡度大、弯道多、山体滑坡,带来行车安全;山体坡陡,步道路面问题,带来游客滑倒、扭伤、滑落等危险;野外动植物给游客的伤害,如叮咬、过敏等;因水土不服、气温变化,给游客造成伤风感冒、腹泻等病痛;火灾等突发性事件造成的人身安全;等。 2、安全措施 1)行车路安全措施 在行车道陡坡地段设石彻护栏,防止车辆冲出道路;在弯道处,设立凸镜,扩大司机视野,防止撞车事件发生;在车行道的山体开挖剖面上方,开设截水沟,防止山体滑坡,在易崩塌地段,设置加固设施。 2)游步道安全措施 在陡坡地段的游步道外侧设石质或木质护栏;石质步道上表面设防滑漕,木质步道上设防滑木档;在危险地段设立警示牌,提醒游客注意危险隐患。 3)医疗救护 设立医务站,配备常驻医护人员和药品,使游客的伤痛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治疗。 安排景区巡护人员,在游客危险时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4)建筑物消防设施 在住宿、餐饮、娱乐设施内,按国家有关消防规定安置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工具;在人为活动区设立防火警示标志。 第十四章 保障措施规划 一、社区环境保障 天目山保护区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需要社会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其中社会治安环境是一个重要方面。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齐抓共管,防止盗窃、抢劫、敲诈勒索、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活动。旅游经营单位,加强防范,确保游客安全。 天目山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建设必与当地群众存在一些利益冲突,矛盾的激化不利于旅游开发的顺利进行。协调委员会应及时协调开发商与当地群众两者之间的矛盾,通过补偿、共同开发、利益分享等措施,创造良好的旅游开发的大环境。 二、政策保障 良好的政策措施是吸引开发商投资的大环境,为保障天目山旅游开发的顺利、健康、有序发展,临安市市委、市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要出台有利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保持相关政策的有序性和一致性。 临安市应根据实际制定突出旅游产业地位的《临安市旅游产业发展纲要》,并且要逐步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把旅游业产业地位确立起来,使旅游业能和工业、农业一样,真正享受信贷、税收、投融资、计划、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构筑大旅游发展格局,消除影响旅游发展的障碍。充分落实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对旅游开发项目进行银行信贷,财政资金,资本市场,减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在旅游发展中政府继续坚持和发挥其主导作用,落实好《临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严格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谁投资、谁受益”的方针,并且提倡绿色开发和保护性开发,以突出旅游资源特色为基础,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开拓旅游市场,进一步搞好旅游宣传促销。出台推动、支持、保护、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依法维护旅游业发展的市场秩序,为旅游业发展服务好。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塑临安市生态旅游整体形象,合理引导旅游投资方向。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行使管理职能,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旅游政策,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规范旅游市场,加强对旅行社,旅游涉外宾馆、旅游定点单位和旅游交通,旅游景点(区)的动态管理。根据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和无证的旅游从事人员,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信息保障 旅游业由许多分支行业组成,是一项信息密集型产业,要求旅游目的地有一个详细明了的信息介绍,并能够为各行业部门及游客之间提供迅速及时的信息沟通。天目山旅游宣传促销主要有: 1)积极参加省、市旅游局组织的旅游博览会。 通常的做法是由市旅游局牵头组织,开发商积极配合,租用一个展台集中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促销。 2)与有关单位联合加大宣传力度 · 参与省、市电视台的旅游节目,从中宣传本旅游区的特色。 · 与邮政局联合发行《天目山风光明信片》。 · 与作家协会联合出版《天目山旅游散文集》。 · 与书画协会举办“天目山书画展”。 · 与摄影协会举办“天目山摄影展”。 3)在旅游景点或客源市场召开发布会,推介会等。 · 在商务会务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市新闻单位进行了宣传报道。 · 在上海、杭州等地召开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景点推介会。 · 邀请上级有关部门在旅游区举办培训或召开学术会议等。 4)利用信息网站进行宣传 在客源地的各类旅游网站、全国的林业网站上发布旅游信息,让游客在网络中了解天目山,促使游客到天目山旅游的兴趣。 四、人力资源保障 人力资源的建设是保障旅游开发目标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天目山保护区旅游开发和运营中,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天目山旅游开发涉及的人才队伍包括企业管理、项目策划、促销宣传、生态旅游导游等一系列的专业人才。在组建之初需引进人才,通过不断摸索、培训、学习,形成一支团结协助的具有天目山特色的旅游开发人才队伍。这支队伍首先要有强烈生态环境保护意说,在保护好保护区的各项资源的前提下,把天目山的旅游推向市场,才能保证天目山保护区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才能使天目山保护区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得到良好体现。 人力资源的建设还需大量的一般服务人员,包括保安、巡护、服务、洁节、票务、讲解等,这些人员一般从社会招收,经过一段时期的业务培训,服务于旅游开发的基层。这类人员要具备生态保护意识、良好的服务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其主要措施如下: 1)引进和多元化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 不拘一格、不分地区并以优惠政策招聘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到旅游院校脱产学习;在岗培训,鼓励管理人员自学、短期进修旅游专业知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协作,派遣人员到国内旅游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或考察;聘请知名专家到本地讲学,兼职顾问。 2)一般旅游服务人员 旅游区内各景点、饭店、旅行社、导游、商店等旅游从业人员都要主动接受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实行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服务内容和形式,通过设立旅游学校或委托培养方式,逐步做到旅游从业人员都要经过专门培训,不断提高业务和文化素质水平。 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到人力资源合理分配,明确岗位,各尽所能。该制度包括人力资源的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学习和评议。建立员工激励机制,激励鞭策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实行奖优汰劣、竞争上岗制度。 第十五章 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规划 一、客源市场定位 我国旅游业已经由单纯的资源开发模式逐渐演变为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与市场互动的发展模式,旅游市场的开发已成为各项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 天目山的旅游者主要来自国内旅游市场,客源市场定位和市场营销针对国内市场。 1、客源市场情况 分别从游客消费、目的、出游结构、散客情况、节假日旅游情况看我国国内旅游市场。 1)游客消费 国内游客的消费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居民外出旅游的人均支出一般不超过月收入的1/3。收入越高,外出旅游时人均支出也越多。每次出游人均花费1,000元以上的,是家庭月收入4,000-4,999元和5,000元以上两组;月收入3,000-3,999元的家庭,支出水平在900元;月收入2,000-2,999元和1,000-1,999元的家庭,支出水平在800元以下。2001年与2000年相比,各组的人均消费都有增加,收入越高,净增值越大。 2)游客观光目的 1997年,国内游客中为观光游览而出游者占到总量的40.1%;1998年增至46.9%;2000年,统计口径变化,观光游览客占到40%。新增休闲度假一项占到16.8%,两者合计56.8%。2001年合计57%,观光度假已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因公旅游为主的商务、会议及各类交流大约占到市场的12%。 3)游客出游结构 国内游客平均出游天数,一日游占33.1%,多日游为66.9%。在多日游中,近程 (在外停留1-3夜)合计占56.9% ( 1夜25.0%,2夜19.2%,3夜12.7%),中程 (4-7夜)占27.3%,远程(8夜以上)合计占15.8%(8-14夜)10%,14夜以上5.8%。 过夜游客平均在外停留5天,其中,由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旅游者平均在外停留4.3天,散客在外停留5.2天。 在跨省游、长距离游市场上,客源产出相对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地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在中/长距离旅游产品的销售中占较大的比重。 目前,国内游客外出旅游时,基本是选择一个目的地,就近游览。200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显示,一次出游到访1座城市的短程游客占总量的94.3%;到访2座城市的占3.8%;到访3座城市的占1.1%。到访4座城市以上的占0.3%。比较1996-2001年间六年的数据,一地游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4)散客旅游者 在国内旅游市场上,散客占到很大的比重。200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显示,国内游客的87.9%是散客,参加旅行团的仅占总量的12.1%。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东五省市抽样调查显示,个人出游或结伴同游的占60%-70%,单位组织的游客占20%-30%,通过旅行社组织出游的占到总体市场的6%-7%。参团游客以中远程为主,譬如,上海市民游江浙的参团率不高,赴云南、海南则团队火爆。 5)黄金周旅游者流量 目前,中国公民每年的公休假日有114天,占全年天数的31.2%。这些休假日包括三个黄金周都是国家规定的全民共享的公休假日。鉴于有薪假期还不是很普及,中国公民外出旅游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公休假日。1999年以来,外出旅游更加集中到春节、五一和十一的三个黄金周。假日经济的发展带来国内旅游的季节性更加突出,部分旅游景区(点)尤其是城市以外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点),往往是旺季人满为患,甚至超负荷接待;淡季门可罗雀,有些景区(点)的饭店在淡季不得不关门歇业。 2、旅游需求趋势 1)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在旅游发达国家,国内旅游收入通常是国际旅游收入的7-8倍。然而,2001年中国内旅游收入是国际旅游收入的2.4倍。这一方面反映出,国内旅游市场基本上是大众消费型的,另一方面则显示了国内旅游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游客在旅游上的人均支出逐年上升,从1994年的414.7元到2001年的765.5元。过去,国民出游多数是因某种目的如出差、探亲访友、朝圣而顺道观光,较多为短途及为了省钱,不少人自带干粮,住招待所或投亲靠友。九十年代以来,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之纯旅游迅速增加,旅游消费档次明显提高。现在,通过旅行社预订的旅游,多数要求三星级酒店,用餐的标准也在提高。多数旅行社已不做经济团,而是以标准团为主,豪华团为辅。大城市居民用于旅游的花费更多。 2)旅游者旅行方式 随着以观光、度假为主要目的之纯旅游的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外出旅游时通过旅行社预订。1995-2001年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显示,国内游客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出游的比例由5.6%扩大到12.1%。旅游购买方逐步形成旅游产品与品牌的意识,旅游供应方逐步形成产供销链条的运做,旅游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由旅游者自定旅游路线,自选交通方式,自选住宿档次的自助旅游更受到都市游客的青睐。据2002年初对京沪穗三市居民的调查,过去半年,市民平均出游率40%,平均自助旅游1.2次,参团旅游0.51次。随着汽车进入居民家庭,自驾车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几位好友或几个家庭相邀驾车出游,租几部对讲机作为途中联络,现已常见。据2002年“五一”黄金周统计,广州和北京的自驾车旅游已占到市场的20%,上海的比例为14%。 3)市场格局的两极化趋势 旅游市场格局的趋势是市场的两极化发展。一极是大众化市场,规模较大,消费较低;另一极是个性化市场,规模较小,消费可观。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与日渐成熟,国内旅游需求尤其是主要客源产出地的中、高消费层的需求正在以超出预想的速度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的划分不再是简单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而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按消费层次来区分。就目前国内市场的总体格局来看,大众化市场仍居多数,但从发展趋势来看,个性化市场更具潜力。 4)市场需求驱近国际特点 在三大客源产出地(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大中城市,比较成熟的消费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短暂观光旅游和包价旅游,自助游和休闲游正在成为时尚。白领阶层、知识阶层的消费者视旅游为学习,度假为充电,定期旅游成为生活品味与消费档次的标志之一。越来越多高消费层的客人通过旅行社预订机票、住房,但自己安排在目的地的活动。有的几家朋友一起报名,独立成团,自定旅游日程。一些旅游爱好者衷情于探险旅游,“雅鲁藏布江峡谷游”、“珠穆朗玛山探险游”、“喜玛拉雅婚礼”、“罗布湖探险”等特种旅游产品购销两旺。都市里国际化程度和消费层次较高的消费群体,正在成为国内旅游市场领潮流之先者,他们的需求趋势正在迅速地接近国际旅游者需求特点。 3、客源市场定位 从近年来国内市场的情况和需求趋势来看,天目山保护区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如下: 一级市场:长江三角洲的大中型城市的旅游市场,特别是上海、杭州、宁波、无锡、苏州、南京等周边城市为主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市场。 二级市场:以珠江三角洲和勃海经济圈为主的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观光旅游、科学考察、文化交流市场 机会市场:以日本、新加坡、港澳台为主的东南亚的文化交流市场;至杭州、黄山、南京等周边主要旅游区旅游的客源分流市场;等。 4、客源市场细分 对于任何旅游地而言,营销资源总是有限的,其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小对不同的游客来讲也是不同的。为了提高效率,避免在客源市场上平均用力,必须更加重视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并确定其价值。 1)、按身份细分的客源市场 a、公费旅游者市场 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占整个市场份额21.55%、。 ①个人收入高、公费比例高、停留时间长、花费高。 多数以“公务出差+旅游”为主的形式出游。停留时间较长,多住中高档宾馆,花费最高,出游频率高。 ②自备车比例高,来天目山以公务活动为主 b、专家学者旅游市场 以各类文教科技专业人员为主,占整个市场份额19.53%。 ①偏好集中,文化程度高,对有一定文化内涵的项目容易认同,以知识性考察为主要旅游目的。 ②影响面较大,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多,其旅游经历会自觉不自觉地表达出来,有时可以影响带动学生的暑期出游。 c、学生旅游市场 学生市场占来天目山游客的5.73%。虽然占的比例较小,但学生市场非常值得重视。 ①出游频率高、时间较集中。这与该人群流动性强,异地求学比重高、出游热情高有关,出游时间多集中在“五一”、“十一”与暑期,其中暑期出游比率最大。 ②偏好集中,以实习为主要形式,注重求知目的。 ③对价格较敏感。学生市场基本为自费旅游,且是无收入或低收入人群,故对价格很敏感,但对导游图、有关文化书籍、文化衫、小纪念品等购买积极。 ④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后续影响大。学生思维活跃,同学亲友之间联系多、影响范围大,宣传效应大、带动性强;同时,对毕业后的旅游地宣传、选择仍有较大影响。 d、自助旅游者旅游市场 现代社会逐渐崇尚个性化,人们在各种领域里都争取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用独特的方式行事。旅游领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日渐显现,如近几年兴起的背包族、自行车旅行、徒步旅行等。自助旅游将成为人们今后的主要出游方式。 3)按年龄细分的客源市场 通过年龄构成图可以发现,来天目山的旅游者集中在18-25岁、26-40岁、41-60岁三个年龄段。进一步调查表明,三个年龄段都以追求自然为第一位,但各年龄段在旅游行为特征上有一定差异。18-25岁年龄段是成长的最关键年龄,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在旅游上也有所表现,多侧重求知与体验,对自然事物充满好奇,颇爱追求浪漫情调,偏好娱乐与标新立异;26-40岁年龄段年富力强,工作压力较大,以放松身心为主,偏好特色美食、发泄性娱乐,多数应家庭成员的要求而出游,一般以家庭为单位;41-60岁年龄段家庭、事业、收入稳定,以家庭集体出游为主,对文化历史的理解相对较深,除偏好自然景观外,对文化景观的偏好较明显,易怀旧,对古老民俗的事物往往情有独钟。 二、市场营销规划 1、营销战略 旅游促销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促销有一个AIDA的效应过程,即引起注意(Attention)、引起兴趣(Interest)、激发购买欲望(Desire)、付诸购买行动(Action)。消费者每日接触大量的广告,真正能够进入脑海的是那些反复多次并能吸引其注意的信息。 一旦选定促销目标市场、目标区域、目标群体,要制定滚动式的促销计划。市场促销,切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天目山旅游营销宣传主要放在一级市场,建议: · 作为杭州旅游区内的一个景区,同时杭州是天目山旅游的第一个游客集散地,在杭州做长期宣传。 · 每年选定一级市场中的一至二个大中城市(除杭州之外),做重点宣传,连作二年,形成叠加促销之势。五年之间覆盖主要的目标市场,第六年起,开始第二轮的叠加促销。如此滚动若干年,可望形成有一定深度的市场覆盖面。 1) 产品战略 a、产品多样化营销 就当今世界而言,旅游市场的主体已不单纯是观光旅游市场,而天目山旅游产品目前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体。一般情况下,观光旅游产品是低收入型。因此,天目山应加强对专题旅游项目的开发,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新兴旅游产品,特别是宗教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自助旅游、保健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使观光型、文化型、度假型、购物型、商务型与探险型旅游有效结合。以便增加吸引力,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提高食宿消费水平。使游客每年既有新鲜感,又有品牌感。 b、产品整合营销 天目山应在景区地域内形成点、线、网紧密相联的旅游网络,使旅游者在一次旅游中尽可能享受到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旅游活动内容。对未形成市场影响的旅游景点要紧密依托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旅游景点,加强促销。并按照资源特色互补的开发原则,进行联合促销,增加旅游景点的娱乐性和参与性,丰富整个旅游线路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内涵。建设并完善“二点、三线、二面”的旅游带,形成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天目山旅游网络环线,推出以禅宗之旅和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内容的“双子塔”型旅游产品。 c、产品文化营销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着旅游文化含量日渐提高,营销文化氛围日益加强,文化“核能”价值日益突出。应依据天目山的地脉(自然环境)、文脉(人文特征与历史),制订出天目山完整的文化座标系。天目山的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都必须从其文化定位出发,去延伸创意,去策划卖点,去包装形象,以最后形成天目山旅游产品富有文化品味的特色,从而为天目山的旅游产品增加文化附加值。 2)促销战略    强化促销的手段主要有:公共关系(奖励旅游、邀请参观)、旅游代理、旅游展览、互联网(Internet)营销、人员促销、一般广告促销、销售激励和其它间接促销方式等。 a、对一级客源目标市场,要根据覆盖面相对较大的特点,着重开发面对杭州地区公众的促销活动,刺激浙江客源市场需求的增长,拓宽客源层;对二级客源目标市场和机会客源市场,要根据覆盖面比较窄的现状,着重开展对上海、江苏旅行社的促销活动,更多地发挥市场中介的作用。 b、天目山的核心客源市场目标近期定位于江浙沪市场,而对于江浙沪市民来说,换换环境、调剂生活、消除疲劳是他们周末度假旅游的主要目的。针对这个市场群体,天目山适宜开发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体,适应家庭康体休闲、度假、保健疗养、生态观光为目的的旅游产品。选择江浙沪工薪阶层中青年旅游市场为定向市场重点培育对象。重点做好江浙沪旅行社的公共关系,保证其客源输出量,促进江浙沪市民游天目山。 c、宣传促销可采取一系列“攻城掠地”、“总体轰炸”、“个别突击”等多种方式,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多种新闻宣传媒介进行;在江浙沪各旅游集散中心等地设立天目山旅游促销点;利用各种媒体、参加旅游交易会、邀请客源地的旅行社代表和新闻媒体代表、举办旅游节庆活动等;在客源地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及繁华地段设置大标语、大广告、招示牌;利用各电视台,开辟旅游专栏;建立“天目山旅游网络”,与“新浪旅游网”、“中国旅游网”等联网。 3)价格战略    建立灵活的价格体系来增强吸引力和缩短旅游淡季,制定一个完整的季节性折扣政策,同时推出相应的淡季旅游产品,如“除夕夜祈福”活动等,以缓解淡季客源供给不足。制订合理的价格,在价格战略上要考虑到: a、团队与散客:相比临安地区的其他景点,天目山门票较高,故应给予旅行社较大折扣(天目山的门票+景区交通要90元,对于旅行社来说其成本过高)与年终返利,以赢得价格上的竞争优势。针对散客,特别在淡季时,给予一定的优惠。 b、旺季与淡季:区分淡旺季时的价格,淡季时针对系列促销活动,推出相应的价格策略。 c、对特定游客群体:如中小学生、离退休老人等应凭证实行折扣制(5-6折)。 d、可以考虑成立不同类型会员俱乐部,推广VIP计划。 2、旅游形象 旅游形象又叫旅游地形象,它是游客快速了解旅游地的知觉背景。对于一地旅游来说,只有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的旅游形象才有市场吸引力。旅游形象设计既要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别,又要满足市场的共同要求。 1)形象 天目山开展的是生态旅游,其形象的主题应当是天目山优越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保存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以天目山的古柳杉群作为天目山最主要的形象,体现天目山森林的特色——“古朴、高大、雄伟”,以隐于林木葱葱中,傍于水边,融于自然的度假山庄为第二形象,体现良好的休闲环境。 2)口号 “植物王国”,“大树王国”,“大树华盖闻九州”; “清凉世界”,“休闲胜地”,“避暑胜地”; “天目绿海千重秀,休闲度假在天目”; “佛教宗地——天目”; “火山遗迹,冰川槽谷,巨石直泻,中华一绝”。 3)辅助材料 形象宣传的辅助材料有多种形式,如VCD、旅游宣传册、导游图、风光摄影图册、以及网站。 3、营销宣传渠道 1)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人们接触最多、直观性很强、很有效的传统营销渠道。主要利用电视和报纸,这些媒体分布于客源集中的大中城市,成为都市生活每日的必须品,营销效果好。如杭州的《都市快报》、《今日早报》、杭州生活频道等。 2)户外广告 有特色的大型的户外广告,有时给行人一种特别的视觉效果。如在城市游人集中地、主要的道路边、高速公路路口等。 3)旅行社 旅行社等旅游组织机构既直接组织客源,又充当旅游咨询角色。 4)互联网 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容量大,且可以实现快速双向互动,是新兴的营销渠道。近年来网络用户飞速增长,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交流模式,而且网上用户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收入水平,对旅游信息的需求极为明显。目前已建立自己的网站,加入旅游专业网站相链接,并注意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 5)公关网络 利用各系统的关系,必要时借助名人促销。 · 行政渠道 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通过行政官员在其参加各类会议及接待工作时予以涉及。 · 学术交流 利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开展林业、植物保护、生态建设、旅游等有关学术交流,在交流的同时宣传旅游。 · 展销会 参与或举办一些旅游展销会,进行系统地宣传。如森林博览会、旅游博览会、旅游交流会等。 · 商品包装渠道 利用一些天目山或临安特色产品,特别是名品(如山核桃、笋干等),实行捆绑式宣传,在宣传商品的同时兼顾旅游区宣传。 · 市、区内宾馆渠道。 三、旅游产品策划 1、自然观光 天目山国家保护区内众多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供游人游览观赏。自然观光生态旅游产品最具普及性和大众性。其中大树王景区的古森林,历史悠久,景观独特,别具一格。 2、科普考察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多样性、高山地貌结构可作为大、中学校师生的教学实习基地和素质教育基地,国内外生态学专家的科研考察基地。 保护区内风光优美,可作为艺术类大、中学校师生的野外采风、写生、艺术创作教育基地。 3、健身疗养 利用保护区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开展森林浴、山地疗养。游客在林荫下娱乐、散步、休息,浸浴于森林新鲜空气中,达到养生、保健目的。 4、登高探险 通过登山、徒步旅行、森林探险等运动,达到健身目的。 5、休闲度假 利用长假时间,在保护区内娱乐、养生、观光、交友,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保护区内气候凉爽,特别适合夏季避暑度假。 天目、告岭以及其他有条件的村庄,开展农家乐旅游,游客体验山区乡村风情。 6、佛事活动 保护区内寺院悠久,禅源寺由佛门高僧主持,举办佛事活动,可供香客及游人参观。 7、会议商务 承办中高档会议、避暑办公,开展商务、公务、政务旅游接待和学术交流。 8、节庆活动 举办天目山登山节、森林旅游博览会等。其他如野生动物保护活动周、地理环境日等节庆活动均可考虑。 第十七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游客规模预测 目前,生态旅游区内已开发了天目山(保护区内)、冰川石寨和火山大石谷三大游览区,其中,天目山保护区2002年的游客(含考察、参观、会议)人数约13万人次,2003年游客约为12万人次;冰川石寨2003年游客人数约为8万人次;火山大石谷2002年游客约为12万人次,2003年游客约10万人次。2003年游客人数主要因“非典”影响而下降。整个天目山保护区内四大景区年游客量有28万人次之多,而到西关景的游客大多数会至大树王景区游览,至东关景区的游客少部分会至大树王景区游览,综合考虑天目山保护区四大景区2004年游客规模定在20万人次。 按照规划设想:近期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解决三游览区旅游配置设施少而档次低的局面,远期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各项目措施。确定生态旅游区2005~2012年游客增长率分布情况:2005~2007年为游客增长快速期;2008~2010年为游客增长回落期;2011年以后为游客增长平稳期。各年增长率及游客规模见表: 年份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游客增长率   15% 15% 15% 10% 10% 10% 3% 3% 游客总规模 20.0 23.0 26.5 30.4 33.5 36.8 40.5 41.7 43.0 大树王景区 10.0 11.5 13.2 15.2 16.7 18.4 20.2 20.9 21.5 近期工程完成后,即2007年底,游客意规模预测有30.4万人次,其中大树王景区为15.24万人次;远期规划完成时,即2012年底,游客增长为平稳期,人数有43.0万人次,其中大树王景区21.5万人次. 2、收入预测 旅游经营收入项目构成包括门票、娱乐、住宿、购物、饮食、交通、其他。总收入按游客量与游客在保护区内各项目消费额估算。游客各项目消费额为: 门票:90元/人次,按年游客总人数的1/3收取。 住宿:住宿游客(包括吃、住),高档住宿200元/床,约占20%;中档住宿100元/床,约占50%;低档住宿及野营地5 0元/床,约占30%,游客住宿率为40%。高档住宿在2008年后开放。 餐饮:不住宿游客吃饭15元/人次,消费率为50%。 交通:景区内交通15元/人次,消费率为50%。 购物:购物消费平均按20元/人次,消费率为30%。 娱乐:如会议、KTV、棋牌、桑拿等,费用平均100元/人,消费率为高中档住宿的20%,从2008年起计算。 推算2005~2012年的收入如下: 年份 合计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合计 29648.7 1920.5 2208.6 2539.9 3934.9 4328.4 4761.2 4904.1 5051.2 门票 8720.7 690.0 793.5 912.5 1083.0 1191.3 1310.4 1349.7 1390.2 住宿 11450.3 747.5 859.6 988.6 1516.2 1667.8 1834.6 1889.6 1946.3 餐饮 2180.2 172.5 198.4 228.1 270.8 297.8 327.6 337.4 347.6 交通 2180.2 172.5 198.4 228.1 270.8 297.8 327.6 337.4 347.6 购物 1744.1 138.0 158.7 182.5 216.6 238.3 262.1 269.9 278.0 娱乐 3373.2       577.6 635.4 698.9 719.9 741.5 3、成本与税费预测 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和财务费用。其中:可变经营成本按总收入的50%估算;固定经营成本200为2004年基数,以游客增长率为增长率;财务费用按借贷2.91亿,年利率6%计。 税金及附加费项目为:营业税为营业收入的5%,城市建设维护税为营业税的7%,教育附加费为营业税的4%,三项税费合计折算为营业收入的5.55%。根据有关政策,旅游开发不计投资方向调节税。所得税按毛利润的15%计算。 2005~2012年成本与税费支出见表。 4、利润估算 年份 合计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可变成本 14824.4 960.3 1104.3 1269.9 1967.5 2164.2 2380.6 2452.0 2525.6 固定成本 2752.7 230.0 264.5 304.2 334.6 368.1 404.9 417.0 429.5 财务费用 8370.0 342.0 684.0 1026.0 1386.0 1746.0 1404.0 1062.0 720.0 税金 1645.5 106.6 122.6 141.0 218.4 240.2 264.2 272.2 280.3 毛利润 2056.2 281.7 33.2 -201.2 28.5 -190.1 307.5 700.9 1095.7 所得税 308.4 42.2 5.0         96.8 164.4 净利润 1747.7 239.4 28.2 -201.2 28.5 -190.1 307.5 604.0 931.4 5、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估测,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旅游项目全区规划期内营业利润为29648.7万元,上交营业税金1645.5万元,所得税308.4万元,创净利润1747.7万元。规划期内年平均产值3706.1 万元,年平均创利218.5 万元,年平均创税244.2万元。 同时,旅游开发给当地居民创造了旅游服务经营和就业机会,通过出售农副产品、开办农家乐(餐饮住宿)等活动,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二、社会效益 1、森林游憩保健,提高身体素质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将为社会提供理想的野外游憩场所,森林旅游发挥森林的卫生保健和疗养康复作用,提高游客身体素质。森林内凉爽风微、小气候宜人,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含氧量高,有害物质含量低,游客在森林中休憩,身体机能得到调节,疲劳清除、体质增强,所以,森林环境从生理上促进人体健康;绿色、自然的环境能消除神经和心理紧张,使游客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心情愉悦、轻松,所以,森林环境从心理上促进人体健康。 2、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森林游憩增强游客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游客文化素养。通过游览自然风景和体验人文景观,扩大交往、开阔眼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游客通过生态旅游活动,回归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游人亲临其境,直接形象的环境教育,增强对大自然的认识水平,丰富生态学知识,加深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提高对自然及人类自身的审美情趣,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与欣赏,培养人们的爱心,包括对大自然的爱、对环境的爱、对生命有机体的爱,促进游人更加珍爱环境、珍爱自然。通过生态旅游激发人们热爱自然和环境,唤起人们的保护动机,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民众对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信心。生态旅游能够让人们真正体验到自然之美,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有效的保护、主动的保护。从而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提高生态意识,影响十分深远,促使决策者关心环境问题、鼓励公众从自身做起,参加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 3、促进文明建设,推进社会繁荣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榜样,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区附近的乡村及其村民是生态旅游的受益者,生态旅游能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提供多种就业机会,创造可观的收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改善村民生活质量。 除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外,生态旅游有利于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一、生态旅游可以提供一条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人文生态景观与自然景观,均是吸引生态旅游者的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关注传统文化的复苏,促进挖掘、整理和提炼具地方特色、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当地一些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又得到开发和恢复;传统的手工艺品因市场需求的扩大重又得到重视;长期濒临湮灭的历史建筑重又得到维护和管理;它们不仅受到旅游者的欢迎,而且使当地人民对自己的文化增添了自豪感,认识了其价值,从而自觉与当地政府一道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开发、利用。第二、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将弘扬传统山水文化、丰富现代休闲文化。 因此,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将全面推进临安市社会经济繁荣昌盛。 4、发挥保护区功能,为保护区筹集资金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将发挥保护区在保护、科研、监测、教育、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功能;使资源的享用者直接为保护区提供资金来源,改善保护区资金短缺的状况,理顺自然保护的责任、利益关系;为当地乡村提供资源利用的替代方式和就业机会,禁止非法伐木、采药、狩猎等破坏活动,减轻资源压力,缓解自然保护与当地资源利用的矛盾,有利于资源保护;可促进保护区与更多的部门建立广泛合作的伙伴关系,促进自然保护所需的协作体制和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对保护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加大对保护区的支持力度。 5、扩大对外交往、改善投资环境 通过森林旅游,吸引外地游客,增进本地与国内外各地的友好往来,有利于对外开放,广泛开展文化交流,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本身投资条件良好,是开发商的投资热土。自然保护区全面建设,有利于提高临安市的生态环境,丰富客商的文化生活,从而改善临安市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三、生态效益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是以森林生态保护为前提,依据“区内游区外旅”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有序进行,其目的是在打造一流旅游区的同时完成国家级精品保护区的建设,因此,一个有控制的旅游区建设,不会给保护区的生态平衡带来重大影响。 生态旅游区的主要卖点之一是优越的生态环境,通过科学规划,使保护区内的森林植被得到有效的保护,甚至生态环境有所提高, 最终,使保护区的生态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附件五: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修 改 说 明 根据《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国家专家组评审意见,规划组对《生态旅游规划》文本做如下方面的修改与说明: 1、游客规划预测 第16页:天目山保护区平均年游客量达10万余人次的游客规模,指的是保护区国有林部分,即《生态旅游规划》中有大树王景区和禅源寺景区,在第91页中提到的冰川石寨(西关景区)年游客量约为8万人次,火山大石谷(东关景区)年游客量为10余万人次,不考虑游客重叠,整个天目山保护区内四大景区年游客量有28万人次之多,而到西关景的游客大多数会至大树王景区游览,至东关景区的游客少部分会至大树王景区游览,综合考虑天目山保护区四大景区2004年游客规模定在20万人次。 游客规模预测在第91页中作出调整,并针对大树王景区提出规模预测,同时修改相关的经济效益。 2、目标、原则和指导思想的问题 第31、35页中,对《生态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作出修改,删除商业性,增强科研科普内容。 本《生态旅游规划》是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的,核心区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保护区保护措施的制定是根据开发旅游与保护区保护之间关系而制定的,主要在第十三章提出。 3、旅游与保护区关系 本次《生态旅游规划》中开发旅游的总方案是实施“区内游区外旅”,扩大旅游区范国,把原保护区内的一些旅游服务设施以及保护区内现有居民外迁,使大型污染源远离核心区,降低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整合保护区内国有资源和集体资源,特别是提高集体旅游资源的档次,使大树王景区游客得以有效分流,降低大树王景区的生态压力;完善旅游各项体系,满足旅游的“吃、住、行、娱、乐、购”六大需求,保护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原非林业用地为基础上改建和修善。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小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28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有4187.6公顷,占总面积的97.7%,其它非林业用地只96.4公顷,主要是道路与房屋。保护区内国有山林面积1018公顷,集体山林面积3266公顷。天目山开发旅游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旅游服务设施的土地问题,保护区内的林业用地要保护,非林业用地少,只有扩大旅游区的范围,把一些大型旅游报务设施安排在保护区外,才能即有利于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又满足旅游的需求。天目山保护区旅游开发涉及较多集体利益,在旅游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集体利益的处理,才能使旅游开发顺利进行,因此,在天目山旅游区的范围从保护区护大到外围几个村。 天目山保护区内旅游建设工程项目都安排在实验区范围,要《总体规划》中已把大树王景区的游步道及游步道外一米的范围划入实验区,供游览,对该实验区的森林与林木按核心区的要求进行保护。 天目山浏览活动除禅源寺景区有大面积区域性活动,其它三个景区以浏览步道和观景台为游览活动范围,景区的概念在天目山旅游区内是区位的划分,没明确的界线和面积,而游览活动范围是确定的。 4、娱乐项目的修改 科普教育是保护区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生态旅游的一项重要的产品。对第59页中,娱乐项目作出修改,增加科普性的娱乐项目。 第46页增加科普教育游览线路规划。 5、旅游公司与保护区关系 在第52页的率十二章第一节增加旅游公司与保护区关系说明:浙江天目山旅游建设有限公司由经济实力强的集团承建,管理天目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营销和旅游服务管理,对旅游活动承担法律责任,在保护区范围内的旅游开发项目必须经保护区管理局审批,每年支付资源利用管理费给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管理局对公司在保护区范围的旅游经营活动有监督和强制否决权,对保护区内因旅游开发经营活动所造成的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要承担主要责任。旅游开发涉及的集体林资源利用,利益分成和补偿金等问题,由公司与村集体协商解决。 6、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69页,“环境安全体系建设“一章中增加”保护对象的保护“一节,以加强旅游开发对保护对象的影响和具体保护措施内容: 1)旅游开发对保护对象的影响 旅游工程项目的建设会带来局部生境改变,影响个别保护对象的生长; 旅游活动运营带来环境的改变,影响保护对象的生存环境,但严格控制污染源和污染设施外迁,这类影响是缓慢的、弱小的、长期的; 旅游开发带来了游客人数的增加,同时也加大火灾隐患、植物采挖以及植物个体破坏的可能性,这类行为直接影响保护植物,在旅游开发运营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严格实施保护措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划制定详细的处理规定,防范于未然。 2)保护措施 ①旅游工程项目设计与安排应避开保护对象,实验区内的保护对象,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应保留其生存空间,核心区和缓冲区严格控游客进入; ②保护区内在旅游开发中,从设计、建设、运营过程都要注重污染源的控制,各种污染的排放要达到国家标准,以降低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③因大树王景区处于核心区和缓冲区包围之中的实验区,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紧相连,且大多数保护植物有近距离的接触,因此,该景区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该景区的旅游开发体现古朴自然,保护措施不能整体感观,在重点保护的植物设施护栏。游览活动严格控制的游步道内,在游步道边设警示牌,游客有行为,如禁行、禁采、采刻等; ④加强旅游区的巡护工作,对乱扔垃圾、野外用火、采挖植物的行为进行控制; ⑤加强生态教育和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划宣传,提高游客生态保护自觉性,如通过宣传牌、宣传手册、导游等,在保护区范围内形成人人自觉保护自然的氛围; ⑥制定详细的游客行为规范,明确哪些行为不可为,不可为行为应受到怎样的处罚; ⑦加强保护对象的监测,定期测定保护对象的生长情况,分析旅游活动对保护对象的影响评价; ⑧天目山柳杉群落已是过熟期,且林下幼要树少,古柳杉群衰败已是自然现象,目前加强古柳杉群的监测外,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减缓柳衰败的进程;“大树王”已死,但其还是天目山的一大标志,在“大树王”周边设护栏,防止游人破坏其躯干,填补枯木的空洞,也防雷击火的发生,对躯干进行防腐处理,以防病虫的滋生。 7、营销策划与人力资源培训 第83页,增强营销战略的内容,从产品、促销和价格三方面提出更具体的营销措施。 第75页人力资源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内容。 8、其它方面的修改 第23页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与评价,增加天目山旅游资源独特性的概括和提炼。 第27页旅游开发市场分析呈章中增加市场竞争关第分析,分析天目山旅游开发与周边旅游地的竞争优势。 增加附图——主要保护植物分布图,修改其它图件。 提高文本的科学性,对有些不科学用语进行修改。 天目山旅游开发协调委员会 天目山保护区管理局 天目山旅游建设有限公司 临安市旅游局 接 待 部 管 理 部 营 销 部 客运公司 后 勤 票 务 调 度 交通管理 宣 传 策划 营 销 接 待 服务中心 南 大门 导 游 办 公 室 人 事 工 程 部 工程建设 设施维修 车 辆维护 进山门 龙凤尖 道路维护 西 坑 景区安全 临安市林业局 西天目乡政府
/
本文档为【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