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2021-06-23 1页 doc 21KB 92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举报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PAGE/NUMPAGES五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质,因此,粮食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来说,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间隔,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关系,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宏观调控的任务,是政府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承担的任务。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综合生产;能力;储备一、粮食安全的涵义粮食既是一般性消费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的基础性决定了维护粮食安全对确...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PAGE/NUMPAGES五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质,因此,粮食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来说,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间隔,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关系,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宏观调控的任务,是政府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承担的任务。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综合生产;能力;储备一、粮食安全的涵义粮食既是一般性消费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的基础性决定了维护粮食安全对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障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粮食。”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又确定了新的定义,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粮食”。[1]但是人们往往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赋予“粮食安全”不同的内涵。几经演变,现在的述是“所有人在任何人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2]以看出,粮食安全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上结束了短缺状态。有资料显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从全国上来说,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到1983年总体上已经基本解决。此后26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先后登上四亿吨和五亿吨水平,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0.5%以上,粮食储备远远高于粮食安全警戒线。表明我国坚持实施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取得了新的成就。[4]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2005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为4840亿公斤,2006年为4980亿公斤,2007年为5016亿公斤,2008年粮食总产量为5287亿公斤,2009年为5308亿公斤。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2008年11月13日公布了《中国粮食安全中长期纲要(2008-2020)》这一纲要指出: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6亿公斤,比2003年增产709亿公斤,粮食单产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316.2公斤,其中谷物亩产355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二)中国的粮食储备安全自1990年中国建立公斤专项储备至今,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有国家、地方和农户三个层次组成的粮食储备系统,粮食储备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超过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即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年末谷物库存量占下一个销售年度趋势利用量的17%-18%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自给率不断提高,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粮食储备安全得到有效保障。[5]二、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这依旧是中国各界的共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中国粮食的安全隐患越来越突出,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将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一)粮食生产资源的不断减少1、持续减少的耕地面积粮食是土地密集型产品,然而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恰恰是“一多三少”。即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高质量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也很少。我国只有世界7%的耕地,排名第126位,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3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美国的1/9,加拿大的1/20,澳大利亚的1/30。在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确定的0.8亩警戒线的有666个,占23.7%。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5亩的有463个,占16.5%。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伴随而来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建设,独立工矿用地大量增加,导致非农化建设用地的急剧增加。据《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7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上年净减61.01万亩,比1996年减少1.26亿亩,年均下降幅度1000万亩。中国人均占有仅1.38亩,不及世界水平的43%。在这些耕地里,由于沙化,“三废”污染等问题,中国中低产田就占2/3。2、水资源匮乏粮食不仅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也是水资源密集型产品。因此,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来说,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制约因素,甚至有专家认为,水资源短缺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可能要大于耕地面积减少。据统计,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000立方米,为世界水平的1/4,据世界121位。中国是全球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农业离不开水,但是现在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种种原因的驱动下,中国粮食生产中心出现北移趋势,北粮南运格局基本形成。然而,中国的特点恰恰是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的产粮大省水资源相对匮乏,农村水利相对脆弱,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及水利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干旱缺水的趋势势必更加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无可回避。[8](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随着种粮效益的下滑,近几年来,中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直在下滑。其中,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具体表现为:一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以湖南省为例,2007年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为7943.8万亩,2008年为7424.1万亩,2008年比2007年还减少519.7万亩,减幅达7.45%。二是抛荒现象依然存在。在调查中发现有5.08%的农户存在抛荒现象。三是:“双改单、水改旱、粮改经”现象比较普遍。在调查中,有34.18%的农户只种一季。四是农户粮食生产在减少。五是农户对耕地进行象征性经营,不愿精耕细作。[9]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于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及其他行业相比,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明显较低。因此外出打工已经取代务农收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那种靠售粮换取生活费和子女学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家种粮由传统的农家“主业”变成了“副业”。目前,打工挣钱已经成为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的第一选择。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逐年快速上涨,基本抵消了粮食价格上涨和补贴等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好处。据了解,2002-2008年,湖南省水稻收购价格从每100斤42元上涨到了85元,年均增幅仅9.21%,而2008年湖南省的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甲胺磷的单位价格已分别达到2002年的1.93、3.33、2.56、3.45和2.29倍,大大超过水稻价格的上涨幅度。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10]中国人民大学周立教授担忧的说:“十年来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直在下滑,源自农民的比较效益太低。一方面,粮食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对粮食的需求进一步增长,这个缺口就会越拉越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祝晓莲也认为:“近年来农资价格迅速上涨,而粮价却偏低这一低一高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对此,我国的粮食研究专家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研究为提高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要完善耕地资源保护和土地流转机制。周清明教授认为:保护耕地是维护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建立耕地数量与质量的长期保护机制势在必行。第一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问责制。二是建立政府和那么共同保护耕地的有效机制,增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建立和建全土地监管信息系统。[13]要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还必须建立高效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粮食规模化生产水平。一要统一流转政策,形成流转强制力。二是创新流转服务体系,形成流转推动力。三要深化配套改革,形成流转支撑力。四是重点支撑粮食规模生产,形成流转向心力。[13]其次是要“大兴水利强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不兴,农业不稳。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成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全面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抓好农村小型水利重点县的建设,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二要大力开展以小型灌排工程、小型水源工程、水毁工程修复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三要在西南、西北、华北等贫困山丘区因地制宜开展塘坝、水窑等雨水积蓄利用工程建设。三是要大力建设粮食优势产区。把优势的产品放在优势比较突出的产区生产,能够极大的提高产量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一要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区规划。二要规划建设一批粮食生产的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参考文献;[1]周清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完善五大机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陈文胜.世界粮食危机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机遇与挑战.长沙[3]成启明.试论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的策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第15卷第4期2010年12月[4]刘祚祥,陈文胜.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综述.阴山学刊.2010年10月第23卷第5期[5]耿献辉.后危机时代的粮食安全与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12月第10卷第1期(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
本文档为【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