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1 .doc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1 .doc

2017-09-20 3页 doc 15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1 .doc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1 .doc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1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 对经结肠镜检出的44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中28例便秘,26例有服用泻药史,病变累及全结肠者40例,并发结直肠息肉10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 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外,可能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关。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内镜检查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种少见...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1  .doc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1 .doc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1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 对经结肠镜检出的44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中28例便秘,26例有服用泻药史,病变累及全结肠者40例,并发结直肠息肉10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 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外,可能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关。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内镜检查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以往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和电子肠镜的广泛应用,在国内人群中的检出率有逐渐上升趋势。现将2008年1月至2008年5月,从 1214例结肠镜中检出的结肠黑变病44例,检出率4(4‰。为提高临床医师对MC的认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4例均为本院消化内镜常规检查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黏膜呈棕色、褐色黑色之斑片状或纹状改变,即取黏膜活检,并经病理学证实为结肠黑变病。其中女30例,男14例;年龄27~80岁,60岁以上26例,40~60岁10例,40岁以下8例。MC患者中便秘28例(63(6%),便秘与腹泻交替8例,大便带血8例。44例中26例(59(1%)有服用蕃泻叶、果导片、麻仁胶囊、芦荟胶囊等泻药史服药时间为2个月~3年。 1(2MC的诊断 ?内镜下结肠黏膜呈黑色、棕色或暗灰色,边缘和早期病变为黄色或粉红色,呈虎皮纹状、槟榔切面样或斑片状;?组织学检查为固有膜内有大量含黑色素的大单核细胞浸润及黑色素沉着,肠壁其他层次正常。 1(3 便秘的诊断标准 12个月中至少有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项或2项以上症状:?1/4以上时间有排便时费力;?1/4以上时间粪便呈团块或硬结;?1/4以上时间有排便不尽感;?1/4以上时间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1/4以上时间有排便需用手法协助;?1/4以上时间每周排便3次。 1(4 检查方法 25%硫酸镁250 ml口服清肠,使用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全部检查者均插镜至末端回肠。仔细观察各肠段黏膜,于病变处取活检,将标本置于福尔马林液中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内镜检查分类:内镜下病变部位呈局限或弥漫分布在结肠,其中全结肠40例,右半结肠及横结肠2例,左半结肠2例。伴有结肠息肉10例,病理为腺瘤。溃疡性结肠炎1例;?病理学检查:病理显示肠固有膜水肿,巨噬细胞内含有大量色素颗粒,散在或成簇出现,黑色素染色阳性;?随访情况12例服泻药的便秘患者有完整随访史(每3~6个月随访一次,每次均行肠镜及病理检查,随访时间6~28个月,其中1例停服泻药18个月,镜下及病理 所见色素消失,4例停服泻药患者镜下均有不同程度色素变浅,但病理仍然证实MC继续服用泻药患者镜下色素颜色逐渐加深。 3 讨论 3(1 MC与泻剂的关系 Billiard在1825年首先描述了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现象,1857年VirchoC,1928年Bartle提出了MC的发生与患者服用蒽醌类药物有关。他可累及整个结肠,包括阑尾,但不累及回肠,其尸检发现率约为0(25%~5(3%[1]。便秘后长期滥用口服泻药是目前公认的引起MC的主要原因,其中蒽醌类药物的致病作用已基本达成共识,这类药物导致MC的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素诱导结肠上皮细胞凋亡,使结肠表面细胞受损,产生的凋亡细胞小体和细胞碎片被增多的固有膜巨噬细胞吞噬,经消化后的残余物移行至黏膜的固有层,形成脂褐素或其他色素,随着剂量增加,巨噬细胞不断聚集,最终形成典型的MC[2,3]。我院的资料表明44例便秘患者其中26例有服用泻剂史,支持以上观点。因此,在预防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蒽醌类泻药,已用者应逐渐停止使用,必要时可加用全胃肠动力药。 3(2 MC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据文献报道,多数作者认为MC与年龄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且好发于中、老年人。国内张琴等[4]认为,MC在不同年龄组的检出率也不同,60岁以上占64(6%。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MC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地呈上升趋势,同时特别要注意中、老年便秘患者;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尽量少用蒽醌类药,以防止MC的发生。同时笔者也发现由于人们对于便秘的知识比较匮乏,不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而是盲目的服用各种所谓的清肠药,也会导致MC的发生。 3(3 MC与肠癌和结肠息肉的关系 MC患者易伴发癌和息肉,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肠癌切除标本4(8%~5(9%伴有MC,或黑变病结肠息肉合并癌变[5]。我院的资料显示:46例中有10例伴息肉,息肉近端分布较多,且病理所示管状腺瘤和混合状腺瘤较多,结肠息肉无色素沉着。提示两者或许存在某种联系,其有无因果关系目前国内外没有定论。但MC常伴发腺瘤是共同看法,长期反复刺激可能使其发生癌变。因此,在发现MC的同时也要警惕肠癌的存在,应进行定期肠镜检查随访。 3(4 MC有关的其他因素 尽管长期使用泻药在MC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MC患者都与应用泻药有关[6]。国外Darrell等曾报道2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合并MC,其中溃疡性结肠炎18例。18例中有15例(83(3%)的患者未服用泻药,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泻药之外的另一导致色素沉着的原因[7]。另外国内祁小鸣[8]报道8例慢性腹泻患者合并MC,故慢性腹泻是否为发病因素也应引起的关注。本病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靠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对习惯性便秘、腹泻、便血和长期服用泻剂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并应警惕结肠黑变病及肠癌和息肉恶变。目前认为,MC的 发生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机制有关。另外,MC治疗上要纠正不良排便习惯,定时排便,多进食纤维素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减少便秘的发生,同时多饮温盐水,改善睡眠,稳定情绪,少用蒽醌类泻剂。发现结肠息肉及时切除。停药6个月以上肠道色素可逐渐消失。本研究对MC随访,停服泻药患者中1例色素消失,4例色素不同程度变浅,证实了MC是一种可逆性疾病。
/
本文档为【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1 .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