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o0i[教育学]2010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高校教师思考题初级职称

2017-10-13 6页 doc 19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o0i[教育学]2010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高校教师思考题初级职称o0i[教育学]2010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高校教师思考题初级职称 高校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 试析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内涵: 著名高等教育家简•奈特(JaneKnight)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家在尊重自己个性的基础上,应对全球化冲击的一种方式。”从根本上说,它是“将国际、跨文化、全球的维度融入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职能中的过程”。 影响: 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
o0i[教育学]2010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高校教师思考题初级职称
o0i[教育学]2010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高校教师思考题初级职称 高校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 试析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内涵: 著名高等教育家简•奈特(JaneKnight)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家在尊重自己个性的基础上,应对全球化冲击的一种方式。”从根本上说,它是“将国际、跨文化、全球的维度融入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职能中的过程”。 影响: 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拓宽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 (2)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为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良机。 (3)推动了我国高校的现代化改革。 2( 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信息技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3)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 (4)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绩效。 (5)信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助力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完善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转变专业发展的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帮助教师克服“高原效应”,提高日常教学工作的绩效。当然,基于上述的作用,它带给教师的效能感、教学自信、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是不容忽视的。 3.试论三型校园理论的内涵、关系及启示。 “三型校园”理论中所说的“三型”包括“文化型校园”、“关爱型校园”与 “节约型校园”。 “文化型校园”指的就是以“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为大学核心精神和理念的文化校园。 “关爱型校园”指的是以关爱、感恩等传统美德为基础,把校园主体培养成 具有敬畏生命和关怀他人等关爱意识的和谐校园。 “节约型校园”则是指以勤俭和节约等传统美德为基础,把校园主体培养成具有节俭意识的环保校园。 首先,从本质上来说,“三型校园”是一种“三而一”的关系。“节约型校园和关爱型校园都是文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关爱”与“节约”作为一种美德都属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种角度看,“三型校园”理论是统一的和一体的。 其次,“三型校园”是一种“一而三”的关系。作为大学传统的文化本质正是在构建文化校园、和谐校园和环保校园这三个方面之中才得以充分体现出来,前者是无形的精神,但它不是无,而是孕育和培育后三者的土壤和根系,后三者则在诸如课堂改革、学术讲座、管理服务、建楼造舍等活动中处处凸显出大学的这种文化精神。 此外,就“三型校园”是全方位的育人平台而言,这三者也处于三与一辩证关系之中。 4.试析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特点: (1)三种教学并存,即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 (2)由于实行的是以学年制为主的教学制度,我国课程体系中必修课安排较多,选修课比例极小,任意选修课程更少。 (3)我国多数高校仍实行学年制,其课程设置基础理论学之间系统性、关联性、整体性强,注意加强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设置中都占有很大比例。 (4)由于受体制、传统文化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影响,综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设置极少,各专业之间,甚至同一专业的各门课程之间很少发生联系。 问题: 1.课程理论研究不够。 (1)对高校课程理论研究重视不够。 (2)借鉴引进多,吸收转化少。 (3)缺乏将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思想准备。 (4)分科课程论受到挑战。 2.选修课不足,必修课偏多。 (1)选修课不足。 (2)必修课偏多。 (3)忽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实践性课程严重不足。 (4)忽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5)实践性课程严重不足。 3.基础学科课程陈旧,教材更新缓慢。 (1)课程内容滞后于科技发展。 (2)课程内容缺乏直观性。 (3)课程缺乏整体性,部分内容重复。 (4)教材更新缓慢。 第二次作业: (本次作业只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中高级职称学员不答) (( 1.试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趋向。 (一)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突出人本位 强调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和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倡导教学制度改革设计优先保证个体之间的平等,坚持“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主张课程与生活世界要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二)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强调基础性 强调打通培养,倡导“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培养理念,全面调整本科课程体系和学分结构,设置通识教育课程,进行学科交叉。 (三)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大众化 今后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要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走向各种职业岗位。此类论调实际上是呼吁大学要变“精英”培养模式为“大众”培养模式,以寻求培养更多的大众化人才。 (四)教育教学模式重视信息化 当今大学的教学信息传递、教学内容贮存和教学过程组织越练越数字化,大学教学模式正由呆板、低效的以单向性知识授受和积累为旨趣的传统教学模式, 逐渐向依托信息技术的、多种形式共存的现代教学模式转变。 (五)教学系统革新注重国际化 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国际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大学教学改革的国际化取向也将愈发凸显。 2.谈谈您对高等学校就业制度改革未来发展问题的认识, 首先,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较快,同时城镇劳动力增幅较大,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向城市转移,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其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对单位性质和就业地域的选择过于集中,一方面使得大城市、大单位和条件优厚的单位人才济济,甚至人才浪费;另一方面,恰恰是急需人才去开发、去创业的欠发达地区和经济状况欠佳的单位,却很难吸纳急需的人才,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因此进一步加大。 第三,由于高等教育具有滞后性和周期长的特点,而社会需求却瞬息万变,加之人才预测工作比较薄弱,导致高校招生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甚至是不相吻合,人才培养结构错位加剧了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 第四,受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人才流动机制还有待完善,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一)鼓励大学生主动到偏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三)改进指导方法与内容。 3.简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1.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自我潜能 在团体情境中,成员之间通过个体的自我分享,会意识到原来别人的许多问题与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是相似的,这样就会减轻心理负担,改变不当的自我评价,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2.纠正心理偏差、促进心理发展 通过团体活动可以改善成员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团体训练中,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作用的体验,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对团队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4.增强团体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 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通过分享经验或竞争,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 4.怎样认识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1.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1)互联网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使受教育者更加容易接受。 (2)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3)互联网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的良性互动,构建起综合教育模式。 (4)互联网所蕴涵的丰富信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1)互联网为某些西方国家文化渗透与意识形态入侵提供了便利。 (2)不良的网络文化、网络行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观念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3)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
/
本文档为【o0i[教育学]2010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高校教师思考题初级职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