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百岁长者不老情

2018-04-02 4页 doc 15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百岁长者不老情百岁长者不老情 口刘俊奇 2010年5月,麦雪侣老人迎来了她的第101个生日。每当想起这位令人敬重的长者,心中总会涌起诸多感慨。 与麦老的结识实属偶然。那是2000年10月的一天,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一位叫陈明的作者寄来一篇《耄耋宽怀寻晚乐》的稿件,介绍九旬老人麦雪侣在老年大学刻苦学习的事迹。我被这位高龄老人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深深感动,便立即给麦老写了一封信,对她表示敬意,并希望她提供一幅学习或生活的照片,配合这篇文章一起发表。很快,我就收到了麦老的回信和照片。照片上的麦老身着白色衬衣、方格裙子,揽着一树繁花,精神矍铄,...
百岁长者不老情
百岁长者不老情 口刘俊奇 2010年5月,麦雪侣老人迎来了她的第101个生日。每当想起这位令人敬重的长者,心中总会涌起诸多感慨。 与麦老的结识实属偶然。那是2000年10月的一天,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一位叫陈明的作者寄来一篇《耄耋宽怀寻晚乐》的稿件,介绍九旬老人麦雪侣在老年大学刻苦学习的事迹。我被这位高龄老人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深深感动,便立即给麦老写了一封信,对她表示敬意,并希望她提供一幅学习或生活的照片,配合这篇文章一起发表。很快,我就收到了麦老的回信和照片。照片上的麦老身着白色衬衣、方格裙子,揽着一树繁花,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和照片发表在当年12月出版的《老年教育》杂志,在全国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很多读者给麦老写信,除了表达敬意,还希望与麦老结为“文朋诗友”。许多人至今仍与麦雪侣保持着信和电话联系,交流思想,切磋诗文。 后来,麦雪侣陆续给《老年教育》杂志写了一些对老年人很有启发和教益的文章,大都发表了,其中《做新世纪的健康老人》一文还被全国一些报刊转载。 麦老是一位学习型老人。1988年,已是78岁的她成为广州市岭海老年大学的学员。在老年大学,她先后学习了美食、保健、中医、花卉,音乐等多个专业,最后选择了古典文学诗词专业。“老来开卷润书香,午夜银灯颂华章。耄耋耕耘求一乐,扬花飞絮入诗窗”,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许多人说,麦老的诗词意境很深,读她的诗是一种享受。她的《秋夜》一诗这样写道:“微风轻送拂纱窗,阵阵蝉鸣薄袖凉。夜静更阑书作伴,无声慰我暖如裳。”读者可以从诗中看到麦老挑灯夜读的真实场景。上老年大学以来,麦老先后创作了上百首诗词,写了大量文章,先后出版了《雪侣桑榆集》、《笑望期颐集》、《期颐集》、《浮生百载片段回忆录》、《百岁回眸颂友情》5本诗文集。 在岭海老年大学,麦雪侣从78岁一口气学到93岁。我们无法想象,在这15年里,这位高龄老人是如何在途中一次次换乘公交车,如何克服自身的困难,风雨无阻地行走在求学路上…… 2002年6月,由于腰椎病变,麦老起不了床,三个多月没能到校上课。此时,她仍然边治疗、边自学、边创作。躺在病床上打腹稿,诗句成型后,就强忍疼痛坐起来,写在稿纸上,然后打电话请同学帮助下来,转交老师批改。 后来,麦老的家搬到了广州市郊区,到校上课很不方便,子女们便动员她休学。学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决定给麦老送上一份能够表达心情的礼物。他们冒着酷暑整整跑了两天,终于买到一本封面印有“沉思中忆往昔,千百个舍不得,还是要挥手”字句的相册,送给麦老。接过礼物,麦老受到很大震撼,她当即作出决定:暂且不与老年大学“挥手”。就这样,她又在老年大学读了3年。 九十多岁的麦雪侣成为岭海老年大学的骄傲和“形象大使”,也影响带动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进这里求知求乐。 2007年春节前,我收到了麦老寄来的《期颐集》一书。老人在信中告诉我,97岁的她已经离开岭海老年大学,她所在的公寓里也有老年大学,她继续在这里学习国画专业。她说,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但是学习是不能间断的。她说在自己百岁之前,还要再出版两本书。 这位令人崇敬的老人再一次感动了我。我给麦老写了一封信,承诺在她百岁华诞时,我将代表老年教育杂志社,亲自去广州为她祝寿。 2009年3月的一天,麦老又来信了,说她的百岁庆典定在5月2日。老人说恰逢“五一”黄金周,希望我能提前去广州看一看。 就在我准备动身的半个月前,突然接到老家电话,九十多岁的大娘病危。我顿时有些措手不及。三年前许诺为麦雪侣老人祝寿,如果不能践行,尽管麦老能够理解,但对我来说总是一大遗憾。我把已装裱好的礼品——书法家张广生先生书写的火红的“寿”字中堂和祝寿对联,用特快专递寄给麦老,同时去电话说明情况。然后回老家探视大娘。数日后,大娘的病情渐趋稳定,我终于可以放心去广州了。 2009年4月28日下午,我和同事一下飞机,就直奔麦老所住的友好老年公寓。 虽从未谋面,我还是从公寓走廊里的许多老人中一眼就认出了麦老:小巧清瘦,精神矍铄,步履轻盈,虽有些耳背,却思维敏捷,十分健谈。 麦老的儿子告诉我,母亲至今自己做饭、洗衣服。我询问老人的长寿秘诀,他说母亲的良好心态是重要因素。老人心胸豁达,对人对事从不计较;老人乐于助人、乐善好施,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义工。由于种种原因,老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失去职业,没有退休金,但汶川地震发生后,她一次捐款1000元,在纪念地震一周年时,又捐款150元。 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胡朝晖告诉我,麦老从入住公寓那一天起,就成为这里的义工,除了学习,她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友好老年公寓的“形象大使”,是这里的“明星”级人物。2009年3月,麦雪侣被评为广州市优秀义工,她也是广州市目前服务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义工。 离开麦老的公寓,已是繁星满天。在敬佩、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感慨。人生百岁不稀奇,但百岁长寿者能够像麦老这样健康,这样坚持不懈地学习,一如既往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周围的人,却是十分难得。 我为能够结识麦雪侣这样一位百岁老人而骄傲,更为拥有这样一份难得的“忘年交”而自豪。与这样的长者交流交往,可以启迪心智,净化灵魂。我经常默念麦雪侣老人的一首诗:落日余晖满江红,人生过客去匆匆。留得清白尘世上,不染污泥笑春风。 第二天,在参观广州老干部大学时,突然接到电话,单位有要事让我们提前返回。来不及参加麦老5月2日的寿宴了,只好留下一封祝寿函,表达我们的遗憾和祝福。 麦老在此后出版的《百岁回眸颂友情》一书中,有一篇为《老人的忠实朋友刘俊奇社长》的文章,记述了寿宴的场面,说在“东方之珠”酒家举行的寿宴上,我留给她的信,连同那火红的“寿”字中堂和对联,为寿宴增添了喜庆色彩。 说来是我的福气,我已结识了两位百岁长者,一位是麦老,另一位是重庆市著名画家晏济元。晏老101岁时,我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采访过他。104岁时,晏老还登上了泰山。如今晏老已经109岁,依然健康硬朗,依然潜心国画创作。 我与麦老有个约定,希望她在合适的季节来山东,我将陪她登上泰山之巅。 期待着麦雪侣与晏济元一样,创造生命的奇迹。
/
本文档为【百岁长者不老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