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凤凰古城旅游指南

2017-09-26 48页 doc 114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凤凰古城旅游指南凤凰古城旅游指南 一、 关于凤凰古城的一切。。。 关键词,湘黔要塞 历史悠久 风景秀美 少数民族混居 (一)、 源自涅槃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古城古称镇竿,位于湖南湘西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凤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设厅、镇、道、府、成为湘西军事政治中心。 古...
凤凰古城旅游指南
凤凰古城旅游指南 一、 关于凤凰古城的一切。。。 关键词,湘黔要塞 历史悠久 风景秀美 少数民族混居 (一)、 源自涅槃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古城古称镇竿,位于湖南湘西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凤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设厅、镇、道、府、成为湘西军事政治中心。 古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景秀美,历代名人辈出。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和墓地就在凤凰。小城古迹星罗棋布,最著名的景点有沱江吊脚楼群、虹桥、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奇梁洞、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等。潺潺东流的沱江绕城而过,人们在江边淘米、洗菜、浣衣。夏季沱江又是天然泳场和纳凉的好去处,泛舟沱江更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凤凰真可谓山清水秀、物华天宝。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凤凰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口有一半以上为苗族。农耕文化、楚巫文化和传统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水乳交融,形成了古城特 有的地域文化氛围。比如在春季就有二月的踏青和春社、三月的清明祭祖、四月苗族最盛大的“四月八”节等。凤凰乡镇赶集为五天一集,各镇时间不一,所以几乎天天都能赶上。而且各种难得一见的民族特色产品也偶有出现,运气好的话你还可以买到一两件珍品。苗镇赶集同时还是苗族少女争妍斗艳的场所,女人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盛装,场面煞是热闹好看。安排一天这样的赶集,相信你会收获颇丰。因此,来凤凰旅游不仅仅是用眼睛欣赏她独特的自然风景,更要用心灵的体验做一次文化之旅。 (二)、历史溯源 凤凰县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明始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以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为凤凰县。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春秋战国 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凤凰属楚国疆域。据本县出土的文物考证,当时汉文化已影响到这里。 1、秦一统天下,分天下为36郡,凤凰当时属黔中郡。 2、汉高祖五年,更黔中郡为武陵郡。所以凤凰在西汉、东汉、时期为辰阳县地,属武陵郡。 3、三国时期,凤凰先属辰阳县、武陵郡,归蜀;后刘备战败,吴占其地,凤凰仍属武陵郡。 4、西晋时凤凰归镡城县地,属武陵郡;东晋时为舞阳县地,也属武陵郡。 5、南北朝时期,凤凰一直属武陵郡。隋 一统江山,改辰阳县为 辰溪县。凤凰当时属辰溪县,隶属沅陵郡地。 6、唐初为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阳县,凤凰又属麻阳县。唐武后垂拱三年,凤凰从麻阳县分出,次年设渭阳县,县址设黄丝桥,即今黄丝桥古城。古渭阳县,属锦州卢阳郡。 7、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改渭阳县为招谕县。宋神宗熙宁八年,废招谕县,复置麻阳县,渭阳又划归麻阳县。 8、元朝设五寨司,属思州安抚司。这是土司政权时期,由本县少数民族的统治人物执政,五寨司设在今凤凰县城。 9、明承元制,设五寨长官司和竿子坪长官司,都属保靖宣慰司管辖。明永乐三年,置竿子坪长官司,仍属保靖宣慰司管辖。明隆庆三年,在凤凰山设凤凰营。清顺治三年,清朝为了镇压苗民,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的的的,在五寨司设镇竿协副将。 10、清康熙三年,为辰沅永靖道治。康熙三十九年,又将沅州镇总兵官移驻五寨司城,将镇竿副将换防驻沅州。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凤凰营于今县城,在凤凰山的原凤凰营地设置通判。通判本应管理地方行政,但当时土司大权在握,形成土流并存的局面。雍正七年,设辰沅永靖兵备道。乾隆元年,改沅州为府属兵备,十六年改凤凰营为凤凰厅,通判升为同知。嘉庆二年,凤凰厅升为直隶厅,属湖南布政使司。 11、辛亥革命后,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凤凰光复。民国二年9月,废凤凰厅,改建为凤凰县,仍为湘西军政统治中心。1949 年凤凰县解放,初属沅陵专区,1955年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1957 年改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直至如今。 (三)、土家族和苗族聚集地 凤凰是多民族县,主要有苗、土、汉、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一些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其中以苗、土、汉三族为主。 世居在这里的苗族、土家族人民,在史书中也称谓不一。《史记》称为“西南夷”,《后汉书》称为“武陵蛮”,《宋史》称为“五溪蛮”,到明清有“土”“蛮”的称谓。“土”字后加上“蛮”或“夷”字,表示是少数民族不是汉族。“土人”就变成为土家族、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统称。清改土归流后,取消了土司。汉人不断进入“土人”地区,于是作为外来人称为“客”,进而称为“客家”;与此相对应的“土人”也就成了“本地人”,进而称为“土家”和“苗家”了。也就是当今的土家族和苗族。苗族为本县土著民族、苗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分布一般是与汉杂居。 1、苗族:苗族是我国仅有的几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要追溯到上古时代以蚩尤为代表的苗蛮集团,甚至是更早的九黎和三苗。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 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2、土家族:人口为5704223人。主要聚居于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毗连地区。土家族人使用汉文,崇拜祖先,信奉多神。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宋代以后被称为“土丁”、“土民”、“土兵”等。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县。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大,农业生产发达、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教育先进。土家族人生活的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武陵源是世界文化遗产,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四)、特色方言 凤凰历史上是从属于楚国,所以楚巫文化在这里盛行,后又从属于湖南省,历史上,凤凰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战事纷乱,军政机构及大量外来军人的入驻,苗族的迁居于此,各地商贩的大量涌入,尤其是江西商人,口音杂混,经千年的融合,衍生出不同于其他地方方言的具有非常鲜明特色的凤凰地方土话。凤凰土语读音接近于西南方言,但口间实属杂乱,许多词汇没有洽当的汉字准确表达。凤 凰土语没有尖音及团音,消去了普通话中的入声和上声。凤凰的土语只有凤凰县城还算正宗,凤凰各个乡镇语言不尽相同,更不用说还有许多地方的哩语。凤凰土语中有五个非常常用的音,给(意:他),果(意:那),铆(意:没有、不),呷(意:吃),强(意:怎么)。凤凰土语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形容词体现在加重语气以示强调且多用迭词表示,如:红、黄、绿等。 凤凰土家族原来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无文字,据考证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南部和北部2个方言。因土汉杂居,语言上互相影响,土汉语互相混杂,土家族逐渐汉化,学汉语,识汉字,土家族语就慢慢消失,至今除保留一定的风俗习惯和个别词汇以及上汉混杂语外,再无别的。 凤凰另一种不容忽视的语言是苗语,苗族自称这种语言叫“朵雄”。苗族有自己完整的民族语言,但无文字。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苗语系苗瑶语族。苗语属东部方言中的西部次方言,分两个土语:西部土语和东部土语。两个土语音差较大,词汇和语法的差别较小。这些语言都能较好的表达思想感情,沿袭至今。苗语和汉语不同的是,一是名词和形容词都有为数较多的词头,但没有词尾。如虾儿,苗语叫打送,鱼儿,苗语叫打藐;二是它和汉语在构词顺序有些不同;三是和汉语在词义上也存在差异;四是它在句法结构中,动词后边不用“得”作补语,而汉语动补结构中的动词与补语之间有“得”结构词,苗语却一概没有;五是苗语中有一种固有的特殊词组,俗称“四字格”如:想念,苗语叫吉板,山岭,苗语叫比高比妒忍; 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苗汉交往日益密切,原有的苗语已不能表达新事物和新概念,因此在苗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俗语称“借词”,苗语借词主要是为表达苗语的所不能表达的新事物和新概念,如:飞机、电视机、社会主义等。1956年后,根据苗族的特点,了拉丁字母书写,与汉语拼音相一致的《苗文》进行试验学习,但还不能成为苗语交流的工具。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附】部分凤凰方言,前面为发音,括号里面是解释: 胎(大),踉(小,平声),港(讲,说的意思),亚嘎(晚上),嘎公(外公),嘎婆(外婆),娘娘(姑姑,平声),大大(哥哥),漏漏、老老(弟弟),困俺避(睡觉),占香影(占便宜) 二、火车开往凤凰 关键词,走玩 吊脚楼 石板街 苗饰 (一)、怎样去凤凰 去凤凰一般选择乘火车在吉首或怀化下车,吉首、怀化均有汽车前往。 1、去吉首汽车南站,15元/人,每15分钟发一班车,早7点至晚7点,准点发车,不需等到客人坐满。从吉首火车站打的士去汽车南站只需4-5元左右,建议:走出火车站直接过了马路(这样打的价格公道些)。 2、吉首汽车北站就有大巴到凤凰,不用去南站,在吉首火车站下车后,出火车站,往左走15米左右 就到了吉首汽车北站,此处有去凤凰的大巴,15元/人(可车上买票),不用周折去汽车南站了(但是要等到所有座位及过道坐满客人后再发车)。 3、如果在吉首火车站包面的80-100元可到。过凤凰桥入南华门就到达凤凰古城。 4、怀化离凤凰较远,至凤凰20-30元(3小时); 5、县内交通工具(绿色环保车:绿色的士:2元/1.5公里;城内环保旅游车:1元/人)。 (二)、食宿玩 在凤凰的吃饭住宿可以说物美价廉。这里的宾馆和家庭旅馆都很多,设施良好,卫生乾净。自助旅行者可投宿沱江边的家庭旅馆,乾净卫生、经济实惠,吊脚楼式的家庭旅馆还可以随时观赏到江边的沱 江风光(一般每天20-30元/人,在黄金周时会稍贵一些)。如有条件在出游前可与信誉较好的旅行社联系,进行咨询并委托代订房间。出行前没有事先订房那么你只能坐“11路公车”慢慢找喽。如果你是单身或是三人左右那么建议你去沱江河边找找具有本地特色的吊脚楼式家庭旅馆,卫生条件较好,洗浴方便,而且价格便宜,是你住宿的首选。家庭旅馆黄金周价格大概在40-50元/床,平时价格为20元/床,不过如果你口才好也许会更便宜~如果你想“奢侈”一回,也可以住在城中的宾馆里。推荐宾馆:凤凰宾馆、南华宾馆、边城大酒店、长城大酒店等。 吃的也便宜。外出旅游不能错过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那么到了凤凰不去品味一下本地的特产还真有点说不过去了。出产地自然是味道正宗价格便宜,但千万不要在旅游点购买,到所住地街道店铺去买才不会挨“宰”。本地特色食品有:血粑鸭、菜豆腐、罐罐菌、社饭、乡里腊肉、椒包糯米酸辣子、酸萝卜等。素菜3-5元、荤菜5-10元、汤圆1元1碗(20多个呢)、罐罐菌炒肉(10元)、血粑鸭(20-40元)、酸菜鱼等是比较有名的菜。小吃有冰米虾(1元)、凉粉(0.5-1元)、炸小龙虾(1元1只)、苗家泡菜(1元)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地方风味; 在夏季,还可以吃到这里的冰汤圆(0.5-1元/碗),酸酸甜甜很好吃。在建设路上的“大使饭店”和老街上作家马蹄声的“老街饭馆”不可错过。虽然当地人的口味偏重,但是由于旅游客人越来越多,他们做菜都会考虑客人口味,服务热情、周到。 凤凰八大景点:南方长城、奇梁洞、黄丝桥古城、沱江泛舟、沈 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虹桥售通票186元/人。买通票全票还可获赠精美凤凰走玩图一份,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收藏价值。城内还有吊脚楼、虹桥、万名塔等完全可以以步代车;沱江泛舟:在北门码头坐游船至沈从文墓地,中途在江中欣赏沱江风光。 溶洞奇观——奇梁洞(60元)凤凰汽车站坐中巴(2元/人),较远的景点如南长城(45元)、黄丝桥古城(20元)等可乘中巴前往。去南长城和黄丝桥古城乘到阿拉营的中巴,3-4元到南长城(30分钟左右);从南长城坐中巴到阿拉营2元(20分钟),再坐三轮摩托(2元)即到黄丝桥古城。 【附】凤凰走玩图 (三)、凤凰购物指南 行走在古城街上,不得不被这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的各种民间工艺品所吸引。在古城里你可以选购到蜡染、扎染、牛角制品、老布、苗族刺绣和银饰等手工艺品。老街上的“六色坊”就很有特色。也可去印染工艺师(刘大炮)、蜡染工艺师(熊承早)、扎染工艺师(张桂英、吴花花)、织锦工艺师(叶水云)处都可去看看。哪怕不买也可以饱饱眼福。如果去苗镇集市你会发现那里的物价较便宜,而且有机会花小钱买到好东西,例如竹编、银器等。阿拉营的赶集日逢阴历的二、七;山江集市是逢阴历的三、八。其中阿拉的集市规模较大;山江镇是苗集,可见到身着盛装的苗族妇女。推荐本地特色工艺品:烙画、蜡染、蓝印花布、纸扎、织锦、扎染、银饰等。 1、苗绣 苗绣是苗族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被世人公认为最精美的刺绣艺术品。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绣不仅形式多样,工艺精湛,更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大放异彩。没有文字的苗族,天才地运用了苗绣这种挑绣的绘画功能来描绘原始图腾,记述历史神,再现风情民俗,寄寓精神向往。苗绣以前多用于礼品馈赠,而现在,用苗绣装饰家庭的人越来越多了。 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苗家姑娘个个会绣花。由于环境的熏陶,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跟着母亲、 姐姐和嫂嫂学绣花了。到了七八岁,她们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了。 苗绣画幅上以优美的水波纹、起伏的山脉纹、太阳星芒纹、蝴蝶纹、花蒂鸟兽等来表达民族迁徙、生命崇拜、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的意蕴,再现卓绝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很多喜爱民族文化的人用此装饰家居的同时,还能了解历史神话传说。 在苗族流行一句俗话,叫“人比人,花比花”。所谓“人比人”,是指比歌舞;而“花比花”则是指服饰上的织绣染。姑娘们从七八岁起,就开始学习挑花刺绣,到了十四五岁,就已掌握了相当的技术。传授方式都是母教女,姐教妹和互相学习,没有拜师学徒的习惯。苗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刺绣的针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城市中长大的人们可能无法理解这种民风,但通过苗绣却能够体会其中的奥妙。 苗绣以五色彩线织成,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乾基本几何图形组成,花草图案极少。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个丰满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美观大方。 苗绣最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所谓对称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论图形、色彩、空间,都完全要求对称;所谓充实美,就是整个绣品 不留空白;所谓艳丽美,就是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亮夺目。 苗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护船边等部位,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等。一件布料价格平平的上衣,一条普通麻布制成的褶裙一旦镶上了苗绣,便会光彩夺目,身价百倍。 苗绣显示了苗族妇女高精的工艺水平。近些年来,苗绣这朵艺术奇葩已享誉海内外,成为观赏、收藏的艺术精品。 2、凤凰姜糖 姜糖,系凤凰传统的独家特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这个起源无从在史志书上查找,根据乃是制糖艺人们一代代身传口谕至今。它不似糖果那样的甜得发腻,也不会象姜那样辣得透不过气。稍微的甜和恰到好处的辣,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姜糖特产的成型,源于凤凰民间治风寒感冒的一种小配方。人吃五谷杂粮,终年操心劳作,偶遇风寒,难免会生出病痛。对于这种小疾,凤凰人一般不求助于医,他们自己解救自己,切几片姜拌以红糖在瓦钵里煎煮,到了一定火候,就着热汤服下,盖上棉被,发出一身大汗,便感一身轻快,体复如初。谓之姜糖,主要成分为姜与糖。姜乃中国传统的中草药。所以,古人留下的食养口诀有: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早晨吃片姜,赛过人参汤,常吃萝卜和生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既然生姜有如此诸多功效,凤凰先祖的一些脑筋灵转之人便将生姜与糖制成可以存放的固体糖丸,闲时经常取一两粒含于口中,调口乾舌燥苦涩味觉及防范风寒。在日月轮回的光阴中。姜糖制作日渐得以精细,一些富裕人家不断深研将其加入一系列有益于身体 健康的中草药。如枸杞,凤凰人将枸杞称之为“娘儿红”,有补精气,滋肾润肺,生津助阳之功能。如此一来,姜糖便成其为凤凰诸家祖传秘不外泄的糖物精品,因而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凤凰人独领风骚的常用保健糖物。由此它走入市场,成为一些人主要的营生之道。共和国建国前后,凤凰古城便有多家制作姜糖作坊,由小孩妇女提篮在古城街巷转卖。长街之上,经常可见大人小孩鼓着腮帮,将姜糖吮吸得津津有味。 凤凰姜糖自清乾隆沿袭下来,一直在湘西地盘流传,至,,世纪,,年代中断。三年困难时期的“苦日子”,人们食不裹腹,农民不种生姜,食糖断绝供应,使得姜糖无料加工,在近四十年时间里姜糖在市面上销声匿迹。,,世纪末,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在祖国大地上已吹拂了近,,年,凤凰姜糖这久藏闺阁人已忘的稀罕物才古董般地被搬出市场亮相。虽是摸着石头过河,却在如林的洋包装糖物面前居然站稳了脚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姜糖采用祖传秘方和民间工艺精制而成,有驱寒散热,润肺暖胃,化痰止咳之功效,经济实惠,便于携带,是旅途中不可多得的地方特产、保健食品和馈赠佳品。来过凤凰的人们都知道,凤凰古城内到处都可见卖姜糖的作坊,随时还可欣赏到凤凰人制作姜糖的场面,可谓大饱眼福。凤凰较出名的姜糖作坊有:刘氏姜糖、张氏姜糖、贾氏姜糖等,都各有特色。姜糖大致分由白糖、冰糖、核桃粉、薄荷再加少量姜制作的清淡味和较多姜、核桃粉、红糖制作的浓香味。购买姜糖时要特别注意其保质期及包装,散包装的姜糖保质期为一至二天,如 果要买回家或馈赠朋友就要选购包装封密的姜糖,如采用锡箔包装的,质保期为四个月;小包装(有四个小袋)5元/包;礼品盒大包装(40小袋)58元/盒。 3、苗家社饭 将糯米、籼米、野香蒿、野胡葱、腊肉、猪油、植物油、花生米等蒸、煮而成。可现煮现吃,也可事后炒着吃。社饭只会越炒越香。 在湘西凤凰土乡苗寨都有过春社吃社饭的匀俗。按农历从正月后的第个戊日起,到春分前后的第五个戊日,就是“春社”。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社饭吃,以示过社。客人如碰上这个节目,那你就大饱“口福”了。 煮社饭的方法与一般饭不同。首先要到园边地角或溪边采撷鲜嫩的蒿菜,把它洗净剁碎,在石板上把苦水揉尽,然后放在锅里焙乾,与切成碎颗的腊肉拌葫葱炒香。其次,按三比一的方法,把三分之一的粘米煮到半熟,再把三分之二的糯米倒入锅内与粘米煮熟,然后把事先炒香的蒿菜放进锅里拌合均匀,盖上锅盖焖上半个钟头就可吃了。这种方式煮的社饭具有饭香、肉香、菜香三味。人们吃这种饭的时候,食欲大增,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 吃社饭,正是仲春三月时节,杨绿桃红空气清新。虽然家家户户都做社饭,但总有不相同的时候,邻居要互相赠送品尝。这种淳朴的乡风民情,至今还在一代代延续。随着改革开放社饭也走向市场。如果你到了凤凰不吃上一顿美味的“社饭”也是一种遗憾。 4、蜡染、扎染和织锦 (1)、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如果仅仅是蓝地白花也不算稀罕,那和蓝印花布没什么两样。蜡染的灵魂是“冰纹”,这是一种因蜡块折迭迸裂而导致染料不均匀渗透所造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蜡染作为我国古老的纺染工艺,历史已经非常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南蛮集团各部落)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乾斑布”,又因为主要产于苗、瑶地区,所以又称为“傜斑布”(瑶族在古代又曾被称为谣、傜、摇、猺)。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凤凰蜡染原始古朴,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土家族蜡染印花布;一为苗族蜡染土布。土家蜡染印花注重配色纯净,讲究立意构图,成形的布料呈花异彩流布,幅面艺术风格特异纯美,突出的工艺特点为热色;苗族蜡染土布注重染色纯,不讲究华美雕饰,给人一种自然纯净 的艺术感,突出的工艺特点为冷色。 苗族原本擅长纺麻织布,织好的布用蓼蓝、红花、栀子、五倍子等草药就可以染成蓝、红、黄、黑各种颜色。苗族的蜡染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幔”(蜡染)已很盛行。明、清时代,黔中一带苗族也多服用蜡染衣料。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 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既然蜡染能染出蓝底白花的花布,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见过红底白花、黄底白花、绿底白花的民间蜡染布呢(现代染色工艺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了),这是因为靛蓝染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以进行;而红花素和栀子黄素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就很容易掉色。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难做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的。 在古城区内随处可见蜡染作品,一般蜡染花布的颜色较为丰富,一幅大约20元左右;蜡染土布,由工艺师用蜡在土布上画图,颜色局限于白和蓝,一幅小件作品大约20-40元左右;夏季较流行的具有凤凰特色蜡染T恤(15-20元/件);民间工艺大师的作品收藏和艺术价值较高,价格较贵(400-800元/幅不等)。熊承早、刘大炮大师的蜡染作品成就较高。 (2)、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扎染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据推测,这种印染工艺当在夹缬之前。因为早期扎染的防染工艺较为简便,仅用针、线作工具即可。又因我国丝织品产生较早,印染工艺也很发达,扎染与丝织面料之结合可谓珠 联璧合。 扎染可称为蜡染的姊妹艺术,但它的特殊工艺性能,突出表现在手扎制作方面。用白色的线绳,在纯白光滑的布料上扎制好形象各异的花纹图案、飞鸟虫鱼等,置入已准备好的蓝色溶液里浸煮,放于通风透光处晒绳,那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图像便出现在你眼前。最后再做些防止脱落的技术性加工处理,整个工序便告完成。 从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来看,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如此看来,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已相当成熟。史载唐代时,由于经济的繁荣,扎染工艺也着实兴旺了一阵。当时著名的纹样有“鱼子缬”、“撮晕缬”、“玛瑙缬”、“唐胎缬”等等。色彩有大红、茄紫、墨绿等色。不过即便在盛唐时期,能穿着扎染服饰的也只能是达官贵族,一般的平民还是不敢问津的。宋时,为抑制侈靡、提倡素朴、重振国运、以安社稷,政府曾下令禁止扎染工艺的生产及使用。以后随着战乱不休、兵荒马乱局面的出现,扎染工艺便日趋衰落。然而,同时期的邻国日本,却将我国的扎染工艺视作国宝。至今在日本的东大寺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 经过数百年的工艺演变,扎染工艺的防染手段已有几十种,染色也从单色演变成复色的多次浸染。扎染纹样具有从中心向四周成辐射状的工艺效果,扎染纹样的生动与丝绸面料的飘逸相谐成趣。因此过种古老的印染工艺至今仍有极大的魅力。 扎染的纺染手段很多。最简便的是将面料折迭后用线绳捆扎,经染色后再拆掉线绳,面料上就出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古时还用小米 粒扎进面料内,染出点点小花,或许就是“鱼子缬”的印染法了。古时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称草木染。常用染料有红花、紫草、蓝靛等。从宋代的印染工艺看,扎染是城市作坊常见的印染方法,应用面较广。 凤凰扎染艺术历史悠久,其扎染印花布纯美典雅,原始古朴。是凤凰民族民间工艺品中的精品。 扎染印花布制作工艺程序复杂,要先将各种图案投影在木板上并雕刻成模板,而后将布料置于两块模板间,再将特制的染沐灌入夹好的花模空白处,这叫凸染。手染是把花模板压在平展的布面上,然后用特制的染沐刷浸,稍乾后揭开模板即可。 扎染印花布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成壁挂、屏风、被面、桌罩、衣物等,成品独具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民族韵味。 扎染一般比蜡染价格要稍贵一些,小件的扎染作品,如头巾(3-10元/件),较大的扎染方布(50-70元)。扎染名师吴花花,张桂英的艺术作品因为艺术价值较高,作品以70-600元不等。 (3)、织锦 织锦主要体现土家族风格,手工编织,作工精细;比扎染和蜡染制作时间较长,价格要贵一些,一般一幅小件作品25-50元,稍大一些,图案复杂一些的扎染作品要200-500元/幅,扎染艺术大师叶水云的作品400-1000元/幅不等。 5、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以其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极具审美的 “银饰文化”。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但从佩戴部位上划分,大体可分为头饰、胸饰、背饰三大类。头饰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髻簪、耳环、项圈等;胸饰有胸链、针筒、围腰,外加手圏、戒指等及披肩、腰带等。苗族银饰大多保留着原始的韵味,许多造型反映了苗族人民曾经的信仰追求和生活习俗。 在凤凰古城内销售的银饰有老银和新银之分,老银是从民间收集而来的辈辈相传、有较长使用年限的银饰制品,有较好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一般价格较贵。新银是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时尚的加工品,按标准含银量、款式和做工,一般按件算价格,现场加工按重量算的有3元/克、8元/克、10元/克等,按件算的15-60元/件,一般来说按件算的性价比要高。 在凤凰古城购买银饰最好到挂牌经营的银铺,看看有没有银器加工销售许可证,银饰制品有没有品质保证书,小店或兼营的店铺质量难保证,至于大街流动摊贩上的银饰基本上都没有真品。如果是买老银最好请专业人士当参谋。 6、凤凰腊肉 据《易经-噬嗑篇释文》:“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证明腊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湖南土家、苗家腊肉是土家人民和苗家人民为延长猪肉保质期而独创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名产,其特点是:脂香浓郁、皮色黄亮、肉色似火、红艳喜人、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湘菜里面就有 冬笋炒腊肉、苦瓜炒腊肉、腊味合蒸(腊肉、腊鱼、腊鸡)、白椒炒腊肉等。 古时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杜甫有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本草纲目》称腊前三雪,能杀虫蝗,适合来年菜麦的生长。正因为季节适宜,自古至今湘西人便有熏制腊肉的习俗。湘西多山,植被丰厚,盛产木材,腊肉是有柴火熏制出来的,其味香醇。而我国有些地方熏制腊肉多用谷糠、花生壳、锯木灰等,这样熏出来的腊肉外表好看,呈金黄色,但吃味远不如湘西腊肉。 湘西人制作腊肉有其独特的工艺和手法,腊月间,人们将自家喂养的猪宰杀,大部分用来制作腊肉。人们先将肉切成条条块块,重的有四五斤,轻的也有一两斤,然后将肉抹上盐,再放进坛子里或木桶中,让盐渗透到肉的各个部位,一般要腌五至七天,而后再将肉取出,挂在通风处,将水滴乾,使肉收缩,这样便可以熏烤了。腊月间,湘西农家多在堂屋里挖一火坑,而肉则挂在火坑上面,也有挂在灶上面,一边烧柴取暖做饭,一边便可以将肉熏制好,一举两得。 湘西是高寒地区,农村人烤火时间较长,熏腊肉的时间也长,腊肉可以久藏不坏,一直能吃到来年立冬。湘西腊肉其貌不扬,但吃味好,嚼在口里,满嘴生津,齿颊留香。蒸熟的腊肉,可以一片片、一丝丝撕着吃。洗净的肥腊肉,通明透亮,放在阳光下,可照见人影,油而不腻。湘西土家人除夕之夜,全家人围桌吃团圆饭,一碗腊肉是少不了的。吃着香喷喷的腊肉,喝着自家酿造的大碗米酒,唱着山歌, 其乐融融,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7、剪纸 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迭,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苗族剪纸是苗族刺绣的底样,但从其制作工序和成品价值来看, 它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工艺品。苗族剪纸多为即兴作品。一般是剪纸艺人采用剪、扎、挑手法在纸上随意创作或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心里。画面造型生动,线条自然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民间剪纸(虹桥旁边有一位剪纸老艺人)作品,按图案的复杂程度来定价格(2元、3元、5元等)。 8、湘西名酒—凤凰红米酒、酒鬼酒 凤凰红米酒得益于祖传酿酒工艺和制作苗家腊味的秘方,立足当地民族习惯。特产老坛酒,采高山纯粮酿造,酒醇得劲绵,不上头、不乾口而闻名。成熟的原汁米酒米散汤清,颜色碧绿,蜜香浓郁,入口甜美,浓而不沾,稀而不流,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饮后能开胃提神,并有活气养血、滋阴补肾的功能,产妇和妇女经期多吃,尤有益处,是老幼均宜的营养佳品。 米酒根据配料及酿制工艺不同,分为黄酒、糖酒、清酒、稠酒等多种。米酒具有黄米的米香味,色泽黄亮,酸甜适口,口味绵醇,曲香悠长,营养丰富,消腻暖胃,老少咸宜。多于冷天制作。可作药引及料酒。《吴旗县志》载:“七月初七是农村采酒曲的日子,这日要将山上的艾蒿和书贝贝草 (贝母)等采集齐全,将麦子推成瓣,采成曲块任其自然发酵,用于冬季配制黄酒用”。因为家庭酿制,手法相殊,百户百味,故邻里亲朋,好以酒相赠,互品共享,富有乡村情趣。婚嫁宴席上,米酒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习称家造酒,喝酒先上米酒, 再上白酒 (也叫烧酒)。 酒鬼酒是以优质糯高粱为原料,择取吉首市郊兽塘卡龙、凤、兽3眼泉水酿造而成。泉水水质优良,纯净甘甜,其物理性能和离子成分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生产工艺仿民间传统药曲为糖化剂,以陈年大曲老窑继渣发酵,陈年3载以上。该酒系兼香型,酒度54度,1988年开始生产,年产量1000吨。 酒鬼酒清澈透明,香气优雅,酒体醇厚,回味悠长,尤以绵甜净爽、落口舒适而见长。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精心设计的外形似捆口麻袋状的紫砂陶瓶包装,装潢稀奇、大方古朴、雅致,酒名风趣、新颖,为酒中之稀品、珍品。该酒以其独特的酒质、酒瓶、酒名而闻名遐迩,受政要和酒界专家、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成为高级宾馆盛宴用酒,亦为国内外朋友交往中赠送礼物的佳品。酒鬼酒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89年获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银奖;1993年获第七届法国波尔多世界酒类专业博览会最高荣誉金奖; 1994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金奖和北京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世界名牌消费品认定委员会认证为“世界名牌消费品”。 9、凤凰凉粉 凤凰一带的居民食用凉粉可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这边最有特色的东西了,其它地方很难吃到,这里的人们都非常喜欢食用凉粉,不仅因它味美消暑,还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据《中药大辞典》载:绿豆凉粉有“清热解毒,治痛疽疮肿初起,烫伤,跌外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凤凰凉粉和川陕一带的凉粉有很大不同, 它和果冻类似,一般是五毛钱一碗或者一块钱一碗,一般是用塑料小碗装的,盛到碗里后再浇洒上红糖水、芝麻或者醋:甜甜的,酸酸的,又凉又滑,带点清香。 还有一些民间工艺品,如编织花带,较窄的机械编织的5-7元,手工编织15-20元;较宽的机械编织10-15元,手工编织25-40元。 一些特色食品,如芙蓉镇凤凰的米豆腐、水果之王—猕猴桃、湘西古丈毛尖茶„„„„ 逛遍古城,似乎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不光是古色古香的民俗建筑、独特的民俗风情,也由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很高欣赏价值的民族工艺而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块土地的神奇。 三、凤凰古城的美丽传说 关键词,‚四月八? ‚六月六? 湘西王陈渠珍 (一)、苗家“四月八”的传说 跳花坪上跳花忙,苗家儿女乐洋洋。 万把芦笙伴苗歌,千声唢呐绕山粱。 忽地一阵雷和雨,官家打手似虎狼。 …… 这首民谣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某年“四月八”,姑娘和后生子们在跳花坪上唱得正浓,舞得正酣,突然,闯来一群挎刀的官家打手,砍倒了上前阻拦的后生,抢走了如花似玉的姑娘„„年复一年,苗家的血泪洒满了跳花坪。后来,金凤寨一个名叫亚宜的后生子邀了 一帮有血性的年轻人在凤凰山上滴血饮酒,发誓要与官家血战到底,为遭难的兄弟姐妹报仇。那年农历四月初八,乡亲们像往年一样,汇聚到跳花坪上打花鼓、唱山歌、跳苗舞„„太阳当顶的时候,官家打手们又来“选美进贡”了。蓦地,一声牛角号响,亚宜带领后生子们挥刀舞棍,把打手们杀得七死八伤,丢进了龙塘河„„住在凤凰县城里的官家知道后,派了上万兵马前来围剿。亚宜同乡亲们在凤凰山下同官兵杀了三天三夜,终因寡不敌众,撤退到贵州,在贵州苗族同胞的支持下继续同官兵奋战„„次年,正当湘黔两省边区的苗族人民欢度四月八跳花节时,传来了亚宜战死在贵阳城下的噩耗。乡亲们悲愤交加,就在跳花坪上挥泪举杯,祭祀英雄。 此后每一年的“四月八”,苗族儿女都盛装打扮,聚集在一起,支起着“四月八”三个金黄大字的“节旗”,踏着鼓点、围着篝火,唱起了古老苗歌,跳起了象征吉祥和幸福的“大团圆舞”。表达苗家儿女对祖先的无限怀念,以及苗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 (二)、“六月六”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勾良苗寨出了一个勇敢的猎手,名字叫吴天龙。他聪明勇敢,练就了一手好箭法,射鸟鸟死射雕雕亡,真是百发百中,苗家都称他叫神箭手。吴天龙家里有个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他很孝敬老母,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山上的豺狼虎豹被杀绝了,苗家人民虽然再不怕猛兽的侵害,但苦日子好像个无底洞,总是熬不到头,天龙母子俩也还是过着隔顿断粮的生活。 一天,吴天龙从山上打猎回来,对母亲说:“娘啊,山上的豺狼虎豹都被孩儿的神箭斩尽杀绝了,可是人间的豺狼虎豹却越来越多了,我们受尽了官府的欺压,苦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我要带领苗家起来造反,把官府赶尽杀绝,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老母亲担心地说:“儿啊!这是要杀头的事,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如有个三长两短叫我怎么办啊!”天龙见母亲难过,忙安慰她说:“老母亲不要为孩儿担心,我自有办法,狗官府凶如虎狼,你不杀它,它就要吃掉你,我们总不能坐着等死啊!”听了儿子的话,老母亲默不作声了。天龙见母亲默认了,高兴地跳了起来。 从此,吴天龙天天早起苦练本领,他从来龙山上砍来了生长三年成材的樱桃做成一张弓,又用浸泡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老棕绳做弓弦,并把自己从来龙山的藏龙洞中得来的三支神箭收藏好,准备在皇帝五更坐朝时射死皇帝。 那一天,吴天龙做好了一切准备,交待母亲说:“明天五更皇帝坐朝时,我用神箭把他射死,你今晚不要睡觉,到五更天鸡叫头叫时把我喊醒,一定要记住,过时就错过了机会。”母亲答应说:“知道了,你放心睡觉去吧!”说来也巧那夜好像特别长,母亲从头更坐下等起,等呀等呀! 等了好久好久,还没有听见鸡叫,她实在是太疲劳了,坐着坐着就打起瞌睡来了。又怕儿子错怪,等不起鸡叫,她就到灶屋里拿来了簸箕啪啪啪地打起来。一听到“啪啪啪”的响声,鸡果然叫了,她高兴极了,慌忙走进儿子睡觉的房里喊醒了他。 吴天龙以为当真的是鸡叫了,于是拿起早准备好的神弓箭,爬上 了月亮山顶,面朝北方,拉起弓搭上箭,用尽神力,嗖!嗖!嗖!一连三支神箭朝皇帝的宝殿射去。可惜皇帝刚刚上朝,走到宝座上,忽然看见三枝神箭射在金龙柱上,吓得浑身是冷汗。皇帝气得浑身发抖,立即传下圣旨,捉拿射杀皇帝的凶犯。消息传到了勾良苗寨,吴天龙才晓得受了母亲的捉弄,没有把皇帝老儿射死,闯下了弥天大祸。他立即召集了九九八十一寨的苗民,天天操练本领,准备和官府进行一场拼杀。不久,皇帝派来的人马果然来到苗山,吴天龙带领苗族人民和官府战斗了七天七夜,杀得官兵人仰马翻,血流成河,官兵来了一批又一批,义军却越来越少了。由于寡不敌众,义军终于战败,吴天龙被官府捉住,他英勇不屈,最后被官兵杀害。吴天龙牺牲后,变成了一只大公鸡,高高地站在勾良山上,天天为苗家报晓黎明,唤来光明。如今,在勾良坡上还有鸡公岩、鸡公寨、射箭台等遗迹。 吴天龙遇害的那天正好是阴历六月初六,为了纪念这位英雄,苗家就在勾良苗寨举行集会,唱歌、对歌、跳舞,以此来歌颂和赞美自己的英雄,表达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从此,“六月六”苗族歌会就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 (三)、“湘西王”陈渠珍 陈渠珍,号玉鍪,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九月, 其先祖由江西迁湖南浏阳,再迁麻阳龙家铺,祖父始定居凤凰。陈渠珍16岁入沅水校经堂读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 分配在新军第四十九标任队官,曾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7月,钟颖率部进军西藏,陈任援藏军一标三营督队官,参加了工布、波密 等战役,被调升为管带。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西藏,进藏川军中的哥老会组织积极响应,并杀死了另一协统罗长琦。陈渠珍出于个人安全考虑,于年底策动150名湘黔籍士兵,取道青海,渡哈喇乌苏河,入酱通沙漠,过通天河,经柴达木盆淖地,历经7月到达兰州时,仅生存7人,返回凤凰,已是民国元年(1912年)冬。24年后陈把这段历史写成《艽野尘梦》一书。 民国2年(1913)陈回凤凰任湘西镇守使署中校参谋。1918年护法战兴起,湘西镇守使田应诏组织护法军第一路军,命陈为参谋长兼第一梯团长,旋又代理第一路军司令。民国10年(1921)兼湘西巡防军统领,移驻保靖。民国14年(1925年,省长赵恒惕任命陈渠珍为湘西屯边使。民国16年(l920)唐生智复任命陈为第十九独立师师长,陈遂回驻凤凰。为培植地方武装势力,他兴办了军官教导团、经武学校和国术训练所等机构;编著了《军人良心论》等教材。在财政上,他极力扩充税源,加盐税、木关税、特税(大烟税)、火坑捐(户口捐)等约五六十种苛捐杂税,掌管湘西全部屯租,还兴办了湘西农村银行,票币发行量达10万元,流通于湘西14个县。还先后在凤凰县办起了造枪、皮革、木器、印刷、毛笔等工厂及乡村师范、幼稚园等学校。民国24年(1935年)春,何键趁红二,六军团配合中央红军长征之机,逼迫陈部接受改编,其部队改由顾家齐、包移率领开出湘西,陈渠珍以"湖南省政府委员"的空衔移住长沙,从而第一次结束了他在湘西的割据局面。陈渠珍对何键怀恨在心。 民国26年(1937) 9月,在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贺耀祖的支持 下,利用凤凰苗胞抗租反屯的炽热情绪,于幕后策动屯务军指挥龙云飞等乘机攻入乾城,震动了湘西,加上国民党上层互相倾轧,何键被调离湖南。1949年3月2日,沅陵发生兵变,湘西局势一片混乱。陈渠珍趁机成了凤凰县防剿委员会,重新掌握了全县军政大权。陈为了控制湘西局势,又先后接受了宋希漉和省主席程潜委任的"湘鄂边区绥靖副司令"及沅陵行署主任的职务,并移署乾城,在所里(今吉首)召开了"湘西善后会议"组建湘西自卫军,人枪共约3000余。于是陈又东山再起。 1949年8月,程潜、陈明仁在长沙和平起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战军部队向大西南挺进。陈渠珍由乾城退避凤凰县黄丝桥。中共湖南省委、湘西区党委及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曾多次派员来凤凰策动陈渠珍和平起义。陈在权衡得失后,同意和平起义,10月中旬,赴乾城正式与湘西区党委洽谈和平解放凤凰及沅陵行署的接交等有关事宜。1950年陈被特邀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扩会议,谒见了毛主席、周总理,并与贺龙元帅畅叙旧情,继而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1952年2月病逝于长沙,终年71岁。陈渠珍以他的智慧谋略统治了湘西近三十年,被人们称为“湘西王”。 ‚凤凰人鄙薄攀附,崇尚傲气傲骨,尤其佩服那些敢跟大角色叫板的人物,他们爱赌狠是出了名的。有些顽劣的男孩子,从小就习惯于把削尖的竹版挂在裤带上,遇到厮杀的机会敢快拿出来作武器。男人们用刀或扁担在街上决斗,做妻子的决不阻拦,只不过把幼小的孩子拉过一边罢了。军人们之间互相砍砍杀杀纯属正常,可是谁要暗算 行刺,即使得手也只算得上懦夫一个。彪悍勇猛不怕死敢拼命,在任何场合都是大有作为的,就连集会上上刀梯一类的法术,也带着很浓的赌狠色彩。动手之前先大吹大奏,引得远近数十里的人众踊跃前来,有时观众达上万人之多。所谓传法念咒、雄鸡放煞、封刀开刀一类讲究,不过履行仪式,真正能够鼓舞人心的,是在排行仰望的男女面前,踩着刀刃爬上几十米高的长梯,那种居高临下的威风,那种无人敢比的勇气,给人的满足可以让竞技者忘却一切练习的辛苦。纵然在成功之前,为这流过再多的汗抑或血,也值得。对手越是个人物,斗起来就越长精神,陈渠珍与蒋介石斗狠的经典故事,在凤凰就流传得颇为广泛。 话说1938年,自清朝武备学堂兵目队学员算起,陈渠珍在军队中的履历足有了三十五年,历经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各种官阶,已是中将军衔在肩。随着抗战时局的变化,国民政府迁址武汉,并将进一步迁往重庆,作为川黔屏障的湘西就具有了更重要的战略地位。蒋介石通过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得知陈渠珍在湘西地方上的影响力,希图利用他来巩固湘西这道可能成为抗日前沿的防线,电召陈渠珍到武汉一见。陈兴冲冲拿着张治中的亲笔介绍信前去谒见委员长,不料蒋介石见到他只是三言两语,居高临下说了一套国府要迁重庆,湘西就成了西南大门,地位极为重要,你过去乾得不错,今后更要好好乾等等例行公事的话,不等陈渠珍有所表示,就翩然而去。 此等官场应酬让这个性情高傲的凤凰人很不舒坦,自尊心大受伤害。他愤然取消了拜见陈果夫、张群、何应钦、陈诚等人的,立 时回了湖南,取出那一迭不曾派得用场的介绍信还给张治中说,‚委员长待人太轻侮,我有点受不了,别的大人物我也不想见了。?张闻说吃惊道,‚多少著名人物欲求蒋一面而不得,他能接见你而且勉励你,就可谓特别了。?陈以沉默表示不以为然,张于是叹气说,‚你毕竟带有几分山野土气呀。?对这样的评语,陈渠珍并不觉得刺耳,虽然他并非不知道‚得低头时须低头,得弯腰时且弯腰?是官场上的金科玉律,可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会被个性的本能趋使,什么都不管不顾。辛亥革命以后他在湘西镇守使田应诏手下当参谋,因无实权,常被同僚所讥笑。有次中营游击滕某宴请军政要员,在席间戏谑陈说,参谋参谋,就是参事参议谋衣谋食。陈一怒之下当场揪住这位上司,饱以耳光,事后不得不弃家而逃,跑到四川去投奔江湖上的朋友。 1939年,与陈私交甚好的张治中,见他受到继任湖南省主席薛岳的排挤,特别安排他去重庆会见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以期改善他的处境。因张深知陈渠珍个性耿直高傲,而陈诚当时在国民党政府中也是炙手可热以傲慢出了名的人物,故事先特别嘱咐他对蒋委员长的这位红人要谦恭一点,奉承几句。 没想到陈渠珍在宴会上竟然一句奉承的话都不肯说,有时还有意无意针对陈诚的狂妄露出轻慢的表情。张治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频频在桌子下边踩陈渠珍的脚尖,陈还是我行我素。宴会后,张治中埋怨陈渠珍说,‚你这个人怎么一句客套话也舍不得讲,就是字字珠玑也要吐几颗嘛,不然怎么求他通容,?接着又建议陈渠珍回访陈诚,补救一下。陈渠珍婉拒了张治中的建议,说,‚我的年龄到底比他大 许多,为一官半职乞求于他,太不像样子。?张治中听了暗暗叫苦,早知陈渠珍如此心高气傲,就不该安排他与陈诚见面,这下说不定没帮上忙,反而给了陈诚不好的印象,弄巧成拙。果然,后来陈诚不但不成全陈渠珍,反而指责陈曾在湘西‚养匪纵匪,放匪收匪?,使蒋介石险些下令将陈渠珍扣押。 过了些时候,张治中通知陈渠珍说,委座听说他要回湘西,准备再次召见他。陈渠珍听后不但不肯去,反而对张说,‚宜为庶民,也不折腰为官。?张治中暗中佩服这个凤凰人的骨气,口中也不得不劝说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你的个性太刚直,要吃苦头的。?陈渠珍事后对友人说,‚蒋介石的住房里有许多狗洞,我就是不能丧失人格去钻上一钻,求个一官半职。? 陈渠珍在湘西经营了大半辈子,他的经历中曲折离奇的故事多得很,可是他的同乡不论长幼总爱重复讲述他跟蒋介石斗气的一段,在凤凰人看来,陈渠珍是他们历史的代表,有资格跟他来赌狠的对手,非蒋介石而不能过瘾。至于陈统领为了他的负气,付出了历时七年被迫流离失所的代价,他的乡邻多半闭口不谈,那段经历显不出什么狠来。大侠金盆洗手后凤凰地方历史上游侠辈出。游侠精神的生长,当与凤凰人气质中的浪漫分不开。这种土生土长的浪漫与风花雪月情怀并无多少共同之处,而是由歃血为盟、两肋插刀、引颈向刃、视死如归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支撑,在漫长的年月里驰骋着凤凰男子的幻想。? ——摘转自蒋子丹《边城凤凰》 【附1】一个军阀的早年爱情 祝勇 一 一九二二年对于沈从文的一生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一切都归因于他遇上了一位军阀,并在这位军阀的手下做了一名文书。此人就是湘西王陈渠珍。 象小说里的一个伏笔,沈从文后半生的道路,甚至他晚年从事文物研究,在这一年就已经注定。这样说看上去悬乎其悬,实则不然。人生看似无法聚拢的散沙,散漫而无关联。其实时间在每一个瞬间都在改变现实的局面。我们不相信‚命中注定?是因为我们不善于发现身边那些琐碎的细节与未来的联系,而实际上,即使一块最轻的石头投向水面也会形成一轮一轮的波纹,打破原有的张力,向未知的远方扩散开去。我们可以不信任算命的道士,但我们应该相信波纹的存在。 湘西王那年四十岁,沈从文二十岁,刚好差了一半。四十岁的陈渠珍刚刚做了湘西的最高首长。湘西这块地盘本是‚田三胡子?,田应诏,的,陈渠珍只是田麾下的一名骁勇的战将。结果民国九年,一九二零年,以后,田应诏烟瘾日增,想过几天舒坦日子,就激流勇退,到长沙,武汉,最后到上海做寓公去也,终日悠游,就把自己苦心经营的这块地盘交给心腹陈渠珍。陈于是陆续接任第一陆军司令及湘西巡防军统领之职。二十岁的沈从文一脸稚嫩表情,终日漂泊,居无定所,用今天的话说,是个十足的‚小混混?。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满于现状又只能随波逐流,未来在他的头 脑里还是一片昏蒙,尚未显露出具体的形骸。而陈渠珍,则早已是一个历练成熟的男人,踌躇满志,事业有成。黄永玉这样描写陈渠珍,‚‘老师长’壮实,魁梧,浓眉大眼,留着厚厚的八字胡。何健也留八字胡,是个地道的鹅蛋脸,倒眉毛,看长相就该挨打。?,《这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九九些忧郁的碎屑〉,第八十三页,生活* 八年版。, 四十岁的陈渠珍已经数不清自己杀过多少人。以后他还杀过更多的人。杀人就是他的职业。杀人对他已经没有感觉。贺龙也在湘西的军队里混过,和陈渠珍算是个‚同僚?吧。一九二五年以后,二人兵戈相向。红军长征过湘西时,有人说陈渠珍杀了贺龙很多人,贺龙也杀了陈渠珍很多人,两败俱伤,也有人说陈渠珍念及旧情,不忍兄弟自残,遂给贺龙的队伍闪开一条路。黄永玉坚决持后一种说法。 但不管怎么说,红军给了蒋介石一个机会。蒋介石早就想把手伸进湘西,但他一直找不出办法,只因有陈渠珍在。直到一九三五年,利用让陈渠珍剿灭红军的机会,让何健夺了陈渠珍的权。陈渠珍就像田应诏一样到了长沙,整日赏玩书画,过起轻闲日子,实际上他并未死心,而是伺机而动,一旦时机成熟,他就可以重掌湘西大权。陈渠珍杀人如麻。一个职业军人的基本素质,就是要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然而陈渠珍又常常表现出截然迥异的另一面,他常常是古道热肠。他的内心竟然容纳了冰炭相激的两极。陈渠珍统治湘西的时期,几乎是湘西最好的时期,‚使湘西真正做到了‘道不 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盛世?,[美]金介甫,《沈从文传〉,第六十一页,时事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他发誓要做曾国藩、王阳明那样的‚中兴伟人?,重视农业,兴教办学,若有穷苦人家子弟考出湘西而无力求学,陈渠珍就自己掏出白花花的大洋,送他们远走高飞。 陈渠珍杀过无数的人,也恩泽过无数的人。杀过或者恩泽过,他就把他们忘掉,从不挂怀。魔鬼与天使由同一个人来扮演,现实中的真理总是显露出其荒谬的一面。就像湘西的山水,有时俊秀如花,有时狞厉似鬼。在陌生者眼中,这些变化仿佛都不可思议,然而,一切都有它内在的逻辑。我们读不懂,是因为我们只是肤浅的观察者,而从未进入事物的核心。刚到陈渠珍身边,沈从文感受到的是陈渠珍儒雅的一面。他对这个‚治军有方、智足多谋的统领官?,除了敬重,不会产生其他的感情。这个在命运的激流中挣扎的人,在一个大人物的身边获得了片刻喘息的机会。他知道那只是他的权宜之计。只是他没想到,日后的一切竟然都受惠于这位‚陈姓长官?的‚第一推动?。尽管他从离别这位长官以后就再也没见过他,尽管这位长官很早就死掉,陈渠珍死于一九五二年,,但是沈从文的脚步,一直牵着陈渠珍的影子。其实湘西的每一个人都几乎不可能摆脱陈渠珍的影响。陈渠珍象幽灵一样无处不在——即使在他死后,这是湘西王的厉害之处。一九二二年的沈从文还不可能透过陈长官笔挺的军服,看到他心灵深处的火光,看透他深埋于心底的爱与仇,更无法知道陈渠珍早年的隐秘。他只把自己在陈长官这里谋 得的差事当成一种偶然的际遇。而陈渠珍此时,却早已不相信什么偶然。自从他率领他的队伍由青藏高原向内陆逃生,误入大沙漠,经历了那茹毛饮血的七个月,自从他深爱的藏族女子西原与他共同从绝境中生还,又在长安客栈里病亡,这个男人,就不再相信这世上有什么偶然了。? 二 西原留给我的最初的印象是明眸皓齿,面若桃花。她皮肤并不像其他高原女子那样,沉积着太阳紫色的光斑,而是如江南女子一样白皙。她头顶的银饰和项间的珠串,被高原透明的风摩擦的晶莹透亮,明亮的阳光时常会为她的身体勾勒出一道银亮的轮廓。 那天我在加瓜彭错府上饮酒。那是个无比纯净的日子,过了这许多年,我的记忆里至今不曾落过一粒尘埃。蓝天碧草,远山近水,仿佛崭新的布景。那天有藏族少女在草地上跳歌庄舞,五色斑斓的毪裙如风中飞旋的野花般翻飞起落。后来我就看到了她在远处望着我笑。不知我这个汉人,在她的眼里有何新奇之处。我看见她的胸脯在迅疾得起伏,她刚刚纵马飞奔过。刚才,我注意到远处有一群人在策鞭疾驰,在经过立竿的瞬间,俯身将立竿用力拔起,动作敏捷而轻盈,以为是群壮汉,不想却是几位妙龄少女。从那一刻起,西原就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再也挥之不去。 后来在往羌塘草原逃命的路上,我向西原讲述了那天的感受。我说,尽管我是个汉人,但是我已经预感到,你注定会跟我走。西原笑了,说,那天我看你一副憨直模样,不想心里揣着这等鬼心思。 我是驻藏清军中的一名管带。加瓜彭错是我的朋友,一位年愈 六旬的藏族贵族,拥有一所富丽的宅邸。他几乎把他所有的财富化 作了对宗教的虔诚。从草地上归来,他引领我去看他楼上的大经堂。 大经堂差不多是用金子砌成的。一束光柱从窗孔中射进来,从他的 脸上扫过,在他的脸上形成一种庄严的木刻效果。然而他最大的财 富却是他的侄女西原。他引我参观他的宅邸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一 直想着西原。后来彭错看出了我的心思,笑了。 我是在一个凌晨带着西原逃出德摩的。那时,武昌起义的消息,由《泰晤士报〉传到拉萨。在拉萨的清军发生哗变。我决定出走。我派兵偷偷给西原送信,叫她在德摩山下等我。那时我的心里十分紧张。我并不是害怕自己逃不出去,而是担心来不及带走西原。所以兵士带着我的纸条走后,我独坐在军帐里,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的心跳。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一次等待。当时的那种寂静比每次战役开始以前的等待还阴森可怖。决定作出之后,我的头脑里便是一片空白。时间一到,我就按照约定来到山口。谢天谢地,西原如约而来。我突然有了想哭的冲动。 然而,她的笑容依旧灿烂。她的微笑像碧空下的雪山一样圣洁,无邪的令人心痛。我说,请你跟我一起走吧。军队生变,已无可收拾。达赖虎视境上,等的就是这个机会。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你不能留下,彭错先生也得走。是前进犹可望生,留此终必一死……正在这个时候,有人来报,统师罗长礻奇在逃脱时被人捉住,五花大绑,拴在马尾后,鞭马疾行,拖了数十里,至喇嘛寺,早已气绝。他的话被一 阵巨大的声响打断,远天卷起一阵浑浊的烟尘,像是荒漠上骤至的风暴。正在我发愣的刹那,哗变部队已经到了眼前。裙袍上积着的灰白尘土,使他们看上去活像破庙里一堆泥塑的罗汉。其中一个泥像活动起来,凑到我跟前,对我说,罗长礻奇阻挠革命,已经被除掉了。或许他们念我曾参加同盟会,推我做领袖。但我去意已绝,抱拳称谢后,带着西原,策马而去。第二天的凌晨,我终于带上我暗中集结的人马,在高原寒风的悲鸣中,踏上了东归的征途。 此时的高原仿佛一座巨大的坟墓。头顶的繁星清晰如磷火。在黎明到来以前,长夜披着最后的黑纱,试图死死缠住人们最后的噩梦。烈马长嘶,驱逐着夜的恐怖。马镫闪耀着月的寒光。我和我的西原一起上路。西原的义无反顾是我最后的温暖。西原不走,即使我生还,我的灵魂也死在高原了。我带走了西原,就等于我把关于高原的所有记忆,都带走了。 但彭错不走。他说,如果一定要死,就死在高原吧,让自己的灵魂,像苍鹰一样在故乡盘旋。 那天凌晨,我们向彭错作了最后的道别。还有西原的母亲——她已经哭成了泪人。她拿出一座小巧的珊瑚山交给西原,永作纪念。彭错说,彭错老矣,无能为役,西原此去,重会何年,西原泣不成声。我紧紧搂住西原的肩膀,硬把她拖走。我扶她跨上战马,不到一分钟,母亲和伯父都丢在身后没了踪影。这时寒风早已吹乾了西原的眼泪。她的发辫在颠簸中迎风撒开。 从那时起,我的生命就像从山顶崩塌的雪阵一般,朝着一个万劫 不复的终点,急速冲下,巨大的惯性使我失去了顾盼和思量的机会,想改变轨迹,就更不可能。爱上西原并与之同行,我不知是神灵对我的眷顾还是对我的惩罚。 我救西原逃生,我也同样害死了西原。然而除此,却绝不可能再有什么别的结局。既然我是那么深爱西原,结局就只能如此。也许正因为我离不开西原,神灵才要将她从我身边夺走,命运总是在最关键的地方打一个死结。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在当时却是顾不得考虑的。那时候我们心中只有一个方向。我们在朝着心底想好的那个方向快马飞奔,迟疑一步都可能带来灾祸。我们甚至没有选择道路的时间。 我救了西原,加瓜彭错死了。他们夫妇是被捆在柱石上,凌迟而死的。锋利的刀片整整剐了三天三夜——在他们已经咽气之后,刀片还是没有停。这一切是我后来才知道的。然而在我们飞奔的路上,我却看到了苍鹰在头顶盘旋,而且跟着我们飞了数十里,不愿离去。 我们在江达喘了口气。见大势已去,决定带西原奔青海,走甘肃,经四川,终回湘西。我们打听到,由此有三路可达甘肃。东西两路,沿边界行走,人户不多,但路途稍远,须三四个月方可到达。只有中路,虽渺无人烟,但只需四十日便可到柴达木,由柴达木经青海入甘肃境,有十天就够了。归心似箭,加之粮草虽不富裕,但维持一月总可勉强,遂决定由中路东归。然而这条路偏偏是条不归路,一百五十人的队伍,待走过这条路时,仅余区区七人, 这条路是我一生中走的最长的一条路,它几乎和我的生命等长。在这条路上,我们躲避了敌对的军队,却难于躲避命运的敌视。荒原 无边,不知埋藏了多少英雄的骨殖。坚硬的马蹄可能随时翻腾出唐宋的冤魂。我们在沙漠上行走,如同踩在无数柔软的尸体上行走。无限敞开的高原野地胜似日日逼紧的囚笼。我们寻找着最后的出口。 喇嘛的话对于我们如同晴天霹雳。在行了多日之后,平原地带的一座小喇嘛寺里。与我们急切的问询相对照的,是他悠缓的语气——他语速如同天空上游荡的一片云朵一样缓慢。他说,此去行三日,即入羌塘沙漠,荒无人烟。此路行人甚少,尔等想一个月到甘肃,绝无可能。喇嘛的话在第二天就得到了验证。那天,我骑在马背上四下环望,视野之内一片黄色,皆是荒寂的沙漠,连道路都找不出来。我和西原面面相觑,呆愣在那里,半天回不过神来。 三 我至今还在揣测沈从文打开那些楠木橱柜,触摸堆成小山的宋明旧画时的那份惊奇。画轴间夹带着旧式家具陈腐的香气,和阳光的味道掺和在一起,向沈从文的面颊弥漫而来。沈从文来不及多想,就急切的解开绳绊,展开那暗旧斑驳的画幅,于是,那些山水,那些枯树,那些瘦马,那些长髯的老者,衣褶如花瓣般繁复的仕女,还有观棋的顽童,在沉睡了数个世纪以后,一齐在这个早晨醒来。还有几十件精美的铜器和古瓷,十来箱书籍,一大批碑帖,以及很快运来得一部《四部丛刊〉。宋元明清,千年时光,拥挤在这间小屋里。沈从文几乎透不过气来。它们都沐在从窗子里透进来的几道香喷喷的阳光中,泛出旧时的光泽,令人于酩酊中怀疑一切都是假象,仿佛视觉和触觉在合谋一场骗局。 他不能解释这一切是如何到他面前的,而且,他可以由着性子摆弄它们,尽管它们并不属于他——它们属于那位‚陈姓长官?,而沈从文自己,充其量不过是个保管者。也许,这人间最绝美的物什,是‚陈姓长官?用大把大把的金银换来的——他从不吝惜金钱,或者,是用数不清的人头换来的——他也从不吝惜杀人。他无法说清是什么力量使得本属于古人的那些散碎的时光在这间山顶小屋聚拢起来,化作一个流浪汉心底短暂的快乐。年轻的沈从文固执的认为命运永远是刻薄无情的,而这样的快慰,也许是命运之神的片刻疏忽造成的。本来,他最大的满足,是在他行军的时候,背囊里夹着一本值六块钱的《云麾碑〉,值五块钱的诸遂良的《圣教序〉,值两块钱的《兰亭序〉,值五块钱的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还有一部《李义山诗集〉。这些是沈从文用积攒的军饷买的,为别人所没有。这一切足以驱逐这个年轻军人心头的惶恐和寂寞。然而,眼前的一切,远远超过了沈从文心灵的预期。 尽管沈从文并不是真正的拥有者,然而,又有谁能成为它们真正的拥有者呢,长官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暂时的保管者而已。人不过是瞬息间的生物,肉体永远是时间的囚徒,摆脱不了时间的奴役。面前的古物里掩藏着无尽的密码,没人能够破译出漫长的时间进程中,每一个与他们有关的人的秘密。即使是创造出它们的一双双与众不同的妙手,也早已化作淤泥了。可它们却存在了下来,温柔细腻的线条里,包裹着一股倔强的力量,可以穿透岁月的堵塞,像流水一般在时间中不知疲倦的奔跑。它们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产物。精神可以分离于肉 体而单独存在,而且比肉体长寿。肉体的腐烂与寂灭不可回避,而内蕴的精神只有在充分感受到世界的冷热之后,才能如淬火的战刀一样,化作一种坚硬不朽的力量。这也许正是长官喜欢它们的原因。 陈长官总是在下午光顾这间屋子。那时他的皮靴会将走廊踏的山响,然后吱的推开那扇老旧的木门,那修剪整齐的八字胡就出现在沈从文眼前了。他会很潇洒的脱下雪白的手套,往桌上一丢,就在桌案前坐下,先是点上一根烟斗,抽着,一声不吭,像一个文人那样陷入冥想。这时小屋里异常安静,只有烟叶燃烧的咝啦声,只见烟线像幽灵一样飘浮、升腾。抽完烟,陈长官就开始翻弄那些古书,而且一坐就到深夜,这些动作好像经过了操练,每天不曾走样。在沈从文的记忆里,陈长官好像从来不碰女人。他治学的时间几乎与他治军的时间相等,这是他同其他军阀的不同之处,也令沈从文颇感蹊跷。人们都说陈长官很看重自己的权势和地盘,但沈从文看不出来。在沈从文眼里,陈长官的目光永远都是静止的,波澜不兴,伫留在那些微黄的册页间。 沈从文后来极少在作品写到这位统领官,只是在自传中有这么一段,可以让我们从中揣测他当年的形貌,‚那军官的文稿,草字极不容易认识,我就从他那手稿上,望文会义的认识了不少新字。但使我感动的,影响到一生工作的,却是当时他那种稀有的精神和人格。天未亮时起身,半夜里还不睡觉。凡事任什么他明白,任什么他懂。他自奉常常同个下级军官一样。在某一方面说来,他还真天真烂漫,什么是好的他就去学习,去理解。处臵一切他总敏捷稳重。由于他那份 希奇精力,竿军在湘西二十年来博取了最好的名誉,内部团结的如一片坚硬的铁,一束不可分离的丝。?,《从文自传*学历史的地方〉,《沈从文散文选〉,第一零六页,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 长官偶尔也对他身边的这位书记官讲些古书,或者文物鉴赏方面的知识。沈从文自然是洗耳恭听,自然是极其受用的。这也是命运的安排吧。沈从文走投无路的时候,曾经拿着贺龙的把兄弟向膺生的介绍信去桃源县投奔贺龙。贺龙当时是清乡指挥部的支队司令,和陈渠珍一样,是湘西一带响当当的罗宾汉似的人物。贺龙笑眯眯的望着沈从文说,码头小,容不了大船,留下暂时总可以吃大锅饭。就让沈从文作个差遣。也许沈从文对这份差使不满意,没有留下。后来在保靖,陈渠珍偶然看到了沈从文的字,让人叫来了沈从文。他打量着这个腼腆的年轻人,问,愿不愿意跟我跑码头。那时,沈从文已经领教了人生的无常和世象的冷暖,如同一只疲倦的树叶,没有了独自在激流中冲荡下去的力量和勇气了。他孤寂而脆弱,于是,没有多想,就跟了陈长官。 在陈长官身边见的世面对沈从文一生的走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它,是这个年轻人朦胧的野心变得清晰。文化如同爱情一样,是严酷惨淡的现实中,一个既远且近、温暖而美丽的投靠。它常常出自一种偶然的际遇,,,,又绝对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有关。沈从文后来写道,‚这就是说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做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 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若说这是个人的幸运,这点幸运是不得不感谢那个统领官的。?,同上, 就在这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这个意外,像是戏剧家一个巧妙的策划,在生命中最关键的部位出现。它把沈从文逼到绝路上,使他为自己破釜沉舟似的冒险生涯,下了最后的决心。 四 为我们指路的喇嘛终于成了我们的向导。喇嘛九岁入甘肃塔尔寺披剃,十八岁随商人入藏,曾走过这条路,但事情已过去五十年,前尘旧影早已模糊不清。他记忆的每一个细节都意味着我们的生机。沙漠浩瀚的令人绝望——在当时的处境下,如尖刀般切割人的生命的,不是悲鸣的狂风,不是刺骨的冰雪,不是失去时间感觉之后的惶恐空虚,而是时时涌上心来的绝望情绪。它就像一只永远尾随着你的野狼,在每一个你惧怕它的时候,向你闪烁幽绿的眼光。我有一种被世界遗弃的感觉。无边的荒野就像一个巨大的陷阱,于不动声色中暗藏杀机,每走一步都有死亡的可能。这个世界有美酒歌乐,有包裹在市井炊烟里的寻常生活,然而那一切在遥远的天边之外。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死亡,这是两者之间的真正距离。绵延的雪山,就是这种距离的刻度。这两个格格不入的世界,有时像是只隔着一层薄脆的窗纸,手指轻轻一戳,就可以从这头望到那头,而有时,中间正好隔着一生的距离。 我们的人马在一天天的减少。我带着我的湘川子弟们来到西藏戍边,然而我却不能将他们完整的带回去。他们象从天上降下的雪片一 样消失在原野上了,没人分辨得出哪里是他们的坟墓。每到夜里,我都听得见他们的冤魂在哭嚎着叫我的名字。但是我无能为力,即使是剩下的人,我也不知能否将他们带出沙漠。 西原一直陪伴着我。她把那头枣骝马让给我骑,自己则骑我的那头大黑骡。她把临行时母亲送她的那只珊瑚一直揣在怀里,珊瑚上至今还停留着母亲的温度。在这种情境下,有西原在,真是人生一种难得的际遇,然而我胸中又时常涌起一阵无法言说的悲凉。每到宿营的时候,西原都悉心的用毛绳将马匹拴好。然而一早醒来,发现枣骝马还是跑掉了,平沙无垠,踪迹杳然。西原遂将黑骡让给我骑,她自己选择了一匹劣马。 现在想来,枣骝马的远遁绝对是一种不祥之兆。几件致命的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了。先是喇逃跑了。逃跑之前,没有任何迹象。我仔细回想着与他最后的交谈。那是在宿营时分,我问喇嘛,眼前的地貌,是否能够唤起他的些许记忆。他沉吟良久,说,由此过通天河,再行数日,即有孤山突起于平原中,地名为‚冈天削?,我当年曾在此休息二日,此山高不过十余丈,有小河绕其前,又有杂树甚多,沿河行八九日,渐有蒙可罗,即藏人的毛毡帐篷,,再行十余日,即至西宁。这些话,或是他逃走前的最后的交代,也未可知。他是不堪忍受兵士的苛责殴打,才逃亡的。,绝境中的兵士们性情日益横暴,但是他孤身一人,活着走出沙漠的概率,几近于零。 几乎在喇嘛逃走的同时,我们吃光了最后一粒粮食。这件事所带来的恐慌甚至比失去向导还要强烈。命运又为它的残酷增加了砝码, 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一粒晶莹圆润的米粒,都可能延长生命的长度,而奇迹,往往会在这段长度中出现。这种心理在当时的队伍里像瘟疫一样蔓延。然而,我们千方百计试图抓牢的那根救命的缆绳,终于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崩断了。我仿佛已经望到了死亡那黝黑的洞口。那一天我意外的发现,我的喧嚷暴戾的兵士们都沉默不语了。沉默比喧哗还要可怕。人性就是在这一天真正的发生了动摇。胃肠可以主宰脑袋,刀绞似的饥饿足以让理性靠边。终于,他们开始争食死者的遗骸。昨日的兄弟,成了今日的口粮。那是在睡梦中冻死的可怜人,夜里寻食的狼群捷足先登,已将他的身躯噬尽,仅余两手一足。生者还是将它们煮到锅里,含泪咽下。 西原也好几天未曾进食了。她的身体日渐虚弱,这位豆蔻年华,身手不凡的姑娘,身体已经像纸一样单薄。我注意到她的脸色在一天天的枯乾。但她依然爱笑。她会给我讲她的游牧岁月,讲她的母亲,和伯父加瓜彭错,我们还不知他已惨死,,尽管那一切,在迷途中像一场虚构的故事。夜幕于荒漠上降临,就是衙门里灯火阑珊,权贵被美女所簇拥的时刻里,我正在指挥我的兵士露宿,而我的西原则在一层一层的拂去地上厚雪,试图将冷酷的大地变成我们的床榻。每天夜里,我们都是背靠着背坐着,每人手里握着一杆枪,枪口向外,以便随时警醒,对付在夜里光顾的狼群。我们的梦境——如果还有梦境的话,也总是缠绕在一起,撕扯不开。饥饿中我触摸到她怀里的一小片乾肉,她已在怀里揣了多日了,她舍不得吃。她是为我而节省的。我要求她吃掉,她说,我耐得住饿,几天不吃没有关系,你指挥队伍, 却不可一天不吃。况且,西原万里从君,可以没有我,却不可以没有你。你若死了,难道我能够活下去吗, 她说话的时候,空气呼到我的面颊上,让我觉出瞬间的温暖。大地在夜色中沉寂,仿佛在酝酿一个巨大的阴谋。没有人能够形容夜晚天空的色彩。那是一个永远望不到底的深渊。无数的繁星,就是深渊里玄妙的反光,像渗进衣袄间的冰渣一样凄凉。西原在我身边熟睡,星月在我头顶运行,幻化出无穷的生存幻像。它们洞晓人间的一切秘密,但它们从来都守口如瓶,缄默不语。荒漠上野狼的嚎叫是人间最后的歌声。我想起一路上见到的大地奇观。大地自亘古以来的一切造化,本来足以令任何一个感觉正常的人感喟于自然的伟岸与奇幻,但是只因命运的突然改道,而完全呈现出另外一个版本——我们从中阅读到的是彻底的残酷。千里雪原,是大地这个魔鬼早就为我们准备好的裹尸布,它已在这里陈列了千年万年,只等我们的到来。 意识像空气一样稀薄的时刻,突然被一阵喧闹吵醒。我的伙伴们饥饿难耐,要杀我随身带的一位藏族少年,分而食之。我们从社会中脱离未久,然而我们已经成了动物。是西原挺身而出。她决不允许吃她的兄弟,除非人们将她一起吃掉。月光下我第一次看到她面容的冷酷。大家被她镇住了。没有人敢说话。这时西原回到我的身边,拿起她的连枪,就消失在无边的夜幕中了。在她俯身的一刹,我也本能的跃起,尾随而去。次日,天色微明的时候,我俩一同返回,将一只野狼带血的尸体,抛在雪地上。 西原就在这微明的天色中点燃最后一根火柴。大家事先寻找一些 骡马的粪便,搓成细末,又从贴身的衣服上撕些布条,大家便按原来的设计,露出一条窄缝,让微风从一侧吹入。西原烧着布条,大家便按原来的设计,露出一条窄缝,让微风从一侧吹入。西原又蹲下,将布条放在地上,再轻轻盖上粪末。我至今记得她那幅小心翼翼的样子。众目睽睽之下,她手中的火苗,慰籍着每一个人的肠胃。 我们已经过了喇嘛说的通天河。通天河,实际上就是金沙江上游的穆鲁乌苏河。这里有一支‚玉树族?,夏季游牧于穆鲁乌苏河上游高地,冬季则聚集在河谷下部,弃高原于冰雪。我们这支队伍,恰好在这个时间差里出现,行走在无人的高原之顶。退一步讲,这时如果我们顺河谷下行,不问方向,也终可遇到藏人牧场,不至于陷入此等绝境。可惜那时,对这一切,茫然无知。 【附2】凤凰——草鞋下的故乡 祝勇 一 凤凰是一座建在山谷的斜坡上的小城,地势的差距使得房屋彼此错落,丰富了建筑的空间语言,像一首歌谣,被分成了许多个声部。那些房屋一律是黑色的檐瓦,沿着山势铺展开,到河边才停顿下来,在白天,那黑色格外刺眼。 我有时觉得那成片的老屋就像一堆不堪一击的骨牌,一阵风就能让它们坍塌,山的斜度加快了它们的脚步,一座小城顷刻间就会顺着山坡滑脱下来。水边的吊脚楼是这座城的边防兵,它们站立在水里的枯瘦的支柱,不知是否能够担负起整座小城的重量。 这是我在夜里做的一个梦。 不知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或许,在这喧哗的世界上,凤凰的宁静与美丽,脆弱无助得令人揪心,一见到凤凰,我就发觉自己对它爱得揪心。 凤凰的小巷很多,幽远而神秘,我好像永远搞不清楚哪条小巷通向哪里。这样,我便有了进入凤凰的几种可能。会有许多各不相同的过程,跟随在每一个美妙的开端的后面。像一盘棋,第一个棋子的去向决定了其后所有棋子的运动。选择的权利在我的手中,我迟迟不肯轻易决定。后来我才发觉,在我犹豫的时候,我的脚步已经走在了途中。我的生活常常是这样。我明白了自己是多么的‚言行不一?。 那时我听见了自己踏响小巷的石板路的声音,有点像啄木鸟的尖喙撞击树乾的声音,竟是那样乾净和清脆。我偶尔同路边的人说话,我的呼吸和我的说话声都是乾净的。小巷的两侧多是木屋,大面积的木板占满了我的视线,我仿佛穿行于封闭的船舱里,岁月是其中最多的存贷。在满眼的木头颜色里,时间保留着原初的形貌,鲜嫩得像未被碰触、也从未渗漏的汁液。在偶尔敞开的花窗里,我看见女人站在朝水的一面漱口,姿态安详,如古老时间中的一幅插图。我从木板的缝隙间看到房屋外面河流的反光。 封闭的小巷保守不住水乡的秘密,木板缝隙间的光亮透露了河流的存在。那些木板房,一面临街,一面临水,仿佛一条边境,连接两个国度——这面是曲折狭窄的小巷,那面却是宽阔青蓝的江流。寻一家老屋进去,靠水的一面,有斑驳的花窗,装饰着壮丽的河景,还有美人靠,迎水悬在半空,倚在上面,还真有点惊心。但是,如果看到 江面上的水鸟,在观察者视线的下方悠闲地盘旋,心情便会顷刻间轻松下来。人们通常仰望飞鸟,一旦有一天看到鸟儿在眼睛的下方飞翔,感受会大不一样。凤凰给了我们这样的视角,在凤凰,对许多事物的看法都会发生改变。 我是循着河流的方向,浏览这座小城的。这就是我所选择的方式。我是一个真正的偷渡者,不是这里的居民,也没有过境的护照,但是我却能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上自如地跨越。我对历史的钟情使我获得了豁免权。我向小城的终点走去,心中带着一点悬念。小巷为我描述了这座古城的故事梗概,而每一间老屋里,都掩藏着无比丰富的细节。我看到了他们空洞的房间,用了几辈子的家具,样式至少是清代的,还有各种劳动工具。每一张苍老或者稚嫩的面孔,都令我怦然心动。快走不动的时候,我到了凤凰的尽头。没有了吊脚楼,只有青山,面对着河流。在这里我发现了沈从文的墓,像一个句号,在故事的结尾出现。 由于木构建筑的易于腐坏,有越来越多的新式房屋穿插于古巷间了。他们是凤凰的‚异己分子?,混迹于历史悠久的老式住宅里,显得形迹可疑。从临水的一面看,他们的假身份暴露无遗。远远望去,它们就像蹩脚的后人在古画的破旧部分添补的败笔,令人不能忍受。莫非现代生活与审美构成了永久的悖论,我体会到了凤凰的尴尬与两难。文人们固然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剥夺凤凰人享受现代生活的权利,但是吊脚楼的消逝,将使凤凰不再称其为凤凰了。失去了历史的凤凰,如同失去了记忆的孩子,谁能保证它在未来的岁月里不会迷路 呢? 后来我向吴曦云表达了我的困惑。这位曾任县委领导的文史专家回答我,他曾设想请政府出钱,买下临水的吊脚楼,作为保护,然后请原住民迁居到城里去。如果这样,老屋固然可以得以保护,却失掉了生活的‚现场?,成了舞台上的布景。这样做,是为了保住真实,结果却像造假。 二 我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找到熊希龄的故居。凤凰好像有意要把这个人物掩藏起来,岁月正在隐去大地上的痕迹。凤凰出过许多显赫人物——田应诏、熊希龄、陈渠珍、沈从文、黄永玉……哪一个都让世界目瞪口呆,哪一个都可能成为人们从千里万里之外寻找这个群山里的小城的理由。但是,本地人似乎很少提起这些大人物,仿佛大人物并不能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构成本质的联系,他们于是从不将他们当作不可逾越的山峰来仰望。这种心态常常与来访者相悖离。对于那些远道而来的人来说,凤凰的名人不仅是最早显露在他们视野里的部分,而且几乎是他们对这座小城的全部认识。 毫无疑问,许多人是怀着对名人的好奇心到凤凰来的。几乎所有试图描述他们奇异人生的文字,都难以满足这份好奇心。仿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在想象中补充传记的空白部分。在他们心中,凤凰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老人,每一句话都可能潜伏着悬念与答案。阅读名人成了他们进入凤凰的一种方式。他们聚精会神,不敢丢失任何一个细节。 熊希龄将凤凰的标记贴到了世界的额头。凤凰虽然闭塞,但它从来不曾中断与主流文化的渊源。熊希龄就是凤凰的书香传统熏染出的一个才子。清光绪年间,他中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任湖南时务学堂提调。次年,他参加维新运动,被革职,后来,他成了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参赞,民国建立后,于1913年出任总理兼财政总长。他总是及时地出现于历史每一个重要的穴位上,直到1937年病逝于香港。 熊的故居躲在一条窄巷里,没有路标指中,稍不留神就会忽略,像夹在书中的一段不起眼的文字。我没有错过是因为我是一个有备而来的读者。展现在我面前的并不是一座雕梁画栋的豪府名宅,而只是一个破败的寻常院落。它非但未曾令我生出敬畏之心,反而使我陷入深深的伤感。屋是老式木屋,差不多所有的构件都已朽烂,仿佛一声咳嗽就能让整座房屋倒下来。窗棂上照例有漂亮的花格,但时间已将它们篡改成一堆费解的符号。这样骨架松散的老屋,在凤凰几乎随处可见。熊希龄的身影早已消失,据我所知,熊的后人也不住在这里。如果不是门口有‚熊希龄故居?的字牌,我简直不敢相信这里同一个书香世家、中华民国国务总理的联系。一切都将于时间中消失。这座残存的老屋,实际上就是历史被岁月蒸发之后留下的渣滓,而且,也必将于某一个时刻里化为尘灰。一个庞大的家族已经不知去向,《辞海》里那条《熊希龄》的辞条也与凤凰人没有多大乾系,只有这个姓氏留了下来,像胎记一样嵌进许多凤凰人的皮肤。跌宕的传奇也被分散到每一个寻常的屋檐下。凤凰人的血液保持着固有的流速,亘古不 变。 在这里我感到了凤凰的叙述角度与人们的阅读的差异。人们试图从最显贵的位臵进入凤凰, 而凤凰则坚持从平民视角展开它的情节。开始我总是困惑于凤凰人对历史资源的挥霍态度。死者的遗迹,往往因生者的怠慢而消失殆尽,其中许多名人遗迹,堪称历史的精华段落。后来我渐渐明白,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在他们那里恰恰是无足轻重的,尤其在关乎荣誉与地位的方面。他们更注重常态的生活,注重挖掘日常生活的本义。凤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像过街楼、老虎窗、山面雨搭、镂空的花窗、石雕的柱础,都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重新切割与分配,表明了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百姓的尊重。熊希龄的故居被纳入凤凰的主题之下,如同一片树叶,在无边的森林里无法强调它的重要性。我无法对这样的价值标准进行评价,我只希望凤凰人的历史个性得以庚续,凤凰继续为这些奇异的人群提供相称的居所,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在这个梦想被大面积涂抹的年代里,凤凰人能够珍惜并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完整性, 包括凤凰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让这座小城成为中华民族的‚故居?之一。 到凤凰的第二天,恰好是农历七月十五,当地的鬼节。许多人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烧纸符、唱难懂的歌。屋角巷口便有灵幻的烟雾飘起来,像死者的幽灵一样不安分。鬼节是凤凰人与过去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人一茬一茬地死去,日积月累,死人总比活人多。活人不能脱离群众, 便在鬼节这一天同死者对话。但他们的魂不会离开凤凰,凤凰的烟火靠他们延续下来,即使在砍头如砍柴的年代也不曾片刻中 断。每一个阴魂都怀揣着许多来不及讲述的往事。所以那些死去的人,和所有逝去的岁月一样,不该被遗忘。只要老屋不倒,凤凰的血脉就在,那些死去的人,就还可以在里面继续生活。 三 我顺着幽灵的指引,走入凤凰的寻常巷陌。最古老的语言,和最神奥的密码,都蕴含于最平常的表象下。幽灵的暗语果然得到了证实。在一条街边的老屋里,我结识了一位老人。是他门口的‚四乐堂?的匾额,吸引我叩开他的家门的。屋子很暗,然而木板墙上挂着的老人手书的条幅,依然吸引我的目光。老人给来客看茶,接着取出他的诗集钞本,给我读。一律的蝇头小楷,秀美端庄,九十多岁的人了,写起字来,手竟丝毫不抖。老人叫戴君武,生于清末,一辈子没出凤凰,无法猜想他经历过多少恐怖之夜,目睹了凤凰多少血光之灾,他自己也因解放前当过职员,而被打为‚现行反革命?,夺去了大半生的自由。但老人现在耳聪目明,身手敏捷,看上去至少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二十岁。我说,他被剥夺的时间,上帝都归还给他了。 我感到老人的一生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他表面上瘦弱无力,实际上却代表了现实中永远无法摧残的部分,像战场被烈马踩不倒的草茎,或者雨夜里永不失明的灯火,柔弱,却带着一股倔强的力量。老人的屋院边上是‚马援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祠堂要拆,老人去找县长,说那是历史,是凤凰的一部分。县长说,开会决定的。老人说,那就再决定一次吧。 很少有人从马援‚死于边野?,‚马革裹尸?的豪言壮语里嗅出呛 人的血腥味,很少有人能从修改过一万次的光洁齐整的史书里摘取几个刺眼的血污。凤凰人还没来得及把腰板从秋天的田塍里直起来,马援的马队就压到鼻子尖底下了。便有人看见鲜血从田野里泛滥开来,漂着白色的泡沫,灌溉着庄稼,而且越积越厚,马蹄子陷进去都拔不出来。汉人用刀剑画出了一条血的边界,这便是他们军事上的边疆。老人悠悠地讲着,让人听到天黑也不想走。此后两千年,边界像河中的纤绳一样,游弋着,晃悠着,晃荡过来,又晃荡过去,所到之处,拍起阵阵不平静的水花。两千年中,杀戮沿着这条边界,断断续续地进行。然而,在每次杀戮的间隙,或者在他们漂泊迁徙的途中,凤凰苗民充血的喉咙里仍然能够唱出自己的歌,仍然有大批大批的吊脚楼,在急流或者山岩的边缘耸立起来,温暖的日子便从征服者的指缝间漏过,并像鲜笋一样在风中成长。 即使从概率上讲,凤凰也该灭绝许多回了。但是凤凰没有。吊脚楼枯瘦的骨骼竟能同时抵挡风雨和枪炮,在任何一个动荡的夜晚,都会给婴孩安排一个杏黄色的梦境。我从‚四乐堂?这类褴褛的老屋里窥视到一种坚忍的力量,一种不朽的魂魄,是它支撑着凤凰走到今天。凤凰的血脉从来没断过,结实得像藤,往光秃的山岩上爬,往高耸的树乾上爬,在山涧中间架起天桥,遇上水冲火烧,还能像蚯蚓一样钻进地下。这时,我觉得没有必要再为凤凰揪心,毕竟,和历史的泥泞相比,今天的坎坷与困惑显得多么微不足道。既然凤凰没有死,它就有能力保佑自己,完好地存在下去。 四 我差点儿把草鞋忘了。走进凤凰的最好方式,便是脚踏草鞋。平民化的草鞋,使我与街巷里的石板进行着最为亲密的接触,使我的步伐充满质感。而且,行走时发出的响动,就像从稻草上踩过时发出的声响一样,绵密、细微,那是我的身体和脚下的城镇进行的认真的对话,声音充满了河流的腥咸味和田野的香气。 草鞋带着我们进入凤凰最真实的部分。草鞋的年纪和凤凰的年纪一样大。草鞋很轻,拎起来没有分量,手里像什么都没有,草鞋那黄灿灿的颜色像是阳光下的幻影。穿在脚上,你就知道它的益处了。它能让你所有的辛劳都变成一种贴心的享受。 过去我只在电影里见到过草鞋,它们丈量过许多革命者的心路历程。我丝毫没有想到,在凤凰这个地方,草鞋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被普遍地使用。早已脱去水分的草叶,通过某种编织程序, 重又获得了生命。绵软的草鞋,保持着双脚与大地的联系。 我在街边的一家小店里买了一双草鞋,一元钱一双,十分便宜。草鞋在凤凰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因为乡野间到处是草丛,而编草鞋的手艺,几乎人人都会。对他们来说,草鞋是多么的平淡无奇,像绵延而来的每个寻常日子,谁也扔不掉。城里人仅仅因为皮鞋的款式过时就将皮鞋扔掉,而草鞋的款式却千百年不曾变过,它的骨骼像吊脚楼一样稳固。不管道路有多深远,穿上草鞋,心里就踏实。贫穷使他们充满诗意。贫穷像他们的歌唱一样淳真和朴素。贫穷是多么的美好。 在凤凰,我时常看见穿草鞋的人,我注意到他们的双脚已被太阳晒成绛紫色,那乾燥的草梗,从他们的脚趾间穿过,在他们的脚背上 打着结实的结。穿着草鞋,即使漂泊,日子也仿佛结实、稳固了许多。 密密麻麻的石子路在脚下延伸,像点点串串、读不懂的盲文。穿上草鞋,我的双足便机敏起来,瞬间具有了解密那些神秘文字的能力。几千年的岁月,在这座城里出现过的所有生者与死者,一下子都浮现出来,令小街拥挤不堪。历史就像幽灵,只有相信它们,它们才存在。我明白了现实中的凤凰,不过是显露于河面上的部分,它带着青蓝的反光,吸引我们的视线,而民众生活中最生动的部分,恰恰藏于幽深的水底。我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双脚、用眼睛、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去探索和证实它们。草鞋让我深入到凤凰最隐秘的角落去用眼睛用身体的每一部位去探索和证实它们。草鞋让我们深入到凤凰最隐秘的角落去,带着同样通红的脚板,和饱含水气的口音。它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住在吊脚楼里,日子久了,便把我们变成吊脚楼的一部分,而且是具有生命力、永不枯朽的那一部分。
/
本文档为【凤凰古城旅游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