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多情自古伤离别

2017-09-05 4页 doc 14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8870

暂无简介

举报
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欲言又止,欲哭无泪,欲罢不能,这番离愁别恨实在是难以言表。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所以古人为了表达离别时心中落寞、酸楚的思绪,写下了很多送别诗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是别离时的苦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恨”成为永恒的旋律。 《诗经?邶风?燕燕》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送别诗作,诗中...
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欲言又止,欲哭无泪,欲罢不能,这番离愁别恨实在是难以言表。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所以古人为了表达离别时心中落寞、酸楚的思绪,写下了很多送别诗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是别离时的苦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恨”成为永恒的旋律。 《诗经?邶风?燕燕》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送别诗作,诗中的“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表现了送者和被送者的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时的伤感也再后来的送别诗中反复出现。南朝的江淹在《别赋》中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晚唐时的李商隐也一度发出了“人世死前唯有别”(《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的感慨,可见,凄凉、哀怨、辛酸、苦楚是自古以来送别诗的主格调,但到了盛唐,送别诗更多地表现出豪迈浪漫的风格主要表现为语言清新动人、意境雄厚遒劲、思想昂扬向上。这些送别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广阔的胸襟,进退自如的潇洒以及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而这一切又与盛唐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密不可分。 在宋代送别词分抒情与言志两种。抒情诗主要以抒发离愁别绪为主,利用杨柳、长亭这一些意象来烘托离别时的伤感,多为婉约缠绵的风格。言志诗内容上不以抒发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发对入侵者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多为激昂、豪放、悲壮的风格。下面是抒情和言志两种风格的对比。 抒情: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选自《长亭送别》) 碧玉洁白的天空,开满了黄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地吹着,大眼由北向南飞。清晨,是谁吧霜下的枫林染红,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以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让斜阳一直挂在疏林上。马慢慢地行走,我的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要开始离别的忧愁。听到说了声:“去也”,人刹那间消瘦了,遥望见十里的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又有谁能知道~ 在周围的山山色色中,一匹马行走在残阳里。整个人间的烦恼都填在我胸中,估计这样的小车如何能过载得起, 碧云、黄花、西风、北雁,柳丝、斜阳、长亭,这一个个的意象勾画出了一幅凄凉的别离图。再者,“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一句写出了心中无限的愁滋味,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言志: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宴,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选自辛弃疾《木兰花慢》) 这首词的上阕运用古今对比,写出了词人面多山河破碎的悲愤心情。词的下阕先用典故,再写离别的情景与感受。全词看似是为送别友人而作,实则在表达祝贺惜别之情的同时,站在了更高的一个层次来看待国家的兴亡,以送别为线索,巧妙地把咏史、感今、惜别结合起来。 在送别诗词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象,如:南浦、长亭、杨柳、西风、残阳、秋蝉等等。这些意象烘托出一种伤感的气氛,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心中强烈的情感波动。南浦和长亭都是送别之所,一个在水边,一个在陆上。他们都蕴含着一种依依惜别之情,不管是友人还是亲人,面对分离之即,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种伤逝销魂的凄凉应运而生。所以在很多诗词中都用到了这两个意象,如:屈原《九歌?河伯》有诗句“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代白居易《南浦别》有“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另外还有一种意象也会经常出现,就是杨柳。“杨柳”带有苦伤离别的意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是“留”的谐音,折柳有挽留之意,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叔同在《送别》中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等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雨铃霖》是词史上双调慢词的最早作品,句句读来耐人寻味。 秋蝉的叫声好凄清,来到十里长亭已是傍晚,一阵急雨刚刚停歇。在京都城外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有人催促着出发。握着手相望,已是两眼泪花,竟无言以对。想到此次离开,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暮霭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际。 自古多情人最伤感的是离别,更何况在这个萧瑟凄清的季节,又怎能忍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在何处,只有杨柳岸边,凄凉的晨风和残缺的月色。这一去得要多少年,就算有良辰美景也如同虚设,即便有满腹情意,又能和谁说呢~ 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把惜别的场景写得淋漓尽致,肝肠寸断。凄苦、悲惨、痛恨、惆怅贯穿了全词,让人一读再读,不忍再读。 从先秦的《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再到明清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犹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源远流长,犹如离离原上之草,生生不息。
/
本文档为【多情自古伤离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