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老人保健常识:很多老人吃错药了

老人保健常识:很多老人吃错药了

2018-09-11 7页 doc 21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老人保健常识:很多老人吃错药了老人保健常识:很多老人吃错药了 摘要:“你吃错药了!”本来是一句损人的话,但放到生活中来,很多老年人还真的有太多这样的问题。据法国国家医疗保险研究人员发现:超过90%的80岁以上的法国老人平均每天要使用五种或以上不同的药物。而这个情况,在中国老人中其实更普遍。 ?一位老人每天要吃67种药,一共148粒。有治疗疾病的,有保养身体的,有中药,有西药,有大有小,各种颜色。早晨的药还没吃完,中午的药又该吃了,再加上吃药喝的水,一天下来不吃饭都饱了。所以,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门诊病房,临床药师是跟着一起出诊的,他们跟医生有一...
老人保健常识:很多老人吃错药了
老人保健常识:很多老人吃错药了 摘要:“你吃错药了!”本来是一句损人的话,但放到生活中来,很多老年人还真的有太多这样的问题。据法国国家医疗保险研究人员发现:超过90%的80岁以上的法国老人平均每天要使用五种或以上不同的药物。而这个情况,在中国老人中其实更普遍。 ?一位老人每天要吃67种药,一共148粒。有治疗疾病的,有保养身体的,有中药,有西药,有大有小,各种颜色。早晨的药还没吃完,中午的药又该吃了,再加上吃药喝的水,一天下来不吃饭都饱了。所以,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门诊病房,临床药师是跟着一起出诊的,他们跟医生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给老年人减药。 ?常忘吃药的老年人,最好把用药跟生活习惯联系起来。比如说,如果药物需要睡前吃,那么就把药物放在床头灯的旁边,晚上睡觉前,就能想起来吃药。 ?有一位老大姐很生气地抱怨,说现在的药质量特别不好,吃了整片拉出来整片,完全吸收不了,她一听就知道这些老人没有看书。因为控释片由药物和载体组成,吃进去吸收的是药,而拉出来的“整片”只是载体。 ?老年患者们应该常备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自己的疾病,正在吃的药物名称跟数量,对药物过敏的情况等等,就诊时可以递给医生看,简单明了,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药。 受访专家张继春,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史亦丽,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你吃错药了!”本来是一句损人的话,但放到生活中来,很多老年人还真的有太多这样的问题。据法国国家医疗保险研究人员发现:超过90%的80岁以上的法国老人平均每天要使用五种或以上不同的药物。而这个情况,在中国老人中其实更普遍。摘要:“你吃错药了!”本来是一句损人的话,但放到生活中来,很多老年人还真的有太多这样的问题。据法国国家医疗保险研究人员发现:超过90%的80岁以上的法国老人平均每天要使用五种或以上不同的药物。而这个情况,在中国老人中其实更普遍。 ?一位老人每天要吃67种药,一共148粒。有治疗疾病的,有保养身体的,有中药,有西药,有大有小,各种颜色。早晨的药还没吃完,中午的药又该吃了,再加上吃药喝的水,一天下来不吃饭都饱了。所以,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门诊病房,临床药师是跟着一起出诊的,他们跟医生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给老年人减药。 ?常忘吃药的老年人,最好把用药跟生活习惯联系起来。比如说,如果药物需要睡前吃,那么就把药物放在床头灯的旁边,晚上睡觉前,就能想起来吃药。 ?有一位老大姐很生气地抱怨,说现在的药质量特别不好,吃了整片拉出来整片,完全吸收不了,她一听就知道这些老人没有看说明书。因为控释片由药物和载体组成,吃进去吸收的是药,而拉出来的“整片”只是载体。 ?老年患者们应该常备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自己的疾病,正在吃的药物名称跟数量,对药物过敏的情况等等,就诊时可以递给医生看,简单明了,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药。 受访专家张继春,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史亦丽,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你吃错药了!”本来是一句损人的话,但放到生活中来,很多老年人还真的有太多这样的问题。据法国国家医疗保险研究人员发现:超过90%的80岁以上的法国老人平均每天要使用五种或以上不同的药物。而这个情况,在中国老人中其实更普遍。摘要:“你吃错药了!”本来是一句损人的话,但放到生活中来,很多老年人还真的有太多这样的问题。据法国国家医疗保险研究人员发现:超过90%的80岁以上的法国老人平均每天要使用五种或以上不同的药物。而这个情况,在中国老人中其实更普遍。 从北京协和医院的药师到退休后去做社区讲座,用药指导讲了四十多年,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张继春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个事儿特别重要,因为她发现,很多老人真的不太会吃药,甚至是乱吃药。 太杂——吃药如同吃饭,药物之间打架,最好别超5种。 年纪大了,难免会有些慢病上身,高血压、、高血糖等等,多种疾病自然要到多个科室去看病,往往手头都有着不少的存药。 张继春主任在社区做老年人用药健康讲座时就讲到过这样一位老人,她每天都要吃67种药,一共148粒。有治疗疾病的药,有保养身体的药,有中药,有西药,有大有小,各种颜色。每天吃的药用一个小碗装,能装满满当当一碗。老人还特别仔细,“我怕一口气吃了不好,所以都是间隔半 小时再吃不同种类的。” 这样算下来,过半小时吃一次,过半小时吃一次,一天还要吃三顿药,早晨的药还没吃完,中午的药又该吃了。整整一天都耗在吃药上了,哪里都不能去。药,再加上吃药喝的水,一天下来不吃饭都饱了。 而每天吃药很多的老年人其实有很多,这么多种药集中在一个人的体内,容易互相干扰甚至互相“打架”,有可能会使药物的疗效增加,也有可能会使药物疗效降低,而且会增加老年人的胃、肝、肾等器官的负担。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史亦丽在老年病房也经常看到动不动就吃20多种药的老年人。所以在协和医院老年科门诊病房,临床药师是跟着一起出诊的,他们跟医生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给老年人减药。他们会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减去不必要吃的药,留下必须要吃的药。 张继春主任建议,吃的药物种类最好别超过五种。因为,吃进去的药一般都要通过胃去吸收、肝来代谢、肾脏去排泄,种类过多自然会增加这些器官的负担。除了这个,药物打架还会加重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张继春主任说,一般来说,吃的药物超过5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到10%,而一旦吃的药物超过了20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会超过50%!摘要:“你吃错药了!”本来是一句损人的话,但放到生活中来,很多老年人还真的有太多这样的问题。据法国国家医疗保险研究人员发现:超过90%的80岁以上的法国老人平均每天要使用五种或以上不同的药物。而这个情况,在中国老人中其实更普遍。 太粗——要么忘了吃要么拼命吃,及时通报身体情况是关键。 史亦丽在协和医院的药师咨询室两年了,经常有不少老人来找她咨询药物的问题。她也常常遇到一些老人,有很多顾虑,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自己偷偷减量甚至不吃,还不告诉医生,医生往往也很奇怪,怎么药吃了病情一点都没有改善呢?咨询时,老人们才把不敢吃药的顾虑和事实告诉咨询药师。但往往都有一段时间了,很容易延误病情,影响医生判断。 还有一些老人很倔强,“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多吃、少吃我心里都有数。”可是医生不知道老人们吃药的真实情况啊,这时候就有可能会开出更大剂量的药物。 还有一些老人是忘了吃药。药物种类一多,有的药需要一天吃两次,有的药需要一天吃三次,老人们特别容易迷糊。张继春主任就遇到过不少常忘吃药的老年人,她出主意说,慢性病如果有吃一次管一天的药,最好吃这种,尽量使吃药简单化。如果实在没有,必须分几顿吃,最好把用药跟生活习惯联系起来。比如说,如果药物需要睡前吃,那么就把药物放在床头灯的旁边,晚上睡觉前,就能想起来吃药。 另外,也不能医生说了要吃多少药,就真的什么都不管,坚决吃药,还要及时跟医生通报自己的身体反应。因为医生通常也是谨慎试探着开出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和病情控制来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药物用量。甚至药物剂量有时候还跟季节有关系,比如说高血压,因为夏天天气热,人体血管易扩张,所以高血压的药物有时是需要减量的。 所以,老年人吃药,还是首先要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吩咐来按时按量吃药。但同时还要及时跟医生沟通,说明自己吃了这个药之后有没有哪些不舒服等情况,方便医生及时地增加或减少剂量,不要自己想当然加药、减药和停药。摘要:“你吃错药了!”本来是一句损人的话,但放到生活中来,很多老年人还真的有太多这样的问题。据法国国家医疗保险研究人员发现:超过90%的80岁以上的法国老人平均每天要使用五种或以上不同的药物。而这个情况,在中国老人中其实更普遍。 太急——不看说明书,忽视不良反应老人们吃药主动看说明书的很少,会看说明书的就更少了。 曾经有一位老大姐很生气地跟张继春主任抱怨,说现在的药质量特别不好,吃了整片拉出来整片,完全吸收不了,特别浪费,再也不吃了;甚至还有的老人用钳子把药物钳碎了再吃。她一听就知道这些老人没看说明书。 因为有的药物比如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就属于此类,它的说明书中写着“本品有不可吸收的外壳,这样可使药品缓慢释放进入人体内吸收。当这一过程结束时,完整的空药片可在粪便中发现”),这类药物由药片和载体组成,吃进去吸收的是药,而拉出来的“整片”只是载体,这样是为了控制药物在人体内缓缓释放,达到最好的疗效。 如果不看说明书,不懂这个药 剂结构,就会构成误会,甚至会出现问题。比如那位把药物钳碎的老人,控释片钳碎之后,药物的结构就破坏掉了,进入人体之后,药物的突释(瞬间释放)作用加强,会增加人体的不良反应,而且药效也不能维持那么长时间了。 而且现在一些服用药物的器具越来越先进,说明书上往往会有详细的图解用法,但不看就有可能用错。有的老人跟张继春抱怨说哮喘药吸了好几盒都不管用,但张继春让老人现场演示一下使用方法后才发现老人的使用方法错了,根本就没有吸入药物。 忽视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也会造成麻烦。有位协和医院的老同志就曾经因为干咳怀疑自己得了,各种检查、CT都做了还是没结果,心情更是压抑。可经过询问之后发现,她的干咳只是因为正在吃的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换药后就好了。 因此,拿到药物后,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看看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适应症主要看药物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情况,禁忌症是指如果自己有上面写的问题坚决不能吃。了解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很重要,可以判断自己吃药后出现的问题是不是由于服用药物引起的,免除不必要的麻烦和心理压力。禁用就是指绝对不能吃,慎用是需要咨询一下医生,如果利大于弊就可以服用。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提醒患者,服用这个药物时跟哪些药物不能一起吃。 另外,很多老年人喜欢把药物说明书和外包装扔掉,这样不好,最好留着。因为外包装都去除后容易记不住药物的名称和种类,可能会吃错药物,也不利于药物的保存,还往往会记不清有效期。摘要:“你吃错药了!”本来是一句损人的话,但放到生活中来,很多老年人还真的有太多这样的问题。据法国国家医疗保险研究人员发现:超过90%的80岁以上的法国老人平均每天要使用五种或以上不同的药物。而这个情况,在中国老人中其实更普遍。 太糊涂——迷信保健品,看电视吃药,老人是上当重灾区说起老年人的误区,两位专家都强调了同一个问题:老年人太容易相信各种保健品了。 张继春主任身边也有一些迷信保健品的朋友,甚至花大价钱买了一个所谓的频谱屋,每天自己去里面坐着,她说起来好气又好笑。为了发现一些推销保健品的伎俩,她甚至自己还去跟踪过推销保健品的人。 张主任说,有一次去公园玩,被塞了张保健品的传单,她就一直跟着推销人员,最后被推销人员以体检为名和50名左右老人带去做体检,体检前有穿着白大褂自称是医生的人先是做知识讲座,接着体检出来全部有问题(而她刚刚在医院体检完身体很健康),然后就开始推销药物。 她分析说,首先,保健品是不允许宣传有治病疗效的,说疗效特别好的保健品一定不能信,因为保健品有药效肯定是加了西药,尤其是说能降血糖的一些所谓保健品,协和医院就收治过一些因为吃了打着降糖名号的保健品而导致低血糖的患者,经药师化验后发现他们服用的保健品里加了很便宜的西药。说吃了能停药的保健品也一定不能信,因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是需要终生服药的。 如果您拿不准,建议吃保健品前一定要找药师咨询。史亦丽所在的协和医院药师咨询室就在协和医院新门诊大楼1楼药房旁边,也常常有患者拿着广告彩页来咨询保健品。广告彩页上还写着保健品的批准文号,而她一查,发现这个批准文号被“张冠李戴”了。其实上面印的批准文号是其他保健品的,而广告页上的这种保健品早就被曝光了。 只要多一个心眼,“江湖游医”推荐的保健品还容易辨认,但对于正规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中出现的药品,因为都是大医院的名专家和大专家,很多老年人则没有了辨识能力。专家们有时候会提到一些药物,老人们听了一句两句就上了心,费心买到觉得吃了就很好。 “史大夫,史大夫,我在电视上看到上周你们医院的教授了,她说你们医院有一种好药,是药膏,抹了就能治疗尿失禁,我想买,怎么才能买到?”史亦丽被这个患者的问题弄迷糊了,仔细询问后才发现,原来是那位教授提到,如果是更年期激素改变导致的尿失禁患者,可以通过补充雌激素来治疗,而协和医院有一种药膏是补充雌激素的,治疗这种原因导致的尿失禁很对症。但来咨询的患者的尿失禁是器质性疾病导致的,补充雌激素完全不对症,即使用了这种补充雌激素的药膏也对治疗没有帮助。她细细解释之后,患者才打消了买这种药膏的念头。 所以,吃药要根据自己的病情。药不是食物,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即使同样的药物,不同 的人也有不同的剂量。 专家们介绍的好药,有可能跟那个患者对症,吃了很好,但是 对自己就不一定有效果,而且还有可能有反效果。 张继春主任给身边的老年朋友们, 常常会推荐了一个法子,她建议老年患者们常备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自己的疾病,正在吃 的药物名称跟数量,对药物的情况等等,就诊时可以递给医生看,简单明了,有助于医生根 据患者的病情开药。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浏览: 推荐阅读:扩张性心肌病如何治疗 推荐阅读: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方法 推荐阅读:急性心力衰竭如何治 疗?
/
本文档为【老人保健常识:很多老人吃错药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