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2017-11-17 50页 doc 153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为改变农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落后情况,开展了 新村运动。这场运动从开始到现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逐步发展成为韩国的泛国 民运动,并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和肯定。其中,作为新村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新 村教育,开展 30 多年来,不断地完善,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很好地服务于新村运动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了韩国农村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了韩国社会不可缺少的 国民教育,并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形式,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 农村教育水平和开展国民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为改变农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落后情况,开展了 新村运动。这场运动从开始到现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逐步发展成为韩国的泛国 民运动,并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和肯定。其中,作为新村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新 村教育,开展 30 多年来,不断地完善,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很好地服务于新村运动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了韩国农村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了韩国社会不可缺少的 国民教育,并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形式,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 农村教育水平和开展国民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着我国发展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新农 “ 村建设是我国提出改善农村现状的重要国策。这一口号提出多年,但新农村建设仍 然存在着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地位有了很大 的提高,许多国际赛事和会议在我国举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已经成为展现我国良 好形象的迫切需要。这与新村运动刚发起时韩国所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有许多相似 之处。因此,学习和借鉴韩国新村教育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更好的开展新农村建设 事业,完善我国的农村教育,重塑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 本文力图通过对新村教育的全面地考察,总结和分析其成功的经验,以求为我 国农村教育和国民教育提供理论资源和实际范例。本文主要由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陈述了本文的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对相关概念作出了界定,提出了研究方法;第 部分描述了韩国新村教育运动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第三部分揭示了韩国新村教育的 具体实施及其特点;第四部分总结了新村教育开展 30 多年来对韩国新村运动、农村 终身教育体系及国民精神教育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五部分论述了韩国新村教育的经 验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新村运动,新村教育,发展,特点,启示 I The Research of Saemaul Education in Korea Abstract In 1970s, Korea promoted Saemaul Undong movement in order to change the economy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rural area . The campaign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presen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national campaign in Korea, and received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recognition. Thereinto, the Saemau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ampaign, implement thirty years ,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rough four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this process, Saemaul Education continued to develop and improve, and had a very good service for the necessary of development of Saemaul Undong Movement and society, and improved the system of rural life-long education in Korea. It has become the indispensable national education in Korean society , and has developed a unique form of education, and to provide a valuable experience to improve rural living conditions, advance the standards of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 and implement for the national education for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romblem of county area, peasant and agrieulture has always been a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The socialiam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is a important national policy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Chinese rural areas. The slogan was offered for many years, but the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was still had many unresolved issu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atu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Many international matches and conferences held in our country .So rais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itizens is become a good image of our country's urgent needs. It was similar to the situation of Korean when the Saemaul Undong Movement just began. Therefore, to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Korean Saemaul education, is good for carring out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rural education, reshape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ethics. This paper seeks to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Saemaul education,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order for China's rur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educatio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sources and practical example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fth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expound the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roblem,and defines relevant concepts and put forward research method;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Saemaul Education in Korea and its development; the third part described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Saemaul educati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forth part summarizes since over thirty years the impact for the three aspects of Saemaul Undong , rural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national education; the last part discuss the experience of the Korean Saemaul Education and the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Korea ,Saemaul Undong Movement ,Saemau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Enlightenment I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 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 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有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中农村人口 9 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 十以上,目前没有摆脱贫困的 3000 万左右。[1]我国面临着农村发展速度缓慢,现代化水平低, 农民的自身素质不高,生产方式及农业的基础设施都很落后等问题。 这些一直是关系着我国 全局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已经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概念,它 是党中央、国务院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 出的新科学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为了推进这一农村建设事业,党中央、国务院投入了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深入实际的调查和研究,并绘制了宏伟蓝图。2005 年 10 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这次会议上 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简单的 20 个 字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 近年来,为了妥善解决“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从取消农业税到实施直补,从取 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到新型农业合作医疗的实施,中央给予农业各项政策的支持。 但是只依靠政府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三农”问题要想解决不能光靠输血,我们更需要培养 自身的造血功能。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问题,要充分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 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变被动为主动,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农民的带头人,增强农民的自 信心和荣誉感,通过农民自己的努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的得到了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当 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得到大大的满足的同时,伦理道德水平却有所退步,给许多来中国投资和 旅游的外国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影响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 深入,国民的素质已有所提高。2008 年,我国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 29 届奥运会,中国人民用 智慧、热情和空前的团结出色的诠释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三大理念 ,给 世界人民举办了一场成功地奥运会 ,也使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2010 年 5 月 上海将举办世博会,再一次给中国一次对外展示国家形象的机会。然而,树立好的国家形象、 构建和谐社会,这不仅仅是几个大城市的责任,更应该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责任。因此, [1] 新华社记者吴锦才.两会小辞典:中国有几亿农民,.新华网,2004-03-04. 1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重塑民族精神、提高整体国民道德修养是实现国家又好又快地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需要。 上个世纪 60 年代的韩国,农民住茅屋、点油灯、每天只吃两顿饭,生活粗糙是当时农民 的真实写照。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基础建设不完善,农村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且缺 乏自信心,这些是当时韩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农村乡风堕落、酗酒和赌博现象普遍、 管理混乱、环境严重污染是改善韩国农村条件急需解决的问题。国民伦理水平与社会发展不 相适应,阻碍了韩国社会和谐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20 世纪 70 年代,在朴正熙总统 的倡导下开展了新村运动。新村运动是一场由政府主导,国民广泛参与的国民教育运动。它 缩小了城乡收入的差距,缓和了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它树立了“勤勉、自助、合作”的新 村精神,改善了韩国国民的精神面貌,重塑了民族精神,它对韩国经济的腾飞,实现农村现 代化和城市化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村教育是新村运动的核心,是新村运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韩国开展三十多年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村指导员,使韩国 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展现给人们一个洁净的、现代化的农村。新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 育模式,它完善了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充分的发挥了其教育国民的的作用,找回了韩国民族 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为韩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树立好的国际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韩国新村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点,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及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义。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讲,深入研究韩国新村教育,拓宽了我国对韩国新村教育研究的视野, 丰富了我国对于韩国新村教育理论的研究范围,同时本研究将为韩国新村教育的研究提供一 个崭新的思路。 2(实践意义 上个世纪 60 年代的韩国所出现的社会问题,与中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 同样处在从典型农业国家向新兴工业大国过渡的关键时期,在逐步推进和实现国家工业化、 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农村人口迁移、农民素质不高、城乡收入拉大等问题,同 样存在着国民伦理道德水平下降的现象。1970 年,新村运动的开展,对韩国经济发展、国民 伦理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韩两国同样深受儒家文化的 影响,地缘相近,隔海相望,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相似。建交以来,两国经济贸易和文化 上的交流逐渐的增多,这些客观条件为两国学者的互访和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我国的 国情和农情,学习和借鉴韩国新村教育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国顺利开展新农村建设 2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事业,完善农村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有助于我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精 神文明建设,为我国开展国民精神伦理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于韩国新村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背景研究、过程研究和结论研究三个方面。 (一)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对于对于韩国新村教育背景和结论的研究主要有 2005 年出版的由朴振焕博士所著 《韩国新村运动——20 世纪 70 年代韩国农村现代化之路》。这本书详细、客观的介绍了韩国 20 世纪 70 年代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以及这一年代的韩国新村运动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实 施内容、过程及影响等方面。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上个世纪 70 年代韩国新村教育培训项目及 推广,是研究这一时期韩国新村教育的重要文献资料。此外,还有 2003 年在韩国新村运动 英文网站上发表了一篇由韩国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撰写的名为《韩国的新村运动》的 文章。韩国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是新村运动法人社团,对新村运动的研究具有权威性。 这篇文章阐述了韩国新村运动的理想、指导思想和目标,并且详细的介绍了新村运动 发展的过程、执行体系和方法、所取得的成就和成功后在韩国所发挥的作用、新村领 导人和新村教育的角色和功能以及二十一世纪新村运动的发展方向。文章中还提到了 新村运动所发起的新村图书馆运动。这篇文章为本论文从整体上把握新村教育的背景 及影响提供了依据。 国外对于韩国新村教育过程的研究有丁甲镇先生 2006 年在博客上发表的《新村教育》, 丁甲镇先生是韩国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常务副院长,是诠释韩国新村运动的著名学者。 作为新村教育的亲历者,他的这篇关于韩国新村教育的博客详细的介绍了新村教育的 起源、发展过程及培训内容,教学设施的改善,概括了新村教育的特点,还收录了一 些参加过新村培训的人员的在培训过程中所写的笔记,真实地记录了这些人培训后的 感悟。这本书是研究韩国新村教育发展脉络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此 外 还 有 专 门 的 韩 国 新 村 运 动 的 网 站 , 如 : 韩国新村运动韩文网站 ,韩国新村运动英文网站,,21 世纪的新村 运动网站,,这些网站详细的介绍了新村运动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目 前所开展的培训项目,是获得新村教育相关资料的重要途径。 国外对于韩国新村教育的研究多是将其作为新村运动研究的一部分,所以,多集中在其 背景和结论的研究,虽涉及到新村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过程,但只是从总体上概括了新 3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村教育对韩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及教育形式的发展变化,缺少对新村教育 发展阶段的划分,及针对其在韩国社会扮演的不同角色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的分析。因此,对 新村教育的研究不够全面。 (二)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对于新村教育背景和结论的研究有李水山和许泳峰主编的《韩国的农业与新 村运动》(1995),这本书分析了韩国的当时历史和社会背景,结合韩国农村的实际情 况,研究了韩国的新村运动在韩国国家发展和农业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论述了 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过程,新村运动与区域开发的关系,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如何开 展新村运动等问题。其中,关于新村教育,李水山认为新村教育是区域社会教育和新 年代与 80 村运动同步进行的一切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活动。并且列举了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期的新村教育培训班,以及 90 年代新村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书中还介绍了 新村运动中青少年教育,以及大学在新村教育中所发挥的职能。在此书的基础上,2006 年,李水山又著写了《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启示》,这本书对他以前对于新村运动的研究 成果作以总结,并着重介绍了进入新世纪的新村运动,特别是新时期的新村教育。李 水山认为新时期的新村运动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并且注入了新的内涵, 那就是时代精神、国家伦理和职业教育。 还有刘恕著的《我所了解的韩国新村运动——在友好交往中的体会》(2007),这 本书是作者在近 10 年来多次赴韩国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中,对于韩国新村运动一些切身体会。 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韩国的新村运动:1、在与韩国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交流中,不经意地了 解到新村运动;2、韩国新村运动事从实际出发的适时地智慧抉择;3、韩国新村运动有独到 的特色;4、他山之石——我的感受。其中,有关韩国新村教育,作者强调了培养人、激励人、 提升人的社会伦理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是新村运动事中坚持不变的主题,这也是新村教 育的不变得主题。书中还强调了通过新村教育,挖掘了传统潜在的美德,激发了民众勤奋、 自省的意识,着力解决了价值观冲突,并且提前在农村完成了转移人员的培养,向城市源源 不断的输送了道德和文化素质较好的人才,避免了农民京城就业引发的诸多问题。作者详细 的介绍了新村研修院是如何培训新村领导人,包括培训项目,学员的作息安排,并举例说明 新村教育所取得的成果。这本书的编写除了纪录了作者自己的对新村运动的所见所闻外,还 得到了韩国许多专家的支持,提供了许多新村培训的一手资料。 另外,西南大学涂波的硕士论文《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青 4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海大学刘海荣的硕士论文《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以及吉林大学朱元元的 硕士论文《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启示浅析》分别从人文地理、国际关系和行政管理的角度对韩 国新村运动进行了研究,这些论文中都指出了新村教育作为新村运动的核心在运动的发挥了 激励人培养人的作用。其他的如詹德斌、石磊、朱小静、刘培棣、徐永祥等人也都发表了关 于新村运动和新村教育的文章,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东北师范大学郑海月硕士论文《韩国农村教育制度改革研究——简论对我国农村教育改 革的启示》主要研究韩国的农村教育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这篇论文把韩国社会转型 期即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期的农村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特别是在韩国推进农业现 代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新村教育。从新村教育实施的必要 性,新村培训的具体形式两方面进行论述,并把新村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一部分,分析了农 村教育对于新村运动的影响,并通过以上的研究得出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 国内对于新村教育过程的研究主要 有张德强所写的《对韩国新村教育体系演变的考察》 这篇文章,他将新村教育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为:新村精神的提出和酝酿(1970 年—1971 年)、新村教育的具体实施(1972 年—1979 年)和新村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完善(1980 年以后)。 我国对新村运动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 90 年代,介绍新村运动的书籍和论文很 多,但是专门论述新村运动的核心——新村教育的著作和论文却很少。因此,同国外 对于韩国新村教育的研究一样,多集中在其背景和结论的研究,尽管张德强通过对资 料的分析和整理,将新村教育的发展划分了三个阶段,但却忽视了新时期新村教育的 新发展,这为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概念界定 (一)新村 “新村”一词在新村运动发起的初期是指新农村,但是,由于该运动在农村取得了很 好的成果,运动很快发展到城市、工厂和公司,因此,用新农村来解释“新村”已经不够准 确,于是其内涵逐渐的扩大为新社区或是新的社会共同体的重建。 (二)新村运动 韩国新村运动不仅是一场经济运动,也是一场国民教育的运动,是上个世纪 70 年代,在 农业萎缩、农村衰退、社会颓废的大背景下,由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发起的,以政府主导、 和扶持,调动国民广泛参与的形式,通过新村教育和各种社区活动,培养国民勤勉、自助和 合作的新村精神,激发国民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自发的、有组织的支持和呼应,并发起自 5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助、致富活动,使韩国最终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提高国民素质,改善 国民生活条件的目的。 (三)新村教育 新村教育最初是以为新村运动培养新村指导员为目的组织实施的,并以“勤勉、 自助、合作”的新村精神为指导,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以及激发奉献的精神,并通过实 现教育社会化,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来提高教育效果,最终达到精神启蒙,国民 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确立合理生活态度的目的。包括培养农民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 力的职业教育,培养国民诚实、诚信、正直、自立、谦恭、勤勉和忍耐力的道德伦理 教育,和激发人们信心和爱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文献资料是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研究主 题和研究方向,并且可以帮助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研究问题。本文在研 究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韩国新村教育的相关文章和著作,并且通过韩国新村运动韩文 网站、韩国新村运动英文网站、中国农村研究网等网站收集了大量的外文资料和中文资料。 (二)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 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比较研究法是比较教育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韩国新村教育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影响的论述,试图分析其成 功的经验,以期能为我国的新农村村建设和农村教育提供借鉴。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在充分的查阅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对 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将大量的原始资料简化、系统化、条理化,使之适宜于进一步分析。 本文介绍了韩国新村教育的成功经验,并且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分 析,以期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有所启示。 6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第二章 韩国新村教育的源起及发展历程 一、韩国新村教育的源起——新村运动 (一)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 1945年,韩国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36年的统治,重新赢回了它的独立。光复 后的韩国,科技水平不断地提高,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在二 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却有了前所未有的波动和混乱。由于朝鲜战争带来的国家的分裂和 内战的伤口,使得韩国的政治活动非常的混乱,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循环往复的通 货膨胀,这些不利的因素导致了农民因生活所迫,频繁出现了村民打架、酗酒、偷盗、 欺诈和赌博事件,严重破坏了韩国国民原有的勤劳、俭朴、互信的社会风气和民风民 俗。 由于韩国政府在第一、二个经济发展5年中,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 在这期间,工农业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出现了严重失调,城乡收入逐年拉大,1962年的 农户年平均收入是城市居民的71%,而1970年降到61%,在全国农村人口中,经营不足1 公顷耕地的农户占67%,他们的年平均收入还不到城市居民的50%,农民生活十分贫苦。 [2] 这种粗糙的生活环境表现在劣等的房屋、欠发展的道路、不完善的饮用水和排污系 统,以及最基本的舒适生活的需要都没有满足。于是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这不仅使 农村缺少了足够的青年劳动力,而且给城市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随之而来的更严重 的因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暴发户和贫困户之间的矛盾加剧、官员腐败、官 商勾结、军政勾结等等,导致了韩国社会动乱,学潮频繁,民愤一触即发。 此外,韩国国土面积狭小,山多地少,资源匮乏,耕地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 人口密度却很大,每平方公里就有480人。[3]人多地少的不利条件,导致了土地价格上 涨,这种现象在城市近郊地区更为明显。韩国的决策者们基于这种国情,认识到了有 效的利用韩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是解决农村问题和发展经济的最有效途径。 为了改善政治、经济以及国民民族精神的缺失等不利环境,1970年4月22日在一 次地方首长会议上,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发起了新村运动。1971年9月正式的提出了 “勤勉、自助、合作”的新村运动的基本精神,并随之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新村教育。 (二)新村运动的理想和目标 [2] 涂波.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D].西南大学 2008 年. [3] 温铁军.如何建设新农村,,2005-10-29. 7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新村运动“ (Saemaul)”这个词是由“ (sae)”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意思是“在以前的基础上不断地重新建设社区或社会共同体”。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 解,新村运动象征着一个不断地努力去重建,并实现社会现代化,使人民有一个更好 的未来。[4]这里的重建指的是民族精神的重塑,国民信心的恢复。而现代化则说明了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种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新村运动力求保证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 的完善,努力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改善国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快速 发展。认为只有在身体上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时候,这些目标才会逐步实现。 以这种信念为基础,这个运动客观地把生活条件的改善放在目标的首要位置,并以此 为基础改变国民精神面貌,从而激发国民的积极性,使社会现代化的目标能够早日实 现。 韩国新村运动从 1970 年发起到现在,已经经历了 30 多个年头,其目标已由原来 的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和唤起国民“勤勉、自助、合作”的意识发展到以下多个目标, 即: 1、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安逸而便利的社会社区; 2、建立一些可以让职员或是工人感到自豪的公司或工厂,并努力营造一个相互合 作和彼此信任的工作环境,从而使公司或工厂的成果不断的扩大; 3、发展一个健全的社会,使这个社会里的成员能够感到愉快,并且彼此之间保持 亲密互信的关系; 4、依靠培养成熟的公民、保持可观的经济发展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文化, 来建立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国家,从而使每一个成员都感到骄傲。 (三)新村运动的指导精神——新村精神 历史说明,无论是在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虽然文化基 础不同,尽管不同的文明发展了不同的智慧,但是,国家的命运是都是与他的人民的 智慧紧密相联系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将意味着国家国力的增强。韩国新村运动 在开展之初就确立了三个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勤勉、自助和合作。并以此为基础逐步 实现国民素质的提高。 勤勉,就是勤奋、勤劳,并且能做到互相勉励。勤勉能使人们认识到只要自己努 力就能取得成功,并引领人们感受到通过努力而得到的成果更加真实,同时否定了为 [4]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Saemaul Undong Movement in Korea.Saemaul Undong in Korea.原文出自 . 8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了追求奢侈的生活而通过投机取巧,或是其他不真实的、虚伪的、自大的行为所创造 出的价值。只有社会的成员真正地努力工作,才能够发展和建设一个互信的、公平的、 没有腐败和混乱的健全的社会。 自助 ,就是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美好生活。既不依赖其他人,也不 把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强加于别人,靠自己改变所遇到的所有逆境,并为自己做的决定 负责。有一句谚语说的好,“上帝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它形象的阐述了一 个人的命运的好坏取决于他能否自立自强,他的成功与否是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 要实现自助,就要深入的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家乡,明确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增强自信心,从而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合作,就是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就是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集合大家的智慧办 大事。要想使勤奋和自助的发挥最大效果,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力,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真正的实现合作,并使社会发展是建立在相互的信任的基础上,需要社会的成员分享 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合作的成功不只是提高传统的相互合作的品德,同时也是改 变了社会的个别成员之间的竞争和满足了他们对于参与渴望。 这三个新村运动的指导精神,每一个都能够促使人们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但当 它们联合在一起,且达到和谐时就会产生更多影响和成就。当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自己 帮助自己,那么他的勤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负担。当每个人都清楚的认识 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他们所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他们便可以通过创造性思维和 独立批判来提高了自己的自治能力。如果每个人是勤奋并善于合作的,那么他就能真 正的理解牺牲的意义,主动的支持他人,从而通过服务别人和对法律以及秩序的保护 来延续整个社会的繁荣。当国家的公民具备了勤奋、合作和自助的新村精神,他们便 可以发挥各自所长,集合大家的智慧建设一个具有成熟的和道德特征的社会。这些有 助于韩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新村精神,帮助社会更加接近于以诚实、守信和公正为 基础的一个理性的体制。 (四)新村运动的发展特点 韩国政府在组织开展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制定了阶段性的目标,至今已开展了 30 多 [5] 年,取得了超出预期目标的效果,实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 新村运动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5] 康庄.韩国“新村运动”30 年[J].环境保护,2007(1):74. 9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新村运动强调发展要顺应广大人民的意愿,以人为本,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强 1 调社会福利,缩小城乡差距,努力使他们摆脱贫困的束缚,从而加入到“动手就能变 好”的社会中。新村运动通过改造房屋、修建道路、改造卫生间、建设供水设施,实 现农村电气化、兴建村民会所、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开展广泛的新村 教育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力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使农村早日实现现代化和城市化。 2、从政府主导逐步过渡为民间主导,有效地调动广大国民的积极性,并立法保证 了新村运动的顺利开展。新村运动由政府发起,并于 1972 年 3 月成立了由中央内务部 直接领导和组织实施的全国性新村运动最高领导机构——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随着 新村运动影响的不断扩大,先后有出现了工厂新村运动、公司新村运动、学校新村运 动、图书馆新村运动和街道新村运动。标志着新村运动的主导权开始由政府转向民间。 年 政府也调整了有关新村运动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了政府与非政府的职责分配。1980 12 月,颁布了《新村运动组织育成法》,该法的颁布,完善了新村运动的民间组织, 使得新村运动顺利有效的开展,逐步发展成为韩国社会不可缺少的国民运动。 3、新村运动试图在其发展过程中,使传统与现代这两个矛盾变得和谐。新村运动 即注重传统的价值,又努力使这个国家实现现代化。这一特点,从“ ”这一韩国 词语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是“新”的意思,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追求; ”是“传 “ 统的社区”,是对传统的一种继承,是旧的价值的继续。当韩国许多学者为实现现代化 儿努力的时候,新村运动却注重传统思想、品德、文化对运动本身的发展和国家繁荣 的重要性。因此,将培养国民“勤勉、自助、合作”这一韩国传统的美德,作为贯穿 新村运动的主要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并使其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由于新村运动的以人为本、注重福利,广泛调动国民的积极性,努力使传统与现 代相和谐的特点,使得新村运动得到了韩国民众的认可,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五)韩国新村运动所取得的成就 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新村运动,在韩国已经实行了 30 多年,尽管由于政治 、 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韩国新村运动遇到过一些困难,走过一些弯路,遭到过一些 指责。但是,随着运动的在全国不断深入和自身的逐渐完善,已经发展为韩国不可缺 少的泛国民运动,真真切切的融入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中。新村运动的作用更多的是体 10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现在环境改善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6] 其取得的成果大致包括: 1、开发了落后的农村经济,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强了农 民的自信心,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并推动韩国社会进入现 代化。 2、以“勤勉、自助、合作”为精神指导,使“动手就能变好”的信念深入人心。 改变了国民的精神面貌,唤醒了国民的思想意识,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貌,并使新村 精神成为韩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3、积极将新村运动推广到国外,并作为地区社会开发的成功范例获得了世界认 可,同时也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形象。 二、韩国新村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村教育是新村运动的核心,是新村运动顺利进行的“助推器”。它是以“勤勉、 自助、合作”的新村精神为指导,激发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帮助 国民确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态度。新村教育伴随着新村运动发展,在韩国已经进行了的三十多 年,自身也随着社会和新村运动发展的需要有了许多的变化,向着更加完善的,人性化的、 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了韩国不可缺少国民精神教育。新村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创时 期、发展和扩大时期、充实和提高时期、继承和革新时期四个阶段。 (一)新村教育的初创时期(1970 年—1971 年) 1(新村精神的酝酿和提出 新村运动作为一场国民教育运动,是围绕着一种精神而展开的。[7] 1970 年 4 月, 朴正熙总统参观了庆尚北道一个叫新道 1 里的村子,看到了通过农民的合作,改善了 村庄的环境。参观后,他高度评价了村民的合作精神,并指示全国各省要向该村学习, 朴正熙意识到没有精神指导的运动很难凝聚国民力量。1970 年 6 月,朴正熙在参加全 国“劝农日”活动时, 首次提出农民要有“自助精神”,之后在 1971 年 7 月举行的全 国地方长官会议上, 朴正熙提出各个道政府的工作目标是增加农渔民的收入,并教育 农渔民“勤勉和节俭”。同年 9 月初召开“每月经济动向报告会”,在会上,朴正熙 又谈到“新村运动要有诚实的指导者, 要具备„协同?精神”。9 月底, 朴正熙根据 自己在不同场合对农渔民提出的要求, 正式提出了“勤勉、自助、合作”的新村精神, [6] 詹德斌.韩国新村运动的起因及作用再考察[J].现代经济探讨,2006(10):80. [7] 张德强.对韩国新村教育体系演变的考察[J].菏泽学院学报,2007(3): 123. 11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这就是新村运动旗帜上的三片绿叶所代表的含义,也成为新村运动的核心理念。此后, 激励人、培养人作为新村运动的主旋律高扬了 30 余年。 2(迦南农业培训学校及新村教育培训的开始 迦南农民培训学校是早在新村运动发起之前就有的一所特殊的由家庭经营的机构,主要 交给农民清教徒式的生活伦理,管理者名叫金永琦。他与他的家人每天早起与受训的农民一 起晨跑,白天开设一系列的圣经教义和他们个人的生活经历相关的讲座。这一家人的勤俭节 约、自力更生的生活态度打动了所有的受训人员。由于这所培训学校在当地享有盛名,因此, 许多农村的年轻人、城市居住的孩子以及工厂工人都来排队等候,自愿交学费来参加为期一 周的培训课程。这所学校为新村教育培训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71 年秋,朴正熙总统提出了让农业部官员提交领导人培训的要求,并建议培养村一级 致力于改善农村生活的优秀领导人。时任总统经济事务方面特别助理的朴振焕推荐了一个培 训村庄领导人的备选方法:精心挑选二三十名真正愿意投身于村庄发展的农民,对他们进行 为期两道三周的培训,帮助他们理清农村发展的思路。随后他多次到迦南农民培训学校参观 学习,受到该校的启示,并经朴正熙总统的批改,完善了培训计划。第一年的培训课程包括: 成功农民的案例宣讲;小组讨论;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农作物生产技术以及 小桥建造、农舍翻修和自来水供应等工程的基本技能。并聘请了有着丰富经验的教授,由他 们来负责为新村运动培训工作人员。由此,对新村领导人的培训便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在韩 国开始实施。 (二) 新村教育的发展和扩大时期(1972 年—1979 年) 1971年,也就是新村运动实行一年后,从一份调查农民反应的评价报告中发现, 是否有好的村一级领导是引导村民参与新村运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8]朴正熙总统随 即于1972年启动了对新村领导人进行的培训项目。这一年的1月14日,在首尔西郊的农 业合作社学院里成立了研修院。1973年5月迁至首尔以南40公里以外的水原,并改名为 新村领导人研修院。新村研修院的成立,为其他的新村教育机构制定了标准,作为一 个独一无二的社会教育形式,在新村运动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同时它的成立也 标志着新村教育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从研修院建立到70年代末,新村教育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 扩大。 [8] [韩]朴振焕.韩国新村运动—20 世纪 70 年代韩国农村现代化之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22. 12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新村教育的内容的增加 1 新村运动初期由于培训的对象是农村的骨干人员,因此,培训内容主要是传授农 业基础知识与技术、学习如何开展农协运动、怎样建设、美化新村和如何提高修养等, 培训内容侧重于精神方面的教育,培训形式有讲座、典型事例报告和分组讨论三种。 可是,通过对前三期学员的调查发现,学员们收获最大的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典型事 迹的学习而获得的精神教养方面的东西,而不是农业实用知识。因此,政府决定将新村 教育的内容逐渐转向精神教育方面,此后邀请了更多的先进农民走上讲台,以满足受 训人员对先进典型事例教育的需要。新村运动在农村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从 1974 年起逐步扩散到各大城市后,新村教育增加了针对城市新村运动的培训内容,如积极 参加居委会活动,保持自己门前整洁,不乱扔垃圾,在空地上种花种树,遵守交通秩 序等。具代表性的项目有“三大运动”和“十个核心项目”。“三大运动”包括了精神 运动、行为运动和环境秩序运动。精神运动围绕着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新村运动的价值, 包括促进更好的邻里关系,发扬和宣传以孝顺和虔诚的传统的道德规范,对年长的人 要忠诚和尊敬,加强对社区的了解。行为运动强调在街道上的公共秩序,积极合作的 态度,准时,禁止酗酒和街上的犯罪。环境秩序运动强调个人和商业地区的整洁,治 理街道的环境,包括街边小贩的整治,改善当前的生活环境以及发展“绿化”城市和 清澈的溪流。 十个核心项目”以促进市民的主动参与为目的。通过包括新村清扫,市 “ 场新村运动,绿化城市,成立新村信用合作社,减少街道犯罪,强调有法律和秩序的 安全氛围,消除结核病,创造一个支持新村运动的环境和其它反映地区特点的项目。 此外,为了开展工厂和公司新村教育,1974 年成立了首尔工厂新村培训学院(Seoul Factory Saemaul Training Institute),1977 年又成立了釜山工厂新村培训学院(Pusan Factory Saemaul Training Institute),[9]各个工厂和企业也纷纷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开展 世纪 70 年代 新村教育,以提高生产力,节省原料和建立积极的劳动力管理关系。20 是新村教育发展最活跃的时期。 2(新村教育对象的扩大 新村教育在初期阶段注重于对农民的核心骨干人员的培训,由每个市郡从推荐上 来的 10—20 名骨干农民中选出一名,送到最初的农协大学接受两周的培训。随着新村 运动的发展,新村精神向全国逐步扩散,新村教育成为全民的精神教育。首先扩展到 与新村运动有关的公务员,邑面长(相当于中国的乡镇长)、派出所所长,农协会长, [9]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Saemaul Undong Movement in Korea.Saemaul Undong in Korea.原文出自 . 13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郡守、副郡守(相当于中国县长、副县长)等等。到 1974 年,企业家、知识分子以及 各社会团体也开始接受新村教育。在大力强化新村教育、培养新村领导人资质和能力 的同时,增加面向公职人员、社会指导层及普通国民的教育机会,朴正熙总统要求政 府的高层公职人员,如部长、国会议员、普通国民等也与农民一样接受新村精神教育, 使人们在思想上正确地认识新村运动,纠正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使国民生活更加近 代化,也使新村教育的良性影响达到高潮。这一阶段的新村教育的培训班有:骨干农 民班、新村指导员班、农协组合长班、妇女指导员班、经济团体干部班、高级公务员 班、农协管理干部班、社会领导及中坚阶层班、农水产团体干部班、新村教育骨干人 员班、大学教授班、企业人员班、大学生干部班、工厂新村指导员班、农水产流通业 务工作者班、科学技术院学生班、新村特别教育讲师班等。据统计,从 1972 年到 1980 年,时间为 1—2 周的集中住宿教育的学员有 68 万人,而时间只有一天而不需要住宿的 学员达到了 6953 万人。[10] (三) 新村教育的充实和提高时期(1980 年—1997 年) 1(新村教育规模的再扩大 新村教育在这一阶段得到补充和提高。首先是正规培训机构的增加,1983 年 12 月 31 日,新村领导人研修院搬进了由政府资助修建的大楼中,成为独立法人, 1990 年改名为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并通过集体宿舍、集体讨论、生活教育这三个环节来达到 教育的目标;1985 年 4 月 15 日,成立了新村研修院总部(Saemaul Undong Headquarters Training Institute),1990 年改名为南部新村研修院,这样使得新村运动的正规培 训机构又有所增加。其次是培训对象的扩大,1984 年 9 月 24 日开始招收外国人,开 设了外国人新村培训班,培训对象多来自于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90 年代的新村 教育,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调整,除了仍然保留着新村运动初期的新村精神 外,又增加了地区社会发展教育、意识革新教育、经营革新教育、青少年教育、外国人 新村教育、幼师培训教育和市民教养教育等。[11] 2(新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 80 世纪初,韩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 样的社会背景下,新村运动曾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到 1979 年朴正熙总统去世,韩国还 没有一个专门的法律来支持新村运动。随着要把新村运动发展成为国民运动的社会舆 [10] 张德强.论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育本质[J].比较教育研究,2007(9):15. [11] 李水山 许泳峰.韩国的农业与新村运动[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57—58. 14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论高涨,以及来自知识分子的关于新村运动应由政府主导转向由民间主导的呼声越来 越高,1980 年 12 月 1 日,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成为了新村运动的社团法人。随后又 在 12 月 13 日通过了新村运动组织育成法(Saemaul Undong Organization Fostering Act),这标志着新村运动的主导权由政府转向民间,新村教育也进入了新的阶段。80 年代,新村教育重点放在开展唤醒国民意识的精神运动上,通过新村教育培养国民勤俭 节约、友好、有序、无私和合作精神,为 1986 釜山亚运会和 1988 汉城奥运会的成功 举办做出了显著贡献。在这两个大会举办期间,新村指导者们大幅度开展了秩序、亲 切、清洁等运动,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助了一臂之力。90 年代初,由于民主化和开放化 的潮流,韩国出现了利己主义、社会秩序混乱、浪费之风盛行,人们不愿意做辛苦的 工作。因此,新村运动先后进行了国民意识改革运动、邻里互敬互爱、铲除奢侈、享 乐和过渡消费等不良习惯和“多工作 30 分钟”等运动。具有代表性的是“三大市民 (three civil)”运动。这一运动运动是指减少消耗的日常实践,遵守法律,帮助贫 穷的以及相互的合作。活动包括以下的种类:收集可循环的废物;商品贸易;简化各 种仪式;减少国家预算;支持和传播减少消耗的思想;扩大设备的建设以保持公共秩 序;宣布乱扔垃圾为不合法;彻底检查市场和购物中心;控制街道环境;对犯罪行为 加大处罚;以及增加体育运动和业余爱好俱乐部。这些都在克服社会弊端和金融风暴 的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国民的民族意识也得到了重新的唤醒。 (四)新村教育的继承和革新时期(1998 年以后) 为了能够建设一个人人都能幸福健康的美好社会共同体,1998 年 12 月 8 日,韩 国宣布开展第二轮的新村运动,新村教育也进入到了继承和革新时期。 进入新世纪,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世界发展大潮中,新村教育仍然保持了它旺盛 的生命力和号召力,朝着更加务实、稳步、有序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注入了 “时代精神、国家伦理和职业教育” 的新内涵。新村教育除了新村中央研修院继续如 期地开展培训外,其他各级各类的培训也转变为与现实需求相适应的农民文化和农业 技术培训,将公民使命感教育和职业必修的实用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更能 引起学员共鸣的多种培训形式,促进了农民终身学习的积极性。经过 30 年的实践,新 村教育把证明好的传统和做法保留下来,并且增加了新的培训,如学唱歌曲,开 展教职员工之间的对话和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自我冥思等。并且把原有的老套的典 型事迹和人物报告改为讨论新时期事业革新创意、策划、和焦点问题以及信 15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息的发布和交流;将逐渐变得形式化的分组讨论改为小组趣味活动、角色扮演、现场 体验和虚拟试验等,此外,还设置了健康讲座、野外学习和国际交流等培训方式。通 过新村教育培养了农民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国民诚实、诚信、正直、自 立、谦恭、勤勉和忍耐力;激发了人们信心和爱心。新时期的新村教育已经成为了国 民精神的支柱和动力的源泉。 16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第三章 韩国新村教育具体实施及特点 一、韩国新村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新村教育的培训机构 韩国政府自 1972 年成立第一所新村研修院以来,1985 年又成立了新村运动南部 研修院,这两所研修院由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负责,作为专门的新村教育机构。另外, 将由各种中央政府组织负责的公职人员教育学院、农民教育学院和各种公立或私立培 [12] 训学院也作为了新村的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到 1980 年已经达到 85 个场所。 许多公 司、工厂为提高职员们的士气,建设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自发的成立了新村教育学 院。此外,各地自发组织的非正规的新村教育活动则是由地方各级的新村运动协议会 负责制定和实施各类活动。 (二)新村研修院的组织形式 目前,中央研修院仍然是最主要的新村教育机构,并为其他的新村教育机构制定 了标准。它下设教授部、计划部、研究开发部3个部和总务课。其中,教授部包括教务 课、研修一、二、三课和教育运营课。教务课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教学课程计划,负责 教师与教材的管理;研修一课负责新村精神教育和外国人新村教育以及编写有关教材; 研修二课负责设计开发国民精神教育及教材;研修三课负责设计和制定民主市民讲座 及培训计划;教育运营课负责培训及研修生的生活、面谈等;计划部负责制定工作运 转计划、新村教育信息、教育资源的发掘和确保国际交流等;研究开发部负责新村运 动及精神状态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以及图书室、新村历史馆、通讯教材的制作与管理 等。[13] (三)新村研修院的招生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新村教育”是用语问题,可以说教育一般来讲是传授知识, “ 培养技术人员,是将知识和技术传授给不懂的人,但是新村教育略有不同,参加新村 教育的学员是具有较高的水准的领导者,所以研修一词更为恰当。[14]因此,新村研修 院里的学员们多是由政府、学校、军队和企业等各个领域选派的在优秀的人才。随着 新村运动影响的不断扩大,更多的公民自愿的接受了新村教育的培训,并且,一些发 [12]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Saemaul Undong Movement in Korea.Saemaul Undong in Korea.原文出自 . [13] 李水山 黄长春 李鹤.韩国新村运动的核心——新村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3):23. [14] [韩]丁甲镇.新村教育.;logNo=20296264,2006-8-7. 17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展中国家也相继派来考察团参加到新村教育的培训中。新村教育的培养对象已不仅仅是 骨干农民和新村指导员,新时期的新村教育的对象是包括了新村领导人、国会议员、各部部 长、部队将领、大学教授、大学生、青少年、法官、企业家、记者、骨干农民、工人、家庭 主妇、言论家和宗教领袖和来自亚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外国学员等各行各业的人。 (四)培训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首先,由于学员身份的特殊性,新村教育的组织者认识到,担任培训任务的教员 们并不是新村教育的主导者和指挥者。他们必须要放下传统的教师的观念,在培训工 作的过程中对学员要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员成长的成长环境。 只有这要才能更好的和这些来自于不同地方的有着一定地位的学员进行沟通。 其次,新村研修院成立之初,研修院里的培训人员是当时的院长在和他共事的农协内部 的中层干部中挑选的。这些人首先对事业要有献身精神,对农民要有奉献精神,将具有这些 品质的人列入候选名单,然后由院长亲自进行面谈,向他们讲解在研修院里工作人员的生活, 并听取其本人的意见,了解其家庭情况,符合标准后再发出邀请,正式调入新村研修院。还 有一些培训人员是从到新村研修院来学习的农协中层干部中挑选的,根据其学习过程中的态 度和过去工作的情况,并进行面谈后选入工作人员名单。虽然经过了以上的选拔程序,但还 是有培训人员由于在研修院就职的情况和其原来的想法不同,或是身体原因,觉得不适合这 项工作,他们将会被调回到农协重新工作。在新村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各界院长都体会到这 种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因此,这也成为新村教育培训人员选拔的重要的一个标准。 为了使这些培训人员能够更好的引领新村指导员的研修生活,他们必须熟悉新村教育的 运营方法和新村运动的核心内容,因此,对这些将成为培训人员的学员制定以下的培训方法: 1、培训人员第一次赴任的时候先进行面谈,向他们宣传新村教育观和新村精神,在这 个过程中,抓紧一切的时间来向这些即将成为新村研修院里培训人员的学员讲解新村精神, 使他们能够真正的了解新村运动的目的,以便更好的为学员服务。 2、第二、院内学习和院外的自学相结合。在研修院接受培训的人员虽然得到了院长的 很多的指导,但是这些人通过学习之后也都产生了自己的想法。所以,院内的学习结束以后, 培训人员要进行全面的复习,找出自己学习不足之处,以分散讨论的方式来找出解决的对策。 这样不仅是自己的学习有所提高,也使得一起讨论的人也得到收获。 3、培训人员追随指导者出差。院内没有课时,培训人员将追随指导者来到偏僻的山村 和不容易接近的小岛,去见这些地方的男女新村指导员,让他们亲身去体验指导者是如何与 18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新村指导员沟通,并且了解新村指导员的工作状态。同时,这样做也可以让那些在艰苦环境 下努力工作的新村指导员们因为看见自己远道而来的在研修院里的老师而感到高兴。 4、参观学习。体验活动和现场生活教育是对新村培训人员的必修课程。培训人员与他 们的夫人一同到全国各地优秀的村庄和其他研修院、生产基地进行参观,既让他们在学习之 余能与夫人见面,又能让他们到优秀的村庄进行交流,学习新的方法,到规模更大的生产基 地真实的体验国家的繁荣,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工作,并认识到做好研修院培训人员的工 作的意义所在。 5、要求已经被聘任的教授每年要有一个研究的课题。任选自己的专业领域或是自己感 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并发表研究成果,或者出版书籍,这样便可以督促他们努力研究,提 高教育的质量。 不仅是对培训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与培训,对新村研修院里的工作人员也使如此。同样, 在新村研修院里工作的人员也要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并对其进行新村精神的培训。专门为 厨师、司机、园丁和门卫开设了一门课程,让他们明白在新村教育中保持一个好的氛围有多 重要,使他们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岗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为来到新村研修 院里学习的学员们服务。要求他们做到:司机能够准时安全的运行,锅炉工和电工能够以最 好的方法既可以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能为新村研修院节约能源,广播员能够以合适的音量和音 质来进行广播,既不给学员带来负担又能让他们舒心听讲等等,工作人员能自觉地对自己的 岗位不断地检查,多方研究,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到位。 (五)新村教育内容和形式 1(研修院里的正规教育活动 这里所指的新村教育的正规教育活动是指由政府组织的、有固定教育场所、有培训人员 和培训计划的教育活动。 学员们在研修院里的生活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教授的内容也会根据受训者的特 点编制多种多样的教材。集中住宿培训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进行三天两宿为一 期的培训,第二个方案是进行十一天十宿为一期的培训。 在研修院里一天的学习生活安排得很紧凑,并有统一的作息时间。以新村中央研 修院为例,一天的安排如下: 受训人员早晨 6 点听到新村歌曲后起床,开始一天的培训。首先要在操场集合, 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然后进行体操和走队列,并进行大约 1 公里的行军和跑步, 19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让受训者吸入新鲜的空气,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结束后回寝整理被褥、清扫寝室 和洗漱。7 点到 8 点时早餐时间,饭后受训者通常是聚在一起休息和聊家常,一部分 人到操场散步或是针对课程内容和从别的区域来的同志进行交流。 正式开始上课的时间是 8 点整,首先进行的是一个小时的早会。进入教室以后关 灯,并且要求受训者闭目养神 10 分钟。这期间听着优美的轻音乐,以这种方式来清除 自己杂念,也可以自己祷告,有时还会听取前辈讲述的录音,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受 训者充分的放松,为一会儿倾听“成功的实例”主题讲演作准备。紧接着是合唱健康 歌曲,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受训者形成整体感,又使他们充满了活力。然后是在受训的 新村领导人中选出一人来讲述自己受训期间的体验和感言,以此环节来结束早会。 9 点到 12 点,按照课程表进行四节课的分班授课。安排受训者反别进入到各自 的教室,听取讲演。讲演的内容包括新村运动、新村精神、典型事迹报告、人物报告 等。由于新时期对新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典型事迹和人物报告已经改变为新时期事 业革新创意、策划、设计方案和焦点问题讨论等内容。 午休后将进行四课时的参观实习,让新村指导员能够到现场学习畜牧技术、特种 作物栽培,园艺技术和水产养殖等。有时也会听取成功案例、散步或是体育运动等活 动。晚餐 6 点开始,餐后休息一个小时将进行分组讨论。这一环节在新村教育开始之 初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5 个人为一组,进行研讨。讨论之前首先制定议题提纲, 并在小组中选出记录员,记录讨论的内容和过程。讨论没有教师,没有其他指导者, 也没有时间的限制,只是学员们共同讨论,自由的发言,以达到相互教育的目的。内 容通常是把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告诉给大家,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同伴一起分析 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就寝的时间为 10 点,但是常常会因为讨论的气 氛太热烈,而推迟就寝的时间。由于这一活动在随后新村教育开展过程中逐渐变得形 式化,没有了原来的教育效果,已经由小组趣味活动、角色扮演、现场体验、虚拟试 验等活动所取代。 除了以上的一天所要进行的活动外,有时也会在白天进行健康讲座、野外学习或 是国际交流等富有创意和生动有趣的培训方式,这些也同样受到受训者的欢迎。 对于从新村研修院里毕业的学员,学院里的教授还会时常到这些学员所工作的地 方现场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巩固了学员们的研修的成果,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 自老师的关心,从而更加积极的投身于新村运动中。 2(民间自发的非正规教育活动 20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这里所指的非正规教育是相对于正规教育而言的,是由政府组织或是民间自发的 与新村运动有关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与新村运动精神相一致的实践活动。 组织各种社区活动是新村运动除了开展研修院教育以外的另一个教育国民的主 要途径。新村运动的各级协议会充分利用这一教育方式的传播速度快,参与人数多, 教育内容直观等优点,使它在新村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类活动既改善了 国民的生活环境,又找回了韩国传统的勤劳、互信的美德,恢复了国民创造美好生活 的信心。各地新村组织积极开展了义务清理街道、社区卫生、美化公共环境活动,通 过动手劳动,陶冶参与者的情操,培养了人们保护环境和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德;开 展尊老爱幼、帮助弱小、邻里合作互信活动,培养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帮助、 彼此关爱的美德;通过开展长期的义务劳动,培养和训练国民爱劳动和有责任感的良 好美德;提倡终身学习,鼓励国民努力为迎接国家现代化而自我充实,并把这样的活 动作为了新村运动发展到城市后的重要活动项目。为了早日实现南北统一,各地的新 村运动的民间组织以此为目标,先后举行了如:泛新村家庭发起向北韩捐赠肥料运动、 发起民间社会安全网“爱的搭脚石”事业——向 64000 户家庭捐款 28.46 亿韩元、开 展“统一新村赠送手推车国民运动”、 发行“新村书库运动 40 年历史”、 开展迎接 2002 年世界杯国民评选的 10 大课题实践活动、台风后水灾地区修复志愿活动和开展 保卫独岛全民运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没有接受过正规新村教育的公民参与 到新村运动中去,使他们成为新村运动的生力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研修院里 培养的指导员对新村精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充分的调动全体国民参与维护国家安全 统一事业的积极性,可以说这些活动是新村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韩国新村教育的特点 最初的韩国新村教育是作为唤醒农民“勤勉、自助、合作”的民族精神,并作为新村运 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走上历史地舞台。随着新村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它已 经从农村走向了城市,发展为韩国社会不可缺少的国民教育,并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韩国新村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国民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务实性 韩国新村教育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将培训内容和形式与新村运动的发展的实际相联 系。 1(教育目标与实际相联系 21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韩国学者、专家认为,新村指导员是推动新村运动的火车头,因此,运动开始时的推动 力取决于新村指导员的意志力。除此之外,还取决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最高决策层的支持 的力度,只有政府官员与新村指导员相配合,新村运动才能更好更快更广泛地发展。所以, 在新村研修院刚刚成立的时候,新村教育的培训项目就确定为提高各地新村指导员的意志力 和政府官员对新村运动即新村精神的认同和理解上。前三期的培训班,学员主要来自全国各 县的新村运动指导员。每期培训一般为一周,对来自后进村的指导员则要培训两周,第一周 的教育活动在研修院里进行,第二周去先进村区参过学习,与那里的村民一起同吃同住。在 这个过程中,会有不支持新村运动的先进村庄的政府官员,他们将被送到新村研修院里接受 培训。如果有国会议员和企业领导对新村运动感兴趣,研修院也会为这些人专门开设新村研 修班,对他们进行新村教育。总之,新村教育服务于新村运动,根据不同时期新村运动发展 的需要开设各种研修班,让原来不支持新村运动的官员和不了解新村运动的企业领导对运动 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新村运动的顺利开展培养了大量的各领域的新村指导员。 2(教育内容与实际相联系 除了要学习新村精神以外,还设置了新时期事业革新创意、策划、设计方案和焦点 问题讨论等以此为内容的讲演,午休后的参观实习,让新村指导员能够到现场学习畜 牧技术、特种作物栽培,园艺技术和水产养殖等。对于已经从研修院毕业的学员,研 修院的教授也会定时到到他们的工作地方去进行现场的指导,解答他们在工作中所遇 到的难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新村运动,让他们通过对实践中所遇问题的探讨,对 新村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同时,让那些制定农、渔业政策的 官员与来自农、渔村的指导员进行交流,这也给他们一个直接与基层人员面对面交流 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真实地了解农渔村现状。优秀的新村指导员是新村教育的继续。除 了在研修院里的正规教育,在各地所开展的有声有色的实践活动。参加完新村教育的新村指 导员组织更多的公民参与各种社区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新村运动的实质和新村 精神,既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新村运动的队伍中来。 3(教育设施与实践相联系 刚成立时的新村研修院仅能容纳 100 多人,条件十分的艰苦。但是,尽管这样,研修院 里仍然有三个准则:一是把所有的院内设施变成“教材”,即使是一块砖头也让它尽其所能, 充分发挥用途,不用花很多的钱,不仅节约了研修院的开销,也培养学员艰苦朴素的高尚品 质。例如,在中央研修院食堂的走廊两边,展示着“生产一粒粮食,农民流汗水”的照片和 标语,时刻提醒学员们不要浪费粮食;二是院内所有工作人员都教师化,上至院长,下到保 22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洁员,都成为教育别人的人,他们都要为新村教育而服务。每天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新村 研修院的打扫工作,如捡地上的纸屑和烟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给来者里接受培训的学员做 榜样;三是所有的环境都是教育的场所。如在花园里,看到花和树木上的恶害虫时,要教给 学员们这时应该怎么做,从而教会他们除害虫的方法。 实践性是韩国新村教育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新村教育得以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 因为这个特点,不仅使新村教育能够更好的为新村运动服务,也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 新村精神,从而支持和参与到新村运动中去,为新村运动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人文性 从生动有趣的课程设置、对学员的无私关怀、改善教职人员的生活、生活设施的规范化 和教学环境的扩大五个方面不难看出韩国新村教育人文性的特点。 1(生动有趣的课程设置 在研修院里学习期间,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出早操,行军或是跑步,这样做是 为了让学员们和教职员工能够呼吸新鲜的空气,锻炼身体。每次正式上课之前,也会设置关 灯,听音乐这样的环节,目的是让学员们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并闭目养神,在音乐中放松 心情,准备开始一天的学习,也会让学员们对一天的学习感到轻松,和充满期待。另外,新 村研修院还从学员的特点出发,采用了生动、感人的案例教学的方法,做到以情动人,用事 实的例证感人,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员的勤劳、自助和合作的传统美德,而并不是简 单的说教,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适当的娱乐也会安排在这些演讲的间歇时间,为了防止 受训人员变得无聊,在每一个演讲之前一起唱歌和玩有节奏的游戏,或是在休息时间 带领大家做简单的训练。这样做既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讲解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也不 会给学员带来更多的学习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能使学员们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接下来 到学习中。晚饭后的讨论环节,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同伴们倾诉工作中的苦楚,请同学 想出解决的方案,或是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时常会因为觉得受益匪浅而讨论到深 夜,这样加深了与同伴的感情,工作不顺心的学员从同伴那得到安慰,同时也减轻了不能回 家与亲人团聚所带来的想家之情。每次讨论完之后,都会把讨论中摘录的内容装订起来,并 复印足够的份数分发给每位学员,他们可以带回家,作为完成培训项目的纪录,这些也成为 学员们的珍贵的纪念。智力竞赛和娱乐项目会安排在培训的最后一天晚上举行,这些值 得回忆的经历,既增加培训项目中的学习效果,也再一次让学员们感受到研修院里的 温暖。 23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对学员的无私关怀 2 新村研修院里的学员不仅是来自偏远农渔村的新村指导员,也有来自政府的官员、企业 的老板还有大学的教授。甚至有的企业家为了能让自己的子女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锻炼, 所以也送到了新村研修院里接受培训。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很优越,因此,刚到新村研 修院的时候,非常的不适应,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研修院里的老师和同学的关怀。有的学 员觉得研修院里提供的被褥不够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院长便会亲自送来棉被,并询问他 们在研修院里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研修院里是没有电梯的,有些学员住在 9 楼,不愿意走楼 梯,因此时常抱怨,院长知道后,主动找他谈话,告知他的办公室在 10 楼,请这个学员到他 的办公室参观,并与他一同走上到 10 楼,这个学员很受感动,从此不再有抱怨。一些学员在 家时从来没有做过打扫的工作,因此来到研修院后不能完成打扫自己寝室的工作,这时便会 有同寝室的同学帮忙,并教会他们整理自己的内务和清扫寝室卫生。学院里的老师和工作人 员以身作则,给学员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在短短的几天的时间里,就能使来这接受培 训的学员焕然一新,很快的适应这里的生活。 3(改善教职员的生活条件 研修院里的教育要员的生活与从事其他工作的人的生活有很多不同,在职教授与院长在 培训期间不回家,甚至和学员们一起住宿,和他们一样早睡早起。十几天的时间不能回家, 不能和妻子孩子见面,使他们常常会想家。许多教员的妻子不理解他们丈夫的工作,时常的 抱怨,也因此与丈夫吵架。为了缓解教员夫妻的矛盾,研修院常常会组织教职人员的妻子来 研修院参观和听讲,让他们了解自己丈夫的工作环境与艰辛,同时也让他们在这过程中对新 村运动有了认识,从而理解了自己的丈夫,并许愿会支持丈夫的工作。为了改善教职人员的 生活,在离中央研修院不远的水原修建了研修院教师楼,让教职员工们能和自己的家人生活 在一起。此举也感动了在研修院里辛勤工作的教师,使他们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 中。 4(生活设施规范化 新村研修院里的生活设施是为教学服务的,同时也是为方便学员生活而服务的。 就像花草树木,根据它们的栽种的地点和培育的方式不同,也会长得不尽相同。对所 有的教学设施逐一的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维护和检查,使它们也能发挥与众不同的作 用,这样更方便于学员的生活。学员的教材、生活用品,床铺是在它们入学前就已经 统一准备好,并整齐的放在宿舍中,让学员们一进校就有一种家的感觉。给学员提供 干净舒适的就餐环境,工作人员要求统一穿着干净的卫生服,饭后还给学员们提供热 24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乎乎的大麦茶 。再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在一所新村研修院里,有一个洗脸台,许多住 宿生在那上洗脚,这样给其他的学员带来了不快,也使洗脸台受损,为了改掉这一不 好的习惯,研修院征集了大家的意见,集合集体的智慧,特意修了一个专门洗脚的台 子,安装了排水设施,并使它的高度能够让学员舒服的洗脚,同时也方便了学员在这 洗衣服。研修院里的设施无不考虑到怎样更方便与学员的学习和生活,真正的做到了 以人为本,让学员们感觉和在家一样舒服。 5(教学环境的扩大 教育环境对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起初的新村研修院条件十分艰苦, 除了教学楼就是操场,几乎没有其他的场所供学员的活动。现在的中央研修院增加了 花园,周围有广阔的水源,视线十分的开阔。已经具备了既有能让学员们进入深思的 安静的气氛,又有与外部隔离的舒适感。其他的研修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给学员们 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 现在的韩国新村教育能够做到时时为学员和教员着想,处处为他们服务。它的人 文性的特点,体现在研修院里地每一个细节中,让每一个来到这里学习的人都能感到 家的温暖,给每一个接受过新村教育的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新村教育受到 韩国各界欢迎的重要原因。 (三)平等性 韩国是一个提倡民主的国家, 自 1987 年从一个专制国家转型为选举的民主国家 后,就被誉为东亚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化的典范,但是要想实现真正的民主首先要做 到平等。早在新村教育开始之初,这种民主的、平等的意识就已经渗透到这些来自于 各个农渔村的新村指导员思想之中。韩国新村教育的平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在男女地位的平等 韩国是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家,一直有着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特别是 结了婚的妇女,地位更是如此。伺候丈夫,照顾孩子和老人,每天做着繁重的家务, 很少有时间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更别说到社会中从事一项力所能及的工作,即使迫于 经济压力出外工作,在升职加薪方面也根本不能和同年龄阶段的男性相比。韩国的新 村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一传统。在接受新村教育的新村指导员中,除了来自各 个领域内的优秀的男性领导者外,还有不少的家庭主妇。为了扩大新村运动的影响, 男性领导者考虑到要想更彻底的改善生活环境,在家从事家务的妇女的作用将是很大 25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的。因此他们建议从各地选拔优秀的女性作为新村指导员接受培训。新村妇女指导员 培训班开始与 1973 年,选拔的方法和男性指导员一样,由每个村镇办公室向郡办公室 推荐一名女性领导人,然后郡办公室再将入选的女性领导人推荐到新村研修院,第一 期专为女性新村指导员开设的班级,就有 130 名妇女注册,年龄大多在 30——50 之间。 研修院专门为她们定做了服装,除了增加几门农村妇女所需要的如特邀了专家开设了 关于家庭计划和照料孩子,以及农村健康和营养等为主题的课程外,其他的为她们所 提供的课程与男性领导人一样。在新村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韩国民众看到了在韩国社 会难得一见的男女地位的平等。 2(体现在学员之间的平等 来到新村研修院里接受培训的学员来自韩国的各行各业,有的是政府部门的领 导,有的是跨国企业的老板,还有的是有着一定身份、地位的医生、律师、大学教授、 法官、记者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来自偏远的农渔村的新村指导员。这些学员进入到新 村研修院后,首先要领取统一的研修装和鞋,接受一样的培训,享受同样的待遇。不 分年龄、职业、学历,他们吃住在同一个宿舍楼里,一起参加每天的早操和做运动、 一同听讲,一同唱激人奋进的健康歌曲,互相没有隔阂的讨论工作上所遇到的困难, 帮助同伴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处十分的融洽。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新村研修 院里,每个房间都没有门锁,学员之间可以随意的相互串门,交流自己在研修院里学 习的感受。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一起学习和讨论,这也给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的新村 指导员一些鼓励。这种方式消除了由于职业不同,经济地位不同等因素所带来的差异 和怨恨,充分的体现了新村教育的平等性这一特点,可以说新村教育是官民一体的公 民教育。 3(体现在学员与教员之间、教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平等。 首先,教员和学员也穿着统一的服装,吃着同样的食物,住在同样条件的宿舍里, 没有受到一点儿的特殊待遇。其次,教员们是在研修院里的学员的榜样,他们同学员 和研修院里的工作人员一起打扫教学楼的卫生,一同参加学习、讨论、敲钟、升旗、 晨练和参观等所有的活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感化学员,以达到学员们的自我反省、 自我感悟和严于律己。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培养了学员民主平等的意识,许多的学 员和教员之间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使他们得到了除了新村精神以外的更多的收获,同 时也感化了在这里劳动的工作人员,让他们也因新村精神而感动,为这份平等的民主 的氛围而感功。 26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四)时代性 韩国新村教育从开课到现在并不是一成不变,它已经由一个简单的只为新村运动 服务的精神教育逐步发展成为了为国家发展服务的国民教育。可以说新村教育具有与 时俱进的时代性的特点,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村运动的深入表现出以下两个发展趋 势: 1(空间范围的扩大 起初开展新村运动的动机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一个典型的 区域运动。新村教育作为新村运动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其顺利开展而服务的农村区域 教育。随着新村运动在农渔村的顺利开展,新村教育也发挥了其作为“助推器”的作 用,培养了许多具有奉献精神的新村运动的带头人,使得新村运动取得了超出预期的 效果。也因此,新村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发现新村运动所弘扬的这种“勤勉、自 助、合作”的新村精神已经不仅仅是农渔村所需要的,应该为改善整个国家的国民素 质而服务。1974 年至 1976 年这三年间,新村运动确立了其为韩国的国民运动的位置。 它的思想和活动开始从农村向城市,甚至向公司和工厂扩散,更多的新村教育机构在 各地成立。通过新村教育,公民被鼓励去承担他们在民主进程和福利国家中的责任。 大多数的公司和企业的新村运动协会通过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或做伸展运动 和在新村运动周庆功会上评论公共事件等活动去传播新村运动,这些活动被有计划地 提高城市工人的坚强和爱国的精神,并且最终发展了他们的国家的责任感。同时,新 村教育这种发展的态势也受到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关注。为了使新村运动走得更 远,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韩国接受了这些国家派来的研修人员,开设外国人新村 研修班,近几年,为了满足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对新村运动经验的需求,韩国向国外派 遣了大学生,帮助有需要的国家,指导他们开展新农村建设。至此,韩国新村教育顺 应了国家、社会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发展需要,完成了从农渔村到城市,再到国外 的这一的飞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对象的扩大 韩国新村教育发展到现在之所以仍然活跃在韩国社会,成为韩国文化的一个重要 的组成部分,其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做到根据新村运动的发展的需要,社会和国家的需 要,及时地增加教育的内涵,完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接收新的教育对象,使新村教 育逐步发展成为韩国的泛国民教育。新村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修改了最初由官员、学 27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者和宗教领袖担当教员的培训计划,让农民学员走上讲台,讲授他们成功的经验;修 改了形式化、老套的、机械式地培训形式,用活的、更具人性化的特色活动、演讲和 讨论来代替;以培养新村精神为主,并通过参观和农业专家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传授最 先进的农业所需的科学技术;顺应新村运动扩大的需要,提供更多接受新村教育的机 会,为不同的人群开设不同的课程等等,进入新世纪,韩国的新村运动正朝着更加务 实、稳步、有序、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因此,新村教育除了在新村运动中 央研修院里如期开展有计划的培训外,其他各级各类的培训已经转变为与现实需求相 适应的农业与农民文化科技培训,这些改变都体现了新村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的特 点。 (五)多样性 新村教育的多样性是体现在组织形式、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的多样化。韩国新村 教育由政府主导,带动地方广泛参与,既有政府组织负责的新村研修院,又有民间自 发成立的新村教育机构;它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结合,院内学习和院外实践相 呼应,采用了院内教育和院外指导的跟踪服务,这样的教育形式,既有利于学员能够 系统地学习新村精神和农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又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来得到 检验,随时地解决工作中的发现的问题。另外,韩国新村教育有着丰富多彩和充满乐 趣的教育内容。学习往往是枯燥无味的,更何况是国民精神教育,不可能靠单一的说 教和一大摞的文字资料来使学员真正的了解新村精神。时代精神、远大理想、国家伦 [15] 因此,新村教育采用了催人 理必须与个人工作、生活贴近,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泪下的农民学员事例报告、大家参与式的讨论、集体宿舍生活和体验、激人奋进的健 康歌曲、角色扮演、虚拟试验、小组趣味活动等等教学内容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在 加上教职员工们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新村教育达到了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效 果,使每个学员都能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并感到学有所获,不虚此行。此外,韩国 教育部于 1962 年通过了建设小型乡村图书馆这一项目,用以满足农渔村的终身学习的 需要。到了新村运动正式开始时,这一项目成为了这个运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村 图书馆运动是对韩国文化的传播,它以促进职业技术、文化改良以及使承认通过阅读 获得新的信息、文化和使情感丰富的重要社会意义为目的。项目最终包括最大限度的 提供有关实用知识和文化的图书,建设小规模的图书馆和成立读书俱乐部,以及建立 [15] 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及启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20. 28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流动的图书馆和举行读书比赛。这一项目的开展,丰富了新村教育的内容。 (六)奉献性 新村教育目的在于使更多的人了解新村运动和新村精神,改善国民的精神状态, 唤起韩国原有的社会风尚和伦理道德。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依靠丰富的教学内容、 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优美的学习环境,还在于为新村教育无私 奉献的教员、工作人员及对新村运动充满热情和乐于奉献的学员们。教员和工作人员 的奉献性体现在比起从事其它工作上的人,他们没有更好的待遇和更高的工资,但却 要比他人工作的时间更长,要和学员们吃住在一起,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学员 们的奉献性则体现在他们对接受新村教育的热情与对新村运动的支持,因为他们开展 新村运动的过程中是不拿政府工资的,特别是女性新村指导员,不仅白天要照顾老人、 孩子和做家务,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接受新村培训,十分的辛苦。韩国新村教育的奉 献性的特点,使得在新村研修院里的生活充满了人情味,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 相探讨,互相安慰是那么的真诚;这种奉献性也使得来到偏远的农渔村进行院外指导 的教员们不感到疲倦和辛苦,让正在为新村运动而辛勤工作的新村指导员们感到了温 暖。奉献精神是吸引这么多优秀人才投身新村教育事业,是新村教育顺利发展的精神 基础。 29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第四章 韩国新村教育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村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新村运动及农村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 逐步发展成为为整个韩国国力发展提供精神文明建设的泛国民教育。因此,无论是对 新村运动、农村教育,还是国民精神教育,新村教育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新村教育是新村运动的“助推器” 物质决定精神,既存在决定意识,同时,精神又反作用于物质。韩国的专家学者 深深的认识到了这一哲学道理,十分重视社会精神文明在整个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因 此,新村中央研修院前院长郑教宽教授还推出了一个简明的:国家国力=(国家领 [16] 土面积+人口+自然资源+科技水平)×国民意志。 新村运动作为一场国民教育运动 , 是围绕着“勤勉、自助、合作”的新村精神展开的,其目的是通过培养国民的新村精神, 激发国民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有组织的支持和呼应,发起自助、致富活动。新村运动顺利 开展,发展成为一个得到全国上下所认同的泛国民运动,依赖于新村教育的有效实施。 在开展新村教育的三十多年间,它传播和发展了新村精神,为新村运动培养了各行各 业的新村指导员,激发了国民参加新村运动的积极性,为新村运动提供了经验交流的 场所,通过平等的、人性化的管理和课程设置,营造了一个官民共同参与的氛围,并 使新村运动受到了更多国际的关注,让更多地除韩国民众以外的外国人了解了新村精 神。因此,可以说,新村教育是新村运动的“助推器”。 (一)新村教育发展和传播了新村精神 新村精神是新村运动的核心,是新村运动的精神基础。新村教育通过对新村领导 人的培训,在教学中发展和传播了新村精神。热情和有创造力的新村领导人在新村运 动取得辉煌成就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些领导人由地方选举出的代表组 成,他们在运动开始时就表现出他们的出色的决定力和领导能力。新村领导人补充甚 至是超过已经存在的地方领导人成绩和贡献。他们用出色的创造力在学习和工作中诠 释和发展了新村精神,用卓越的领导能力传播了新村精神。新村运动的开展,改善国民 生活环境,唤醒国民优良传统品德,这些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这些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 的新村领导人。许多的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有优秀的新村领导人的地方,都会出现积极向 上的、勤俭节约、团结合作的氛围,使得这些地方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完成基础设施的建 设,改善国民生活的环境,广泛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新村教育通过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内容 [16] 刘恕.我所了解的韩国新村运动——在友好交往中的体会[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67. 30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优秀新村领导人,满足了新村运动对更多的新村领导人的需求。 (二)新村教育激发了国民参与新村运动的积极性 尽管新村运动发起之初,只是一场为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精神面貌的区域运 动,只有农村范围内的少数的人了解和参与新村运动。但是,随着新村运动的发展, 在新村指导员的带领下,广大农民积极参加新村运动,使农村地区的经济有所发展, 生活环境有所改善,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农村地区这些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更多地人想要了解新村运动,接受了新村教育的培训。新村研修院里先后开设了高级 公务员班、大学教授班、企业人员班、工厂新村指导员班等等。从 1972 年到 1998 年, 先后有 607511 人参加了新村教育。[17]通过新村教育,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并在这些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工作岗位的新村指导员的努力下,使新村精神传播到全国各地。 他们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各项与新村运动有关的活动,使得城市的生活环境、工厂、 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焕然一新,这些改变大大地激发了国民参与新村运动的积极性。 (三)新村教育为新村运动营造了一个平等的官民参与的氛围 韩国的传统文化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同中国一样,韩国人有着“学而优则 仕”的观念。官员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高级官员向来令普通老百姓感到 敬畏。除了官员为了选举造势而进行的作秀,你很难看到在一项全民的运动中官民共 同参与的画面。而一项有利于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事业应该是不分年龄、身份、 地位,全民共同参与的,这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韩国政府认识到这一观念的弊 端和缺陷,新村教育给各地新村运动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改变了教育初期的“官主导” 的模式,邀请农民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事情,不分身份组织大家一起讨论,一同参加 培训和劳动,做到以农民位主体,营造了一个官民共同参与的氛围。在运动开展过程 中,官员们身体力行,深入农村,听取农民的心声,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政绩为导向的 官僚主义作风,使得新村运动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得到迅速的发展。 (四)新村教育为新村运动的交流经验提供了场所 新村教育给新村运动提供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经验交流的场所,它把经验的交流和总 结作为培训的必修课程。通过典型事例的演讲,分组讨论,到先进单位参观等活动,让学员 们听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主动地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出解决的办法,并把这些经验教训记录 下来汇集成册出版,提供给更多的人学习和借鉴,这一内容的设置,使得新村运动的经验得 [17]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Saemaul Undong Movement in Korea.Saemaul Undong in Korea.原文出自 . 31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以延续和传播。新村运动开展三十多年来,所总结出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其宝贵的 财富,这些财富能使新村运动的追随者们避免犯前人的所犯错误,从而引导他们做出新村运 动的正确的决策,使得新村运动能够更好的为二十一世纪的韩国社会的发展服务。 (五)新村教育使韩国新村运动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新村运动成功的开发了农村,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动力,成功的改善了 城乡的生活坏境,使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世界对新村运动的关注已经日 益提高,除了因为新村运动所取得的骄人的成绩以外,还应归功于新村教育对外国人 的培训和对新村精神的积极宣传。新村教育开设了外国人研修班,并准备了相应的设 备、教材和研修方案,出版和发行了英文版的成功事例论文集,大量吸引海外研修团, 方便外国人和海外侨胞学习新村运动。近年来,派遣大学生海外服务团,到亚洲、非 洲、美洲等地的欠发达国家普及新村运动,将新村教育的实践活动发展到海外,积极 促进新村运动的国际品牌化的发展。通过这些措施将新村运动的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 大大地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形象。 二、新村教育完善了韩国农村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各阶段当中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它既包括学校教 育,又包括社会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其目的是用最好的 方式提供必要的教育,以满足每一个人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新村运动并没有局限 在经济和生活的领域,还广泛的涉及到了韩国的文化和教育,是名副其实的国民教育 运动。新村教育作为新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教育的特征,是韩国农村终 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除了在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给予农村强有力的支持, 加强对农民的组织、教育和培训,是新村运动成功的关键所在。[18] 韩国农村的义务教育是由国家立法规定,实行免费的、强制的教育,制定了《岛 屿、僻地教育振兴法》,保障了无论是在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还是在普及初中义务教育 [19] 时,都从农村、渔村、山林开始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 此外,韩国基本普及了高中 教育,还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优先照顾农村高中毕业生升学;每隔 2 到 4 年, 韩国教师都要在本地城市和农村的学校之间进行换班,已保证教育质量的均衡;提高 农渔村学校教师的待遇,增加农渔村减免高中生学费的人数等等。韩国的农业教育的 水平也很高,包括了正规的学校和社会机构开展的农业教育。正规的农业学校有农业 [18] 张雯 侯立白 许文娟 贾燕.韩国“新村运动”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及其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6(2):1. [19] 郑海月.韩国农村教育制度改革——兼论对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年. 32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高中、农业专门大学、农协专门大学和农科大学等机构,为韩国的农业培养了大量的 技术人员和专业的农民。韩国政府还充分的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农业知 识的普及,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此外,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提高农业人 员的素质,对他们定期进行有规模的系统的培训,各种培训机构相互合作,采用多种 培训方式,使得韩国的农业人员始终掌握世界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更好的指导农民 从事农业劳动。 加快农村建设,只传授给农民和农业人员知识和技术是不够的,并不能最大化的 调动起他们生产劳动的积极性,韩国政府领导人在开展新村运动之初就充分认识到这 一点,因此,以精神教育为主的新村教育就成为了农村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新村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韩国政府始终把农民的精神伦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为韩国的农村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并且在各地成立了多所新村研修院,把 培养具有带头作用的具有奉献精神的新村指导员作为主要任务,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的方法,组织学员到各地参观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培 训内容,实现了农村的精神启蒙,改善了农民的精神面貌。这种以精神启蒙为前提, 带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做法,为改善韩国农村的经济和生活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此外,为配合新村运动中农民对知识、技术及文化的学习需求,开展了新村图书馆运 动,在农村各地增加了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图书馆,截止到 1998 年 12 月,已建设新 村小型图书馆 2811 所,有会员 90461 人,藏书 525 万余册;成立移动图书馆 72 所, [20] 藏书近 113 万册。 这些图书馆,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给农 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场所。新村教育非常好的完成了它为新村运动服务的任务,并完 善了农村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新村教育重塑了韩国的国民意识 正确全面的认识新村运动是学习其成功经验的前提。新村运动帮助韩国创造了 “汉江奇迹”,缩小了城乡差距,改善了国民生活的环境,但是,其最大的贡献应是教 育了国民,找回了韩国国民传统的美德,重塑了国民的精神风貌。可以说,新村运动 本身就是一场国民教育运动。新村教育是新村运动的核心,其教育内容制定、教育形 式设计及教育方法实施,都应属于新村运动的一部分。因此,新村教育在重塑了韩国 民族精神,提高国民伦理道德素养,以及培养国民的民主意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Saemaul Undong Movement in Korea.Saemaul Undong in Korea.原文出自 . 33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一)重新找回了韩国的民族精神 新村教育作为新村精神的重要的传播途径,使“新村运动中倡导的„勤勉、自 助、合作?的新村精神已经深深植入到每个国民的心中,并升华为韩国民族精神的重 要组成部分” [21]。新村精神帮助韩国克服了这些不利于国家发展的因素,使全国上下 团结一心,勤俭节约,实现了共同发展。新村精神鼓励韩国的许多大小企业投入大量 资金自主创新,激发了研发出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的决心,发展出了像三星、现代、 LG 等国际知名的企业,使“韩国制造”得到世界的认可。为帮助国家克服金融危机, 韩国国民无偿地捐献黄金;在 2002 年世界杯上,韩国展现的众志成城的“红魔精神”, 给世界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行为也正是“合作”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提高了国民伦理道德的素养 韩国学者充分的认识到生活伦理的重要性,认为国民生活伦理的好坏关系着人才 的质量,同样也关系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新村教育将伦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 合,将道德伦理教育贯穿于整个新村培训的过程中。并通过在城市和农村开展的一系 列具有教育意义的社区活动,激发了国民生活信心,树立了合理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增 强了农民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使他们很快的适应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新要 求。通过新村教育,找回了韩国原有的传统美德,提高了国民的法制、环保和共同发 展的意识。新村教育是韩国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它使每一个国民都养成 了遵守公共秩序和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使邻里之间形成了互信互助、友爱互敬的人际 关系,恢复了国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使这些美德成为韩国社会的一个新风尚。韩 国国民所具备的良好素养和整洁的市容给来到韩国参过旅游的外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三)培养了国民的民主意识 官民一体、轻松平等的氛围是新村教育的重要特征,这种平等性体现在新村教育 通过邀请农民进行典型事例的讲座,官民不分身非地位一起参观学习、分组讨论,一 起组织各种社区活动,积极动员男女老少参与到如何建设家园的讨论中。这些内容增 强了国民参与政事的积极性和平等意识, 迅速拉近了官与民的距离,从而激发了广大 国民参与新村运动的积极性。同时,新村教育提高了官员们自身的责任感和民主意识 , 充分认识到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了韩国民主政治和地方自治的发展。这种民主意识 [21] 张德强.论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育本质[J].比较教育研究,2007(9):17. 34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使韩国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帮助韩国克服国内外的各种困难,并使国力得到 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35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第五章 韩国新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韩国新村教育的全面考察,及对其成功经验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对我国顺利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终身教育和开展国民精神教育具有以下启示: 一、加强农村领导人责任感和民主意识教育 韩国新村教育最初的教育对象是男女新村领导人,他们不是国家政府委任的官 员,而是由符合条件的地方或社区选举出来的农民骨干。这些热情和有创造力新村领 导人以一个新村运动决策者的身份参与到新村运动中去,他们像是拉动运动又快又好 前进的“火车头”,组织和号召更多的村民有效地开展新村运动。除此之外,新村运 动能取得成功,地方政官员也很重要,通过新村教育,增强了政府官员的责任感和民 主意识。他们从行政方面协助了村民开展新村运动,并作为村民和政府机关的协调者, 帮助解决了运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新村领导人和地方政府官员紧密合作,营 造了官民一体的民主氛围,最大化的调动了农民参与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可见,新村 运动的成功,培养有责任感和民主意识的带头人和领导人是关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好的国家政策和规划,需要 足够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有好的决策者和带头人。具有责任感、民主意识、领导能力 以及奉献精神是胜任这一角色的必要条件。我国农村的现状是,选举制度和议会制度 不完善,民主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以权代法、任人唯亲,政府官员决策的多,农民 群众参与的少,缺少真正的带头人,尽管新农村建设口号喊得响,但没有真正的调动 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应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 农民是持 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22] 。新农村建设的决策者和带头人不应该仅 仅局限在村干部,还应该包括有能力、有文化且乐于奉献的农民群众。这样的人更了 解农民的需求,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农民着想,更具有话语权,也更能调动农民的积极 性,真正的使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成为一个“官民一体”的农村运动。因此,应重视农 村领导人的责任感和民主意识的教育,从农民群众中选拔和培养具有奉献精神的新农 村建设的带头人。通过定期对村干部和骨干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 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组织农村领导人和骨干农民到先进村和现代 化的农牧场参观,激发他们的信心,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将骨干农民请上讲台, 把参观的感悟急时地和其他农民进行交流和讨论,将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传授 [22] 俞云根.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江海纵横,2006(4):17. 36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给所有农民,集合集体的智慧找出适合自己村庄发展的道路。建立和完善村民议事制 度和选举制度,让农民通过选举,选择自己信赖的带头人。加强村干部与农民的沟通, 使农民更好的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让农民和地方官员一起参与重要事情的讨论,既 可以避免因官员独断专行而造成的损失,同时也增强了地方官员和农民的民主意识。 二、完善农村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农民职业化 曾经有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农民?到底是一种职业还是代表一种身份地位, ” 从韩国新村教育对象中不难看出,来自农渔村的新村指导员是作为一个职业的代表和 公务员、企业家、大学教授等一起参与到新村培训活动中。这样做所产生的效果是不 仅使农民得到了精神的启蒙,学到了农业技术知识,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农民的自信心 和荣誉感,也提高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可知,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推进农民 职业化的重要性。韩国新村教育是终身教育理念的一次大实践,刺激了终身教育的理 念在韩国较为广泛的传播。[23]除已经形成的较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外,为辅助新村运 动的顺利开展,成立许多新村研修院,兴建了新村图书馆。为培训职业农民提供了场 所和设施,完善了韩国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加快了农民职业化的进程。韩国在完善农 村终身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国的各行各业纷纷进行职业化建设的时候,农民似乎被遗忘。人们还保有“在 家务农是没有出息的表现”这样的错误的观念,农民社会地位很低,农村生活条件差, 使得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产效率。因此,提高农民社会地 位,推进农民职业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 点。从许多发达国推进农民职业化的成功经验中不难看出,通过教育,提高农民文化 素质,改善农民的生活态度,提供现代化机械耕作的操作方法,交给农民企业化的管 理模式等等,是改变传统农民的观念,提高农民的地位,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实现农 民职业化的有效途径。而完善农村终身教育体系,让农村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我国实现农民职业化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首先,制定专门法律规范农村终身教育体系,保证农村普及9年义务教育、确保 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和资金投入。农村牧渔业从业人员中,95%为初中、小学及以下文 [24] 化程度,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比例仅为0.16.%。 这些数据显示,农村人口的文化水 平与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很难推进农民职业化。我国 [23] 张德强.论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育本质[J].比较教育研究,2007(9):18. [24] 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8. 37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关于农村教育的立法多列在《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等综合性法律中,没有专门 的农村教育法律,这样不利于改变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 律,保证农村教育优先发展。其次,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增加农民再培训的机会。应 该充分利用高等学校掌握最先进农业技术这一有利条件,在原有的农村教育体系的基 础上加强与各高校的合作,在农村建立农业技术学校或成立农业大学的分校 ,或利用 现有教育资源,在高校中专门开设骨干农民研修班,采取定期选派骨干农民到农业大 学免费学习先进的农业知识和使用现代化农用机器的技术,或提供奖学金,让农民自 主选择要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定期组织大学生下乡活动,现场指导农民耕作。政府要 努力促成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一同参与培训工作,解决农民就业和创业问题。要 改进教学方法,考虑到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应采取简明扼要、易于操作的教学 方法,针对农民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再次,通过由政府出资或 发动群众捐赠的方式,在农村兴建小型图书馆,以解决我国农村图书馆数量少、资金 短缺,书刊少而陈旧等问题,给农民提供更多文化和农业知识方面的书籍。加快实现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在农村的普及,并充分利用媒体广泛传播农业技术知识,扩 宽农民的视野,增长农民的见识。还可以多组织参观实践活动,如到先进的村庄参观, 多听取成功农民的事例讲座,通过这些活动获得成功经验,增强农民致富的信心。 三、精神伦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激发农民致富信心 韩国地少人多,资源匮乏,因此,劳动力资源丰富是韩国最大优势。韩国的决策 者们一致认为,依靠开发人力资源来发展经济是韩国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唯一途 径。人才资本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两项至关重要:一是国民的科技水平; 二是国民的伦理水平。[25]在新村运动开展过程中,决策者们认识到这两点因素的重要 性,对新村指导员开展了新村教育。韩国新村教育所取得的成功在于将伦理教育与职 业教育相结合,既注重精神启蒙,又重视农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培养出掌握先进的农 业技术且有着高尚的“勤勉、自助、合作”精神的愿意扎根于农村建设事业的新村指 导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 优美,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和谐文明”意为着要 “ 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睦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生活态度、健全的法律制度等等, [25] 方明 刘军编著.国外村镇建设借鉴[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58. 38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优秀的农业人才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尽管我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拥有着9亿农民,蕴含着巨大人力资源,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职业 教育的投入,但是我国的农村仍然存在着务农人员素质不高,劳动力老龄化,农 民工就业渠道单一等问题。传统农民保守的思想,封建迷信和赌博等恶习还在一 定程度上存在,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自由散漫,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严重阻 碍了农村的发展。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政府每年对农村的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底多 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落后的情况;政府花大力气培养的农村人才又有多少扎根于 农村的建设事业。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在于缺乏对农民精神伦理教育。我们 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不仅要重视农民职业教育,更要重视对农民伦 理道德的教育。精神伦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坚定农民改变农村生活条件的信心,从 而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在于提高农民立足家乡建设的觉悟,减少农村优秀人才的 流失;在于唤醒农民勤劳、节俭、互助、艰苦朴素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生活态 度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在于培养农民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最 终让精神文明建设带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通过职业教育, 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公民教 育,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培养他们勤劳、自助、诚信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从 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此外,我国在改革开放、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涌 现了大批的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农民工就业和创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全面 发展的棘手问题。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外,培养创新精神和鼓励创业应该是解决这一 问题的核心和归宿。因此,不管是返乡务农或是继续打工,都要以精神启蒙为先导, 要改变农民的传统的靠天吃饭的旧观念,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农民创新意识,鼓 励农民的自主创业, 接受新事物,使广大农民都能成为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并 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从实际出发,避免形式主义 任何一个好的政策,都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与实际需要相脱节,否则就是 空谈。在韩国新村研修院里所设置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围绕着新村运动发展的实际 需要。并且,无论是参观、讨论、出操、或是各种娱乐活动,教师和学员们都认真地 对待,使新村教育取得了预想的效果,这种认真地态度,也给新村指导员们日后的工 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此外,韩国政府根据城乡教育的差距,为了使城乡教育质量均 39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衡,颁布法令,保证了农渔村先于城市普及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优先保证艰苦地区 的义务教育经费和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实施了城乡教师轮换制,提高农渔村教师待 遇,为教师提供住房和到艰苦地区的津贴,提高了减免农村高中生学费的比率等等, 这些教育政策的措施,实实在在的从韩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了原来农村 落后的教育现状。 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出台了许多改善农村经济、民生和教育的惠 农政策和法令。但是,我国的农村教育依然存在着:1、扫盲力度不大。据国家统计局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和现役军人中, [26] 文盲的人数(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8507万人, 其中90%以上集 中在农村,绝大多数多忙得青壮年只有小学文化,很容易返盲。因此,农村文盲问题 仍然严峻。2、教育目标严重错位,教育结构比较单一。在我国农村对于学习目的有着 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学习是为了到城市里过更好的生活,不用再务农。这种 观念导致了在农村,知识的传授并没有立足于农村的实际需要,而是过分的偏重于中 考和高考,忽视了发展农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农村普遍出现了重基础教育,轻职 业教育的现象,导致了农村的职业教育体制不完善,缺乏办学经费,生源严重不足。3、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且浪费严重。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农村经济状况不好,政府投入 的教育经费有限,而其他的经费筹措渠道又缺少必要的制度的保障,所以导致农村的 教育经费不稳定。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缺少必要的调研,致使经费严重的浪费。国 家每年提供给学校买教学设备的钱,有的学校花不完竟卖了超大的电脑显示屏和无线 鼠标,用于方便教师娱乐,而有的农村地区的学生仍然在破旧的平房中上课,连最基 本的教学设施都没有保障。4、教师队伍不稳定,而且整体素质偏低。目前,我国的农 村教育队伍由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组成。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 差,导致了农村教师流动频繁,许多优秀的教师离开农村到城镇执教,使得城乡之间 的教师素质的差距拉大。尽管近几年来通过对原有教师的再培训,并出台了一系列提 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的政策,来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支教,部分地区实行 教师交换制度等。但是,许多大学生考到农村工作,再花钱找关系想办法调回城市; 一些地方没有有效地实施教师交换制,只是走个形式,交换到农村的往往是刚参加工 作没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一些学校想方设法留住优秀教师,根本没有达到促进教育质 量均衡的目的,这些例子并不是个别的现象。因此,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农村师资问题。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 1 号.2001 年 5 月 15 日公布. 40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我国农村教育所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急于 求成,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不重视教育的投入;有的地方政府工作不到位,执行政 策形式化,没有经过认真调研,盲目的投入教育资金,造成浪费;教师轮换制不够完 善,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实际需要。由此可见,改变农村现状,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 育均很发展,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农村社会和农民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经 细致的研究调查,制定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避免形式主义。如立法保证政策的有效 执行,完善监督机制,避免不必要的财政浪费;加大扫盲力度,增加教育投入,增强 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借鉴韩国的成功的经验,完善教师轮换制,制定合理的 轮换期限,确保农村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改善农村教师工作条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 就业,给到农村支教的大学生提供住房或通勤,解决他们生活的实际困难;考虑到农 村还不发达和对农村教育研究不够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门的农村教育研究机构,并定 期举行大型关于农村教育的研讨会,为农村教育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 践指导。 五、重视民族精神的重塑和国民道德修养的提高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设想一下,一个民族,如果没 有了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个国家公民道德 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国家人力资本的好坏。因此,民族精神和道德修养关系着国 家的长久的发展与稳定。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韩国,国民的勤俭节约、相互信任的良 好社会风气和民风民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改变国民伦理道德的下降这一不利情 况,韩国提出了“勤勉、自助、合作”的新村精神,开展新村教育,并随着社会和时 代发展的需要不断的丰富其内涵,使韩国的民族精神得以重塑,国民的道德修养大大 地提高。并在新村精神的鼓舞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汉江奇迹”,成 功地举办了1988年首尔奥运会,战胜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 中华民族在其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 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满足。但是,随之而来的,贫富差距的 进一步扩大,有的人只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严重的破坏了我国的原有的民族 精神和道德修养。使得中国人给世界留下了不讲诚信,不遵守公共秩序等不好印象, 这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形象,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在加上全球交往 41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伦理受到世界文化的冲 击。同时,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种忽视精神力量的庸俗的、低级的物质 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27]这些不利的因素,使得重塑民族精神和提高国民道德 修养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和需要。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 会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省部 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又全面阐述了其的 内涵,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8]。这一概念的诠释, 给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 国给世界人们留下了“热情、开放、和谐”的美好印象,带动了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的热潮。除此之外,今年5月,世博会将在上海召开;11月,广州也将召开第十六届亚 运会;我国的南京成功的获得了2014年夏季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些国际盛会相继 在中国举办,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一个重要的体现,给了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机 会,这将调动了更多的国民参与到树立良好民族和国家形象、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伦 理道德水品的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学习韩国开展新村教育的成功经验,重 塑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提高我国国民道德修养。 首先,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学中,使学校教育成为道德修养教育 的一个有效的载体。当然,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仅仅每周设置一堂或两堂思想品德或政 治课,教育应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包括学校领导、老师和保洁人员在内 的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变成是培养学 生高尚情操的教材。同时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品德。另外,教材内容的编写要生动有 趣且有创意,并做到及时地更新,使之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其次, 要认识到社会教育在重塑国民民族精神和提高道德修养上的重要性,采取由政府主导 或民间自发等形式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如清理社区垃圾和回收利用、普法教育、促进 邻里和睦等,对于开展效果好,得到大家认可的活动还应积极的推广到其他社区、城 市乃至农村,加强城乡合作,使农民能够尽快的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要求;专 门开设一个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等先进事迹的宣传网站,并交给国民在遇到不法侵害 [27] 梅萍.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精神的重塑[J].云南社会科学,2003(5):70.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年,第 706 页. 42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或其他危险时应如何自救和帮助他人,以减少伤亡,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广大国民奉献 社会、帮助他人的积极性;加强对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的监管力度,要 充分发挥媒体资源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更好更快的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形成 良好的社会风气。 43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结语 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开展,在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国民的生活条件,重塑国民意 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新村教 育作为新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了新村精神,在韩国开展30多年 来,发挥了激励人、培养人的作用,并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新村运动培 养了大批出色新村指导员;营造了官民一体的民主氛围,促进了韩国民主的发展;完 善了韩国农村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农民提供了更多获得先进农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机 会;找回了韩国勤俭、自助、合作的优良传统,大大的提高了韩国的国民素质,成为 韩国重要的国民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在我国已经提出半个多世纪,韩国的成功经验以及新 农村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是为农民盖房、通水电、铺路 和修厕所,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态度,激 发农民致富的信心,让农民彻底摆脱对政府的依赖,要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力和确立 农民主体地位,让农民能够积极而有组织的开展新农村建设事业,自觉地提高自身的 素质技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现状。要认识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使其带 动物质文明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要积极推进和完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体制, 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教育运动,最终实现增强国民民主意识,提高国民整体的素 质,使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国家和民族形象。 44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 李水山、许泳峰主编.韩国的农业与新村运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年版. [2]李水山著.新农村建设启示录——韩国新村运动及启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3]刘恕著.我所了解的韩国新村运动——在友好交往中的体会[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年版. [4][韩]金正濂著.韩国经济腾飞的奥秘——“汉江奇迹”与朴正熙[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年版. [5][韩]金泳三著.开创二十一世纪的新韩国[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年版. [6][韩]朴振焕著.韩国新村运动——20 世纪 70 年代韩国农村现代化之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年版. [7]方明、刘军编著.国外村镇建设借鉴[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年版. [8]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6 年版. [9]刘永佶主编.新农村(二)[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10]盛来运著.流动还是迁移——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的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年版. [11]赵晖著.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 [12]池青山、金广哲等著.韩国教育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年版. [13]袁本涛著.韩国教育发展研究[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14]主马戎、(加)龙山主编.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15]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 [16]中国社会科学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编.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亚洲太平洋研究 所卷[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年版. [17]孙启林著.战后韩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 [18][韩]朴振焕著.韩国经济近代化和新村运动[M].首尔:朴正熙总统纪念事业会.2005 年版. [19]于建嵘、岳村著.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年版. [20]石磊著.三农问题的终结——韩国经验与中国“三农”问题探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21]姜卫良、卜祥联主编.农民教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年版. [22]肖陆军著.服务型政府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二、论文类 45 韩国新村教育研究 [1]石磊.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乡村建设[J].社会学研究.2004(4). [2]詹德斌.韩国新村运动的起因及作用再考察[J].现代经济探讨.2006(10). [3]朱小静、唐国华.韩国新村运动:发展阶段、特点及启示[J].农村经济,2006(9). [4]李水山.韩国的新村教育.世界农业[J].1994(3). [5]刘培棣.韩国新村运动 26 年[J].世界农业.1997(4). [6]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的精神实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4). [7]陈伟.韩国新村教育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5). [8]柳钟椿.韩国新村运动[J].当代韩国.2006 年春季号. [9]李水山、黄长春、李鹤.韩国新村运动的核心———新村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3). [10]宁安生.韩国新村运动及其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6(4). [11]李曙桐.韩国新村运动:以农民为核心的社会实践[J].人民论坛.2006(4). [12]张德强.论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育本质[J].比较教育研究.2007(9). [13]温景文.韩国的新村运动经验及对我国开展农民技术教育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1994(5). [14]金吉龙.韩国的新村运动和中国农村的脱贫致富事业[J].外向经济.1994(4). [15]邵光敏.勤勉、自助、协同——韩国“新村运动”掠影[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6(7). [16]张德强.对韩国新村教育体系演变的考察[J].菏泽学院学报.2007(3). [17]吴敬学.韩国的“新村运动”[J].理论参考.2006(1). [18]韩立民.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其启示[J].中国农村观察.1996(4). [19]李晋国、金英.韩国建设新乡村运动的成功经验[J].当代韩国.2006 夏季号. [20][韩]赵相弼、[中]李东华.韩国农村发展模式新探索[J].当代韩国.2007夏季号. [21]俞云根.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江海纵横.2006(4). [22]石磊.寻求“另类”发展的范式——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乡村建设[J].社会学研究.2004(4). [23]朱元元.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启示浅析[D].吉林大学 2007. [24]涂波.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D].西南大学 2008 年. [25]刘海荣.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青岛大学 2006 年. [26]郑海月.韩国农村教育制度改革研究——兼论对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年. [27]张雯 侯立白 许文娟 贾燕.韩国“新村运动”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及其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 2006(2). [28]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1). 46
/
本文档为【韩国新村教育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