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2017-09-28 36页 doc 68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1.导论 近年来,财务报表舞弊、风险管理失控事件在中西方国家中屡屡发生,例如中国中航油、郑百文等,国外的施乐、世通、安然等。众所周知,美国拥有相对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成熟的资本市场、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以及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不过在经济危机之后,美国也开始反思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企业的治理问题。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这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危机四伏。 在目前看来,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里,内部审计师都是比较“低调”的,一般都是处在幕后的位置。以往人们把关注的焦点都是外部环...
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1.导论 近年来,财务报表舞弊、风险管理失控事件在中西方国家中屡屡发生,例如中国中航油、郑百文等,国外的施乐、世通、安然等。众所周知,美国拥有相对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成熟的资本市场、的企业内部管理以及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不过在经济危机之后,美国也开始反思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企业的治理问题。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这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危机四伏。 在目前看来,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里,内部审计师都是比较“低调”的,一般都是处在幕后的位置。以往人们把关注的焦点都是外部环境,但是在安然公司内部审计人员揭露了对外负债业务之后,公众才开始把目光投向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上,内部审计也开始得到公众和监管部门的肯定。内部审计师从也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很多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渐渐的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估与监督,这样可以使经营目标的实现更具安全性和效率性。拿澳大利亚来说,它的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而是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我国的内部审计也逐渐开始发挥相应的作用,特别是在银行等高风险行业,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本文从企业内部审计基本定义、模式、与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异同等入手,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阐述,并以中航油的倒闭为案例,以期对我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完善、公司价值的提高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产生积极的意义。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破坏性之大为全世界所哗然,不仅对美洲、欧洲的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其他地区包括亚太地区也造成了重大的冲击。这次金融危机为全球的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公司企业再次敲响了警钟,如何认识、分析以及应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又一次成为当代企业的重点课题。 最近几年,财会造假丑闻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上经常发生,国内被披露的有蓝田股份、银广厦等特大的财务舞弊案,引起社会舆论对现行的企业管理控制机制存在很大的质疑;国际上世通、安然等著名的大公司相继倒闭。而这些公司的倒闭说折射出来的内部审计的发挥的积极作用使人们重新关注内部审计。由于会计舞弊手段的日益复杂和隐蔽,加上外部审计处于会计舞弊的主题之外,这使得外部审计发现舞弊的难度大幅增加;而内部审计处于企业 1 内部,对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各方面了解的更为详尽,更容易觉察出企业的危险信号,能够更加敏锐、快捷的发现财务中的异常数据,并尽早的制止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以应对层出不穷的会计舞弊案件,它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是防范风险、完善公司治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国掀起的一阵又一阵的“审计风暴”,查处了一大批的重大案件,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听取审计署工作汇报时对企业审计作出指示要求:“审计部门不仅要对中央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开展经常性审计,尤其是对垄断性企业的审计”。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及企业经营的透明度等方面。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不仅可以作为国家审计机关了解企业的一种途径,更是企业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这就需要我们重点研究怎样高效的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努力在机制上保证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及时发现、解决企业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增强竞争力,确保企业的合法经营。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941年美国学者布林(Victor Blink)出版的《内部审计学》一书可是说是现代内部审计的起源,《内部审计学》是第一步系统完整地论述内部审计学原理的重要著作。此后许多专家学者对内部审计的研究进行了很大的拓展,通过他们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大致是: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经营审计——治理审计,最终目标是为企业能够良好的发展提供服务。 1.2.1国外研究综述 根据特恩布尔报告(1999)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师的作用和以往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已不再是简单的“监督与复核”,上市公司更需要的是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建议”功能。卡德伯利报告(1992)指出内部审计不仅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而且是对外部审计的补充。。安德森等(2002)认为,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是改善公司治理的有效保障。史密斯报告(2003)、黑格斯报告(2003)、《公司治理综合准则》分别指出了内部审计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1995)指出:评价内部控制的技能是内部审计人员的“魔杖”, 2 是内部审计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敲门砖”,内部审计是控制重要与否的代言人。Gordon和Smith(1992)内部审计独立性越高,越可以改善控制环境、减少报告错误、提升报告质量,内部审计的参与也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改善;Gramling等(2004)指出,虽然一方面Churchill(1965)、Uecker(1981)认为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不产生影响,另一方面Schneider和Wiener(1990)、汉森(1997)认为内部审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防止偷窃行为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Sarens和Beelde(2004)通过对研究报告关系、组织支持和内部控制系统三个变量,得出以下结论:内审部门与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的密切程度将会对内部审计的咨询性和认证性产生直接影响,具体的说,咨询性强于认证性,则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委员会亲近;认证性强于咨询性,则内审部门与审计委员会亲近。哈姆森,卡塞罗和Raghunandan(2005)强调内部审计是构成公司治理内容和公司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机体,美国证监会(SEC)近年来的指引和强制性动作可以充分证实这一点。贝利等在《内部审计思想》(2006)一书中指出,内审部门可以通过承担组织要求的各项确认服务来达到改善公司治理的目的。詹姆斯和奥利科夫(2005)认为,公司必须进行内部审计,有利于董事会和董事长审查公司的整个治理活动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这是公司治理运行在最事业企业价值增值轨道上的保证。 1.2.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也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众多学者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角度对企业内部审计问题进行了分析。郭胜利(2003)强调内部审计的保证和咨询职能的重点是公司治理的不同侧面,然而治理结构方面更多是依靠保证职能,治理水平的提高则主要依靠内部审计给管理层提供的各种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以及企业风险相关的信息,简单的说就是经济责任的履行主要来源于咨询职能的有效发挥来实现的。王立彦(2004)指出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审计将要面对两个挑战,即公司治理层面的拓展度和内部控制层面的纵深度。刘英明、陈艳利(2004)指出正由于企业内部审计有助于内部控制的实现,因而企业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林钟高、汪国银(2005)指出公司治理决定内部审计的地位、模式、主体、内容、程序和效果,为内部审计的执行提供资源支持。严晖(2004)指出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的评价对象之一。张金辉(2005)指出设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内部经营管理非常有利,有助于治理层对管理者的监督和对经营业绩的评价、增加企业价值、防范企业风险。 对于内部审计的实证研究较少,林张 (2005)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财务业绩为标准,对不同类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公司绩效进行研究,认为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公司生存,但内部审计的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程新生、张宜(2005)通过分析我国制造业上市 3 公司2002年内部审计情况截面数据的实证发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相关性与公司业绩的高低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耿建新等(2006)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只设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还是基于管理层面的考虑,改善公司治理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能深化到公司治理的程度,效果会更加明显。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国外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研究己经非常成熟,有的学者很早就提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导向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对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慢了将近办个世纪,所以很多理论都属与借鉴性分析,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上,深入的实证分析并不多见,这也将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1.3研究方法及框架 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从企业内部审计基本定义、模式、与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异同等入手,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阐述,并以中航油的倒闭为案例,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几年发生的企业风险事件,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分析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从六部分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阐述,各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借鉴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分析。本部分主要阐述了内部审计的定义和基本职能,从三个角度定义了内部审计。分析了内部审计的三种模式,比较分析了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 第三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本部分从五个方面分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为后文提出对策建议提供了依据。 第四部分: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本部分以中航油事件为案例,从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发生的原因方面对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得出该事件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内部审计部缺位。 第五部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本部分根据上文对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分别从机制体制、独立性、信息化建设,人员素质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第六部分:结论。本部分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局限与不足。 4 2.内部审计的理论分析 2.1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其基本职能 2.1.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 从1947至今,IIA对内部审计定义的修改已经达到七次,内部审计定义的修改和发展,是人们对内部审计从发展到成熟的认识过程。 1947年IIA的第一次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为管理提供保护性和建设性的服务。这次定义最大的亮点在于首次认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用于评价的活动,强调了内审的独立性。 1957年的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对管理的控制,扩充了内审的监督职能。 1971年的定义有了比较明显跨越性,不但为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将内部审计的评价范围扩充到组织内部的所有经营活动。 1978年的第四次修改则进一步扩大内部审计服务的范围,延伸到期为组织服务,要求内审人员不是以某一部门或单个人为对象,片面的思考问题,而要以组织整体为服务对象,以组织整体为立场去观察和评价问题,以组织的长远利益为目标。 1990年和1993年的定义比较接近,主要是将增值型内部审计这一概念提出。 2001年IIA对内部审计有了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创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 ?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次修订不仅使得内部审计的价值创造作用有了理论上的支持,也体现了内部审计应用范围的延伸以及其在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内部审计认识己经由单一对财务账表的审计转变到为管理,为内部控制,为风险管理服务;从对会计的依附转变为独立的从事工作;从最初的查账转变到保证和咨询功能的产生,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创造价值。事实上内部审计从投入工作实践开始就是在服务公司治理,只是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贡献当时还没被人们所关注,随着我们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将极大地促进整个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和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 ? 2001年IIA发布的最新《标准》对内部审计的定义 5 2.1.2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指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下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内部审计的对象包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两方面,内部审计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查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其目标所在。内部审有以下两个基本职能:(1)内部审计的自我完善和促进功能,也叫建设性职能。在评价被审计 计事项时,要发挥自我完善和自我促进的作用,注重寻求其可改进的方面。(2)内部审计监控功能,也叫防护性职能。 内部审计的自我监控的防护性作用是通过检查企业内部的各项治理行为和经济活动,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制止和纠正。 2.2内部审计的模式 从审计切入点为角度划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可分为三种模式:账表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目前,西方国家的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是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而账表导向审计模式已基本被淘汰。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实践中,一般采用制度导向审计和账表导向审计并存的模式,其中账表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最为普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处于逐步推广阶段。 2.2.1账表导向审计模式 账表导向审计模式是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一种审计模式。采用帐表导向性审计模式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首先检查财务报表,找出更具风险性、重要性、异常性的项目,再检查与这些项目相关的帐薄,在发现可疑的地方后,再检查与之相关的会计凭证。也就是说先依据经验判断被审计企业财务报表中各个项目的风险性、重要性、异常性,接着在判断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账表导向审计模式要以财务报表项目的风险性、重要性、异常性为指引,对其中一部分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证实和评价,并据此证实、评价相关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工作方面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 19世纪开始,进行全面详细核对账薄记录的内容的英国式账薄审计开始出现。英国式账簿审计是以会计凭证为出发地点,对账证、账表、账薄的核对要做到十分详细,以证实和评价各项会计分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总账与明细账的一致性、账薄的加总与过账的正确性,进而证实和评价被审计人是否履行了按规定程序处理这些会计事项的受托管理责有些时候是 6 需要重新过账的。这种审计的检查顺序为会计凭证、账薄,然后检查财务报表,所采用的方法是顺查法。 采用这种审计时企业内部审计人的工作量之大、重点之不突出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在审计不是非常大规模的企业组织与财务会计业务量时才能发挥作用。在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市场的进一步拓展,股份制的广泛采用,同时账表导向审计模式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 与当初采用账薄审计模式时相比,帐表导向审计模式在效率上有了很明显的提高,但由于针对性不强的缺陷使得其对过大数量的抽查、工作效率提高方面依旧不能与企业规模与业务量急剧增长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需求相适应,不能真实地,公平地对数量规模大的企业财务报表状况作及时的证实和评价;而且,仅凭经验判断得出的重要性、风险性、异常性结论作为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的依据,盲目性十分明显,从而导致较大的审计风险,难以保证全面揭露被审计企业的所有重大错弊,也就无法满足最高管理层加强控制的需要。因此,寻求更有效的审计模式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说成为一种必然。 2.2.2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企业内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产生,不仅由于以上所说的账表导向审计模式效率低、风险大这两方面的因素,还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高管更加关注各亚管理层会计工作以外受托管理责任的其他履行情况,促使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更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协助最高管理层对有关亚管理层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起到促进和帮助的作用,使得企业内部审主突破财务审计的局限,进而开展管理审计业务。 第二,经过长期的审计实践企业内部审计界发现,如果各企业的内部控制采取越健全的制度、越有效的执行,将降低财务报表发生错弊的概率,也将大大减少审计抽查的工作量;与之相反的,是错弊发生的概率加大,则抽查的范围逐渐扩大和抽查的样本逐渐增加。 20世纪40年代开始,制度导向审计使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的科学管理和谐融入,并且在许多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企业管理得到加强,也渐渐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主流模式。 所谓制度导向审计,是这样一种审计模式,它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为基础。它首先对证实与评价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的状况,评定其优劣,根据评定结果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接下来针对内部控制机制或是执行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以确定进一步审计的范围、重点与方法并加以实施。这一模式一针见血的揭露出管理方面的问题,为健全内部控制、加强管理服务,在审计人员如果正确确定审计重点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7 它的目标是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状况及以评价内部控制体制及其执行情况为依据而选定的重点审计客体,以保证被审计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和其他有关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的有效履行为审计目的。 2.2.3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科学与技术在近二十年来,其发展速度和产生的巨大力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等方面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需求多样化的21世纪,不断产生的新金融衍生工具、持续大量涌现的新材料与替代产品等都给企业带来大量的发展机遇,由此还伴随着更多的经营风险。外资的注入和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使企业总部甚至企业相关二级管理层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和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更新,这都使得二级管理层管理人员甚至操作层的有关人员舞弊更加方便;巨大的技术及其他有关投资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此等等。一旦对这些问题稍有疏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会带来无穷的后患。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例如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巴林银行倒闭案以及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投资决策失误、资产被侵吞等。 企业高层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要求在以上几方面,揭露其显现及潜在的风险,对提出防范或控制风险的建议起到参考作用,来保证企业的安全与发展。如果未能发现揭露出被审计的有关企业的某些风险,那么企业内部审计人将承担一定的责任,即承担审计责任,从而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企业内部审计人为降低承担审计责任的风险,必须面对被审计企业的各种经营风险,寻找更为有效的的办法并及时揭露并提出控制或防范方面的建议。 企业内部账表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这两种模式在高风险与低风险领域容易产生不匹配现象,特别是在高风险与低风险领域。它们导致的结果是:审计资源过量,尤其是低风险审计项目或项目中的某些专题;或者是在高风险审计项目或其中的某些专题投入的审计资源不足,这样产生的结果是审计资源浪费,而且缺乏足够的力量和资金去消减审计风险。而且在之前的论述中已阐述了这两种审计模式的其他缺陷,致使现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不能完全与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由于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的强烈要求和现有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严重缺陷,为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也减少审计人的审计风险,一种多维的、有效的审计模式——企业内部风险导向审计产生发展并且得到广泛应用。 8 企业内部风险导向审计,即企业内部审计人以系统地分析、评价被审计人可以审计的各个领域的审计风险为基础,在评价得出的已经量化了的审计风险的大小的前提下,对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进一步加以实施的审计模式。 2.3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异同 从审计容体的角度来看,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都属于外部审计,都具独立性较强。但两者存在许多差别:(1)审计内容和目的不同。政府审计是依法对各级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法对一切营利及非营利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进行的审计。(2)审计方式不同。政府审计属于强制审计,在被审计单位不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则是受托审计,在没有接受委托的情况下不能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 (3)依据的审计标准不同。政府审计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等;注册会计师审计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4)审计监督的性质不同。政府审计可以根据审计结果发表审计处理意见,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5)审计经费来源不同。政府审计是行政监督,履行审计所必需的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由中介组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被审计单位承担审计经费。(6)审计独立性不同。在我国,政府审计机构受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在独立性上属于单向独立,即仅独立于被审计单位;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属于双向独立,既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又独立于被审计单位。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都是现代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审计通常需借助内部审计来提高审计效率,同时注册会计师也为内部审计提供管理建议书。即使如此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还是有很大区别:(1)审计内容和目的不同。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审查单位内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各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而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围绕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审计,发表审计意见。(2)依据的审计准则不同。内部审计依据的是内部审计准则和相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依据的是独立审计准则。(3)审计方式不同。内部审计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自觉施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属于受托审计,只有接受委托后才能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4)审计职能和功能不同。内部审计的结果只对本单位、本部门负责,并向外界保密,对外没有鉴证作用,;而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债权人、投资者以及社会大众负责,对外界非保密,其对外出具的报告可 9 以起到鉴证的作用。(5)审计独立性不同。内部审计由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独立性较弱,仅对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而注册会计师审计表现为双向独立,既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又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性较强。(6)审计时间不同。内部审计时间相对灵活,可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每年或中期定期审计。 10 3.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近年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呈快速发展态势,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体系、业务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逐步强化,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3.1.1独立性显著增强 .62%;其 据对1236家企业的调查,有947家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占调查总数的76中687家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占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企业总数的72.54%,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得到显著增强。中央企业与烟草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都较高,分别占 ?99.05%和100%,省级企业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比例为73.58%。 3.1.2地位明显提高 据对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的951家企业的调查,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的有397家,占41.75%;隶属于董事会的有199家,占20.93%;隶属于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的有187家,占19.66%;隶属于监事会的有33家,占3.47%;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有135家,占14.19%。其中中央企业中隶属于总经理的有39家,占38.24%;隶属于董事会的有7家,占6.86%;隶属于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的有41家,占40.2%;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有15家,占14.7%。省级企业中隶属于总经理的有325家,占40.22%;隶属于董事会的有191家,占23.64%;隶属于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的有139家,占17.2%;隶属于监事会的33家,占4.09%;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有120家,占14.85%。烟草企业中隶属于总经理的有33家,占80.49%;隶属于董事会的1家,占2.44%;隶属于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的有7家,占17.07%。 951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的629家,占66.14%,充分体现了内部审 ? 计的层次、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毛勇,08年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11 3.1.3管理体制多样化 据对694家企业调查,有145家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了分支机构,占总数的20.89%。其中,中央企业10家,占中央企业数的16.95%;省级企业124家,占省级企业数的20.88%;烟草企业11家,占烟草企业数的26.83%。有的实行垂直管理模式,如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实行审计派驻制,审计部下设综合审计处等5个处及审核委员会办公室,在14个区域和省级设审计分部、38个地市大区设审计处作为审计部的派驻机构。有的实行分级管理模式,各级子企业设立审计机构,负责本企业的审计工作,对本企业的主要领导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上一级审计机构的领导。有的实行垂直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部设立审计局,按大区设派出审计分局,审计分局接受总部审计局的垂直领导;所属企业仍设审计机构,实行双重管理,以总部管理为主。有的采取集中管理模式,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在总部设立一级审计机构负责全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各子公司不另设审计机构。 3.1.4规范化逐步提高 据对1149家企业的调查,有916家、占79.72%的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地位和工作范围进行了规定。其中,中央企业107家,占中央企业数的98.2%;省级企业768家,占省级企业数的76.88%;烟草企业则100%。如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企业,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制定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内部审计手册》,规范了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流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建立了四个层次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第一层次为纲领性制度,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总纲、总规则;第二层次为基本制度,是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方面的规定;第三层次为工作指南,主要包括公司内部审计的通用操作规范和各类审计实务实施细则;第四层次为作业指南,是各类审计实务的作业标准。 3.1.5队伍得到加强 (1)充实了工作力量。据对1280家企业的调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有31834人。其中专职人员21796人,占68.47,,包括中央企业13021人,省级企业7819人,烟草企业956人;兼职人员10038人,占31.53%,包括中央企业3841人,省级企业6025人,烟草企业172人。 (2)队伍素质提升。第一,队伍构成趋向复合型。据对1280家企业的调查,在31834 12 名内部审计人员中,有17758人拥有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或工程师职称。其中拥有会计师职称的人员为10179人,占57.32%;经济师为2951人,占16.62%;审计师为2825人,占15.91%;工程师为1803人,占10.15%。中央企业拥有会计师职称4985人,其中高级会计师职称1311人;经济师职称1953人,其中高级经济师职称252人;审计师职称1429人,其中高级审计师职称353人;工程师职称127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职称233人。省级企业拥有会计师职称4703人、其中高级会计师职称620人;经济师职称941人,其中高级经济师职称97人;审计师职称1331人,其中高级审计师职称167人;工程师职称49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职称91人。烟草企业拥有会计师职称491人,其中高级会计师职称21人;经济师职称57人,其中高级经济师职称1人;审计师职称65人,其中高级审计师职称4人;工程师职称3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职称1人。内部审计队伍的构成向复合型方向发展。第二,审计人员学历水平提高。据对26850名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情况调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4182人,占90.06%;具有本科以上学历12539人,占46.7%,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984人,占3.66%。中央企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6384人,占52.22%;省级企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5620人,占41.44%;烟草企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535人,占50.28%。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呈上升趋势。第三,审计人员资质结构同步优化。据对1280家企业的调查,在31834名内部审计人员中,拥有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的有17866人,占56.12%,其中中央企业8917人,省级企业8231人,烟草企业718人。这些人员有些还拥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英文缩写CIA)、注册会计师(英文缩写CPA)等执(职)业资格,为开展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3)年龄结构年轻化。据对1280家企业的调查,内部审计人员平均年龄为37.85岁,中央企业平均年龄为37.46岁,省级企业平均年龄为39.45岁。内部审计人员年龄结构显现年轻化,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 (4)工作资历较成熟。内部审计人员要具有职业判断力,丰富的审计经验不可或缺。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年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据对1280家企业24442名内部审计人员的调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年限1,5年的有10060人,占41.16%,其中中央企业3860人,省级企业5574人,烟草企业626人;5,10年的有7418人,占30.35%,其中中央企业3368人,省级企业3752人,烟草企业298人;10,20年的有5764人,占23.58%,其中中央企业3440人,省级企业2166人,烟草企业158人;20年以上的有1200人,占4.91%,其中中央企业729人,省级企业439人,烟草企业32人。从总体来看,内部审计人员中从事内部审计工作5年以上的近60%,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资历保障。 13 3.2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发展速度稳步增长。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与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3.2.1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 首先,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偏向于以监督为导向;内部审计的作用与会计部门的作用被混淆。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我国的内部审计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家审计以此基础,内部审计服务于国家审计。它既代表国家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监督,又代表本单位管理层对本单位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密不可分。这就是为很么在指导思想上,内部审计偏重于以监督为导向,也可以说是“监督导向型”审计。但是监督导向的职能定位对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是有限的,主要有以下两点表现:第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低;第二,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仅作为监督者其权威性较弱,这一弱点决定了内部审计无法像国家审计那样对企事业单位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监督。 第二,内部审计和会计一样是经济监督手段的一种,但是它们在监督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范围上来看,会计监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仅在会计核算工作的范围内产生作用;而内部审计监督则不受会计核算范围的限制,可以审查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从时间上来看,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始终,即贯穿了其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会计的监督则是一种事后监督。另外,从监督程序上来看,内部审计监督还可以对会计监督实现再监督。综合上述我们可知,会计部门的监督无法内部审计的监督。不过现实中,许多单位和企业对此区别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为了简化机构,节约经费,有的企业的内部审计小组或内部审计人员成了财会部门的附设机构,这种做法使得内部审计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内部审计,强化其工作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但是,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内部审计职责和功能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上,或者将其定位在查处违法违纪违规上,将内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等同起来或相混淆,有的甚至将企业自主经营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立起来。 14 据对723家企业的调查,有45家领导重视不够,占6.22%;67家审计经费不足,占9.25%。其中,73家中央企业中,有5家领导重视不够,1家审计经费不足;609家省级企业中,有 ?38家领导重视不够,63家审计经费不足。 3.2.2内部审计的工作机制不健全 据对951家企业的调查,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的有135家,占14.19%。据对723家企业的调查,有89家认为其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占12.31%。其中,73家中央企业中,13家机构设置不合理;609家省级企业中,72家机构设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认识上的不到位、定位不准,将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出现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甚至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现象,从而造成内部审计权威性不强,机制不健全,职责和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其他工作的牵制,不能客观、真实、深入地开展,做出的审计报告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地执行和落实。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少数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调查的1236家企业中,有289家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社会公认的职业,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该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准则;同时,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到为企业增加价值作用的发挥。因此,对内部审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质量评估十分重要。目前保障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还不到位,同时缺乏一套机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 3.2.3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独立性较低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人员要作出公正、公平的鉴定与评价必须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是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前提。但是,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其仅与被审计的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与双向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差异极大。内部审计师的意见其他人的利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内部审计师揭露其他受托人违约行为和虚假报告的概率有两个方面,即审计师揭露能发现的虚假行为及虚假报告概率的概率和审计师已发现虚假报告和违约行为的概率。审计师揭露能发现虚假行为报告的概率主要由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决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审计是才能查出存在的违约行为和有虚假的报告。审计师已发现虚假行为及报告的概率则是由审计师的独立性决定。审计师只有独立于被审计部门或有关人员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的效果,否则审计师可能被利益集团利用,而不愿意揭露审计中 ?毛勇,08年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15 发现的违约行为和虚假报告。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师只有在同时具备发现问题的专业素养和相对独立性的情况下,才能揭露出违法行为和虚假报告,这样审计师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内部审计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并不处于真正的超脱地位,而是受限于企业领导层,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使得内部审计的作用可能得不到最大的发挥。再者,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成员与企业其他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导致某些关系甚至是严重的和内在的,这样看来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也不是超然的,而是与企业其他成员有着不同形式的从属和依存关系。内部审计机构及内审人员独立性的缺失给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 3.2.4业务素质、技术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对723家企业的调查,有310家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占42.88%,有188家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缺乏,占26%。其中,73家中央企业中,18家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缺乏,35家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609家省级企业中,148家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缺乏,253家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41家烟草企业中,22家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缺乏,22家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 据对1280家企业的调查,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仅占全部审计项目的0.47%,这说明没能充分运用和利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审计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点问题上发现,我国今后开展审计工作信息化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职能的日益拓展和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目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状况不能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及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一是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背景构成与内部审计的发展不相适应,既懂审计与财务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短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还不够合理,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 3.2.5企业控制环境不理想 造成企业控制环境不理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企业文化对企业控制环境的影响。企业其他人员对内部审计的看法受企业管理者哲学观念、自身的品德、管理水平和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的影响。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很大的,应包括正直的品格、良好的遵纪守法的习惯以及宜人的企业环境,这样有利 16 于内部审计得到广泛的支持。反之,就不能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其审计效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结果往往不让人满意。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都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使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程度对企业控制环境的影响。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要监督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状况。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性与有效性都对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有很大影响。我国虽然有很多企业设置内部控制机构,但由于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高,时的内部控制不能够与时俱进。即便是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也是采用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内部控制概念,将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和其他控制。而且,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进行指导和考核,这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在实际运行中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审计资源配置及内部审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对企业控制环境的影响。审计资源包括人员、资金、信息等,内审工作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因此其活动范围从整个企业组织延伸至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涉及非常广泛,所有层次的权利机构也包含在内。其特点包括:首先,体现其权威性和重要性的权力的被赋予,这一权力能够保证其从被审查部门在内部审计时能获得信息资料及人力上的配合与支持;其次,对内审人员的素质要求可以减少内部审计时的隔阂与摩擦,这些素质包括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等。而在我国,内审的价值与重要性未被普遍认识与接受,内审在大部分组织机构中处于附属地位,缺乏相对独立性,也没有专门体现内部审计独特地位的制度与举措。内审工作的开展困难多、阻力大,有没有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管理者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是忽略。这些都不利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和工作成效的提高,缺乏良好的人才吸引机制。造成内审工作难以实现创新,也很难得到长远发展。 第四,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对企业控制环境的影响。内部审计在公司的实际地位和实际效果与企业管理者对内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息息相关。而决定企业管理者对内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又受他们对哲学观念、自身的品德、管理水平和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的影响。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自觉遵守有关法律、规范披露会计信息,如果企业管理者对股东利益、自身利益以及其他人的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然而然企业管理者就会重视内部审计,并利用内部审计达到企业所要实现的目标。然而事实却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最高层的授意确实会计失真。 17 3.2.6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过于狭窄对企业控制的影响 目前,我国现行的企业内部审计范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的范围都比较狭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精力都集中在到生产经营的监督及财务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的查证上, 其工作的单一的集中在财务领域,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凭证、账本及相关资料, 理和经营邻居都没有深入涉及。比如,在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 往往审核其所附票据是否齐全,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一致,而忽略其价格的合理性, 片面的认为只与经营部 企业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舞弊行为往往在这些方案实门有关,与财务无关; 事实却是, 施的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 内部审计多为事后审计, 虽然通过对经济活动的检查评价来肯定企业法人的成绩、纠正偏差, 但只能检查已发生的问题, 很少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 往往仅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影响了审计效率和质量, 也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18 4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4.1案例背景介绍 中国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在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经过一系列扩张运作后,公司已成功从一个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实力大为增加。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增长了4倍,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从2003年开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陈久霖就涉足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航油以场外交易的形式卖出看涨期权,这一举动使得中航油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继续加大卖空量,而后依法不可收拾。中航油持有的期权总交易量远远超过了公司每年实际进口数量,这此情况下,加上油价的持续上涨,公司因为需交保证金的急剧上涨,造成了账面上高达1.8亿美元的亏损,公司的流动资金和其他准备金也难以填补各项资金缺口。这一系列的财务危机使得中航油陷入绝境,但陈久霖并未收手,反而请求集团施行“内部救助方案”,但并未把中航油绝处逢生,而最终将中航油葬送,导致巨额亏损。 2003年11月29日,中航油申请停牌,翌日,公司正式向市场公布亏损消息,并向法院申请债务重组。 4.2 案例发生的原因 该案例之所以发生具有错综复杂的原因,有控制环境的缺失、会计信息的失真、自我评估和监控的虚设,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风险控制体系的失控,即内部审计的失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原本有一个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公司开始进入石油期货市场时就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公司内部也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但是这一切风险控制体系形同虚设,使权力凌驾于于制度之上,最终导致中航油陷入灾难。 中航油的责任机制也是导致此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财务经理对总经理负责而不是对董事会负责,使得陈久霖一手控制了财务部门,没有正常配合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对报告内容敷衍了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很好的履行其职责。 19 4.3 中航油事件的启示 中航油事件所暴露的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其它企业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中航油事件所带来的启示有以下四点: 1、企业经营者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金融投资等风险性较高的行业。企业从事衍生商品交易,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较高。,国资委、证监会要对高层财务人员风险管理的培训以和能力的鉴定认证把关,对那些风险防范意识不过关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包括各种风险的量化、评估,切实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防范风险事件发生。 2、加强制度建设,用法律法规防范企业道德风险。国有企业经理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国有企业一旦亏损,损失就由国家承担,这种错误的心态,导致经理人对于企业的管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要防范类似中航油的事件继续发生,必须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只有通过法律法规加以强调、规范,企业管理者才会真正的履行自身职责,才会有危机感和压力,企业才能更好的运行。 3培养优秀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关从业人员。人才对于任何领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没有人才的支持,根本谈不上发展。阻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就是人才的匮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是发展这一产业的重中之重。 4、对企业实行内外监督,企业内部需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机制,对外透明公开披露信息。把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业务,行驶控制监督职能,并实行风险限额管理。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是确保股份公司公开性的重要条件,也是引导投资、保护投资者权益不可缺少的。鼓励各部门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披露,惩戒企图掩盖风险的行为。同时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并非不存在风险管理制度或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管理体制,经常导致企业内部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的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制度的落实,强调对高管层的审计监督,强化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保证制度落实到位。 5.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5.1调整内部审计体制,建立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首先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建立合理可行的内部 20 审计组织机构。参考国外以及国内一些企业的先进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当前企业产权主体虚置,使企业管理层在审计关系中兼具有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的双重身份。显然,企业的公司治理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较大的差距,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企业的所有者、董事会、经理层之间形成一种责权利相匹配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没有好的公司治理,很难有好的企业管理。公司治理是指股东、出资人、所有者(出资人)对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管理,按照现代代理理论,就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管理。当企业依法合理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并真正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时,才算建立了公司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也只有这样内部审计的独立才有支撑,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在董事会下方建立审计委员会或者风险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报告、负责,并设立一名审计总裁,专门负责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同时在公司本部设立内审部门总部,在各分支机构设立审计机构,隶属于审计机构总部,其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关系等均隶属于上级审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强化内审部门的独立性,结构图见图5-1。 报告、负责 董事会 审计 审计委员会 高级管理层 公司本部内审部门总部 垂直管理 分 分 分 公 公 公 司 司 司 1 2 N 内 内 内 审 审 审 部 部 部 门 门 门 21 图5-1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图 5.2确保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只有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审计工作才能客观、独立地开展。我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四条中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 ?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是针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所作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工作职责说明》中指出:“内部审计师应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活动之外。只有当内部审计师能够自由并客观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时,才能称之为独立。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作出公正的、无偏见的判断,这对于正常的审计行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通过组织状况和客观性获得的。”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类型主要有四种模式:受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受企业总经理直接领导、受监事会直接领导和受企业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客观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高低取决于其直接领导的层次,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国内上市公司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直属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有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和部分上市公司都是采取这种模式。 除了从组织关系上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我们还可以引入外部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审计),通过内部审计的外部化,来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进行检验,从而促 ?使内部审计机构在验证的压力下,能够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以此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虽然这在经费上有点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行“内部审计常态化,外部审计临时化”的模式,减少费用上的压力。 同时要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第十一条中规定:“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应当制订相应规定,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第十二条还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在管理权限范 ?围内,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只有取得相应的职权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才能有效地履行职责。审计人员应当客观公正、严肃认真地对待和使用处理处罚权。内部审计机构有一定的自主处罚权,对内部审计权威性的树立有一定推动作用。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建立审计决定的执行检查反馈制度,对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对后续审计工作进行完善,才能有力地制止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企业的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2003年发布 ? 设定一个合理偏离度,如果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结果的偏离程度在偏离度内,则接受内部审计的结果,如果超出这个偏离度,则对内部审计要作出相应的惩罚,即认为内部审计的结果不真实。 22 应秉公办事,对审计中查出的各类违法乱纪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决不能草率处理,息事宁人,要坚定地支持和鼓励审计机构坚持原则。 5.3重构委托关系 委托人必须确立这样一个机制:最大限度地促使被审计人(代理人)公开自己的隐蔽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弥合信息不对称状态。在考察企业内部审计委托关系效果中,即使同一个内部审计师,面对不同的委托人时,往往表现出不一样的职业精神,这一点不应忽视。内部审计师接受所有者或上级的委托对公司审计时,一般都能忠实履行职责,但接受企业的委托对企业进行同级审计时,就很难能忠实履行职责,为何如此,这是因为存在一个委托人与被委托人利益是否一致的问题。内部审计师接受所有者或上级的委托对公司审计时,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而接受企业的委托对企业进行同级审计时,由于“自己审自己”现象的存在,名义上的委托人是所有者,但实际的委托人是经营管理者,内部审计师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并不一致,自然难以做到独立审计。因此重新界定和分配审计关系非常重要,具体地说就是从组织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一是对已经形成公司治理机制的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领导主体,审计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减少被审计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缓和公司中的代理冲突。内部审计师直接将审计报告提交审计委员会,以此保证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与审计委员会之间形成的报告关系、监督协调关系;二是没有形成公司治理机制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集团公司向各分支机构派出的内部审计人员全部向集团审计部门汇报工作、其业绩考核、职务升迁和收入变化 由集团公司审计部门直接管理,不与所监督的单位发生任何利益关系,以此确立内部审计独立于被审计人相关利益,保证审计活动不受经理层左右。 5.4加强内部审计结果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要想有效利用审计结果需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把焦点放在提高审计结论和审计工作的质量上。这就需要既要提高改革审计方法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又要以管理层的眼光去查找有针对性较高的问题,以思想企业管理层的审计目标。第二,积极开展后续审计以促进审计成果的落实。内部审计成果需依靠管理层来推动落实,以保证后续工作的能够积极开展,各部门针对审计意见的整改情况也应适时的披露。第三,要对在审计中发现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要从建议、内容及时效等方面对审计报告全方位的编送,而且通过企业内部信息渠道对审计报告信息进行披露可以为管理者争取更多的 23 支持。 5.5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审计对象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审计工作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难以实现向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延伸。要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能力,为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具体来将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由于一般企业都有分支机构,因此为了便于进行内部审计,可以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将相关审计资料电子化,使审计工作日常化。例如可以要求各分支机构按月或者按季将需要审计的材料电子化,通过网络传输到审计部门,这样就可以掌握各分支机构的日常运营情况,提高审计的前瞻性。 2、积极完善基础性审计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审计专家经验库、审计单位资料库、审计文献资料库三部分构成了审计资源数据库。首先要关注审计作业和审计人员急需的审计法律法规文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包括审计署中央法规库和地方政府审计系统地方法规库,并要对数据库的资料及时录入和更新。对重点审计对象要进行深入的调查,资料数据库作为内部审计工作中重要的工具,企业应该重视对其的建立和完善,取得在录入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历年审计情况时,审计人员应该注意其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审计项目和分析研究审计工件情况提供依据科学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致力于各种应用各种专项审计数据库的开发,如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预算执行审计数据库、审计项目管理数据库等,探索审计技巧,集结审计案例,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真正发挥审计职能。 5.6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内审计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目前,内部审计已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因而,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专业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既要精通财会专业知识,也要精通审计专业知识,而且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要了解熟悉,特别是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审计人员不可或缺的素质。审计人员要有前瞻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高瞻远瞩,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操守,能够熟练的运用审计方法和技巧,还应具有责任心,对企业的兴衰有高度的责任感,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企业内部审计 24 机构除了需要懂财会的审计人才,还应该配备各种综合性人才,如计算机、法律、经营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和预算决算等方面的人才,为内部审计出谋划策,带来全新视角。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知识更新,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更新的市场规则得以生存。鼓励内部审计人员自我提升,参加符合自身和企业要求的各种资格考试,如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资格考试,这样才能了解内部审计的国内外前沿知识,掌握内部审计的发展动态,拓阔视野,提升自身素质。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对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是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真正的发挥作用 25 6 结论 6.1本文的主要结论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相关理论,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的模式,以及与政府审计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和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以中航油事件为案例,分析了该事件发生的原因,详述了该案例的启示,最后对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有一下五点:(l)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寻求良性发展内在需要;(2)必须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3)注重内部审计制度或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4)提高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程度,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透过中航油事件的分析,以及我国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我国内部审计的完善措施,具体包括:(l)建立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2)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3) 重构委托关系;(4)提高审计质量,注重审计结果运用;(5)加快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5)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本文选择企业内部审计为题进行研究,其主要动因在于我国目前关于企业内部审计还缺乏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不到位导致的风险事件频发。本文希望通过在研究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上,阐述公司内部审计的具体模式,提升管理者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6.2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由于笔者数理知识和理论水平有限,因此在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证研究方面还没有涉及。在对改进企业内部审计措施的研究方法上,本文仅是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其结论的正确性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和修正。由于内部审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范围广、内容深、所涉以的学科领域较多较广,所以对于内部审计的研究仅是探索性和框架性的,对于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企业内部审确认与其他职能之间的差哦还能冲突问题等等,将是笔者今后继续研究探索的方向。 26 参考文献 [1] (英)安德鲁•D•钱伯斯等著,陈华等译,内部审计[M],第二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2]劳伦斯•索耶,汤云为等译,现代内部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3] (美)索耶著汤云为等译,现代内部审计实务[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4] (美)保罗•J•索贝尔著,审计人员风险管理指南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结合[M],中信出版社,2004 [5]秦荣生著,内部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6]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7]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8]徐政旦,朱荣恩主编,现代内部审计学[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9]蒋燕辉编著,现代内部审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0]项俊波,文硕,曹大宽,王雄,审计史[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0 [11]贝 利,格拉姆林,拉姆蒂.王光远译.内部审计思想[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12]钱世昌主编,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 [13]李凤鸣.基础审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5]陈 蕾,李爱华,内部审计的历史演进思考[J],财会月刊,2006(12) [16]高子宏,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新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2) [17]李文超,当前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商业,2008(5) [18]罗 剑,内部审计的历程及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5) [19]王光远,内部审计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审计文摘,2003(12) [20]王大力,李瑞红,王双彦,我国内部审计情况调查[J],会计师,2006(4) [21]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l) [22]毕秀玲、薛岩,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审计研究,2005(3) [23]刘福虎,论内部审计的行为方式与审计效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5) [24]温 琳,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管见[J],财会通讯,2005(8) [25]陶 莉,英、德、美国家内部审计介绍[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4) [26]《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年修订)》,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1999 [27]秦 铭,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J],审计文摘,2003(2) 27 [28]王如燕,文胜.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计[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2(3) [29]周 芳,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途径[J],当代经济,2005(7) [30]刘红梅,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研究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2009.10 [31]齐宗弟,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理论创新与实务分析[D],天津大学,2008.8 [32]张 节,公司治理框架下我国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5 [33]谢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企业内部审计的演进[D],湘潭大学,2007.11 [34]张 瑾,构建以内部审计为基础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3 [35]李 越,ABC公司内部审计研究[D],兰州大学,2009.4 [36]周融融,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和背部审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12 28 致 谢 即将要离开这个美丽的校园,在这里我向曾经对我的论文给予帮助和支持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贾宝和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本论文整个写作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提纲的拟定、资料的收集、结构的调整、语言的锤炼、内容精简和充实、甚至格式和标点符号,直到最后定稿这整个过程中,贾老师都给予了精心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上、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提出了许多经典的修改意见。在我拟定论文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夜晚还是休息日,贾老师是有求必应,总是把他的一些要求和学术思想在第一时间与我交流,使我深受感动。贾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和蔼可亲的性格、清廉正直的品格深深地打动着我,对我在做人、做事等方面均将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向我的恩师贾宝和教授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在整个学习期间,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老师们为传授最精彩、最前沿的知识,精心准备,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处处体现着江西财经大学“信敏廉毅”的校训精神,使我能够在当今最前沿的知识海洋里畅游,开阔了眼界,令我能在阔别校园多年后,重新度过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并最终顺利完成学业。在此,向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我的领导、同事、同学及所有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朋友,尤其是要感谢我的家人,正是他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不断激发我写作的动力,推动我完成了论文。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廖为健 2010年5月28日 29
/
本文档为【企业内部审计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